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

第4部:粉饰太平 第十五章 天才的谋略

所属目录: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一个特殊的女人】

  汪直暂时稳住了,胡宗宪决定着手对付他的另一个强敌——徐海。

  从策略上分析,胡宗宪用在汪直身上的,应该算是怀柔战术,在实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向对方示好,以谈判麻痹对手,等待时机的到来。

  事实证明,这一战术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所以胡宗宪决定故伎重演,在徐海身上进行二次实践。

  然而徐渭表示了反对。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徐渭先生虽然没有研究过这一伟大理论,却也能无师自通,他告诉胡宗宪,徐海是不能招抚的,因为此人和汪直不同。

  汪直多少还算个商人,财大气粗,而且军力强大,难以击溃,加上这位仁兄十几年胡乱闹腾,既不要钱也不要官,只是一门心思想向朝廷要通商政策,对这号人,只能小心伺候,慢慢忽悠。

  徐海则是个彻头彻尾的海盗,还有个响亮的称号——“狗汉奸”。

  加上他年轻气盛,擅长打砸抢,而且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对他妥协,只能增加他的嚣张气焰,所以对付徐海,只能用强硬的手段。

  胡宗宪同意徐渭的观点,却又提出了疑虑:徐海虽然实力较差,但此人精于海战,极具军事天才,以明朝海军的实力,很难战胜敌军,之前的那次惨败就是范例,一旦开战,难有胜算。

  徐渭再次露出了洋洋自得的笑容,他走到胡宗宪的面前,一本正经地纠正了总督大人的逻辑错误:

  所谓强硬的手段,并不一定是指武力。只要能够消灭对手,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而对付徐海的指导方针也就此确定——万勿妥协,赶尽杀绝。

  为实现这一目标,徐渭和胡宗宪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商议,终于制定出了一个几乎天衣无缝的计划。事情发展证明,徐海最终正是在这个计划的推动下,被无情地绞杀。

  这个计划的第一步,从一个间谍开始。

  由于徐海长期在国外工作,很少回国探亲,即使每次回来,也都忙于工作(抢劫),且十分匆忙(不跑就完了),但他的老家毕竟还在这里,还有许多亲戚和同乡。为了彻底摸清徐海的底细,胡宗宪决定玩一把无间道,派一个人前去卧底。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罗龙文,没有官衔,他之所以能够被选中执行如此光荣的任务,是因为他具备两个优势:首先他是徐海的老乡,两人家住同村,容易沟通感情。而更重要的是,这位罗先生有一个不太光彩的特长——挑拨是非。

  用今天的话讲,这是一个心理比较阴暗的人,唯恐天下不乱,喜欢闹事,然而胡宗宪依然选中了他,因为他正需要这样的人。

  靠着一个由大才子徐渭编剧的感人故事和老乡的身份,罗龙文成功地打入了徐海犯罪集团内部,在那里,他善于挑事的特长将得到充分地发挥。

  没过多久,胡宗宪就从罗龙文那里得到了他想要的情报,正如徐渭所料,貌似强大的徐海集团是不难击破的,因为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内讧。

  和汪直不同,徐海海盗公司不是独资的,除了徐海之外,还有两位投资者,一个叫陈东,另一个叫叶麻。

  说来滑稽,这两位仁兄原先其实并不是海盗,也不是走私犯,而是正正经经的商人,无奈亏了老本,欠了一屁股债,被高利贷追杀,于是心一横,下海当了海盗,成为了徐海的合伙人。

  也就是说,在徐海的公司里,除了他这个董事长外,还有两位执行董事,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

  胡宗宪迅速抓住了这个漏洞,命令罗龙文发挥特长,四处煽风点火,搬弄是非,事实证明,罗龙文同志确实具备无耻小人的天赋,他的工作卓有成效,每次抢劫完后他总是抢先把最值钱的财物弄到手,并交给徐海,徐董事长自然很满意,但两位董事的脸色却是一天比一天难看。

  徐海和陈东、叶麻之间的友谊已经不复存在了,胡宗宪的计划获得了初步成功。但接下来的工作却更为艰巨,毕竟徐海的实力雄厚,如果不解决他本人,单靠分化瓦解,也是无济于事的。

  为了进一步搞清徐海的底,胡宗宪写了一封劝降信,派人交给了徐海,对于胡宗宪而言,这是一个极其寻常的举动,他曾给无数倭寇海盗写过信,内容千篇一律,只是对象不同,他也从不期望会有什么意外惊喜。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个无意识的举动,让他找到了一件毁灭徐海的利器。

  在倭寇中,徐海算是很有礼貌的一个,他很快就托人捎了回信,当然内容绝对不会是我抢够了,决定放下屠刀,归顺政府,回家务农之类。只是反复强调自己的不得已,自己的悔恨,希望政府体谅。一句话,鉴于年景不好,老子还要再抢上几年。

  这是一封常见的忽悠信,但利器就隐藏在这封信里。

  胡宗宪看过之后,并没有注意到其中的玄机,随手交给了徐渭。

  徐渭看完之后,却思考良久,对胡宗宪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封信十分奇怪。”

  胡宗宪接过信,反复看了很久,也没有找出答案:

  “此信格式规范,且用语恰当有礼,我看不出哪里奇怪。”

  “怪就怪在这里,”徐渭面带疑惑地说道:“实在是太规范有礼了。”

  胡宗宪恍然大悟。

  虽然不排除个别逼上大海的特例,但肯下海干倭寇的,一般都不会是什么优等生,对于这些倭寇们的文化程度,胡宗宪曾经做过统计,大约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半文盲,剩下那百分之二十是纯文盲。

  这就是件怪事了,徐海那几把刷子,胡宗宪心里还是有数的,这种高水平公文他就是照着抄也会抄错,更别说是独立创作,所以在这篇文章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得力的枪手。而如此重要的来往公文,徐海肯放心地交由这个枪手处理,可见此人地位必定非同一般。

  于是他交给了罗龙文一个新的任务,务必要确认这个人的身份。

  没过多久,罗间谍就找到了这个人,结果让他也大吃一惊。因为这位枪手既不是五大三粗的倭寇,也不是被胁迫的教书先生,竟然是个女人,确切地说,是徐海的老婆。

  这个女人的名字叫做王翠翘,她的知名度将远远超越同时代的徐海、汪直、甚至胡宗宪。

  在认识徐海之前,王翠翘是一名妓女。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职业,但凡干这行的人,都会成为道学家们口诛笔伐的对象。然而历史证明,妓女未必不如道学家,道学家未必赶得上妓女,而作为一个平凡的女人,王翠翘足以名留青史。

  干这一行,大都有个惯例,要么不出名,要么出大名,王翠翘就出了大名,别号“江南名妓”,无数文人雅客争相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她的风采。

  能引发如此轰动,主要还是靠实力,王翠翘不但知书达理,仪态优雅,而且和善近人,有所谓“如沐春风”的美誉。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有来由的。

  在十几年前,王翠翘是一个出身名门的女子,只是因为父亲犯罪,不得已才沦落风尘,而她从小受到的良好家教和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也让无数人趋之若鹜,追求者不计其数,据说还曾经有人不远千里专程前来,想把她娶回家。

  徐海就是追求大军中的一员,而他能从众多应征者中脱颖而出,确实让很多人跌破了眼镜。和那些富商高官相比,徐海着实没有优势,工作不稳定,收入也不稳定,经常住在船上(工作需要),除了名声很大(海盗、汉奸)之外,真可谓是乏善可陈。

  但是阅人无数的王翘翠依然选中了他,选中了这个可能明天脑袋就要搬家的倭寇,这似乎是一个毫无逻辑的选择,不是因为金钱,也不是因为权势。

  如果说一定要找出一个理由的话,我相信它的名字叫爱情。

  王翠翘就这样开始了她的新生活,漂泊不定却无比幸福的生活——至少到目前为止是幸福的。

  这是一段注定不会长久的幸福,毕竟她丈夫的工作属于高风险行业,没准明天人就没了,对于这一点,她也有着相当的认识和心理预期。

  但无论如何,她也不会想到,在不久之后,她将会用自己的手把丈夫推入无底深渊。

  从那封回信上,胡宗宪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个信息:对于徐海而言,王翠翘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关键人物。

  既然如此,那事情就好办了。胡宗宪相信,他已经找到了徐海的破绽。

  很快,胡宗宪就给徐海送去了许多财物,表示自己的善意,在意外之余,徐海还是高兴地笑纳了,然而他忽略了一个奇怪的问题,那就是在这些礼物中,还夹杂着许多女人专用的珠宝手饰,胭脂水粉。

  对于这些物件,徐海自然是大手一挥,送给了王翠翘。

  这正是胡宗宪的真正目的。

  就在王翠翘为得到的礼物高兴不已的时候,胡宗宪派去的卧底找到了她,并告知这些礼物是胡总督专门送给她的,希望她能够劝说徐海改恶从善,归顺朝廷。

  胡宗宪的这一招十分厉害,是看准了才干的,他明白,像徐海这样的亡命之徒,根本不在乎生死,无论是好言相劝还是武力威逼,都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他们只认实力。

  但徐海的老婆就不同了,作为一个女人,自然不会热衷于杀人放火之类的工作,更不会喜欢整天东躲西藏,居无定所,女人嫁人,所期待的不过是一个家而已。

  事实证明,胡宗宪的判断完全正确,王翠翘接受了胡宗宪的提议,开始给徐海吹枕头风,劝他归顺于胡宗宪。

  王翠翘的鼓动起了相当的作用,徐海开始有所动摇,但他毕竟不是个简单人物,绝对不会被如此轻易地迷惑。所谓投降,仍然只是个遥遥无期的目标。

  就在此时,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对于徐海而言,他已没有太多选择的时间。

  事情是这样的,在一次出航中,徐海属下的一群日本倭寇遇到了几条运输船,在未征得徐海同意的情况下,他们洗劫了这几条船,之后也未上报。因为在他们看来,抢劫是本质工作,不抢才是消极怠工,对于努力工作的人,徐海是绝不会批评的,这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事,无足挂齿。

  按说道理是没错的,可问题是,这帮日本二百五在抢劫前没动脑子,连旗号都不看,就不分青红皂白抢了一把,他们并不知道,虽说海上有无数条船可以抢,但偏偏有几条是动不得的,那就是汪老板的船队。

  不能动的也动了,汪直暴跳如雷,加上鉴别力有限,把帐直接算在了徐海的头上,誓言报仇雪恨,而汪直与徐海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到此结束。

  当然,老奸巨滑的汪老板不会自己动手,他决定借刀杀人,将徐海即将进犯的消息告诉了胡宗宪,并且提供了具体的进攻路线和部署,并向他预祝胜利。

  得到情报的胡宗宪迅速完成了防务,等待着徐海的到来,事实上,连他也没有料到,这次进犯将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对于这一切,徐海却依然被蒙在鼓里。

  这是一次规模很大的入侵,总人数约在两万左右,作为一个汉奸,徐海领来了日本大隅、萨摩二岛的上万倭寇,加上他的嫡系部队,以及董事会另两位股东陈东、麻叶的全部部属,准备好好地干一票。

  为了圆满完成这次抢劫,徐海押上了全部的本钱,并制定了一个十分周密的计划,在战役的开始阶段,他将调遣军队向防备森严的上海、慈溪等多处同时发动进攻,以扰乱明军的判断,当胡宗宪手忙脚乱的时候,他再率领主力军队攻击浙江富庶地区,进行抢掠。

  按照徐海的一贯作风,他无私地把进攻上海慈溪,当炮灰垫脚石的任务交给了日本友人,把攻击薄弱地区进行抢劫的重任留给了自己。

  为了实现日本同行光荣地去死,义无反顾地去死的武士道主义精神,把背黑锅啃骨头进行到底,徐海在出发前反复对他们强调,他们即将面对的,是最为强悍的明军,即将进行的,是一场艰苦的战斗,正是实现个人价值(战死)的最好时机。

  当然,除了忽悠国际人士外,徐海也表现出了一抢到底的决心,在出发之前,他当众烧毁了几条船只,以示此战有进无退。

  在燃烧的熊熊烈火面前,徐海向着自己祖国的方向,下达了总攻令。

  此时的徐海风光无限,作为行动的总策划,上万日本倭寇被他左右,陈东和麻叶也依附于他,听从他的调遣。而他也从不介意用屠刀砍掉自己同胞的脑袋,烧掉他们的房屋,抢掠他们的妻女,从他被自己的亲叔叔出卖的那一刻起,所有的道德和原则就已被彻底抛弃。

  踌躇满志的徐海就此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抢掠——也是最后一次。

  嘉靖三十五年(1556),徐海率军抵达江浙沿海,如之前安排的那样,日本炮灰们先行出发,去啃硬骨头。

  可这帮炮灰还没上岸,就被明朝海军挡了回来,死活过不去。徐海没有办法,只好改变计划,亲率主力提前进攻,可原本不设防的地方竟然变得比铁桶还坚固,抵抗十分顽强,攻击多次也未能得逞。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徐海终于意识到,自己似乎已经落入了圈套。他准备退却了。

  然而不久后,局势却突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经过几轮试探,胡宗宪感到对方锐气已尽,随即命令水军即刻出发,发动对徐海的反击,事后证明,他在错误的时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结果让他大失所望,明军大败,这也再次验证了徐海的可怕,虽说损兵折将,但他打起仗来却一点也不含糊,先后五次击败明军,气焰极其嚣张,陈东和麻叶也趁势发动反攻,攻破多处明军据点,沿海许多地方纷纷戒严,百姓随时准备撤离。

  就在形势即将失去控制时,关键人物俞大猷出场了。

  听说俞大猷率军赶到,焦头烂额的胡宗宪终于松了一口气,感叹地对徐渭说道:这下没事了,好险,好险!

  胡宗宪之所以如此安心,是因为俞大猷有一个公认的作战特点——“计定而后大举,兵集而后齐发”。通俗点说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鬼子不拉弦。

  俞大猷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将领,在作战之前,他会仔细评估双方的实力对比,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即使情势一片大好,他也绝不出击(估计这和他被整的次数太多有关),但他一旦准备出击,就意味着已有必胜的把握。

  胡宗宪十分了解他的这一特点,所以才会如此放心,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所谓名将就是名将,和那些二流货色确实不同,俞大猷主动收缩阵型,等待徐海来攻,徐海倒也真识货,看到这个架势,感觉是个老手,不敢轻敌冒进,之后双方交战多次,徐海始终未能取胜,再也无法前进一步。

  俞大猷稳住了阵脚,却不主动进攻,徐海尝到了厉害,倒也赖着不走,双方在海上僵持着,事情似乎又回到了起点。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俞大猷突然接到了一道极其怪异的命令。

  这是一道由胡宗宪亲自发出的手谕,主要内容如下:休战,撤回杭州。

  在这紧要关头,怎么能够撤军呢?敌军如果进逼怎么办?俞大猷百思不得其解,但手谕言辞极其严厉,毫无商量余地,权衡利弊后,他遵照命令,撤了回来。

  胡宗宪是一个聪明人,绝不会重蹈当年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的覆辙,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召回俞大猷,只是因为他刚刚得到了一封信件,而他确信,对于徐海而言,此信比俞大猷和他手下的数万士兵更有杀伤力。

  这封信是毛海峰带来的,作者就是他的养父汪直。

  【连锁的陷阱】

  俞大猷退却时,徐海并没有追击,对于这位名将,他始终心怀着警惕,打了这么多天一步都不让,现在居然主动撤退,必有诡计。

  这实在是抬举俞大侠了,几十年来,无论做官还是打仗,他都是个实诚人,要说玩阴谋的顶级高手,那还得说是胡总督。

  所以当胡宗宪的使者带着那封信到访时,并未引起他足够的警惕和戒心。

  不出胡宗宪所料,这封信给了徐海极大的刺激,在刀光剑影里混了十几年的徐汉奸第一次露出了惊慌失措的表情。

  关于此信的具体内容不甚明了,但徐海的反应是清晰而确实的:

  “连老船主也投降了吗?!”

  老船主就是江湖朋友给汪直的敬称,汪老板纵横倭寇业数十年,是这一行的老前辈,只要混这行,都要给他三分面子,徐海也不例外。

  于是徐海开始犹豫了,连汪直都顶不住了,看来行业前景确实不佳,加上此前王翠翘的劝说,与陈东、麻叶的矛盾,徐海决定重新考虑自己的前途。

  这是一个极其完美的心理战术,胡宗宪只用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就把徐海拉入陷阱。

  作为倭寇业的大哥级人物,汪直可谓老奸巨猾,对他而言,忽悠是可能的,投降是不会的。跟胡宗宪谈判几年,除了表面文章外,汪直丝毫不肯让步,还整天想着把胡总督当枪使,他为明军提供倭寇的情报,只是希望借政府之手替他干掉自己的竞争对手,搞垄断经营。

  然而胡宗宪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也有自己的打算,因为这些应酬文章虽然忽不了他,却可以拿去忽别人。

  于是,从罗龙文开始,到王翠翘,再到这封信件,徐海在胡宗宪的缜密策划下,一步步地走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

  徐海彻底动摇了,但他仍然不肯屈服,便对送信的使者说出了下面这番话:

  “我很想退兵,但此来我军兵分三路,若要撤退,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

  所谓兵分三路,就是他和陈东、麻叶,当然,这不过是个借口而已,其目的无非是拖延时间,或是多要好处。

  如果是一般的使者,到此也就回去复命了,可是偏偏这个使者不是普通人。

  他的名字叫做夏正,是胡宗宪的贴身亲信,但凡能跟老狐狸混的,至少也是个青年狐狸。

  这位夏正兄听到了徐海的答复,倒也没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只是木讷地点点头,坐在原地一声不响,过了很久,他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便对徐海说了这样一句话:

  “陈东那边没有问题,那就只等你了。”

  徐海差点没背过气去。

  这句话的音量很低,但对于徐海而言,却无异于晴天霹雳。虽然这位陈东不太靠谱,但毕竟现在大敌当前,也只能指望这个不靠谱的兄弟,但照这位使者的说法,莫非同伙都已经投诚,只留下自己背锅?

  满腹狐疑的徐海送走了夏正,而罗龙文的前期挑拨工作,此刻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过仔细思考,他终于认定,陈东已经不再可靠。

  不可靠也没办法,事已至此,就算要分家火拼,也得先回老窝再说。

  然而连这个机会,他也没有等到。

  就在夏正去见徐海的同时,胡宗宪派出了另一拨人,他们的目的地,是陈东的船队。

  没过多久,陈东就从手下处得知,外面盛传,徐海准备把大家卖掉,作为自己归顺朝廷的见面礼。

  陈东还比较够义气,开始坚决不信,然而当他得知胡宗宪的使者确实去了徐海那里时,以往的所谓江湖情分就此荡然无存。

  为以防万一,他开始集结部队,随时准备应对徐海的攻击。

  陈东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徐海的警觉,他认为,陈东已经和胡宗宪商定了条件,准备对他动手了,并随即命令部下动员,防备陈东进犯。

  徐海海盗公司就这样完了,没有大规模的进剿,也没有刀光剑影的拼杀,陈东和徐海就如同京剧三岔口中那两个可笑的人,在黑暗里开始互相猜疑,胡乱殴斗。而这一切喧闹的背后,是微笑着的胡宗宪。

  朝廷调集十余万大军,费时多年,却无法动摇分毫的第二大倭寇集团,被胡宗宪轻而易举地分裂了,凭借一个间谍,一封回信,一份厚礼和一个使者,仅此而已。

  佩服,实在佩服。

  在海战中,徐海一向以进攻神速闻名,事实证明,到了投诚的时候,他的反应也远远胜过常人,当陈东还在左思右想反复犹豫的时候,他已经主动联系了胡宗宪,归还了大量明军俘虏,并表示愿意主动撤离。但倭寇就是倭寇,在贼不走空趟的原则指导下,临走时,他向胡宗宪提出索要钱财的要求。

  胡宗宪慷慨地满足了他,徐海高兴地履行了退军承诺,一天之后,独木难支的陈东也主动撤离。

  当时曾有人劝诫胡宗宪,徐海已然孤立,根本无须满足他的索财要求,可是胡宗宪只是笑而不答。

  事后证明,胡宗宪的笑容是有道理的,因为在他看来,徐海不过是个保险箱而已,不久之后,这笔钱就将回到他的手上。

  徐海和陈东都撤了,远离了胡宗宪的势力范围,这二位仁兄似乎也略微恢复了清醒,感觉事情有点蹊跷,便互派使者加强沟通,再次恢复了双边关系,合力对抗明军。

  但已然太晚了,胡宗宪早已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仇恨和猜疑的种子,等到时机成熟,它将再次萌发,并破土而出。

  而事实上,胡宗宪确实没让他们等太久。

  不久之后的一个夜晚,胡宗宪的使者悄悄潜入了徐海的舰队,为他带来了胡总督的最新指示。

  毕竟刚从胡总督那里领了工钱,徐海笑逐颜开地接待了使者,他以为这位财神爷又来送钱给他了。然而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使者辞严厉色地传达了总督的指令,大意是:倭寇徐海一向对抗政府,现在大军集结,指日可发,应尽早认清形势,早作打算。总而言之,若不主动投靠,就要人为改造。

  徐海终于看清楚了胡宗宪的狰狞面目,但事到如今,他已经没有选择,陈东不会帮他,汪直更没法指望,思想前后,他决定妥协。

  “我该怎么做?”

  使者告诉他,在吴淞江,有一群倭寇聚众抢掠,胡总督希望他去消灭这群毛贼,以表明投降的诚意。

  这也算是老把戏了,就如同水浒传里的林冲,好不容易上了梁山,王伦大哥却告诉他,要想入伙,必须下山杀一个人。作为梁山流氓团伙的头目,王伦的这一指示可谓用心良苦,因为只有杀了人,才能全心全意干坏事,并培养出对组织的高度认同感和深刻的危机感(出了事大家一起完蛋,谁也别想跑)。

  与王伦相比,胡宗宪的这一招数可谓是异曲同工,但后来的事情告诉我们,他们之间也是有差别的——一个细小而致命的差别。

  徐海遵照胡宗宪的指示,率领船队向吴淞江的同伙发动了攻击,不出意料地取得了大胜。按照以往惯例,他等待着胡宗宪的奖励和封赏。

  但他没有想到,胡宗宪并不准备给他赏赐,恰恰相反,总督大人正打算向他收回上一笔钱的利息。

  徐海并不知道,胡宗宪之所以让他去吴淞江,除了杀人入伙,顺便清楚倭寇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有一个人在那里等着他。

  这个人就是俞大猷,作为少数几个能与徐海对抗的将领,他按照胡宗宪的指示,提前在吴淞江设下了埋伏,等待着徐海的到来。

  就在徐海获胜后不久,俞大猷发起了攻击,斩杀多人,并焚毁数条船只,恼羞成怒的徐海明白自己上了当,却已无计可施。但就在战况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另一个意外发生了。

  俞大猷突然停止了攻击,让开了一条出路,也放弃了追击。

  就这样,徐海逃出了包围圈,但他十分清楚,这绝不是因为菩萨显灵、上帝开恩,或者是俞大猷发疯。能够顺利突围,只有一个可能的理由。

  这一次,他没有再犹豫,立即准备了大量金银财物,以及自己之前多年搜刮的奇珍异宝,全部连本带利地送给了胡宗宪,为了表示诚意,他还派弟弟徐洪去胡宗宪那里做人质。

  徐海很清楚,事情到了今天这一步,他已经没有谈判的筹码,只能乖乖认输,在政府的管辖下当个良民,终此一生,而俞大猷放他破围而去,说明胡宗宪并不想赶尽杀绝,愿意给他一条生路。

  应该说徐海对形势的判断大体上是正确的,他确实失去了谈判的条件,但与此同时,他也错误地理解了胡宗宪的意图,这位总督大人之所以放他一马,只是因为害怕一个成语——狗急跳墙。

  事实证明,胡宗宪和王伦确实是有区别的:

  林冲杀人之后,王伦会让林冲入伙。

  徐海剿灭同伙之后,胡宗宪会剿灭徐海。

  这就是水平。

  正如之前的徐海一样,当人质的徐洪也得到了良好的待遇,锦衣玉食,好吃好住,不过吃了胡总督的饭,那是一定要还的,没过多久,胡宗宪终于亮出了底牌,他让徐洪带话给徐海,要想从良,必须献出自己的同党——陈东、麻叶。

  对于徐海而言,这实在不是个问题,他连自己的弟弟都可以牺牲,何况是这两个傻种。

  徐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立即着手准备,用合伙人的命换自己的,在他看来,这实在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开端,却是毁灭的起始。因为从一开始,胡宗宪就没有打算和徐海做生意,也不打算遵守游戏规则,他只知道,这是一个手上沾满无辜百姓鲜血的倭寇,虽百死不足赎其罪,人皆可杀!

  【最终的诅咒】

  徐海决定动手了,因为胡宗宪不但许诺既往不咎,还答应给他爵位,让他安享荣华富贵,只要他抓住陈东和麻叶。

  两人之中,麻叶要好对付一些,而陈东统率军队,比较麻烦,所以徐海决定先拿麻叶开刀。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徐海请麻叶吃饭,到地方二话不说,绳子往脖子上一套,直接交给了胡宗宪。

  第一个任务已经完成,徐海送走了麻叶,放心大胆地去准备对付第二个目标。

  但他想不到的是,就在他如释重负之际,五花大绑的麻叶已经坐在了贵客席上,而为他解开绳索的人,正是胡宗宪。

  麻叶的脑袋彻底乱套了,先是被人莫名其妙地绑了起来,然后又被人莫名其妙地松了绑。但有一点他是清楚的,必须乖乖与对方合作,才能保住脑袋。

  很快,他就知道了活命的条件——写一封信。

  这封信是写给陈东的,写作者是麻叶,当然,原创的权利属于胡宗宪。

  在此信中,胡宗宪描述了一个十分曲折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陈东和麻叶就看徐海不顺眼了,他们制定了一个阴险的计划,准备置自己同伙于死地,并进行了积极的策划。

  但在完成之后,信却没有被投递到陈东的手中,恰恰相反,第一个看到这封信的人,正是徐海。

  这看上去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既然徐海已经决定要去解决陈东,那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然而这正是胡宗宪的过人之处。

  他深知,徐海为人反复无常,且与陈东合伙抢劫多年,交情深厚,两人分分合合是常事,要保证万无一失,就必须断绝徐海的所有慈念和退路,让他把绝路走到底。

  胡宗宪的判断是准确的,徐海确实犹豫了,他很明白,如果自己迈出了这一步,就将失去所有后路,一旦胡宗宪靠不住,自己就会必死无疑。

  但当他看到那封写给陈东的信时,怒火烧毁了他的理智,而急于安居乐业的王翠翘,也在这关键的时刻,给了他一个关键的建议——彻底放弃抵抗,接受胡宗宪的招抚。

  徐海终于做出了决定,与之前的无数回敷衍应付不同,这一次他是真心的。

  事实证明,徐海的智商和斗争经验远远在陈东之上,他设下圈套,擒获了陈东,并招降了他的一部分属下。

  但在大功告成之后,徐海却突然平静了下来,他没有去见胡宗宪,在仔细思考之后,他改变了主意。

  此前,徐海急于投降,除了胡宗宪的计谋策动外,陈东的威胁也是一个主要因素,现在陈东已束手就擒,董事会只剩下他一个人,且军权在握,行市看涨,自然要谈谈条件,恰如俗语所云:没条件,谁投降啊?

  然而他没有等到这个机会。

  就在他安置俘虏、准备谈判之时,属下突然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所属部队被明军突袭,死伤三百余人,损失极其惨重。

  徐海感到了深入骨髓的凉意,他终于明白,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胡宗宪的掌握之中,这个可怕的对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并不时用行动敲打着他,告诉他这样一个真理:除了投降,你别无选择。

  第二天,闯荡江湖,纵横四海十余年的徐海公告天下:无条件投降。

  嘉靖三十五年(1556)八月,徐海率舰队抵达胡宗宪驻地平湖城,向胡宗宪请降。

  然而就在投降仪式上,徐海开始了与胡宗宪的最后一次较量。

  这是一次极为怪异的投降,所谓的投降者徐海,带齐了他的全部军队,威风凛凛地列队城外,而城内的受降者却畏畏缩缩,胆战心惊。

  趾高气昂的徐海带着上百个随从,在城外喊出了这样的话:

  “我是徐明山(徐海号明山),前来请降,速开城门!”

  带着上万人,全副武装包围城池,说你是来投降的,那真是鬼才信。

  这不是投降,而是挑衅,在彻底认输前,徐海决定最后一次考验胡宗宪,考验他的勇气和智慧,作为强者,他只向更强者屈服。

  很不巧的是,赵文华同志刚好也在,他听到消息,吓得浑身发抖,连忙找到胡宗宪,让他安排守军全力抵抗,以备不测。

  胡宗宪却十分镇定,他平静地告诉赵文华,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十分简单——打开城门,放他进来。

  赵文华顿时魂不附体,连声大呼:

  “万不可行,如果他趁机入城作乱,如何是好?!”

  胡宗宪站起身来,向这位上司投去了轻蔑的一瞥,便坚毅地向城门走去,只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不用担心,一切尽在我掌握之中。”

  见到胡宗宪的那一刻,徐海终于心服口服了,这个人带着两名随从,面对自己上百名携带兵器,穿着盔甲的属下,没有丝毫的慌乱,沉着地说道:

  “我就是直浙总督胡宗宪,徐海在哪里?”

  徐海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威势,在此之前,他还从没有怕过谁,包括汪直在内,但此时此刻,在这个人的面前,他彻底屈服了。

  徐海站了出来,不由自主地弯下了膝盖,向这个曾与他势不两立的对手恭敬行礼,他认输了,输得心服口服。

  徐大哥居然屈膝行礼了,就在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的时候,胡宗宪却作出了一个更让人意外的举动。

  按照我国的传统美德,这个时候胜利者的反应不外乎以下两种,要么是“急步赶上前,一把扶起”,要么是“大呼一声:贤弟,折杀大哥了”。

  然而这不是胡宗宪的选择,面对这个毕恭毕敬的强敌,他缓缓地伸出了手……按在了徐海的头皮上。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他们屏气凝神地盯着这匪夷所思的一幕,但更有趣的事情还在后面。

  胡宗宪的手停留在徐海的脑袋上,虽然没有玩出九阴白骨爪那样的绝世武功,却开始不停地拍抚,一边拍还一边说道:

  “你引倭寇入侵,为祸国家多年,今日既然归顺,以后当安分守己,切莫再次为恶。”

  每当看到这段记载,我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美国黑帮片中黑社会老大的形象,胡宗宪同志一边把徐海的脑袋当皮球拍,一边谆谆诱导,实在很有教父的风范。

  大家都看傻了,徐海却如同被洗脑了一样,温顺地任由胡宗宪摸他的头,给他上课,原因很简单,他已经被彻底降服了。

  投降仪式结束后,徐海选择城外的沈庄作为他的暂住地,和他的属下住在一起。因为胡宗宪表示,要安排他的部下转业、从良,必须有足够的时间。

  说完这些话,胡宗宪就跑去忙活了,而徐海则安心地等待着就业安置,然而他并不知道,胡总督既没有去找军转部门和居委会,也没有去找可供耕地,却只去找了一个人,因为他相信,在这个人的帮助下,徐海的问题将被彻底解决——用一种特别而简单的方式。

  这个人就是陈东。

  沉浸在幸福中的徐海开始憧憬着自己的美好生活,而王翠翘也十分高兴,从此她将不用继续跟着丈夫东躲西藏,飘移不定,他们将去一个安静的地方,住在安静的房子里,过着安静的生活,两个人坚信,幸福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于是机智的徐海失去了自己敏锐的嗅觉,他并没有发现,就在他们的驻地旁边,还住着一群陌生人,正用仇视的眼光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当徐海还做着封妻荫子的美梦的时候,这群人撕下了自己的伪装,向他和他的部属发起了突然袭击——他们是陈东的手下。

  谁也没有料到,到了这个时候,竟然还有人袭击他们,于是慌乱之中,大家只顾四散奔逃。徐海也不例外,他的反应非常之快,乱军中竟还带上了王翠翘一起跑。

  但他没有能够跑出去,因为胡宗宪的部署一向是密不透风的,到了天明,他的部下已然全军覆没,而他也被陈东的部下团团围住,走投无路之下,他叹息一声,投水自尽。

  横行天下的第二号倭寇徐海就这样被他以前的同伙陈东除掉了,但胜利并不属于陈东,三个月后,这位理论上的有功之臣和他的难兄难弟麻叶一起被杀,三人的首级被送往京城,嘉靖大喜,亲自去太庙告祭祖先,以示庆贺。

  唯一的赢家是胡宗宪,他在军事实力不足的情况下,用精准莫测的智慧和缜密复杂的计谋,一步步地把徐海逼上了绝路,而在整个过程中,他从未大动干戈,只是略动口手,便驱使他人为其效命,连最后解决徐海,都是借刀杀人。

  综观整个过程,谋略机巧,阴险狡诈,足可写入厚黑学教科书,为万人景仰。

  曾有一位厚黑学前辈说过,违法的事情不能做,违背良心的事可以做。按照这个理论,胡宗宪绝对是一个忠实的实践者。

  因为以当时的情境而言,胡宗宪为国家铲除倭寇,杀掉汉奸,似乎并不违法,却绝对违背了良心。

  古语有云“杀降不祥”,既然徐海已经投降,再杀他似乎就有点无耻,很明显,胡宗宪并不相信这句话,也不介意别人说他无耻,所以他做了,而且做绝了。无耻就无耻到底,又能如何?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报应的,当时的胡宗宪大概会这样想。

  估计十年之后,胡宗宪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而关于王翠翘的结局,正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总而言之,应该是死了。

  但她是如何死去的,民间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说她在那次突袭里死于乱军之中,尸首也未能找到。

  另一种说法,则是一个无比凄美的故事。

  徐海投水自尽的时候,王翠翘也想死,却没死成。她被士兵俘虏,并送到了胡宗宪那里。就在此处,人民群众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释放,有的说胡宗宪要把她许配给罗龙文,更有甚者,说胡宗宪自己看上了她,想娶她做妾。

  虽然传说有许多种,分配对象也有很多个版本,但有一点都是相同的——她拒绝了。

  徐海已经死了,但她仍然可以活下去,想娶她的人依然排队,她可以继续嫁人,过锦衣玉食的生活。

  然而她拒绝了,她选择用死来结束自己的一生,以怀念那个先她而去的人。

  于是在不久之后的一天,她趁人不备,逃了出来,面对大海,高声哭诉道:

  “明山,我辜负了你啊!”

  然后,她投入大海,追随徐海而去。

  在现代很多人看来,这种行为大致是比较缺心眼的,活着不好吗,干嘛要去死呢?

  诚然,这是一个缺乏逻辑的选择,正如多年前的那个时候,当海盗徐海来到她的面前,她所做出的那个选择一样,毫无逻辑,实在毫无逻辑可言。

  从史料价值上来讲,这是一段十分不靠谱的记载,换句话说,其真实性是很低的,但我依然使用了这段材料。

  因为在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一种不被风头大势所左右,不因荣辱富贵而变迁的情感,它才是这两个毫无逻辑的选择的真正原因,虽沧海横流,惟恒然不变。

  我知道它是假的,我希望它是真的。

  王翠翘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在此之后,她的这段传奇经历被写成一本名叫《金云翅传》的书,在清初极为流行,是当时的第一号畅销书。但诸位若未看过,那也并不奇怪,因为这本书没能与时俱进,上世纪四十年代后就没有再版了,当年我在省图书馆找了两天,才翻到一本比我大八十多岁的残本,着实不易。

  王翠翘就这样渐渐消失了,似乎她从未存在过,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位奇女子的名声已经冲出中国,走向亚洲。在日本和韩国,王翠翘有着广泛的知名度,而在越南,你要说你不知道王翠翘,人家会笑你没读过书,因为在越南的文学史上,这本《金云翅传》大致就相当于中国的《红楼梦》,其能量之大可见一斑。

  传奇一生若此,似海之情永存。

  安息,足矣。

  据说王翠翘在临死之前,曾对天大呼,控诉胡宗宪的背信弃义,并发出了最后的诅咒:

  “胡梅林(胡宗宪号梅林),你竟敢枉杀归降之人,天道若存,必定有报!”

  所谓“杀降不祥”,所谓“天道若存,必定有报”,根据哲学原理分析,大致应归入迷信之类,但迷信之所以被称为迷信,是因为有人信。

  当年白起不信,项羽不信,常遇春不信,胡宗宪也不信。

  毕竟死于非命,毕竟失去天下,毕竟四十暴亡,毕竟……

  人,毕竟是要讲点道义的。

  但胡宗宪似乎是不应该被指责的,无论如何,他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此刻的他顾不上这些,因为还有一个更为可怕的对手在等待着他。

  徐海的死,对汪直而言,应该算是一个好消息,从此以后他的竞争对手又少了一个,但对于胡宗宪而言,却仍然任重而道远。

  因为汪直实在是太强大了,据统计,除了他的嫡系部队外,受他控制和影响的倭寇人数多达五万余人,而胡宗宪手中能够调集的全部兵力不过十余万人,还要防守直浙两省,武力解决根本不可能。

  但要用计谋除掉他,也是困难重重,汪直已经下海了几十年,比徐海狡猾得多,更重要的是,胡宗宪逐渐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徐海不过是个打工的,靠个人力量奋斗,干掉了就没事了,但汪直是老板,数十年来,他兼并了几十股势力,且已经形成规模化经营,汪老板当老大,群众都听他的话,如果杀了汪老板,他手下的诸多头目们将会失去控制,到时事情会更加麻烦。

  所以胡宗宪得出了一个极为悲观的结论:汪直绝不能死。

  汪直不死,倭患如何平息?这是一个胡宗宪无法解决的问题,他陷入了冥思苦想,直到徐渭为他找到那个合适的答案。

  “要平定倭乱,并不需要杀掉汪直,”徐渭胸有成竹地说道:“只需诱他上岸,大事必成!”

下一章:
上一章:

79 条评论 发表在“第4部:粉饰太平 第十五章 天才的谋略”上

  1. 东风 says:

    用间计,上乘之作。为什么不把投降的倭寇武装起来,打击汪直,至于骨干分子可以整编以后,派到北方对抗蒙古人。

  2. 匿名 says:

    狗汉奸,死有余辜

  3. 朱元璋 says:

    这个汪直,气活我也!我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竟敢如此欺负我大明!我若在世,必定砍你头,剥你皮,吃你肉,啃你骨!我说嘉靖孙子,该醒醒了!

  4. 路人甲 says:

    3楼的。~别侮辱朱元璋老祖宗好不。还有你好不文明啊,还有嘉靖孙子?你才孙子,人家比你强100000(此处省略一亿个0)、~路过

  5. 东风自以为是 says:

    2

  6. 闭关锁国 says:

    如果汪直能促成大明开放海禁该多好啊,也许就没有清末的不堪一击了。

  7. 匿名 says:

    可惜不可能

  8. 无名 says:

    无话可说

  9. 匿名 says:

    飞天小猫眯

    喝点水幅度防护各地富尔等而后蜂蜜跌幅也要回房间 等复活咯刁风拐月发吩咐额将二人计未鉴定佛额封门二分局分开放回去分级分类开发的 等非健康覅万积分卡发表的康复夫人如何改日华佗跟不敢发妓不如偷包水电费高比特她很玩她很她很她能还挺忙活国家5委托给无热天公开认购

  10. l流光溢彩 says:

    看谁玩谁

  11. 侬人 says:

    昏君,昏君啊。

  12. 言官中的卫冕冠军 says:

    诱他上岸鸿门宴啊,汪老板也知道,但徐渭怎么实践呢? 胡宗宪长得威那,徐海在他面前跟猫似的,胡老大这人军事不咋地,但却是阴谋老手,这么好的拳手,竟然呆在地方混,朝廷那些忍者,交给胡老大一人就够啦。 汪直手下10万人,京城才5万人,这越境贩子也够牛的

  13. 言官中的卫冕冠军 says:

    如果汪直能促成大明开放海禁该多好啊,也许就没有清末的不堪一击了。
    朝廷太自私了,小民不准赚“外”快,这并不是中国人的僵化保守,几千年,中国都把政治重心移在北方,这对中国政治是致命的,用经济学来说,没看到海上的商机,也看不到。中国人眼中的世界还是太小了,谁让我们太强悍。汪直老板好不容易开阔我们的眼界,当然他的结局绝对是挂。我相信朝廷在他死之后会严厉打压海外贸易的。

  14. 匿名 says:

  15. 非非非 says:

    写得很好

  16. 匿名 says:

    徐渭就是牛

  17. 楚楚 says:

    牛啊

  18. 绸缪 says:

    人心难料,步步惊心

  19. 慈禧 says:

    = =

  20. 路人乙 says:

    汪直如果不死,那么现在的岛国虫声该是啥样呀,哈哈!

  21. 感性双鱼 says:

    看到这里,突然想起了甲午战争,海军弱暴结果被日本王八神经脑残白痴。。。。。。(以下省略n的n次方种脏话)搞得那么那啥。政府军连自己的都打不过。更何况是那些王八神经脑残白痴。。。。。。(以下再次省略n的n次方种脏话)

  22. says:

    明朝就是个野史 不是很准 吹嘘的也挺多

  23. . says:

    ………….

  24. . says:

    ………….2555

  25. 王阳明 says:

    有王守仁就行了

  26. 小鱼 says:

    9楼的sb,说的你吗啥b啊

  27. 红朝丞相 says:

    个人认为,正确办法是,让汪直的国度继续折腾,但是要进贡,然后开放海市。

  28. 收复日本 says:

    汪老板要是率日本狗投降多好啊 既为我国增添国土 又换日本一个名声:俺骄傲,俺是中国狗 钓鱼岛是按主人的

  29. 千里流云 says:

    胡疤瘌心狠手辣,注定自己也没有好下场的

  30. 小饭 says:

    ,现在要是汪直活着多好呀,中国人民需要他去榨干小日本的钱!^_^

  31. says:

    可以。

  32. 随风谣 says:

    倭寇擅长的还是抢烧打砸,让他们和草原上飞驰的蒙古骑兵作战,以卵击石,而且倭寇本身就是为钱,和蒙古骑兵一个性质,保不齐两个一块抢,这个方法不行。

  33. 笑话连篇 says:

    可惜,所谓的胡英雄,打的只不过是自己同胞,看来内强外软确是中国人传统。

  34. 匿名 says:

    汪直势利大了,又不听话,还自封为皇,沿海受到威胁,不打击不行啊,

  35. 周游列国 says:

    王翠翘,自古红颜多薄命啊。可惜了

  36. 咳咳 says:

    其实小日本并非强悍
    不过是因为那时的我们太弱
    看看汪直这伙人…
    其实汪直应该想办法打击小日本才好…

  37. 来兵 says:

    胡宗宪 汪直都是好样的!传奇一生啊!只是定位不同而已。

  38. 石原慎太郎 says:

    还像没有什么因果报应的说法,坏事做绝的石原慎太郎依然可以活到八九十岁吗!

  39. 书迷 says:

    徐海,汪直应该去统一日本啊。如今的鬼子就不会乱咬了

  40. hello says:

    徐胃好牛

  41. 黄来福 says:

    与一个沾满中国百姓鲜血的狗汉奸讲什么信义,信义只能和人讲。胡公有功,除奸有理。杀杀杀,杀尽一切汉奸卖国贼。

  42. 匿名 says:

    35楼 怎么不说 英雄难过美人关或者温柔乡英雄冢之类的?

  43. 胡宗宪 says:

    可惜后人只知道有个抗倭英雄戚继光,却不知道还有个忠心为国,大破倭寇的胡宗宪啊!

  44. 匿名 says:

    历史就是历史,我们用现在人的眼光看待过去

  45. Rossella says:

    This is both street smart and intlilegent.

  46. 匿名 says:

    作者的评论很精彩啊!

  47. 匿名 says:

    胡宗宪也很可恶啊

  48. 匿名 says:

    江南何在?

  49. 康熙 says:

    好牛!

  50. 匿名 says:

    对王翠翘没有丝毫同情感

  51. 客观 says:

    评论看的我也是醉了,小学生吗?

  52. w says:


    w

    ww
    w
    w
    w
    w
    w
    w
    w
    e
    s
    x
    d
    f
    t
    y
    q
    w
    w
    w
    w
    w
    w
    w
    w
    w
    e
    w
    d
    s
    e
    a
    y
    d
    s
    q
    w
    e
    w
    s
    z

    ess

    w

    a
    q
    e
    w

  53. 随便 says:

    如果明朝没有闭关锁国就好了,那么现在就轮不到美国嚣张了

  54. 53楼是傻逼 says:

    闭关锁国的是清朝,不懂别乱说!

  55. 阡陌 says:

    所谓“杀降不祥”?所谓“天道若存,必定有报”?所谓?!自古来 战争就无道义,你杀过来 我杀回去,死更多的老百姓而已。不要把自己的不幸归为,发誓而得的报应,让老天自己开眼,不如自己变强去争取,这本来就是强者的游戏。

  56. 反垃圾 says:

    我说徐渭是谁,没人知道。徐文长,我的朋友们还是不知道!

  57. 夜雨 says:

    这一章拍成电视连续剧绝对精彩。惊心动魄啊。

  58. 请叫我脸plus says:

    胡宗宪虽然为民族大义,但言而无信、出尔反尔还是不太好。

  59. 11 says:

    不战而屈人之兵

  60. 匿名 says:

    总的来说,还是嘉靖帝无能,绝无先帝之魄力

  61. 匿名 says:

    非嘉靖帝不能,而是用人不能。

  62. 53楼是傻逼 says:

    力顶54楼

  63. 匿名 says:

    胡老板收复了日本??这个在古代不可能,当时古代皇帝都有傲气,觉得中国地大物博,神圣不可侵犯,对其他国家一点不感兴趣,甚至觉得其他国家都是低人一等,不可合并

  64. 匿名 says:

    嘉靖太懒了,其实觉得挺昏庸的,也没看出做了哪些成绩,整体搞什么仙丹妙药 长生不老的

  65. 匿名 says:

    你这话不对了吧,言而无信??说他下流 卑鄙都行,但他也是伟大的,这样省去了多少士兵跟百姓的性命

  66. 明月依旧 says:

    这胡大总督喜欢吹大牛,把徐海统领下的两股势力搞得互相猜忌。

  67. 匿名 says:

    第四部真精彩人物个性鲜明,事迹突出!爱看。

  68. 啊啊啊 says:

    666

  69. 匿名 says:

    可是王翠翘有什么资格和立场指责胡宗宪杀降呢,如果杀徐海这种罪大恶极的降有罪的话,那么徐海害死那么多无辜的平民就是罪无可恕。

  70. 闲人 says:

    各有各的看法,立场不同,想法不同而已……

  71. says:

    。。。

  72. 复制全文的是傻逼 says:

    再让我看见有人复制全文,下一脚我就蹬你脑壳上,看到一次揍一次

  73. 23132132 says:

    我觉得不杀徐海,把他调到福建去抗倭,因为福建没有强势的将领镇守,而浙江有俞大猷,戚继光,谭伦等人守着倭患仅局限于沿海一带的城市,而福建几乎全省都是倭患。

  74. 匿名 says:

    不是讲徐阶帮夏言报仇杀严嵩吗 这剧情跳的有点大啊

  75. 嘉靖 says:

    坚决同意4楼的话

  76. 匿名 says:

    可惜作者不写清朝 真的好看

  77. 一句历史 says:

    但是阅人无数的王翘翠依然选中了他
    应该是”王翠翘“

  78. 20230504 says:

    徐宗县典型的卧底卧到黑社会骨干,无间道比之都小巫见大巫了。

  79. 匿名 says:

    不管多么牛逼的人,都有时代的局限行

发表评论

本周热门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