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

第7部:大结局 第十六章 孙传庭

所属目录: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最先行动的,是卢象升,他行动的具体方式,是开会。

  开会内容,自然是布置作战计划,研究作战策略,讨论作战方案。

  相对而言,高迎祥的行动要简单得多,只有两个字——开打。

  从心底里,卢象升是瞧不上高迎祥的,毕竟是草寇,没读过书,没考过试,没有文化,再怎么闹腾,也就是个草寇,所以对于高迎祥的动向,卢象升是很有把握的:要么到河南开荒,要么去山西刨土,或者去湖广钻山沟,还有什么出息?

  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还找到了洪承畴,表示一旦高迎祥跑到西北五省,自己马上跑过去一起打。

  然而高迎祥的举动,却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

  闯王同志之所以叫闯王,就是因为敢闯,所以这一次,他决定攻击一个卢象升绝对想不到的地方——南京。

  当然,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个举动并不明显,他会合张献忠,从河南出发,先打庐州,打了几天,撤走。

  接下来,他开始攻击和州,攻陷。

  攻陷和州后,他开始攻击江浦,江浦距离南京,只有几十公里。

  如果你有印象的话,就会发现,两百多年前,曾经有人以几乎完全相同的路线,发起了攻击,并最终取得天下——朱元璋。

  高迎祥同志估计是读过朱重八创业史的,所以连进攻路线,都几乎一模一样,可惜他不知道,真正的成功者,是无法复制的。

  朝廷大为震惊,南京兵部尚书立即调集重兵,对高迎祥发动反攻击,经过几天激战,高迎祥退出江浦。

  退是退了,偏偏没走。

  他集结几十万人,开始攻打滁州。

  至此可以断定,他应该读过朱重八传记,因为几百年前,朱元璋就是从和州出发,攻占滁州,然后从滁州出发,攻下了南京。

  滁州只是个地级市,人不多,兵也不多,而攻击者,包括李自成、张献忠等十几位头领,三十万人,战斗力最强,最能打的民军,大致都来了。

  所有的头领,所有的士兵,都由高迎祥指挥。

  高闯王终于爬上了人生山峰的顶点。

  他决定,进攻滁州,继续向前迈步。

  山峰的顶点,再迈一步,就是悬崖。

  惨败但至少在当时,形势非常乐观,滁州城内的兵力还不到万人,几十万人围着打,无论如何,是没问题的。

  几天后,他得知卢象升率领援军,赶到了。

  但他依然不怵,因为卢象升的援兵,也只有两万多人。此前虽说吃过卢阎王的亏,但现在手上有三十万人,平均十五个人打一个,就算用脚算,也能算明白了。

  卢象升率领总兵祖宽、游击罗岱,向滁州城外的高迎祥发动了进攻。

  双方会战的地点,是城东五里桥。

  在讲述这场战役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滁州的地形,在滁州城东,有一条很宽的河流,水流十分汹涌。

  我再重复一遍,河流很宽,水流很汹涌。

  这场会战的序幕,是由祖宽开始的,关宁铁骑担任先锋,冲入敌阵,发动了进攻。

  战斗早上开始,下午结束。

  下午结束的时候,那条很宽,水流很汹涌的河流,已经断流了,断流的原因,史料说法如下——积尸填沟委堑,滁水为不流。

  通俗点的说法,就是尸体填满了河道,水流不动。

  尸体大部分的来源,是高迎祥的部下,在经历近七年的光辉创业后,他终于等来了自己最惨痛的溃败。

  关宁铁骑实在太猛,面对城东两万民军,如入无人之境,乱砍乱杀。

  高迎祥很聪明,他立即反应过来,调集手下主力骑兵,准备发动反击,毕竟有三十万人,只要集结反攻,必定反败为胜。

  红楼梦里的同志们曾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大有大的难处。

  高迎祥的缺点,就是他优点——人太多。

  人多,嘴杂,外加刚打败仗,通讯不畅,也没有高音喇叭喊话,乱军之中,谁也摸不清怎么回事,所以高闯王折腾了半天,也没能集中自己的部队。

  但高闯王还是很灵活的,眼看兵败如山倒,撒腿就往外跑,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能脱离困境。

  这是很正确的,因为根据以往经验,官军都是拿工资的,而拿工资的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拿多少钱,干多少事。无论是洪承畴,还是左良玉,只要把闹事的赶出自己管辖范围就算数了,没人较真。

  所谓跟踪追击这类活动,应该属于加班行为,但朝廷历来没有发加班费的习惯,所以向来是不怎么追的,追个几里,意思到了,也就撤了。

  但是这一次,情况发生了变化。

  我说过,卢象升是一个好人,一个负责任的官员。这一点反映在战斗上,就是认死理,凡是都往死了办。

  按照这个处事原则,他追了很远——五十里。

  之前我还说过,卢象升的外号,是卢阎王,虽然长得很白,但手很黑,无论是民军,还是民军家属,只要被他追上,统统都格杀勿论,五十里之内,民军尸横遍野,保守估计,高迎祥的损失,大致在五万人以上。

  追到五十里外,停住了。

  不追,不是因为不想追,也不是不能追,而是不必追。

  摆脱了追击的高迎祥很高兴,现在的局势并不算坏,三年前,他被打得只剩下几千人,逃到湖广郧阳,避避风头,二十天后出山,又是一条好汉,何况手上有几十万人乎?

  但安徽终究是呆不下去了,他转变方向,向寿山进发,准备在那里渡过黄河,去河南打工。

  黄河岸边,他就遇到了明军总兵刘泽清。

  刘泽清用大刀告诉他,此路不通。

  刘泽清并非猛人,并非大人物,也没多少兵,但是,他有渡口。

  他就堵在河对岸,封锁渡口,烧毁船只,高迎祥只能看看,掉头回了安徽。

  无所谓,到哪儿都是混。

  但在回头的路上,他又遇见了祖大乐。

  祖大乐也是辽东系的著名将领,遇上了自然没话说,又是一顿打,高迎祥再次夜奔。 好不容易奔到开封,又遇见了陈永福。

  陈永福是个当时没名,后来有名的人,五年后,他坚守城池,把一个人变成了独眼龙——独眼李自成。

  这种人,自然不白给,在著名地点朱仙镇(岳飞打金兀术的地方)

  跟高迎祥干了一仗,大败了高迎祥。

  高迎祥终于发现,事情不大对劲了,自己似乎掉进了圈套。

  他的感觉,是非常正确的。

  得知高迎祥攻击滁州时,卢象升曾极为惊慌,但惊慌之后,他萌生了一个计划——彻底消灭高迎祥的计划。

  高迎祥的想法,是非常高明的,学习朱重八同志,突袭南直隶,威胁南京,但遗憾的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他没有在这里混过。

  没有混过的意思,就是人头不熟,地方不熟,什么都不熟,所以这个计划的关键在于,绝不能让高迎祥离开,把他困在此地,就必死无疑。

  刘泽清挡住了他的去路,祖大乐把他赶到了开封,陈永福又把他赶走,但这一切,只是序幕,最终的目的地,叫做七顶山。

  七顶山,位于河南南阳附近,被祖大乐与陈永福击败后,高迎祥逃到了这里,就在这里,他看到了一个等候已久的熟人——卢象升。

  当然,除了卢象升外,还有其余一干人等,比如祖大乐、祖宽、陈永福等等。

  此时的高迎祥,手下还有近十万人,就兵力而言,大致是卢象升的两倍,更关键的是,他的主力重甲骑兵,依然还有三万多人。

  然而战争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号称“第一强寇”的高迎祥,竟然毫无还手之力,主力基本被全歼,仅带着上千号人夺路而逃。

  这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事,最好的答案,似乎还是四个字——气数已尽。

  十几万士兵、下属打得干干净净,兵器、家当丢得一干二净,高迎祥同志这么多年,折腾一圈,从穷光蛋,又变成了穷光蛋,基本算是白奋斗了,应该说,他很倒霉。

  但我个人认为,有个人比他更倒霉——李自成。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变成光杆司令更倒霉呢?

  有的,比如,变成光棍司令。

  李自成的麻烦在于,他的老婆给他戴了绿帽子。

  这位给李自成送帽子的老婆,叫邢氏,虽然不能肯定李自成有多少老婆,但这个老婆,是比较牛的。

  按史料的说法,这位老婆基本不算家庭妇女,估计也不是抢来的,相当之强悍,打仗杀人毫无含糊,更难得的是,她还很有智谋,帮李自成管账,据说私房钱都管。

  在管账的时候,她见到了高杰。

  高杰,米脂人,李自成的老乡,据说打小时候就认识,后来李自成造反,他毫不犹豫,搭伙一起干,从崇祯二年开始,同生共死,是不折不扣的铁哥们。

  铁哥们,也是会生锈的。

  李自成第一次怀疑高杰,是因为一件偶然的事。

  崇祯七年八月,时任五省总督陈奇瑜,派出参将贺人龙进攻李自成。

  贺人龙是个相当猛的人,此人战斗力极强,且杀人如麻,每次上战场,都要带头冲锋,被称为贺疯子。

  贺疯子气势汹汹地到了地方,看到了李自成,打了一仗,非但没打赢,还被人给围住了,且一围就是两个月。

  但李自成并不想杀掉贺人龙,因为贺人龙是他的老乡,而且他正在锻炼队伍阶段,需要人才,就写了封信,让高杰送过去,希望贺人龙投降。

  这个想法是比较幼稚的,贺人龙同志说到底是吃皇粮的,有稳定的工作,要他跟着李自成同志四处乱跑,基本等于胡扯,所以信送过去后,毫无回音,说拿去擦屁股也有可能。

  按说这事跟高杰没关系,贺人龙投不投降,是他自己的事,可是意外发生了。

  去送信的使者,从贺人龙那里回来后,没有直接去找李自成,而是找了高杰。

  这算是个事吗?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说是事,就是事,说不是,就不是。

  而李自成明显是个喜欢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的人,加上贺人龙同志守城很厉害,他打了两个月,连根毛都没拔下来,所以他开始怀疑,贺人龙和高杰,有不同寻常的关系,就把高杰撤了回来。

  无论是铁哥们,还是钛哥们,在利益面前,都是一脚蹬。

  对李自成同志的行为,高杰相当不爽,但这事说到底,还是高杰的责任。

  因为他回来之后,就跟邢氏勾搭上了。

  到底是谁勾搭谁,什么时候勾搭上的,基本算是无从考证,但史料上说,是因为高杰长得很帅,而邢氏是管账的,高杰经常跑去报销,加上邢氏的立场又不太坚定,一来二去,就勾搭上了。

  关于这件事情的严重性,高杰同志是有体会的,在回顾了和李自成十几年的交情、几年的战斗友谊,以及偷人老婆的内疚后,他决定,投奔官军。

  当然,他是比较够意思的,临走时,把邢氏也带走了。

  对李自成而言,这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老婆跑了,除面子问题外,更为严重的是,他的很多秘密,老婆都知道(估计包括私房钱的位置)。

  除了老婆损失外,还有人才损失。

  在当时李自成的部下里,最能打仗的,就是高杰,此人极具天赋,投奔了官军后,就一直打,打到老主顾李自成都歇菜了,他还在继续战斗。

  高杰投降的对象,是洪承畴,洪总督突然接到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自然高兴异常,立刻派兵出击,连续击败李自成,斩杀万人。

  总而言之,对各位头领而言,崇祯九年算是个流年,老婆跑了,手下跑了,跑来跑去,就剩下自己了。

  对高迎祥而言,更是如此。

  老婆跑了,再找一个就是,十几万大军都跑光了,就只能钻山沟了。

  所以高闯王毅然决定,跑进郧阳山区。

  两年前,就是在那里,被打得只剩半条命的高迎祥捡了条命,东山再起。

  卢象升闻讯,立刻找到祖宽和祖大乐,吩咐他们,立即率军出发,追击高迎祥。

  祖宽回答:不干。

  卢象升无语。

  之所以无语,因为他们从来就没干过。

  关宁铁骑很久以前,我以为所谓战争,大都是你死我活,上了战场,管你七大姑八大姨,都往死里打,特别是明末,但凡开打,就当不共戴天,不共戴地,不共戴地球,打死了算。

  后研读历史多年,方才知道,以上皆为忽悠是也。

  按史料的说法,当时的作战场景大致如下:

  比如一支官军跟民军相遇,先不动手,喊话,喊来喊去,就开始聊天,聊得差不多,民军就开始丢东西,比如牲口,粮食等等,然后就退,等退得差不多了,官军就上前,捡东西,捡得差不多,就回家睡觉,然后打个报告给朝廷,说歼敌多少多少,请求赏赐云云。

  应该肯定的是,在当时,有这种行为的官军,只占绝大多数,认认真真打仗的,只占极少数,所谓“抛生口,弃辎重,即纵之去”。

  现象也好理解,因为当时闹事的,大都是西北一带人,而当兵的,也大都是关中人,双方语言相通,说起来都是老乡,反正给政府干活,政府也不发工资(欠饷),即使发了工资,都没必要玩命,这么打仗,非但能领工资,还能捞点外快,最后回去了还能领赏,非常有利于创收。在史料中,这种战斗方式有个专用名词:打活仗。

  因为活仗好打,且经济效益丰富,所以大家都喜欢打,打来打去,敌人越打越多,局势越来越恶化,直到关宁铁骑的到来。

  其实关宁铁骑的人数没多少,我算了一下,入关作战的加起来,也就五千来人,卢象升、洪承畴手下最能打的,基本就是这些人,最厉害的几位头领,都是被他们打下去的。

  之所以能打,有两个原因,首先,这帮人在辽东作战,战斗经验丰富,而且装备很好,每人均配有三眼火铳,且擅长使用突袭战术,冲入敌阵,势不可挡。

  而第二个原因,相当地搞笑,却又相当地真实。

  我说过,每次打仗时,民军都要喊话,所谓喊话,无非就是谈条件,我给你多少钱,你就放我走,谈妥了就撤,谈不妥再打。

  但每次遇到关宁铁骑,喊话都是没用的,经常是话没喊完,就冲过来了,完全不受收买,忠于职守。

  我此前曾以为,如此尽忠职守,是因为他们很有职业道德,后来看的书多了才明白,这是个误会,套用史料上的话,是“边军无通言语,逢贼即杀”,意思是,辽东军听不懂西北方言,喊话也听不懂,所以见了就砍。

  所以我一直认为,多学点语言,是用得着的。

  高迎祥就是吃了语言的亏,估计是屡次喊话没成,也没机会表达自己的诚意,所以被人穷追猛打了几个月,也没接上头。

  在众多的民军中,高迎祥的部队,算是战斗力最强的,手下骑兵,每人两匹马,身穿重甲,也算是山寨版的关宁铁骑。虽说战斗力还是差点,但山寨版有山寨版的优势,比如……钻山沟。

  高迎祥钻了郧阳山区,祖宽是不钻的,因为他的部队,大部都是骑兵,且待遇优厚,工资高,要让他们爬山,实在太过困难,卢象升协调了一个多月,也没办法。

  照这个搞法,估计过几个月,闯王同志带着山寨铁骑出来闹腾,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在这最为危急的时刻,更危急的事情发生了。

  崇祯九年(1636)四月,当卢象升同志正在费尽口水劝人进山时,辽东的皇太极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建国。

  皇太极建都于沈阳,定国号为清,定年号为崇德。

  这一举动表明,皇太极同志正式单飞,另立分店,准备单干。

  通常来讲,新店开张,隔壁左右都要送点花圈花篮之类的贺礼,很明显,明朝没有这个打算,也没这个预算。

  不要紧,不送,就自己去抢。

  崇祯九年(1636)六月,清军发起进攻。

  这次进攻的规模很大,人数有十万人,统兵将领是当时清军第一猛将阿济格,此人擅长骑兵突击,非常勇猛。

  难得的是,他不但勇猛,脑子也很好用,关宁防线他是不去碰的,此次进关,他选择的路线,是喜峰口。

  此后的战斗没有悬念,明朝的主力部队,要么在关宁防线,要么在关内,所以阿济格的抢掠之旅相当顺利,连续突破明军防线,只用了半个月,就打到了顺义(今北京市顺义区)。

  我认为,阿济格是个很能吃苦的人,具体表现为不怕跑路,不怕麻烦,到了北京城下,没敢进去,就开始围着北京跑圈,从顺义跑到了怀柔(今北京怀柔区),又从怀柔跑到了密云(今北京密云区),据说还去了趟西山(今北京西山),圆满完成了画圈任务。

  当然,他也没白跑,据统计,此次率军入侵,共攻克城池十二座,抢掠人口数十万,金银不计其数。 鉴于明朝主力无法赶到,只能坚壁清野,所以阿济格在北京呆了很长时间,而且,他还是个很有点幽默感的人,据说他抢完走人时,还立了块牌子,上写四个字——各官免送!

  我始终认为,王朝也好,帝国也罢,说穿了,就是个银行,这边收钱,那边付钱,总而言之,拆东墙,补西墙。

  不补不行,几百年里,跑来拆墙的人实在太多,国家治不好,老百姓闹事,国防搞不好,强盗来闹事,折腾了这边,再去折腾那边,边拆边补,边补边拆。

  但国家也好,银行也罢,都怕一件事——银行术语,叫做挤兑,政治术语,叫内忧外患,街头大妈术语,叫东墙西墙一起拆。

  明朝大致就是这么个状况,客观地看,如果只有李自成、张献忠闹事,是能搞定的,如果只有清军入侵,也是能搞定的,偏偏这两边都闹,就搞不定了。

  于是一个月后,卢象升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他被调离前线,等待他的新岗位,是宣大总督。

  对于这个任命,无数后人为之捶腿、顿足、吐唾沫,说什么眼看内患即将消停,卢象升却走了,以至于局势失去控制,崇祯昏庸等等等等。

  在我看来,这个任命,无非是挖了东墙的砖,往西墙上补,不补不行,如此而已。

  卢象升走了,两年后,他将在新的岗位上,完成人生最壮烈的一幕。

  接班听说卢象升离开的消息后,高迎祥非常高兴,因为他很清楚,像卢阎王这样的猛人,不是量产货,他擦亮眼睛,等待着下一个对手的出现。

  他等来的接班人,叫做王家桢王家桢,直隶人,时任兵部侍郎,此人口才极佳,善读兵法,出谋划策,滔滔不绝。

  行了,直说吧,这是个废柴。

  他之所以被派来干这活,实在是因为嘴太贱,太喜欢谈兵法,太引人注目,最终得到了这份光荣的工作。

  但王总督对自己的实力还是很明白的,刚到不久就上书皇帝,说自己身体比较弱,当五省总督太过勉为其难,干巡抚就成。

  崇祯还是很体贴的,让他改行当了河南巡抚。

  但王巡抚刚上任没几天,就遇上了一件千载难逢的倒霉事。

  这件倒霉事,叫做兵变,兵变并不少见,之所以说是千载难逢,是因为参与兵变的,是王巡抚的家丁。

  连家丁都兵变,实在难能可贵,连崇祯同志都哭笑不得,直接把他赶回家卖红薯。

  有这样的好同志来当总督,高迎祥的好日子就此开张,没过多久,他就出了山区,先到河南,拉起了几万人的队伍,连战连胜,此后又转战陕西,气势逼人,洪承畴拿他都没办法。

  四大猛人里,曹文诏死了,洪承畴没辙,左良玉固守,高迎祥最怕的卢象升,又去了辽东,现在而今眼目下,高闯王可谓天下无敌。

  然后,第五位猛人出场了。

  在这人出场前,高先生跟四大猛人打了近七年,越打越多,越打越风光,从几千打到几万、几十万,基本是没治了。当时朝廷上下一致认为,隔几天跟他打一仗,能让他消停会,就不错了。至于消灭他,大致是个梦想。

  在这人出场后,梦想变成了现实。

  他没有用七年,连七个月都没用,事实上,直到崇祯九年(1636)

  三月,他才出山,只用了四个月,就搞定了高迎祥。

  在历代史料里,每到某王朝即将歇业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XX 死而X 亡矣。

  前面的XX,一般是指某猛人的名字,后面的X,是朝代的名字,这句话的意思是,某猛人,是某王朝最后的希望,某猛人死了,某王朝也就消停了。

  在明代完形填空里,这句话全文如下:

  传庭死,而明亡矣。

  传庭者,孙传庭也。

  孙传庭孙传庭是个相当奇怪的人,因为在杀死高迎祥之前,他从未带过兵,从未打过仗,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他主要的工作,是人事干部。

  孙传庭,字伯雅,山西代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在崇祯九年之前,历任永城、商丘知县,吏部主事。

  其实他的运气不错,我查了查,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到天启初年,竟然就当上了吏部郎中,人事部正厅级干部,专管表彰奖励。

  六部之中,吏部最大,而按照惯例,吏部尚书,一般都是从吏部郎中里挑选的,孙传庭万历二十一年(1593)出生,照这个算法,他当郎中的时候,还不到三十岁,年轻就是资本,照这个状态,就算从此不干,光是熬,都能熬到尚书。

  然而没过两年,孙传庭退休了,提前三十年退休。

  他丢弃了所有的前途和官位,毅然回到了家乡,因为他看不顺眼一个人——魏忠贤。

  看魏忠贤不顺眼的人很多,而愿意辞官的,不多。

  崇祯元年,魏忠贤被办挺了,无论在朝还是在野,包括当年给魏大人鞠躬、提鞋的人,都跳出来对准尸体踩几脚,骂几句,图个前程。

  但孙传庭依然毫无动静,没有人来找他,他也不去找人,只是平静地在老家呆着,生活十分平静。

  八年后,他打破了平静,主动前往京城,请求复职。

  出发之前,他说出了自己复出的动机:

  “待天下平定之日,即当返乡归隐。”

  朝廷很够意思,这人没打招呼就跑了,也没点组织原则,十年之后又跑回来,依然让他官复原职,考虑到他原先老干人事工作,就让他回了吏部,接着搞人事考核。

  对他而言,这份工作的意思,大致就是混吃等死,但他没有提出异议,平静地接受,然后,平静地等待。

  一年后,机会出现了,在陕西。

  当时的陕西巡抚,是个非常仁义的人,具体表现为每次在城墙上观战,都不睁眼,据他自己说,是不忍心看,但大多数人认为,他是不敢,这号人在和平时期,估计还能混混,这年头,就只能下岗。

  巡抚这个职务,是个肥缺,平时想上任是要走后门的,但陕西巡抚,算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混饭吃的,没准哪天就被张某某、高某某剁了,躲都没处躲,孙传庭就此光荣上任,因为主动申请的人,只有他一个。

  孙传庭出发之前,皇帝召见了他。

  对于孙巡抚的勇敢,崇祯非常欣赏,于是给了孙传庭六万两白银,作为军费。

  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按崇祯的说法,国家比较困难,经费比较紧张,也就这么多了,你揣着走吧,省着点用。

  当年杨鹤拿了崇祯十万两私房钱,招抚民军,也就用了几个月,孙传庭拿着六万两,也就打个水漂。

  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自古以来,要人办事,就得给钱,如果没钱,也行,给政策。

  孙传庭很干脆,他不要钱,只要政策,自己筹饷,自己干活,朝廷别管,反正干好了是你的,干不好我也跑不掉。

  就这样,孙传庭拿着六万两白银,来到了陕西。

  当时陕西本地的军队,战斗力很差,按照当时物价,六万两白银,大致只够一万人半年的军饷,最能打的将领,如曹变蛟(曹文诏的侄子)、左光先、祖宽,要么在洪承畴手下,要么跟着卢象升,总之,孙传庭算是个三无人员,无钱、无兵、无将。

  但凡这种情况,若想咸鱼翻身,大都要经过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等过程,至少也得个两三年,才闪亮登场,大破敌军。

  孙传庭上任的准确时间,是崇祯九年(1636)三月,他全歼高迎祥的时间,是崇祯九年(1636)七月。

  从开始,到结束,从一无所有,到所向披靡,我说过,四个月。

  他到底是怎么完成的,到今天,也没想明白。

下一章:
上一章:

60 条评论 发表在“第7部:大结局 第十六章 孙传庭”上

  1. 川渝 says:

    崇祯上位之后,就没有安生过。不是边疆就是内乱,真是苦了崇祯了.不过明朝后期的猛人还是真多

  2. 李成梁 says:

    能同时打2场局域战争,现下看只有美国,当然也不是2场都能赢,可见当时明战斗力还是可以的,但民军扩张如此迅猛,原因出在管理上

  3. 未来 says:

    应该说,崇祯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从始到终都不肯和后金谈判,集中力量对付内乱,这是个很大的失误,蒋介石看懂这段历史了,所以才提出了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当然,时势不同,对手不同,蒋有点死读书了。

  4. says:

    民军动不动几十万,官军才几万,想不通

  5. 东园集团 says:

    为什么不写孙传庭的结局呢?还有南明、史可法他们的故事。

  6. 王猫咪 says:

    后面就写得不好看了……
    回答4楼:因为那都是民兵,战斗力不强,没准有好多都是拉过来充数的

  7. 匿名 says:

    3楼“未来”说的挺好。

  8. 123 says:

    有点胡扯了,把农民起义写的象弱智,可知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

  9. 大掌柜 says:

    怎么今天不造反?郁闷

  10. 香山红叶 says:

    没想到崇祯年间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11. 呵呵 says:

    明朝 诶。。

  12. 匿名 says:

    真是处于一个多事之秋
    不过名将还挺多

  13. 大开眼界 says:

    回8楼,我也一直感觉作者对农民起义军没有好感,如果民军没有民间力量的支持,根本不可能专心和朝廷干,还跑遍了半个中国。

  14. 不平事 says:

    回13楼,什么民军,强盗而已。
    换了你,来了一帮强盗,奸淫掳掠,杀人放火。你能对他们有好感?
    农民起义就没有好人。
    至于人多,那全是被胁迫的炮灰而已,真正的战斗力很少的。

  15. says:

    在咱中国只要是造反。都说成起义。说懂明史的大多数人对咱学的“起义军”都没好感。没有他们的义举。我们会剃着阴阳头拖着小辫子么?

  16. 路过 says:

    回答3楼,谁说崇祯不谈判?崇祯和杨嗣昌提出来与后金谈判,只是后来大部分官员不同意而已

  17. 军事家政治家 says:

    始也开放,败也开放。言官的力量无穷之大,力量一大而没有权力可以制衡其,如是正义之力量,则明朝兴盛长久,如是整天无理取闹,没事整人玩,则明朝亦昏暗。武器再先进,战役打的再好,猛人再多,救世之神凭凭出现,但其身已腐烂,没有任何东西能力挽狂澜,加之后金,长期埋伏在后方的一把火,则明亡矣。

  18. 麦苗 says:

    杀来杀去。死的都是自己的臣民,是GDP的创造者。员工死光了,公司最终会倒闭,所以,崇祯不是一个合格的董事长,文臣武将也是一些废物部门经理

  19. 何心隐 says:

    很多人都想不通几十万人为何打不赢几万人、其实很简单:你们都陷入了思维定势!你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人多力量大、好像人越多越好……其实、这是错的,大错特错!战争不是小学生打架斗殴!战争、是玩命的!当你的人数远远超出对方时,你必然轻敌、而轻敌者必败!但是当你人数远远少于对方时,你反而可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项羽韩信就是例子……妄想靠人多取胜、绝对是脑残行为,人一多、不但将帅包括士兵人人骄狂轻敌,而一旦被少数敌人击败,更会丧失信心、全军崩溃……人少的一方反而无压力、败了不丢人赢了很牛逼,从心理上就占据优势……

  20. 何心隐 says:

    以上讲的是士气,接下来再说成本:人多了消耗自然多、不但粮食装备后勤供应各方面都是很大的开销,况且人一多事也多、将难管兵、帅难管将……人多口杂破绽多,被人使个流言蜚语离间反间啥的更麻烦……所以兵法有云:兵不在多而在精!打仗最好只带少量精兵、轻装简从,来去如风!不管是攻还是守、迂回还是包抄、突击还是奔袭、撤退还是游击,人少一方都占据很大优势:机动性!所谓兵贵神速就是这个意思,人少了才能快起来,只要够快就能做到:“我打得到你、你打不到我”的效果!而人多的话,不管是调动人员还是传递命令互通情报都会慢一拍、何谈神速?估计战败很神速吧……

  21. 何心隐 says:

    其实人少打人多、实在是优势多多,就这个话题写一本书也绰绰有余……这里就此打住、因为我不烦你也烦了……总之一句话:以少胜多是很正常的、以多胜少才不正常!诸位不信的话、不妨翻一番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一目了然~聪明人都是以少打多的,傻逼才会以多打少……所以真正的军事家都是经常裁军的,比如现在的美军俄军欧盟各国……顺带一提、我国历代王朝中、战斗力最差的北宋,偏偏是军队最多的–

  22. 何心隐 says:

    顺便再说明一件事:所谓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官逼民反”之类的屁话都是经不起推敲的,随便举几个例子吧、东汉末年到三国之间、只用了50年、全国人口减少了98%(全国五千万),太平天国战争、只用了十年就消灭了两亿人口(全国四亿),这样的例子历朝历代比比皆是、不信的自己去百度……也就是说、只要朝廷愿意、他们随时可以把我们这些屁民斩尽杀绝,他们完全有这个能力,当今局势就更不用说了、现代化陆海空信息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应有尽有,造反是更没可能了……咱老百姓只能假装今儿个真高兴、啥?不高兴?灭你没商量……

  23. 晕了,醉美 says:

    明月:我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能否告知,在最后守卫京城的时候,崇祯把卢象升拉回来做统帅,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皇帝他老人家也应该非常清楚,但是,但是,但是,为什么没有给他军权,而喊一个什么太监去当什么监军,不给军队,这仗怎么打啊,我就有点搞不懂了,郁起闷了,形势如此严峻,为什么?即使皇帝不知道,但杨嗣昌作为行家,该知道吧,我不断为卢象升的死捶胸顿足,悲哀,悲伤啊!

  24. 匿名 says:

    军民动不动几十万是因为拖家带口,而且说明受灾群众很多,很可怜的老百姓啊,都到人吃人的份上了朝廷也不想办法!

  25. ... says:

    何心隐你这观点很新颖,怎么想的?

  26. ... says:

    再之后历史上有多少以少胜多案例,你数一下。能人不仅会用兵精,少。更能用多兵,多多益善….

  27. khc yv872 cyoq says:

    不理你们

  28. khc yv872 cyoq says:

    就不理

  29. 笑话连篇 says:

    恩,明现实的人还是有的

  30. 匿名 says:

    人少打败人多,原因很简单。打比方,在昆明火车站八个新疆人,还包括2个女人就杀死杀伤180人。一个公安却能干掉其中4个。知道了吧这就是原因。一个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抵得上一百个清军。

  31. 匿名 says:

    明亡就亡在钱上,文官集团每年获得大量财富却一文不交税,可怜百姓一年到头没几个钱却都被官府刮走了。再加上流贼,匪兵,女真強盗,蒙古强盗。贼过如梳,兵过如欐,官过如剃。没法活。没法办,怎么办。

  32. 韦诩 says:

    为什么农民军屡战屡败却越来越强大了,这才是问题的关健.

  33. 朱由检 says:

    因为李自成善于拢络人心

  34. 知而不行 says:

    回9楼:你咋不带头呢?

  35. 知而不行 says:

    明月一直待在成王败寇的圈子里,即便农民军越打越多,明月也只写他们的溃败。

  36. 知而不行 says:

    回何心隐:你把战争说的太简单了,举的例子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你可以看看共军各个时期的战争,多数都是以多打少的人海战术。尤其朝鲜战争【平局】孟良崮战役【胜利】那都是用人堆出来的。

  37. 知而不行 says:

    再会何心隐:你对陈胜等人的成分划分是错误的;对项羽的军队归类也不对,比如说—一个女人带领一群男兵,你不能把这支队伍称作“娘子军”吧。

  38. 路人一名 says:

    知而不行,你这个说法有道理,按照领导划分成分有点以偏概全。不过何心隐有一条说的极是:人一多,后勤,指挥都是个巨大障碍。明月有一章说过,敢说“带兵多多益善”而且能有效指挥的统帅中国历史上不足20人。战场上,假设一个用吼的传令兵能有效指挥一千人,那么带兵三十万就是统帅指挥300个传令兵。你认为有什么办法有效指挥他们吗?以前用的是旗号、战鼓和鸣金。旗号好歹也要有前进后退左右移动攻击防御六个吧?传令兵都盯着中军,你怎么样保证命令输送到准确的分队?还得设置各军传令官吧。先打住,农民起义军有人懂这玩意么?有足够素质的传令兵么?嗯,这是个问题

  39. 匿名 says:

    三回何心隐:你在23楼说东汉到三国50年人口减少百分之九十八,这个数据你从哪儿看的,反正我不信。——-现在中国公务员人数已经超过七千万{不含临时工},人口十四亿,公务员占百分之五。战争死亡人口以平民为主,统治阶级死亡是很少的,你那儿剩下的百分之二……?历史上形容战争重灾区人口锐减有一个专用成语“十室九空”。但九空不等于九死,一部分人肯定会逃亡到“相对安全”的地方。赤壁之战曹操的军队号称80万,按你的数据这就已经占总人口的一半了。

  40. 匿名 says:

    e

    e

    e

    s

    e

    r

    f

    d

    e

    f

    e

    s

    x

    z

    k

    q

    a

    s

    s b

    s b

    s

    w

    s”’

    ‘b

    w

    s

    s

    q

    f

    x

    b

    g
    v

    d

    j

    d

    x

    e

    e

  41. 孙子 says:

    兵法云:十而围之,五而攻之,倍而战之。越多越不能打。

  42. 本色 says:

    乱世方显英雄本色

  43. 小耿 says:

    什么政治腐败,什么民不聊生,那都是历史课本上骗人的,我想说这他妈都是扯淡。

  44. Sherry says:

    I think I am a talkative person. I like to chat with people, so it will has some misnaderstnudings when I talk too fast and don’t think much carefully. Because I know I have that problem, I usually tell the person who I chat with that if I say something that you don’t know what I’m talking about or you don’t agree with that, just tell me and I will explain it. I don’t want people misunderstand me. Therefore, if people tell me that I have something wrong and give me a chance to explain it, I will be very thankful and we won’t misunderstand each other.

  45. 铜豌豆 says:

    可见明朝的皇帝并没有几个安逸的,多多少少都受了点磨难。。。

  46. 张居正 says:

    46楼, so it will has some ??????????

  47. 匿名 says: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都是被朝廷逼死的,崇祯刚愎自用,自己不懂军事,又不能放手用人,又无主见被小人所左右,这三人被逼死后,朝廷再无可用之人,明岂能不亡乎?这种皇帝是该吊死煤山,本人虽也姓朱,却无半点同情,袁崇焕、祖大寿也类似,洪兵、秦兵、天雄兵皆亡,关宁铁骑也差不多了,大好形势从此断送

  48. 气质 says:

    而且这里的人跟民军相当有缘分,听说民军来了,就算只是路过,都极其兴奋,冲出去就打,男女老幼齐上阵,估计是当兵的人多,什么张大叔李大伯,上次就死在民军手里,喊一嗓子,能动员一群亲戚,后来李自成攻打榆林,全城百姓包括大妈大爷在内,都没一个投降,就凭这个县,足足跟李自成死磕了八天,实在太过强悍。:你丫66666!

  49. 434 says:

    明朝末年,猛人虽然多,却都是杀,治标不治本。

  50. 包饺子 says:

    明明起义军快被打死了,怎么又死灰复燃?

  51. 皇帝朱重八 says:

    8、13楼,农民起义军就正义了?当年我老朱也是农民起义呢!农民起义成功了,以后照样与官军无异。

  52. 鼬哥=-= says:

    明朝终于快要被灭了!

  53. says:

    我是一个人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很好的人和事物一样了。我们都在一起了。我们都在一起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时候回来呢。我是个不错选择不努力怎么知道的事就是这样吧……我想要一份工作都没有那么简单……在于它能在我的心里有数就好的你一定会让自己开心就是了、这是要经历多少风雨后会在自己的人生成长为目标上实现梦想就是为了实现梦想就是一件好事……这种事情我都不知道怎么说呢。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消息是很重要你说什么事也不是滋味…………这些东西真的太棒辣……在乎过你就不说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的生活了……我要努力把所有人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才会更加努力怎么对得起这样子都是我最后还是要你去面对我不可能的生活习惯和自己过不去这个结果的原因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朋友和我们之间没有交集了……我们在路上等待
    1
    w
    d
    e
    r

    t

    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生活忙碌的人了……我们要做个安静了又可以做了一个安静了好自己的人都在一起了。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趣味儿童与哦哦怕是对方过后就哭了自行车 v 不能买东西不一定可以理解的事情说不出口、我们可以看到一句的人说你就是不知道你想我不会离开自己的生活中不知道怎么样才知道自己在自己人里有一件事是你说什么时候回家呀、在家干吗的我都不知道

  54.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says:

    19.7.3,六月份看的这本书,到现在马上看完了,心中感慨万千,明月为什不出书了,可能这本书写的太累的,他需要休养,修养之后又在各处奔波,搜索史籍来写下一本。明朝是一个很强硬的王朝,连驱日援朝这样的战争都没放在眼里,它不议和,不南迁,不投降,气节之高,历朝又有几个朝代比得上的?农民军即将到达北京城没他们还在为吴三桂弃地入关的事情争吵不休。是的,大明被限制了太多,比如靖康之耻的后果,比如安史之乱的爆发原因和战后影响,大明到最后的时刻,所有人明白,它死也要死在北京城,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可怜崇祯帝,以发覆面,无颜面对列祖列宗。错的不是他,他和那些抗击流民,清军的各位将领一样,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大英雄,这些大英雄没能力挽狂澜,大概就是四字总结吧,气数已尽。

  55. 啊鹏 says:

    祈祷祈福许愿祈祷祈福许愿祈祷祈福许愿

  56. 客观的说 says:

    这些所谓的名将其实都是对那些农民起义军战绩彪炳,一群为了口吃的,扯家带口加入义军,所说的30万,20万军民又有多少老弱妇孺。之前看戚继光,李成梁,李如松,于谦看的还热血沸腾,怎么说也是抵抗外族,现在越看心也堵,都是平头老百姓,每天为了口吃的,被追的到处跑,跑的稍微慢一点就死无葬身之地。七剑下天山的大反派烽火连城拿老百姓的人头换钱,也不过如此

  57. 朱元璋 says:

    子孙,你不够努力呀!

  58. 回15楼 says:

    15楼的,起义和造反根本不是一个意思!

  59. 无名之辈 says:

    54楼,安史之乱是唐朝的

  60. 这是怎么说 says:

    红楼梦里的同志们曾告诉

发表评论

本周热门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