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

第1部:洪武大帝 第二十二章 制度后的秘密

所属目录: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上面我们介绍了朱元璋时代的一些重大事件,是时候对明初的制度作一个概括性的介绍了,这些制度对整个明代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制度背后隐藏着一个秘密,而这个秘密就埋藏在朱元璋的心中。

  【朱元璋和明朝法制建设】

  说起法制建设,大家可能很难把这个现代化的观点和封建君主联系起来,但朱元璋实在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不但制定了完备的法律,还成功的普及了法律。

  我们之前说过,朱元璋制定了《大明律》,并规定了五种刑罚,分别是笞、杖、徒、流、死。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小竹棍打人、大木板打人、有期徒刑、流放、死刑。当然按照朱元璋的性格,他是不会满足于这几种处罚方式的,这五种只是正刑,另外还有很多花样,之前已经介绍过,这里就不多讲了。

  而在明初的普法教育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大明律》,而是一本叫做《大诰》的书,这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呢?为什么它比《大明律》还重要呢?

  所谓《大诰》是朱元璋采集一万多个罪犯的案例,将其犯罪过程、处罚方式编写成册,广泛散发。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要推广《大诰》而不是《大明律》呢?只要细细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朱元璋确实是个厉害的人物。

  根据法理学的分类,《大诰》采用了案例,应属于判例法,这么看来朱元璋还颇有点英美法系的倾向。朱元璋正确的认识到,要老百姓去背那些条文是不可能的,而这些案例生动具体。个个有名有姓,老百姓吃完了饭可以当休闲读物来看,就如同今天我们喜欢看侦破故事一样,更重要的是,里面还详细记述了对这些犯人所使用的各种酷刑,如用铁刷子刮皮、抽肠、剐皮等特殊行为艺术,足可以让人把刚吃进去的东西再吐出来,然后发誓这辈子不犯法。

  把犯人的罪行和处罚方式写入《大诰》,并起到警示作用,实在是一种创举。

  但问题还是存在的,因为当时的人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文盲占人口的大多数,没有希望工程,读过小学(私塾)的已经很不错了,大家在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城门口贴着一张告示,一个人读,无数人听,并不是因为读的那个人口才好,而是由于大家都不识字,这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老百姓素质低,即使是通俗的案例也很难普及。

  朱元璋再有办法,也不能代替那么多的老百姓去听,去读。这实在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奇人就是奇人,朱元璋用一个匪夷所思的办法解决了问题。

  他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比如张三犯了罪,应该处以刑罚,县官已经定罪,下一步本来应该是该坐牢的去坐牢,该流放的流放,但差役却不忙,他们还要办一件事,那就是把张三押到他自己的家中,去找一样东西,找什么呢?

  就是这本《大诰》,如果找到了,那就恭喜张三了,如果本来判的流放,就不用去了,回牢房坐牢,如果是杀头的罪,那就能捡一条命。

  反之,家里没有这本书,那就完蛋了,如果张三被判为流放罪,差役就会先恭喜他省了一笔交通费,然后拉出去咔嚓掉他的脑袋。

  其实从法理上说,家里有这本书,说明是懂得法律的,按照常规,知法犯法应该是加重情节。不过在当时而言,这也算是朱元璋能够想出来的最好的方法了。

  朱元璋通过这种方式成功的普及了法典,虽然具体效果不一定很好,但他毕竟做出了尝试。

  【朱元璋的特殊规定】

  在洪武年间,朱元璋规定了很多奇怪的制度,如果要都写出来,估计要十几万字,这里只简单介绍其中几种。不要小看这些制度,在这些制度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含义。

  在那个时候,人去世是不能随便说死的,要先看人的身份,具体规定如下:

  皇帝死称崩、公侯贵戚死称薨、大臣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才能称死。

  这个规定给人们制造了很多麻烦。比如当时官员的丧礼,摆出灵堂,众人祭拜。当时有很多人都搞“撞门丧”。所谓“撞门丧”是指祭拜的人和死掉的人不熟,有的根本就不认识。但同朝为官,死者为大,无论好坏都去拜一拜,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进到灵堂,看清神位位置,如果不认识这人,就要先记住神位上的名字,然后跪地大哭:某某兄(一定要记准名字),你怎么就死了啊,兄弟我晚来一步啊。

  如果你这样说了,大家就会怀疑你是来砸场子的,你祭拜的是官员,怎么能用庶民的说法呢?

  正确的方法是这样的,进到灵堂,先去问家属:您家老爷前居何职?

  家属回答:我家老爷原是兵部武选司郎中。

  这时心里就有底了,这是个五品官,该用“卒”。

  那就拜吧。

  别忙,还要再问一句:您家老爷可有世系爵位?

  家属回答:我家老爷袭伯爵位。

  还是仔细点好啊,差点就用错了。这时才能去神位前,跪地大哭:某某兄,你怎么就薨了啊,兄弟我晚来一步啊。

  大功告成,真累啊。

  其实称呼上的规定前朝也有,但并没有认真执行过,而在洪武年间,如果违反这些制度规定,是会有大麻烦的,除了称呼外,当时的老百姓也被分成了几个种类。

  【职业分配制度】

  当时的人按职业划分可大致分为:民户、军户、匠户。

  其中民户包括儒户、医户等,军户包括校尉、力士、弓兵、铺兵等,匠户分委工匠户、厨役户、裁缝户等。

  这些户的划分是很严格的,主要是为了用人方便,要打仗就召集军户,要修工程就召集匠户。看上去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其实缺陷很大。

  比如你是军户,你的儿子也一定要是军户,那万一没有儿子呢,这个简单,看你的亲戚里有没有男丁,随便拉一个来充数,如果你连亲戚都没有,那也不能算完,总之你一定要找一个人来干军户,拐来骗来上街拉随便你,去哪里找是你自己的事情。

  再比如你是匠户中的厨役户,但你说你不懂厨艺,那也不要紧,人去了就行,只要人数对得上就没问题,反正你做的饭我也不吃,谁吃了拉肚子我也不管。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划分实在是不科学的,不但民户军户这些大户之间不能转,同一户内不同的职业也不能转,万一打仗时要召集弓兵户,偏偏这些人从小没有练过拉弓,那也没办法了,每人给一把弓就上吧。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是不能保证的,又如召集医户,如果召来的都是一些不懂医术的,那可就要出人命了。

  这是老百姓,官员们也不轻松,他们衣服穿着和颜色搭配、用料、图案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如违反,是要杀头的。

  如朝服冠上的梁数,一品七梁,二品六梁,往下递减,不能多也不能少,这衣服是祭祀典礼要穿的,平时上朝要穿公服,公服的规定也极为复杂,从一品到九品,从文官到武官,衣服颜色不同、花纹不同、花径不同、衣服上的补片也不同。

  回家之后也不轻松,不能穿睡衣之类的衣服走来走去,要穿常服,这常服也不能随便穿,不同品级也有规定,如腰带,一品用玉、二品用花犀,以下各不相同。

  如果你不小心穿了常服去上朝,或是穿了公服去祭祀,系错了腰带,穿了黄色内衣,只要被人发现,就是严重错误,可能要杀头的。

  这些制度看上去眼花缭乱,但他们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如果我们仔细的对这些制度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制度的背后隐藏着某种目的。

  除了这些制度外,朱元璋还为他的臣民们设定了严格的规定,他贵为天子,却给全国几乎所有的行政机关都分好了工,行政公务、司法裁决、仓储准备、人口统计,甚至连街道清洁都逐一分配到人。不但如此,他还详细说明工作该怎样去做,相当于今天买电器时附送的说明书,一一列举唯恐不能穷尽,如人口统计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进行核查,隐瞒人口的常用手段等等都列明出来。

  估计要是再详细点,他还会规定清扫街道时怎样使用扫帚,出门时该先迈哪只脚。这样看来,在朱元璋手下干活倒也不累,相信只要不是白痴,能看懂朱元璋配发的说明书,都是能够干好工作的。

  此外他还禁止农民进城打工,规定所有老百姓只能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活动,在所有的交通要道上设置了关卡,人们要走出规定地域,必须持有官府出具的路引。这玩意可千万要收好,如果丢了,守关卡的士兵会直接把你当成逃犯,抓走充军,目的地是去不成了,家也不用回去了,很可能过那么几年,这位丢了路引的兄弟也站在关卡当检查员了。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了,朱元璋要建立的是一个等级分明,秩序严谨,近乎僵化的社会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农民只能种地,商人只能经商,官员按照规定干好自己的工作,无论谁都不能越界。军户、民户、匠户的划分决定了在那个时代找工作从来都不是难题,不用费尽心思设计什么简历,洗干净脸,打好领带去参加面试。因为除了那些读书厉害的人之外,所有人的工作都是在投胎的那一刻决定的,你爹干嘛,你也干嘛。

  应该说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所有人都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他们就像无数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一同组成强大的明帝国。这些制度之严密、周到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堪称典范。

  我们不得不佩服朱元璋,他不但打下了江山,还耗尽心力制定了如此完美的规章制度。他的目的也很明确:

  明帝国的所有问题我朱元璋都给你们解决了,制度也有了,方法也有了。后世子孙照着做就是了,我辛苦点没有关系,你们就等着享福吧。

  可惜模型始终只是模型。

  【规则的漏洞】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着完美的东西,任何制度都有缺陷,任何体系都有漏洞。朱元璋的这个体制也不例外。

  事实证明,他的体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且还出现了很多朱元璋本人做梦都想不到的意外。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限制大臣的权力,然而明朝的内阁比以往的任何丞相都更专权。

  朱元璋规定老百姓不得四处流动,然而明朝中后期流民成风,四处游荡,丝毫不受束缚。

  朱元璋颁布了抑制商业发展的条令,并规定商人不得穿着绸沙等贵重衣物,然而大规模的工商业发展正是从明朝开始,而那些本应该是社会最底层的商人却穿金戴银,甚至登堂入室,为官经商。

  朱元璋严令太监不得干政,可是明朝的阉宦却个个都是重量级的。(这与他废除相权有关)

  朱元璋给他的所有子孙都准备了爵位和俸禄,然而一百多年后,他的很多后代都家道中落,穷困潦倒。

  这些朱元璋认为可以用千年万年的制度,在短短的百余年间已经烟消云散。甚至他的继承者们也不再认真遵守这些规定,他们口中说着太祖成法万年不变,实际上却是各有各的搞法。偶尔有那么一两个脑袋不开窍的叫嚣着要恢复祖制,换来的却是众人嘲笑的眼神,甚至连当时的皇帝也不以为然。

  实际上,朱元璋为了保障自己的这套制度模式能够贯彻实施下去,对那些敢于改动和违反者,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如他曾铭文规定太监干政者,杀;敢议立丞相者,杀等等。可是这些措辞严厉的规定从来就没有真正发挥过作用。太监还是照常干政,内阁还是行使着丞相的权力,此路不通就绕道走,谁也没把太祖成法当回事。

  更让朱元璋想不到的是,他规定的事情往往都向着反方向发展,用俗话说就是怕什么来什么。在朱元璋的面前似乎有一个看不见的对手,朱元璋想往东,这个对手偏要向西。朱元璋想吃饭,这个对手却给他喝水。

  这个对手并不是虚无的,我们之前提到过他的名字——历史规则。

  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一下朱元璋制定的这些制度,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他规定商人不允许穿好衣服,限制商人的政治地位,如有违反,就要处以重刑。

  然而这规定真的行得通吗?

  农民有权穿纱,却买不起,商人虽然地位低贱,但他们有钱,有钱才能买得起那些贵重的东西,农民没有钱,所谓的权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他们连饭都不一定吃得饱,哪里还谈得上穿什么衣服?这不是拿穷人开心吗?(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

  类似的制度缺陷还有很多,这些制度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遗憾的是并不一定适应情况的变化。因为朝廷的收入不断的增加,经济不断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墨守成规的制度最终一定会被历史所淘汰。

  朱元璋制定的这套政策是适应明朝初年的情况的,事实证明,这些制度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恢复。但朱元璋虽是能人,却不是超人,也不会搞“人间大炮”“时间停止”之类的把戏,他不能停滞历史的进程,当他把自己的这些制度和方法作为“万世不变之法”流传下来后,这些过时的玩意在后人眼中就会变得荒谬和不适用,并成为绊脚石。

  朱元璋这一生有过很多厉害的对手,顽强的张士诚、凶狠的陈友谅,纠缠不清的北元、狡猾的胡惟庸、骄横的蓝玉,这些人都是一代人杰,然而他们都败在了朱元璋手下。直到他遇到了最后一个敌人——历史规则。

  在历史的进程中,命运之神会从芸芸众生中挑选一些人,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如果你被挑中,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但你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这是一场残酷的比赛,当机会到来时,你若要真的有所建树,就必须比其他人更优秀、更强大,因为最终的胜利者只有一个。

  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命运之神来到了朱重八的床边,将一柄剑和一把钥匙交给了他,他告诉朱重八:用剑去推翻残暴的元朝,用钥匙去打开那扇新的大门,你将建立自己的王朝,获得你应得的荣耀!

  朱重八庄重的接收了这两份礼物,他没有辜负命运之神的期望。在那漫长而艰苦的岁月里,他用自己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战胜了所有的竞争者,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他不再是那个穷困潦倒的朱重八,而是重权在握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认为自己已经有足够的力量改变原先的规则,创造自己的体系。

  但他错了,无论他如何强大,在历史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颗小小的棋子。

  他可以影响少数人于永远,也可以影响多数人于暂时,但他无法影响多数人于永远。

  毫无疑问,朱元璋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他有着卓越的军事和政治天赋,精力充沛,他执政三十一年,勤勤恳恳日夜不息的处理政务,一个天才加上勤奋,世上还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成的呢?

  他相信自己能够操控一切、改变一切,他已经凭借自己的才能获得了命运之神的垂青,成为了这片广阔大地的统治者。但他并不满足,所以他按照自己的设想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社会体系和架构。他相信,就如同以往一样,他会胜利的,事情是会按照他的设想进行下去的。

  可是历史规则这个对手与之前的都不相同,他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他没有去招惹朱元璋这位猛人,却不断的缠扰着朱元璋的子孙,而朱元璋的体系也在时间的磨砺下变得千疮百孔,最终失去了控制力和约束力,历史固执的按照自己的逻辑方式走了下去。

  事实证明,在这场斗争中,朱元璋失败了。

  原因何在呢,答案看起来似乎深不可测,其实很简单:

  因为朱元璋只是历史的执行者,他并不是历史的创造者。

  即使没有朱元璋,也会有李元璋、王元璋来完成历史的使命,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的帝国。历史是一个好客的主人,但却从不容许客人取代它的位置。历史也从来就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可以支配创造的。所谓时势造英雄,实乃至理名言。

  那么谁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谁支配着这些历史规则呢?

  真正创造支配历史的是稻田里辛勤劳作的老农,是官道上来往的商贾,是朝堂上进言的官员,是孤灯下苦读的学子。

  是的,正是这些普通人创造和支配着历史,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注定默默无闻,都无法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们也是伟大的,他们用自己勤奋的工作不断推动着历史的前进,他们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

  从古至今,从无例外。

  在解构了朱元璋的体系后,让我们回到洪武时代,还有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件是必须述说的。

  【可怕的锦衣卫】

  特务政治是明朝的一个特点,其代表机构就是锦衣卫。

  锦衣卫这个名字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历史概念,但明朝的人们提起这个名字却是谈虎色变。这是一个奇特的机构,它原本只是一支军队,是皇帝的亲军二十六卫之一。这些部队由皇帝本人指挥,各有各的职责。

  按说亲军应该整日在皇帝身边,是个不错的职业,但你可不要以为当上亲军就能飞黄腾达,比如亲军二十六卫中的孝陵卫就是守坟的。整日只能和陵墓打交道,如果不幸被选入孝陵卫,恐怕一辈子也见不到活着的皇帝了。

  相比而言,锦衣卫就厉害得多了,它是皇帝的卫队,出行时负责保卫,此外它还是仪仗队,上朝时掌管礼仪。所有锦衣卫的成员服装整齐,穿着飞鱼服,佩戴绣春刀。正是由于锦衣卫承担着如此重要的职责,且都是皇帝身边的人,他们渐渐的成为了皇帝的耳目,负责打探情报和惩处大臣。

  这个机构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不受任何部门的管辖,只听皇帝的指挥,其机构也比较简单,指挥使一人(正三品)为最高统帅,下各设同知、佥事、镇抚二人、千户十四人,这些是锦衣卫的高级领导。

  明初加入锦衣卫的人都要进行严格审查和面试,必须保证是良民,无犯罪前科,并经过精心挑选和各种训练,顺利通过这些考验的人才能成为锦衣卫。

  锦衣卫的主要职责是侦查大臣们的行动,并随时向皇帝报告,他们还掌管着“廷杖”,负责惩处违反皇帝意志的大臣,而在大臣眼中,这是一群极为可怕的人。洪武年间,如果大臣家有锦衣卫上门,他就会收拾好衣物,和家人告别,然后一去不返。

  此外锦衣卫还负责收集军事情报、策反敌军高级军官的工作,如在后来的万历朝鲜之战中,锦衣卫表现的相当活跃,收集了大量日军情报,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锦衣卫的另一个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不受司法机关的管辖,可以自己抓捕犯人,并审判判刑。在逮捕犯人前,锦衣卫指挥会发给所谓“驾帖”,大家可能在“新龙门客栈”中看到过这件东西,要说明的是,“驾帖”并不是身份证明,而是逮捕证。

  锦衣卫持有此物逮捕人犯不受任何人阻拦,如有反抗,可格杀勿论。由于锦衣卫拥有几乎超越一切的权力,无论刑部还是大理寺见到锦衣卫都避而远之。

  锦衣卫还有自己的监狱,称为“诏狱”,此狱名气之大,甚至超过了刑部的天牢,因为能被关进这个监狱的都绝非普通人,往往不是大忠大善就是大奸大恶。

  事实证明,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确实很高,在胡惟庸和蓝玉案中,锦衣卫昼伏夜出,四处打探,以不怕杀错,只怕杀漏的精神找出了许多所谓的同党,并一一处决。这两宗案件也大大提升了锦衣卫的名声。

  毫无疑问,这是一群可怕的人,他们重权在握,除皇帝外不受任何人管辖,是皇帝重要的统治工具。

  但这一机构的始创者朱元璋却深刻的认识到了特务政治的危害,他知道如果放任下去,国家法律的约束性和权威性将荡然无存,于是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他命令撤销锦衣卫,并下令所有司法审判行为必须由司法机关执行。(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

  为了显示废除锦衣卫的决心,朱元璋还当众焚毁了锦衣卫的刑具,以示永不重开之意。

  然而很多事情只要开了头,就很难收尾了。

  锦衣卫这个独特的机构将在后来的明朝历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以后还会经常和它打交道的,现在就先放下吧。

  【一个盟友的加入】

  就在朱元璋逐步解决国内问题时,明帝国的东北边界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件事将对明朝后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事情的发生地是高丽王国。

  高丽王国是王建于公元十世纪建立的,这个王朝取代了之前的新罗王国,一直延续下来,但这个高丽王朝与明朝的关系并不好,这是有着历史原因的。

  在元朝建立之后,发兵攻打高丽,高丽最终不敌,被迫屈服蒙元。而元朝统治者按其一贯的方针政策,将本是隶属过的高丽归并为元朝的征东行省。元朝还随意废除高丽国王,其目的在于通过王室的通婚,将高丽牢牢控在手中,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元世祖到元末,元朝皇帝先后将七位公主下嫁高丽国王。

  这样看来,和亲这一招永远都是有用的,万一有一天双方打起来,只要把七姑八姨的拉出来,读一下家谱,考证出阁下是我姐姐的儿子的堂弟的邻居等等,就能把对方说得目瞪口呆,收兵回家。

  元朝的目的达到了,经过长期的相亲介绍和血缘分配,三代高丽国王都带有元朝皇室血统。当然了,如果要算出到底是哪一辈的,互相之间怎么称呼还是要翻家谱的。

  正因为高丽王室与元朝皇室的血统联系,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统治者被赶出中原后,高丽仍然依附于元朝。

  朱元璋很明白一个稳定边界的重要性,他在明朝建立后,就派遣使臣出使高丽通报国号年号,意图与高丽建立宗藩关系。

  在利害关系面前,亲戚关系是不一定管用的,事情的发展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看到元朝败退,高丽王朝国王王颛便断绝与元朝的关系,受明朝册封,趁机摆脱了元朝的奴役。然而事情总是一波三折,高丽王朝里还有很多人是元朝统治者的亲戚,他们自然不甘心被明朝控制。于是亲元与亲明的势力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斗争。

  后王颛十岁的养子江宁君辛隅继位。这位国王是倾向北元的,但他为了不得罪明朝,也派遣使者去为他的父亲请封谥号(高丽国王的谥号按例由明朝确认)。本来事情还是顺利的,明朝派遣使节林密、蔡斌前往高丽,然而此二人在从高丽归国途中被人劫道,不但随身物品被抢,人也被杀掉了。

  按说这件事不一定是高丽干的,因为在自己地盘上干这些活就等于在凶案现场写下杀人者系某某,太过招摇,此事恐怕是北元派人干的。

  但朱元璋岂是好得罪的?阴谋居然搞到了他的头上,怎肯干休!他暴跳如雷,收回了给王颛的谥号,表示绝不承认辛隅的国王地位。高丽也是一肚子苦水没办法倒,只好转而向北元请封,获得了高丽国王、征东行省左丞相的封号。

  至此,明朝与高丽王国决裂,双方亮出了兵刃。眼见一场大战又要开打,但刀剑虽然没得商量,带刀剑的人却是可以商量的。

  高丽国王决定动手了,洪武二十年(1387),冯胜和蓝玉率领军队打败纳哈出,控制了辽东,并在辽东设了铁岭卫都指挥使司,控制了铁岭,这可是一个敏感地带,因为铁岭在元朝时就是元朝和高丽之间的国界。高丽一直想占据这个缓冲地带,而明朝的军事行动无疑打乱了高丽王朝的如意算盘。

  高丽国王辛隅毕竟政治经验不足,居然去找朱元璋要求获得铁岭的领土,这一要求搞得朱元璋啼笑皆非,自己打了几十年仗,就是为了几块地盘,这位少年天子居然异想天开,想找连工资都不愿意多发的朱元璋要土地。

  结果可想而知,朱元璋严词拒绝了使臣,这位高丽国王也真是血气方刚,他命令调集各道军队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征伐辽东。

  那么这支远征军有多少人呢?据《李朝太祖实录》,这支部队一共只有近四万人。而他们的敌人——驻守辽东的明军,刚刚打败了纳哈出的二十万元军,在北元已经被击溃,退守沙漠的情况下,高丽的远征军有什么办法和这支久经沙场的明军对抗呢?

  但辛隅似乎并没有考虑太多,估计他是按照高丽军队以一当十的比率来计算战斗力的。

  这样看来,辛隅对当时的形势的认识是比较糊涂的,但他派去打仗的将领却并不糊涂。

  至少李成桂不糊涂。

  这支军队的统帅是曹敏修和李成桂,他们分任左、右军都统使。李成桂一直反对和明朝决裂,他极力劝阻未能成功。作为一名将领,他清醒的认识到攻击辽东是以卵击石,但迫于上级压力,他还是率领军队出征了。

  大军到达铁岭后,李成桂并没有发动进攻,他另有打算。

  这位统兵大将先做通了曹敏修的工作,然后一咬牙、一跺脚、造反了!

  他带领军队打回了老家,废黜了辛隅,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这就是著名的李氏王朝。

  为了争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派使臣向明朝称臣,他向朱元璋递交了国书,新人新气象,李成桂废除了高丽的称呼,这个新的王朝需要一个新的名字。

  这个庄严的使命落在了朱元璋的身上,他经过慎重考虑,取“朝日鲜明之国”之意,为这个王朝确定了新的名字——朝鲜。

  从此这个名字成为王国的统一称呼,并延续至今。朱元璋亲自下令:朝鲜为永不征讨之国,明和朝鲜正式以鸭绿江作为边界。而朝鲜尊明为天朝,并采用明年号,此后朝鲜的历代国王继位后都要派使臣至明朝,得到明朝皇帝的确认并赐予封号。

  朱元璋和李成桂确定了明王朝和朝鲜和睦友善的关系,也立下了双方守望互助的诺言。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们都遵守了自己的承诺。

  李成桂的建国举动及明朝朝鲜和睦关系的确立,对后来明朝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今天的文化传播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是从何说起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一百多年后的1506 年,李朝中宗继位,在他担任国王的三十八年里,有一位医官靠着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一番事业。四百多年后,这位医官的事迹被拍成了电视剧,流行一时。

  这部电视剧就是《大长今》。

  这么看来,李成桂那一咬牙的决定实在影响深远。

  朝鲜成为了大明的属国,北元也被打得奄奄一息,躲到沙漠里整日吃沙子。强大的明朝终于平定了帝国的边界,自盛唐之后,经过数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原政权终于不再畏惧游牧民族的进攻,一个庞大的帝国又一次屹立起来,它用自己的实力保证这个国家的臣民可以安居乐业,经济文化可以不受干扰的持续发展。

  在今天看来,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下一章:
上一章:

103 条评论 发表在“第1部:洪武大帝 第二十二章 制度后的秘密”上

  1. 哈喽 says:

    朱元璋是个屌家

  2. 百里惜 says:

    度娘里的二十六卫,怎么没有孝陵卫这一说法!!

  3. 朝鲜这么来的? says:

    唉吆 不错哦

  4. 当年明月 says:

    看了第8遍了,就是爱看

  5. 笨蛋 says:

    命运之神 给了我什么呢!给了我笨笨的脑瓜!让我快乐一辈子!

  6. 笨蛋 says:

    朱老大简直是神人!太牛了,雷死人了!

  7. 猫猫龇牙 says:

    洪武大帝不愧这一称谓,朝鲜之名原来是他老人家取得的。

  8. says:

    朝鲜是朱老板起的名.我才知道.看来现在朝鲜人民要感谢老朱耶

  9. …… says:

    猛!!

  10. 华得孙 says:

    QQ之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 触摸历史 says:

    太劳心劳力了 老朱累不?

  12. 爱钱 says:

    老朱应东征朝显,将他拉入明的版图,设立府县,起名辽尾府

  13. 再读点儿吧~ says:

    《朝鲜》的名称不是朱元璋新取的名字,在《山海经》里出现过。

  14. 再读点儿书吧~ says:

    《朝鲜》的名称不是朱元璋新取的名字,在《山海经》里出现过。

  15. 书虫 says:

    在这里还有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称朝鲜是高丽,但是这个我们必须区分两个高丽。一个是朝鲜历史上所谓“前三国时期”的高丽,应该叫高句丽,这是我国古代民族鲜卑族的一支,长期活动在鲜卑族的发源地——辽东一带。这个高丽和现在的韩国人和朝鲜人没有任何的关系,更没有民族的延续性,这就是两个不同的民族。这个高丽在唐朝被武则天政府所剿灭,从此纳入中国的版图。高丽人也开始与汉人相互融合,唐朝大将高仙芝就是高丽人。经过长期融和,高丽族逐渐融合到了汉族。后来新罗人统一了朝鲜半岛,融合百济、部分高丽和日本人、济州岛人,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就是今天的朝鲜族。后来,新罗再度分裂成为高丽、新罗、百济三个小国,这就是朝鲜历史上所谓的“后三国”时期。不过此时的三国已经完全局限在朝鲜半岛上。后来高丽统一了朝鲜半岛,国号“高丽”,这是我们后来将朝鲜称为高丽的原因。这个高丽和“前三国”时期的“高句丽”没有任何关系。后来高丽大将李成桂发动军事政变推翻高丽王统治,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朝鲜。

  16. 逃避 says:

    15楼的好厉害!

  17. 别人的背影 says:

    突然觉得,历史好残忍……

  18. 嚼牡丹的牛 says:

    历史就像一个戴着面纱的老姑娘,流露着老掉牙的神秘。

  19. 太子 says:

    李成挂想土地

  20. 李成桂 says:

    我英明吧

  21. says:

    老朱也太很了吧

  22. 诸葛亮 says:

    当时的历史是无情的~~~~~~~~~~~

  23. 青春无悔 says:

    记住,努力可以改变未来,要做一个拥有钢铁般意志的人,做一个百折不挠的人。

  24. 胡杨漫天 says:

    我国什么时候能像唐朝那时,拥有无数个附属国,并让其它大国来朝拜啊…….期待。

  25. 刘基 says:

    老朱你来陪我了呀

  26. 岸芷汀兰 says:

    为啥子要建个体系让俺们初中生有负担呢朱八八爷爷?

  27. 胖胖 says:

    咋说明朝国界也比现在的大,朝鲜、韩国都是给明朝进贡的。

  28. 成吉思汗 says:

    唉呀妈呀,我的子孙后代竟然每天吃沙子,太坑爹了吧。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29. 随便 says:

    成吉思汗兄何必自责,当你一统蒙古各时已经注定了蒙古国的覆灭。主要是政治上出现严重问题。。。。。。。

  30. BaNdit.无敌 says:

    历史真残忍……

  31. 确实好看! says:

    没什么可说的可说

  32. 还是读点书 says:

    好看,真精彩,老朱太牛了。

  33. 天啊 says:

    无语

  34. 12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says:

    刷屏幕的来了。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35. 一点点来 says:

    辛隅也太自不量力了,难怪要招来造反,还是too youny too naive .

  36. 小y says:

    有没有觉得老朱与老毛有点像啊?

  37. 匿名 says:

    朱哥,太

  38. 土豆泥 says:

    大明帝国主义万岁

  39. says:

    朱元璋有点不念旧情,李善长和冯胜都杀了。

  40. 读客 says:

    这就是告诉我们什么叫历史!什么是帝王!在如何时代,历史的面貌就是这些不为人知和为人所知的筑成。

  41. says:

    怎么连大长今也出来了

  42. 我,,,打酱油 says: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43. 闭上眼,也能感觉到你呼吸的温柔 says:

    哎,今个天不错 艾还拉无忧,傻蛋

  44. 我,,,打酱油 says:

    你傻

  45. 闭上眼,也能感觉到你呼吸的温柔 says:

    去你的,你才傻呢

  46. 我,,,打酱油 says:

    楼上的是傻子 还想反抗么

  47. 闭上眼,也能感觉到你呼吸的温柔 says:

    不得了

  48. 我,,,打酱油 says:

    还算乖 今天天气是不错 撒还啦嘿呦 哈哈

  49. 闭上眼,也能感觉到你呼吸的温柔 says:

    快到碗里来,

  50. 我,,,打酱油 says:

    你才到碗里去,,傻瓜 这小说不错 可要早些睡的哦 晚安/*

  51. 闭上眼,也能感觉到你呼吸的温柔 says:

    啊 艾拉无忧,楼上的

  52. 我,,,打酱油 says:

    我有多想你 你感觉得到么,,,

  53. 学者 says:

    原来 朝鲜是这么建立的啊 !开眼界了

  54. 星辰 says:

    朝鲜是朱老板起的名.我才知道.看来现在朝鲜人民要感谢老朱耶

  55. Alena says:

    I really coudnl’t ask for more from this article.

  56. HGVDBGFLD says:

    KHGJKH;LSLDGJRS

  57. 间距 says:

    15楼不错

  58. cynthia says:

    i like it,is very good
    very very very nice!!!!!!!!!!!!!!!!!!!
    just tell us a bit more
    ok?

  59. 张居正 says:

    历史好无情。。。。。。

  60. 熊猫眼 says:

    看得我欲罢不能啊!

  61. 神暗 says:

    15楼厉害!

  62. 芈月 says:

    好好看

  63. 朱棣 says:

    我何时登场

  64. wqewq says:

    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我看到了大海

  65. 迷茫的鱼儿 says:

    还是老朱牛.

  66. 初入江湖 says:

    以史为鉴
    心胸阔然

  67. Jeanne says:

    It will be privatized when the private sector has actually taken over, that hasn't happened yet. And a prziotiiatvan effort that involves Elon Musk stinks of crony capitalism to me. In any case the private sector has neither the resources nor the motive to do the kind of exploration necessary to open up the solar system.

  68. 战甲王 says:

    想问一下大伙
    大长今是什么?????

  69. 那样只剩几日 says:

    大长今是…
    我也不知道

  70. 战甲王 says:

  71. 战甲王 says:

    老兄你是来捣乱的吧

  72. 那样只剩几日 says:

    69层的匿名还有70层的今天的,没事复制个屁啊,
    没事找事干啊

  73. ABCDE says:

    呵呵的

  74. 中奖五百万 says:

    大长今就是韩国拍的一个电视剧。

  75. **` says:

    *-、

  76. 隔壁老王 says:

    隔壁老朱家,你挺牛的哈!还想咋滴整!锦衣卫啊!

  77. 大明皇子 says:

    朝鲜为天朝之领土矣

  78. 白水 says:

    赞,明月有道心,望行而修形,则近大道。

  79. Leo says:

    ……

  80. says:

    哇哇哇,82楼的好厉害,这不就是这章的英文版嘛!

  81. 崇祯 says:

    我能出场了吗

  82. 命运之神 says:

    就不应该给你剑和钥匙

  83. 建文帝 says:

    我能出场吗?

  84. 匿名 says:

    私たちは、朱元璋時代の重大な事件を紹介しました。明初の制度についての概括的な紹介であり、これらの制度は全体に深く影響を与えています。さらに重要なのは、これらの制度の背後に一つの秘密を隠して、その秘密は朱元璋の心の中に埋蔵されています。

    「朱元璋と明の法制建設」

    法制建設といえば、この近代化の観点を封建的な君主と結びつけるのは難しいかもしれないが、朱元璋は実に偉い人である。

    私たちは前に言ったが、朱元璋は「大明律」を制定し、5種類の刑罰が定められている。現代語としては小竹棒が人を殴り、大板が人を殴り、有期懲役、流刑、死刑。もちろん、朱元璋の性格に従って、彼はこのいくつかの処罰の方法に満足しないで、この5種類はただの刑で、その他に多くの模様がまだあって、前にすでに紹介したことがあって、ここで多く言う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そして、明初の一般的な教育の中で、最も重要なのは「大明律」ではなく、「大明」という本がありますが、これは一体どんな本なのでしょうか。なぜ「大明律」よりも重要なのでしょうか?

    『大滅』とは、朱元璋が1万人以上の犯罪者を採集したケースで、その犯罪の過程や処罰の方法をまとめて、広く配布している。ではなぜ朱元璋は『大明律』ではなく『大明律』を広めたいのですか?細かく分析すれば、朱元璋は確かにすごい人物であることがわかる。

    法学の分類によって、「大滅」は判例法に属するもので、朱元璋はまだ英米法系の傾向がある。朱元璋は、庶民がその条文を背にすることは不可能であることを知っているが、これらの例は生き生きとしている。一人一人は名前があって、庶民が食事をしても、レジャーの読み物として見ることができます。今日私たちは物語を見るのが好きなように、さらに重要なのは、これらの犯人に対する様々な残酷な刑を詳しく記述しています。行ったものをまた吐いて、この生涯を犯してはならないと誓った。

    犯人の犯行や処罰の仕方を「大滅」に書き込むと、警示作用を起こしている。

    しかし問題はまだ存在して、当時の人々の文化の程度が普遍的で高くありませんためです。文盲は人口の大多数を占めていて、工事を望んでいないで、小学校(私塾)を読んだことがありますが、皆さんはテレビでよく見ら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城門の入り口には、一人で読んで、多くの人が聞いているのではなく、その人口がいいのではなく、大家族が字を知らないので、これは客観的な事実に合っています。一般庶民の素質は低く、一般的なケースでも普及しにくい。

    朱元璋はもう仕方がありません。そんな多くの庶民の代わりに、読むこともできません。これは本当に解決しがたい問題だ。しかし、奇人は奇人で、朱元璋は1つの盗人の考えた方法で問題を解決した。

    彼の方法は具体的には次のように操作します:たとえば張三は罪を犯して、刑に処すべきで、県官はすでに罪を決めて、次の歩は本来ならばその牢獄の牢獄に座るべきで、流刑の流刑になるべきで、しかし差役は忙しくなくて、彼らはまた1件の事を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くて、あれは張三を彼の自分の家の中に押収して、同じものを探して、何を探しますか?

    もし見つかりましたら、それは張三を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もし本来の刑で流刑なら、行かなくても、牢屋に帰って、牢屋に戻って、殺頭の罪なら、命を拾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逆に、家にこの本がなくて、それは終わってしまって、張三が流刑罪に言い渡されたら、差役は彼が交通費を節約して、彼の頭をぱらぱりと落とした。

    実は法理によると、家にはこの本があって、法律を知っていることを説明しています。でも、当時にとって、これは朱元璋が考えられる最高の方法だと思います。

    朱元璋はこのような方法で法典を普及させ、具体的な効果は必ずしも良いとは限らないが、彼は結局やってみた。

    「朱元璋の特殊規定」

    洪武の年間で、朱元璋は多くの奇妙な制度を規定していたが、もし必要ならば、10数万字と推定される。ここは簡単にいくつか紹介される。これらの制度を軽視しないで、これらの制度の背後に深い意味が隠されている。

    その時、人が死んでしまうのは、勝手に言うことはできない。人の身分を見て、具体的には次のように定められている。

    皇帝は死んで崩れて、公の侯の貴悲しみは死を称して、大臣は死を卒と称して、士の死は不禄と称して、人民は死ぬことができて死ぬことができます。

    この規定は人々に多くの面倒を与えた。例えば当時の役人の葬式で、霊堂が出て、人々は拝礼しました。当時、多くの人が「頭当たり」をやっていた。「突門喪」とは、祭礼をする人や死んだ人のことを知らず、知らないこともある。しかし、同朝は官となり、死者は大きく、善し悪しにかかわらず拝拝し、具体的な操作の過程は次の通り。

    霊堂に入って神位の位置を見極めて、この人を知らないと、神様の名前を覚えて、ひざまずいて大声で泣いてしまいます。

    そう言ったら、皆さんはあなたが場を壊しに来ていると疑っています。あなたが祭るのは役人で、庶民の言い方を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か。

  85. 翻译 says: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受到万人敬仰,第二个吃螃蟹的人受到万人唾弃

  86. says:

    也许有个人很喜欢朱元璋,性格差不多,很多重要政策也相似,只是升级版。比如人口不流动,接班人,。没有锦衣卫,有发动群众斗群众。

  87. 朱元璋 says:

    作者你说什么少年天子?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天子!那就是朕!小小朝鲜国王也敢称天子吗?呵呵

  88. 朱厚照 says:

    有谁和朕玩吗

  89. 墨菲 says:

    朱元璋,你中了我的定律了!

  90. 马大脚 says:

    后辈我劝你善良,别损重八,虽然极端了点,但没办法啊!得守住大明江山啊!啊啊啊啊 啊!

  91. 匿名 says:

    然而满清也是游牧民族。。。

  92. 伟大的努比斯 says:

    原来高丽是朝鲜啊,这次长知识了!

  93. 笑蓝一方天 says:

    执法犯法罪加一等,不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94. 滚去上网课 says:

    今天是2020年4月17日

  95. ?? says:

    我都重看8遍了

  96. 匿名 says:

    【朱元璋和明朝法制建设】

      说起法制建设,大家可能很难把这个现代化的观点和封建君主联系起来,但朱元璋实在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不但制定了完备的法律,还成功的普及了法律。

      我们之前说过,朱元璋制定了《大明律》,并规定了五种刑罚,分别是笞、杖、徒、流、死。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小竹棍打人、大木板打人、有期徒刑、流放、死刑。当然按照朱元璋的性格,他是不会满足于这几种处罚方式的,这五种只是正刑,另外还有很多花样,之前已经介绍过,这里就不多讲了。

      而在明初的普法教育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大明律》,而是一本叫做《大诰》的书,这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呢?为什么它比《大明律》还重要呢?

      所谓《大诰》是朱元璋采集一万多个罪犯的案例,将其犯罪过程、处罚方式编写成册,广泛散发。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要推广《大诰》而不是《大明律》呢?只要细细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朱元璋确实是个厉害的人物。

      根据法理学的分类,《大诰》采用了案例,应属于判例法,这么看来朱元璋还颇有点英美法系的倾向。朱元璋正确的认识到,要老百姓去背那些条文是不可能的,而这些案例生动具体。个个有名有姓,老百姓吃完了饭可以当休闲读物来看,就如同今天我们喜欢看侦破故事一样,更重要的是,里面还详细记述了对这些犯人所使用的各种酷刑,如用铁刷子刮皮、抽肠、剐皮等特殊行为艺术,足可以让人把刚吃进去的东西再吐出来,然后发誓这辈子不犯法。

      把犯人的罪行和处罚方式写入《大诰》,并起到警示作用,实在是一种创举。

      但问题还是存在的,因为当时的人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文盲占人口的大多数,没有希望工程,读过小学(私塾)的已经很不错了,大家在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城门口贴着一张告示,一个人读,无数人听,并不是因为读的那个人口才好,而是由于大家都不识字,这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老百姓素质低,即使是通俗的案例也很难普及。

      朱元璋再有办法,也不能代替那么多的老百姓去听,去读。这实在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奇人就是奇人,朱元璋用一个匪夷所思的办法解决了问题。

      他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比如张三犯了罪,应该处以刑罚,县官已经定罪,下一步本来应该是该坐牢的去坐牢,该流放的流放,但差役却不忙,他们还要办一件事,那就是把张三押到他自己的家中,去找一样东西,找什么呢?

      就是这本《大诰》,如果找到了,那就恭喜张三了,如果本来判的流放,就不用去了,回牢房坐牢,如果是杀头的罪,那就能捡一条命。

      反之,家里没有这本书,那就完蛋了,如果张三被判为流放罪,差役就会先恭喜他省了一笔交通费,然后拉出去咔嚓掉他的脑袋。

      其实从法理上说,家里有这本书,说明是懂得法律的,按照常规,知法犯法应该是加重情节。不过在当时而言,这也算是朱元璋能够想出来的最好的方法了。

      朱元璋通过这种方式成功的普及了法典,虽然具体效果不一定很好,但他毕竟做出了尝试。

      【朱元璋的特殊规定】

      在洪武年间,朱元璋规定了很多奇怪的制度,如果要都写出来,估计要十几万字,这里只简单介绍其中几种。不要小看这些制度,在这些制度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含义。

      在那个时候,人去世是不能随便说死的,要先看人的身份,具体规定如下:

      皇帝死称崩、公侯贵戚死称薨、大臣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才能称死。

      这个规定给人们制造了很多麻烦。比如当时官员的丧礼,摆出灵堂,众人祭拜。当时有很多人都搞“撞门丧”。所谓“撞门丧”是指祭拜的人和死掉的人不熟,有的根本就不认识。但同朝为官,死者为大,无论好坏都去拜一拜,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进到灵堂,看清神位位置,如果不认识这人,就要先记住神位上的名字,然后跪地大哭:某某兄(一定要记准名字),你怎么就死了啊,兄弟我晚来一步啊。

      如果你这样说了,大家就会怀疑你是来砸场子的,你祭拜的是官员,怎么能用庶民的说法呢?

      正确的方法是这样的,进到灵堂,先去问家属:您家老爷前居何职?

      家属回答:我家老爷原是兵部武选司郎中。

      这时心里就有底了,这是个五品官,该用“卒”。

      那就拜吧。

      别忙,还要再问一句:您家老爷可有世系爵位?

      家属回答:我家老爷袭伯爵位。

      还是仔细点好啊,差点就用错了。这时才能去神位前,跪地大哭:某某兄,你怎么就薨了啊,兄弟我晚来一步啊。

      大功告成,真累啊。

      其实称呼上的规定前朝也有,但并没有认真执行过,而在洪武年间,如果违反这些制度规定,是会有大麻烦的,除了称呼外,当时的老百姓也被分成了几个种类。

      【职业分配制度】

      当时的人按职业划分可大致分为:民户、军户、匠户。

      其中民户包括儒户、医户等,军户包括校尉、力士、弓兵、铺兵等,匠户分委工匠户、厨役户、裁缝户等。

      这些户的划分是很严格的,主要是为了用人方便,要打仗就召集军户,要修工程就召集匠户。看上去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其实缺陷很大。

      比如你是军户,你的儿子也一定要是军户,那万一没有儿子呢,这个简单,看你的亲戚里有没有男丁,随便拉一个来充数,如果你连亲戚都没有,那也不能算完,总之你一定要找一个人来干军户,拐来骗来上街拉随便你,去哪里找是你自己的事情。

      再比如你是匠户中的厨役户,但你说你不懂厨艺,那也不要紧,人去了就行,只要人数对得上就没问题,反正你做的饭我也不吃,谁吃了拉肚子我也不管。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划分实在是不科学的,不但民户军户这些大户之间不能转,同一户内不同的职业也不能转,万一打仗时要召集弓兵户,偏偏这些人从小没有练过拉弓,那也没办法了,每人给一把弓就上吧。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是不能保证的,又如召集医户,如果召来的都是一些不懂医术的,那可就要出人命了。

      这是老百姓,官员们也不轻松,他们衣服穿着和颜色搭配、用料、图案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如违反,是要杀头的。

      如朝服冠上的梁数,一品七梁,二品六梁,往下递减,不能多也不能少,这衣服是祭祀典礼要穿的,平时上朝要穿公服,公服的规定也极为复杂,从一品到九品,从文官到武官,衣服颜色不同、花纹不同、花径不同、衣服上的补片也不同。

      回家之后也不轻松,不能穿睡衣之类的衣服走来走去,要穿常服,这常服也不能随便穿,不同品级也有规定,如腰带,一品用玉、二品用花犀,以下各不相同。

      如果你不小心穿了常服去上朝,或是穿了公服去祭祀,系错了腰带,穿了黄色内衣,只要被人发现,就是严重错误,可能要杀头的。

      这些制度看上去眼花缭乱,但他们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如果我们仔细的对这些制度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制度的背后隐藏着某种目的。

      除了这些制度外,朱元璋还为他的臣民们设定了严格的规定,他贵为天子,却给全国几乎所有的行政机关都分好了工,行政公务、司法裁决、仓储准备、人口统计,甚至连街道清洁都逐一分配到人。不但如此,他还详细说明工作该怎样去做,相当于今天买电器时附送的说明书,一一列举唯恐不能穷尽,如人口统计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进行核查,隐瞒人口的常用手段等等都列明出来。

      估计要是再详细点,他还会规定清扫街道时怎样使用扫帚,出门时该先迈哪只脚。这样看来,在朱元璋手下干活倒也不累,相信只要不是白痴,能看懂朱元璋配发的说明书,都是能够干好工作的。

      此外他还禁止农民进城打工,规定所有老百姓只能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活动,在所有的交通要道上设置了关卡,人们要走出规定地域,必须持有官府出具的路引。这玩意可千万要收好,如果丢了,守关卡的士兵会直接把你当成逃犯,抓走充军,目的地是去不成了,家也不用回去了,很可能过那么几年,这位丢了路引的兄弟也站在关卡当检查员了。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了,朱元璋要建立的是一个等级分明,秩序严谨,近乎僵化的社会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农民只能种地,商人只能经商,官员按照规定干好自己的工作,无论谁都不能越界。军户、民户、匠户的划分决定了在那个时代找工作从来都不是难题,不用费尽心思设计什么简历,洗干净脸,打好领带去参加面试。因为除了那些读书厉害的人之外,所有人的工作都是在投胎的那一刻决定的,你爹干嘛,你也干嘛。

      应该说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所有人都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他们就像无数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一同组成强大的明帝国。这些制度之严密、周到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堪称典范。

      我们不得不佩服朱元璋,他不但打下了江山,还耗尽心力制定了如此完美的规章制度。他的目的也很明确:

      明帝国的所有问题我朱元璋都给你们解决了,制度也有了,方法也有了。后世子孙照着做就是了,我辛苦点没有关系,你们就等着享福吧。

      可惜模型始终只是模型。

      【规则的漏洞】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着完美的东西,任何制度都有缺陷,任何体系都有漏洞。朱元璋的这个体制也不例外。

      事实证明,他的体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且还出现了很多朱元璋本人做梦都想不到的意外。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限制大臣的权力,然而明朝的内阁比以往的任何丞相都更专权。

      朱元璋规定老百姓不得四处流动,然而明朝中后期流民成风,四处游荡,丝毫不受束缚。

      朱元璋颁布了抑制商业发展的条令,并规定商人不得穿着绸沙等贵重衣物,然而大规模的工商业发展正是从明朝开始,而那些本应该是社会最底层的商人却穿金戴银,甚至登堂入室,为官经商。

      朱元璋严令太监不得干政,可是明朝的阉宦却个个都是重量级的。(这与他废除相权有关)

      朱元璋给他的所有子孙都准备了爵位和俸禄,然而一百多年后,他的很多后代都家道中落,穷困潦倒。

      这些朱元璋认为可以用千年万年的制度,在短短的百余年间已经烟消云散。甚至他的继承者们也不再认真遵守这些规定,他们口中说着太祖成法万年不变,实际上却是各有各的搞法。偶尔有那么一两个脑袋不开窍的叫嚣着要恢复祖制,换来的却是众人嘲笑的眼神,甚至连当时的皇帝也不以为然。

      实际上,朱元璋为了保障自己的这套制度模式能够贯彻实施下去,对那些敢于改动和违反者,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如他曾铭文规定太监干政者,杀;敢议立丞相者,杀等等。可是这些措辞严厉的规定从来就没有真正发挥过作用。太监还是照常干政,内阁还是行使着丞相的权力,此路不通就绕道走,谁也没把太祖成法当回事。

      更让朱元璋想不到的是,他规定的事情往往都向着反方向发展,用俗话说就是怕什么来什么。在朱元璋的面前似乎有一个看不见的对手,朱元璋想往东,这个对手偏要向西。朱元璋想吃饭,这个对手却给他喝水。

      这个对手并不是虚无的,我们之前提到过他的名字——历史规则。

      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一下朱元璋制定的这些制度,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他规定商人不允许穿好衣服,限制商人的政治地位,如有违反,就要处以重刑。

      然而这规定真的行得通吗?

      农民有权穿纱,却买不起,商人虽然地位低贱,但他们有钱,有钱才能买得起那些贵重的东西,农民没有钱,所谓的权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他们连饭都不一定吃得饱,哪里还谈得上穿什么衣服?这不是拿穷人开心吗?(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

      类似的制度缺陷还有很多,这些制度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遗憾的是并不一定适应情况的变化。因为朝廷的收入不断的增加,经济不断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墨守成规的制度最终一定会被历史所淘汰。

      朱元璋制定的这套政策是适应明朝初年的情况的,事实证明,这些制度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恢复。但朱元璋虽是能人,却不是超人,也不会搞“人间大炮”“时间停止”之类的把戏,他不能停滞历史的进程,当他把自己的这些制度和方法作为“万世不变之法”流传下来后,这些过时的玩意在后人眼中就会变得荒谬和不适用,并成为绊脚石。

      朱元璋这一生有过很多厉害的对手,顽强的张士诚、凶狠的陈友谅,纠缠不清的北元、狡猾的胡惟庸、骄横的蓝玉,这些人都是一代人杰,然而他们都败在了朱元璋手下。直到他遇到了最后一个敌人——历史规则。

      在历史的进程中,命运之神会从芸芸众生中挑选一些人,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如果你被挑中,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但你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这是一场残酷的比赛,当机会到来时,你若要真的有所建树,就必须比其他人更优秀、更强大,因为最终的胜利者只有一个。

      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命运之神来到了朱重八的床边,将一柄剑和一把钥匙交给了他,他告诉朱重八:用剑去推翻残暴的元朝,用钥匙去打开那扇新的大门,你将建立自己的王朝,获得你应得的荣耀!

      朱重八庄重的接收了这两份礼物,他没有辜负命运之神的期望。在那漫长而艰苦的岁月里,他用自己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战胜了所有的竞争者,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他不再是那个穷困潦倒的朱重八,而是重权在握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认为自己已经有足够的力量改变原先的规则,创造自己的体系。

      但他错了,无论他如何强大,在历史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颗小小的棋子。

      他可以影响少数人于永远,也可以影响多数人于暂时,但他无法影响多数人于永远。

      毫无疑问,朱元璋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他有着卓越的军事和政治天赋,精力充沛,他执政三十一年,勤勤恳恳日夜不息的处理政务,一个天才加上勤奋,世上还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成的呢?

      他相信自己能够操控一切、改变一切,他已经凭借自己的才能获得了命运之神的垂青,成为了这片广阔大地的统治者。但他并不满足,所以他按照自己的设想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社会体系和架构。他相信,就如同以往一样,他会胜利的,事情是会按照他的设想进行下去的。

      可是历史规则这个对手与之前的都不相同,他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他没有去招惹朱元璋这位猛人,却不断的缠扰着朱元璋的子孙,而朱元璋的体系也在时间的磨砺下变得千疮百孔,最终失去了控制力和约束力,历史固执的按照自己的逻辑方式走了下去。

      事实证明,在这场斗争中,朱元璋失败了。

      原因何在呢,答案看起来似乎深不可测,其实很简单:

      因为朱元璋只是历史的执行者,他并不是历史的创造者。

      即使没有朱元璋,也会有李元璋、王元璋来完成历史的使命,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的帝国。历史是一个好客的主人,但却从不容许客人取代它的位置。历史也从来就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可以支配创造的。所谓时势造英雄,实乃至理名言。

      那么谁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谁支配着这些历史规则呢?

      真正创造支配历史的是稻田里辛勤劳作的老农,是官道上来往的商贾,是朝堂上进言的官员,是孤灯下苦读的学子。

      是的,正是这些普通人创造和支配着历史,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注定默默无闻,都无法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们也是伟大的,他们用自己勤奋的工作不断推动着历史的前进,他们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

      从古至今,从无例外。

      在解构了朱元璋的体系后,让我们回到洪武时代,还有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件是必须述说的。

      【可怕的锦衣卫】

      特务政治是明朝的一个特点,其代表机构就是锦衣卫。

      锦衣卫这个名字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历史概念,但明朝的人们提起这个名字却是谈虎色变。这是一个奇特的机构,它原本只是一支军队,是皇帝的亲军二十六卫之一。这些部队由皇帝本人指挥,各有各的职责。

      按说亲军应该整日在皇帝身边,是个不错的职业,但你可不要以为当上亲军就能飞黄腾达,比如亲军二十六卫中的孝陵卫就是守坟的。整日只能和陵墓打交道,如果不幸被选入孝陵卫,恐怕一辈子也见不到活着的皇帝了。

      相比而言,锦衣卫就厉害得多了,它是皇帝的卫队,出行时负责保卫,此外它还是仪仗队,上朝时掌管礼仪。所有锦衣卫的成员服装整齐,穿着飞鱼服,佩戴绣春刀。正是由于锦衣卫承担着如此重要的职责,且都是皇帝身边的人,他们渐渐的成为了皇帝的耳目,负责打探情报和惩处大臣。

      这个机构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不受任何部门的管辖,只听皇帝的指挥,其机构也比较简单,指挥使一人(正三品)为最高统帅,下各设同知、佥事、镇抚二人、千户十四人,这些是锦衣卫的高级领导。

      明初加入锦衣卫的人都要进行严格审查和面试,必须保证是良民,无犯罪前科,并经过精心挑选和各种训练,顺利通过这些考验的人才能成为锦衣卫。

      锦衣卫的主要职责是侦查大臣们的行动,并随时向皇帝报告,他们还掌管着“廷杖”,负责惩处违反皇帝意志的大臣,而在大臣眼中,这是一群极为可怕的人。洪武年间,如果大臣家有锦衣卫上门,他就会收拾好衣物,和家人告别,然后一去不返。

      此外锦衣卫还负责收集军事情报、策反敌军高级军官的工作,如在后来的万历朝鲜之战中,锦衣卫表现的相当活跃,收集了大量日军情报,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锦衣卫的另一个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不受司法机关的管辖,可以自己抓捕犯人,并审判判刑。在逮捕犯人前,锦衣卫指挥会发给所谓“驾帖”,大家可能在“新龙门客栈”中看到过这件东西,要说明的是,“驾帖”并不是身份证明,而是逮捕证。

      锦衣卫持有此物逮捕人犯不受任何人阻拦,如有反抗,可格杀勿论。由于锦衣卫拥有几乎超越一切的权力,无论刑部还是大理寺见到锦衣卫都避而远之。

      锦衣卫还有自己的监狱,称为“诏狱”,此狱名气之大,甚至超过了刑部的天牢,因为能被关进这个监狱的都绝非普通人,往往不是大忠大善就是大奸大恶。

      事实证明,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确实很高,在胡惟庸和蓝玉案中,锦衣卫昼伏夜出,四处打探,以不怕杀错,只怕杀漏的精神找出了许多所谓的同党,并一一处决。这两宗案件也大大提升了锦衣卫的名声。

      毫无疑问,这是一群可怕的人,他们重权在握,除皇帝外不受任何人管辖,是皇帝重要的统治工具。

      但这一机构的始创者朱元璋却深刻的认识到了特务政治的危害,他知道如果放任下去,国家法律的约束性和权威性将荡然无存,于是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他命令撤销锦衣卫,并下令所有司法审判行为必须由司法机关执行。(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

      为了显示废除锦衣卫的决心,朱元璋还当众焚毁了锦衣卫的刑具,以示永不重开之意。

      然而很多事情只要开了头,就很难收尾了。

      锦衣卫这个独特的机构将在后来的明朝历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以后还会经常和它打交道的,现在就先放下吧。

      【一个盟友的加入】

      就在朱元璋逐步解决国内问题时,明帝国的东北边界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件事将对明朝后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事情的发生地是高丽王国。

      高丽王国是王建于公元十世纪建立的,这个王朝取代了之前的新罗王国,一直延续下来,但这个高丽王朝与明朝的关系并不好,这是有着历史原因的。

      在元朝建立之后,发兵攻打高丽,高丽最终不敌,被迫屈服蒙元。而元朝统治者按其一贯的方针政策,将本是隶属过的高丽归并为元朝的征东行省。元朝还随意废除高丽国王,其目的在于通过王室的通婚,将高丽牢牢控在手中,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元世祖到元末,元朝皇帝先后将七位公主下嫁高丽国王。

      这样看来,和亲这一招永远都是有用的,万一有一天双方打起来,只要把七姑八姨的拉出来,读一下家谱,考证出阁下是我姐姐的儿子的堂弟的邻居等等,就能把对方说得目瞪口呆,收兵回家。

      元朝的目的达到了,经过长期的相亲介绍和血缘分配,三代高丽国王都带有元朝皇室血统。当然了,如果要算出到底是哪一辈的,互相之间怎么称呼还是要翻家谱的。

      正因为高丽王室与元朝皇室的血统联系,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统治者被赶出中原后,高丽仍然依附于元朝。

      朱元璋很明白一个稳定边界的重要性,他在明朝建立后,就派遣使臣出使高丽通报国号年号,意图与高丽建立宗藩关系。

      在利害关系面前,亲戚关系是不一定管用的,事情的发展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看到元朝败退,高丽王朝国王王颛便断绝与元朝的关系,受明朝册封,趁机摆脱了元朝的奴役。然而事情总是一波三折,高丽王朝里还有很多人是元朝统治者的亲戚,他们自然不甘心被明朝控制。于是亲元与亲明的势力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斗争。

      后王颛十岁的养子江宁君辛隅继位。这位国王是倾向北元的,但他为了不得罪明朝,也派遣使者去为他的父亲请封谥号(高丽国王的谥号按例由明朝确认)。本来事情还是顺利的,明朝派遣使节林密、蔡斌前往高丽,然而此二人在从高丽归国途中被人劫道,不但随身物品被抢,人也被杀掉了。

      按说这件事不一定是高丽干的,因为在自己地盘上干这些活就等于在凶案现场写下杀人者系某某,太过招摇,此事恐怕是北元派人干的。

      但朱元璋岂是好得罪的?阴谋居然搞到了他的头上,怎肯干休!他暴跳如雷,收回了给王颛的谥号,表示绝不承认辛隅的国王地位。高丽也是一肚子苦水没办法倒,只好转而向北元请封,获得了高丽国王、征东行省左丞相的封号。

      至此,明朝与高丽王国决裂,双方亮出了兵刃。眼见一场大战又要开打,但刀剑虽然没得商量,带刀剑的人却是可以商量的。

      高丽国王决定动手了,洪武二十年(1387),冯胜和蓝玉率领军队打败纳哈出,控制了辽东,并在辽东设了铁岭卫都指挥使司,控制了铁岭,这可是一个敏感地带,因为铁岭在元朝时就是元朝和高丽之间的国界。高丽一直想占据这个缓冲地带,而明朝的军事行动无疑打乱了高丽王朝的如意算盘。

      高丽国王辛隅毕竟政治经验不足,居然去找朱元璋要求获得铁岭的领土,这一要求搞得朱元璋啼笑皆非,自己打了几十年仗,就是为了几块地盘,这位少年天子居然异想天开,想找连工资都不愿意多发的朱元璋要土地。

      结果可想而知,朱元璋严词拒绝了使臣,这位高丽国王也真是血气方刚,他命令调集各道军队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征伐辽东。

      那么这支远征军有多少人呢?据《李朝太祖实录》,这支部队一共只有近四万人。而他们的敌人——驻守辽东的明军,刚刚打败了纳哈出的二十万元军,在北元已经被击溃,退守沙漠的情况下,高丽的远征军有什么办法和这支久经沙场的明军对抗呢?

      但辛隅似乎并没有考虑太多,估计他是按照高丽军队以一当十的比率来计算战斗力的。

      这样看来,辛隅对当时的形势的认识是比较糊涂的,但他派去打仗的将领却并不糊涂。

      至少李成桂不糊涂。

      这支军队的统帅是曹敏修和李成桂,他们分任左、右军都统使。李成桂一直反对和明朝决裂,他极力劝阻未能成功。作为一名将领,他清醒的认识到攻击辽东是以卵击石,但迫于上级压力,他还是率领军队出征了。

      大军到达铁岭后,李成桂并没有发动进攻,他另有打算。

      这位统兵大将先做通了曹敏修的工作,然后一咬牙、一跺脚、造反了!

      他带领军队打回了老家,废黜了辛隅,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这就是著名的李氏王朝。

      为了争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派使臣向明朝称臣,他向朱元璋递交了国书,新人新气象,李成桂废除了高丽的称呼,这个新的王朝需要一个新的名字。

      这个庄严的使命落在了朱元璋的身上,他经过慎重考虑,取“朝日鲜明之国”之意,为这个王朝确定了新的名字——朝鲜。

      从此这个名字成为王国的统一称呼,并延续至今。朱元璋亲自下令:朝鲜为永不征讨之国,明和朝鲜正式以鸭绿江作为边界。而朝鲜尊明为天朝,并采用明年号,此后朝鲜的历代国王继位后都要派使臣至明朝,得到明朝皇帝的确认并赐予封号。

      朱元璋和李成桂确定了明王朝和朝鲜和睦友善的关系,也立下了双方守望互助的诺言。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们都遵守了自己的承诺。

      李成桂的建国举动及明朝朝鲜和睦关系的确立,对后来明朝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今天的文化传播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是从何说起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一百多年后的1506 年,李朝中宗继位,在他担任国王的三十八年里,有一位医官靠着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一番事业。四百多年后,这位医官的事迹被拍成了电视剧,流行一时。

      这部电视剧就是《大长今》。

      这么看来,李成桂那一咬牙的决定实在影响深远。

      朝鲜成为了大明的属国,北元也被打得奄奄一息,躲到沙漠里整日吃沙子。强大的明朝终于平定了帝国的边界,自盛唐之后,经过数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原政权终于不再畏惧游牧民族的进攻,一个庞大的帝国又一次屹立起来,它用自己的实力保证这个国家的臣民可以安居乐业,经济文化可以不受干扰的持续发展。

      在今天看来,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97. 22 says:

    这本书作者以评论的方式写作,但对各项制度中奴化残暴方面没有正确的史观,如对低层“军户”这种奴隶制度,皇子王孙世代相传的俸禄没有评价

  98. 22 says:

    因明初的皇子王孙厚禄制度,导致明朝中后期,国家的税收最少三分之一消耗在宗室子孙,民众则饥寒交迫难以活命

  99. says:

    那么这支远征军有多少人呢?据《李朝太祖实录》,这支部队一共只有近四万人。而他们的敌人——驻守辽东的明军,刚刚打败了纳哈出的二十万元军,在北元已经被击溃,退守沙漠的情况下,高丽的远征军有什么办法和这支久经沙场的明军对抗呢?
    但辛隅似乎并没有考虑太多,估计他是按照高丽军队以一当十的比率来计算战斗力的。

    棒子吹牛逼的特性看来自古以来就有呀

  100. 朱元璋 says:

    刘基老兄我来陪你了~

  101. 宫之奇 says:

    度娘里的二十六卫,怎么没有孝陵卫这一说法!!

  102. 宫之奇 says:

    度娘里的二十六卫,怎么没有孝陵卫这一说法

  103. 当年明月 says:

    上面我们介绍了朱元璋时代的一些重大事件,是时候对明初的制度作一个概括性的介绍了,这些制度对整个明代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制度背后隐藏着一个秘密,而这个秘密就埋藏在朱元璋的心中。

      【朱元璋和明朝法制建设】

      说起法制建设,大家可能很难把这个现代化的观点和封建君主联系起来,但朱元璋实在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不但制定了完备的法律,还成功的普及了法律。

      我们之前说过,朱元璋制定了《大明律》,并规定了五种刑罚,分别是笞、杖、徒、流、死。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小竹棍打人、大木板打人、有期徒刑、流放、死刑。当然按照朱元璋的性格,他是不会满足于这几种处罚方式的,这五种只是正刑,另外还有很多花样,之前已经介绍过,这里就不多讲了。

      而在明初的普法教育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大明律》,而是一本叫做《大诰》的书,这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呢?为什么它比《大明律》还重要呢?

      所谓《大诰》是朱元璋采集一万多个罪犯的案例,将其犯罪过程、处罚方式编写成册,广泛散发。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要推广《大诰》而不是《大明律》呢?只要细细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朱元璋确实是个厉害的人物。

      根据法理学的分类,

发表评论

本周热门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