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肃贪】
在所有的恶行中,朱元璋最憎恶贪污,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每当他想起那本该发给自己父母的赈灾粮食被官吏贪污,导致父母饿死的情景,就会忍不住咬牙切齿,这些人个个该杀!
他要创造一个真正纯净的王朝,一个官员们人人清廉、百姓安居乐业的王朝。所以他尽一切努力去实现这个梦想。
可是梦想不一定会成为现实。
洪武二年,朱元璋曾经对他的大臣们说过这样一番动感情的话:“从前我当老百姓时,见到贪官污吏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理,心里恨透他们,今后要立法严禁,遇到有贪官敢于危害百姓的,决不宽恕!”
朱元璋是说到做到的,他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肃贪法令:贪污60 两以上银子者,立杀!
即使在开国之初,60 两银子也不是什么大数目,这个命令显示了朱元璋肃贪的决心。
为了增加震慑力度,朱元璋还设置了一项骇人听闻的政策。
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机构设置多有不同,但县衙的布局是差不多的,都有大门、戒石、鼓楼、二门这些结构,但在明朝却在大门和二门之间多设置了一个土地祠。此土地祠切不可晚上去看,着实吓人。
这个土地祠是干什么用的呢,不要吃惊,这个地方是剥皮用的,剥的就是人皮。
原来朱元璋命令官员贪污处死后,还要把贪官的皮剥下来,然后在皮内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并挂于公座之旁,供众人参观。
这个稻草人不是用来吓唬鸟的,而是用来威慑贪官的。
较早享受到这一高级待遇的是朱元璋的老部下朱亮祖,这位朱亮祖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立有大功,被封为永嘉候(侯爵),镇守广州,可谓位高权重。但此人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骄狂。
当时的番禺县(今广州番禺区)县令叫道同,是一个很清廉的官员,由于执法严厉,与当地的土豪劣绅发生了矛盾。这些土豪吃了亏又拿道同没办法,便拉拢朱亮祖,希望他为自己出头。头脑简单的朱亮祖收了好处,居然就答应了。
此后,朱亮祖多次与道同发生矛盾,干涉道同的正常执法,还派黑社会暗中设伏,打了道同一顿。但道同并未屈服,与朱亮祖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双方矛盾一步步升级,终于达到顶点。道同抓住了恶霸罗氏兄弟,朱亮祖竟敢动用军队包围县衙,强行将人犯给抢了出来。并且还向皇帝上本,弹劾道同一大堆罪状。
道同终于忍无可忍,也随后向皇帝递送奏章说明情况,但他忘记了朱亮祖有他不具备的优势——快马。
道同派人送奏章的马是驿站的马,而朱亮祖使用的是军马,朱亮祖也料到道同会告状,于是他派人挑最好的马,飞快的赶到京城,狠狠地告了道同一状。朱元璋是个头脑容易发热的人,一看了朱亮祖的告状信,就立马派人去斩杀道同。
就在朱元璋发出命令后不久,道同的奏章就到了,朱元璋一对照就发现了问题,连忙派人去追,然而已经来不及了,朱亮祖就这样杀掉了道同。
道同为官清廉,家里没有钱,他死前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母亲无人供养,便委托好友赡养他的母亲,然后从容就死。
他被杀时,无数百姓前来送行。
公道自在人心。
朱亮祖得意洋洋,自己终于斗倒了道同,他和那些土豪恶霸可以高枕无忧了。
话虽如此,但朱亮祖仍然有些不安,他跟随朱元璋打过仗,深知此人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性格。不过道同只不过是个小小的知县,而自己却是开国大将,御封侯爵,想来朱元璋不会为了一个芝麻官对自己下手的。
朱亮祖的估计似乎是对的,过了一段时间,始终未见朱元璋有何反应,他终于安心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大理寺的官员手持朱元璋的手谕来抓他时,朱亮祖才会那样的吃惊。他虽然手下有兵,却还没有神经错乱到敢于朱元璋对抗。他十分老实的把自己的兵权交出,和大理寺的官员一起前往京城请罪。
然而大理寺的官员并不急于上路,却询问他:“你的儿子朱暹呢?”
这下朱亮祖惊呆了,他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因为朱元璋的人生哲学正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一路上,朱亮祖还存有幻想,他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只不过杀了一个知县,朱元璋最多是责罚一下他而已,并不会杀他。
但现实和想象总是有差距的。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九月初三,朱亮祖与长子朱暹被押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没有跟他废话,充分发挥了自己动手的精神,上来就用鞭子抽了朱亮祖。侍卫们一看皇帝亲自上阵,士气大振,在得到朱元璋默许后,纷纷开始动手。朱亮祖与他的儿子朱暹就这样被活活鞭死。
“鞭死”二字,细细品位,实在让人胆寒。
杀掉朱亮祖和朱暹后,朱元璋下令将参与此事的恶霸全部杀死。他念及朱亮祖有功,给他留了全尸,但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朱暹等人的皮都被剥了下来,悬挂在闹市,供众人参观,以为后世警戒。
朱元璋对这件事情的处理让很多官员胆战心惊。而朱亮祖也在无意中创造了一个记录:他是第一个被当廷打死的大臣。
不过他并不是最后一个。此后,当廷打死大臣这一明朝独特的现象就此延续了下去。终明一朝,很多直言大臣都被这种极端的刑罚打掉了性命。
此后,朱元璋对待贪官污吏的态度越来越严厉,他创造了一个以往封建统治者想都不敢想的政策,即规定普通百姓只要发现贪官污吏,就可以把他们绑起来,送京治罪,而且路上各检查站必须放行,如果有人敢于阻挡,不但要处死,还要株连九族!这在中国法制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但这一政策的操作性不强,明代的实施者并不多。
与这种群众检举揭发相比,朱元璋肃贪的主要线索来源是他的耳目,也就是我们上面介绍过的检校。这些人遍布全国各地,一旦发现官员有贪赃枉法等问题即可上奏,而朱元璋也拿出了玩命的精神,即使情报送到京城已经是半夜,他也会立刻起床接见。
甚至有的贪官今天刚收红包,第二天就会有纪检官员来找他,并将他抓回论罪。其效率不可谓不高。
朱元璋使用了这么多的手段,自己也全力配合,按说贪污行为应该绝迹,然而情况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朱元璋制定了法律,规定当时的刑罚限于笞、杖、徒、流、死五种,从字面上也很容易理解这五种刑罚,客观来说,在封建社会这些刑罚并不算重。这也是朱元璋考虑到前朝的刑罚过重而做出的一种改进。
但朱元璋并不是个按规矩出牌的人,在对付贪官污吏和反对他的大臣上,他用的绝不是这几招。
在他实施的刑罚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凌迟,把人绑在柱子上,用刀慢慢割,如果行刑的人技术好,那受刑者就要受苦了,据说最高纪录是割三千多刀,把肉都割完了人还没死。
除此外,还有所谓抽肠(顾名思义)、刷洗(用开水浇人,然后用铁刷子刷)、秤杆(用铁钩把人吊起风干)、阉割、挖膝盖等等。
然而在这些令人生畏的死亡艺术前,官员们仍然前腐后继,活像一群敢死队,成群结队地走到朱元璋的刑具下。
自明朝开国以来,贪污不断,朱元璋杀不尽杀,据统计,因贪污受贿被杀死的官员有几万人,到洪武十九年(1386),全国十三个省从府到县的官员很少能够做到满任,大部分都被杀掉了。在当时当官未必是件好事,能平平安安的活到退休就已经很不错了,完全可以自豪的说一声阿弥陀佛。
朱元璋十分不理解,为什么这些人饱读诗书,以所谓“朝闻道,夕可死”为人生信条,却在当官之后成了“朝获派,夕腐败”。
他想破脑袋也不明白,但怎么对付这些人他是清楚的,杀!
可是杀完一批,又来一批,朱元璋急眼了,于是他颁布了更严厉的法令:“我想杀贪官污吏,没有想到早上杀完,晚上你们又犯,那就不要怪我了,今后贪污受贿的,不必以六十两为限,全部杀掉!”
可就是这样也没能止住,官员反倒是越来越少,于是在当时的史料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滑稽的记录:该年同批发榜派官三百六十四人,皆为进士监生,一年后,杀六人。
似乎这个数字并不多,别急,后面还有:戴死罪、徒流罪办事者三百五十八人。
大家明白了吧,这三百多人一个没漏,再说说这个戴死罪、徒流罪。
什么叫戴死罪、徒流罪办事呢,这可是明朝的一个奇特景观。
很多犯罪的人过堂,上到衙门才发现当官的也戴着镣铐,和自己一模一样,后面还有人监视。除了衣服是官服,活脱脱就是个犯人。
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因为官员被杀的太多,没有人干活了,朱元璋虽然勤劳,但也不能代替所有的官员。于是他创造了这样一个戴死罪、徒流罪办事的制度,具体操作方法是,官员犯法,判了死罪,先拉下去打几十板子,就在官员给伤口涂药,估计自己小命不保的时候,牢里突然来了个人,不管死活的把受罚官员拉出去,塞到马车上,送到各个衙门去处理公务。
想死?便宜了你,活还没干完呢!
结果是被判了死罪的官员给下面跪着的犯人判死罪,然后自己再到朱元璋那里去领死。
活干完了,要杀要剐您看着办吧。
该杀的杀掉,该徒刑、流放的也执行吧,别再折腾了。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是下了大力气肃贪的,但效果并不是太好,这是很值得分析的,大凡在封建朝代开国时期,官吏是比较廉洁的,而洪武年间出现如此大范围的官员因贪污被杀,是很不正常的。
应该说,朱元璋的某些政策制定和执行出现了问题,官员贪污的主因固然是他们自己不法行为,但官员待遇过低,朱元璋肃贪手法过于急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下一章:第1部:洪武大帝 第十九章 冤案
上一章:第1部:洪武大帝 第十七章 胡惟庸案件
我觉的嘛!要是朱大哥能把俸禄弄高点,然后制度不变的话,情况应该会好很多。
俸禄那么低,不贪是死,贪了不一定死,那还是贪的好。
与其等着饿死,还不如贪呢。。。。。。。。。。。。。。
就是嘛。。。。
朱换地不懂因才施教
与“朱”员思书啊“`
我同意防水袋的观点
给人家那么点钱,不贪还养不养家啊
现代社会就应该颁布类似于那样的法律,再人道点
高薪养廉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官员好可怜
我感觉回到明朝,还是当老百姓好:皇帝,累(元璋),不能旅游(厚照),不能选某个儿子当太子(万历),每天很辛苦却没有回报(崇祯)。
谁是腐败者,掉脑袋!
多处理贪官
人舄财死.鳥为食亡.没有强烈的升官发财的欲望.只能做穷苦老百姓
小朱生活在儿时的历史中
一群白痴在评论那个伟大的天才!
刑罚太吓人了吧
上帝白当了
朱大哥太强悍了
我考!谁敢跟我朱哥的地盘上贪,我让谁死无葬身之地!
儿
这是88的失误呀!!!
从头到尾 几乎都是“死” 难道让人怎么死得爽 朱才怎么开心 就像现在许多人喜欢听到贪官被判死刑的感觉一样 心理需要治疗啊 话说当时有精神病院吗????
老朱要是能活到今天,就好了.
神那,明朝滴官员真的不贪污不行啊!
马后炮,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真可怜
官员贪污的主因固然是他们自己不法行为,但官员待遇过低.
present moon莫不是在暗示高薪养廉吧。建议你还是研究一下人性后再写这一段。
瞅瞅,唉,工资低啊!!!!
无知 觉悟 绝路
肃贪是个从古到今的问题,难啊…………。
剥皮很吓人,0.0
朱元璋要生在当代就好了
看来老朱不是很精通管理的艺术
皇上 你还是把俸禄调高点吧
听着,谁是腐败者,杀。。。谁多拿俸禄,杀。。。谁贪污钱财,杀。。。谁不办公事,杀。。。谁偷偷放假,杀。。。听到那吗。谁要是违反规定,株连九族。刺杀我的,株连100族,直到世界末日。哇哈哈。。。。。。。。。。。。。。。。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可以请教一下是哪100族吗?
是吃饱了撑的,咱那点亲戚,在有什么欠过钱的,见过一面的,在某处帮过你的陌生人的,卖给你棉花糖的,给你微博加几道评论的,同事,加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学······你算算吧
潜力做官只为财
额额!
哈哈,真痛快!
老朱同志做得够绝、狠,真大快人心。
惨啊!
我惨啊 贪就杀死 不贪就饿死 还有可能因不放假累死
刑罚太可怕了吧
朱元璋你干嘛那么吝啬干嘛,多发一点津贴,国家就会多收入一点的,哎,害了那么多无辜的人
秦始皇
老朱加油啊 把官员都杀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正如暴力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笨朱啊。。。。。
悲剧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你们倒是说说现在官员工资不低,福利忒好。为啥腐败成风?工资的原因固然是导致腐败的重要原因,但腐败根本原因不在于工资!在制度,在体制!
官不聊生
一切!杀贪睡,忠心为民
贪与反贪,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真是好皇帝吩,现在这些狗官员就全杀死。
朱元璋命令官员贪污处死后,还要把贪官的皮剥下来,然后在皮内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并挂于公座之旁,供众人参观。
你们看好了老朱给的工资是够生活的 所谓高薪养廉 真的能行的通 人本来就是有欲望的 开的工资再多能有贪的多来的快吗 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高的道德修养的 我觉得老朱做的对 只是过于着急
如果我贪污,会被杀吗?(请看注册昵称)
怎么有那么多的贪官?
那些官员们可真可怜啊,在朱元璋的眼里解决问题的最好也是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杀啊
老子没钱给你们发工资
哈哈哈哈哈
杀的好
那年代,当官的怎么活吧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官这职业最好是用高薪养廉。
看什么看,托出去斩了
运气真好,不在朱元璋当皇帝是做官(宦官)。
不是钱的问题,是你该不该,愿不愿意做官,做官是为了钱吧,不是的话是话,还有其它职业,
朱元璋的性格代表了一句话,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但可以解决你。
贰货
忘川路上不寂寞
元璋同志配合习大大该多好啊
老朱应该两手一起抓,一边高新养廉,一边铁腕肃贪
回复18楼:我每天给你2块让你给我干活,干不好你还要被处罚,你嫌2块没法生活不想干,那就杀你,但你选择干活却才2块钱一天你就等着饿死吧。
看到评论心寒不已,尽然有不少人说大快人心,思维扭曲,愤世嫉俗者比比皆是。
,–^———-,——–,—–,——-^–,
| ||||||||| `——–‘ | O
`+—————————^———-|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XXXXXX /`| /
/ XXXXXX / `\ /
/ XXXXXX /\______(
/ XXXXXX /
/ XXXXXX /
(________(
`——‘
早期艰苦生活的理想主义造就了突然变换处境后的不切实际—认死理。
朱元璋是个枭雄,却不一定是个当皇帝的料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小说里,丞相不是少年华发就是体弱多病,纯粹叫乱七八糟的事情搞得
一堆扯淡
很好,不愧是我的儿子!哈!为我们老朱家争光了!咳咳。
天降大任舍我其谁
参观i从小嘎查刚v才被超八成
应该历史地去分析当时的背景,刚刚建国,官员还不懂得朱皇帝的心思,还承袭着前朝那传统的思维,当官就是发财的
,朱皇帝要为他的帝国考虑,不允许任何人来威胁他缔造的帝国,但凡任何人的行为对帝国不利,他就坚决彻底干净的消灭你们
1我没那么你几秒 那你们呢mn
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死几个,可惜了这些高材生了,但谁让他们贪呢?
楼上全是傻逼
贪一点也死,多贪一点也是死,为何不贪呢?
锦衣卫会被贿赂啊
烧鸡好好吃啊!!!
好吃得快死啦!!!
贪了那么多钱!!!!!!!!!!!!!!!!!!!!!!!!
shuangshuangshuang
官员待遇过低,连家小都养不活,能不贪吗?可贪呢了,又要被朱八杀头,这年头当官不易,除了被文件累死在书案,就是被饿死,贪了钱财就是被各种刑罚。真是命苦。
gan de hao,bu ran wo xin li mmp
别整天贪污怪体制,明明是整个社会都认可的事情去怪体制,你敢说你不羡慕公务员?你敢说你考公务员是为了为人民服务,你敢说你入党不是为了党员这个身份带来的某些便利?整个社会都在想着逐利,某些人上位了贪挨骂,你以为你自己上位了就不贪了?笑话
宁要一个昏庸无能的皇上也不要一个严刑峻法的主子!!!
瞧一瞧看一看这种杀人手法只有我们老朱总才做的出来
反贪决心可嘉,而反贪效果不佳,是未对症下药也!
中国现在的贪官这么多,是不是也是待遇太低了
就是这种感觉
哈哈哈哈哈哈哈
60
你不贪,做不了官。
在所有的恶行中,朱元璋最憎恶贪污,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每当他想起那本该发给自己父母的赈灾粮食被官吏贪污,导致父母饿死的情景,就会忍不住咬牙切齿,这些人个个该杀!
他要创造一个真正纯净的王朝,一个官员们人人清廉、百姓安居乐业的王朝。所以他尽一切努力去实现这个梦想。
可是梦想不一定会成为现实。
洪武二年,朱元璋曾经对他的大臣们说过这样一番动感情的话:“从前我当老百姓时,见到贪官污吏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理,心里恨透他们,今后要立法严禁,遇到有贪官敢于危害百姓的,决不宽恕!”
朱元璋是说到做到的,他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肃贪法令:贪污60 两以上银子者,立杀!
即使在开国之初,60 两银子也不是什么大数目,这个命令显示了朱元璋肃贪的决心。
为了增加震慑力度,朱元璋还设置了一项骇人听闻的政策。
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机构设置多有不同,但县衙的布局是差不多的,都有大门、戒石、鼓楼、二门这些结构,但在明朝却在大门和二门之间多设置了一个土地祠。此土地祠切不可晚上去看,着实吓人。
这个土地祠是干什么用的呢,不要吃惊,这个地方是剥皮用的,剥的就是人皮。
原来朱元璋命令官员贪污处死后,还要把贪官的皮剥下来,然后在皮内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并挂于公座之旁,供众人参观。
这个稻草人不是用来吓唬鸟的,而是用来威慑贪官的。
较早享受到这一高级待遇的是朱元璋的老部下朱亮祖,这位朱亮祖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立有大功,被封为永嘉候(侯爵),镇守广州,可谓位高权重。但此人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骄狂。
当时的番禺县(今广州番禺区)县令叫道同,是一个很清廉的官员,由于执法严厉,与当地的土豪劣绅发生了矛盾。这些土豪吃了亏又拿道同没办法,便拉拢朱亮祖,希望他为自己出头。头脑简单的朱亮祖收了好处,居然就答应了。
此后,朱亮祖多次与道同发生矛盾,干涉道同的正常执法,还派黑社会暗中设伏,打了道同一顿。但道同并未屈服,与朱亮祖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双方矛盾一步步升级,终于达到顶点。道同抓住了恶霸罗氏兄弟,朱亮祖竟敢动用军队包围县衙,强行将人犯给抢了出来。并且还向皇帝上本,弹劾道同一大堆罪状。
道同终于忍无可忍,也随后向皇帝递送奏章说明情况,但他忘记了朱亮祖有他不具备的优势——快马。
道同派人送奏章的马是驿站的马,而朱亮祖使用的是军马,朱亮祖也料到道同会告状,于是他派人挑最好的马,飞快的赶到京城,狠狠地告了道同一状。朱元璋是个头脑容易发热的人,一看了朱亮祖的告状信,就立马派人去斩杀道同。
就在朱元璋发出命令后不久,道同的奏章就到了,朱元璋一对照就发现了问题,连忙派人去追,然而已经来不及了,朱亮祖就这样杀掉了道同。
道同为官清廉,家里没有钱,他死前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母亲无人供养,便委托好友赡养他的母亲,然后从容就死。
他被杀时,无数百姓前来送行。
公道自在人心。
朱亮祖得意洋洋,自己终于斗倒了道同,他和那些土豪恶霸可以高枕无忧了。
话虽如此,但朱亮祖仍然有些不安,他跟随朱元璋打过仗,深知此人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性格。不过道同只不过是个小小的知县,而自己却是开国大将,御封侯爵,想来朱元璋不会为了一个芝麻官对自己下手的。
朱亮祖的估计似乎是对的,过了一段时间,始终未见朱元璋有何反应,他终于安心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大理寺的官员手持朱元璋的手谕来抓他时,朱亮祖才会那样的吃惊。他虽然手下有兵,却还没有神经错乱到敢于朱元璋对抗。他十分老实的把自己的兵权交出,和大理寺的官员一起前往京城请罪。
然而大理寺的官员并不急于上路,却询问他:“你的儿子朱暹呢?”
这下朱亮祖惊呆了,他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因为朱元璋的人生哲学正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一路上,朱亮祖还存有幻想,他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只不过杀了一个知县,朱元璋最多是责罚一下他而已,并不会杀他。
但现实和想象总是有差距的。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九月初三,朱亮祖与长子朱暹被押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没有跟他废话,充分发挥了自己动手的精神,上来就用鞭子抽了朱亮祖。侍卫们一看皇帝亲自上阵,士气大振,在得到朱元璋默许后,纷纷开始动手。朱亮祖与他的儿子朱暹就这样被活活鞭死。
“鞭死”二字,细细品位,实在让人胆寒。
杀掉朱亮祖和朱暹后,朱元璋下令将参与此事的恶霸全部杀死。他念及朱亮祖有功,给他留了全尸,但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朱暹等人的皮都被剥了下来,悬挂在闹市,供众人参观,以为后世警戒。
朱元璋对这件事情的处理让很多官员胆战心惊。而朱亮祖也在无意中创造了一个记录:他是第一个被当廷打死的大臣。
不过他并不是最后一个。此后,当廷打死大臣这一明朝独特的现象就此延续了下去。终明一朝,很多直言大臣都被这种极端的刑罚打掉了性命。
此后,朱元璋对待贪官污吏的态度越来越严厉,他创造了一个以往封建统治者想都不敢想的政策,即规定普通百姓只要发现贪官污吏,就可以把他们绑起来,送京治罪,而且路上各检查站必须放行,如果有人敢于阻挡,不但要处死,还要株连九族!这在中国法制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但这一政策的操作性不强,明代的实施者并不多。
与这种群众检举揭发相比,朱元璋肃贪的主要线索来源是他的耳目,也就是我们上面介绍过的检校。这些人遍布全国各地,一旦发现官员有贪赃枉法等问题即可上奏,而朱元璋也拿出了玩命的精神,即使情报送到京城已经是半夜,他也会立刻起床接见。
甚至有的贪官今天刚收红包,第二天就会有纪检官员来找他,并将他抓回论罪。其效率不可谓不高。
朱元璋使用了这么多的手段,自己也全力配合,按说贪污行为应该绝迹,然而情况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朱元璋制定了法律,规定当时的刑罚限于笞、杖、徒、流、死五种,从字面上也很容易理解这五种刑罚,客观来说,在封建社会这些刑罚并不算重。这也是朱元璋考虑到前朝的刑罚过重而做出的一种改进。
但朱元璋并不是个按规矩出牌的人,在对付贪官污吏和反对他的大臣上,他用的绝不是这几招。
在他实施的刑罚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凌迟,把人绑在柱子上,用刀慢慢割,如果行刑的人技术好,那受刑者就要受苦了,据说最高纪录是割三千多刀,把肉都割完了人还没死。
除此外,还有所谓抽肠(顾名思义)、刷洗(用开水浇人,然后用铁刷子刷)、秤杆(用铁钩把人吊起风干)、阉割、挖膝盖等等。
然而在这些令人生畏的死亡艺术前,官员们仍然前腐后继,活像一群敢死队,成群结队地走到朱元璋的刑具下。
自明朝开国以来,贪污不断,朱元璋杀不尽杀,据统计,因贪污受贿被杀死的官员有几万人,到洪武十九年(1386),全国十三个省从府到县的官员很少能够做到满任,大部分都被杀掉了。在当时当官未必是件好事,能平平安安的活到退休就已经很不错了,完全可以自豪的说一声阿弥陀佛。
朱元璋十分不理解,为什么这些人饱读诗书,以所谓“朝闻道,夕可死”为人生信条,却在当官之后成了“朝获派,夕腐败”。
他想破脑袋也不明白,但怎么对付这些人他是清楚的,杀!
可是杀完一批,又来一批,朱元璋急眼了,于是他颁布了更严厉的法令:“我想杀贪官污吏,没有想到早上杀完,晚上你们又犯,那就不要怪我了,今后贪污受贿的,不必以六十两为限,全部杀掉!”
可就是这样也没能止住,官员反倒是越来越少,于是在当时的史料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滑稽的记录:该年同批发榜派官三百六十四人,皆为进士监生,一年后,杀六人。
似乎这个数字并不多,别急,后面还有:戴死罪、徒流罪办事者三百五十八人。
大家明白了吧,这三百多人一个没漏,再说说这个戴死罪、徒流罪。
什么叫戴死罪、徒流罪办事呢,这可是明朝的一个奇特景观。
很多犯罪的人过堂,上到衙门才发现当官的也戴着镣铐,和自己一模一样,后面还有人监视。除了衣服是官服,活脱脱就是个犯人。
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因为官员被杀的太多,没有人干活了,朱元璋虽然勤劳,但也不能代替所有的官员。于是他创造了这样一个戴死罪、徒流罪办事的制度,具体操作方法是,官员犯法,判了死罪,先拉下去打几十板子,就在官员给伤口涂药,估计自己小命不保的时候,牢里突然来了个人,不管死活的把受罚官员拉出去,塞到马车上,送到各个衙门去处理公务。
想死?便宜了你,活还没干完呢!
结果是被判了死罪的官员给下面跪着的犯人判死罪,然后自己再到朱元璋那里去领死。
活干完了,要杀要剐您看着办吧。
该杀的杀掉,该徒刑、流放的也执行吧,别再折腾了。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是下了大力气肃贪的,但效果并不是太好,这是很值得分析的,大凡在封建朝代开国时期,官吏是比较廉洁的,而洪武年间出现如此大范围的官员因贪污被杀,是很不正常的。
应该说,朱元璋的某些政策制定和执行出现了问题,官员贪污的主因固然是他们自己不法行为,但官员待遇过低,朱元璋肃贪手法过于急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皇帝都是小人,舍不得给做事的人多点俸银,不贪才怪、要是我早反了~
支持朱老板
给的俸禄不够生活,内几个清廉的过的啥日子已经写了,他的亲戚过的啥日子老百姓都看着呢
6
第1部:洪武大帝 第十八章 扫除一切腐败者
所属目录: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朱元璋肃贪】
在所有的恶行中,朱元璋最憎恶贪污,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每当他想起那本该发给自己父母的赈灾粮食被官吏贪污,导致父母饿死的情景,就会忍不住咬牙切齿,这些人个个该杀!
他要创造一个真正纯净的王朝,一个官员们人人清廉、百姓安居乐业的王朝。所以他尽一切努力去实现这个梦想。
可是梦想不一定会成为现实。
洪武二年,朱元璋曾经对他的大臣们说过这样一番动感情的话:“从前我当老百姓时,见到贪官污吏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理,心里恨透他们,今后要立法严禁,遇到有贪官敢于危害百姓的,决不宽恕!”
朱元璋是说到做到的,他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肃贪法令:贪污60 两以上银子者,立杀!
即使在开国之初,60 两银子也不是什么大数目,这个命令显示了朱元璋肃贪的决心。
为了增加震慑力度,朱元璋还设置了一项骇人听闻的政策。
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机构设置多有不同,但县衙的布局是差不多的,都有大门、戒石、鼓楼、二门这些结构,但在明朝却在大门和二门之间多设置了一个土地祠。此土地祠切不可晚上去看,着实
厉害
1
杀鸡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