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

第4部:粉饰太平 第十四章 强敌

所属目录: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汉奸?海盗?】

  实事求是地讲,日本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倭寇军的主力,绝非是智商有何过人之处,只是因为他们脑子一根筋,打仗不怕死,总是冲在最前面,正是所谓好用又结实。

  而根据史料记载,这帮远道而来的日本抢劫犯基本不识路,脑袋也不好使,如果让他们自己上岸转悠,没准就被人贩子给卖了。

  其实日本人到中国沿海混饭吃,从朱元璋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但两百多年你抢我抓,也没出什么大乱子。嘉靖年间,倭寇之所以如此庞大,且有组织、无纪律,实在要拜两位仁兄所赐,这两个人,一个叫汪直,另一个叫徐海。

  汪直,是明史上的称呼,其他史书大都称王直,十分凑巧,这位兄台正是胡宗宪的老乡,他也是徽州人,要说起这位兄弟的传奇经历,那实在是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在许多史书上,汪直的定义大致如此:生性狡诈偷鸡摸狗,后游荡到日本,勾结倭寇,为日本人带路进犯中国,是罪大恶极的狗汉奸。

  这的确是一个极其醒目,且振奋人心的结论,但在我看来,它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而且至少我可以肯定一点:汪直不是汉奸。

  请诸位热血青年先不要忙着抄家伙,等我讲完再动手也不迟,本人不是翻案一族,也无意向这方面发展,下此结论,只是因为汪直不符合汉奸的定义。

  什么是汉奸?在嘉靖年间,所谓汉奸,就是给日本倭寇干活的人。

  按此标准,汪直实在不够格,因为这位兄台确实没帮日本人干活,恰恰相反,是日本人给他打工。

  汪直,号五峰,其实那一切传奇风波的起始,只是因为一桩生意。

  作为胡宗宪的最强对手,汪直自幼就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不过很可惜,他的聪明并不在读书上。

  汪直的脑袋似乎很难接受四书五经的信号,读书对他而言是一种折磨,所以机灵的他很快就给自己找到了另一条出路——做生意。

  一般人做生意,都是由小做起,先得摆地摊、开杂货店,慢慢地才能倒钢材、卖军火。而汪直却大为不同,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汪老板的生意起点相当高——国际贸易。

  所谓国际贸易,说穿了就是把国内的货卖到国外,再倒回来。汪直很明白,在街头卖香烟是很难发财的,只有转口贸易才能致富。在明代,海上贸易是被明令禁止的,所谓“片板不得下海”,抓住了不是闹着玩的,但是历史无数次证明,棍棒打不倒经济规律,发家致富的意志和决心是无法阻拦的。

  汪直就是早期下海的发起人之一,他找到了一个叫徐惟学的合伙人,说服他一同外出经商,这个徐惟学也不是善类,早年还干过几年强盗,心一横变卖了家产也下了海。

  汪直的第一笔贸易是在广东进行的,他带着货物在一个深夜悄悄出海,向着更远的南方驶去。

  在今天的东南亚一带,汪直以极为悬殊的价格卖出了他的货物,当巨额的利润流入口袋的时候,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

  于是他下定决心,赌上自己的一切,把这笔生意做到底。

  随着生意的不断进行,汪直的船队越来越庞大,手下越来越多,利润也越来越丰厚,汪老板终于成功致富,成为众人模仿的榜样。

  如果事情就此打住,应该还不算太坏,汪直的行为从法律上定义,应该算是走私,而最坏的结果无非是树大招风,被省长兼海关关长胡宗宪盯住,然后在某一次走私中被查私大队长俞大猷抓住,之后判刑、流放或是杀头。

  但汪老板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见好就收也绝不是他的人生信条,不久之后,他终于做出了一个改变无数人命运的选择。

  东南亚的业务潜力已经不大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汪老板决定转向日本市场。原因很简单——日本人的钱好赚。

  就地理而言,日本实在是个鸟不生蛋的地方,除了火山和地震外,差不多什么都缺,汪直贩运货物到这里,想开多高价就开多高价,独此一家,爱买不买。

  除了提高日本的生活水平外,汪老板还为减少日本人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为在提供日常物品的同时,他还走私一种十分特别的货物。

  其实这种货物大家并不陌生,在国家贸易品的排名中,近几百年来,它始终盘踞排行榜第一名——军火。

  在东南亚贸易中,汪直和葡萄牙人成了铁哥们,葡老外们喜欢中国的瓷器、茶叶,口袋里却没钱,只好拿枪去换,且唯恐汪直不收,所以价格便宜,算是半卖半送。

  汪直充分发挥了奸商的本色,每次都表现得极其为难,还经常表示下不为例,结果一转手,就把它们送到了日本,以十倍的价格。

  别说十倍,就是一百倍,估计日本人也照买不误,当时正是战国时代,彼此之间打来打去不亦乐乎,大刀长矛也用腻了,大家都改玩枪了。

  在汪直的订货名单中,岛津、织田等诸侯都是大客户,汪老板还比较讲信用,有时还会去调查战争杀伤情况,确保售后服务。

  当然了,在贸易进行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插曲,东南亚和浙江沿海向来是海盗聚集地,汪直的船队经常由于目标太大,被人抢劫,汪老板气得不行:我运的是军火,你竟敢抢我?!

  一怒之下,他组织了私人武装,开始还只是护航,后来发现海盗这活儿来钱更快,索性兼职干起了海盗,就这样,汪直由一个海外淘金者变成海商,最后又成为了武装走私集团的头目。

  然而这远不是终点,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汪氏海外贸易有限公司兼海盗无限集团急需寻找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当然困难是存在的,嘉靖先生虽说忙着修道,但绝不会允许汪老板在他鼻子下面开办事处。

  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汪直决定把总公司搬到日本,具体位置在日本九州南部(今日本冲绳附近),他在那里占据了一片地方,作为自己的基地。

  汪老板的生意做得很大,他不但有大型船队,私人武装,还过了一把皇帝瘾,在他的辖区内,住着四千多名中国移民,服从他的管理,他还雇用了很多来找工作的日本人,身体好的担任保镖或是打手,体格差的就安排扫大街,当下人使唤。

  汪直对公司的发展十分满意,还给自己的这片自留地取了个名字——“宋国”。

  必须说明的是,汪老板在日本开公司,是没有经过当局允许的,也没有到有关部门注册,成立多年一分税钱也没交过。这事往大了说,就是非法侵占他国领土,是对国家尊严的大胆挑衅。

  但从头到尾日本人连个屁都不敢放,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敢。

  在日本史书里,战国被描述成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勇猛之士在万军之中横冲直撞,着实壮观。

  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比如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桶狭间战役,那位威震日本,号称无人可挡的大诸侯今川义元,手底下的全部兵力不过四五万人,仅此而已。

  当时,一般战役两方人数加在一起也就五六千人,要摆在中国,这也就是个仪仗队,不过倒怪不得日本同志们,毕竟人口有限,要组织个大规模战役难度太大,说句寒掺话,能战死个几千人已经很不容易了。

  汪老板之所以如此嚣张,也正是欺负日本人少,当时光隶属于他的军队人数已经近万,而且都配备最新型火枪,其所在的九州地区民风彪悍,诸侯十分好战,汪直却对他们毫无顾忌,还经常派几千人拿着洋枪,开着战船,从他们的海岸招摇过市,这帮人别说武力对抗,连吱都不敢吱一声。

  恰恰相反,他们对汪直十分客气,逢年过节还要送礼上贡,唯恐得罪了这位有钱又有枪的大爷。

  公正地说,汪直确实算不上汉奸,因为估计日本也没人能用得起他这样的汉奸,倒是很多人日本人要眼巴巴地求他,靠他吃饭。

  这就是汪直,这就是胡宗宪即将面对的头号对手,远比任何日本剑道高手都要可怕的对手。

  相对而言,第二号人物的实力要差一些,但他却比汪直更具传奇色彩——因为一个女人。

  徐海,徽州人,胡宗宪的第二强敌。

  说来真是凑巧,他也是徽州人,老天爷实在很公平,谁惹出的麻烦谁来收拾,最终的决战将在这三个徽州人之间展开,只有一个胜利者。

  汪直不是汉奸,但徐海是汉奸,货真价实的汉奸。

  徐海的别号叫做普静,这个称呼看上去很像是和尚的法号,而实际上,它确实是一个和尚的法号。

  在少年的时候,徐海曾经是杭州寺庙的和尚,每天撞钟念经,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有一天,他的叔叔跑来,告诉他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还有个非常可靠的朋友作合伙人,只要你参加,管保前途远大,衣食无忧。

  徐海考虑了很久,终于接受了叔叔的邀请,离开了寺庙,去干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应该说,这个邀请并非全是忽悠,这份工作确实让他衣食无忧,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说是前途远大。

  但问题在于,他的叔叔名叫徐乾学,那位非常可靠的朋友叫做汪直,而那份有前途的工作,自然是走私。

  徐海就这么下了水,开始跟着汪老板跑船,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收入越来越多,相关业务(驾船、抢劫)也越来越娴熟,如无意外,他将很有可能成为汪直手下的走私头目,其结局无非两种:要么攒点钱,回家买房子娶老婆,要么一直干下去,直到被抓住或是被打死。

  可是命运之手却将他推向了第三条路,一条更为奇异的道路。

  徐乾学原本是汪直的合伙人,双方初始合作愉快,可慢慢地,这位兄台不满意了,两人虽然一同下海,但汪直的能力超过他,生意大过他,利润也高过他,思前想后,徐乾学决定分出去单干。

  单干,要有资本,徐老板的钱不够,便四处找人借,而其中最大的一笔借款,债主恰好是日本倭寇。有了钱,徐老板就开始干起了走私兼海盗,但事实证明,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问题:任何带有商业性质的活动,都是有风险的,走私和海盗也不例外。

  徐乾学运气不太好,他的船队经常遇上风暴和明军,好几次血本无归,买走私货要钱,手下的抢劫犯们也要领工资,加上倭寇催款,徐乾学焦头烂额。

  欠银行的钱,还不了最多不过是坐牢,可是欠倭寇的钱,还不起就没那么简单了,那可是拿命换来的,绝不容许变成坏账,可是徐乾学的家产已经卖光了,也没有什么可抵押的,于是无奈之下,他干了一件十分缺德的事——低押自己的侄子。

  在徐叔叔看来,侄子也算是他的财产,就这样,徐海成为了倭寇的财产人质。

  此时的徐海倒还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多吃几顿日本料理,不久后叔叔就会把他赎回来,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徐乾学实在没有做生意的命,回去后不但没翻本,反而赔得更多,最后还因债务纠纷丢了性命。

  当这一消息传到徐海耳朵里时,面对着血本无归、暴跳如雷的倭寇,他没有慌张,镇定地用一句话挽救了自己:

  “留下我的性命,我跟你们一起干。”

  反正钱也没了,为了不致人财两空,徐海就此成为了倭寇的一员,当然,在那些日本人看来,他们不过是多了个端茶倒水的人而已。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徐海的能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从本质上看,汪直是一个一流的商人,二流的海盗,通俗点说,他最擅长的是经济,之后才是军事。而徐海却恰恰相反,在成为一个成功商人之前,他是一个军事天才。

  徐海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算是自学成才,但他有着惊人的天赋,极具组织才能,而且十分精于海上作战,和那些死脑筋的日本人比,他实在是个过于突出的人,所以没多久他就加入了倭寇抢劫公司,成为了正式成员,获得了自由,之后还曾一度跻身管理层,当上了高级领导。

  徐海发达了,他利用自己的才能和与倭寇的良好关系,在众多的海盗中脱颖而出,拥有了固定的势力范围和强大的部属。

  但必须说明的是,此时的徐海依然是倭寇手下的棋子,他没有汪直那样的实力,只能靠日本人吃饭。

  他的致富方式十分类似于旧中国的买办,每次带领倭寇进犯之前,他都会与对方签订合同,列明带多少人,去抢哪里,事后分红份额等等,条款十分清晰,倭患如此猖獗,这位汉奸可谓是始作俑者之一。

  但作为汉奸,和抗日电影里那些摇头晃脑的同行相比,徐海是很特别的——他是一个十分强悍的汉奸。

  胡宗宪曾领教过徐海的厉害,有一次,倭寇大规模进犯浙江一带,胡宗宪派游击将军宗礼率军主动出击,恰好遇到徐海的船队,双方在三里桥大战。

  一开始,宗礼根本没把徐海的杂牌水军放在眼里,而事实似乎也是如此,双方交战后徐海军一触即溃,宗礼大喜过望,发动军队继续作战,再次击败徐海。

  两次连续的胜利让宗礼相信,徐海不过是个浪得虚名的小角色,于是他又发动了第三次攻击,而徐海的水军似乎已经失去了反抗能力,第三次大败。

  但就在宗礼准备预写他的第四次捷报时,徐海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在明军防备松懈之时,徐海悄悄集结了他的精锐水军,出其不意地发动了反攻,为了让宗礼相信自己的柔弱,他退却了三次,至此一举收回成本,明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宗礼本人战死。

  这就是胡宗宪面对的两个强敌,强悍的汪直、狡诈的徐海,要平息倭寇,必须除掉这两个人。

  可在仔细考量双方实力之后,胡宗宪终于悲哀地发现,他根本毫无胜算。

  汪直自不必说,这位土皇帝富可敌国,兵强马壮,比日本诸侯还厉害,徐海虽然稍微差一点,但他极其狡猾,且精于水战,凭借明朝的海军,要彻底消灭他几乎是不可能的。

  思前想后,胡宗宪对时局感到绝望了,然而此时,徐渭却从容地告诉他,其实要解决这两个人,并不困难。

  这一次,胡宗宪没有相信他的师爷,因为这句话实在太不靠谱。

  且不说这两个人手下有上万名武装海盗,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占据着一种特殊的资源——钱。

  根据某些历史学者统计,汪直的商业贸易额曾一度超过浙江全省的财政收入,海盗竟然比政府还有钱,到底谁是政府?

  面对如此可怕的金融武装集团,胡宗宪找不到任何自信的理由,在他看来,想战胜这两个对手,无异于痴人说梦。

  “用武力是很难战胜他们的。”徐渭点点头,他同意胡宗宪的看法,“但要战胜他们,并不一定要动用武力。”

  不用武力?这帮人不远千里来抢劫,莫非你请他们喝杯茶,给个红包他们就肯走人不成?

  “是的。”徐渭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缜密的计谋】

  徐渭告诉胡宗宪,其实一直以来,他并不了解汪直,因为这位仁兄归根结底,只不过是个生意人。

  做生意的人,只求财,不求气,汪直所想要的,并非大明江山,只不过是自由通商的权利。

  “但是海禁是历代祖制,我也无能为力。”胡宗宪只能无奈地叹气。

  徐渭的脸上露出了狡诘的笑容:

  “我并没有说要给他这个权利。”

  胡宗宪终于明白了徐渭的意图,开放海禁是不可能的,但谈判是可能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谈判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他们并不需要做出任何承诺。

  “首先,我们必须与汪直取得联系,招他上岸商谈。”

  “但汪直呆在海外,且素与我们为敌,他怎么肯来呢?”胡宗宪对此并不乐观。

  “你忘了吗?”徐渭又一次露出了笑容,“他的母亲和妻子在你的手上。”

  自从汪直下海之后,朝廷就把他列入了黑名单,他的母亲和老婆都被关进了监狱,已经吃了好几年牢饭,胡宗宪随即签发了特赦令,把他们放了出来,不但好吃好住,还分给她们一套房子。

  胡宗宪的想法很简单,善待汪直的家眷,以显示自己的谈判诚意,但很快,他发现自己的想法过于简单了。

  释放管饭分房是十分容易的,但在做完这些之后,胡宗宪才意识到一个重要的疏漏——怎么让汪直知道呢?

  要知道,汪老板虽然还是中国国籍,却已移居海外,找倭寇带话又不太靠谱,胡宗宪傻了眼,苦思冥想后他决定冒一次险。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一月,胡宗宪派出了他的使者蒋州、陈可愿,他们的使命简单明了:去日本,找到汪直,告诉他所有的一切。

  这基本上应该算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海上交通安全且不说,即使到达日本,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地方,想找到一个人,谈何容易。

  但是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意料,两人在日本九州成功登陆,见到了当地的大名(诸侯),很明显,大明帝国东南总督的名号还是有相当威慑力的,日本土财主给了胡宗宪很大的面子,热情招待了两位使者。

  不管事情办成与否,白吃一顿总是好的,然而就在两人狼吞虎咽之际,却听到了这样一个询问:是否有兴趣见见本地一个叫毛海峰的人。

  那位无心插柳的日本领主刚说完这句话,就惊奇地发现,两个原本一心一意努力吃饭的人立刻丢掉了筷子,连声大叫道:现在带我们去!

  因为这是一个他们极其熟悉的名字,毛海峰,是汪直的养子。

  蒋州和陈可愿终于找到了要找的人,在毛海峰的引荐下,传奇人物汪直第一次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汪直的开场白是并不友善的,除了胡宗宪挡他发财,和他作对外,全家人被明军杀光也是他大发雷霆的主因。

  所以当蒋州告诉他,他的家眷不但没死,政府还分了房子,衣食无忧,并且拿出了他家人的亲笔信时,汪直的态度彻底转变了。

  他十分高兴,还连声为自己辩解,说他并不想干这行,早就有归顺之意,并且愿意帮助胡宗宪平定倭乱。

  蒋州和陈可愿万没想到,事情竟然进展得如此顺利,大喜过望,而汪直也确实很够意思,不但管吃管住,还带着他们游览日本全国,各地诸侯听说汪直出访,纷纷列队热烈欢迎(财神爷来了),比将军大人还威风,看得两位使者目瞪口呆。

  排场也耍了,世面也见了,蒋州和陈可愿开始提醒汪直,应尽快回国与胡宗宪商谈具体事宜,汪直满口答应,并预定了出发日期。

  出航的日子到了,然而就在船只即将起锚出发的时候,汪直却作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举动。

  他突然强拉着蒋州,跳上了岸,目送着船只的离去,笑着对惊恐的使者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还不能去,你也不能走。”

  汪直不是三岁小孩,几十年江湖也绝不是白混的,他从不相信任何人的空口许诺,包括胡宗宪在内。

  就这样,毛海峰带着陈可愿,来到了胡宗宪的管辖地,他此行的真正目的,正是谈判。

  虽然有了重大进展,但没有看到汪直本人,胡宗宪依然很失望,而当他看到那封汪直给他的亲笔信时,这种情绪到达了顶点。

  这是一封很能体现汪直特点的文书,在开头部分,他十分恭敬地表示,自己愿意接受朝廷招抚,痛改前非,为国效力,之后突然话题一转,开始吹嘘自己,大意是本人在日本混了很多年,现在很牛,一般的诸侯都可以搞定,但由于日本诸侯太多,敌情复杂,本着帮助国家彻底清除倭寇的精神,我暂不能回国,目前正与朝廷特使蒋州巡视各诸侯,处理外交事务,等到告一段落,我会立刻回国报到。

  当然,光讲废话是没用的,最后他亮出了自己的真实条件——开放海禁。

  胡宗宪勃然大怒,他知道自己被汪直涮了,说来说去,这个老滑头一点也没有松口,而他开出的条件是胡宗宪绝对无法答应的。

  所以折腾来折腾去,事情依然毫无进展。

  在犹豫的关口,徐渭再次出现,用他的智慧拯救了胡宗宪,他告诉自己的东家:现在的汪直过于强大,绝不可能作出妥协,但这个对手也并非毫无破绽,只要找到合适突破口,就能战胜这个强敌。

  事实上,这个突破口就在眼前——毛海峰。

  作为汪直的全权代表和贴身亲信,毛海峰也是一个极其狡猾的人,但是和老狐狸胡宗宪相比,他还有不小的差距。

  出乎他的意料,胡总督对他这个倭寇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轻蔑,反而礼遇有加,每天好酒好肉招待,毛海峰是个比较实在的人,吃人家的嘴软,感觉不好意思,便向胡宗宪表示希望能帮点忙。可是胡宗宪却总是笑而不答,啥也不让他干。

  这事要放在严嵩这类人的身上,估计还求之不得,偏偏毛海峰脸皮厚度不够,坚持表示一定要干活,扫大街也行。

  于是胡宗宪终于勉强地答应了,他十分为难地表示,在舟山一带盘踞着一伙倭寇,十分凶悍,而自己没有能力解决他们。

  还没等胡宗宪把话说完,毛海峰就跳了起来,跑回船上召集手下抄起家伙去了舟山。

  结果是毫无悬念的,汪直出来干海盗的时候,舟山的那帮小兄弟还在穿开裆裤,听说汪老板的队伍到了,还没等毛海峰动手,倭寇们已经逃窜一空。

  胡宗宪亲自迎接了这位得胜归来的英雄,并主动为他请功,算得上是兴高采烈。

  他确实应该高兴,当然这与舟山的那帮小毛贼并无干系,真正的原因在于,自毛海峰发动进攻的那一刻开始,一个重大的转变已然发生:从此以后,在所有倭寇的眼中,汪直将不再是他们的朋友。

  前任倭寇,现任抗倭英雄毛海峰看着开怀大笑的胡宗宪,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然,其实他并不知道对方在笑些什么。此时此刻,他的唯一感觉是,胡总督是个很够意思的人。

  事实上,胡宗宪确实很讲义气,他把战利品全部交给了毛海峰,还额外给了很多赏赐,并且表示,自己绝不会亏待和政府合作的人。

  毛海峰十分感激,胡宗宪的慷慨与大方超出了他的预料,但他依然保持着警惕,因为还有一件事情,是他始终放心不下的。

  不久后,毛海峰找到了胡宗宪,小心翼翼地表示,自己已经呆了很长时间,是时候回去找汪直汇报谈判情况了。

  毛海峰十分清楚,作为汪直的养子和亲信,他有着很高的人质价值,如果胡宗宪玩花样,他将到牢房里继续自己衣食无忧的宾客生活。

  然而胡总督的反应却着实出人意料,他看着不安的毛海峰,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话:我亲自为你送行。

  此外,他还十分礼貌地送给毛海峰许多土特产,并托他向汪直带去自己的良好敬意,期盼他早日到访。

  毛海峰终于被彻底打动了,他怀着对胡宗宪的无限好感回到了领地,并把他所看到的一切告诉了自己的养父,虽然事情仍然毫无进展,但正如徐渭所预料的那样,强大的海盗头目汪直终于露出了破绽,一个致命的缺口已经打开。

下一章:
上一章:

66 条评论 发表在“第4部:粉饰太平 第十四章 强敌”上

  1. 我爱张太岳 says:

    徐渭厉害

  2. 杀贪 says:

    汪直更历害,没利用好。否则哪有今天的麻烦

  3. 我笑了 says:

    汪直在日本干得漂亮!!

  4. 匿名 says:

    写的比较之前,有点差距,不精简

  5. 老杨先生 says:

    反间计

  6. 爱晓雯 says:

    真实才是王道

  7. 匿名 says: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8. says:

    1.汪直很像从前的“汪直”
    2.汪直在日本混得不错
    3.徐渭不错,有前途,看好你
    4.日本人真烦,嘉靖年间来,20世纪又来

  9. 叶家三少 says:

    咱们汪同志当年就该把日本人都给做了嘛,这样我们有多了一个省了

  10. 无名 says:

    顶楼上

  11. 金de晨曦 says:

    。。。。。。占个地放呵呵呵

  12. 金de晨曦 says:

    臭不要脸的

  13. 言官中的卫冕冠军 says:

    汪直爷们,但不够纯。有句古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身为很有经营头脑的汪直竟然没有看到美好商机,人家倭国几千几千打仗,你操着几万小兵无所作为,悲哀。手头钱多,买通日本穷光蛋,先跟几个小诸侯结盟,蚕食日本并不是不可能的,我方有着优势资源,梁不缺,兵不缺,钱不缺,科技也不缺,日本没火药,马匹,大炮,咋有,别忘了咋可以搞海运。只能说他是一个小商人,看人家朱棣这位银行家,要是看到这样的经济前景,早TM干了,明月说过很多次“只有一个赢家”,你不占小日本,狂妄的小日本就占你,1937的耻辱,还有现在的钓鱼岛。小日本那,钓鱼岛其实就是汪直的一个小基地,你们的历史哪个没受我们影响啊。

  14. 陆仁贾 says:

    我原本很不喜欢读历史,感觉很枯燥,但看了石悦写的之后,我发现我爱上历史了

  15. 天使也要吃饭 says:

    汪直,为什么不努把力,干脆把小日本干翻,自立为王算了。。。

  16. 林林 says:

    要是那时候就开放海禁,中国的历史说不定就改写了,那儿还轮得到西方的那些混蛋来我们这儿胡搅蛮缠!

  17. 匿名 says:

    顶楼上的

  18. 油菜园 says:

    徐渭神也

  19. 风继续吹 says:

    因为汪直只是个生意人做海盗也只是为了赚取暴利

  20. 匿名 says:

    徐文长真够聪明的。。

  21. 笑谈古今 品味传奇 says:

    很传奇的故事 大开眼界 赞一个 希望更写出更多此类好书

  22. 老土 says:

    作者不是日本人吧,怎么把大明时的冲绳画给日本了?还是历史知道得少了?琉球在清朝还是清朝的属国,希望作者把错误更正。

  23. 似花 says:

    汪直当时能把商机和官道同时运用,就不会有小日本的猖獗了!

  24. 天下大势 says:

    汪直就算把日本灭了,日本也不会并入明朝的,到了二十世纪,他该来抢还得来抢,对日本这个国家,光亡其国是不够的,远远不够的

  25. 123321 says:

    明朝在倭寇这件事情上吃了二百多年的亏,说到底是老朱的农民出身禁锢了皇家的思维,一味靠武力不是好的解决方法,直到后来张居正上台,开放了海禁,倭寇之乱才真正彻底地得到了解决。

  26. 明朝 says:

    我真的因为倭寇那么惨吗?

  27. 宝贝 says:

    vv

  28. 随便 says:

    顶24楼

  29. 随便 says:

    补充13楼:甲午海战,八国联军,旅顺口慘案,1931年都有小日本

  30. 随便 says:

    其实明朝的海禁不影响中国历史,到有可能和西班牙,葡萄牙一样现在不行了,而我们也估计活在封建社会内。最主要的是明末有肯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却没成功,和乾隆的闭关锁国

  31. 小饭 says:

    日本是中国的!

  32. 周游列国 says:

    安徽老乡窝里斗 ,郁闷

  33. 汪直 says:

    其实如果喊汪直灭日本,应该是打不过的,日本当时全国总兵力还是有几十万的,联合起来汪直打不过。

  34. 我玩传奇 says:

    那时候没有留学什么的,那些人去了日本,也懂日语,倭寇也精通汉语?

  35. 我玩传奇 says:

    那时候双方语言是通的吗?

  36. 无名 says:

    这部书写得很好

  37. 。。。。 says:

    日本文字是中国传出去的

  38. 朱由检 says:

    汪直,歙县柘林人,又名王直,《明史》、《明书》等多称汪直。《明书》有他的事迹,归于《乱贼传》,《明史 胡宗宪传》中亦有关于他的内容。对于他的出生黄宗羲有如下记载:“直,歙人,母汪妪,梦弧矢星入怀而生。”《明史》载:“汪直少落魄,有任侠气,及壮,多智略,善施与,以故人宗信之。”青年时代的汪直本为盐商,因苦于法令森严禁忌百端,而转向更加自由的海上走私贸易。他从嘉靖十九年自广东出海,数年间与朋友纵横于日本和东南亚,倒卖中央方面违禁的硝丝等物,嘉靖二十一年在日本平户城设立贸易点,并于两年后加入走私集团首领许栋麾下.凭着出众的才干,汪直很快赢得许栋信任,并晋升为集团内手握军权的实力派人物,为日后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二/双屿海战
    双屿岛位于今天舟山群岛中,由东西两部分组成,中间水路贯通,长久以来一直作为沿海地区与外国商船交易的天然码头,在明初断然的禁海政策下,很多正当的海上贸易者为求生存转向走私,双屿兴盛一时。
    嘉靖二十六年,浙江豪门谢氏依仗权势,拖欠海商货款,矛盾激化,被海商武装灭门。此事惊动朝廷,皇帝降诏讨贼,由朱纨负责此次军事行动.朱纨用了一年时间,将郑和下西洋后就名存实亡的海军重新组织装备起来。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四月,官军将许栋主力诱至九山洋一带海面,战而克之,并突袭双屿,许栋则下落不明。此时双屿没有足够戒备,走私船支尽管数量众多,但没有战意,又缺乏统一指挥,全都挤在航道上,无法组织抵抗;汪直眼见无望,遂集合自己的船队突围而出,收余残众北上舟山烈港建立基地,并凭借自己的威望,迅速掌握了新商团的领导权.
    双屿海战后六日,许多不知消息的远洋商船继续开至,数量多达千余,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并加大打击力度,第二年朱纨断然将一批涉及走私之人判斩,其中不少颇有背景;他的军事行动早已招致与走私集团勾结的官绅们的愤恨,在此之后,他在政治上屡受打击,最终服毒自尽。
    三/海上霸权
    高压政策并未阻断徽、闽、浙子弟对于海上贸易的向往,不断有船支加入汪直船队。由于他用严明的纪律约束部下,口碑很好,因此得到了陆上商人的支持,货源充足;同时世界商品化大潮带来巨大需求,西方海商经常同时出动多艘船,经过茫茫航程,往往损失惨重,但只要有一艘船返航,就依然可以赢利,其暴利可见一斑。贸易链已经形成,在这种形式下,汪直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剿灭海盗,解除商贸活动的威胁,同时借此向官府证明自己的正当商人身份。他于嘉靖二十九年击破海盗卢七,第二年与浙江水师联合行动,攻破盘踞横港的海盗陈思盼,并将其残部收编;同年应宁波府要求降服盗贼陈四,第三年驱逐倭寇武装,解舟山城之围。自此,汪直集团取得了东南沿海霸权,全盛时期拥有人员20余万人及载重120吨以上巨舰百艘,而积聚的财富则可以匹敌欧洲小国。汪直自号“五峰船主”,是时也,五峰旗威加海内,”海上之寇非受汪直节制者,不得自存,而直之名始振聋海舶矣”。然而汪直并不满足于在海上纵横恣意,他看到互市的巨大前景,一直要求朝廷开放通商,以求减少中间环节,将对外贸易发展壮大,并使自己的事业得到统治者的认可。他用重金贿赂浙东地方官员,在获得了有限的许诺与庇护后,他在舟山建立了一个贸易点,公开打破禁海令,这引起了朝廷的警惕。嘉靖三十一年七月,王忬接替朱纨遗职,进驻宁波。次年初,他派遣俞大猷等人率兵数千夜袭烈港。汪直猝不及防,火药库被毁,突围而出后,带着愤恨渡海逃往日本平户。他在日本萨摩州的淞浦津建立贸易基地,积蓄力量。
    作为典型的徽商,汪直始终以儒商自居,以作为中国人而自豪。他日思夜想的,是借着自己“平定海上”的功绩,获得明朝政府的承认,归顺朝廷,并屡次请求:希望朝廷使海外贸易合法化。朝廷的背信弃义,打破了汪直为之效命的梦想,也让他看清了,面对昏庸的统治者,道理是讲不了了,只有使用武力。他在平户设立郡府,自封为徽王,凡”三十六岛之夷,皆其指使”,兵力多达十余万。傲慢的明帝国,即将面临被弃者们的愤恨.
    四 /壬子之变
    嘉靖三十三年四月,汪直率其部众乘巨舰百余艘攻向东南沿海,日本各大名纷纷派遣浪人海寇相随,消息传出,那些自汪直离去后群龙无首的各色海上组织也闻风而动,甚至一些平时做正经生意却倍受限制的海商,难以维生的渔民,此刻也换上海盗的打扮;一时间海平面上千帆万桅,软弱的明朝海防机构何曾见过这等场面,浙江与南直隶数千里地面同时告警。这便是中学历史书中“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的由来,史称壬子之变。八月,汪直率部攻克嘉定县城;继而攻入江北,入通州、如皋、海门诸州县,攻占官府署衙,焚毁海防设施,“比年如是,官军莫敢撄其锋”。因手中兵力不敷调遣,王忬无力抵挡,接连丢城失地,嘉靖皇帝只得另命徐州兵备副使李天宠代任,在此之后总督之职更数易其人,但情况并无好转。此战汪直一雪前耻,名声闻于海内,个人的骄傲也达到顶点。据说,在占领浙江黄岩府后,汪直身穿绯袍佩玉带,张金顶黄伞,50多名金甲银盔的带刀侍卫环立左右,自称“净海王。”
    汪直部众的主要目标是各级国家机构,而对昔日帮助支持他的沿海商贾民众并无滋扰,但这样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动,参与人数众多,各怀目的,他无法一一约束;在打开东南沿海的突破口后,汪直即率众撤回日本;而那些打着五峰旗号疯狂劫掠的海贼匪类,进军时紧随其后,破敌后烧杀淫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败坏着他的威仪。
    此次行动由于许多日本浪人参与,汪直部众也多扮作日本浪人,以免自己在内陆的亲戚受牵连,因此不久,倭寇一称开始通行于官方文书中。
    五/覆灭
    嘉靖三十五年,胡宗宪接替任总督不过半年的杨宜出任浙江、南直隶总督。胡宗宪,徽州府绩溪人。绩溪乃歙县的邻县,因此胡、汪二人算是同乡。胡宗宪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名臣,向来反对海禁,他主编的《筹海图编》指出了建立海上强国的可能。他认为,如果朝廷可以利用汪直,并且宣布海外贸易合法化,不但可以使海盗不剿自平,而且,中国将开辟出海上丝绸之路。然而,作为一名朝臣,终究要站在朝廷一边。他清楚地看到,对于汪直这样的强大武装,硬性的攻战低效多耗,不如采取明招降暗诱擒的计策。为国效力,让中国的海商子弟能够光明正大地扬帆海上,正是汪直难以释怀的心愿,也是他的弱点。胡宗宪将汪直母亲妻儿接到杭州作为人质,并于当年九月,派宾客蒋洲与陈可愿至日本劝降他;汪直将蒋洲留在日本,令义子毛海峰跟陈可愿归国,表示愿意归顺,并提出唯一的条件:“惟愿进贡互市而已。”对此,胡宗宪一口答应下来。汪直开始第二次与朝廷的合作,两人相互呼应,迅速剿灭了以徐海为首的一众海寇。这也使胡免却心腹之患,可以抽出全力对付他了。
    嘉靖三十五年十月,汪直从日本扬帆起程,回到舟山群岛岑港附近海面。胡宗宪命总兵卢镗带军驻守舟山,察觉到了危险,汪直派人向胡宗宪传话说:“我等奉命前来,胡公应派使者远迎,而今盛陈军容,胡公意欲诱我吗?”他让胡宗宪派一名贵官为人质。胡宗宪立即派遣指挥夏正前去迎接。汪直将夏正扣下,带着“昔汉高谢羽鸿门,当王者不死,如今我以诚相待,纵胡公诱我,复奈我何”的想法,孤身一人于嘉靖三十五年十一月前往胡宗宪府邸。他立即被剥夺了自由,却还向皇帝上书请求开放海禁,当然是石沉大海;等待答复的过程实际就是软禁,至此事态已成定局。
    闻此消息,其部属声明要为汪直复仇,在毛海峰的带领下,以岑港为基地进攻舟山,然而投鼠忌器,更兼远道失济,终于败于胡宗宪,含恨而去。
    根据《明史·胡宗宪传》中的记载看,胡宗宪作为一位有远见的名臣,对汪直的胆略才干是颇为赏识的,也希望他能为朝廷所用,戍守海疆,为此曾向皇帝恳求恕其死罪。然而此时汪直的定罪,已经俨然成了朝中禁海派与开禁派争斗的一个象征,胡宗宪为此几乎陷入险恶的政治旋涡,只得明哲保身;嘉靖三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汪直被捕入按察司监狱,朝廷犹豫了两年时间,直至嘉靖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皇帝的诏命才下来,问斩。
    据说,汪直在宁波港口临刑前大呼:“吾何罪!吾何罪!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果然汪直死后,原来商人色彩浓重的海上武装集团失去领导,纷纷变成真正的海盗,东南大乱。而胡宗宪虽然并不像汪那样激进,但一个正直而清醒的人终究不容于那个时代,后来以惨死狱中收场。
    汪直死后第二年,毛海峰尽发主力,攻下金门岛做为补给基地,并大举入侵福建两广,大肆烧杀。嘉靖四十二年,戚继光于平海卫大破毛海峰主力,并在其后数年转战各处,平定东南,战功赫赫。
    1567年,嘉靖崩,隆庆上台,并放宽了海禁政策,但时势变了,也不再有汪直般的人物出现。
    1644年,清军入北京,此后三百余年,除了康熙前期,基本没什么象样的对外贸易。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到这里,说什么都晚了。
    题后记:杂论
    还是要写点主观的东西。去年好象是郑和下西洋多少周年,还真有不少人去拜郑和像,真是笑话,搜刮民财让一个太监在充足的后勤保障下出门显摆一把,对内对外都是虚飘飘的形象工程,就像今天领导们植树节扬那一锹土。同样都是show,只是前者更劳民伤财:七次show完,国内通货膨胀数倍。相比之下,汪直的塑像孤零零的立在台州蛇蟠岛上,带着命运的嘲弄孤悬海外,真是令人唏嘘。
    汪直对反动的锁海政策进行了沉重打击,撼动了封建阶级的反动统治,这些老生常谈先不说;我们且看看汪直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都学过历史,知道资本主义发展有以下先决条件:商品、市场、资本、劳动力、经营者。看看明中叶的国际局势,商品缺乏流通,汪直的行动打开并拓展了海外市场,刺激国内生产,资本不用说,对外贸易利润巨大,吸引大量了农民、渔民和下层手工业劳动者,保障了生产力,而经过多年的商业活动,光看规模就知道,海商集团形成了一套组织管理系统。这也就是说,各种要素都齐了,而且最重要的是,明中叶中国海商的对外贸易活动及其被迫进行的武装抗禁斗争,其目的不是武装革命推翻现行政权,而仅仅是基于商业要求。如果中央不反对,或者不介入,中国,至少是东南沿海地区就将面对这样一个契机:因为外界资源进入缓解内部矛盾,新的生产关系确立,自然经济转为商品经济,以主动的姿态加入世界商品化浪潮,和那个大航海时代的无数神话连在一起。然而统治阶级要的不是生产力转型带来的社会改革,而是稳定的封闭环境,消消停停的自然生产方式。儒术、小农经济、皇权是历代支撑统治的三个要素,舶来文化会影响儒家传统,新技术破坏小农经济,资产阶级蔑视皇权威严,因此也就能理解朝廷的固执态度。
    汪直是第一次全球化浪潮中勇敢的先行者,但他生在那样的时代,就只有两个选择,或者看着机遇从眼前白白滑过,然后痛惜不已,或者为了自由扬帆的梦想,明知终难胜利,依然挺身而战。而这两种选择的结局,同样都是悲剧,在历史的层层沙尘中,在世人无知的漠视中,渐行渐远。

  39. 朱由检 says:

    中文 日本人都是狗
    英文 Japan is a dog
    日语 日本人は犬を饲っています
    韩语 일본인 들이 는 개
    法语 Le Japon est le chien
    俄语 Япония-это собака
    西班牙语 Los japoneses son perros

  40. 黄来福 says:

    倭人信奉打不过的敌人就是朋友。米国人用小男孩和胖子俩哥俩当友谊使者,成了倭人最可靠的主人。

  41. 呵呵呵 says:

    好样的的,汪直

  42. 22546 says:

    黄来福说得对

  43. 匿名 says:

    倘若明朝开放海禁 中国早已称霸世界

  44.  纵使憨直,诚然不屈,这就是明代官员的气节。 says:

    可惜汪直只是个商人,否则把日本吞并了!

  45. 大书 says:

    汪直这个让日本人为他服务的海贼王,被时代所束缚,他本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战国时代的日本一步一步兼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终登上,成为王者。然而他没有这有做,所以他只能成为一个海盗,一个大商人。而不能成为那个端坐九重天阙垂拱而治的朱厚

  46. 匿名 says:

    汪直可以灭了日本嘛

  47. 康熙 says:

    打败倭寇,加油!

  48. 匿名 says:

    毛海峰是傻B

  49. 匿名 says:

    你了解琉球的历史吗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50. 匿名 says:

    毛海峰和汪直差得好远啊

  51. 阡陌 says:

    可惜 自古汉族华人 对外只有互相贸易,交换利益,在海外再强大也不会 像西方强盗狗撒尿圈地一样,走哪圈哪,占地为王的恶习

  52. hhh says:

    4251

  53. 哈哈哈 says:

    日本人给中国人打工叫日奸

  54. says:

    说汪直灭了日本的也是傻。他手下多数是日本本地的。而且日本各大名全加起来军队起码也有20万,汪直撑死5万人(大部分还是伪军)就想从九州打到北海道去?

  55. gjgvk says:

  56. 汪直 says:

    怪我喽,我也想啊

  57. 辩证法 says:

    文中“徐渭的脸上露出了狡诘的笑容”,应该是“狡黠”吧,看来明月也犯同样的错误哈。

  58. 方法 says:

    一提那个日本人玉碎了我就想起了戚继光版粉碎机

  59. 提问 says:

    当时语音是什么 两国交流听的懂吗

  60. 提问 says:

    当时语言是什么 两国交流听的懂吗

  61. ‘’‘’ says:

    应该吧

  62. 匿名 says:

    【汉奸?海盗?】

      实事求是地讲,日本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倭寇军的主力,绝非是智商有何过人之处,只是因为他们脑子一根筋,打仗不怕死,总是冲在最前面,正是所谓好用又结实。

      而根据史料记载,这帮远道而来的日本抢劫犯基本不识路,脑袋也不好使,如果让他们自己上岸转悠,没准就被人贩子给卖了。

      其实日本人到中国沿海混饭吃,从朱元璋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但两百多年你抢我抓,也没出什么大乱子。嘉靖年间,倭寇之所以如此庞大,且有组织、无纪律,实在要拜两位仁兄所赐,这两个人,一个叫汪直,另一个叫徐海。

      汪直,是明史上的称呼,其他史书大都称王直,十分凑巧,这位兄台正是胡宗宪的老乡,他也是徽州人,要说起这位兄弟的传奇经历,那实在是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在许多史书上,汪直的定义大致如此:生性狡诈偷鸡摸狗,后游荡到日本,勾结倭寇,为日本人带路进犯中国,是罪大恶极的狗汉奸。

      这的确是一个极其醒目,且振奋人心的结论,但在我看来,它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而且至少我可以肯定一点:汪直不是汉奸。

      请诸位热血青年先不要忙着抄家伙,等我讲完再动手也不迟,本人不是翻案一族,也无意向这方面发展,下此结论,只是因为汪直不符合汉奸的定义。

      什么是汉奸?在嘉靖年间,所谓汉奸,就是给日本倭寇干活的人。

      按此标准,汪直实在不够格,因为这位兄台确实没帮日本人干活,恰恰相反,是日本人给他打工。

      汪直,号五峰,其实那一切传奇风波的起始,只是因为一桩生意。

      作为胡宗宪的最强对手,汪直自幼就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不过很可惜,他的聪明并不在读书上。

      汪直的脑袋似乎很难接受四书五经的信号,读书对他而言是一种折磨,所以机灵的他很快就给自己找到了另一条出路——做生意。

      一般人做生意,都是由小做起,先得摆地摊、开杂货店,慢慢地才能倒钢材、卖军火。而汪直却大为不同,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汪老板的生意起点相当高——国际贸易。

      所谓国际贸易,说穿了就是把国内的货卖到国外,再倒回来。汪直很明白,在街头卖香烟是很难发财的,只有转口贸易才能致富。在明代,海上贸易是被明令禁止的,所谓“片板不得下海”,抓住了不是闹着玩的,但是历史无数次证明,棍棒打不倒经济规律,发家致富的意志和决心是无法阻拦的。

      汪直就是早期下海的发起人之一,他找到了一个叫徐惟学的合伙人,说服他一同外出经商,这个徐惟学也不是善类,早年还干过几年强盗,心一横变卖了家产也下了海。

      汪直的第一笔贸易是在广东进行的,他带着货物在一个深夜悄悄出海,向着更远的南方驶去。

      在今天的东南亚一带,汪直以极为悬殊的价格卖出了他的货物,当巨额的利润流入口袋的时候,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

      于是他下定决心,赌上自己的一切,把这笔生意做到底。

      随着生意的不断进行,汪直的船队越来越庞大,手下越来越多,利润也越来越丰厚,汪老板终于成功致富,成为众人模仿的榜样。

      如果事情就此打住,应该还不算太坏,汪直的行为从法律上定义,应该算是走私,而最坏的结果无非是树大招风,被省长兼海关关长胡宗宪盯住,然后在某一次走私中被查私大队长俞大猷抓住,之后判刑、流放或是杀头。

      但汪老板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见好就收也绝不是他的人生信条,不久之后,他终于做出了一个改变无数人命运的选择。

      东南亚的业务潜力已经不大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汪老板决定转向日本市场。原因很简单——日本人的钱好赚。

      就地理而言,日本实在是个鸟不生蛋的地方,除了火山和地震外,差不多什么都缺,汪直贩运货物到这里,想开多高价就开多高价,独此一家,爱买不买。

      除了提高日本的生活水平外,汪老板还为减少日本人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为在提供日常物品的同时,他还走私一种十分特别的货物。

      其实这种货物大家并不陌生,在国家贸易品的排名中,近几百年来,它始终盘踞排行榜第一名——军火。

      在东南亚贸易中,汪直和葡萄牙人成了铁哥们,葡老外们喜欢中国的瓷器、茶叶,口袋里却没钱,只好拿枪去换,且唯恐汪直不收,所以价格便宜,算是半卖半送。

      汪直充分发挥了奸商的本色,每次都表现得极其为难,还经常表示下不为例,结果一转手,就把它们送到了日本,以十倍的价格。

      别说十倍,就是一百倍,估计日本人也照买不误,当时正是战国时代,彼此之间打来打去不亦乐乎,大刀长矛也用腻了,大家都改玩枪了。

      在汪直的订货名单中,岛津、织田等诸侯都是大客户,汪老板还比较讲信用,有时还会去调查战争杀伤情况,确保售后服务。

      当然了,在贸易进行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插曲,东南亚和浙江沿海向来是海盗聚集地,汪直的船队经常由于目标太大,被人抢劫,汪老板气得不行:我运的是军火,你竟敢抢我?!

      一怒之下,他组织了私人武装,开始还只是护航,后来发现海盗这活儿来钱更快,索性兼职干起了海盗,就这样,汪直由一个海外淘金者变成海商,最后又成为了武装走私集团的头目。

      然而这远不是终点,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汪氏海外贸易有限公司兼海盗无限集团急需寻找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当然困难是存在的,嘉靖先生虽说忙着修道,但绝不会允许汪老板在他鼻子下面开办事处。

      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汪直决定把总公司搬到日本,具体位置在日本九州南部(今日本冲绳附近),他在那里占据了一片地方,作为自己的基地。

      汪老板的生意做得很大,他不但有大型船队,私人武装,还过了一把皇帝瘾,在他的辖区内,住着四千多名中国移民,服从他的管理,他还雇用了很多来找工作的日本人,身体好的担任保镖或是打手,体格差的就安排扫大街,当下人使唤。

      汪直对公司的发展十分满意,还给自己的这片自留地取了个名字——“宋国”。

      必须说明的是,汪老板在日本开公司,是没有经过当局允许的,也没有到有关部门注册,成立多年一分税钱也没交过。这事往大了说,就是非法侵占他国领土,是对国家尊严的大胆挑衅。

      但从头到尾日本人连个屁都不敢放,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敢。

      在日本史书里,战国被描述成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勇猛之士在万军之中横冲直撞,着实壮观。

      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比如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桶狭间战役,那位威震日本,号称无人可挡的大诸侯今川义元,手底下的全部兵力不过四五万人,仅此而已。

      当时,一般战役两方人数加在一起也就五六千人,要摆在中国,这也就是个仪仗队,不过倒怪不得日本同志们,毕竟人口有限,要组织个大规模战役难度太大,说句寒掺话,能战死个几千人已经很不容易了。

      汪老板之所以如此嚣张,也正是欺负日本人少,当时光隶属于他的军队人数已经近万,而且都配备最新型火枪,其所在的九州地区民风彪悍,诸侯十分好战,汪直却对他们毫无顾忌,还经常派几千人拿着洋枪,开着战船,从他们的海岸招摇过市,这帮人别说武力对抗,连吱都不敢吱一声。

      恰恰相反,他们对汪直十分客气,逢年过节还要送礼上贡,唯恐得罪了这位有钱又有枪的大爷。

      公正地说,汪直确实算不上汉奸,因为估计日本也没人能用得起他这样的汉奸,倒是很多人日本人要眼巴巴地求他,靠他吃饭。

      这就是汪直,这就是胡宗宪即将面对的头号对手,远比任何日本剑道高手都要可怕的对手。

      相对而言,第二号人物的实力要差一些,但他却比汪直更具传奇色彩——因为一个女人。

      徐海,徽州人,胡宗宪的第二强敌。

      说来真是凑巧,他也是徽州人,老天爷实在很公平,谁惹出的麻烦谁来收拾,最终的决战将在这三个徽州人之间展开,只有一个胜利者。

      汪直不是汉奸,但徐海是汉奸,货真价实的汉奸。

      徐海的别号叫做普静,这个称呼看上去很像是和尚的法号,而实际上,它确实是一个和尚的法号。

      在少年的时候,徐海曾经是杭州寺庙的和尚,每天撞钟念经,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有一天,他的叔叔跑来,告诉他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还有个非常可靠的朋友作合伙人,只要你参加,管保前途远大,衣食无忧。

      徐海考虑了很久,终于接受了叔叔的邀请,离开了寺庙,去干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应该说,这个邀请并非全是忽悠,这份工作确实让他衣食无忧,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说是前途远大。

      但问题在于,他的叔叔名叫徐乾学,那位非常可靠的朋友叫做汪直,而那份有前途的工作,自然是走私。

      徐海就这么下了水,开始跟着汪老板跑船,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收入越来越多,相关业务(驾船、抢劫)也越来越娴熟,如无意外,他将很有可能成为汪直手下的走私头目,其结局无非两种:要么攒点钱,回家买房子娶老婆,要么一直干下去,直到被抓住或是被打死。

      可是命运之手却将他推向了第三条路,一条更为奇异的道路。

      徐乾学原本是汪直的合伙人,双方初始合作愉快,可慢慢地,这位兄台不满意了,两人虽然一同下海,但汪直的能力超过他,生意大过他,利润也高过他,思前想后,徐乾学决定分出去单干。

      单干,要有资本,徐老板的钱不够,便四处找人借,而其中最大的一笔借款,债主恰好是日本倭寇。有了钱,徐老板就开始干起了走私兼海盗,但事实证明,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问题:任何带有商业性质的活动,都是有风险的,走私和海盗也不例外。

      徐乾学运气不太好,他的船队经常遇上风暴和明军,好几次血本无归,买走私货要钱,手下的抢劫犯们也要领工资,加上倭寇催款,徐乾学焦头烂额。

      欠银行的钱,还不了最多不过是坐牢,可是欠倭寇的钱,还不起就没那么简单了,那可是拿命换来的,绝不容许变成坏账,可是徐乾学的家产已经卖光了,也没有什么可抵押的,于是无奈之下,他干了一件十分缺德的事——低押自己的侄子。

      在徐叔叔看来,侄子也算是他的财产,就这样,徐海成为了倭寇的财产人质。

      此时的徐海倒还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多吃几顿日本料理,不久后叔叔就会把他赎回来,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徐乾学实在没有做生意的命,回去后不但没翻本,反而赔得更多,最后还因债务纠纷丢了性命。

      当这一消息传到徐海耳朵里时,面对着血本无归、暴跳如雷的倭寇,他没有慌张,镇定地用一句话挽救了自己:

      “留下我的性命,我跟你们一起干。”

      反正钱也没了,为了不致人财两空,徐海就此成为了倭寇的一员,当然,在那些日本人看来,他们不过是多了个端茶倒水的人而已。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徐海的能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从本质上看,汪直是一个一流的商人,二流的海盗,通俗点说,他最擅长的是经济,之后才是军事。而徐海却恰恰相反,在成为一个成功商人之前,他是一个军事天才。

      徐海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算是自学成才,但他有着惊人的天赋,极具组织才能,而且十分精于海上作战,和那些死脑筋的日本人比,他实在是个过于突出的人,所以没多久他就加入了倭寇抢劫公司,成为了正式成员,获得了自由,之后还曾一度跻身管理层,当上了高级领导。

      徐海发达了,他利用自己的才能和与倭寇的良好关系,在众多的海盗中脱颖而出,拥有了固定的势力范围和强大的部属。

      但必须说明的是,此时的徐海依然是倭寇手下的棋子,他没有汪直那样的实力,只能靠日本人吃饭。

      他的致富方式十分类似于旧中国的买办,每次带领倭寇进犯之前,他都会与对方签订合同,列明带多少人,去抢哪里,事后分红份额等等,条款十分清晰,倭患如此猖獗,这位汉奸可谓是始作俑者之一。

      但作为汉奸,和抗日电影里那些摇头晃脑的同行相比,徐海是很特别的——他是一个十分强悍的汉奸。

      胡宗宪曾领教过徐海的厉害,有一次,倭寇大规模进犯浙江一带,胡宗宪派游击将军宗礼率军主动出击,恰好遇到徐海的船队,双方在三里桥大战。

      一开始,宗礼根本没把徐海的杂牌水军放在眼里,而事实似乎也是如此,双方交战后徐海军一触即溃,宗礼大喜过望,发动军队继续作战,再次击败徐海。

      两次连续的胜利让宗礼相信,徐海不过是个浪得虚名的小角色,于是他又发动了第三次攻击,而徐海的水军似乎已经失去了反抗能力,第三次大败。

      但就在宗礼准备预写他的第四次捷报时,徐海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在明军防备松懈之时,徐海悄悄集结了他的精锐水军,出其不意地发动了反攻,为了让宗礼相信自己的柔弱,他退却了三次,至此一举收回成本,明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宗礼本人战死。

      这就是胡宗宪面对的两个强敌,强悍的汪直、狡诈的徐海,要平息倭寇,必须除掉这两个人。

      可在仔细考量双方实力之后,胡宗宪终于悲哀地发现,他根本毫无胜算。

      汪直自不必说,这位土皇帝富可敌国,兵强马壮,比日本诸侯还厉害,徐海虽然稍微差一点,但他极其狡猾,且精于水战,凭借明朝的海军,要彻底消灭他几乎是不可能的。

      思前想后,胡宗宪对时局感到绝望了,然而此时,徐渭却从容地告诉他,其实要解决这两个人,并不困难。

      这一次,胡宗宪没有相信他的师爷,因为这句话实在太不靠谱。

      且不说这两个人手下有上万名武装海盗,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占据着一种特殊的资源——钱。

      根据某些历史学者统计,汪直的商业贸易额曾一度超过浙江全省的财政收入,海盗竟然比政府还有钱,到底谁是政府?

      面对如此可怕的金融武装集团,胡宗宪找不到任何自信的理由,在他看来,想战胜这两个对手,无异于痴人说梦。

      “用武力是很难战胜他们的。”徐渭点点头,他同意胡宗宪的看法,“但要战胜他们,并不一定要动用武力。”

      不用武力?这帮人不远千里来抢劫,莫非你请他们喝杯茶,给个红包他们就肯走人不成?

      “是的。”徐渭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缜密的计谋】

      徐渭告诉胡宗宪,其实一直以来,他并不了解汪直,因为这位仁兄归根结底,只不过是个生意人。

      做生意的人,只求财,不求气,汪直所想要的,并非大明江山,只不过是自由通商的权利。

      “但是海禁是历代祖制,我也无能为力。”胡宗宪只能无奈地叹气。

      徐渭的脸上露出了狡诘的笑容:

      “我并没有说要给他这个权利。”

      胡宗宪终于明白了徐渭的意图,开放海禁是不可能的,但谈判是可能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谈判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他们并不需要做出任何承诺。

      “首先,我们必须与汪直取得联系,招他上岸商谈。”

      “但汪直呆在海外,且素与我们为敌,他怎么肯来呢?”胡宗宪对此并不乐观。

      “你忘了吗?”徐渭又一次露出了笑容,“他的母亲和妻子在你的手上。”

      自从汪直下海之后,朝廷就把他列入了黑名单,他的母亲和老婆都被关进了监狱,已经吃了好几年牢饭,胡宗宪随即签发了特赦令,把他们放了出来,不但好吃好住,还分给她们一套房子。

      胡宗宪的想法很简单,善待汪直的家眷,以显示自己的谈判诚意,但很快,他发现自己的想法过于简单了。

      释放管饭分房是十分容易的,但在做完这些之后,胡宗宪才意识到一个重要的疏漏——怎么让汪直知道呢?

      要知道,汪老板虽然还是中国国籍,却已移居海外,找倭寇带话又不太靠谱,胡宗宪傻了眼,苦思冥想后他决定冒一次险。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一月,胡宗宪派出了他的使者蒋州、陈可愿,他们的使命简单明了:去日本,找到汪直,告诉他所有的一切。

      这基本上应该算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海上交通安全且不说,即使到达日本,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地方,想找到一个人,谈何容易。

      但是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意料,两人在日本九州成功登陆,见到了当地的大名(诸侯),很明显,大明帝国东南总督的名号还是有相当威慑力的,日本土财主给了胡宗宪很大的面子,热情招待了两位使者。

      不管事情办成与否,白吃一顿总是好的,然而就在两人狼吞虎咽之际,却听到了这样一个询问:是否有兴趣见见本地一个叫毛海峰的人。

      那位无心插柳的日本领主刚说完这句话,就惊奇地发现,两个原本一心一意努力吃饭的人立刻丢掉了筷子,连声大叫道:现在带我们去!

      因为这是一个他们极其熟悉的名字,毛海峰,是汪直的养子。

      蒋州和陈可愿终于找到了要找的人,在毛海峰的引荐下,传奇人物汪直第一次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汪直的开场白是并不友善的,除了胡宗宪挡他发财,和他作对外,全家人被明军杀光也是他大发雷霆的主因。

      所以当蒋州告诉他,他的家眷不但没死,政府还分了房子,衣食无忧,并且拿出了他家人的亲笔信时,汪直的态度彻底转变了。

      他十分高兴,还连声为自己辩解,说他并不想干这行,早就有归顺之意,并且愿意帮助胡宗宪平定倭乱。

      蒋州和陈可愿万没想到,事情竟然进展得如此顺利,大喜过望,而汪直也确实很够意思,不但管吃管住,还带着他们游览日本全国,各地诸侯听说汪直出访,纷纷列队热烈欢迎(财神爷来了),比将军大人还威风,看得两位使者目瞪口呆。

      排场也耍了,世面也见了,蒋州和陈可愿开始提醒汪直,应尽快回国与胡宗宪商谈具体事宜,汪直满口答应,并预定了出发日期。

      出航的日子到了,然而就在船只即将起锚出发的时候,汪直却作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举动。

      他突然强拉着蒋州,跳上了岸,目送着船只的离去,笑着对惊恐的使者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还不能去,你也不能走。”

      汪直不是三岁小孩,几十年江湖也绝不是白混的,他从不相信任何人的空口许诺,包括胡宗宪在内。

      就这样,毛海峰带着陈可愿,来到了胡宗宪的管辖地,他此行的真正目的,正是谈判。

      虽然有了重大进展,但没有看到汪直本人,胡宗宪依然很失望,而当他看到那封汪直给他的亲笔信时,这种情绪到达了顶点。

      这是一封很能体现汪直特点的文书,在开头部分,他十分恭敬地表示,自己愿意接受朝廷招抚,痛改前非,为国效力,之后突然话题一转,开始吹嘘自己,大意是本人在日本混了很多年,现在很牛,一般的诸侯都可以搞定,但由于日本诸侯太多,敌情复杂,本着帮助国家彻底清除倭寇的精神,我暂不能回国,目前正与朝廷特使蒋州巡视各诸侯,处理外交事务,等到告一段落,我会立刻回国报到。

      当然,光讲废话是没用的,最后他亮出了自己的真实条件——开放海禁。

      胡宗宪勃然大怒,他知道自己被汪直涮了,说来说去,这个老滑头一点也没有松口,而他开出的条件是胡宗宪绝对无法答应的。

      所以折腾来折腾去,事情依然毫无进展。

      在犹豫的关口,徐渭再次出现,用他的智慧拯救了胡宗宪,他告诉自己的东家:现在的汪直过于强大,绝不可能作出妥协,但这个对手也并非毫无破绽,只要找到合适突破口,就能战胜这个强敌。

      事实上,这个突破口就在眼前——毛海峰。

      作为汪直的全权代表和贴身亲信,毛海峰也是一个极其狡猾的人,但是和老狐狸胡宗宪相比,他还有不小的差距。

      出乎他的意料,胡总督对他这个倭寇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轻蔑,反而礼遇有加,每天好酒好肉招待,毛海峰是个比较实在的人,吃人家的嘴软,感觉不好意思,便向胡宗宪表示希望能帮点忙。可是胡宗宪却总是笑而不答,啥也不让他干。

      这事要放在严嵩这类人的身上,估计还求之不得,偏偏毛海峰脸皮厚度不够,坚持表示一定要干活,扫大街也行。

      于是胡宗宪终于勉强地答应了,他十分为难地表示,在舟山一带盘踞着一伙倭寇,十分凶悍,而自己没有能力解决他们。

      还没等胡宗宪把话说完,毛海峰就跳了起来,跑回船上召集手下抄起家伙去了舟山。

      结果是毫无悬念的,汪直出来干海盗的时候,舟山的那帮小兄弟还在穿开裆裤,听说汪老板的队伍到了,还没等毛海峰动手,倭寇们已经逃窜一空。

      胡宗宪亲自迎接了这位得胜归来的英雄,并主动为他请功,算得上是兴高采烈。

      他确实应该高兴,当然这与舟山的那帮小毛贼并无干系,真正的原因在于,自毛海峰发动进攻的那一刻开始,一个重大的转变已然发生:从此以后,在所有倭寇的眼中,汪直将不再是他们的朋友。

      前任倭寇,现任抗倭英雄毛海峰看着开怀大笑的胡宗宪,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然,其实他并不知道对方在笑些什么。此时此刻,他的唯一感觉是,胡总督是个很够意思的人。

      事实上,胡宗宪确实很讲义气,他把战利品全部交给了毛海峰,还额外给了很多赏赐,并且表示,自己绝不会亏待和政府合作的人。

      毛海峰十分感激,胡宗宪的慷慨与大方超出了他的预料,但他依然保持着警惕,因为还有一件事情,是他始终放心不下的。

      不久后,毛海峰找到了胡宗宪,小心翼翼地表示,自己已经呆了很长时间,是时候回去找汪直汇报谈判情况了。

      毛海峰十分清楚,作为汪直的养子和亲信,他有着很高的人质价值,如果胡宗宪玩花样,他将到牢房里继续自己衣食无忧的宾客生活。

      然而胡总督的反应却着实出人意料,他看着不安的毛海峰,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话:我亲自为你送行。

      此外,他还十分礼貌地送给毛海峰许多土特产,并托他向汪直带去自己的良好敬意,期盼他早日到访。

      毛海峰终于被彻底打动了,他怀着对胡宗宪的无限好感回到了领地,并把他所看到的一切告诉了自己的养父,虽然事情仍然毫无进展,但正如徐渭所预料的那样,强大的海盗头目汪直终于露出了破绽,一个致命的缺口已经打开。

  63. 匿名 says:

  64. 徐渭 says:

    跟我斗?

  65. 佚名 says:

    日本长崎县平户市松浦史料博物馆外竖立着一座汪直铜像。
    可见日本人心服强者,这样的民族得征服。

  66. 风天地 says:

    资本主义有点苗头,在封建大一统王朝很难发展

发表评论

本周热门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