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

第7部:大结局 第十八章 天才的计划

所属目录: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温体仁下台,最受益的人,应该是杨嗣昌。我查了一下,他崇祯十年(1637)三月当兵部尚书,温体仁是六月走人的,按照温先生的脾气,像杨嗣昌这种牛人,不睬下去,是不大可能的。

  温体仁走了,杨嗣昌来了,不久之后,他就将进入内阁,实践自己天才的计划。

  按照杨嗣昌的计划,要实现十面张网,现在的人是不够的,必须再增兵十二万,要增兵,就得给钱,按杨嗣昌的算法,必须增加饷银二百八十万两以上。

  这个计划极为冒险,因为这笔钱杨嗣昌是不出的,崇祯也是不出的,唯一的来源,只能是找老百姓要,具体说来,就是加租。

  比如原先你一年交一百多斤粮食,全家还能丰衣足食,张献忠、李自成打过来的时候,你可能会出门看热闹,然后回家吃饭。然后官府告诉你,加租,每年交两百斤,结果全家只能吃糠,再打过来的时候,你就会出门,帮李自成叫声好,让他们往死里打,帮你出口气。

  再后来,官府告诉你,再加租,每年交四百斤,结果全家连糠都没法吃,不用人家打上门,你就会打好包袱,出门去找闯王同志。

  为了搞定西北民变,崇祯已经加过几次租了,如果再加,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很多大臣坚决反对。

  但是崇祯仍旧同意了,因为他相信,杨嗣昌的计划,能够挽救危局。

  最后,杨嗣昌说,要实现这个计划,我必须用一个人。

  崇祯同意了。

  杨嗣昌推举的这个人,叫熊文灿。

  熊文灿,贵州永宁卫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布政使、两广总督。

  杨嗣昌之所以推举熊文灿,只是因为一个误会。

  不久前,两广总督的熊文灿得知了这样一个消息,崇祯的一名亲信太监来到广东探访,干啥不知道,虽说来意不明,但对这种特派员之类的人物,熊总督心里是有数的,转成请过来吃饭。

  既然是吃饭,就要喝酒,吃饱喝足,再送点礼,这位太监也很上道,非常高兴,一来二去,也就熟了。

  既然是熟人,也就好说话了,双方无话不谈,从国内形势到国际风云,什么都说,但只有一件事,熊总督始终没有套出来。

  你到底来干什么的?

  几天后,这位太监要走,熊总督决定再请他吃顿饭,最后套口风。

  这顿饭吃得很满意,双方临别,喝得也多,喝着喝着,就开始说起民变的事。

  熊总督估计是喝多了,外加豪气干云,当时拍着桌子大喝一声:

  “诸臣误国,如果我去,怎么会让他们闹到如此地步(令鼠辈至是哉)!”

  他万没想到,有个人比他还激动。

  太监立即站了起来,他流露出多年卧底终于找到同志的表情,热烈地握住了熊总督的手,说出了熊总督套了很多天,都没有套出来的话:

  “我到这里来,就是来考察你的!回去我就禀报皇上,让您去平乱,除了你,谁还能扫清流贼!(非公不足办此贼)”

  酒醒了。

  熊总督到底是多年的老官僚,听到这话,当时酒就醒了,脑筋急速运转后,凭借二十余年的功底,立即提出了五难,四不可。

  所谓五难,四不可,大致就是九个条件,也就是说,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熊总督才能勉为其难地上任。

  大致说来,这就是一篇公文,就算让专职秘书写,也得写个一天两天,熊总督转眼就能完工,实在用心良苦。

  然而太监也并非凡人,只用一句话,就打碎了熊总督的如意算盘:

  “你放心,这些我回去都会禀报皇帝,但如果皇帝都答应,你就别推辞了。”

  就这样,熊总督的一片报国之心穿越上千里路,来到了京城。

  崇祯知道了,杨嗣昌也知道了,在那遥远的南方,有一个叫熊文灿的忠义之士,愿意为国付出一切。

  当然了,熊总督的那些条件,自然不在话下,关键时刻,有人肯上,就难能可贵了,怎么能够吝惜条件呢?

  所以在这关键时刻,杨嗣昌提出了熊文灿,而崇祯也欣然同意了,他们都相信,他能圆满实现这个天才的计划。

  于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熊总督接到了调令,他即将前往中原,接替无能的前任总督王家桢。

  熊文灿原先的辖区,是广东、广西两个省,而他现在的辖区,包括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按说,他应该很高兴,高兴得一头撞死。

  两广总督,虽说管的都是不发达地区,盗贼也多,但好歹图个平安,也没人来闹,现在这五个省,动辄就是几十万人武装大游行,且都是巨寇、猛寇,没准哪天就被抓走,实在比较刺激。

  但既然来了,再跟皇帝说,其实我是忽悠您的,那天是喝多了,估计也不行,想来想去,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后世有很多人,对熊先生相当不屑,说他没有能力,没有气魄,但在我看来,熊总督并没有那么不堪,他自幼读书,当过地方官,也到过京城,还出过海(出使琉球),见过大世面,总体而言,他只有两样东西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虽说熊文灿能力比较差,比较怕事,比较没有打过仗,但他能够升到两广总督,竟然是靠一项军功。

  这项军功的具体内容是,他搞定了一个许多人都无法搞定的人,此人的名字,叫郑芝龙。

  郑芝龙,是福建一带的著名海盗,有个著名的儿子——郑成功。

  熊总督招降郑芝龙后,又用郑芝龙干掉了其他海盗,成功搞定福建沿海,最终搞定自己,获得提升。

  但熊总督长年以来的表现有目共睹,骗得了上级,骗不了群众,所以他去上任的时候,许多人都认定,熊总督是壮官一去不复返了。

  崇祯十年(1637)十月,熊文灿正式来到湖广上任,迎接他的,是下属左良玉。

  刚开始的时候,左良玉对熊总督还比较客气(没摸清底细),过了几天,发现熊总督黔“熊”技穷,除了天天开会,啥本事都没有,索性就消失了,没办法,像熊总督这种熊人,左总兵是看不上的。

  熊总督也急了,他本不想来,来了,将领又不听使唤,自己手下的兵力,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人,又要完成业绩,无奈之下,只好使出老招数——招抚。

  当时在他的辖区里,最大的两股民军,分别是张献忠和刘国能。

  其中张献忠有九万人,刘国能有五万。

  熊文灿决定招抚这两个人。

  虽然在朝廷混得还行,但论江湖经验,跟张献忠、刘国能比,熊总督还是很傻很天真,他不知道这二位的投降史,也不了解黑道的规矩,更何况,他的兵还不到人家的十分之一,要想招降,是很困难的。

  但熊总督最头疼的问题,还不是上面这些,他首先要解决的,是另一个问题——发通知。

  因为张献忠和刘国能从事特殊行业,平时也没住在村里,以熊总督的情报系统,要找到这两个人,似乎很难,情急之下,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熊总督派了几百个人,以今日张贴医治性病广告之决心,在村头乡尾四处贴告示,以告知朝廷招安之诚意。

  对此,左良玉嗤之以鼻,连杨嗣昌听说后,也只能苦笑。

  总之,在当时,熊总督在大家的眼里,大约是个笑话,笑完了,就该滚蛋了。

  然而这个笑话,却以一种无人可以预料的方式,继续了下去。

  过了不久,熊总督就得到消息,民军的同志们找来了。

  先找上门的是张献忠,他表示,自己虽然兵强马壮,但是很想投降,很想为国效力,但鉴于投降程序很麻烦,所以需要准备几天。

  这是鬼话。

  类似这种话,张献忠说的次数,估计他自己都数不清,这也是张头领看熊总督是生人,专程忽悠一把,要换了洪承畴、卢象升等一干熟人,拉出去就剁了。

  但张献忠派人上门,除了逗人玩,还有客观原因。

  自打崇祯九年围剿风暴以来,经济形势是一天不如一天,高迎祥垮台了,众多头领环境都不好,随时可能破产裁员,包括李自成在内。

  高迎祥死后,孙传庭就放出了话,只要搞定了李自成,他就退休回家。

  李自成在陕北对付洪承畴,已经很吃力了,又来了这么个冤家,两下夹攻,连吃败仗,没办法,陕西没法呆了,只好掉头进了四川。

  偏偏年景太差,又赶上杨嗣昌开始搞十面埋伏工程,只能接着往前跑,前有追兵,后有堵截,实在没办法,只能以掩耳盗铃之势窝在原地,动弹不得。

  环境如此,张献忠混得也差,留个后路是必要的,所以找到了熊总督,当然,投降是不会的,先谈条件,过几年实在不行了,再投降。

  但他万没想到,过几天,他就会乖乖投降。

  因为几天后,一个消息传来,刘国能投降了。

  刘国能,外号闯塌天,在当时的诸位头领中,他大概能排到前五名,是个相当棘手的人物。

  他得知熊总督招降的消息后,也找上门来,表示自己虽兵强马壮,但是很想投降,鉴于投降程序很麻烦,需要准备几天。

  其实刘国能同志的台词,跟张献忠的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他准备了几天,就真的投降了。

  崇祯十年(1637)十一月,刘国能率五六万大军,向仅有一万人的熊文灿投降,服从改编。 招安小时候,我读水浒传的时候,曾经相当厌恶宋江,觉得他替天行道,开始造反,很是英雄,最后却又接受招安,去征讨方腊,很是狗熊,同样的一个人,怎么前后差别那么大呢?

  后来我才明白,造反的宋江,和招安的宋江,始终是同一个人。

  为什么要造反?

  造反,就是为了招安。

  当年的宋江,原本是给政府干活,而且还有职务,根据水浒的说法,日子过得很不错,除了拿工资,还勾结黑社会(如晁盖等人),吃点外快,还经常结交江湖兄弟,给钱从不小气(宋江:你当及时雨的名号是白给的?),只是一时手快,在被检举之前,干掉了自己的小妾,所以才被迫流落造反。

  刘国能的情况比较类似,跟张献忠不一样,他原本是读过书的,据说还有个秀才的功名,但后来不知一时冲动,还是懵懂无知,竟然造了反,好在运气不错,这么多年没被干掉,还混得不错。

  但造反这活,混得不错是不够的,毕竟工作不太稳定,危险性大,刘国能又是个比较孝顺的人,希望在家孝敬父母,所以趁此机会,准备投降,换个工作。

  刘国能这一投降,就把张献忠吓懵了:投降,还有抢生意的?

  眼看问题严重,他立即派出使者,去找熊文灿,表示近期就投降了。

  但是熊总督也硬气了,没有盛情挽留,反而表示,关于投降的问题,还要研究研究,才确实是否接受。

  原本投降是供不应求,现在成了供大于求,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麻烦了。

  但张献忠不愧是在朝廷里混过的,非常机灵,立刻转变思路,决定,送礼。

  而且张献忠明智地意识到,熊总督的道行很深(两广总督是个肥差),单是送钱估计没戏,所以他专程找了几件古董玉器(反正是抢来的),派人送了过去,只求一件事,让我投降。

  捞钱之余还有政绩,如此好事,对熊总督而言,不干就不是人。

  他马上接受了投降,并且命令张献忠等人就地安置。

  张献忠投降的时候,手下有七八万人,而他的驻地,在谷城(今湖北谷城)。

  消息传来,崇祯极为高兴,认定熊总督是旷世奇才,大加赞赏。

  杨嗣昌也很高兴,高兴之余,他提出了一个想法。

  客观地讲,这是个比较阴险的想法,以致于后来很多人认为,如果照这个想法办了,天下就消停了。

  这个想法的具体内容,是让张献忠在投降之前,办一件事——打李自成。

  这就好比黑帮团伙,每逢拉人入伙的时候,都要让新人干点缺德事,比如砍人放火之类,专用术语,叫沾点血,今后才好一起干。

  但崇祯同志实在很讲道义,他表示人家刚来投降,就让人干这种事,似乎有点过分,所以也就这么算了。

  对崇祯的信任,谷城的张献忠先生如果毫无感动,那也是很正常的。作为投降专业户,他所要考虑的,是什么时候再造反,以及造反之后,什么时候再投降。

  实际情况,似乎也是如此,崇祯十一年(1638)十月,张献忠同志已经难能可贵地投降了十个月,很明显,他也不打算打破自己以往的投降记录,开始私下联系,蠢蠢欲动。而以熊总督的觉悟,估计只有张先生的砍刀砍到他的枕头上,才能反应过来。

  然而,就在以往场景即将重播之际,一个消息,彻底地打乱了张献忠的计划。

  三个月前,陕西的李自成呆不下去,跑到了四川,刚到四川时,李自成过得还可以,后来洪承畴调集重兵围剿,他就退往山区,双方僵持不下,李自成瞅了个空,又跑回了陕西。

  以往每次李自成跑路的时候,洪承畴都礼送出境,送出去就行,确保他别回来,并不多送,但这次李自成发现,洪承畴开始讲礼貌了。

  从四川出来的时候,屁股后面跟着一群能人,比如关宁军的主要将领祖大弼、左光先以及曹文诏的侄子曹变蛟等等。

  而且这帮人很有诚意,一直跟在后面,且玩命地打,比如曹变蛟,带着三千骑兵,跟了二十多天,连衣服都没换(未卸甲),连续击败李自成,直接把人赶出了陕西。

  洪承畴之所以如此卖力,是因为挨了骂。按照防区划定,陕西归孙传庭管,四川归洪承畴管,照孙传庭的想法,李自成进了四川,就别让他再出去了,可是洪承畴不知怎么回事,竟然又让李自成跑了。

  孙传庭自然不干,认定是洪承畴玩花样,让自己背黑锅,气得不行,就告了一状。

  这一状相当狠,崇祯极为愤怒,马上就批了个处分,那意思是,你想干就好点干,不想干我就干你,搞得洪承畴连觉都没法睡,连夜开会,准备跟李自成玩真的。

  对方突然下猛招,李自成没有思想准备,连陕西都没呆住,只能往外跑了。

  一路往西北跑,跑了几天几夜,到了甘肃,终于没人追了。

  但过了几天,李自成才明白,不追是有理由的。

  在明代,西北是比较荒凉的,陕西的情况还凑合,再往外跑,基本就没人了,所以压根没必要追,让他自己饿死就行。

  洪承畴的想法大致如此,事情也正如他所料,李自成混得实在太惨,没人、没粮,一个多月,损失竟然过半,已经穷途末路。

  然而出乎洪承畴意料的是,没过几天,李自成竟然穿越严密封锁,又回来了——从他的眼皮底下。

  据说这件事情吓得洪大人几天没睡着觉,毕竟刚刚作过检查,还出这么大的事,随即写信,向崇祯请罪。

  但崇祯的领导水平实在是高,一句话都没说,只是让他戴罪立功。

  感动得眼泪汪汪的洪大人决心,从行动来报答领导的信任,马上找到孙传庭,要跟他通力合作,彻底解决李自成。

  孙传庭很够意思,啥也不说了,立即调兵,发动了总攻。在一个月里,跟李自成打了四仗。

  四仗之后,李自成只剩一千人。

  只剩一千人的李自成,躲进了汉中的深山老林。

  原本几万精锐手下,被打得只剩一个零头,甚至连他最可靠的亲信祁总管,也带着人当了叛徒,在山沟里受冻的李自成,感到了刺骨的寒意。

  如果是张献忠,到这个时候,估计早就投降洗了睡了,但李自成依然不投降,他依然坚定。

  但再坚定,都要解决问题,李自成明白,老呆在山里,终究是不行的,必须走出去。

  经过分析,他正确地认识到,四川是不能去了,陕西也不能去了,要想有所成就,唯一的目的地,是河南。

  河南有人口,有灾荒,加上还有几个从前的老战友,所以,这是李自成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而从汉中到河南,必须经过南原。

  南原,位于潼关附近,是此去必经之路,为了交通安全,李自成在出发前,进行了长期侦查,摸清地形,为了麻痹敌人,他在山区蹲了一个多月,直到所有官军撤走,才正式上路。

  一路上,李自成相当机灵,数次避过官军,但终究有惊无险地到了南原。

  南原是他的最后一站,只要通过这里,他的命运就将彻底改变。

  一个月前,当李自成只剩一千余人,躲进山里的时候,孙传庭认为,这是歼灭李自成的最好时机,必须立刻进山围剿,至少也要围困。

  然而洪承畴反对,他认为既不要围剿,也不用围困。

  孙传庭很愤怒,他判定,李自成必定会再次出山,而且他的进攻方向,一定是河南。

  这一次,洪承畴没有反对,他说,确实如此。

  既然确实如此,为什么不全力围剿呢?

  因为最好的围剿地点,是潼关南原,无论他从何处出发,那里是他的必经之路。

  所以当李自成全军进入南原之后,他才发现,自己落入了陷阱。

  据史料记载,为了伏击李自成,孙传庭集结了三万以上的兵力,每隔数十里,就埋伏一群人,山沟、丛林,只要能塞人的地方,都塞满。

  如此架势,别说突围,就算是挤,估计都挤不出去。

  所以从战斗一开始,就毫无悬念,蜂拥而上的明军开始猛攻,挨了闷棍后,李自成开始突围,往附近的山里跑,然而跑进去才发现,明军比他进来得还早,于是又往外跑,跑了一天,没能跑出去。

  李自成部余下的一千多人,是他的精锐亲军,九年来,南征北战,无论是四川、陕西、钻山沟,绕树林,都坚定不移地跟着走。

  到了南原,就再也走不动了。

  虽然经过拼死厮杀,终究没能突围出去,从白天打到晚上,一千个人,只剩下了十八个。

  李自成也是十八个人之一,他趁着夜色,率领部将刘宗敏,逃出了包围圈,他的手下全军覆没,老婆孩子全部被俘。

  在一片黑暗中,孤独的李自成逃入了商洛山,在那里,他将开始艰难的等待。

  至此,西北民变基本平息,几位著名头领,基本都被按平,要么灭了,要么投降,没灭也没降的,似乎也很悲哀,毕竟连被没灭的价值都没有,是很郁闷的。

  张献忠老实了,现在经济形势这么差,工作不好找,如果再去造反,吃饭都成问题,所以他收回了自己的再就业计划,开始踏踏实实当个地主。(谷城基本归他管)

  消停了。

  民变基本平息,朝廷基本安定,要走的走了,要杀的杀了,要招安的也招安了,经过长达十年的混乱,大明终于等来了曙光。

  对目前的情况,崇祯很高兴,他忙活了十年,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他曾对大臣说,再用十年,必将社稷兴盛,天下太平。

  十年?

  一年都没有。

  看到光明的崇祯并不知道,他看到的,并不是曙光,而是回光,回光返照。 天朝上邦几乎就在李自成全军覆没的同时,一件事情的发生,再次改变了大明帝国的命运。

  崇祯十一年(1638),皇太极决定,进攻明朝,清军兵分两路,多尔衮率左翼军,岳托率右翼军,越过长城,发动猛攻。

  应该说,为了这次进攻,皇太极是很费心思的,他不去打关宁防线(也是实在打不过来),居然绕了个大圈,跑到了密云。

  密云的守军很少,但几乎没人认为,清军会从这里进攻,因为这里山多,且险,要从这里过来,要爬很多山,而且很难爬,要爬很久。

  从这里打进来,那是绝无可能。

  据说经常卖假古董的人,最喜欢听到的话,就是某位很懂行的顾客,很自信地表示,古董的某某特征,是绝对仿不出来的。

  皇太极有没有卖过古董,那是无从考证,但他选择的地方,就是这里,他的战术非常简单,就是爬山。

  清军到这里后,开始爬山,确实很多山,很难爬,足足爬了三天。

  但终究是爬过来了。

  清军爬过来的时候,蓟辽总督吴阿衡正在喝酒,且喝大了,脑袋比较晕,清军都到密云了,他才明白过来。

  人喝醉之后,有两个后果,一、头疼,二、胆子大。

  这两个后果,吴总督都有,最终后果是,头疼的吴总督,胆大无比,带着几千人,就奔着清军去了。

  喝醉的人,要是一打一,仗着抗击打能力,还有点胜算,但要是群殴,也就只能被殴,没过多长时间,吴总督就被殴死了,清军突破长城防线,全线入侵,形势万分危急。

  密云距离北京,今天坐车,如果没堵车,大致是两个钟头,当年骑马,如果没堵马,估计也就一两天。

  离京城一两天,也就是离崇祯一两天,所以消息传到京城,大家都很恐慌,只有几个人不慌,其中之一,就是崇祯。

  崇祯之所以不慌,是因为六个月前,他就知道清军会入侵,而且连入侵的时间,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六个月前,有一个人将攻击的时间,方式都告诉了他,这个人并非间谍,也不是卧底,他的名字,叫皇太极。

  半年前的一天,杨嗣昌曾在私下场合对崇祯说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比较长,所以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

  在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跟匈奴议和了。

  这个故事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让崇祯去跟清朝和谈。

  客观地讲,这是唯一的方法。

  就军事实力而言,当时的清朝虽然军队人数不多(最大兵力二十万),但战斗力相当强(某些西方军事学家跟着凑热闹,说是十七世纪最强的骑兵),明朝的军队人数,大致在六十万到八十万左右,但能打仗的(辽东系、洪兵、秦兵),也就是二十多万,要真拉开了打,估计也不太行。

  好在地形靠谱,守着几个山口,清军也打不过来,所以按照常理,是能够维持的。

  但要命的是后院起火,出了李自成等一干猛人,只能整天拆东墙补西墙,所以杨嗣昌建议,跟清朝和谈,先解决内部矛盾。

  其实杨嗣昌的故事,还有下半段:刘秀跟匈奴和谈,搞定内部后,没过多少年,就派汉军出塞,把匈奴打得落荒而逃。

  所谓秋后算账,虽然杨嗣昌没讲,但崇祯明白,所以他决定,先忍一口气,跟清朝和谈,搞定国内问题先。

  当时知道这件事情的,只有三个人,包括崇祯、杨嗣昌、太监高起潜。

  为保证万无一失,和谈使者是不能派的,杨嗣昌不知去哪里寻摸来个算命的,跑到皇太极那边,说要谈判。

  皇太极的态度相当好,说愿意和谈,而且表示,如果和谈成功,就马上率军撤回原地。

  当然,这位老兄一向不白给,末了还说了一句,如果和谈不成功,我就打过去,具体时间,是在今年的秋天。

  崇祯愿意和谈,因为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过了几个月,在他的暗中指使下,杨嗣昌正式提出,建议与清朝和谈。

  此后的事情,打死他都想不到。

  建议提出后,按史料的说法,赞成的人很少,反对的人很多,事实上,是只有人反对,没有人赞成。

  最先蹦出来的,是六部的几个官员,骂了杨嗣昌,然后是一拨言官,说杨嗣昌卖国,应该拉出去千刀万剐,全家死光光。

  但把这件事最终搅黄的,是最后出场的人,一个人——黄道周。

  黄道周同志的简历,我就不多说了,这位仁兄后来有个外号,叫“黄圣人”,后来跟清军死战到底,堪称名副其实,黄圣人当着皇帝的面,直接跟杨嗣昌搞辩论,一通天理人欲,先把杨嗣昌说晕,然后发挥特长(他的专业是理学),从理论角度证明,杨嗣昌主张议和,是天理难容,违背人伦等等。

  说了半天,杨嗣昌基本没有还手之力,崇祯虽然气不过,但黄先生理论基础太扎实,也没办法,等辩论完了,也不宣布结果,当场就下了令,黄道周连降六级,到外地去搞地方建设。

  皇帝大人虽然出了气,但和谈是绝不可能了,杨嗣昌再也没提,大家都能等,皇太极例外,他在关外等了几个月,眼看没了消息,认定是被忽悠,就又打了进来。

  对当时的崇祯而言,和谈是最好的出路,其实问题很简单,当年汉高祖如此英雄,还得往匈奴送人和亲,皇太极从来没要过人,无非是要点钱,弄点干货,也就完事了。

  但如此简单的问题,之所以搞得这么复杂,如此多人反对,其实只是因为一件东西——心态。

  我曾研习过交通史(中外交往),惊奇地发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和人其实差不多,穷了,就瞧不起你,打你,富了,就给你面子,听话。

  比如美国,说谁是流氓谁就是流氓,说打谁就打谁,盟友遍布天下,时不时还搞个会盟,弄个盟军,朋友遍天下,全世界人民都羡慕。

  但这事你要真信了,那就傻了,要知道,那都是拿钱砸出来的,听话,就是友好邻邦,就给美元,给援助,很人道,不听话,就是流氓国家,给导弹,很暴力。

  而且山姆大叔是真有钱,导弹那是贵,一百万美元一个,照扔,一扔就几十个,心眼太实在,我估摸着,要全换成手榴弹,从飞机上往下扔,也能扔个把月。

  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实力。

  谁有实力,谁就是大爷,没实力,就是孙子,美国有实力,其实也就一百多年,趁着英国老大爷跟德国老大爷干仗,奋发图强,终成超级大爷。

  相比而言,中国当大爷的时间,实在是比较长,自打汉朝起,基本就是世界先进国家,虽然中途闹腾过,后来唐朝时又起来了,也是全世界人民羡慕,往死了派留学生,相对而言,欧洲除了罗马帝国挺得比较久,大部分时间,都是一帮封建社会的职业文盲砍来砍去,直到明朝中期,都是世界领先。

  鉴于时间太久,心态难免有点问题,比如后来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当大爷了,就派使者到中国,见到乾隆。本意大致是要跟中国通商。

  然后,乾隆同志对他们说,回去给你们乔治(当时的英国国王)

  带个信,就说你的孝心我知道了,你的贡品我收到了(战舰模型),我天朝应有尽有,你就不要再费心了,给我送这些东西,是比较耽误事的,你们那里是蛮荒之地,生活很困难,好好种地,我这里东西很多,赏点给你,回家好好用吧。

  几十年后,在蛮荒之地种地的英国农民们,驾驶着战舰打了进来。

  这种毛病由来已久,毕竟牛了太多年,近的朝鲜、越南、日本且不说,最远的,能打到中亚、西伯利亚,自古以来,就是天朝上邦,四方来拜,外国使臣来访,表面上好吃好喝招待着,临走还捎堆东西,说天朝物产丰富,什么都有,只管拿,背地里说人家是蛮夷,没文化,落后,看你可怜,给你几个赏钱。

  牛的时候,怎么干都行,等到不牛了,还想怎么干都行,那就不行了。

  明朝的官员思维,大致就是如此,就军事实力而言,谈判是最好的选择,然而没有人选择。

  这种行为,说得好听点,叫坚持原则,说得不好听,叫不识时务,明朝最后妥协的机会,就这样被一群不识时务的人拒绝了。

  十年前,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曾经很讨厌黄道周,讨厌这个固执、不识时务的人,我始终认为,他的决策是完全错误的。

  直到我知道了黄道周的结局七年后,当清军入关时,在家赋闲的黄道周再次出山,辅佐唐王。

  唐王的地盘,大致在福建一带,他是个比较有追求的人,很想打回老家,可惜他有个不太有追求的下属——郑芝龙。

  郑芝龙的打算,是混,无论清朝明朝,自己混好就行,唐王打算北伐,郑芝龙说你想去就去,反正我不去。

  唐王所有的兵力,都在郑芝龙的手里,所以说了一年多,只打雷不下雨。

  这时黄道周站出来,他说,战亦亡,不战亦亡,与其坐而待毙,何如出关迎敌。

  唐王很高兴,说你去北伐吧,然后他说,我没有兵给你。

  黄道周说,不用,我自己招兵。

  然后他回到了家,找到了老乡、同学、学生,招来了一千多人,大部分人都是百姓。

  隆武元年(唐王年号,1645),黄道周出师北伐,他的军队没有经验,从未上过战场,甚至没有武器,他们拥有的最大杀伤力武器,叫做锄头、扁担。所以这支军队在历史上的名字,叫做“扁担军”。

  黄道周的妻子随同出征,她召集了许多妇女,一同前往作战,这支部队连扁担都没有,史称“夫人军”。

  就算是最白痴的白痴,也能明白,这是自寻死路。

  然而黄道周坚定地向前进发,明知必死无疑。正如当年他拒绝和谈,绝不妥协。

  三个月后,他在江西婺源遭遇清军,打了这支队伍的第一仗,也是最后一仗。

  结果毫无悬念,武器的批判没能代替批判的武器,黄道周全军覆没。黄道周被俘,被送到了南京,无数人轮番出面劝他投降,他严辞拒绝。

  三个月后,他在南京就义,死后衣中留有血书,内容共十六字:

  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落款:

  大明孤臣黄道周正如当年的他,不识时务,绝不妥协。

  有人曾对我说,文明的灭绝是正常的,因为麻烦太多,天灾人祸、内斗外斗,所以四大文明灭了三个,只有中国文明流传至今,实在太不容易。

  我想想,似乎确实如此,往近了说,从鸦片战争起,全世界强国(连不强的都来凑热闹)欺负我们,连打带抢带烧带杀,还摊上个“量中华之物力”配合人家乱搞的慈禧,打是打不过,搞发展搞不了(洋务),同化也同不了(人家也有文明),软不行,硬也不行,识时务的看法,是亡定了。

  然而我们终究没有亡,挺过英法联军,挺过甲午战争,挺过八国联军,挺过抗日,终究没有亡。

  因为总有那么一群不识时务的人,无论时局形势如何,无论对手有多强大,无论希望多么渺茫,坚持,绝不妥协。

  所以我想说的是,当年的这场辩论,或许决定了大明的未来,或许黄道周并不明智,或许妥协能够挽回危局,但不妥协的人,应该得到尊重。

  面对冷酷的世间、无奈的场景,遇事妥协,不坚持到底,是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的选择,因为妥协,退让很现实,很有好处。

  但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至少有那么一两件事,应该不妥协,至少一两件。因为不妥协、坚持虽然不现实,很没好处,却是正确的。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至少有一点。

下一章:
上一章:

107 条评论 发表在“第7部:大结局 第十八章 天才的计划”上

  1. 心灵的港湾 says: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至少有一点。

  2. 溪云一样闲 says:

    谢谢老师给我上这堂课。

  3. says:

    我记住了!

  4. 若鸢 says:

    历史上的每一个人的做法都确认无疑是“对”的包括秦桧,包括慈禧,没有他们,历史就会改变,在电脑前的你恐怕就不是你

  5. 我笑了 says:

    黄道周带了1000多妇女儿童不是去打仗的,是为那个“存天理灭人欲”的荒诞理论殉道的,书生意气!!!

  6. says:

    天道沦常。。。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7. 。。 says: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8. 崇祯是个好皇帝 says:

    古文明四个灭了3,唯有中国文明保留了下来?中国文明在哪?不见文明,只有劣根。

  9. 匿名 says:

    黄道周固然可敬,却也可恨

  10. 龙的传人 says:

    黄道周那通天理人欲,不应该讲给杨嗣昌听,应该讲给那些被清兵残杀的百姓听,应该站在城楼上讲给清兵听

  11. 未来 says:

    武器的批判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黄道周误国,时至今日,还要讴歌这种人吗?从议和事件上能看出,崇祯亡国时说:“大臣误我”是有道理的,很可能就是针对此事而说。如此重大的战略决策,被一帮不懂实践的人搞黄了(扁担军是实证),崇祯还真是背啊!不过,归根到底是崇祯能力差,控制不了大臣,怎么当的皇帝。再者,重大的国家事务,人人都有发言权吗?民主,必须有合理的形式和程序。

  12. 未来 says:

    8楼太悲观了,中国文明显然还在,否则这本书是怎么出的,怎么会拥有这么多读者。不过,其劣根确实扎得深,在生活中无处不感受其痛苦,自从鲁迅先生提出满篇吃人之说至今,快一百年了,我仍然觉得吃人的社会习俗无处不在,文革砸碎了国人的礼教和优雅,却砸不碎思想糟粕,很多可贵的素质居然要到台日韩去寻找,真搞不懂,糟粕的生命力为何会比精华更顽强。至于西方文明,我们能够很彻底地吸收肯德基、麦当劳这种垃圾,包括各种名牌、汽车、奢侈品、奢侈的生活方式种种吧,却很少能吸收其文化的精华—自由、平等、民主,这一点,即使是在我们身边的80、90后身上也是如此,甚至更有甚者,究竟为什么,还是搞不懂。

  13. 未来 says:

    黄道周夫妇,真是极品,殉节你就在家一吊算了,还要拉上千把无辜的人殉葬,既然有能力组织群众,就没能力找武器,没能力思考一下斗争策略吗?当时那么多反清力量,有官方的,有民间的,去联合一下不好吗?是否就是当年明月先生说的心态问题呢?有死重于泰山,有死轻于鸿毛,我看此死必不重于泰山。

  14. 未来 says:

    黄道周,迂腐无能!国家大事,搞不清楚,组织群众,没有方法,先误国,后误群众,省省吧,当年明月先生,不要再唱赞歌了,多一点批判吧,联系到国人最爱拿这种所谓的气节大棒打人,联系到要命的大国古文明心态,联系到延续至今的画地为牢、固步自封思想,那就得再多一点批判,批判批判再批判!

  15. 王猫咪 says:

    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16. 王守仁 says:

    11楼,除了朱重八和朱老四以外,谁管得住文官了,一个个不怕死的,争国本的时候,发配一个,最后是一群一群的。即使黄道周不说,就不会有别的人来说吗

  17. 匿名 says:

    有时感到真是不可思议,为什么严蒿和魏忠贤就能把那些言官管住,偏后来连皇帝也没办法啊?

  18. 多尔衮 says:

    楼观点,历史真是讽刺

  19. 多尔衮 says:

    赞成17楼,历史真系讽刺,皇帝的含义越来越模糊

  20. 匿名 says:

    上面的,也不能这么纯粹的这么批判一个人吧!随说黄道周对清军的对抗没什么用,但我中华民族至少要有自己的气节吧。君不见:宋末崖山之战宋军惨败之后,十多万民众跳海殉藏,你能说他们这是愚忠?若后人多几个像黄道周这样的人,中国也就不会让别人说成:崖山之后再无中华,明亡之后再无华夏了。气节乃我民族之灵魂

  21. 13 says:

    气节!!!

  22. 匿名 says:

    历史就是历史,或许谈判也不会有好的结果,不管如何黄道周的气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3. 悲哉冬凛月 says:

    悲厄!!!

  24. 匿名 says: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至少有一点。

  25. 不平事 says:

    不妥协的人,应该得到尊重。

      面对冷酷的世间、无奈的场景,遇事妥协,不坚持到底,是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的选择,因为妥协,退让很现实,很有好处。

      但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至少有那么一两件事,应该不妥协,至少一两件。因为不妥协、坚持虽然不现实,很没好处,却是正确的。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至少有一点。

    当年明月说尽了我想说的话。
    我做不到,至少还有尊敬,也会受影响,从而在自己能做的时候做一些,所谓中华民族不灭的理由,我想正是这种“气节”的存在吧。
    有这种土壤,才有这种果实,有这种果实又会生出新的果实。
    中国不灭,原因很多,中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气节。

  26. 不平事 says:

    回14楼,带路党我不鄙视,但是如果带路还以为荣的话,那就是“汉奸”了。呵呵,这个呵呵你懂的。

  27. 人性的弱点 says:

    黄道周,精神可嘉,方法不对!但说黄道周误国也未必,毕竟决定权在崇祯手里,是他不能坚定自己的立场!

  28. t太阳醉红 says:

    当年明月,你太有才了,真佩服你,爱死你了,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样的书,看多更多这样的好书感动国民,了解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的繁荣来之不易,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再现雄风,无敌于天下,让老美,小日仰视、俯首称臣。

  29. 哈喽风铃 says:

    在人的一生中,至少有那么一两件事,应该不妥协,至少一两件。因为不妥协、坚持虽然不现实,很没好处,却是正确的。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至少有一点。

  30. 没名字 says:

    真的看不下去了,制度制度制度。

  31. 拜阳明 says:

    精神,人总要有一点的

  32. 红发丝 says:

    在关键时刻皇帝是干什么的,大臣说不议和就不议了?

  33. 军事家政治家 says:

    上面扯的(批判黄道周等一帮人的)都没谈到点子上:识时务者为俊杰,需知攘外必先安内,忍的一时之痛处,换得明朝之延续,处事,有时也应该学会退避三舍,作者之用意即告之我们如此。气节?有气节固然是伟大的,但气节与国家兴亡之相比,黄道周的气节真乃愚昧无知。

  34. 紫罗兰 says:

    内忧外患,崇祯面对的这个烂摊子,实在不易啊!起码心理压力得承受住呢

  35. 明朝那些事儿 says:

    12楼
    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旧习,要让人跳出去是需要勇气的,而人身上的劣根性也使得人们在没有被逼到墙角时 是不会去反抗的,当今的社会远没有到当年吃不饱饭的地步,所以大家宁愿做温水里的青蛙吧,如果大多数人都这样,你就不能指望有人会跳出来了 即使跳了出来 也很快被镇压 遭到“不合群”、“社会异类”这样的名号,80 90后才只有20、30岁,不可能担负起这样的角色和有这样的觉悟
    唉 最后我们都只能慢慢被熬死吧

  36. 十八 says:

    黄道周,有骨气

  37. 匿名 says:
  38. 麦苗 says:

    攘外必先安内,后世的蒋公也算崇祯老师的的好学生,他也算崇祯老师的升级版,经过西安事变洗脑,悟出了以外灭内的法术,只是修炼不足,没掌握好火候,国共两党对于崇祯老先生的教义不知有何感想?

  39. 匿名 says:

    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时间会证明一切

  40. 炎黄后人 says:

    那个叫为了的,你不当红卫兵太可惜了,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痛恨中国人,是什么样的痛让你心理如此扭曲,乐此不疲地自残。我只知道我泱泱中华几千年,绝不是偶然

  41. 何心隐 says:

    那个叫炎黄后人的,你不当司礼监太可惜了,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当奴才,是什么样的洗脑让你生理心理都如此扭曲残缺,乐此不疲地摧眉折腰事权贵、我只知道尔主子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几千年,绝不是偶然。

  42. 匿名 says:

    明朝自后再无汉人的朝代了,清朝的皇帝不是汉人。

  43. 匿名 says:

    史无定论,人无定论,所以,一个看上去很定论的结论出来之后,还要往回拉一丁点,也就是:话,不说死了……

  44. 匿名 says:

    四大文明都灭了,现在只有西方文明

  45. 崇祯 says:

    我可真不容易啊

  46. 123321 says:

    说到底,也就是从文化角度、理论基础上来说,程朱理学的糟粕性就出来了,要按心学的`知行合一’理论,除了和谈,你找不到第二条路。

  47. 匿名 says:

    是要有一点精神,但黄道周那样就过了。为了虚名而亡国,冤呀

  48. 千里流云 says:

    朱由检这个皇帝当得真辛苦啊,内忧外患太严重,都是他的几个无能的和二、三十年不上朝的祖宗作的NIE!

  49. 你2b says:

    快玩完了

  50. 周游列国 says:

    同样没读过书,怎么东北那疙瘩的满人那么能打,西北的农民兄弟实在是不咋地啊

  51. 匿名 says:

    一群无知蠢人…看事情能不能联系一下如今现实生活?无知蠢货 尤其是那个叫未来的…不懂就闭嘴.国家也好个人也罢~归根结底一个字钱.如今社会不是如此?强大就是有钱你说90后如何如何?蠢货你知道不知道现在部队操作高精密装备的多为90后?

  52. 匿名 says:

    哎!我大明王朝就要完了,悲哉

  53. 丰神秀丽 says:

    了不起

  54. 看热闹的 says:

    只要我们的民族不灭,我们生活的土地还在我们自己的脚下,我们自治我们民主,没有任何人自封领导者来统治我们,那么就不存在谁来亡我国家之说,亡的其实是各代统治集团。

  55. 哈哈哈 says:

    其实黄道周这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56. 天下为公 says:

    投降的人是好人,他们都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人如果没有人同学清朝就不会有清朝了,这不是顺应历史潮流吗?

  57. 天下为公 says:

    投降的人都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人,识时务者!投降是为俊杰!清朝统治中国是历史的必然性投降是顺应历史潮流

  58. 笑话连篇 says:

    一群神经病

  59. biubiu插 says:

    56楼说得真好,我们现在就解散ZF去投降好了,你说应该向谁投降才能顺应历史潮流?普京还是奥巴马?

  60. 一气生万法,混元破乾坤 says:

    一国要用赔款,割地来延续。不如亡国。大明亡国。不是黄道周多了,而是少了。大明有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祖大寿,滿桂,赵率教,汪乔年,孙传庭,卢象昇,曹文昭,却不能用。明亡在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税收不合理,财政破产,连年灾荒,军队涣散,驿站裁撤信息不灵,瘟疫流行等等。

  61. 一气生万法,混元破乾坤 says:

    剑不在,心在,命在。只有文官不爱钱,武官不畏死。才能国强民安。

  62. 黄道周 says:

    大明人要都是跟老子一样拿扁担敢跟东虏玩命,大明会亡吗。他妈的。

  63. 鸿鹄 says:

    堵马…

  64. 帅帅帅帅帅哥 says:

    唉,还能不能快乐的玩耍了??

  65. 仰天长啸 says:

    攘外必先安内!

  66. 理解 says:

    明朝灭亡在了一个太监姓刘,一个将领姓黄,李自成就是个二b,明朝至少有五将可以灭他,崇桢皇帝不识实务,不知道要想赢,必须解决内忧,应先与后金和谈,只是权宜之计,解决内忧再与后金干,才有可能胜利,崇桢帝多次自寻死路,杀袁,用太监刘,让卢白死,不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崇桢帝就领导才能而言就是个蠢货,都是因为没有读书。

  67. 理解 says:

    书生误国,未来说的有道理。但是虽黄道周死不足惜,但是勇气可嘉。

  68. 匿名 says:

    …你大爷,要是现在日本打进中国了,你去跟他讲气节?你不抄起板砖跟他死磕?

  69. 知而不行 says: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光有勇气和气节是不够的;有先进的文明和发达经济也不够;再加上民主的机制也不够。得有智慧,政治智慧和军事智慧。明朝的官员中有勇气有气节的大有人在;有先进的文明和发达的经济;也不缺乏民主;但他们缺乏智慧。他们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做到知行合一,那些无耻的官僚且不说,就说这些有勇气有气节的,他们中 绝大多数属于愤青式的书呆子——自以为是,狂妄无知。是他们将明朝推向了不归路。

  70. nice says:

    历史没有对与错

  71. says:

    赞,真想在此给

  72. 匿名 says:

    西方对咱们小青年的洗脑挺成功的。崇洋媚外的不少。哪个纯民主的国家稳定,发达?说美英日民主的,说明你并不了解他们情况而已。时间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等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之颠,鬼子们会来学咱们,研究咱们的。

  73. 朱元璋 says:

    我开了这么多年的大明店就被你这个黄道周给强制拍卖了!

  74. 青青子衿 says:

    同意20,25楼,明朝或许败在黄道周手里,但他仍然可敬,可畏

  75. 世人暗蔽 says:

    8楼太悲观了,中国文明显然还在,否则这本书是怎么出的,怎么会拥有这么多读者。不过,其劣根确实扎得深,在生活中无处不感受其痛苦,自从鲁迅先生提出满篇吃人之说至今,快一百年了,我仍然觉得吃人的社会习俗无处不在,文革砸碎了国人的礼教和优雅,却砸不碎思想糟粕,很多可贵的素质居然要到台日韩去寻找,真搞不懂,糟粕的生命力为何会比精华更顽强。至于西方文明,我们能够很彻底地吸收肯德基、麦当劳这种垃圾,包括各种名牌、汽车、奢侈品、奢侈的生活方式种种吧,却很少能吸收其文化的精华—自由、平等、民主,这一点,即使是在我们身边的80、90后身上也是如此,甚至更有甚者,究竟为什么,还是搞不懂。

    黄道周,迂腐无能!国家大事,搞不清楚,组织群众,没有方法,先误国,后误群众,省省吧,当年明月先生,不要再唱赞歌了,多一点批判吧,联系到国人最爱拿这种所谓的气节大棒打人,联系到要命的大国古文明心态,联系到延续至今的画地为牢、固步自封思想,那就得再多一点批判,批判批判再批判!

    ——–
    黄道周是个守节的意气书生
    而你这就是逆向民族主义了。

    只看到你满篇下来 各种崇洋媚外
    认为自己文明毫无进步之处,否认自己的文明。
    通篇的贬低批判

    “要命的大国古文明心态”
    自罗马灭亡后,欧洲各国纷纷以罗马继承者自居
    你恨不得给下跪的西方文明也是沉醉此道啊。

    “吃人的社会习俗无处不在”
    “可贵的素质居然要到台日韩去寻找”

    你这就是夸夸其谈了
    这年头出国不是啥难事,出不了国也有网络
    了解下别人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真不难
    “吃人”这事,国内国外都有,以前有以后也会有
    只是别人换张皮,吃法不同而已。

    至于素质,这都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很简单,恒古不变,不分国内国外,好人坏人都有。

    你推崇的台日韩
    有人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慰安妇是虚构或是必要的。
    有人以窃取他国文明为荣,哦,还有那场充满黑哨的世界杯。
    有人以去中国化为荣,政党内斗,民粹化严重,堪比明朝朝堂,原地踏步几十年。
    这种高贵的素质,你却视而不见
    真不知是眼有疾,或是这就是你追求的素质?

    “却很少能吸收其文化的精华—自由、平等、民主”
    “联系到延续至今的画地为牢、固步自封思想,那就得再多一点批判,批判批判再批判!”

    整个西方文明,到你这里就只剩 民主自由了
    又是中了民主毒的。

    不是说社会主义好,国内什么样你我心知肚明
    但美国欧洲都在衰弱,很多民主国家还不如中国,甚至比中国还要腐败黑暗。
    民主的希腊,寅吃卯粮 破产了,民众投票还要赖账那。
    民主的乌克兰,无能政客上台,国家分裂了
    民主墨西哥 民主印度 民主菲律宾等等 还用说吗
    这都算好的了,还有很多民主国家还在战争中。
    民主制度为什么遏止不了下滑,表现不佳?

    因为民主是最佳制度这种思维,也是种固步自封的思想禁锢!
    这世界上从来没有完美无缺的制度
    万事皆有利弊,当你觉得只有民主能治病时,那就说明你中了民主宣传毒。
    已经无法正确认知民主了。

  76. 朱标 says:

    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

  77. 醉了 says:

    回复12楼,中国不适合民主。人口基数大,这些人中分为三个部分。富有,他们可以享受高质教育。那么这部分人是可以做国家决策的。中产,他们可以享受教育,但是中国是应试教育,为了考试,没有时间来阅读课外的书籍,增加见闻。贫穷的就更不可能了。还是现在国家的一大部分人他们那个时代没有书读。要是仿照外国,不乱套啊。而你所鄙视的80,90后,恰恰大部分人都是知识分子,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78. 醉了 says:

    真的不明白明朝有什么好的,最讨厌的朝代就是明朝。

  79. 识时务顾大局 says:

    【识时务顾大局】和【死不妥协】之间到底如何平衡?我不是完全赞同当年明月的这段话,是一些人的死不妥协让中华文化免于灭亡吗?妥协了,就一定会失掉自己的民族文化吗?现在中国的文化反而在加速流失,当年的日本妥协了,却不仅没有丢失自己的文化,反而将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传递于世界。

  80. 铜豌豆 says:

    大中华的文明是不会消散的,劣根性的东西同样会存在,不要太愤青,不要太悲观!

  81. 匿名 says:

    现在才发现,崇祯不但不会用人,而且还没有主见,连万历这点聪明都没有,怪不得会亡国

  82. 我擦 says:

      偏偏年景太差,又赶上杨嗣昌开始搞十面埋伏工程,只能接着往前跑,前有追兵,后有堵截,实在没办法,只能以掩耳盗铃之势窝在原地,动弹不得。

    这追兵咋追到前面,堵截的咋堵到后面了,哈哈哈

  83. 匿名 says:

    张献忠把凤阳的祖坟都刨了 结果还能投降 而且崇祯还不让他去消灭李自成

  84. 匿名 says:

    依然反感黄道周
    不知进退,光凭一股浊气涌上来有个什么好值得称赞的?!
    这样的人少一点的好!

  85. 我就笑笑不说话 says:

    黄道周勇气可嘉,但死不足惜,随比钱谦益那种窝囊废强,但这改不了他误国的事实,总结就是,他是个自以为是的二杆子!

  86. 匿名 says:

    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今日同样的如此。

  87. 刘瑾 says:

    都怪我和王振啊!

  88. 匿名 says:

    虽然明朝末年民不聊生、天灾人祸,但国家还没有走到被灭亡的哪一步,其实国家跟人一样,关键几步走错了,就毁了。张献忠、刘国能投降后没去攻打李自成,这一步崇祯所谓的道义走错了。没和清朝和谈,先解决内忧,而且皇太极也同意和谈,这一步又走错了。一步一步坠入灭亡的深渊。

  89. 匿名 says:

    同意79的观点,识时务顾大局。

  90. 同意79楼的观点,识时务顾大局。 says:

    同意79楼的观点,识时务顾大局。

  91. 匿名 says:

    不知道都到这个份上了,为什么不把李自成、张献忠全部杀掉,以绝后患?是傻吗??

  92. 秦皇 says:

    和谈和谈真有用吗?当皇太极傻子啊?他不了解明的情况吗?收了好处装装样照打不误,正如六国贿秦逃过被灭的命运了吗?

  93. 暮阳 says:

    我们的文明现在还剩多少呢……

  94. 溪苏 says:

    至少要有那么一两件事,绝不妥协

  95. 匿名 says:

    第一,于谦就是民族英雄,为什么黄道周就不是?两个人不都是主战的吗?
    第二,抗日时期和明末是不是有点像?清军就是日本帝国主义,明朝就是国民党,李自成之流就是。。。明末的战略就是先围剿各地流寇,就跟蒋介石说的“攘外必先安内”一样的,被骂作无民族大义,把诸位放到明末或放到抗战,该如何取舍?

  96. 缥缈孤鸿 says:

    至今未见道义上的胜利.人类的胜利都是武力征服.

  97. 匿名 says:

    言官克皇帝,皇帝克地方官,地方官克平民,平民克言官

  98. 清酒 says:

    我支持作者观点,一时识时务,保的了明朝一时,炎黄儿女的傲骨却不在了。别说什么落后的天国思想,为什么潜意识里还是叫“小日本”,为什么称特朗普为川建国,不是我们自大,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告诉我们优秀是一种习惯。

  99. 东林党 says:

    顶44楼!不爱国!!!

  100. makula says:

    明月先生个人发表的观点太多了,写历史能不能客观一点,少谈一点个人看法,多讲讲事实呢。

  101. 啊鹏 says:

    祈祷祈福许愿祈祷祈福许愿祈祷祈福许愿

  102. 恶心人 says: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03. 客观的说 says:

    深入骨子里的腐败,跟中国90年代差不多。所以,大使馆被炸了也就炸了。当时,也是内忧外患,疆独,藏独,边境也不太平,还好,解放没几年,最后到底是挺过来了。

  104. 匿名 says:

    大丈夫应能屈能伸

  105. 朱由崧 says:

    极霸矛嘛~

  106. 匿名 says:

    作者是以一种更为长远的眼光来看,大家和作者不在一个频道。
    人呢,不被理解的时候更多。人呢,活在这世间,不能总是妥协。

  107. 这是怎么说 says:

    对黄道周的再认识、再评价,是明月思想的升华。

发表评论

本周热门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