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說

第7部:大結局 第六章 復起

所屬目錄: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

  崇禎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很想有番作為,但當他真正站在權力的頂峰時,卻沒有看到風景,只有一片廢墟。

  史書有云:明之亡,亡於天啟。也有史書云:實亡於萬曆。還有史書云:始亡於嘉靖。

  應該說,這幾句話都是有道理的,經過他哥哥、他爺爺、他爺爺的爺爺幾番折騰,已經差不多了,加上又蹦出來個九千歲人妖,里外一頓猛捶,大明公司就剩一口氣了。

  朝廷紛爭不斷,朝政無人理會,邊疆烽火連天,百姓民不聊生,乾柴已備,只差一把火。

  救火員崇禎登場。

  他澆的第一盆水,叫做袁崇煥。

  崇禎是很喜歡袁崇煥的,因為他起用袁崇煥的時間,是天啟七年(1627)十一月十九日。

  此時,魏忠賢剛死十三天,屍體都還沒爛。

  幾天後,在老家東莞數星星的袁崇煥接到了復起任職通知,大吃一驚。

  吃驚的不是復起,而是職務。

  袁崇煥當時的身份是平民,按慣例,復起也得有個級別,先幹個主事(處級),過段時間再提,比較合理。

  然而他接受的第一個職務,是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左侍郎。

  兵部右侍郎,是兵部副部長,都察院右都御史,是二品正部級,也就是說,在一天之內,布衣袁崇煥就變成了正部級副部長。

  袁部長明顯沒緩過勁來,在家呆了幾個月,啥事都沒幹,卻又等來了第二道任職令。

  這一次,他的職務變成了兵部尚書,督師薊遼。

  明代有史以來,最不可思議的任職令誕生了。

  因為兵部尚書,督師薊遼,是一個很大的官,很大所謂兵部尚書就是國防部部長,很牛,但最牛的官職,是後四個字——督師薊遼。

  我之前曾經說過,明代的地方官,最大的是布政使、按察使和指揮使,為防互相扯皮,由中央下派特派員統一管理,即為巡撫。

  鑒於後期經營不善,巡撫只管一個地方,也擺不平,就派高級特派員管理巡撫,即為總督。

  到了天啟崇禎,局勢太亂,連總督都搞不定了,就派特級特派員,比總督還大,即為督師。

  換句話說,督師是明代除皇帝外,管轄地方權力最大的官員。

  而要當巡撫、總督、督師的條件,也是不同的。

  要當巡撫,至少混到都察院僉都御史(四品正廳級)或是六部侍郎(副部級),才有資格。

  而擔任總督的,一般都是都察院都御史(二品部級),或是六部尚書(部長)。

  明代最高級別的幹部,就是部級,所以能當上督師的,只剩下一種人——內閣大學士。

  比如之前的孫承宗,後來的楊嗣昌,都是大學士督師。

  袁崇煥例外。

  就在幾個月前,他還只是袁百姓,幾月後,他就成了袁尚書,還破格當上了督師,而袁督師的管轄範圍包括薊州、遼東、登州、天津、萊州等地,換句話說,袁督師手下,有五六個巡撫。

  任職令同時告知,立刻啟程,趕到京城,皇帝急著見你。

  崇禎確實急著見袁崇煥,因為此時的遼東,已經出現了一個更為強大的敵人。

  自從被袁崇煥打跑後,皇太極始終很消停,他沒有繼續用兵,卻開始了不同尋常的舉動。

  皇太極和他老爹不同,從某種角度講,努爾哈赤相當之野蠻,打仗,佔了地方就殺,不殺的拉回來做奴隸,給貴族當畜牲使,在後金當官的漢人,只能埋頭幹活,不能騎馬,不能養牲口,活著還好,要是死了,老婆就得沒收,送到貴族家當奴隸。

  相比而言,皇太極很文明,他尊重漢族習慣,不亂殺人,講信用,特別是對漢族前來投奔的官員,那是相當的客氣,還經常賞賜財物。

  總而言之,他很溫和。

  溫和文明的皇太極,是一個比野蠻揮刀的努爾哈赤更為可怕的敵人。

  張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為真正強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會溫和,溫和就會堅定。

  無需暴力,無需殺戮,因為溫和,才是最高層次的暴力。

  在皇太極的政策指引下,後金領地逐漸安定,經濟開始發展穩固,而某些在明朝混不下去的人,也開始跑去討生活,這其中最典型的人物,就是范文程。

  每次說到這個人,我都要呸一口,呸。

  呸完了,接著說。

  說起漢奸,全國人民就會馬上想起吳三桂,但客觀地講,吳三桂當漢奸還算情況所迫,范文程就不同了,他是自動前去投奔,出賣自己同胞的,屬於漢奸的最原始,最無恥形態。

  他原本是個舉人(另說是秀才),因為在大明混得不好,就投了皇太極,在此後幾十年的漢奸生涯中,他起了極壞的作用,更諷刺的是,據說他還有個光榮的嫡系祖先——范仲淹。

  想當年,范仲淹同志在宋朝艱苦奮鬥,抗擊西夏,如在天有靈,估計是要改家譜的。不過自古以來,爺爺是好漢,孫子哭著喊著偏要當漢奸的,實在太多,古代有古代的漢奸,現在有現代的漢奸,此所謂漢奸恆久遠,遺臭永流傳。

  在范文程的幫助下,皇太極建立了朝廷(完全仿照明朝),開始組建國家機器,進行奴隸制改造,為進入封建社會而努力。

  要對付這個可怕的敵人,必須立刻採取行動。

  在紫禁城裡的平台,懷著憧憬和希望,皇帝陛下第一次見到了袁崇煥。

  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召見,史稱平台召對。

  他們見面的那一天,是崇禎元年(1628)七月十四日。

  順便說一句,由於本人數學不好,在我以上敘述的所有史實中,日期都是依照原始史料,使用陰曆。而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陰曆七月十四日,是鬼節。

  七月十四,鬼門大開,陰風四起。

  那天有沒有鬼出來我不知道,但當天的這場談話,確實比較鬼。

  談話開始,崇禎先客套,狠狠地誇獎袁崇煥,把袁督師說得心潮澎湃,此起彼伏,於是,袁督師激動地說出了下面的話:

  「計五年,全遼可復。」

  這句話的意思是,五年時間,我就能恢復遼東,徹底解決皇太極。

  這下吹大發了。

  百年之後的清朝史官們,在經過時間的磨礪和洗禮後,選出了此時此刻,唯一能夠挽救危局的人,並給予了公正的評價。

  但這個人不是袁崇煥,而是孫承宗。

  翻閱了上千萬字的明代史料後,我認為,這個判斷是客觀的。

  袁崇煥是一個優秀的戰術實施者,一個堅定的戰鬥執行者,但他並不是一個卓越的戰略制定者。

  而從他此後的表現看,他也不是一個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

  所有的悲劇,即由此言而起。

  崇禎很興奮,興奮得連聲誇獎袁崇煥,說你只要給我好好乾,我也不吝惜賞賜,旁邊大臣也猛添柴火,歡呼雀躍,氣氛如此熱烈,以至於皇帝陛下決定,休會。

  但腦袋清醒的人還是有的,比如兵科給事中許譽卿。

  他抱著學習的態度,找到了袁崇煥,向他討教如何五年平遼。

  照許先生的想法,袁督師的計劃應該非常嚴密。

  然而袁崇煥的回答只有四個字:聊慰上意!

  翻譯過來就是,隨口說說,安慰皇上的。

  差點拿筆做筆記的許譽卿當時就傻了。

  他立刻小聲(怕旁邊人聽見)地對袁崇煥說:

  「上英明,豈可浪對?異日按期責功,奈何?」

  這句話意思是,皇上固然不懂業務,但是比較較真,現在忽悠他,到時候他按日期驗收工作,你怎麼辦?

  袁督師的反應,史書上用了四個字:憮然自失。

  沒事,牛吹過了,就往回拉。

  於是,當崇禎第二次出場的時候,袁督師就開始提要求了。

  首先是錢糧,要求戶部支持,武器裝備,要求工部支持然後是人事,用兵、選將,吏部、兵部不得干涉,全力支持。

  最後是言官,我在外打仗,言官唧唧喳喳難免,不要讓他們煩我。

  以上要求全部得到了滿足,立即。

  崇禎是個很認真的人,他馬上召集六部尚書,開了現場辦公會,逐個落實,保證兌現。

  會議就此結束,雙方各致問候,散夥。

  在這場召對中,崇禎是很真誠的,袁崇煥是很不真誠的,因為當時的遼東局勢已成定論,後金連衙門都修起來了,能夠守住就算不錯,你看崇禎兄才剛二十,又不懂業務,就糊弄他,是很不厚道的。

  就這樣,袁崇煥胸懷五年平遼的口號,在崇禎期望的目光中,走向了遼東。

  可他剛走到半路,就有人告訴他,你不用去了,去了也沒兵。

  就在他被皇帝召見的十天後,寧遠發生了兵變。

  兵變的原因,是不發工資。

  我曾翻閱過明代戶部記錄,驚奇地發現,明朝的財政制度,是非常奇特的,因為幾乎所有的地方政府,竟然都沒有行政撥款。也就是說,地方辦公經費,除老少邊窮地區外,朝廷是不管的,自己去掙,掙得多就多花,掙得少就少花,掙不到就滾蛋。

  而明朝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都用在了同一個地方——軍費。

  什麼軍餉、糧草、衣物,打贏了有賞錢,打輸了有補償,打死了有安家費,再加上個別不地道的人吃空額,扣獎金,幾乎每年都不夠用。

  寧遠的情況大致如此,由於財政困難,已經連續四個月沒有發工資。

  要知道,拖欠軍餉和拖欠工錢是不一樣的,不給工資,最多就去法院告你,讓你吃官司,不給軍餉,就讓你吃大刀。

  最先吃苦頭的,是遼東巡撫畢自肅,兵變發生時,他正在衙門審案,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綁成了粽子,關進了牢房,和他一起被抓的,還有寧遠總兵朱梅。

  抓起來就一件事,要錢,可惜的是,翻遍巡撫衙門,竟然一文錢沒有。

  其實畢自肅同志,確實是個很自肅的人,為發餉的事情,幾次找戶部要錢,諷刺的是,戶部尚書的名字叫做畢自嚴,是他的哥哥,關係鐵到這個份上,都沒要到錢,可見是真沒辦法了。

  但苦大兵不管這個,幹活就得發工錢,不發工錢就干你,畢大人最先遭殃,被打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關鍵時刻部下趕到,說你們把他打死也沒用,不如把人留著,我去籌錢。

  就這樣,兵變弄成了綁票,東拼西湊,找來兩萬銀子,當兵的不幹,又要鬧事,無奈之下,巡撫衙門主動出面,以政府做擔保,找人借了五萬兩銀子(要算利息),補了部分工資,這才把人弄出來。

  畢自肅確實是個好人,出來後沒找打他的人,反而跟自己過不去,覺得鬧到這個局勢,有很大的領導責任,但他實在太過實誠,為負責任,竟然自殺了。

  畢巡撫是個老實人,袁督師就不同了,聽說兵變消息,勃然大怒:

  竟敢鬧事,反了你們了!

  立刻馬不停蹄往地方趕,到了寧遠,衙門都不進,直接就奔軍營。

  此時的軍營,已徹底失去控制,軍官都不敢進,進去就打,鬧得不行,袁崇煥進去了,大家都安靜了。

  所謂鬧事,也是有欺軟怕硬這一說的。

  袁崇煥首先宣讀了皇帝的諭令,讓大家散會,回營休息,然後他找到幾個心腹,只問了一個問題:

  「誰帶頭鬧的?」

  回答:

  「楊正朝,張思順。」

  那就好辦了,先抓這兩個。

  兩個人抓來,袁崇煥又只問了一個問題:想死,還是想活。

  不過是討點錢,犯不著跟自己過不去,想活。

  想活可以,當叛徒就行。

  很快,在兩人的幫助下,袁崇煥找到了參與叛亂的其餘十幾個亂黨,對這些人,就沒有問題,也沒有政策了,全部殺頭。

  領頭的沒有了,自然就不鬧了,接下來的,是追究領導責任。

  負有直接責任的中軍部將吳國琦,殺頭,其餘相關將領,免職的免職,查辦的查辦,這其中還包括後來把李自成打得滿世界亂逃的左良玉。

  兵變就此平息,但問題沒有解決,畢竟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老不發工資,玉皇大帝也鎮不住。

  袁崇煥直接找到崇禎,開口就要八十萬。

  八十萬兩白銀,摺合崇禎時期米價,大致是人民幣六億多。

  袁崇煥真敢要,崇禎也真敢給,馬上批示戶部尚書畢自嚴,照辦。

  畢自嚴回復,不辦。

  崇禎大發雷霆,畢自嚴雷打不動,說來說去就一句話,沒錢。

  畢尚書不怕事,也不怕死,他的弟弟死都沒能發出軍餉,你袁崇煥算老幾?

  事實確實如此,我查了一下,當時明朝每年的收入,大致是四百萬兩,而明朝一年的軍費,竟然是五百萬兩!如此下去,必定破產。

  明朝,其實就是公司,公司沒錢要破產,明朝沒錢就完蛋,而軍費的激增,應歸功於努爾哈赤父子這十幾年的搶掠帶折騰,所謂明亡清興的必然結局,不過如此。

  雖說經濟緊張,但崇禎還是滿足了袁崇煥的要求,只是打了個折——三十萬兩。

  錢搞定了,接下來是搞人。首先是遼東巡撫,畢巡撫死後,這個位置一直沒人坐,袁崇煥說,乾脆別派了,撤了這個職務拉倒。

  崇禎同意了。

  然後袁崇煥又說,登州、萊州兩地(歸他管)乾脆也不要巡撫了,都撤了吧。

  崇禎又同意了。

  最後袁崇煥還說,為方便調遣,特推薦三人:趙率教、何可綱、祖大壽(他的鐵杆),趙率教為山海關總兵,何可綱為寧遠總兵,原任總兵滿桂、麻登雲(非鐵杆),另行任用。

  崇禎還是同意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請示任用這三個人的時候,袁崇煥曾經說過一句話:

  「臣選此三人,願與此三人共始終,若到期無果,願殺此三人,然後自動請死。」

  此後的事情證明,這個誓言是比較準的,到期無果,三人互相殘殺,他卻未能請死。

  至此,袁崇煥人也有了,錢也有了,薊遼之內,已無人可與抗衡。

  不,不,還是有一個。

  近十年來,歷任薊遼總督,無論是袁應泰、熊廷弼,王化貞,都沒有管過他,也管不了他。

  「孤處天涯,為國效命,曲直生死,惟君命是從。」

  臣左都督,掛將軍印領尚方寶劍,總兵皮島毛文龍泣血上疏。

  決定袁崇煥想殺掉毛文龍。

  這個念頭啥時候蹦出來的,實在無法考證,反正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殺人動機,只有四個字:看不順眼。

  當然,也有些人說,袁崇煥要殺掉毛文龍,是要為投敵做準備,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新鮮,三百多年前袁崇煥快死那陣,京城裡都這麼說。

  但事實上,這是個相當無聊的講法,因為根據清朝《滿文老檔》的記載,毛文龍曾經跟皇太極通過信,說要投敵,連進攻路線都商量好了,要這麼說,袁崇煥還算是為國除害了。

  鑒於清朝有亂改史料的習慣,再加上毛文龍一貫的表現,其真實性是值得商榷。

  袁崇煥之所以決定幹掉毛文龍,只是因為毛文龍不太聽話。

  毛文龍所在的皮島,位於後金的後方,要傳命令過去,要麼穿越敵軍陣地,要麼坐船,如果不是什麼驚天劇變,誰也不想費這個事。

  躲在島上,長期沒人管,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想聽話也聽不了,所以不太聽話。 更重要的是,毛文龍在皮島,還是很有點作用的,他位於後金後方,經常派游擊隊騷擾皇太極,出來弄他一下,又不真打,實在比較噁心。被皇太極視為心腹大患。

  但這個人也是有問題的,毛總兵駐守皮島八年,做得最成功的不是軍事,而是經濟,皮島也就是個島,竟然被他做成了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無數的客商蜂擁而至,大大小小的走私船都從他那兒過,收錢就放行,他還參股。

  打仗倒也真打,每年都去,就是次數少點——六次,大多數時間,是在島上列隊示威,或者派人去後金那邊摸個崗哨,打個悶棍之類。

  但總體而言,毛文龍還是不錯的,一人孤懸海外,把生意做得這麼大,還牽制了皇太極,雖說打仗不太積極,但以他的兵力,能固守就及格了。

  鑒於以上原因,歷代總督、巡撫都是睜隻眼閉隻眼,放他過去了。

  但袁崇煥是不閉眼的,他的眼裡,連粒沙子都不容。

  幾年前,當他只是個四品寧前道的時候,就敢不經請示殺副總兵,現在的袁督師手握重權,小小的皮島總兵算老幾?

  更惡劣的是,毛文龍有嚴重的經濟問題,八年多賬目不清,還從不接受檢查,且虛報戰功,也不聽招呼,實在是罪大惡極,必須幹掉!

  其實毛總兵是有苦衷的,說我撈錢,確是事實,那也是沒辦法,就這麼個荒島,要不弄點錢,誰跟你干?說我虛報戰功,也是事實,但這年頭,不打仗的都吹牛,打仗的都虛報,多報點成績也正常,都照程序走,混個屁啊?

  我曾查閱明代戶部資料及相關史料,毛文龍手下的人數,大致在四萬多人左右,按戶部撥出的軍餉,是鐵定不夠用的,換句話說,毛總兵做生意賺的錢,很多都貼進了軍餉,很夠意思。

  可惜對袁崇煥同志而言,這些都沒有意義,在這件事上,他是純粹的對人不對事。

  大難即將臨頭的毛總兵依然天真無邪,直到他得知了那個消息。

  崇禎二年(1629)四月,薊遼督師袁崇煥下令:凡運往東江之物資船隊,必須先開到寧遠覺華島,然後再運往東江。

  接到命令後,毛文龍當場暈菜,大呼:

  「此乃攔喉切我一刀,必定立死!」

  只是換個地方起運,為什麼立死呢?

  因為毛總兵的船隊是有貓膩的,不但裡面夾雜私貨,還要順道帶商船上島,袁督師改道,就是斷了他的財路,只能散夥。

  他立即向皇帝上疏,連聲訴苦,說自己混不下去了,連哭帶嚇唬,得到的,卻只是皇帝的幾個字:從長計議。

  從長計議?怎麼從長,喝西北風?

  在他最困難的時候,一個最不可能幫助他的人幫助了他。

  窮得發慌的毛文龍突然收到了十萬兩軍餉,這筆錢是袁崇煥特批的。

  拿錢的那一刻,毛文龍終於明白了袁崇煥的用意:拿我的錢,就得聽我的話。

  也好,先拿著,到時再慢慢談。

  然而袁崇煥的真實用意是:拿我的錢,就要你的命!

  說起來,毛文龍算是老江湖了,混了好幾十年,還是吃了沒文化的虧,要論耍心眼,實在不如袁崇煥。

  他做夢也想不到,很久以前,袁督師就打算幹掉他。

  早在崇禎元年(1628)七月,袁崇煥在京城的時候,曾找到大學士錢龍錫,對他說過這樣一句話:

  「(毛文龍)可用則用之,不可用則殺之。」

  這還不算,殺的方法都想好了:

  「入其軍,斬其帥!」

  後來他給皇帝的奏疏上,也明明白白寫著:

  「去年(崇禎元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文龍有死無生矣!」

  「安排已定」,那還談個屁但談還是要談,因為毛總兵手下畢竟還有幾萬人,佔據要地,如果把他咔嚓了,他的部下起來跟自己死磕,那就大大不妙了。

  所以袁崇煥決定,先哄哄他。

  他先補發了十萬兩軍餉,然後又在毛總兵最困難的時候,送去了許多糧食和慰問品,並寫信致問候。

  毛文龍終於上當了,他十分感激,終於離開了皮島老巢,親自前往寧遠,拜會袁崇煥。

  機會來了。

  在幾萬重兵的注視下,毛文龍進入了寧遠城。

  他拜會了袁崇煥,並受到了熱情的接待,雙方把酒言歡,然後……

  然後他安然無恙地走了。

  袁崇煥確實想殺掉毛文龍,但絕不是在寧遠。

  這個問題,有點腦子的人就能想明白,如果在寧遠把他幹掉了,他手下那幾萬人,要麼作鳥獸散,要麼索性反出去當土匪,或是投敵,到時這爛攤子怎麼收?

  所以在臨走時,袁崇煥對毛文龍說,過一個月,我要去你的地盤閱兵,到時再敘。

  因為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他自己的地盤上幹掉他。

  崇禎二年(1629)五月二十九日,袁崇煥的船隊抵達雙島。

  雙島距離皮島很近,是毛文龍的防區,五月三十日,毛文龍到達雙島,與袁崇煥會面。

  六月初一夜晚,袁崇煥來到毛文龍的營房,和他進行了談話,雙方都很客氣,互相勉勵,表示時局艱難,要共同努力,渡過難關。

  這是兩人三次談話中的第一次。

  既然在自己的地盤,自然要威風點,毛文龍帶來了三千多士兵,在島上列隊,準備迎接袁崇煥的檢閱。

  六月初三,列隊完畢,袁崇煥上島,開始檢閱。

  出乎意料的是,毛文龍顯得很緊張,幾十年的戰場經驗告訴他,這天可能要出事,所以在整個檢閱過程中,他的身邊都站滿了拿刀的侍衛。

  然而袁崇煥顯得很輕鬆,他的護衛不多,卻談笑自若,搞得毛文龍相當不好意思。

  或許是袁崇煥的誠意感動了毛文龍,他趕走了護衛,就在當天深夜,來到了袁督師的營帳,和他談話。

  這是他們三次談話中的第二次。

  第二天,和睦的氣氛終於到達了頂點,一整天都在吃吃喝喝中度過,夜晚,好戲終於開場。

  毛文龍來到袁崇煥的營帳,開始了人生中的最後一次談話。

  一般說來,兩人密談,內容是不會外泄的,好比秦朝趙高和李斯的密謀,要想知道,只能靠猜。

  我不在場,也不猜,卻知道這次談話的內容,因為袁崇煥告訴了我。

  一個月後,在給皇帝的奏疏中,袁崇煥詳細記錄了在這個殺戮前的夜晚,他和毛文龍所說的每句話。

  袁崇煥說:

  「你在邊疆這麼久,實在太勞累了,還是你老家杭州西湖好。」

  毛文龍說:

  「我也這麼想,只是奴(指後金)尚在。」

  袁崇煥說:

  「會有人來替你的。」

  毛文龍說:

  「此處誰能代得?」

  袁崇煥沒有回答這個問題,接著說:

  「我此來勞軍,你手下兵士每人賞銀一兩,布一匹,米一石,按人頭髮放。」

  毛文龍說:

  「我這裡有三千五百人,明天就去領賞。」

  討論了一些細節問題後,談話正式結束。

  毛文龍的命運就此結束。

  他不知道,這個夜晚的這次談話,是他最後救命的機會,而所有的秘密,就藏在這份看似毫不起眼的記錄里。

  現在,讓我來翻譯一下這份記錄:

  在談話的開始,袁崇煥說杭州西湖好,解釋:毛文龍你回老家吧,只要你把權力乖乖讓出來,可以不殺你。

  毛文龍說工作任務重,不能走,解釋:我在這兒很舒坦,不想走。

  袁崇煥說,可以找人替你,解釋:這裡不是缺了你不行,大把人可以代替你。

  毛文龍說,此處誰代得,解釋:都是我的人,誰能替我!

  這算是談崩了,接下來的,是袁崇煥的最後一次嘗試。

  袁崇煥說,按人頭髮放賞賜,解釋:把你的家底亮出來,到底有多少人,老實交代。

  毛文龍說,這裡的三千五百人,明天領賞,解釋:知道你想查我家底,就是不告訴你!

  談不攏,殺吧。

  六月五日袁崇煥在山上設置了大帳,準備在那裡召見毛文龍。

  然後他走到路邊,等待著毛文龍的到來。

  毛文龍列隊完畢,準備上山。

  袁崇煥攔住了他,說,不用這麼多人,帶上你的親信將領就行了。

  毛文龍表示同意,帶著隨從跟著袁崇煥上了山。

  在上山的路上,袁崇煥突然停住腳步,對著毛文龍身旁的將校們,說了這樣一句話:

  「你們在邊疆為國效力,每月的糧餉只有一斛,實在太辛苦了,請受我一拜!」

  袁督師如此客氣,大家受寵若驚,紛紛回拜,所以,在一片忙亂之中,許多人都沒有聽懂他的下一句話:

  「你們只要為國家效力,今後不用怕無糧餉。」

  這句話的意思是,就算你們的毛總兵死了,只要繼續干,就有飯吃。

  一路走,一路聊,袁崇煥很和氣,毛文龍很高興,氣氛很好,直到進入營帳的那一刻。

  「毛文龍!本部院與你談了三日,只道你回頭是遲也不遲,哪曉得你狼子野心總是欺誑,目中無本部院,國法豈能容你!」

  面對袁崇煥嚴厲的訓斥,毛文龍卻依舊滿臉堆笑——還沒反應過來。

  太突然了,事情怎麼能這樣發展呢?

  袁崇煥到底有備而來,毛總兵腦袋還在運算之中,他就拋出了重量級的武器——十二大罪。

  這十二大罪包括錢糧不受管轄、冒功、撒潑無禮、走私、干海盜、好色、給魏忠賢立碑、未能收復遼東土地等等。

  這十二大罪的提出,證明袁崇煥同志的挖坑功夫,還差得太遠。

  類似這種材料公文,罵的是人是鬼不要緊,有沒有事實也不要緊,貴在找得准,打得狠,比如楊漣參魏忠賢的二十四大罪,就是該類型公文的典範。

  但袁崇煥給毛文龍栽的這十二條,實在不太高明,所謂冒功、無禮、好色,只要是人就干過,實在擺不上台。而最有趣的,莫過於給魏忠賢立碑,要知道,當年袁巡撫也干過這出,他曾向朝廷上書,建議在寧遠給魏忠賢修生祠,可惜由於提早下課,沒能實現。

  這些都是扯淡,其實說來說去就兩個字:辦你。

  文龍兄尚在暈菜之際,袁督師已經派人脫了他的官服,綁起來了。

  綁成粽子的毛文龍終於清醒過來,大喊一聲:

  「文龍無罪!」

  敢喊這句話,是有底的,畢竟是自己的地盤,幾千人就等在外邊,且身為一品武官,總鎮總兵,除皇帝外,無人敢殺。

  但袁崇煥敢,他敢殺毛文龍,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他是袁崇煥,四品文官就敢殺副總兵的袁崇煥。

  第二個原因是一件東西,他拿了出來給毛文龍看。

  當看到這件東西時,毛文龍終於服軟了,這玩意他並不陌生,事實上再熟悉不過了,因為他自己也有一件——尚方寶劍。

  活到頭了。

  雖說文龍兄手裡也有一把尚方寶劍,可惜那是天啟皇帝給的,所謂尚方寶劍,是皇帝的象徵,不是死皇帝的象徵,人都死了,把死人送給你的寶劍拿出來,嚇唬鬼還行,跟現任皇帝的劍死磕,只能是找死了。

  手持尚方寶劍的袁崇煥,此刻終於說出了他的心聲和名言:

  「你道本部院是個書生,本部院是朝廷的將首!」

  毛文龍明白,今天這關不低頭是過不去了,馬上開始裝孫子:

  「文龍自知死罪,只求督師恩赦。」

  統帥認慫了,屬下自然不湊熱鬧,毛文龍的部將毫無反抗,當即跪倒求饒,只求別把自己搭進去。

  其實事情到此為止,教訓教訓毛文龍,也就湊合了。

  然而袁崇煥很執著。

  局勢盡在掌握,勝利就在眼前,這一切的一切沖昏了他的頭腦,讓他說出了下面的話:

  「今日殺了毛文龍,本督師若不能恢復全遼,願試尚方寶劍償命!」

  這話很准。

  然後他面向京城的方向請旨跪拜,將毛文龍拉出營帳,斬首。

  遼東的重量級風雲人物毛文龍,就此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可惜毛總兵並不知道,他是可以不死的,因為袁崇煥根本就殺不了他,只要他向袁崇煥索要一樣東西。

  這件東西,就是皇帝的旨意。

  在古往今來的戲台、電視劇里,尚方寶劍都是個很牛的東西,扛著到處走,想殺誰就殺誰。

  這種觀點,基本上是京劇票友的水平,別的朝代且不說,在明朝,所謂尚方寶劍,說起來是代天子執法,但大多數時,也就做個樣子,表示皇帝信任我,給我這麼個東西,可以狐假虎威一下,算是特別賞賜。

  一般情況下,真憑這玩意去砍人的,是少之又少,最多就是砍點中低級別的阿貓阿狗,敢殺朝廷一品大員的,也只有袁崇煥這種二杆子。

  換句話說,袁崇煥要幹掉毛文龍,必須有皇帝的旨意,問題在於,毛文龍同志當官多年,肯定也知道這一點,他為什麼不提出來呢?

  對於這個疑問,我曾百思不得其解,經過仔細分析材料,我才發現,原來毛文龍同志之所以認栽,只是出於一個偶然的誤會:

  因為當袁崇煥拿出尚方寶劍,威脅要殺掉毛文龍的時候,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正是這句話,斷送了毛文龍的所有期望。

  他說:我五年平遼,全憑法度,今天不殺你,如何懲戒後人?皇上給我尚方寶劍,就是為此!

  這是句相當轉悠人的話,特別是最後一句,皇上給我尚方寶劍,就是為此。

  為此——到底為什麼?

  所謂為此,就是為了維護紀律,也就是客氣客氣的話,沒有特指,因為皇帝並未下令,用此劍殺死毛文龍。

  但在毛文龍聽來,為此,就是皇帝發話,讓袁同志拿著傢伙,今天上島來砍自己,所以他沒有反抗。

  換句話說,毛文龍同志之所以束手待斃,是因為他的語法沒學好,沒搞清主謂賓的指代關係,弄錯了行情。

  從小混社會,有豐富江湖經驗的毛總兵就這麼被稀里糊塗地幹掉了。這就是小時候不好好讀書的惡果。

  人幹掉了,接下來的是擦屁股程序。

  首先是安慰大家,我只殺毛文龍,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然後是發錢,袁崇煥隨身帶著十萬兩(約六千多萬人民幣),全都發了,只是這種先殺人,再分錢的方式,實在很像強盜打劫。

  而最後,也最重要的一步,是安撫。

  毛文龍手下這幾萬人,基本都是他的親信,要保證這些人不跑,也不散夥,袁崇煥很是花了一番心思,先是換了一批將領,安插自己的親信,然後又任命毛文龍的兒子毛承祿當部將,這意思是,我雖然殺了你爹,但那是公事,跟你沒有關係,照用你,別再鬧事。

  幾大棒加胡蘿蔔下去,效果很好,沒人鬧,也沒人反,該幹啥還幹啥,袁崇煥很高興。

  毛文龍就這麼死了,似乎什麼都沒有改變。

  但後果是有的,且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嚴重。

  最高興的是皇太極,他可以放心了,因為毛文龍所控制的區域,除皮島外,還有金州、旅順等地區,而毛總兵人品雖不咋樣,但才能出眾,此人一死,這些地盤就算沒人管了,他可以放心大膽地進攻京城。

  而自信的袁督師認定,他的善後工作非常出色,但他不知道的是,在那群被他安撫的毛文龍部下里,有這樣三個人,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

  這三位仁兄就不用多介紹了,都是各類「辮子戲」里的老熟人了,前兩位先是造反,折騰明朝,後來又跟著吳三桂造反,折騰清朝,史稱「三藩」。

  而最後這位孔有德更是個極品,他是清朝僅有的兩名漢人封王者之一(另一個是吳三桂),當漢奸能當出這麼大成就,實在是因為他的漢奸當得非常徹底。

  多年後鎮守桂林時,他遇到了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被打得滿地找牙,氣不過,竟然自焚了,清朝認為這兄弟很夠意思,就追認了個王。

  這三位仁兄原先都是山東的礦工,覺得掙錢沒夠,就改行當了海盜,後來轉正成了毛文龍的部將,事實證明,這三個人只有毛文龍能鎮住,因為兩年後,他們就都反了。

  事實還證明,他們是很有點水平的,後來當漢奸時很能打仗,為大清的統一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再提一句,那位被袁督師提拔的毛文龍之子毛承祿後來也反了,不過運氣差點,沒當上漢奸,就被剁了。

  所謂文龍該死,結果大致如此。

  但跟上述結果相比,下面這個才是最為致命的。

  到底是朝廷里混過的,殺死毛文龍後,袁崇煥立刻意識到,這事辦大了。

  所以他立即上書,向皇帝請罪,說這事我辦錯了,以我的權力,不應該殺死毛文龍,請追究我的責任,等待皇帝處分。

  袁崇煥認識錯誤的態度很誠懇,方法卻不對,如果要追究責任,處分、撤職、充軍都是不夠的,唯一能夠擺平此事的方法,就是殺人償命。

下一章:
上一章:

98 條評論 發表在「第7部:大結局 第六章 復起」上

  1. aqiuwuguo says:

    蠢人一個,誤國。

  2. 我笑了 says:

    還是文龍比較可愛啊,至於袁將軍。。我只能說性格決定命運,他後來被殺被燉成湯也算是祭奠文龍,祭奠明朝吧。

  3. 過路客 says:

    其實,不能說袁崇煥誤國,只是沒搞清楚結果罷了,可惜了!

  4. 未來 says:

    袁將軍當然不能算是誤國,只是能力不足罷了。作為大忠大烈的榜樣,他的進取和忠誠是沒問題的,擅權、專權的目的也不過是為了恢復遼東,應該說袁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有點自以為是,不是一個優秀的統帥。一個優秀的統帥,應該能夠團結各方面的力量,因為能看到各人的能量。大敵當前,還不肯用非嫡系,袁將軍說自己是個將首,真是應了那名話:最難了解的人是自己。
    崇禎亡國也是有原因的,和袁崇煥非常相似:性格加能力。從他召袁入京可以窺見一斑,還沒見到人,只是聽說了一些豐功偉績,就任命成部長加督師了,這個真有點草率,首先是打仗強並不等於統籌管理行,其次是品德和忠誠不能代替能力。袁將軍的能力也就是當個遼東總兵吧,如果再配個好領導孫承宗,那真應該會大放異彩了吧。

  5. 雪浴心原 says:

    我也支持不算誤國的說法,支持未來的說法.對袁的處理,我表示有點想法.從他說五年復遼這句,說明他沒有認清自己,更沒有認清敵人,更沒有認清蛀蟲的厲害.比如西遊記中孫悟空辦事能力強,但觀音並沒有直接把取經任務委派給孫悟空是有一定道理的.
    亡國的說法,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之類的話倒是不說了,最起碼,張居正在朝時期明朝是富裕的,從後面的事情看,萬曆中後期開始國家開始滑坡這是事實,三大征,好聽點是功績,難聽點是罪過.所以我覺得明朝亡於怠工,蛀蟲,內耗,至少我覺得表面上是這樣的.所以我也一貫的以為清亡始於乾隆…

  6. 袁督師 says:

    我始終覺得如果不殺毛文龍,以他的性格,受到這種侮辱,搞不好就反了

  7. 匿名 says:
  8. 匿名 says:
  9. 匿名 says:

    袁崇煥和毛文龍也沒什麼深仇大恨啊,還是不能理解他為什麼橫豎要殺毛文龍。。。太狠了。

  10. 毛文龍 says:

    我要說話

  11. 毛文龍 says:

    我窮困一身,捨棄江南繁華遠赴遼東苦寒之地!
    我混世無忠,所見遼東百姓血淚愁仇哭天無門!
    我生於華夏,
    縱使莽夫無知不讀聖賢道德之書,卻也知同袍血肉豈能讓豺狼隨意吞噬!
    我身為漢人,
    縱使以臣子忠良以文馭武之歸統,卻也知故土難離家園不保豈能屈膝活?
    平遼之計,不可一蹴而就,只能徐徐圖之!建虜不適生產,只衷搶掠,束縛其手腳,消磨其物質,消減其人口,假以時日,勢定當攻防易手,此為棋局明朗之策。
    我與蒙古雖無款曲,卻配合默契,遙相呼應,使建虜首尾無以兼顧,終被束縛手腳無以肆虐劫掠,使其處境日益為艱,苦無法打開局面,只做強撐!爾伐蒙吾便出寇,爾伐吾吾便遁逸而蒙古進寇!建虜欲哭無淚!
    而今,你不顧朝廷法度擅殺實權武將,無論是何居心,皆已鑄成大錯!天下今後武將引以為戒,朝廷再無節度之法!
    吾亡,則東江亡!東江亡,則蒙古屏障盡失!建虜死局解開,手腳便得用,將肆無忌憚,大明必亡!大明亡,則華夏喪其文明於野蠻之手,亡矣!華夏亡之時,適逢西方列強崛起之時,中華民族終將落後於世界民族之林!永世不得翻身!
    袁崇煥,滿清授於汝民族英雄之威名!汝欲某稱汝何哉?汝又欲華夏之後人稱汝何哉?

  12. 13 says:

    不可否認不敢處於什麼原因都不應該殺毛文龍!!!這是的袁崇換失策!!!

  13. 13 says:

    我想袁崇煥之所以被說成漢奸的很大原因就出以這點!!!

  14. TexasPeter says:

    我覺得,崇禎把袁崇煥升得太快了,沒有足夠的時間考察袁崇煥掌管全局的能力。袁崇煥的能力也就是軍長,手下管幾個師長(總兵)。而督師薊遼相當於東北野戰軍司令兼政委,這個職位之有孫承宗可以擔任。

  15. 朱重八 says:

    承宗啊,你趕緊回來啊,你再不回來,我辛辛苦苦開的公司可就毀了啊!

  16. 匿名 says:

    袁崇煥實在是太楞了

  17. 反清復明 says:

    很久很久沒有看到國內有關明清的歷史故事會有所謂「漢奸」的評語了!暢快!暢快!近年的電視劇一窩蜂的都是歌頌滿清皇朝,連施琅也要大大歌頌!以前只有在港澳地區的武俠小說才有所謂「反清復明」的大俠!我也一度以為歷史已改變了,滿清皇帝都是好皇帝!

  18. 反清復明 says:

    作者厚道,說的大明皇帝都不是什麼昏君,而我看的古裝韓劇,說的王都是無能昏君大惡人,有趣!

  19. 孫承宗 says:

    崇禎失敗在於統籌,他為 什麼不過來向我諮詢關於學生的事

  20. 吳邪 says:

    我怎麼好像聽見有人叫我??

  21. 王錫爵 says:

    倒霉的毛文龍………………替你感到悲傷………..

  22. 拜陽明 says:

    無語………

  23. 毛文龍 says:

    我死得冤啊

  24. 風繼續吹 says:

    寧遠兵變有貓膩;另外史上不缺范文程這種只顧個人抱負還大言不慚說是為推翻腐朽前朝投靠異族的無恥之徒

  25. 匿名 says:

    讓你們拯救如何?

  26. 麥苗 says:

    用的急,殺的快,將才為帥,都怨崇禎沒腦子

  27. 無奈看客 says:

    大明在一步一步走向滅亡,唉。

  28. 歷史興衰 says:

    歷史中所發生的一切,後人的評論也許代表不了什麼,一切都是浮雲,大明的滅亡是偶然也是必然,我們也只能看著日暮西山

  29. 天道不可逆 says:

    袁的用人之道太水了!不是當司令的料!頂多能去給曹操去當個下手!

  30. 何心隱 says:

    樓上言之有理!以我觀之,袁崇煥之才相當於鎮守合肥的張遼,鎮守一方綽綽有餘、統領全局則捉襟見肘……

  31. 老土 says:

    樓上的全SB,不聽命令的毛文龍有屁用?袁帥不靠海軍運輸拿什麼保衛靠海軍支持的防線?3500左右的編製,多了十倍的人,也不向上報告這就是造反。按孫袁的方針,錦州後再靠海建盤錦,再靠遼河建遼陽城,5年收遼東是絕對能行的,去看看明長城,長城以內加河運,皇太及只有哭的份。不殺袁,明朝不會亡這快,殺了袁才是明朝亡的開始。人心都沒有了,朱公司哪個還敢死忠?

  32. 有什麼好吵的 says:

    矯詔自古就是大忌。

  33. 匿名 says:

    好!好!好!

  34. 朱重九 says:

    袁崇煥確實是鐵杆漢奸,寧遠之戰我們做個假設,假如不守寧遠,那需要不需要覺華島呢,答案是不需要,因為覺華島做為就是寧遠的糧倉而備的。那麼皇太極寧遠之戰是來幹什麼的,答案上搶糧食。
    現在很清楚了,如果袁崇煥不堅持守寧遠,覺華島上的糧倉就回撤回山海關,皇太極也就無糧可搶,就因為袁崇煥堅持守寧遠,結果把覺華島上的糧和一萬多條人命給葬送了。
    其實袁崇煥和皇太極之間是有協議的,這個協議就是你得到軍功我得到糧食。當時明末邊關將領中這樣的列子並不少見,所以袁崇煥確確實實是板上釘釘的大漢奸!

  35. 匿名 says:

    袁崇煥是板上釘釘的賣國賊!!!!!!!祖大壽是戰場上的飛毛腿,兩軍對陣時總是率隊轉進逃跑,導致軍隊炸營大敗!!!!!!!!!!!不懂軍事的袁崇煥就一小官,吹牛給他足夠的資源軍隊能一人平遼,於是他高升了,接替了孫崇宗後一心想和談,失敗下了台。後來辦事急進的崇禎上台叫他回來,袁百姓為了重掌大權,明知平遼要慢慢來,卻提出只要國家滿足他要求,就能五年平遼,競拍成功。成為了薊遼督師,還不能有人監督他,別人還不能給皇帝上折反應遼東狀況投訴(皇帝表示可以,但毛文龍除外)。一手遮天的袁督師於是開始給自己的5年平遼解套(5年平不了他要掉腦袋的),向皇帝亂要物資,心急的皇帝是鐵了支持他(全國稅收70%都給了他),他還是猛要,就是不平遼(自知沒軍事才能。不要以為他傻,傻子當不上高官),沒辦法只能希望後金和談,後金說可以和談,其實根本不會和談,明朝也不會和談,老袁就自作主張去和談,但是後金說和談後怕毛文龍以後報復,希望毛帥死。為了能和談的一絲希望給自己解套,袁崇煥想逼明朝與後金和談,於是幹掉了毛文龍(當時毛文龍在牽制後金的作用是巨大的,有他在,後金就不敢全力攻擊山海關)。為了壓迫明和談,老袁賣糧食給後金做出軍的物資準備,把薊關和關後通往北京路上的軍隊調走,放任皇太極入關兵逼北京,怕明不和談,他就帥軍隊先到北京,要入城,想來個裡應外合,結果皇帝不讓,要他城外禦敵,可是他就是不抵抗後金。滿桂在北京城外奮起反擊,袁狗官就指揮軍隊陣前射死他。滿桂重傷一時沒死,就告上皇帝,皇帝詔袁狗官對峙,袁狗官無話可說被下獄。當時狗急跳牆,不要說袁狗官不會跟後金裡應外合,平遼都平到北京城下了,反正里外都是死,很可能魚死網破。綜上所述,袁狗官為了大權在握,提出5年平遼,後給自己解套,就猛要物資,結果被滿足。沒辦法了就殺害主戰武將,資敵放縱後金入關,實現他的5年平遼。出賣國家利益,使自己能夠跟後金和談。成功了他名垂青史,大權在握(國家打了10年,耗資無數,他能和談,能不功高震事嗎),失敗了,自己開始就一百姓,爛命一條無所謂。這就是拿國家利益換自己的前程!!!!!
    國家和老百姓死活無所謂!!!!這要不是賣國是什麼?????????當然他沒死,他是皇帝力排眾議提拔的,滅了他皇帝自己也沒臉面啊。後來他又被啟用了,和他無望就打從不會打仗到以後,打的次數多了就就會了一點,也就成了明末的名將。

    不要說老袁開始很能打,那都是吹出來的,寧遠一個小城能放下多少人???皇太極帶後金2次打寧遠時,老袁城外列陣好幾萬軍隊沒入城,那是城內人太多,放不下人了,沒辦法把人攆到城外了,好幾萬人看著後金在外邊奸淫擄掠。。。

  36. 阿貝爾 says:

    樓上抄的辛苦

  37. 千里流雲 says:

    以前總認為袁崇煥死得慘,死得冤枉,為他叫屈,看來我錯了,袁崇煥不是個戰略家,不尊重領導,對同志又沒肚量,干大事不考慮全局,還會說大話,做人不低調,是個草包,他後來被皇太極離間,慘死北京,真是自取滅亡,也算是報應啊!

  38. 努爾哈赤 says:

    謝謝袁兄為我解除心頭大患!

  39. 匿名 says:

    若用張承宗為督師,袁為將也不至於局勢速亡。袁不是帥才,心胸狹窄。

  40. 別亂說 says:

    袁崇煥雖然是有點缺心眼,也算不上漢奸,只能說他用的方法錯了。

  41. 一粒塵埃 says:

    哦,真沒想到袁崇煥竟是這樣的人!

  42. 匿名 says:

    袁崇煥辭職後,在老家東莞,當時從東莞到北京,最少也要兩個月,兩個月的時間!袁崇煥會在平台召對上吹牛嗎?一個在官場上漂浮那麼多年的人!一個見過大風大浪的人!再加上有兩個多月的時間考慮!面對皇上的召見,他一定會很謹慎的回答!不可能吹牛~!

  43. 匿名 says:

    前邊看到評論 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下 首開談判是有目的的
    我在想袁(大膽)在談判中是不是夾雜了很多的毛擰

    47.笑天 說道:
    有部小說根據歷史對 袁崇煥 做過分析
    大家可以看看大爆炸《《竊明》》
    有毛文龍在後邊拖著 滿清 滿清始終無法放手攻擊大明,毛有3萬,滿有7萬軍隊,以毛的做事方法,滿家裡留人少,毛就 敢去他家裡開荒,放炮。
    但偏偏有人就把毛文龍給殺了 讓滿清無後顧之憂
    而且他更本 沒權利 也沒資格 殺毛文龍(毛和 他同級 有尚方寶劍)
    他後邊的很多對金政策 有很多的 疑點 包括後來的清軍輕易入關緊逼京城(他貪的是名 權 以及要挾皇上 要挾天下人)

    不讀《竊明》之前,相信袁崇煥帥才無雙,關寧鐵騎戰力無敵,8千騎兵可以打敗十萬建奴;不讀《竊明》之前,相信東林黨人清白堅貞,極具才幹;不讀《竊明》之前,相信明朝皇帝弱智無能,無非木匠、煙鬼;不讀《竊明》之前,相信康乾盛世統治下百姓幸福和諧。正如灰熊貓的起點筆名「大爆炸」,《竊明》真的是一個大爆炸。

    《竊明》不僅僅在於寫活了一個明末,還在於給了我們一種殘酷的真實和沉痛的反思。以建奴數萬草寇為什麼能屠殺大明三分之二人口,湮滅天下?以大明廣博疆域、百萬將士官員何止於族亡史絕?在那個不可思議的年代到底發生了怎樣荒誕的歷史事件?哪些人哪種制度哪些原因又該為這樣泣血的歷史結果負責?因為和諧,我們的歷史對明末輕描淡寫,異族的入侵變成了朝代正常的交替。但是讀《竊明》,我們知道了小冰河時期,氣候對明國運的致命一擊;我們知道了漂沒,東林黨為代表的明朝官員是如何的腐敗昏聵;我們知道了遼西將門、軍戶制度,明軍的戰鬥力為何如此的低下。我們還知道了毛文龍,這個東江以200人起家,孤軍抗建奴,復土千里,救遼民數十萬的浙江人,這個在《鹿鼎記》中被醜化,在建奴編著的明史中被貶低,僅僅因為被袁崇煥所殺而被我們所知的英雄。還有袁崇煥,這個相對毛文龍享有大名,被乾隆翻案被金庸吹捧被沒有良心的滿族「學者」捧上神壇,實際上卻是空耗百萬軍餉、坐視軍民被屠、友邦被滅,賣米資敵,擅殺同級大將、號稱「五年復遼土」卻被建奴打到北京城下,子孫搖身一變成為旗人的「民族英雄」。

  44. 匿名 says:

    我覺得 皮島上的那幾大歷史 漢奸 就是被 袁 逼反的

  45. 丰神秀麗 says:

    我道部院你是個書生,部院你卻道自己是朝廷的將首!

  46. says:

    袁崇煥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了不起了,即使他不殺毛文龍,他也會死在別的罪名之下,因為他不是政治家

  47. 匿名 says:

    袁崇煥對自己對評價還挺準確的哈,將首。但只是將首,不可為帥啊。

  48. 蛇靈 says:

    我放他娘的狗屁,這年頭好人沒好報。毛大人,多好的官啊!你看,被冤殺了。

  49. robin says:

    發現明朝後期也是名將輩出。

  50. robin says:

    期實發現崇禎是一個變態的皇帝,狠但無威,小氣而又自做聰明,一股嚴重的妖女氣息。估計明朝敗在這一點上,因為你發現,那些將領幹活是可以的,但封賞是沒有的,而且每經一件大事就殺一個大臣。而且殺的都是可以影響當時時局的人。性格真的很相女妖。

  51. 呵呵 says:

    看了樓上許多關於袁崇煥的評論,他殺毛對不對我說不清。我只是覺得說他是漢奸的人應該去覺悟一下。還什麼竊明,什麼數據,什麼兵力都是扯淡。就是明月的那句話!要當漢奸,把關一交就完了!扯那麼多幹什麼?你可以說他的一些做法誤國,這是能力問題。漢奸不漢奸就是態度問題!用工作能力代表工作態度,那些袁是漢奸論者還是早點洗了睡吧。

  52. 匿名 says:

    作者噁心。說漢奸你是朱家後人?

  53. 袁是廢物不是漢奸 says:

    娶一山西士族女子張氏為妻。張氏不能生育,後又在遼陽納一妾文氏,生子毛承斗。遼陽被後金攻佔後,文氏死於戰亂,毛承斗被人救出,送往杭州,張氏撫之如己出。

    毛文龍在鞍山的親屬一百多人被後金軍殺害。這時,遼東巡撫王化貞招募勇士,前往後金後方活動,毛文龍集國讎家恨一身,慨然應募,被實授練兵游擊。

    率一百餘人夜襲之,擒努爾哈赤妻弟佟養真及其子佟豐年、其侄佟松年等,隨派陳忠等襲雙山,擒斬後金游擊繆一真等,史稱「鎮江大捷」。

    1.毛文龍集國讎家恨一身
    2.擒努爾哈赤妻弟佟養真及其子佟豐年、其侄佟松年等。

    毛文龍和滿清都是不死不休會當漢奸?

  54. 皇太極 says:

    接下來咋打?

  55. 匿名 says:

    毛文龍充其量一軍閥,明代陳炯明,韓復榘。看看其部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就知其部隊什麼貨色。他好的范文程好好漢人不當卻給滿人當奴才。真賤。

  56. 匿名 says: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提復遼的督師不是好督師。

  57. 匿名 says:

    如果毛一服軟袁就見好就收,把毛送回北京給崇禎發落就好了,也算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

  58. 匿名 says:

    崇禎操之過急 袁崇煥好大喜功

  59. 無為真命主 says:

    崇煥非帥才也,此時若用文龍,前後夾擊,滿清必不敢輕舉妄動!

  60. 匿名 says:

    你不要覺得崇禎如何如何, 這件事主要問題就在圓嘟嘟身上, 崇禎除了圓嘟嘟, 其他基本也沒什麼人可用了,給他權力也是基於用人不疑的原則, 何錯之有?而且你看看圓嘟嘟殺毛文龍怎麼弄的, 矯詔……如果走正常程序崇禎根本就不可能同意殺毛文龍

    圓嘟嘟實在是大有問題……崇禎所託非人
    漢奸說並不是空穴來風, 5年平遼之後他所作的事來看,也許他沒有當漢奸的心, 做的事跟漢奸也區別不大~說把關卡一交了事, 圓嘟嘟怎麼也算是個人物, 能暗地裡做的事自然不會傻乎乎把關一丟背實叛徒的罵名

  61. 匿名 says:

    還有人說毛文龍軍閥, 真是可笑之極, 如果毛文龍是軍閥, 袁大頭根本不可能這麼就殺掉毛文龍, 實際上呢?毛文龍幾乎是沒有什麼反抗就這麼給袁大頭的矯詔殺掉了, 真是軍閥,12項莫名其妙的罪加上來搞不好就反掉了

  62. 看客 says:

    輕殺妄殺是袁崇煥人生一大污點啊!毛文龍死得太虧本了。

  63. 袁崇煥 says:

    怪我咯

  64. 孫帝師哭暈在廁所 says:

    枉老夫一心栽培,當年殺總兵教訓居然只懂片面意思。

  65. 牽你的左手 says:

    這章里有個錯誤,上一句說袁崇煥升兵部左侍郎,下面一句又是兵部右侍郎,到底是左是右啊

  66. 陳少白 says:

    史書有云:明之亡,亡於天啟。也有史書云:實亡於萬曆。還有史書云:始亡於嘉靖。
    這些說法都是屁!只要是皇帝專制,必亡!

  67. 空氣 says:

    袁乃守城之將非救世之才也

  68. 朱元璋 says:

    唉,袁崇煥太不應該把毛文龍殺了

  69. 北溟魚 says:

    都是剛愎自用啊!!!
    說白了也就是權力之爭……
    所以,袁不入流!!!

  70. 戚家軍 says:

    袁崇煥就是個二愣子,不過是個有能力的二愣子

  71. 戚家軍 says:

    事實證明,明朝只要自己不折騰自己,皇太極和他的八旗騎兵沒戲,一個強盜頭子,敢和天朝對抗。

  72. 孫承宗 says:

    本道督師是個人才,原來不過爾爾

  73. 匿名 says:

    思宗對督師先是愛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後是恨比山高,比海深,比黃蓮苦。真是有多愛就有多恨。

  74. ***** says:

    66樓太偏激了,不會有永存的政體的,所謂皇帝專制那也是在時代背景下形成的,民主也要有足夠的實力支撐。一個時代,有始必有終。

  75. 35樓那個sb says:

    35樓的那個sb絕對是個傻逼

  76. 朱元璋 says:

    我怎麼有朱由檢這麼二插的後代

  77. 2356 says:

    都是自己人折騰自己人,明明還有外部敵人呢,就不能一起同心協力?

  78. 朱由校 says:

    那些說袁崇煥的,就你們歷害,你們上啊

  79. 白水 says:

    天道就不去說了,反正說不清楚。袁的水平是有問題。一肩能擔天下,且在末世何人能做到???

  80. 歷史很無奈 says:

    袁崇煥就是個二杆子,就是運氣好了點而已,本能好好地當個受人尊崇的人,但還是幹了件蠢事,自以為是的人,才是最傻的人。。。可憐的毛文龍。

  81. 沒名字 says:

    51樓說的有道理

  82. 甘太太 says:

    袁崇煥為個人利益置大局不顧,毛文龍牽制後金的作用明顯,還是被他設局殺害,從此後金失去背後制肘,能全力攻關,是壓死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們都是一個優秀的將領,卻不是一個優秀的統帥。孫承宗的一世心血和志向,悉數盡毀,可悲可嘆!明朝的滅亡,是內外因同時作用的結果。

  83. 51樓 says:

    我有道理

  84. 匿名 says:

    教育問題

  85. 孔仲尼 says: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6. 哈哈哈 says:

    然而袁崇煥的回答只有四個字:聊慰上意!
    ——那是段子,還能當真。

    明末財政收入也不是什麼4百萬兩,2千4百萬兩還差不多,只不過400萬兩是銀子,其他是實物。當時啊,給糧食比給銀子硬氣。

  87. 哈哈哈 says:

    毛文龍最後些年對後金有鬼個牽製作用。還獅子大開口要那麼多餉銀。該不該殺我不知道,但此時的毛基本上就是廢物了。

  88. 朱載垕 says:

    可能我承帝位就是個錯誤

  89. 匿名 says:

    袁崇煥有能力,忠君愛國,人品不差,就是腦子裡進了不少火槍葯。

  90. 匿名 says:

    明末財政收入也不是什麼4百萬兩,2千4百萬兩還差不多,只不過400萬兩是銀子,其他是實物。當時啊,給糧食比給銀子硬氣。

    ————————————
    對,大明國富民豐,所以滅了!

  91. 匿名 says:

    樓上的全SB,不聽命令的毛文龍有屁用?袁帥不靠海軍運輸拿什麼保衛靠海軍支持的防線?3500左右的編製,多了十倍的人,也不向上報告這就是造反。按孫袁的方針,錦州後再靠海建盤錦,再靠遼河建遼陽城,5年收遼東是絕對能行的,去看看明長城,長城以內加河運,皇太及只有哭的份。不殺袁,明朝不會亡這快,殺了袁才是明朝亡的開始。人心都沒有了,朱公司哪個還敢死忠?
    —————————————————————-
    就你不SB?建盤錦還有道理,難道人家後金看著你往前建到遼河邊?真特么以為不靠大炮架城牆延伸射程壓制後金火炮,你的關寧鐵騎純野戰能贏八旗?你怎麼不把城建到莫斯科去呢?地球都裝不下你這種軍盲+白痴了!

  92. 匿名 says:

  93. 真的大慶 says:

    ??????????

  94. 匿名 says:

    那個連升三級的張好古後來怎麼樣了啊?

  95. ssww says:

    我覺得袁崇煥是想拿大明的江山。吹牛5年定遼東,是想先拿軍權。他殺毛文龍,賣糧食給蒙古人,就是想把後金養大。所謂養敵自重。殺了毛文龍,又能排除異己,擅專兵權。他不會投後金,因為他覺得自己更牛。清兵去北京,他跟在後面不打,就是想讓清兵和大明火併,他佔便宜。
    然後想進北京城,就是有不臣之心。後來被崇禎殺掉,和他殺毛文龍是差不多的情況。猶豫不定。
    他在剛開始守寧遠時,還沒有不臣之心。在第二次出山時,就已經把皇帝不放在眼裡。5年定遼東,說是哄皇帝的。顯然不是做臣子的心理。
    總之說他想拿大明江山,就解釋了所有前後看不懂的地方。他敢殺毛文龍,是因為他本身就對皇帝沒有敬畏之心。

    發表評論

  96. 匿名 says:

    毛文龍只帶200人起兵,建立東江鎮,活人數十萬。
    圓嘟嘟每年拿480萬兩軍餉,是毛文龍的十多倍,養著朝廷號稱最精良的關寧鐵騎,未敢奪回寸土,所謂的大捷都從無人頭斬獲(都是滿桂斬的),而軍民都是數十萬的被放棄和死亡。
    作者號稱研究明史,對斬毛文龍的事件竟然如此輕描淡寫。實在不能苟同。

  97. 匿名 says:

    這時候為什麼不啟用孫承宗呢

  98. 這是怎麼說 says:

    事實證明,事實還證明,明朝開始走下坡路了。

發表評論

本周熱門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