历史小说

第2部:万国来朝 第十四章 土木堡

所属目录: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也先挥刀出鞘。

  蒙古骑兵分为四路,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对大明帝国分别发动了进攻。

  其中第一路攻击辽东,第二路攻击甘肃,第三路攻击宣府,最后一路由也先自己统领,攻击大同。

  战争就此全面爆发。

  消息传到京城,大臣们十分紧张,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事发突然,很多大臣心中都没底,但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十分兴奋。

  此人又是王振。

  受贿的是你,查货的是你,惹事的也是你,现在打仗了,你还有什么可兴奋的?

  要说明的是,王振从来就不是什么主战派,正统八年(1443),侍讲学士刘球就曾经给皇帝上过一次奏折,指出蒙古使臣人数日益增多,必然包藏祸心,希望能够尽早整顿兵制,积极备战。

  刘球没有想到,他出于爱国热情上书,换来的却是杀身之祸。

  王振看到奏折后,勃然大怒,不知是他收了也先的钱,还是认为刘球是在指责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反正他找了个借口,把刘球关进了监狱,在不久之后,他指使自己的亲信锦衣卫指挥马顺杀害了刘球。

  这样一个祸国殃民的死太监,自然是不会有什么爱国情操的。

  他之所以兴奋,是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实现自己抱负,扬威天下的机会。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开始秘密地筹划。

  当时也先的军事实力已经非常强大,明朝的边境将领已然不是对手,大同守军连连失利,纷纷告急,朝廷经过会议,决定派出驸马井源出兵作战。

  驸马井源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将领,他的出征缓和了当时的紧张局势。

  然而就在他出征后第二天,皇宫就传出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震惊了所有的人。

  皇帝要亲征了!

  这正是王振捣的鬼。

  王振想要远征立功,但他没有能力也没有威望带兵出征,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想到了皇帝。

  皇帝是自己的学生,一直听自己的话,只有借助他的名义,才能实现自己统帅大军的梦想!

  在王振的怂恿下,英宗朱祁镇下达了亲征的命令,召集大军共二十万,立刻准备出征。

  这里要说一下,很多史书都说此次出征共有五十万人,根据本人考证,这是不准确的,因为由当时动员兵力时间及京城附近布防情况分析,几天之内,绝对不可能召集五十万大军,当时京城的三大营总兵力是十七万左右,加上附近军队,共计数量应当在二十万左右。

  我们知道,兵家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的人也要吃饭,要睡觉,这就必须准备好粮食帐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仗就是打后勤。

  朱棣远征之时,会征用大量的民工、牛马车辆,并设置专门的运粮队,准备后勤时间往往长达几个月。

  那么王振统领的这二十万大军出发准备用了多长时间呢?

  答:不到五天!

  七月中旬接到边关急报,七月十七日就出征了!

  在王振这个蠢货看来,只要把人凑齐就行了,他事先通过边报得知,也先只有两三万人马,所以他征召二十万大军,认为这样就一定能够取胜。

  是啊,这个算数小学生也会做,二十万对两万,平均十个人对一个人。似乎不用打,一人踩上一脚也能把对手给踩死。

  王振就是这样想的,他的作战思想似乎也就源自于此。

  无知啊,真是极度的无知!王振这个出生市井的小人物此刻终于显出了他的本色,在他看来,战争似乎就等同于街头的黑社会斗殴,双方手持西瓜刀对砍,谁人多,谁气势大,谁就能赢。

  话说回来,战争到底与斗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是人越多越好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开一个专题:

  【战争是怎样炼成的】

  一千多年前,一个叫韩信的人对皇帝刘邦说出了一句话: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这不仅是一句成语,一句千古名言,也是一句自信的豪言壮语。

  在我看来,在韩信说出此言之后的一千多年里,有资格有能力以此言自居者,不会超过十五个人。

  而如果你仔细研究过军事,就会发现,要做到带兵多多益善,实在是太难了。

  要说明原因,就必须从什么是战争说起。

  事先说明,请大家不要误会,这里绝对不是要介绍那些让人头疼的政治性质,阶级本质。我们要讲的是战争的形式——人与人之间的搏斗。

  因为如果我们把战争的所有外表包装脱去,就会发现:

  战争,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打架斗殴。

  下面,我会借用经济学中的模型理论(先预设基本框架,不断增加条件的经济分析法)来说明这个问题。

  先从两个人讲起,相信大家也有过打架的经历,而两个人打架就是我们俗称的“单挑”。

  “单挑”实际上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因为打人的是你,挨打的也是你,是输是赢全要靠你自己。当然,如果你比对方高大,比对方强壮,凑巧还练过武术(最好是搏击,套路不怎么管用),那么胜利多半是属于你的。

  现在我们把范围扩大,如果你有两个人,而对方还是一个人,那你的赢面就很大了,两个打一个,只要你的脸皮厚一点,不怕人家说你胜之不武,我相信,胜利会是你的。

  下面我们再加一个人,你有三个人,对手还是一个人,此时,你就不用动手了,你只要让其余两个人上,自己拿杯开水,一边喝一边看,临场指挥就行。

  就不用一个个的增加了,如果你现在有一千个人,对手一个人,结果会怎样呢?

  我相信,在这种情况下,你反而不会获得胜利。因为做你对手的那个人肯定早就逃走了。

  到现在为止,你可能还很乐观,因为一直以来,都是你占优势。

  然而真正的考验就要来了,如果你有一千个人,对手也有一千个人,你能赢吗?

  你可以把一千个人分成几队去攻击对方,但对手却可能集中所有人来对你逐个击破,你能保证自己获得胜利吗?

  觉得棘手了吧,其实我们才刚开始。

  下面,我们把这个数字乘以一百,你有十万人,对手也有十万人,你怎么打这一仗?

  这个时候,你就麻烦了,且不说你怎么布置这十万人进攻,单单只说这十万人本身,他们真的会听你的吗?

  你要明白,你的手下这十万人都是人,有着自己的思维,有的性格开朗,有的阴郁,有的温和,有的暴躁,他们方言不同,习惯不同,你的命令他们不一定愿意听从,即使愿意,他们也不一定听得懂。如果里面还有外国友人(比如朝鲜),那你还得找几个翻译。

  这就是指挥的难度,要想减低这一难度,似乎就只有大力推广汉语和普通话了。

  要是再考虑他们的智商和理解能力的不同,你就会十分头疼,这十万人文化程度不同,有的是文盲,有的是翰林,对命令的理解能力不同,你让他前进,他可能理解为后退,一来二去,你自己都会晕倒。

  很难办是吧,别急,还有更难办的。

  我们接着把这十万人放入战场,现在你不知道你的敌人在哪里,他们可能隐藏起来,也可能分兵几路,准备伏击。而你自己要考虑怎么使用自己这十万人去找到敌人并击败他们。

  此外,你还要考虑这十万人的吃饭问题,住宿问题,粮食从哪里来,还能坚持多少天。

  脑子有点乱吧,下面的情况会让你更乱。

  你还要考虑军队行进时的速度、地形、下雨还是不下雨,河水会不会涨,山路会不会塞,士兵们经过长时间行军,士气会不会下降,会不会造反,你的上级(如果有的话)会不会制约你的权力,你的下级会不会哗变。

  你的士兵有没有装备,装备好不好,士兵训练水平如何,敌人的指挥官的素质如何,敌人的装备如何,敌人的战术是什么,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大,打了败仗怎么撤退,打了胜仗能否追击等等等等……

  事实上,战场上的情况还要复杂得多。相信看到这里,你已经明白,别说带十万人出去打仗,你就是带十万人出去转一圈,旅个游,能平安无事地回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你可能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恰恰相反,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不要忘记,我们的目标是多多益善。

  如果你再把指挥的人数加上十倍,一百万人,你就会发现,你面对的已经不是一百万可以依靠的人,而是一百万个麻烦,是真正的灾难。

  从十万到一百万,你的人数增加了十倍,但你的问题却可能增加了一百倍,任何小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一百万人,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不说,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谁也不是傻瓜,你怎么控制一百万个人,让他们去听从你的指挥呢?

  军事指挥就如同一座金字塔,指挥的人数和指挥官的指挥能力是成正比的,指挥的人数越多,对能力的要求就越高。从古至今,有能力站在塔顶的人是很少的。

  多多益善是一种境界,它代表着指挥官的能力已经突破了人数的限制,突破了金字塔的塔顶,无论是十万、还是五十万、一百万,对于指挥官而言,都已经没有意义。

  因为这种指挥官的麾下,他的士兵永远只有一个人,命令前进绝不后退,命令向东绝不向西。

  同进同退,同生同死。

  这才是指挥艺术的最高境界。

  所以,善带兵而多多益善者,是真正的军事天才。

  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军神。

  以上就是模型的构建过程,相信大家应该对战争和人数及指挥能力的关系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这个模型是理想化的,我们在此还要补充两种特殊情况。

  首先,这个模型设定的是普通的人,不包括特异功能人士,如郭靖、杨过、张无忌等人,能够突破地球引力,一跳十几米,穿墙入室,身负如乾坤大挪移之类的绝学,一个能打几百上千个。

  如果你手下有一千人,而对手果真是上述传说人物中的一个,那你还是快逃吧,不但是因为对方身负绝学,更重要的原因是,对方是正面入物,主要人物,是主角,根据剧情限定,他就是睡着了你也打不过他的,你才几斤几两,敢和大侠对着干?剧情限定好了,他是稳赢的。

  其次,双方装备不能过于悬殊,比如对方拿火枪,你拿板砖,就算人再多一倍,估计也是没用的。

  【结论】

  总之,战争不是打群架,人多就稳赢,实际上现在某些街头斗殴的人也开始注意战术方法了,他们也时不时来个半路偷袭,前后夹击之类的把戏。

  可见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带几十万人出去打仗是很容易的,即使你把全国人口全带出去也没有人管你,问题是你要能保证打赢。而像白起、韩信、陈庆之、李靖这样有能力做到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比如国民党的著名将领胡宗南,手下长期拥兵数十万,却一直被只有几万人的对手牵着鼻子走,最后被打得落花流水,倒不是他不肯用心,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黄埔同学最后给他下了一个定义——“胡宗南,也就是个团长”。

  司礼监王振,也就是个奴才。

  他从前不过是个小小的学官,还是个学艺不精的学官,后来还成了宦官,然而这位身残志不坚的仁兄居然一下子当上了二十万人的统帅(实际统帅权在他手中)。

  后果可想而知,也不堪设想。

  【准备与抉择】

  在这短短的几天中,王振一直做着青史留名的美梦,而其他的人也有着各自的行动。

  首先是大臣们,当他们听说这个如同惊天霹雳般的消息后,顿时炸了锅,纷纷上书反对,带头的是吏部尚书王直。

  吏部就是人事部,由于主管官员任命职权,故而位居六部之首,吏部尚书也有了一个专门的称呼——天官,可见其威望之高。

  在王直的带领下,百官联合上奏折反对出征,但可惜的是,王振是司礼监,并且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反对无效。

  除了这些人外,兵部的两位主官也上书反对,他们分别是兵部尚书邝埜和兵部侍郎于谦。

  邝埜,宜章人,永乐年间进士出身,他为人清廉,十分正直,对于王振的胡作非为很是不满,这次他上书反对,正是他一贯以来正派品行的表现,不出所料,他的反对也被驳回,但这并不是他劝阻行为的结束,事实上,作为一个从始至终参加了这次远征的人,他把自己的忠诚保留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而这位于谦,正是我们后面篇章的主角,要说这位仁兄实在不是一般的强,他的能力和人望也不是一般的高,他得罪过第一号红人王振,且从未认错,居然就在王振眼皮子底下还能复官至兵部侍郎,而王振也拿他没有办法,可见其根基之牢固,背景之深厚。

  这两位兵部高级官员的抗议被驳回后,也只好去继续他们的工作,为远征作准备。按照规定,皇帝出征,兵部主要领导应该陪同,经过内部商议,最终做出了决定:

  邝埜陪同出征,于谦暂时代理兵部事宜。

  事实证明,正是这一决定挽救了大明帝国的国运。

  与他们相比,其余两位辅政大臣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三杨已经死了,胡濙没有什么能力,而真正应该起作用的张辅却一言不发。

  这就太不应该了,张辅率军平定安南,曾身经百战,不可能不知道这一举动的危险性,此人是四朝老臣,王振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如果要争论起来,王振可能还不是他的对手,但年老心衰的张辅却令人失望地保持了沉默。

  虽然一言不发,虽然明知危险,但张辅最终还是与皇帝一起出发远征,不是作为指挥官,只是作为一个陪同者。

  你把儿子交给我,我就陪他走到底吧。

  大臣们乱成一团,各有各的打算和行动,皇帝也有,皇帝也是人,在出差之前,他也要交接好工作,告别亲人,这才能打好包袱上路。

  朱祁镇现在就面临着这两项工作,他首先把国家大权交给了自己的弟弟朱祁钰。应该说朱祁镇是一个品行温和的人,他和他的弟弟关系也十分的好,而他的弟弟也十分规矩,对于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从不贪心,比如说——皇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祁镇放心地将国家大权交给了他。

  然而朱祁镇不明白的是,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事情会变化,人也是会变的。

  当一个人习惯了某种权威和特权后,他就无法再忍受失去它们的痛苦。

  权力在带给人们尊严的同时,也会带给他们自私。

  交待完国家大事后,朱祁镇去向自己的妻子——钱皇后告别。

  正统七年(1442)对大明王朝而言并不是个好的年份,正是在这一年,张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夺取了国家大权,但这一年对于朱祁镇本人而言,却是幸福的。因为就在这一年,他迎娶了自己的皇后钱氏。

  自古以来,几乎是有多少皇帝就有多少皇后,而且皇后的人数只会多不会少。事实上,皇后一直以来都是不可忽视的一股政治力量,从武则天到慈禧,她们在历史中担任的戏份绝不比某些男主角少,当然,更多的皇后则是默默无闻,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也有一些皇后因为她们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权谋手段被载入史册,名留青史。

  这位钱皇后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的名字一直流传下来,为后人传颂。

  但她与历史上的那些权后们不同,她不是靠自己的权术阴谋、政治手段让人们记住她的。

  她凭借的是最为简单也最为真诚的东西——感情。

  她用自己的真情打动了历代的史官,于是她的事迹就此流传下来,并感动了更多的人。

  所以在之后的篇章中,我们也会讲述这位不平凡的女人,讲述她的不朽传奇。

  一个女人的传奇,因真情而不朽。

  皇后与皇帝之间有真的感情吗,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疑问,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至少在这位钱皇后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感情,没有任何功利、纯真的感情。

  在那三千佳丽的深宫中,无数阴谋诡计每一天都在不断上演,为了争宠、争权,原本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会变得比男子更加阴狠毒辣,有的甚至不惜杀掉自己的骨肉去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武则天)。

  但这决不是说她们可恨,可憎,事实上,在我看来,她们是一群可怜的人。

  在那权力决定一切的世界中,有了皇后和宠妃的名分,有了权力,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要想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消除所有的感情和同情心,变得冷酷无情。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在我看来,这些可怜的女人们的所作所为并不是自私,而是自保。

  而在我们后人眼中,所谓后宫就是一笔算不清的烂账,争宠、夺位、争嫡周而复始,不厌其烦,乌烟瘴气。

  这位钱皇后,就是乌烟瘴气的后宫中盛开的一朵莲花。

  朱祁镇十分喜爱他的这位原配夫人,也十分照顾她,钱皇后并非出生大富大贵之家,懂得生活不易,即使在做了皇后以后,她也没有习惯养尊处优的生活,只是尽心尽力对待自己的丈夫,还经常动手做些针线。而朱祁镇数次要给她的亲戚封侯,都被她推辞。

  在很多人看来,皇后衣食无忧,母仪天下,做针线不过是消遣。

  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如果钱皇后知道,几年以后,她竟然会用自己的针线手艺做活去换取东西,不知会作何感想。

  总而言之,这个皇后并不一般,她不要官,也不要钱,除了一心一意对自己的丈夫,她似乎没有其他的要求。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她对朱祁镇的感情是真实的,经得住考验的,在她眼中,这个叫朱祁镇的人的唯一身份只是她的丈夫,无论朱祁镇是皇帝,还是俘虏,或是被自己的亲弟弟关押的囚徒,这个身份始终没有变过。

  在朱祁镇向他告别,准备出征的那个晚上,没有人知道他们之间说了些什么,但我相信,这位妻子会像所有普普通通的出征士兵的妻子一样,嘱托自己的丈夫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并说出那句曾被说过无数次,但仍然值得继续说下去的话:

  “我会等你回来的”。

  【出征】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十七日,大军出征。

  不顾无数人的阻拦,王振执意出征,他要去寻找梦想的光荣。

  与他一同出征的,有很多堪称国家栋梁的文官武将,他们包括:

  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朱能之子承父爵)、内阁成员曹鼎、内阁成员张益、兵部尚书邝埜等等,全部名单很长,就不单列了,总之,朝廷的文武精锐很多都随行而去。

  能够活着回来得很少。

  此时的朱祁镇也不会知道,他的传奇经历就要开始了。对于这个年仅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而言,这是一次令人期待的兴奋经历。他一直尊重有加的“王先生”是不会错的,亲征无疑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客观地讲,朱祁镇对这次即将到来的失败是负有责任的,但主要责任绝不在他,因为他不过是个没有多少从政经验,且过于容易相信别人的一个年轻人而已。

  王振才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暂时不说责任在谁,其实就在大军出发的同一天,几百里外的大同已经爆发了一场大战。

  战争的地点在阳和,这一战以明军的全军覆没告终,必须说明的是,这场战争完全体现出了也先军队的强悍,因为明军是有备而来,且得到了大同镇守太监郭敬的全力支持。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军仍然不是也先军队的对手。

  除了全军覆没外,领军大将宋瑛也被阵斩,随军的太监郭敬还算聪明,躲在草丛中装死,才最终逃过一劫。

  只有一个人逃了回来,这个人叫做石亨,也是大军的主将。

  自己的所有部下都被也先杀死,本人也落荒而逃,这对于一个指挥官而言,是最大的侮辱,但石亨是幸运的,在不久之后,他将有机会亲手拿起武器,为死去的同胞复仇。

  战胜的也先已经打扫了战场,养精蓄锐,等待着对手的到来。

  而对于这一切,尚在梦境中的王振是不知道的,他始终天真地认为,只要大军出发,看见敌人,一拥而上,就能得到胜利。

  二十万大军就在这个白痴的引导下,沿居庸关、怀来,向大同挺进,而前方等着他们的,是死亡的圈套。

  八月一日,大军到达大同,在阳和差点被干掉的郭敬已经逃回来,并见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王振。

  看着郭敬那惊魂未定的眼神和体态,王振不禁嘲笑了他一番。

  “我有二十万大军,还怕也先吗?”

  但郭敬接下来说的话,却真正震惊了本就是无胆小人的王振。

  他汇声汇色地向王振讲述了那从前的战斗故事,并添油加醋地描述了战败时的惨况。

  司礼监王振,也就是个奴才。

  在他大权在握的日子里,他作威作福,不可一世,还梦想着建功立业。其实在心底,他很清楚,自己不过是骗取了皇帝的信任,狐假虎威的一个小人,一个懦夫。

  于是他一改之前的豪言壮语,立刻下令班师。

  此时大军刚刚到达大同,并未走远,如果按时撤回,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也先暂时也摸不透这二十万大军的底细,不会立刻进攻。

  虽说师出无功,就算是出来旅游了一圈吧。

  可是王振这个死太监偏要搞出点花样来。

  王振是一个小人兼暴发户,他的所有行为模式都是依据这一身份而定位的,而像他这一类的暴发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炫耀。

  王振的家在蔚县,当时属于大同府的管辖范围,于是他决定请皇帝到自己的家乡看看,小小的蔚县有什么好看的呢?

  其实王振的目的很简单,就如同现在的有钱人喜欢开着车回到自己的老家,然后大按几声喇叭,把全村的人都叫醒,然后让全村老小出来看自己的新车、新衣服。

  王振带了皇帝和二十万人,回自己的家乡也就是这个目的。

  他无非是想炫耀一下而已,当年那个穷学官,现在出人头地了!

  虽然已经变成了太监。

  【一错再错】

  既然王振决定要回家去看看,那就去吧,大军于是调转方向,向蔚县出发。

  事实上,王振的这个决定倒是正确的,因为从他的家乡蔚县,正是由紫荆关入京的必经之路。只要沿着这条路进发,足可以平安抵达京城。

  八月三日,大军开始前行,但行进仅五十里,队伍突然停了下来,然后接到命令,所有的部队立刻转向,回到大同,沿来时的居庸关回京。

  这简直是个让人抓狂的决定,大军已经极其疲惫,如果继续前进,不久就能回京,并确保安全。

  好好的路不走,走到半路,居然要回头取一条远路回京!

  发布这条命令的人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那就一定是疯了。

  王振有正当的理由,而且似乎还很高尚。

  “秋收在即,大军路过蔚县,必会践踏庄稼,现命大军转向,以免扰民。”

  真是太高尚了,司礼监王振践踏人命,贪污受贿,祸害国家,诬陷忠良,现在竟然突然关心起蔚县的庄稼起来,实在是明察秋毫。

  后世的史学家无不对此“高尚行为”深恶痛绝,还有很多人分析,蔚县的田地应该都是王振自己的,所以他才那么在乎。

  其实在我看来,是不是王振的并不重要,因为即使这些田地不是他的,也不能说明他的品格有多高尚。无非是施以小恩小惠,显示自己的权力而已。

  王振最终还是挽救了蔚县的庄稼,显示了自己的权威,当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这个代价就是数十万条人命。

  天降大雨,二十万大军行进更加困难,士气极其低落,士兵们怨气冲天,然而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说什么也没用了,老老实实地走吧。

  八月十日,经过艰难跋涉,军队到达宣府,眼看大军就可以安全进入居庸关,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但也就在此时,一直尾随而来的也先终于看清了这支明军的真实面目,经过数次试探,他已经明白,只要发动攻击,必定能够击败这个所谓的庞然大物。

  在躲避及尾随了一个月后,也先这只黔虎终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冲击。

  所幸的是,明军发觉了也先的这一企图,立即派出主力部队骑兵五万余人进行阻击,统帅这支军队的人是朱勇。

  朱勇的父亲朱能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就如同张辅的父亲张玉一样,但朱能和张玉的不同之处在于,张玉的儿子张辅也是个优秀的军事人才,但他的儿子不是。

  朱勇带领着五万大军自信地出发了,他虽然是负责后卫工作,但其实他的兵马要多过也先两倍,因为据可靠情报,也先只有两万骑兵。

  这也正是朱勇自信的根由所在。

  盲目的自信往往比自卑更可怕。

  具体经过就不用多说了,只说结果吧:

  “鹞儿岭中伏死,所率五万骑皆没”。

  五万人中了两万人的埋伏,全军覆没,这充分地说明了朱勇不是一个好的指挥官。

  不过在我看来,死在鹞儿岭的五万大军还是幸运的,至少他们还是奋战而死的。

  他们没有死在土木堡,没有死得那么窝囊。

  消灭了朱勇,通往胜利的道路终于打开了,也先的前面,是一片毫无阻拦的坦途。

  【土木堡】

  虽然朱勇指挥不利,但他的军队还是为皇帝陛下争取到了三天时间。

  三天救命的时间,但也仅仅只有三天。

  八月十日从宣府出发,明军用三天时间赶到了土木堡,这里离军事重镇怀来只有二十五里,只要进入怀来,所有的人就都安全了。

  下面的事情我想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得到,又有一个人反对。

  这个人还是王振。

  他如同以往一样,找到了一个理由,不过这个理由一点也不高尚。

  “我还有一千多辆车没有运到,大军暂时不入城,就在这里等待!”

  一个人犯一次错误不难,难的是从头到尾都犯错误,类似王振如此愚蠢而不自知的人,实在是天下少有。

  对于这位司礼监先生,我已经无话可说,抛开他的恶行,单单他的愚蠢和无知,就足以让他遗臭万年,为万人唾骂。

  一个人最可悲的地方不在于被骂,而在于骂无可骂。

  就这样,明军失去了最后一个脱困的机会。

  也先终于赶到了,他擦干了朱勇在他刀上留下的血迹,准备再次大开杀戒。

  八月十四日夜,也先突然发动攻击,明军促不提防,全军败退,但由于人数众多,也先不敢过于深入,明军于是趁此机会结成紧密队形,并挖掘壕沟,准备长期作战。

  据我估算,也先此时的兵力应该不止两万,应该在五六万左右,但即使是这样的兵力,他也无法击溃固守的明军。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溃败】

  八月十五日,也先突然派来使臣,表示愿意和谈,王振十分高兴,立刻派出曹鼎参与和谈,此时,似乎是为了表示诚意,也先的军队已退去。

  面对这种情况,熟知兵法的兵部尚书邝埜冷静地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是也先军队的诡计,不能轻信,应该固守待援。

  也就在这个时刻,王振终于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充分地使用了自己的愚蠢,犯了最后一个错误。

  “大军立刻越出壕沟,马上转移!”

  在正统十四年的这次军事行动中,王振以错误开头,用错误结尾,他能够一直坚持自己的错误意见,即使明知自己的愚蠢和无知,也能够发扬厚颜无耻的精神,充耳不闻,真正做到了把错误进行到底。

  李景隆,你在天之灵想必也不会再寂寞,因为一个比你更愚蠢,更白痴,更无知的人已经出现了,而这个人马上就会来陪伴你。

  不出邝埜所料,大军出发仅三里,已经消失的也先军队就出现了,“铁骑揉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

  经过长期奔波,被王振反复折腾得士气已经全无的二十万大军终于到达了极限,并迎来了最后的结局——崩溃。

  彻底的崩溃,二十万大军毫无组织,人人四散奔逃,此刻不管你是大将,大学士,还是普通士兵,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逃跑。

  说起逃跑,实在是个技术工作,除了看准方向外,还要有充足的体能作底子,这下子平日不劳动的大臣们遭了殃,因为也先的士兵们在屠杀这件事情上做得相当彻底,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是进士及第(曹鼎是状元)还是进士出身,马刀之前人人平等。

  四朝老臣张辅曾横扫安南,威风无比,也于此战中被杀,一代名将就此殒命。

  此外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余人全部被杀。

  财产损失也很严重:

  “骡马二十余万,并衣甲器械辎重,尽为也先所得”。

  数十年之积累,数十年之人才,就此一扫而光。

  二十万大军崩溃,五十余位大臣战死,他们本不该死,这就是最后的结局。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有一个该死的人终于死了。

  护卫将军樊忠在乱军之中拼杀,他明白,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自己也将死于此地。

  他自然是不甘心的,二十万大军就此溃灭,只是因为一个人的错误指挥。

  可惜他没有死在我的手里。

  似乎是上天要满足他最后的心愿,不久之后,他居然在乱军中找到了这个人。

  这个人的特征也很明显,他是太监,没有胡须。

  于是樊忠赶上去扯住了惊慌失措的王振,用手中铁锤捶烂了他的脑袋。

  “吾为天下诛此贼!”

  杀得好!杀得痛快!

  可惜太晚了。

  【尾声】

  正统十四年(1449)九月十二日。

  “臣居庸关巡守都指挥同知杨俊报:近日于土木堡拾所遗军器,得盔六千余顶,甲五千八十领,神枪一万一千余把,神铳六百余个,火药一十八桶。”

  正统十四年(1449)九月十三日。

  “臣宣府总兵杨洪报:于土木所遗军器,得盔三千八百余顶,甲一百二十余领,圆牌二百九十余面,神铳二万二千余把,神箭四十四万枝,大炮八百个。”

下一章:
上一章:

127 条评论 发表在“第2部:万国来朝 第十四章 土木堡”上

  1. 龙少 says:

    写的不孬啊

  2. 弘治中兴 says:

    死太监

  3. 水果 says:

    砸死它便宜了,我想咬死它

  4. 匿名 says:

    关于张辅,我想说一点,应是当年明月疏忽了,从本书来看,前面已经有过两次,在很重大的问题上,皇帝没有采纳张辅的意见,一次是朱棣,关于抓阿鲁台的事上;一次是朱瞻基,关于打朱高煦的事上;这都是很大的事,若立军功,可流芳百世。很明显,在平定安南之后,张辅仍觉地位不稳或自己威信还不够高(他是世袭张玉的爵位而非立功受爵),很想多立几次军功;但皇帝始终没给他机会。此时他已老矣,可以说心灰意冷,更可能说还抱有再立军功的期望,所以他可能本身也赞同这次出征,或者不想阻拦这次出征。

  5. 王振 says:

    求砍、求虐~

  6. 匿名 says:

    杀得好!杀得痛快!

  7. 匿名 says:

    杀杀杀

  8. 匿名 says:

    杀杀杀杀

  9. says:

    王振是也先的大恩人(恩重如山)

  10. 笨蛋 says:

    看完这章,我简直要被王振气死!真想捅他两刀!真是火大!

  11. 杀太监 says:

    死太监!杂这么厚颜无耻呢!太厚了!

  12. 皇族V彡 says:

    还是看下一章吧,谦哥是无敌的

  13. 匿名 says:

    “吾为天下诛此贼!”哈哈

  14. 于谦 says:

    王振,吾将汝大卸八块!!!

  15. 好好 says:

    谦大哥咋还不出来呢、、

  16. iui says:

    合格后

  17. 13 says:

    对于王振,我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对他的愤怒,和唾弃!!!

  18. says:

    他妈这太监害死了那么多人

  19. 朱元璋 says:

    王振就是个傻逼

  20. 朱元璋 says:

    真不知道王振他妈是怎么生的他

  21. 昆仑 says:

    死太监,真想穿越过去捅他两刀!

  22. 帅教 says:

    日太监

  23. 王八蛋是王振 says:

    杀的好!!!!!!!!!!!!!!!!!!!!!!!!!!!!!!!!!!!!!!!!!!!!!!!!!!!!!!!!!

  24. 猫猫 says:

    王振他妈的就是一傻子,真想把呀揍一顿,力挺谦哥

  25. 海绵宝宝 says:

    那时候有海绵宝宝看就好了

  26. 王锡爵 says:

    唉!!!

  27. 王锡爵 says:

    吾将振【王振】五马分尸+车裂+弹琵琶【后东厂造出的酷刑,曾用在杨荣的子孙身上】

  28. 王锡爵 says:

    wangzhenshi2B+shagua

  29. 王锡爵 says:

    28.王锡爵 说道:
    吾将振【王振】五马分尸+车裂+弹琵琶【后东厂造出的酷刑,曾用在杨荣的子孙身上】

    打錯了:昰迺厈【仼悳開办旳噺型厈,铟開恠迺侒冂,乺苡訆迺厈】用在杨荣的子孙身上,囨昰鸫厈

  30. 王锡爵 says:

    不好意思

  31. 绛珠草 says:

    这么不着调的人,估计王振他妈生他时把人扔了把胎盘养大了!愤怒!

  32. 朱元璋 says:

    死太监–王振!!!!!!!!!!!!!!!!!!!!!!!!!!!!!!!!!!!!!!!!

  33. 登登 says:

    如果英宗曾祖父造反专家朱棣在就好了!天子守国门!横刀立马杀入敌阵砍死无数,打得也先这逼满地找牙,然后把王振凌迟,灭3族!

  34. 登登 says:

    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吗?

  35. 无名 says:

    王振这个死太监,京城三大营17万精兵在他的‘‘英明’’指导下全军覆没,比魏忠贤魏人妖还没用,应杀其子,将妻与女卖入妓院当妓女。

  36. 无名 says:

    王振这个死太监,京城三大营17万精兵在他的‘‘英明’’指导下全军覆没,比魏忠贤魏人妖还没用,应杀其子,将妻与女卖入妓院当妓女,将王振关进
    诏狱,处以廷杖100下,天天领取廷杖100

  37. 匿名 says:

    河北的败类

  38. Zb says:

    王振是个太监,哪来的妻女,所以不能卖入妓院!

  39. 胡杨漫天 says:

    39楼的你错了,力挺36楼的,王振没当太监时,曾娶妻生子。

  40. 朱元璋 says:

    女马 白勺!你个死太监。老子都被你气得从坟里炸出来了!

  41. 匿名 says:

    王振简直把王家的脸都丢干净了!祸害!应该拿去五马分尸了之后喂狗!【估计狗都不愿意吃

  42. 小镇的春天 says:

    王振是结过婚,再入宫的,有妻子和子女的,切,

  43. 捭阖第一 says:

    无语!

  44. 王仲平 says:

    国人的素质?

  45. 豪侠 says:

    王振带兵,荒唐,无言可评。

  46. 老朱 says:

    几十万大军都傻逼,要不都逃走了,不然捅他一刀总比 被敌人杀死强吧。这章是不是写的太轻浮了

  47. 朱棣 says:

    若吾犹在,不至此也。死太监王振,我要爆你菊花。

  48. 当年明月 says:

    回37楼 廷杖100下算什么,应该把它放进铜缸,做成叫花鸡.

  49. 呵呵 says:

    一个人最可悲的地方不在于被骂,而在于骂无可骂。

  50. 2B says:

    3GE2B

  51. 小饭 says:

    王振死太监,应该先炮烙,后车裂,再凌迟,最后五马分尸。^_^
    这才叫圆满嘛,呵呵

  52. 小饭 says:

    王振死太监,应该先炮烙,后车裂,再凌迟,最后五马分尸。^_^
    这才叫圆满嘛,呵呵

  53. 叫花子 says:

    砸死王振,太便宜了,不过终于死了。要是这死太监不死,被俘虏,肯定当汉奸,20万精兵死不瞑目。

  54. 公乃全 says:

    嗯 老天告诉后人 老子传儿子 儿子传孙子 这个小皇帝亡国概率大
    人类如果不能从贪婪中走出来 灭亡是时间问题

  55. 燕舞翩翩 says:

    王振死得好啊!

  56. 钱皇后 says:

    我会等 你回来的。

  57. 当年明月 says:

    张辅想打鞑靼。当年他曾想深入大漠把阿鲁台杀掉,可惜壮志不遂。这次虽然危险,却是一个机会,因此他一言不发。
    作为前朝老臣,并且是个武将,从某种程度上,他很有可能是赞同这次御驾亲征的,朱元璋、朱棣、朱瞻基都有御驾亲征的前例,他很有可能觉得这个皇帝现在也正式上台了,也该出去晃悠晃悠见识见识了。毕竟蒙古的威胁当时还是存在的,与其等自己死了以后皇帝遇到战争不知所措,不如乘自己还活着带他去看看。

    当然,从现在的角度往回看,他的决定是错的,但在当时,又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谁又在当时会知道会搞出这么大状况?因此张辅其实“当时”并没错。错还是错在王振,他是个大骡子,不会的事还要去做。他该死!

  58. 咳咳 says:

    王振你丫死太监。
    真应该刮你三千多刀没死的话再拉去车裂!
    谦哥是无敌的~
    我还是去看下一章吧,免得被王振气死……

  59. 旁观者 says:

    你们都在骂王振,要把你们放在那个位置,会怎么做?王振能到达权倾朝野的位置,说明也是有一定手腕的。不要总把失败者看的那么弱智!在当时,难道就继续放任蒙古随意乱搞,乱抢吗?王振确实不是打仗的材料,但是打仗的事情是他的本职工作吗?那些兵部的官员就没有责任吗?现在一个钓鱼岛,就被你们喊成这样,那假如真开战了,稳定生活没有了,亲戚朋友都有战死的,每天都有着死亡的威胁,你们还会喊着要打仗吗?一群站着说话不腰疼的SB。到那个时候是不是又开始骂打仗的统帅了?那些自以为是的2B才是祸害的根本

  60. 个人理解 says:

    我认为王振只是这场战争失败的替罪羊。所谓法不责众,面对很多当时贵族的战死,财产的损失,大家需要找一个人出来为这事负责,王振是充当这个角色的最好人选,那么一切黑锅就都算在他的名下吧。明代历史也是贵族官员所记录的,也许他们的家人,土地,财产也在这场战争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就有了我们所看到的王振

  61. 大明 says:

    一人丧邦

  62. 我是只朱 says:

    朱祈镇有责,王振有罪

  63. 匿名 says:

    也先在清理战场时为什么没有把神机营的火枪什么的带走,而让明军守将捡漏,要不然明朝也不可能短短时间里造出许多火枪,也不会有北京保卫战神机营的大大露脸了?

  64. 一章是洪武225楼人 says:

    37楼’;.,你””’每天100棍一次就被’k’了

  65. 朱元璋 says:

    若朕还在,必把这死太监千刀万剐。

  66. 好男人 says:

    王振 祸国殃民 死不足惜!

  67. 谁知道这全本怎么下载吗? says:

    路过

  68. 怒人 says:

    太监误国啊

  69. 滹阴子 says:

    请问明月,里面时间是阴历吧

  70. says:

    王振奇葩,大明皇帝怎么想的……

  71. 朱祁镇 says:

    王振这个瘟猪一个死太监打什么仗嘛!脑残

  72. 王守仁 says:

    杀的太好了!!!!!!!!!!!!!!!!!!!!!!!!!!!!!!!!!!!!!!!!!!!!!!!!!!!!!!!!!!!!!!!!!!!!!!!!!!!!!!!!!!!!!!!!!!!!!!!!!!!!!!!!!!!!!!!!!!!!!!!!!!!

  73. 王振 says:

    哥就是这么吊

  74. 王振 says:

    张辅为什么没有指挥军队

  75. 王振 says:

    于谦VS王振,想想他们得到的也差不多。这个世界是没有对错的。

  76. 匿名 says:

    他们得到是不一样,于谦得到是流芳千古,王振得到的是遗臭万年,樊忠锤死了他,太解气了!

  77. 白起 says:

    60楼的你是个傻逼吧!王振是你祖宗吗!你这么维护他!他的所做所为是为国家考虑的吗!诚然打仗谁都不想但要是不打就会亡国那就必须打!国都没了要家何用!你这种思想估计到抗日的时候就是狗腿子的好料吧!还好意思露面!回家玩泥巴吧!

  78. 朱由检 says:

  79. 踩53楼 says:

    车裂就是五马分尸,笨蛋

  80. 匿名 says:

    64楼的,我猜可能是他们不会用

  81. 广州人geabe says:

    我想知道也先的部队为什么这么强悍????

  82. 蔷薇水晶 says:

    看来樊忠杀王振的场景,有人近距离看到,并且此人成功逃回了京城。

  83. 无名 says:

    日子过得好好的 没事偏要装逼去打个仗留点名气 真把自己当根葱了 典型的傻逼一个不解释

  84. 你们这些阉党死而不僵 says:

    你们都在骂王振,要把你们放在那个位置,会怎么做?王振能到达权倾朝野的位置,说明也是有一定手腕的。不要总把失败者看的那么弱智!在当时,难道就继续放任蒙古随意乱搞,乱抢吗?王振确实不是打仗的材料,但是打仗的事情是他的本职工作吗?那些兵部的官员就没有责任吗?现在一个钓鱼岛,就被你们喊成这样,那假如真开战了,稳定生活没有了,亲戚朋友都有战死的,每天都有着死亡的威胁,你们还会喊着要打仗吗?一群站着说话不腰疼的SB。到那个时候是不是又开始骂打仗的统帅了?那些自以为是的2B才是祸害的根本

    ————–
    “王振确实不是打仗的材料,但是打仗的事情是他的本职工作吗?”
    你这种颠倒是非,黑白不分,逻辑不清的也敢来洗地,真是贻笑大方。
    王振不善兵事,那满朝文武知兵事者提出的建议,他王振可曾听了?
    荐贤举能,善于纳谏他王振做到了?

    即不是打仗的料,又无自知之名还敢乱号施令,以致大败,拿国家大事当儿戏,说是首恶不足为过。

    “要把你们放在那个位置,会怎么做?”

    你亲人得了急病,你不懂医术,你是随便抓把药喂下去,还是送去医院?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因为我们有自知之明。

    好笑的是你一介有眼无珠之辈还敢在此自诩旁观者,为其洗地,阉党魂果然不可小觑。

  85. 我笑 says:

    土木堡悲剧的上演,王振固然可恶,但是从皇帝到朝廷大臣,个个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某种程度上讲,土木堡死去的朝廷高官们,战前没有能力阻止不敢与奸臣抗争,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唯有普通士兵是这场闹剧的可悲受害者。

  86. Jan Grant says:

    看得火大。

  87. says:

    83楼,fen樊忠逃回去了

  88. 楼上的全是人才 says:

    你想要怎么阻止?竟然有人专门来黑那些死难的忠臣,这是给王振洗地吗?不好好去看史书,看这部小说里几百个字就以为自己了解历史了?
    出征途中兵部尚书邝埜上谏请求班师,被王振命令跪在野外整整一天,六十几岁的人了起来的时候立马昏倒,你他妈说大臣没有抗争,都是咎由自取?对于你这种无知还给王振洗地的人,我只能说,该杀!

  89. 匿名 says:

    古代的昏君都好傻,明明能听懂是非,却偏偏要听奸臣的话。

  90. 诸葛亮 says:

    我真是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愚昧,无知。真是不知道怎么来形容了

  91. 诸葛亮 says:

    五十三楼,王振被诛九族了。。

  92. 夜魅小冰 says:

    王振是真tm啥啊?!真想捅他两刀

  93. 朱朱 says:

    王振该死

  94. 匿名 says:

    其实土木堡没那么简单。英宗改走居庸关是因为听到前方敌报说紫荆关有瓦剌军出没,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此之前杨洪的侄子(还是儿子之类)打了个败仗,杨洪为了保他没向上禀报瓦剌军的真实动向(瓦剌军根本没去紫荆关,一直都在宣府附近转悠),导致明军转向一头扎进了瓦剌军的伏击圈。至于后面的所谓王振为了等辎重让明军原地待命更是不成立的。稍微想想就知道,辎重是国家的不是他王振的,他没必要去等。有人说那些东西就是王振的,那请问谁出征打仗会带两千车的私财?他是想去漠北常住么?真实情况是明军转向居庸关后钻进了瓦剌军的伏击圈,知院阿剌部已经切断了明军进怀来的路线并且切断了水源,明军除了原地固守外没有任何办法。最令人浮想联翩的是杨洪的表现,首先谎报军情,可以理解为为保自己亲戚,但明军被围后附近最强最大的机动兵力就是杨洪的宣府守军(这支部队兵力几乎等同于瓦剌军全部兵力),但他居然眼睁睁看着明军被瓦剌全歼而毫无动作,他到底想干什么?

  95. 匿名 says:

    接上,杨洪犯了如此重大的过错,战后却完全没有被追责,因为于谦保了他。从阴谋论的角度分析的话,土木堡的全貌是这样的:英宗一心想学太祖和成祖征沙漠,王振附和他,虽然文官集团全力反对但仍然改变不了英宗的心意。于是文官集团用了另一种杀人一千自损八百的方法:故意把大军引入瓦剌的包围圈,见死不救,借瓦剌的手一次性除掉英宗和王振这两个文官集团掌权的最大障碍。最后英宗被俘,王振死亡,文官集团拥立代宗,整个景泰朝皇权和监权都无法和相权抗衡。如此一来英宗复辟后杀于谦也能解释得通。我曾经在贴吧遇到过一位自称是韩雍(此人在本书后面会提到,宪宗时期的重臣)后人的人,他手上有很多明朝皇帝的圣旨之类的珍贵史料,因此身份应该是没什么问题(冒充一个没什么知名度的人也没意思),他的意见也是于谦之死是明朝皇权与相权斗争的结果,跟徐有贞的“虽无显迹”其实没多大关系。纵观整个明朝,所有无法用逻辑解释的问题,大都可以归结到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只是很多东西湮灭在历史中,我们无法窥其全貌而已。

  96. 匿名 says:

    我觉得吧,历来皇帝再怎么坑爹,但凡脑子正常,权利还是会握在自己手里的,王振上窜下跳铸下大错还不是在英宗包庇之下才能这么干,英宗的责任恐怕更大点,他爹给他留了大好布局文武兼备,他却打出一手臭牌,怪不了谁。

  97. 朱美伦 says:

    这样的王振,是这个皇帝的能力不行。。。我看不起这个皇帝,虽然我姓朱,我看不起他

  98. 匿名 says:

    哈哈 写得好 有意思

  99. 皇族VS士族VS宦官 says:

    当初杀蒙古人的时候,应该想到会有这一天。

  100. 匿名 says:

    按照95楼的说法,文官是借此除掉英宗和王振,他们也应该知道土木堡战役失败之后,很可能京城不保失去半壁江山。而且后面大部分文官都支持迁都,于谦支持抵抗很可能会失去整个江山,国家灭亡对他们只是灾难,这种代价太大了,所以应该不会是文官设的圈套

  101. 匿名 says:

    历史上有过很多太监,但能白痴到这种境界,也就王振自己了吧

  102. 卫生纸 says:

    于谦要上台了

  103. 天地苍茫 says:

    我樊氏真人才也,可惜出现的太晚了!

  104. 天地苍茫 says:

    樊氏代有人才出,关键时刻显英豪!

  105. 匿名 says:

    前面的还是比较赞同的,王振自己想建功立业,后面的战争是有问题的吧,毕竟不确定因素太大了

  106. 匿名 says:

    我已经没有语言来形容王振的愚蠢,他已经不属于人类的范畴了

  107. 孽障、 says:

    回复94、95楼阴谋论那个,就是皇权与相权那个,就算是文官集团和皇权的争夺。可是满朝文武精英都去了,而且是死了那么多位文武大臣,你真觉得那些文武大臣是简单人物没有圈子没有人脉没有信息渠道的吗。这样的内部争夺牺牲也太大了吧

  108. 伟大的努比斯 says:

    宦官误国啊!樊将军威武!

  109. 历史的真相 says:

    94楼的评论也许还有些靠谱的成分;但95楼的评论就一点也不靠谱了!
    还是信明月的分析了,

  110. 三大营指挥官 says:

    有点可惜,行军过程中如果能一直保持警戒,纵使敌人在任何时刻来突袭都能有所准备,进可攻退可守,这个才是军神吧!
    不过在平原地带上要是碰到蒙古的骑兵,那的确没什么好办法抵抗得住。

  111. 无敌秀香肠 says:

    孬银

  112. 汉族王妃 says:

    怎么蒙古人这么喜欢轮奸我们汉族女人呢?我知道我们漂亮,看来是没办法。

  113. 汉族王妃 says:

    汉人被蒙古人杀成狗了

  114. 美少女壮士 says:

    我真tm想把王振这个傻逼的骨灰扬了 傻逼玩意

  115. 匿名 says:

    光火枪火铳就三万多把啊!能把也先打成筛子!也不能只怪王振,这特么朱瞻基眼光实在短浅啊。

  116. 鹏飞 says:

    祈祷祈福许愿

  117. 恶心人 says:

    这个死太监,真是恶心死人了。

  118. 小林 says:

    妈的

  119. 仁宣盛世 says:

    我真tm想把王振这个傻逼的骨灰扬了 傻逼玩意

  120. 韩信 says:

    王振带兵,多多误国!

  121. 司马氏 says:

    英宗在位,一场土木堡之变,就将明朝的国力消耗了一大半

  122. 于谦 says:

    ???????????????????????????????????‼️‼️‼️‼️‼️‼️‼️大明帝国。???????????????????????????????????????????????????????王振死太监。

  123. 匿名 says:

    王振,想振一振;朱祁镇,也想镇一镇。双zhen无能,断国亡民!

  124. 朱元璋 says:

    死太监,听我说谢谢你

  125. 匿名 says:

    *时刻保持警惕
    这句话可以说给王振听听

  126. 梁ZHI超王振 says:

    wc

  127. 朱圆掌 says:

    妈的,这个死太监,你直接给我坐下

发表评论

本周热门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