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

第5部:帝国飘摇 第六章 高拱的成就

所属目录: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海青天的实力】

  隆庆三年(1569),海瑞终于得到了他人生中最肥的一个职位——请注意,不是最大,是最肥。

  大家同样在朝廷里混,有的穷,有的富,说到底是个位置问题,要分到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十天半月不见人,穷死也没法,而某些职位,由于油水丰厚,自然让人趋之若鹜。

  而在当时,朝廷中公认的四大肥差,更是闻名遐迩,万众所向,它们分别是吏部文选司、吏部考功司、兵部武选司、兵部武库司。

  文选司管文官人事调动,要你升就升,考功司管每年的官员考核,要你死就死,这是文官。

  武选司管武将人事任命,战场上拼不拼命是一回事,升不升官又是另一回事,而武库司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是管军事后勤装备的,不肥简直就没天理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四大肥差,也是众人日夜期盼的地方。然而和海瑞先生比起来,那简直不值一提,因为他要担任的职务,是应天巡抚。

  所谓应天,大致包括今天的上海、苏州、常州、镇江、松江、无锡以及安徽一部,光从地名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块富得流油的地方,光是赋税就占了全国的一半。

  而海瑞之所以能得到这个职务,自然也是徐阶暗中支持的结果,对此海瑞也心知肚明,他虽然直,却不傻。

  但如果徐阶知道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估计他能立马跑去给海先生三跪九叩,求他赶紧退休回家养老。

  “海阎王就要来了!”

  随着几声凄厉的惨叫,中国历史上一场前无古人,相信也后无来者的壮观景象出现了:

  政府机构没人办公了,从知府到知县全部如临大敌,惶惶不可终日,平常贪污受贿的官员更是不在话下,没等海巡抚到,竟然自动离职逃跑。

  而那些平时挤满了富商的高级娱乐场所此时也已空无一人,活像刚被劫过的,大户人家也纷纷关门闭户,听见别人说自己家有钱,比人家骂他祖宗还难受。高级时装都不敢穿了,出门就套上一件打满补丁的破衣烂衫,浑似乞丐。恰巧当时南京镇守太监路过应天,地方上没人管他,本来还想发点脾气,再一问,是海瑞要来了。于是他当机立断——不住了,赶紧走!

  走到一半又觉得不对,便下了第二道命令——换轿子!(按照规定,以他的级别只能坐四人小轿)就这样连走带跑离开了应天。

  于是等海巡抚到来之时,他看到的,已经是一片狼藉,恶霸不见了,地主也不见了,街上的人都穿得破破烂烂,似乎一夜之间就回到了原始社会。

  但这一切似乎并未改变海瑞的心情,他是个始终如一的人,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到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张榜公布,欢迎大家来告状,此外还特别注明免诉讼费,并告知下属,谁敢借机收钱,我就收拾谁。

  告状不要钱!那就不告白不告了,于是司法史上的一个奇迹发生了,每天巡抚衙门被挤得像菜市场一样,人潮汹涌,人声鼎沸,最多一天竟收到了三千多张诉状,而海阎王以他无比旺盛的精力和斗志,居然全部接了下来,且全部断完,而结果大多是富人败诉。

  这是海瑞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一段事迹,然而事实上,它所代表的并非全是光明和正义,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人叫做刁民。

  所谓刁民,又称流氓无产者,主要工作就是没事找事,赖上就不走,不弄点好处绝不罢休,而在当时的告状者中,这种人也不在少数,而海瑞照单全收,许多人借机占了富人的家产,自己变成了富人,也算是脱贫致富了。

  但总体说来,海巡抚还是干得不错的,毕竟老百姓是弱势群体,能帮就帮一把,委屈个把地主,也是难免的。

  可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海瑞大张旗鼓地干,却没有人提出反对,也不搞非暴力不合作,极其听话。说到底,大家怕的并不是他,而是他背后的那个人——徐阶。

  得罪海瑞无所谓,但徐阶岂是好惹的,所以谁也不触这个霉头。

  然而随着追究恶霸地主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平静被彻底打破了,因为海瑞终于发现了应天地区最大的地主,而这个人正是徐阶。

  其实徐阶本人也还好,关键是他的两个儿子,仗着老爹权大势大,在地方上肆意横行,特别喜欢收集土地,很是捞了一把。而徐阶兄不知是不是整天忙着搞斗争,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也没怎么管他们,所以搞到现在这个样子,所以徐阶同志的深刻教训再次告诉我们,管好自己身边的亲属子女,那是十分重要滴。

  不过海瑞倒是不怎么在乎徐阶的教育问题,他只知道你多占了地,就要退,不退我就跟你玩命!

  不过看在徐阶的面子上,海瑞还是收敛了点,给徐大人写了封信,要他退地。

  徐阶还是很有风度的,他承认了部分错误,也退了一部分地,在他看来,自己救了海瑞的命,还提拔了海瑞,现在又带头退地,应该算是够意思了。

  可海瑞却不太够意思,他拿到了徐阶的退地,却进一步表示,既然你有这个觉悟,那就全都退了吧,就留一些自耕田,没事耕耕地,还能图个清静,我是替你着想啊!

  徐阶当时就懵了,我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还是内阁首辅主动退休,准备回家享享福,你要我六十多岁重新创业,莫非拿我开涮不成?

  于是他又写信给海瑞,表示自己不再退田,希望他念在往日情谊,高抬贵手,就当还我的人情吧。

  可是事实证明,海瑞兄的脑袋里大致没有这个概念,这位兄弟几十年粗茶淡饭,近乎不食人间烟火,什么是人情?什么是欠?什么是还?

  到此徐阶终于明白,自己混迹江湖几十年,竟然还是看走了眼,这位海瑞非但油盐不进,连砖头都不进。

  他下定了决心,要顽抗到底,并摆明了态度——不退。

  海瑞也摆明了态度——一定要退。

  双方开始僵持不下,就在这时,高拱来了。

  【最好的工具】

  活了这么大年纪,高拱从来没相信过天上会掉馅饼,但现在他信了。

  虽然已经身居高位,但他从不敢对徐阶动手,这并非因为他宅心仁厚,只是徐阶地位太高,且在朝廷混了那么多年,群众基础好,如果贸然行动,没准就被闹下台了,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是冷眼旁观。

  等他知道海瑞正在逼徐阶退田的事情后,立即大喜过望,反攻倒算的时候终于到了!

  原因很简单,如果用自己的人,大臣们一望即知,必定会去帮徐阶,现在大家都知道,海瑞是徐阶的人,你自己提拔的人去整你,我不过是帮帮忙,总不能怪我吧。

  海瑞,是一件最合适的利用工具。

  高拱很快对海瑞的举动表示了支持,并且严厉斥责了徐阶的行为,海瑞得到了鼓励,更加抖擞精神,逼得徐阶退无可退。

  于是徐阶准备妥协投降了,他表示,愿意退出全部的田地,在海瑞看来,问题已经得到了圆满解决,然而就在此时,事情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朝廷里的言官突然发难,攻击徐阶教子不严,而一个叫蔡国熙的人被任命为苏州兵备使,专职处理此案,很巧的是,这位蔡先生恰好是高拱的学生,还恰好和徐阶有点矛盾。

  事情闹大了,徐阶的两个儿子被抓去充军,家里的所有田产都被没收,连他的家也被一群来历不明的人烧掉了,徐大人只能连夜逃往外地。

  看起来,海瑞赢了,然而事实证明,最后的胜利者只有高拱。

  隆庆四年(1570 年),海瑞接到了朝廷的命令——收拾东西走人。

  于是仅仅当了半年多巡抚的海瑞走了,他本着改造一切的精神跑来,却发现被改造的只有他而已。

  海瑞先生岂是好惹的,这么走算怎么回事?他一气之下写就了另一封骂人的奏疏。

  在海瑞的一生中,论知名度和闹事程度,这封奏疏大概可以排第二,仅次于骂嘉靖的那封。

  要知道,骂人想要骂出新意是不容易的,既然骂过了皇帝,骂其他人也就没啥意思了,但海瑞先生再次用行动证明了他的骂人天赋,这一次他找到了新的对象——所有的大臣(除他以外)。

  而他在奏疏中,也创造了新的经典骂语——“举朝之士,皆妇人也”。

  这句话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在古代骂对方是妇人,比骂尽祖宗十八代还狠,于是满朝哗然一片,然而奇怪的是,却没有人出面反击。

  究其原因,还是海瑞先生太过生猛,大家都知道,这位兄台是个不要命的主,要是和他对骂,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所有人都原地不动,愣愣地看着海瑞大发神威。

  只有两个人说话了。

  第一个是李春芳,作为朝廷的首辅,他不表态也说不过去,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既没有攻击海瑞,也没有处分他,却拿着海瑞的奏疏,说了一句让人哭笑不得的话:

  “照海瑞的这个说法(举朝之士,皆妇人也),我应该算是个老太婆吧!”

  还真是个老实人啊。

  另一个人是高拱,其实事情闹到这个份上,也算拜他所赐,在这最后摊牌的时刻,他终于揭示了其中的奥妙:

  “海瑞所做的事情,如果说都是坏事,那是不对的,如果说都是好事,那也是不对的,应该说,他是一个不太能做事的人。”

  这是一个十分中肯的评价。

  面对这个污浊的世界,海瑞以为只有自己看到了黑暗,他认为,自己是唯一的清醒者。

  然而他错了。

  海瑞是糊涂的,事实证明,徐阶看到了,高拱看到了,张居正也看到了,他们不但看到了问题,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海瑞唯一能做的,只是痛骂而已。

  所以从始至终,他只是一个传奇的榜样,和一件好用的工具。

  隆庆五年(1571),海瑞回到了海南老家,但这位主角的戏份还没完,十多年后,他将再次出山,把这个传奇故事演绎到底。

  在海瑞的帮助下,高拱终于料理了徐阶,新仇旧怨都已解决,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

  其实从根本上说,高拱和徐阶并没有区别,可谓是一脉相承,他们都是实干家,都想做事,都想报效国家,但根据中国的传统美德,凡事都得论个资历,排个辈分,搞清楚谁说了算,大家才好办事。

  现在敢争敢抢的都收拾了,高拱当老大了,也就该办事了。

  于是历时三年,闻名于世的高拱改革就此开始,史称“隆庆新政”。

  说实话,这个所谓新政,实在是有点名不副实,因为即使你翻遍史书,也找不出高先生搞过什么新鲜玩意,他除了努力干活外,即不宣誓改革,也不乱喊口号,但他执政的这几年,说是国泰民安、蒸蒸日上,也并不夸张,可见有时候不瞎折腾,就是最好的折腾。

  但要说高先生一点创新进步都没有,那也是不对的,徐阶是明代公认的顶级政治家,他的权谋手段和政务能力除张居正外,可谓无人匹敌,但这位高兄在历史上却能与之齐名,是因为他虽在很多地方不如徐阶,却在一点上远远超越了这位前辈——用人。

  具体说来,他用了三个人。

  第一个,叫做潘季驯。

  一般说来,要是你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并不需要惭愧,但如果你的专业是水利,那我只能劝你回去再读几年书。

  几年前,我曾看到过这样一条新闻,大意是水利工作者们开动脑筋,调集水库积水统一开闸,冲击泥沙,缓解了黄河的淤积情况,意义重大云云。

  虽说搞水利我是门外汉,但如果没有记错,早在四百多年前,潘季驯先生曾经这样做过,而它的名字,叫做“束水冲沙法”。

  潘季驯,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浙江吴兴人,明清两代最伟大的水利学家。

  这位兄台算是个奇人,高考成功后被分配到江西九江当推官,管理司法,他的官运也不错,十几年就升到了监察院右佥都御史,成为了一名高级言官。

  恰好当时黄河决堤泛滥,灾民无数,高拱刚刚上台,急得没办法,四处找人去收拾残局,恰好有一次和都察院的一帮言官吵架,潘季驯也在场,高拱看这人比较老实,也不乱喷口水,当即拍板:就是你了,你去吧!

  张居正是个比较谨慎的人,觉得这样太儿戏,就去查了潘季驯的底,急忙跑来告诉高拱:这人原来是个推官,法律和水利八杆子打不着,他怎么懂得治水?

  高拱却告诉他:只管让他去,他要不会治水,你只管来找我。

  事实证明,高学士的眼光确实很毒,虽说没学过水利专业,潘季驯却实在是个水利天才,他刚一到任,堵塞缺口之后,便下令把河道收窄。

  这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命令,大凡治河都是扩宽河道,这样才有利于排水,收缩河道不是找死吗?

  施工的人不敢干,跑来找潘季驯。

  潘季驯说你只管干,出了事我负责。

  于是奇迹出现了,收缩河道之后,黄河不但没有泛滥,决堤的出现也大大减少,大家都惊叹不已。

  看上去很神奇,实际上很简单,在长期的观察中,潘季驯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黄河之所以泛滥,是因为河道逐年升高,形成了岸上河,于是河堤也越来越高,稍有不慎一旦决堤,后果就会极其严重。

  (住在黄河边上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而要降低河道,就必须除掉河里的泥沙,好了,关键就在这里,怎么除沙呢?

  找人去挖,估计没人肯干,也没法干,找挖掘机,那还得再等个几百年,用什么才能把这些泥沙除去呢?潘季驯苦思冥想,终于醒悟,原来那件制胜的武器就在他的眼前——水。

  收紧河道,加大水的冲力,就可以把河底的泥沙冲走,所谓“水流沙中,沙随水去”,就此大功告成。

  除此之外,他还想出了一种独特的治水方法,名叫滚水坝,具体说来,是事先选择一个低洼地区,当洪水过大之时,即打开该处堤坝,放水进入,以减轻洪峰压力。

  看起来很眼熟是吧,没错,这就是流传至今,众人皆知的治水绝招——分洪。

  有这么一位水利天才坐镇,泛滥多年的黄河得到了平息,在之后的数十年内没有发生过大的水患。

  这是第一位,算是个干技术的,相比而言,下面的这位就麻烦得多了。

  黄河泛滥,多少还有个期限,等汛期洪峰过了,该埋的埋,该重建的重建,也就消停了,但是暴动就不一样了,要闹起来你不管,指望他们突然放下屠刀,皈依我佛,那种事西游记里才有。

  隆庆四年(1570),永不落幕的两广叛乱再次开演了,在当年,这个地方算是蛮荒之地,文盲普及率较高,不读书自然不服管,不服管自然不纳税,不纳税自然是不行的。于是来来往往,双方都喜欢用拳头刀枪讲话,每到逢年过节,不闹腾一下,那就不正常了。

  但这次闹腾的动静很大,两广全境都有叛乱,且叛军有一定的战斗经验,派了几个人去都被打了回来,于是高拱一拍脑门:

  “没办法了,派殷正茂去吧!”

  殷正茂,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是当年传奇科举班的一员,和诸位名人同学相比,他没有张居正的政务能力,王世贞的文采,更没有杨继盛的胆量,但他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专长——军事。

  他虽是文官出身,却极具军事才能,多次领兵出战,从无败绩,被认为是一代名将,按说他应该是最理想的人选,可为什么直到没办法才找他呢?

  原因很简单,他太贪。

  这位兄弟虽说很有才能,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贪污犯,原先当地方官就吃农民赋税,到军队后就吃士兵的军饷,明代贪污不算什么大事,但殷先生却贪得天下皆知,贪得名闻全国,着实不易。

  果然,任用殷正茂的消息一传出,就如同往厕所里丢了颗炸弹,分量十足,在大贪污犯殷正茂的面前,大臣们第一次消除了分歧和派系,异口同声地表示绝对不行。

  高拱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表示一定要用,每天朝廷里都吵得天翻地覆,最后还是高学士水平高,只用一句话,就让所有的人都闭上了嘴:

  “谁再反对殷正茂去两广,我就派谁去!”

  这就不好玩了,殷正茂即刻光荣上任。

  但他的亲信,给事中陆树德站了出来,劝告高拱,人你可以派去,但军饷你要看紧,最好在户部找个人随从前去,搞好财务审核制度,要内防家贼。

  然而高拱说:

  “不用派人,所有军饷直接拨给殷正茂就是了。”

  陆树德急了:

  “殷正茂必定贪污军饷!”

  “我知道。”高拱却笑了笑,“那又如何?”

  “我拨一百万两军饷给殷正茂,他至少贪污一半,但以他的才能,足以平定叛乱,如果我派一个清廉的人去,或许他一两也不贪,但是办不成事,朝廷就要多加军饷,这么拖下去,几百万两也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殷正茂不去,谁去?”

  事实确实如此,殷正茂去后,仅仅几个月就平息了叛乱,班师凯旋,当然了,军饷他也没少拿,如果不贪,那就不是殷正茂了。

  但高拱还是赚了,说到底,这是个成本核算问题。

  在高拱的正确指导下,潘季驯和殷正茂成为了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但和第三个人比起来,前面这二位就只能算是小儿科了。因为这位最后出场的压轴主角解决了一个问题,一个连朱元璋都没能解决的问题。

  这个人的名字叫王崇古,时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其实之前他曾经露过一面,在浙江时,他作为俞大猷的副将出击倭寇,获得大胜。这之后他官运亨通,一直升到了现在的位置。

  在当时的朝廷中,有三个人是言官们不怎么敢惹的:杨博、谭纶以及这个王崇古。

  所谓不敢惹,绝不是因为官衔问题,越大的官骂得越起劲,此三人之所以能幸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殊身份——军事文官。

  在明代武将出身的人是很受歧视的,经常被人看作大老粗,比如戚继光、俞大猷等人也不能幸免,而进士出身改行当武将的,就不同了,这类人既有文化,又会打仗,且由于长期在边界砍人,性情比较彪悍,不守游戏规则,你要是敢骂他,他没准就敢拿刀砍你,看谁吃亏。

  而这位王崇古除了喜欢领兵打仗外,还有后台,作为嘉靖二十年的新科进士,他和高拱同学的关系很好。

  于是他被委派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职务——宣大总督。

  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王守仁曾在他的著作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只有四处,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

  王守仁所讲的四个地方,是指宣府、大同、蓟州、辽东,它们是明代边界最让人头疼,也最难防守的重要据点。

  所以自明代中期后,它们被分为两个独立军区(宣大、蓟辽),由朝廷直接管理,其指挥官为总督,超越各级总兵,是明朝国防部长(兵部尚书)以下最高级别的军事长官,只有最富军事经验的将领才能担当此任。

  顺便说一句,当时的蓟辽总督是谭纶,而他手下的两位总兵分别是蓟州总兵戚继光,以及辽东总兵李成梁。

  看到这个豪华阵容,你就应该明白,王崇古同志找了个多么光荣的工作。

  踌躇满志的王崇古前去赴任了,他做梦也想不到,一个天大的金元宝即将砸到他的头上。

  【飞来横财】

  就在王崇古上任的几乎同一时刻,一个人从蒙古鞑靼的帐篷中走出,在黑夜中向故乡投去了最后仇恨的一瞥,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那里是敌人的营垒。

  于是天明之时,边关的明军突然开始紧急戒备,并派出快马,告知新上任的王崇古总督:横财来了。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把汉那吉,是俺答的孙子,说起这位俺答兄,也算是老朋友了,当年闯到北京城下,杀人放火好不威风,然而现在他的孙子竟然跑到敌人那边,当了叛徒,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恋爱问题。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不久前,把汉那吉准备要娶媳妇了,而且这位未婚妻很漂亮,所以小伙子一天到晚都乐呵呵的。

  可事情坏就坏在这个漂亮上,有一天,爷爷看见了这位孙媳妇,便当机立断:把汉那吉你再娶一个吧,这个我就带回家了。

  顺便讲一下,据某些史料记载,这位孙媳妇也是俺答的外孙女,要这么算起来,那俺答应该算是乱伦了,不过从这位仁兄以往干过的种种“光辉事迹”来看,搞这么一出倒也不出奇。

  虽说当时没有什么婚姻法,鞑靼部落也不讲究什么三纲五常,但把汉那吉依然愤怒了:好不容易找了个老婆,竟然被老头抢走了,真是岂有此理!

  可这位老头偏偏是他的爷爷,还是部落首领,自己一无兵,二无权,又能怎样呢?

  思前想后,他找到了一个报复的方法——投奔明朝。就算不能带兵打回去,至少也能出一口恶气。

  于是事情就闹到了这个份上,边关守将捞到这么个重量级人物,十分高兴,马上派快马去向王崇古报喜。

  可他等到的不是王崇古的夸奖,却是一番严厉的训话:自今日起,全军收缩,准备迎战!

  此外还有一条特别的声明:副将(副总兵级别)以上军官一律不得外出作战!

  这是一条让人莫名其妙的命令,军官不去打仗,难道让小兵指挥?

  事实证明,王崇古同志作出了一个无比英明的决定。

  三天之后,俺答就来了,带着他的全部家当——十几万蒙古骑兵。

  但这一次他们似乎不是来抢东西的,在大同宣府附近转悠了好几天,不断挑衅闹事,但边防军牢记王崇古的教诲,打死也不出头,偶尔只派小股部队出去转转,就这么折腾了几天,蒙古军粮食吃光了,才抓了几个小兵,只能打道回府。

  身为一名长期从事抢劫工作的专业人士,俺答有着充分的绑票经验,抓人、谈判、收赎金一整套流程了如指掌,而现在自己的孙子成了敌人的人质,作为该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员,他没有去谈判,筹集款项,而是直接选择了最为简单的方式——绑票。

  只要能够抓到对方的高级将领,拿人去交换,既方便操作,又节省成本。可惜的是,王崇古是狡猾狡猾地,不吃这一套。

  俺答失望地走了,王崇古却犯了愁,该怎么处理这位把汉那吉呢?你把他留在这里,俺答自然会来找麻烦,而这位仁兄除了身份特殊外,也没啥特殊才能,每天你还要管饭,实在是个累赘。

  大多数人建议:好歹也是个蒙古贵族,养在这里费粮食,咱们把他剁了吧,也算是立个功。

  也有人说,还是放了吧,省得他爷爷来闹事。

  面对激动的群众,王崇古保持了冷静,长期的官场经验告诉他,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去请示领导,领导总是英明的,即使不英明,至少也能负责任。

  于是他上报了高拱,请领导批示处理意见。

  高拱接到了报告,即刻找来了张居正,两位老狐狸凭借多年朝廷打滚的经验,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判断:既不能杀,也不能放。

  那该怎么办呢?在长时间思考之后,高拱眼睛一亮:

  “我要用他,去交换一个人。”

  高拱所说的那个人,叫做赵全。

  明代是一个不缺汉奸的朝代,而在吴三桂之前,最为可恶的汉奸非赵全兄莫属。

  在逃到鞑靼之前,赵全是明军中的一员,估计是由于福利待遇之类的问题,他义无反顾地投奔了俺答,成为了一名臭名昭著的汉奸。

  历史证明,汉奸往往比外敌更为可恶,高拱之所以如此看重赵全,是因为这位汉奸实在坏得离了谱,坏出了国际影响。俺答虽说喜欢抢劫杀人,但总体而言,人品还是不错的,也比较耿直,抢完了就走,不在当地留宿过夜。

  但赵全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赵全熟悉明军的布防情况,经常带领蒙古军进攻边界,此外他还劝说俺答当皇帝,组织政权和明朝对着干,破坏能量非常之大。

  因为他为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赵全极其光荣地成为了明朝头号通缉要犯,上到皇帝,下到小兵,个个都知道他的大名,而这位仁兄也极其狡猾,朝廷重金悬赏,但凡抓到他的,升官赏钱不说,还能分房子,但十几年过去,连根毛都没逮到。

  现在机会终于到了。

  在高拱的命令下,王崇古派出了一名使者,前往俺答军营谈判,这名使者的名字叫做鲍崇德。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看上去并不复杂的任务,但实际上非常复杂。

  使者踏入了俺答的营帐,等待他却不是谈判的诚意和酒宴,而是冰冷的刀剑和这样一句话:

  “你知不知道,之前来过的两个明朝使者,已经被我杀掉了。”

  死亡的威胁扑面而来,因为这位俺答似乎根本没有谈判的打算。

  万幸的是,那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使者鲍崇德,实际上非常起眼。

  鲍崇德,当地人,原本是翻译,之后不断进步,兼职干起了外交,这一次,他将用自己出众的能力去完成这次凶险无比的任务。

  “我知道。”鲍崇德从容不迫地回答。

  “那你知不知道,之前与我对阵的明军将领,也大都被我杀掉了。”

  ——嚣张是可以升级的。

  “我知道。”

  “那你为什么还敢来?!”

  然而嚣张的俺答最终沉默了,因为鲍崇德的一句话:

  “如果我不来,你的孙子就没命了。”

  虽然俺答摆出了一副坚决不谈判的架势,但鲍崇德却十分肯定,他不过是在虚张声势,虽说他抢了孙子的老婆,和孙子的感情也不好,但无论如何,他绝不会放弃这个孙子。

  因为在此之前,鲍使者曾得到了一个十分准确的情报:俺答是一个怕老婆的人。

  虽然俺答有好几个老婆,且生性野蛮,也没受过什么教育,但他依然是怕老婆的,特别是那个叫伊克哈屯的女人。

  这位伊克哈屯大概算是俺答资历最老的老婆,也是最厉害的一个,虽说当时的蒙古部落娶几个老婆很正常,是不是孙女,算不算乱伦也没人管,可偏偏那位跑掉的把汉那吉,就是伊克哈屯养大的。

  你娶几个老婆我不管,但你赶走了我养大的孙子,我就废了你!

  于是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俺答的宿营地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满面怒气的伊克哈屯追着俺答跑,并且一边追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木棍,发出了大声的怒吼:

  “老东西,快把我的孙子要回来,要不就打死你!”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俺答杀了很多人,抢了很多东西,但他毕竟也是人,这么个闹腾法,每天都不得安生,实在受不了,可要他拉下面子求人,也确实干不出来,不得已才出此绝招,希望给对方一个下马威。

  可惜鲍崇德并非等闲之辈,这位仁兄也是在官场打滚的,要论玩阴谋手段,俺答还得叫他一声爷爷。

  于是大家都不忽悠了,开始摆事实讲道理,俺答开门见山:

  “我的孙子现在哪里,情况如何?”

  “他的近况很好,我们给他安排了住处,你不用担心。”

  情况摸清楚了,下面谈条件:

  “你们何时才肯放回我的孙子?”

  “随时都可以。”鲍崇德笑着回答道。

  “其实我们只需要一个人而已。”

  然后他说出了那个人的名字。

  俺答想了一下,只想了一下。

  于是他也笑了。对他而言,那个人实在无足轻重。

  几天之后,穿着新衣服的把汉那吉回到了蒙古,还带来了许多礼物,而俺答也终于得以从每日的追逐中解脱出来,不用担心棍棒会随时落到自己的头上。

  唯一的失败者是赵全,这位仁兄毫无廉耻地当了十几年走狗,最终却得到了这样的下场。

  历史又一次证明,所有背叛自己祖国的人,终将被所有人背叛,因为奴才终究只是奴才。

  赵全抓回来了,被凌迟处死,据说他身体还不错,割了上千刀才死,把汉那吉回家去了,继续过他的日子,毕竟老婆是不难找的。

  按说事情到了这里,已然结束了,明朝白捞了一个汉奸,王崇古的横财也该到此为止,但事实上,发财的机会才刚刚开始。

  在这次外逃风波之前,明朝和鞑靼之间除了刀光剑影,没有任何共同语言,明朝看鞑靼是土匪,鞑靼看明朝是恶霸,经过这件事双方发现,原来对方并非洪水猛兽,虽说有代沟,但还是可以沟通的。

  于是接下来,他们开始谈论一个全新的问题——封贡互市。

  所谓封贡互市,具体讲来是这么个过程,明朝封鞑靼,发给俺答等人新衣服(官服)、公章(官印)等官僚主义用品,承认他们的土财主地位。而鞑靼要听从明朝大哥的教诲,不得随意捣乱抢劫,这叫封。

  当然了,俺答虽说读书少,也绝不是白痴,给几枚公章,发几件衣服就想忽悠他,那还是有难度的,要我听话,你就得给钱。实际操作方法为,每年俺答向明朝进贡土特产(马匹牛羊不限,有什么送什么),而明朝则回赠一些金银珠宝,生活用品等,这叫贡。

  但封贡毕竟是小买卖,蒙古部落上百万人,对日用品市场需求极大,又没有手工业,要想彻底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搞边境贸易。

  大家找一个地方,弄个集贸市场,来往商贩把摊一摆,你买我卖,这就叫互市。

  其实自从元朝取消国号后,混吃等死就成了大多数蒙古人的心愿,所谓回中原当大地主,梦里时常也能见到。

  可是没办法,蒙古的经济结构实在太单一,骑马放牧人人都会,可你要他造个锅碗瓢盆出来,那真是比登天还难。如果要几十年不用这些玩意,似乎又说不过去,找人要,人家又不给,没办法,只有抢了。

  现在既然能靠做生意挣回来,那自然更好,毕竟为抢个脸盆把命丢掉,实在也是太不划算。

  体育就是和平——顾拜旦说的。

  贸易也是和平——这是我说的。

  有一点必须说明,只有在实力对等的前提下,贸易才能带来和平,边境有王崇古、谭纶、戚继光这帮狠人守着,谁抢就收拾谁,人家才肯老老实实做生意,否则还是抢劫划算。

  对于封贡互市制度,蒙古是一呼百应,极其欢迎,但他们的热脸却贴上了冷屁股——明朝的屁股。

  虽然王崇古极力推动这一制度,但朝廷的许多大臣却对此极不感冒,因为在许多人看来,蒙古鞑靼那一帮子都是野蛮人,给点好处让他们消停点就行了,做生意?做梦!

  当时的朝廷已经是一片混乱,反对派气势汹汹,其主要观点是:

  东西我大明多的是,但即使送给要饭的,也不能给蒙古人!

  这一派带头的,就是骂神欧阳一敬手下唯一的幸存者英国公张溶,而海瑞的那位后台老板朱衡也是反对派的干将,真可谓是一脉相承。

  而赞成的自然是高拱、张居正一帮人,但高拱毕竟是内阁大学士,算是皇帝的秘书,不便公开表态,他是个聪明人,一看朝廷里反对一片,强行批准定被口水淹死,便见风使舵,想出了一个办法。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想出了这个方法,高拱才得到了明代杰出政治家的光荣称号。而这个办法,也充分地体现出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卓越才能,包括:钻空子、绕道走、打擦边球、以及民主精神。

  他找到了反对派首领张溶,可还没等他说话,张溶就叫嚣起来:

  “无论你说什么,我们都绝不同意!”

  “没问题,”高拱笑着说道,“如果你们不同意,那我们来表决。”

  张溶目瞪口呆,因为事实证明,高拱并没有开玩笑。

  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奇特的“封贡票决”事件发生了,大家不闹腾了,开始投票,据史料记载,参与此次投票的共有四十四人,在会议上,赞成反对双方坚持了各自的观点,陆续发言,而最后的结果却更让人哭笑不得。

  经皇帝公证,验票统计如下:赞成封贡互市者二十二人,反对封贡互市者二十二人。

  这下白闹了,事情又被踢给了皇帝。

  这大概算是中国政治史上少有的一幕,皇帝说了不算,内阁说了也不算,在万恶的封建社会,竟然要靠投票解决问题,实在有负“黑暗专制”的恶名。

  当然,高拱兄不是什么自由斗士,对搞民主也没啥兴趣,他之所以来这么一出,实在是另有企图。

  根据我的估计,在此之前,他一定曾算过票数,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所以才提议投票,因为一旦投票不成,事情就会推给皇帝,可是皇帝不会管事,自然就会推给内阁,而内阁,是高拱说了算。

  于是一圈绕回来,还是绕到了高拱的手上,这就是传说中的乾坤挪移大法。

  既然大臣解决不了,封贡互市的决定权便回到了内阁,李春芳可以忽略不计,高拱和张居正本来就是幕后主谋,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

  隆庆五年(1571),边境市场正式开放,各地客商陆续赶到这里,开展贸易活动,一个伟大的奇迹就此出现,自朱元璋起,折腾了两百多年的明蒙战争终于落下帷幕,此后近百年中,双方再未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和平终究还是实现了,这是高拱立下的不朽功勋。

下一章:
上一章:

102 条评论 发表在“第5部:帝国飘摇 第六章 高拱的成就”上

  1. says:

    我还是喜欢守仁

  2. 渴望英雄 says:

    守仁第一,高拱等二!

  3. - - says:

    我最敬佩是于谦、、

  4. 高拱 says:

    来来来,大家投票啦!请大家不要怀疑,我保证这绝不影响帝国的专制主义本质。

  5. 明矾 says:

    徐阶,高拱,张居正,真是一个比一个牛。我服了你们!!

  6. 王氏 says:

    我老公最牛

  7. 路人甲 says:

    你老公是老黄牛

  8. 路人 says:

    于谦佩服啊

  9. 随风 says:

    王守仁,于谦,徐阶

  10. 染指的。悲伤 says:

    还是王守仁厉害= =

  11. 鄢懋卿 says:

    试试能不能评论…
    虽然鄢是个混蛋,可是名字很好听——MS我跑题了?

  12. 刘禹锡 says:

    还是守仁兄最厉害~~~

  13. l流光溢彩 says:

    不瞎折腾,才是最好的折腾。

  14. 大名 says:

    于谦,王守仁,高拱!!!

  15. 荣神益人 says:

    大明王朝真是英才辈出,牛人,猛人,狠人,,,放到现在什么岛都收了。

  16. friend says:

    试试

  17. 羡慕嫉妒恨 says:

    这些都是天才,小时候是神童。大明几百年的精华

  18. 潜夜如风飞 says:

    虽是牛人,终有缺漏。不管怎么说,人都是自私的动物。

  19. 小树 长 says:

    毛主席最厉害

  20. 小军 says:

    万岁

  21. 匿名 says:

    可怜的徐阶

  22. says: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3. 悟道 says:

    徐阶,高拱属人民内部矛盾,徐对高不薄,高为何苦苦相逼,实非君子所为,难道国人不内斗就难受吗?徐激流勇退,真君子也,虽教子无方,但瑕不掩瑜!

  24. 公子紹越 says:

    高拱的理想和徐阶、张居正有什么不同,团结一致不好吗?为自己的私利而争斗,有什么品德!白白浪费社会资源!为之不耻!

  25. says:

    赞啊!

  26. 往下看 says:

    海瑞 工具

  27. 金泽修 says:

    说实话,作者过于捧徐阶了,有意贬了一些人,你懂的。
    首先,徐阶明哲保身了20年,如果你硬要说为了别人和老百姓的话,我只能说,把严嵩换成夏言的话他一样会这么做。
    其次,徐阶为什么在嘉靖在位的时候诸事顺从而到了隆庆他什么事都插的太深,真正为什么致使隆庆讨厌徐阶,作者把问题都归到隆庆身上。当然,一方的确隆庆对高拱感情更深,而另一方面,我认为徐阶坐稳首辅后,原型毕露,事实上他和很多前辈一样,站在权利高峰后,他希望得到更多,而这些是以前他一直想得到却无法得到的,因为他前面有两座他无可逾越的高山,无论权谋还是智慧,到了隆庆这只小山羊面前,他的狼性饥饿才彻底表现出来。看了明月《明朝》后,我又去看了《大明王朝1566》,我觉得对于嘉靖,严嵩还有徐阶,胡宗宪这些人的理解,张黎(大明王朝)的导演很明显比明月深刻,公正。
    最后一点,关于徐阶的田地。如果说他儿子农田的事幕后主使不是徐阶这显然是不客观的,这一点,从他后来退一半田的态度是可以看出来的。在海瑞要求退田这件事情上,明月过于偏袒。
    补充一点,严嵩在位的时间里,能够至他于死地证据,徐阶知道的有没有。我敢说,绝对有,只是被埋没了;早期徐阶知不知道只有嘉靖能弄严党,我猜想,知道;如果徐阶在以前就用现在方式做了解,会赢吗?我觉得,我觉得有可能,就是不赢也不至于会怎么样。他担心的不是没赢后嘉靖会怎么样,而是严嵩会怎么样。所以他能让严嵩作恶近20年,残害无数百姓而视而不见,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有多智慧,更不是因为以前严嵩没有致命的死伤,我觉得是他在权量时机是否真的到了,假如,我会失去哪些,假如。。。说到底还是那句为自己。
    总体来说,徐阶是实心干事的人,除了他斗的那个是严嵩之外,他和高拱张居正并无两样,和那些争权夺利的官宦并无两样。在我看来,他不过是踩着那些用死斗严嵩的官宦的尸体来做严嵩的位子,然后收拾嘉靖早已厌弃的严党余孽。而嘉靖之所会疏远严嵩到底是因为嘉靖本人早已讨厌但不得以,还是因为蓝道行,还是那个给蓝道行做思想工作的心学同志,说实话,我觉得这件事跟徐阶关系真的不大。

  28. 生生世世 says:

    守仁第一,于谦第一,高拱等三!

  29. 师傅 says:

    说实话,作者过于捧徐阶了,有意贬了一些人,你懂的。
    首先,徐阶明哲保身了20年,如果你硬要说为了别人和老百姓的话,我只能说,把严嵩换成夏言的话他一样会这么做。
    其次,徐阶为什么在嘉靖在位的时候诸事顺从而到了隆庆他什么事都插的太深,真正为什么致使隆庆讨厌徐阶,作者把问题都归到隆庆身上。当然,一方的确隆庆对高拱感情更深,而另一方面,我认为徐阶坐稳首辅后,原型毕露,事实上他和很多前辈一样,站在权利高峰后,他希望得到更多,而这些是以前他一直想得到却无法得到的,因为他前面有两座他无可逾越的高山,无论权谋还是智慧,到了隆庆这只小山羊面前,他的狼性饥饿才彻底表现出来。看了明月《明朝》后,我又去看了《大明王朝1566》,我觉得对于嘉靖,严嵩还有徐阶,胡宗宪这些人的理解,张黎(大明王朝)的导演很明显比明月深刻,公正。
    最后一点,关于徐阶的田地。如果说他儿子农田的事幕后主使不是徐阶这显然是不客观的,这一点,从他后来退一半田的态度是可以看出来的。在海瑞要求退田这件事情上,明月过于偏袒。
    补充一点,严嵩在位的时间里,能够至他于死地证据,徐阶知道的有没有。我敢说,绝对有,只是被埋没了;早期徐阶知不知道只有嘉靖能弄严党,我猜想,知道;如果徐阶在以前就用现在方式做了解,会赢吗?我觉得,我觉得有可能,就是不赢也不至于会怎么样。他担心的不是没赢后嘉靖会怎么样,而是严嵩会怎么样。所以他能让严嵩作恶近20年,残害无数百姓而视而不见,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有多智慧,更不是因为以前严嵩没有致命的死伤,我觉得是他在权量时机是否真的到了,假如,我会失去哪些,假如。。。说到底还是那句为自己。

  30. 小镇的春天 says:

    战国时期和明朝时期一样,是人类思想迸发的伟大时代!明朝就是明朝啊!对外强硬,对内管辖有力(包括对藩王),远远比宋朝强多了,伟大时代不出出伟大人物那才叫怪呢!

  31. 呵呵 says:

    纵观历史,我大中华民族,只要自己不折腾自己,没人能折腾的了我们。。

  32. 千里流云 says:

    j明朝名人能人真多啊!

  33. 笑话连篇 says:

    32楼真厉害,被八国联军打的抢的又是合约又是割地又是赔款的,还不能折腾你门!怕你是天国公民啊!人骄傲可以,但不要盲傲。

  34. 匿名 says:

    看着他们斗来斗去去,累啊!!实在很痛苦。。。

  35. 知行合一 says:

    不折腾,理性看,齐心办

  36. 未名社·东邪 says:

    李贤,徐阶——公道自在人心

  37. 扣扣,404010376 says:

    28楼,三十楼就扯淡吧,明月的态度还算是比较中肯了,徐阶也好,高拱也好,都是为朝廷做事的好人,斗争是政治需要,你懂的,没有好坏,老徐用错了两次人,张居正被他巧妙的又争取过来了,海瑞他确实用错了。你看的电视剧大多是扯淡,很多是为了剧情需要,为了观赏性,很多内涵是拍不出来的

  38. 唐伯虎 says:

    我恨科举!!!

  39. 陵墓国本 says:

    不要守仁,徐阶这些超级猛人出来几个,一个汪直足够横扫

  40. 路人甲 says:

    很好看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

  41. qq says:

    很爱看

  42. 王学右派 says:

    来个袁崇焕 孙承宗 常遇春 什么谭伦 戚继光 李成梁吃屎去吧

  43. 匿名 says:

    同意三十八楼的,我翻老半天,太煎熬了!

  44. 我信明月 says:

    我也同意三十八楼观点,电视剧或者电影很多时候都会因为剧的需要做一些改动,让影片更有观感

  45. 黄来福 says:

    34楼主,卖国是满鞑子。搞清楚再发言。44楼主,他们都是英雄。别骂一批,赞一批。

  46. 黄来福 says:

    海瑞是正直的君子,高拱不是好人但是好官,徐阶是好人也是好官。

  47. 华哥 says:

    王阳明第一!海瑞第二!

  48. 廷益 says:

    我很支持47楼,34楼你确实是笑话连篇,大明王朝至少保留了骨气,誓死不降,决不妥协!中国毁就毁在清满子手里!闭关锁国,腐化思想,卖国求荣,割地赔款,就为了他们皇族的统治,明朝是不会做出这些不要脸的决定的!

  49. 匿名 says:

    最喜欢于谦

  50. 匿名 says:

    话说其他书里,高拱还是很牛的,也撑起来大明一片天

  51. 守仁的厚照 says:

    厚照 where are u

  52. 徐珵 says:

    39楼伯虎兄,我也恨科举……

  53. Amarildo says:

    That’s a brilliant answer to an inesrteting question

  54. tttttttttttt says:

    r

  55. 月关 says:

    28楼的说法我并不同意,占地其实是个手段,为了迷惑住严党,要知道严世蕃聪明绝顶,他知道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是不会向金钱土地看齐的,他这样只是想在对手心中造成假象,即徐阶并无追求并不可怕;再者严党耳目与打手众多,他们不会允许一个与自己不在同一路的人在朝;中,杨继盛的例子在前,为了最终的胜利徐不得不自污以求保为最终反攻积聚力量,毕其功于一役,一击必杀。不容易啊!!!

  56. bap says:

    是啊的的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的

  57. 建文帝 says:

    我死得好冤呐

  58. 大漠孤烟 says:

    政局混乱但是一种有秩序的混乱

  59. 61 says:

    大爱明朝那些事儿~ 最爱王圣人

  60. 徐阶 says:

    张居正为我报仇!

  61. 当年明月 says:

    高拱、海瑞都受过徐阶的提拔,到头来却反咬徐阶一口,可见徐阶的确是为国选材还不是为自己。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要不是留了张居正做后招,徐阶还不被这俩愣子给整趴下了。又可见他把张居正做重点培养对象完全正确。老谋深算至此,细思极恐。

  62. 当年明月 says:

    而不是为了自己。

  63. 当年明月 says:

    其实高拱很有点神经病,徐阶虽然不能算他的恩人,但也不是他的仇人,并没有打压他的意思,花花轿子人抬人,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张居正跟他关系又好,他的资历又高,还怕没机会做老大吗?他的行为在我看来就是抽风。

  64. 23333 says:

    终是史实,在怎样争论都是随风而逝的微尘。

  65. 舒卷都是云 says:

    海大人生不逢时啊

  66. 哈哈哈 says:

    第一你妈了个逼

  67. 仙人指路告诉你们 says:

    各位所说的人物都挺厉害!但都成为了过去!但思想一直流传至今!要说厉害还是作者厉害! 因为没有这篇趣味十足的文章!大家说不定在玩游戏和无聊的扯淡呢! 没有谁厉害!都是英雄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恭喜各位!有缘与该文章结缘! 好好享受吧!

  68. 呵呵 says:

    30楼的别开玩笑好吗?首先,既是写书,难免有个人好恶,但就我看来,明月还是不失偏颇的。其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徐阶犯错也是可以理解的。其三,你所谓的政治斗争是儿戏吗,他毕竟忍辱负重这么多年,一旦出错怎么会没什么?最后,他如果如你所言为权力不惜一切,为什么要主动致仕?个人觉得即使是自己的观点,也不能无视一些事实。

  69. 吃货 says:

    阳明的脑残粉飘过,哈哈哈哈

  70. 大黄 says:

    喜欢于谦和守仁

  71. 匿名 says:

    明朝确实能人如潮,文臣武将如云

  72. 匿名 says:

    不用打仗战争,不用赔款割地,互换贸易就实现双方和平,高拱伟大的政治家

  73. 匿名 says:

    “文选司管文官人事调动,要你升就升” 这个升降官员,应该是皇帝说了算吧?

  74. 这是怎么说 says:

    嗯,都说得不错!继续。

  75. . says:

    .

  76. 古明地觉 says:

    38楼,我支持你,在明朝的宫斗与政斗并没有正义与邪恶,所谓言官做的一切和说的一切大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都是历史了,关于用没用错人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所以无法说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

  77. 匿名 says:

    把汉那吉的未婚妻不是俺答的亲外孙女,是他亲兄弟的外孙女,好像叫钟金别吉,外号三娘子

  78. 匿名 says:

    给王阳明打call

  79. 匿名 says:

    对张居正,没什么了解

  80. 匿名 says:

    才两百多年明朝就game over了真可惜,算一个人活六十才只有五个人,真希望能长一点儿,多弄一点儿故事。

  81. 笛月~晚风 says:

    最爱明朝!!!

  82. 沈阳 says:

    权利的斗争,你死我活。中国历朝历代,轮回上演。

  83. 闲人 says:

    刘伯温,王守仁,于谦,徐阶,高拱,张居正…

  84. 闲人 says:

    比较来,高拱太自私了,是好官,却不是好人

  85. 阡陌 says:

    看到海瑞的时候,是很戏剧的喜剧部分,可能他爱的相信的就是他的母亲,也感叹于他极致的节省,看下来就是,明朝的名人,不是天才,就是极品,天才和极品并存。

  86. 徐达 says:

    要我说都砍了
    就完事了

  87. says:

    88楼的兄弟,达达哪有你说的那么粗啊,人家很温柔滴~

  88. 我是你爸爸 says:

    89楼的是帅哥

  89. 海瑞到底太偏激, says:

    据明代姚叔祥的小说《见只编》记载:海瑞家里清贫。一天,他看见五岁的女儿吃一个糕饼,就问糕饼是谁给的,当得知是某仆人给的时,海瑞大怒道:”一个好女子怎能随便地接受男人的东西呢?只有你饿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儿!”他的女儿从此吓得啼哭不止,不喝也不吃,家里人怎么哄她劝她也没有用,七天之后终于饿死了。

    对于此事,清人周亮工在《书影》里也提及此事,不过,此事于正史中没有记载。

  90. 海瑞到底太偏激,看人看事分两半 says:

    据明代姚叔祥的小说《见只编》记载:海瑞家里清贫。一天,他看见五岁的女儿吃一个糕饼,就问糕饼是谁给的,当得知是某仆人给的时,海瑞大怒道:”一个好女子怎能随便地接受男人的东西呢?只有你饿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儿!”他的女儿从此吓得啼哭不止,不喝也不吃,家里人怎么哄她劝她也没有用,七天之后终于饿死了。

    对于此事,清人周亮工在《书影》里也提及此事,不过,此事于正史中没有记载。

  91. 小梦 says:

    汪直最后什么结局

  92. 张居正 says:

    → 历史小说
    分享到:

    66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明朝那些事儿及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 手机阅读 收藏本站 大秦帝国 更多历史书籍
    明朝那些事儿1 明朝那些事儿2 明朝那些事儿3 明朝那些事儿4 明朝那些事儿5 明朝那些事儿6 明朝那些事儿7
    第5部:帝国飘摇 第六章 高拱的成就
    所属目录: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海青天的实力】
      隆庆三年(1569),海瑞终于得到了他人生中最肥的一个职位——请注意,不是最大,是最肥。
      大家同样在朝廷里混,有的穷,有的富,说到底是个位置问题,要分到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十天半月不见人,穷死也没法,而某些职位,由于油水丰厚,自然让人趋之若鹜。
      而在当时,朝廷中公认的四大肥差,更是闻名遐迩,万众所向,它们分别是吏部文选司、吏部考功司、兵部武选司、兵部武库司。
      文选司管文官人事调动,要你升就升,考功司管每年的官员考核,要你死就死,这是文官。
      武选司管武将人事任命,战场上拼不拼命是一回事,升不升官又是另一回事,而武库司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是管军事后勤装备的,不肥简直就没天理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四大肥差,也是众人日夜期盼的地方。然而和海瑞先生比起来,那简直不值一提,因为他要担任的职务,是应天巡抚。
      所谓应天,大致包括今天的上海、苏州、常州、镇江、松江、无锡以及安徽一部,光从地名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块富得流油的地方,光是赋税就占了全国的一半。
      而海瑞之所以能得到这个职务,自然也是徐阶暗中支持的结果,对此海瑞也心知肚明,他虽然直,却不傻。
      但如果徐阶知道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估计他能立马跑去给海先生三跪九叩,求他赶紧退休回家养老。“海阎王就要来了!”
      随着几声凄厉的惨叫,中国历史上一场前无古人,相信也后无来者的壮观景象出现了:
      政府机构没人办公了,从知府到知县全部如临大敌,惶惶不可终日,平常贪污受贿的官员更是不在话下,没等海巡抚到,竟然自动离职逃跑。
      而那些平时挤满了富商的高级娱乐场所此时也已空无一人,活像刚被劫过的,大户人家也纷纷关门闭户,听见别人说自己家有钱,比人家骂他祖宗还难受。高级时装都不敢穿了,出门就套上一件打满补丁的破衣烂衫,浑似乞丐。恰巧当时南京镇守太监路过应天,地方上没人管他,本来还想发点脾气,再一问,是海瑞要来了。于是他当机立断——不住了,赶紧走!
      走到一半又觉得不对,便下了第二道命令——换轿子!(按照规定,以他的级别只能坐四人小轿)就这样连走带跑离开了应天。
      于是等海巡抚到来之时,他看到的,已经是一片狼藉,恶霸不见了,地主也不见了,街上的人都穿得破破烂烂,似乎一夜之间就回到了原始社会。
      但这一切似乎并未改变海瑞的心情,他是个始终如一的人,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到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张榜公布,欢迎大家来告状,此外还特别注明免诉讼费,并告知下属,谁敢借机收钱,我就收拾谁。
    告状不要钱!那就不告白不告了,于是司法史上的一个奇迹发生了,每天巡抚衙门被挤得像菜市场一样,人潮汹涌,人声鼎沸,最多一天竟收到了三千多张诉状,而海阎王以他无比旺盛的精力和斗志,居然全部接了下来,且全部断完,而结果大多是富人败诉。
      这是海瑞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一段事迹,然而事实上,它所代表的并非全是光明和正义,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人叫做刁民。
      所谓刁民,又称流氓无产者,主要工作就是没事找事,赖上就不走,不弄点好处绝不罢休,而在当时的告状者中,这种人也不在少数,而海瑞照单全收,许多人借机占了富人的家产,自己变成了富人,也算是脱贫致富了。
      但总体说来,海巡抚还是干得不错的,毕竟老百姓是弱势群体,能帮就帮一把,委屈个把地主,也是难免的。
      可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海瑞大张旗鼓地干,却没有人提出反对,也不搞非暴力不合作,极其听话。说到底,大家怕的并不是他,而是他背后的那个人——徐阶。
      得罪海瑞无所谓,但徐阶岂是好惹的,所以谁也不触这个霉头。
      然而随着追究恶霸地主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平静被彻底打破了,因为海瑞终于发现了应天地区最大的地主,而这个人正是徐阶。
      其实徐阶本人也还好,关键是他的两个儿子,仗着老爹权大势大,在地方上肆意横行,特别喜欢收集土地,很是捞了一把。而徐阶兄不知是不是整天忙着搞斗争,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也没怎么管他们,所以搞到现在这个样子,所以徐阶同志的深刻教训再次告诉我们,管好自己身边的亲属子女,那是十分重要滴。
      不过海瑞倒是不怎么在乎徐阶的教育问题,他只知道你多占了地,就要退,不退我就跟你玩命!
      不过看在徐阶的面子上,海瑞还是收敛了点,给徐大人写了封信,要他退地。
      徐阶还是很有风度的,他承认了部分错误,也退了一部分地,在他看来,自己救了海瑞的命,还提拔了海瑞,现在又带头退地,应该算是够意思了。
      可海瑞却不太够意思,他拿到了徐阶的退地,却进一步表示,既然你有这个觉悟,那就全都退了吧,就留一些自耕田,没事耕耕地,还能图个清静,我是替你着想啊!徐阶当时就懵了,我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还是内阁首辅主动退休,准备回家享享福,你要我六十多岁重新创业,莫非拿我开涮不成?
      于是他又写信给海瑞,表示自己不再退田,希望他念在往日情谊,高抬贵手,就当还我的人情吧。
      可是事实证明,海瑞兄的脑袋里大致没有这个概念,这位兄弟几十年粗茶淡饭,近乎不食人间烟火,什么是人情?什么是欠?什么是还?
      到此徐阶终于明白,自己混迹江湖几十年,竟然还是看走了眼,这位海瑞非但油盐不进,连砖头都不进。
      他下定了决心,要顽抗到底,并摆明了态度——不退。
      海瑞也摆明了态度——一定要退。
      双方开始僵持不下,就在这时,高拱来了。
      【最好的工具】
      活了这么大年纪,高拱从来没相信过天上会掉馅饼,但现在他信了。
      虽然已经身居高位,但他从不敢对徐阶动手,这并非因为他宅心仁厚,只是徐阶地位太高,且在朝廷混了那么多年,群众基础好,如果贸然行动,没准就被闹下台了,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是冷眼旁观。
      等他知道海瑞正在逼徐阶退田的事情后,立即大喜过望,反攻倒算的时候终于到了! 原因很简单,如果用自己的人,大臣们一望即知,必定会去帮徐阶,现在大家都知道,海瑞是徐阶的人,你自己提拔的人去整你,我不过是帮帮忙,总不能怪我吧。
      海瑞,是一件最合适的利用工具。
      高拱很快对海瑞的举动表示了支持,并且严厉斥责了徐阶的行为,海瑞得到了鼓励,更加抖擞精神,逼得徐阶退无可退。
      于是徐阶准备妥协投降了,他表示,愿意退出全部的田地,在海瑞看来,问题已经得到了圆满解决,然而就在此时,事情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朝廷里的言官突然发难,攻击徐阶教子不严,而一个叫蔡国熙的人被任命为苏州兵备使,专职处理此案,很巧的是,这位蔡先生恰好是高拱的学生,还恰好和徐阶有点矛盾。
      事情闹大了,徐阶的两个儿子被抓去充军,家里的所有田产都被没收,连他的家也被一群来历不明的人烧掉了,徐大人只能连夜逃往外地。看起来,海瑞赢了,然而事实证明,最后的胜利者只有高拱。
      隆庆四年(1570 年),海瑞接到了朝廷的命令——收拾东西走人。
      于是仅仅当了半年多巡抚的海瑞走了,他本着改造一切的精神跑来,却发现被改造的只有他而已。
      海瑞先生岂是好惹的,这么走算怎么回事?他一气之下写就了另一封骂人的奏疏。
      在海瑞的一生中,论知名度和闹事程度,这封奏疏大概可以排第二,仅次于骂嘉靖的那封。
      要知道,骂人想要骂出新意是不容易的,既然骂过了皇帝,骂其他人也就没啥意思了,但海瑞先生再次用行动证明了他的骂人天赋,这一次他找到了新的对象——所有的大臣(除他以外)。
      而他在奏疏中,也创造了新的经典骂语——“举朝之士,皆妇人也”。
      这句话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在古代骂对方是妇人,比骂尽祖宗十八代还狠,于是满朝哗然一片,然而奇怪的是,却没有人出面反击。
      究其原因,还是海瑞先生太过生猛,大家都知道,这位兄台是个不要命的主,要是和他对骂,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所有人都原地不动,愣愣地看着海瑞大发神威。
      只有两个人说话了。
      第一个是李春芳,作为朝廷的首辅,他不表态也说不过去,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既没有攻击海瑞,也没有处分他,却拿着海瑞的奏疏,说了一句让人哭笑不得的话:
      “照海瑞的这个说法(举朝之士,皆妇人也),我应该算是个老太婆吧!”
      还真是个老实人啊。
      另一个人是高拱,其实事情闹到这个份上,也算拜他所赐,在这最后摊牌的时刻,他终于揭示了其中的奥妙:
      “海瑞所做的事情,如果说都是坏事,那是不对的,如果说都是好事,那也是不对的,应该说,他是一个不太能做事的人。”
      这是一个十分中肯的评价。
      面对这个污浊的世界,海瑞以为只有自己看到了黑暗,他认为,自己是唯一的清醒者。
      然而他错了。
      海瑞是糊涂的,事实证明,徐阶看到了,高拱看到了,张居正也看到了,他们不但看到了问题,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海瑞唯一能做的,只是痛骂而已。
      所以从始至终,他只是一个传奇的榜样,和一件好用的工具。
      隆庆五年(1571),海瑞回到了海南老家,但这位主角的戏份还没完,十多年后,他将再次出山,把这个传奇故事演绎到底。
      在海瑞的帮助下,高拱终于料理了徐阶,新仇旧怨都已解决,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
      其实从根本上说,高拱和徐阶并没有区别,可谓是一脉相承,他们都是实干家,都想做事,都想报效国家,但根据中国的传统美德,凡事都得论个资历,排个辈分,搞清楚谁说了算,大家才好办事。
      现在敢争敢抢的都收拾了,高拱当老大了,也就该办事了。
      于是历时三年,闻名于世的高拱改革就此开始,史称“隆庆新政”说实话,这个所谓新政,实在是有点名不副实,因为即使你翻遍史书,也找不出高先生搞过什么新鲜玩意,他除了努力干活外,即不宣誓改革,也不乱喊口号,但他执政的这几年,说是国泰民安、蒸蒸日上,也并不夸张,可见有时候不瞎折腾,就是最好的折腾。
      但要说高先生一点创新进步都没有,那也是不对的,徐阶是明代公认的顶级政治家,他的权谋手段和政务能力除张居正外,可谓无人匹敌,但这位高兄在历史上却能与之齐名,是因为他虽在很多地方不如徐阶,却在一点上远远超越了这位前辈——用人。
      具体说来,他用了三个人。
      第一个,叫做潘季驯。
      一般说来,要是你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并不需要惭愧,但如果你的专业是水利,那我只能劝你回去再读几年书。
      几年前,我曾看到过这样一条新闻,大意是水利工作者们开动脑筋,调集水库积水统一开闸,冲击泥沙,缓解了黄河的淤积情况,意义重大云云。
      虽说搞水利我是门外汉,但如果没有记错,早在四百多年前,潘季驯先生曾经这样做过,而它的名字,叫做“束水冲沙法”。
      潘季驯,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浙江吴兴人,明清两代最伟大的水利学家。
      这位兄台算是个奇人,高考成功后被分配到江西九江当推官,管理司法,他的官运也不错,十几年就升到了监察院右佥都御史,成为了一名高级言官。
      恰好当时黄河决堤泛滥,灾民无数,高拱刚刚上台,急得没办法,四处找人去收拾残局,恰好有一次和都察院的一帮言官吵架,潘季驯也在场,高拱看这人比较老实,也不乱喷口水,当即拍板:就是你了,你去吧!张居正是个比较谨慎的人,觉得这样太儿戏,就去查了潘季驯的底,急忙跑来告诉高拱:这人原来是个推官,法律和水利八杆子打不着,他怎么懂得治水?
      高拱却告诉他:只管让他去,他要不会治水,你只管来找我。
      事实证明,高学士的眼光确实很毒,虽说没学过水利专业,潘季驯却实在是个水利天才,他刚一到任,堵塞缺口之后,便下令把河道收窄。
      这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命令,大凡治河都是扩宽河道,这样才有利于排水,收缩河道不是找死吗?
      施工的人不敢干,跑来找潘季驯。
      潘季驯说你只管干,出了事我负责。
      于是奇迹出现了,收缩河道之后,黄河不但没有泛滥,决堤的出现也大大减少,大家都惊叹不已。
      看上去很神奇,实际上很简单,在长期的观察中,潘季驯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黄河之所以泛滥,是因为河道逐年升高,形成了岸上河,于是河堤也越来越高,稍有不慎一旦决堤,后果就会极其严重。
      (住在黄河边上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而要降低河道,就必须除掉河里的泥沙,好了,关键就在这里,怎么除沙呢?(且听下回分解)

  93. 张居正 says:

    找人去挖,估计没人肯干,也没法干,找挖掘机,那还得再等个几百年,用什么才能把这些泥沙除去呢?潘季驯苦思冥想,终于醒悟,原来那件制胜的武器就在他的眼前——水。
      收紧河道,加大水的冲力,就可以把河底的泥沙冲走,所谓“水流沙中,沙随水去”,就此大功告成。
      除此之外,他还想出了一种独特的治水方法,名叫滚水坝,具体说来,是事先选择一个低洼地区,当洪水过大之时,即打开该处堤坝,放水进入,以减轻洪峰压力。
      看起来很眼熟是吧,没错,这就是流传至今,众人皆知的治水绝招——分洪。
      有这么一位水利天才坐镇,泛滥多年的黄河得到了平息,在之后的数十年内没有发生过大的水患。
      这是第一位,算是个干技术的,相比而言,下面的这位就麻烦得多了。
      黄河泛滥,多少还有个期限,等汛期洪峰过了,该埋的埋,该重建的重建,也就消停了,但是暴动就不一样了,要闹起来你不管,指望他们突然放下屠刀,皈依我佛,那种事西游记里才有。
      隆庆四年(1570),永不落幕的两广叛乱再次开演了,在当年,这个地方算是蛮荒之地,文盲普及率较高,不读书自然不服管,不服管自然不纳税,不纳税自然是不行的。于是来来往往,双方都喜欢用拳头刀枪讲话,每到逢年过节,不闹腾一下,那就不正常了。(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94. 殷正茂 says:

    但这次闹腾的动静很大,两广全境都有叛乱,且叛军有一定的战斗经验,派了几个人去都被打了回来,于是高拱一拍脑门:
      “没办法了,派殷正茂去吧!”
      殷正茂,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是当年传奇科举班的一员,和诸位名人同学相比,他没有张居正的政务能力,王世贞的文采,更没有杨继盛的胆量,但他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专长——军事。
      他虽是文官出身,却极具军事才能,多次领兵出战,从无败绩,被认为是一代名将,按说他应该是最理想的人选,可为什么直到没办法才找他呢?
      原因很简单,他太贪。
      这位兄弟虽说很有才能,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贪污犯,原先当地方官就吃农民赋税,到军队后就吃士兵的军饷,明代贪污不算什么大事,但殷先生却贪得天下皆知,贪得名闻全国,着实不易。
      果然,任用殷正茂的消息一传出,就如同往厕所里丢了颗炸弹,分量十足,在大贪污犯殷正茂的面前,大臣们第一次消除了分歧和派系,异口同声地表示绝对不行。
      高拱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表示一定要用,每天朝廷里都吵得天翻地覆,最后还是高学士水平高,只用一句话,就让所有的人都闭上了嘴:
      “谁再反对殷正茂去两广,我就派谁去!”
      这就不好玩了,殷正茂即刻光荣上任。
      但他的亲信,给事中陆树德站了出来,劝告高拱,人你可以派去,但军饷你要看紧,最好在户部找个人随从前去,搞好财务审核制度,要内防家贼。
      然而高拱说:
      “不用派人,所有军饷直接拨给殷正茂就是了。”

  95. 殷正茂 says:

    陆树德急了:
      “殷正茂必定贪污军饷!”
      “我知道。”高拱却笑了笑,“那又如何?”
      “我拨一百万两军饷给殷正茂,他至少贪污一半,但以他的才能,足以平定叛乱,如果我派一个清廉的人去,或许他一两也不贪,但是办不成事,朝廷就要多加军饷,这么拖下去,几百万两也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殷正茂不去,谁去?”
      事实确实如此,殷正茂去后,仅仅几个月就平息了叛乱,班师凯旋,当然了,军饷他也没少拿,如果不贪,那就不是殷正茂了。
      但高拱还是赚了,说到底,这是个成本核算问题。
      在高拱的正确指导下,潘季驯和殷正茂成为了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但和第三个人比起来,前面这二位就只能算是小儿科了。因为这位最后出场的压轴主角解决了一个问题,一个连朱元璋都没能解决的问题。
      这个人的名字叫王崇古,时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其实之前他曾经露过一面,在浙江时,他作为俞大猷的副将出击倭寇,获得大胜。这之后他官运亨通,一直升到了现在的位置。
      在当时的朝廷中,有三个人是言官不怎么敢惹的:杨博、谭纶以及这个王崇古。
      所谓不敢惹,绝不是因为官衔问题,越大的官骂得越起劲,此三人之所以能幸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殊身份——军事文官。
      在明代武将出身的人是很受歧视的,经常被人看作大老粗,比如戚继光、俞大猷等人也不能幸免,而进士出身改行当武将的,就不同了,这类人既有文化,又会打仗,且由于长期在边界砍人,性情比较彪悍,不守游戏规则,你要是敢骂他,他没准就敢拿刀砍你,看谁吃亏。
      而这位王崇古除了喜欢领兵打仗外,还有后台,作为嘉靖二十年的新科进士,他和高拱同学的关系很好。
      于是他被委派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职务——宣大总督。
      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王守仁曾在他的著作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只有四处,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是哪四地且听下回分解)

  96. 王崇古 says:

    王守仁所讲的四个地方,是指宣府、大同、蓟州、辽东,它们是明代边界最让人头疼,也最难防守的重要据点。
      所以自明代中期后,它们被分为两个独立军区(宣大、蓟辽),由朝廷直接管理,其指挥官为总督,超越各级总兵,是明朝国防部长(兵部尚书)以下最高级别的军事长官,只有最富军事经验的将领才能担当此任。
      顺便说一句,当时的蓟辽总督是谭纶,而他手下的两位总兵分别是蓟州总兵戚继光,以及辽东总兵李成梁。
      看到这个豪华阵容,你就应该明白,王崇古同志找了个多么光荣的工作。
      踌躇满志的王崇古前去赴任了,他做梦也想不到,一个天大的金元宝即将砸到他的头上。
      【飞来横财】
      就在王崇古上任的几乎同一时刻,一个人从蒙古鞑靼的帐篷中走出,在黑夜中向故乡投去了最后仇恨的一瞥,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那里是敌人的营垒。
      于是天明之时,边关的明军突然开始紧急戒备,并派出快马,告知新上任的王崇古总督:横财来了。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把汉那吉,是俺答的孙子,说起这位俺答兄,也算是老朋友了,当年闯到北京城下,杀人放火好不威风,然而现在他的孙子竟然跑到敌人那边,当了叛徒,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恋爱问题。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不久前,把汉那吉准备要娶媳妇了,而且这位未婚妻很漂亮,所以小伙子一天到晚都乐呵呵的。(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97. 秀儿 says:

     【海青天的实力】

      隆庆三年(1569),海瑞终于得到了他人生中最肥的一个职位——请注意,不是最大,是最肥。

      大家同样在朝廷里混,有的穷,有的富,说到底是个位置问题,要分到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十天半月不见人,穷死也没法,而某些职位,由于油水丰厚,自然让人趋之若鹜。

      而在当时,朝廷中公认的四大肥差,更是闻名遐迩,万众所向,它们分别是吏部文选司、吏部考功司、兵部武选司、兵部武库司。

      文选司管文官人事调动,要你升就升,考功司管每年的官员考核,要你死就死,这是文官。

      武选司管武将人事任命,战场上拼不拼命是一回事,升不升官又是另一回事,而武库司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是管军事后勤装备的,不肥简直就没天理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四大肥差,也是众人日夜期盼的地方。然而和海瑞先生比起来,那简直不值一提,因为他要担任的职务,是应天巡抚。

      所谓应天,大致包括今天的上海、苏州、常州、镇江、松江、无锡以及安徽一部,光从地名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块富得流油的地方,光是赋税就占了全国的一半。

      而海瑞之所以能得到这个职务,自然也是徐阶暗中支持的结果,对此海瑞也心知肚明,他虽然直,却不傻。

      但如果徐阶知道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估计他能立马跑去给海先生三跪九叩,求他赶紧退休回家养老。

      “海阎王就要来了!”

      随着几声凄厉的惨叫,中国历史上一场前无古人,相信也后无来者的壮观景象出现了:

      政府机构没人办公了,从知府到知县全部如临大敌,惶惶不可终日,平常贪污受贿的官员更是不在话下,没等海巡抚到,竟然自动离职逃跑。

      而那些平时挤满了富商的高级娱乐场所此时也已空无一人,活像刚被劫过的,大户人家也纷纷关门闭户,听见别人说自己家有钱,比人家骂他祖宗还难受。高级时装都不敢穿了,出门就套上一件打满补丁的破衣烂衫,浑似乞丐。恰巧当时南京镇守太监路过应天,地方上没人管他,本来还想发点脾气,再一问,是海瑞要来了。于是他当机立断——不住了,赶紧走!

      走到一半又觉得不对,便下了第二道命令——换轿子!(按照规定,以他的级别只能坐四人小轿)就这样连走带跑离开了应天。

      于是等海巡抚到来之时,他看到的,已经是一片狼藉,恶霸不见了,地主也不见了,街上的人都穿得破破烂烂,似乎一夜之间就回到了原始社会。

      但这一切似乎并未改变海瑞的心情,他是个始终如一的人,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到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张榜公布,欢迎大家来告状,此外还特别注明免诉讼费,并告知下属,谁敢借机收钱,我就收拾谁。

      告状不要钱!那就不告白不告了,于是司法史上的一个奇迹发生了,每天巡抚衙门被挤得像菜市场一样,人潮汹涌,人声鼎沸,最多一天竟收到了三千多张诉状,而海阎王以他无比旺盛的精力和斗志,居然全部接了下来,且全部断完,而结果大多是富人败诉。

      这是海瑞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一段事迹,然而事实上,它所代表的并非全是光明和正义,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人叫做刁民。

      所谓刁民,又称流氓无产者,主要工作就是没事找事,赖上就不走,不弄点好处绝不罢休,而在当时的告状者中,这种人也不在少数,而海瑞照单全收,许多人借机占了富人的家产,自己变成了富人,也算是脱贫致富了。

      但总体说来,海巡抚还是干得不错的,毕竟老百姓是弱势群体,能帮就帮一把,委屈个把地主,也是难免的。

      可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海瑞大张旗鼓地干,却没有人提出反对,也不搞非暴力不合作,极其听话。说到底,大家怕的并不是他,而是他背后的那个人——徐阶。

      得罪海瑞无所谓,但徐阶岂是好惹的,所以谁也不触这个霉头。

      然而随着追究恶霸地主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平静被彻底打破了,因为海瑞终于发现了应天地区最大的地主,而这个人正是徐阶。

      其实徐阶本人也还好,关键是他的两个儿子,仗着老爹权大势大,在地方上肆意横行,特别喜欢收集土地,很是捞了一把。而徐阶兄不知是不是整天忙着搞斗争,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也没怎么管他们,所以搞到现在这个样子,所以徐阶同志的深刻教训再次告诉我们,管好自己身边的亲属子女,那是十分重要滴。

      不过海瑞倒是不怎么在乎徐阶的教育问题,他只知道你多占了地,就要退,不退我就跟你玩命!

      不过看在徐阶的面子上,海瑞还是收敛了点,给徐大人写了封信,要他退地。

      徐阶还是很有风度的,他承认了部分错误,也退了一部分地,在他看来,自己救了海瑞的命,还提拔了海瑞,现在又带头退地,应该算是够意思了。

      可海瑞却不太够意思,他拿到了徐阶的退地,却进一步表示,既然你有这个觉悟,那就全都退了吧,就留一些自耕田,没事耕耕地,还能图个清静,我是替你着想啊!

      徐阶当时就懵了,我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还是内阁首辅主动退休,准备回家享享福,你要我六十多岁重新创业,莫非拿我开涮不成?

      于是他又写信给海瑞,表示自己不再退田,希望他念在往日情谊,高抬贵手,就当还我的人情吧。

      可是事实证明,海瑞兄的脑袋里大致没有这个概念,这位兄弟几十年粗茶淡饭,近乎不食人间烟火,什么是人情?什么是欠?什么是还?

      到此徐阶终于明白,自己混迹江湖几十年,竟然还是看走了眼,这位海瑞非但油盐不进,连砖头都不进。

      他下定了决心,要顽抗到底,并摆明了态度——不退。

      海瑞也摆明了态度——一定要退。

      双方开始僵持不下,就在这时,高拱来了。

      【最好的工具】

      活了这么大年纪,高拱从来没相信过天上会掉馅饼,但现在他信了。

      虽然已经身居高位,但他从不敢对徐阶动手,这并非因为他宅心仁厚,只是徐阶地位太高,且在朝廷混了那么多年,群众基础好,如果贸然行动,没准就被闹下台了,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是冷眼旁观。

      等他知道海瑞正在逼徐阶退田的事情后,立即大喜过望,反攻倒算的时候终于到了!

      原因很简单,如果用自己的人,大臣们一望即知,必定会去帮徐阶,现在大家都知道,海瑞是徐阶的人,你自己提拔的人去整你,我不过是帮帮忙,总不能怪我吧。

      海瑞,是一件最合适的利用工具。

      高拱很快对海瑞的举动表示了支持,并且严厉斥责了徐阶的行为,海瑞得到了鼓励,更加抖擞精神,逼得徐阶退无可退。

      于是徐阶准备妥协投降了,他表示,愿意退出全部的田地,在海瑞看来,问题已经得到了圆满解决,然而就在此时,事情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朝廷里的言官突然发难,攻击徐阶教子不严,而一个叫蔡国熙的人被任命为苏州兵备使,专职处理此案,很巧的是,这位蔡先生恰好是高拱的学生,还恰好和徐阶有点矛盾。

      事情闹大了,徐阶的两个儿子被抓去充军,家里的所有田产都被没收,连他的家也被一群来历不明的人烧掉了,徐大人只能连夜逃往外地。

      看起来,海瑞赢了,然而事实证明,最后的胜利者只有高拱。

      隆庆四年(1570 年),海瑞接到了朝廷的命令——收拾东西走人。

      于是仅仅当了半年多巡抚的海瑞走了,他本着改造一切的精神跑来,却发现被改造的只有他而已。

      海瑞先生岂是好惹的,这么走算怎么回事?他一气之下写就了另一封骂人的奏疏。

      在海瑞的一生中,论知名度和闹事程度,这封奏疏大概可以排第二,仅次于骂嘉靖的那封。

      要知道,骂人想要骂出新意是不容易的,既然骂过了皇帝,骂其他人也就没啥意思了,但海瑞先生再次用行动证明了他的骂人天赋,这一次他找到了新的对象——所有的大臣(除他以外)。

      而他在奏疏中,也创造了新的经典骂语——“举朝之士,皆妇人也”。

      这句话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在古代骂对方是妇人,比骂尽祖宗十八代还狠,于是满朝哗然一片,然而奇怪的是,却没有人出面反击。

      究其原因,还是海瑞先生太过生猛,大家都知道,这位兄台是个不要命的主,要是和他对骂,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所有人都原地不动,愣愣地看着海瑞大发神威。

      只有两个人说话了。

      第一个是李春芳,作为朝廷的首辅,他不表态也说不过去,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既没有攻击海瑞,也没有处分他,却拿着海瑞的奏疏,说了一句让人哭笑不得的话:

      “照海瑞的这个说法(举朝之士,皆妇人也),我应该算是个老太婆吧!”

      还真是个老实人啊。

      另一个人是高拱,其实事情闹到这个份上,也算拜他所赐,在这最后摊牌的时刻,他终于揭示了其中的奥妙:

      “海瑞所做的事情,如果说都是坏事,那是不对的,如果说都是好事,那也是不对的,应该说,他是一个不太能做事的人。”

      这是一个十分中肯的评价。

      面对这个污浊的世界,海瑞以为只有自己看到了黑暗,他认为,自己是唯一的清醒者。

      然而他错了。

      海瑞是糊涂的,事实证明,徐阶看到了,高拱看到了,张居正也看到了,他们不但看到了问题,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海瑞唯一能做的,只是痛骂而已。

      所以从始至终,他只是一个传奇的榜样,和一件好用的工具。

      隆庆五年(1571),海瑞回到了海南老家,但这位主角的戏份还没完,十多年后,他将再次出山,把这个传奇故事演绎到底。

      在海瑞的帮助下,高拱终于料理了徐阶,新仇旧怨都已解决,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

      其实从根本上说,高拱和徐阶并没有区别,可谓是一脉相承,他们都是实干家,都想做事,都想报效国家,但根据中国的传统美德,凡事都得论个资历,排个辈分,搞清楚谁说了算,大家才好办事。

      现在敢争敢抢的都收拾了,高拱当老大了,也就该办事了。

      于是历时三年,闻名于世的高拱改革就此开始,史称“隆庆新政”。

      说实话,这个所谓新政,实在是有点名不副实,因为即使你翻遍史书,也找不出高先生搞过什么新鲜玩意,他除了努力干活外,即不宣誓改革,也不乱喊口号,但他执政的这几年,说是国泰民安、蒸蒸日上,也并不夸张,可见有时候不瞎折腾,就是最好的折腾。

      但要说高先生一点创新进步都没有,那也是不对的,徐阶是明代公认的顶级政治家,他的权谋手段和政务能力除张居正外,可谓无人匹敌,但这位高兄在历史上却能与之齐名,是因为他虽在很多地方不如徐阶,却在一点上远远超越了这位前辈——用人。

      具体说来,他用了三个人。

      第一个,叫做潘季驯。

      一般说来,要是你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并不需要惭愧,但如果你的专业是水利,那我只能劝你回去再读几年书。

      几年前,我曾看到过这样一条新闻,大意是水利工作者们开动脑筋,调集水库积水统一开闸,冲击泥沙,缓解了黄河的淤积情况,意义重大云云。

      虽说搞水利我是门外汉,但如果没有记错,早在四百多年前,潘季驯先生曾经这样做过,而它的名字,叫做“束水冲沙法”。

      潘季驯,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浙江吴兴人,明清两代最伟大的水利学家。

      这位兄台算是个奇人,高考成功后被分配到江西九江当推官,管理司法,他的官运也不错,十几年就升到了监察院右佥都御史,成为了一名高级言官。

      恰好当时黄河决堤泛滥,灾民无数,高拱刚刚上台,急得没办法,四处找人去收拾残局,恰好有一次和都察院的一帮言官吵架,潘季驯也在场,高拱看这人比较老实,也不乱喷口水,当即拍板:就是你了,你去吧!

      张居正是个比较谨慎的人,觉得这样太儿戏,就去查了潘季驯的底,急忙跑来告诉高拱:这人原来是个推官,法律和水利八杆子打不着,他怎么懂得治水?

      高拱却告诉他:只管让他去,他要不会治水,你只管来找我。

      事实证明,高学士的眼光确实很毒,虽说没学过水利专业,潘季驯却实在是个水利天才,他刚一到任,堵塞缺口之后,便下令把河道收窄。

      这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命令,大凡治河都是扩宽河道,这样才有利于排水,收缩河道不是找死吗?

      施工的人不敢干,跑来找潘季驯。

      潘季驯说你只管干,出了事我负责。

      于是奇迹出现了,收缩河道之后,黄河不但没有泛滥,决堤的出现也大大减少,大家都惊叹不已。

      看上去很神奇,实际上很简单,在长期的观察中,潘季驯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黄河之所以泛滥,是因为河道逐年升高,形成了岸上河,于是河堤也越来越高,稍有不慎一旦决堤,后果就会极其严重。

      (住在黄河边上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而要降低河道,就必须除掉河里的泥沙,好了,关键就在这里,怎么除沙呢?

      找人去挖,估计没人肯干,也没法干,找挖掘机,那还得再等个几百年,用什么才能把这些泥沙除去呢?潘季驯苦思冥想,终于醒悟,原来那件制胜的武器就在他的眼前——水。

      收紧河道,加大水的冲力,就可以把河底的泥沙冲走,所谓“水流沙中,沙随水去”,就此大功告成。

      除此之外,他还想出了一种独特的治水方法,名叫滚水坝,具体说来,是事先选择一个低洼地区,当洪水过大之时,即打开该处堤坝,放水进入,以减轻洪峰压力。

      看起来很眼熟是吧,没错,这就是流传至今,众人皆知的治水绝招——分洪。

      有这么一位水利天才坐镇,泛滥多年的黄河得到了平息,在之后的数十年内没有发生过大的水患。

      这是第一位,算是个干技术的,相比而言,下面的这位就麻烦得多了。

      黄河泛滥,多少还有个期限,等汛期洪峰过了,该埋的埋,该重建的重建,也就消停了,但是暴动就不一样了,要闹起来你不管,指望他们突然放下屠刀,皈依我佛,那种事西游记里才有。

      隆庆四年(1570),永不落幕的两广叛乱再次开演了,在当年,这个地方算是蛮荒之地,文盲普及率较高,不读书自然不服管,不服管自然不纳税,不纳税自然是不行的。于是来来往往,双方都喜欢用拳头刀枪讲话,每到逢年过节,不闹腾一下,那就不正常了。

      但这次闹腾的动静很大,两广全境都有叛乱,且叛军有一定的战斗经验,派了几个人去都被打了回来,于是高拱一拍脑门:

      “没办法了,派殷正茂去吧!”

      殷正茂,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是当年传奇科举班的一员,和诸位名人同学相比,他没有张居正的政务能力,王世贞的文采,更没有杨继盛的胆量,但他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专长——军事。

      他虽是文官出身,却极具军事才能,多次领兵出战,从无败绩,被认为是一代名将,按说他应该是最理想的人选,可为什么直到没办法才找他呢?

      原因很简单,他太贪。

      这位兄弟虽说很有才能,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贪污犯,原先当地方官就吃农民赋税,到军队后就吃士兵的军饷,明代贪污不算什么大事,但殷先生却贪得天下皆知,贪得名闻全国,着实不易。

      果然,任用殷正茂的消息一传出,就如同往厕所里丢了颗炸弹,分量十足,在大贪污犯殷正茂的面前,大臣们第一次消除了分歧和派系,异口同声地表示绝对不行。

      高拱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表示一定要用,每天朝廷里都吵得天翻地覆,最后还是高学士水平高,只用一句话,就让所有的人都闭上了嘴:

      “谁再反对殷正茂去两广,我就派谁去!”

      这就不好玩了,殷正茂即刻光荣上任。

      但他的亲信,给事中陆树德站了出来,劝告高拱,人你可以派去,但军饷你要看紧,最好在户部找个人随从前去,搞好财务审核制度,要内防家贼。

      然而高拱说:

      “不用派人,所有军饷直接拨给殷正茂就是了。”

      陆树德急了:

      “殷正茂必定贪污军饷!”

      “我知道。”高拱却笑了笑,“那又如何?”

      “我拨一百万两军饷给殷正茂,他至少贪污一半,但以他的才能,足以平定叛乱,如果我派一个清廉的人去,或许他一两也不贪,但是办不成事,朝廷就要多加军饷,这么拖下去,几百万两也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殷正茂不去,谁去?”

      事实确实如此,殷正茂去后,仅仅几个月就平息了叛乱,班师凯旋,当然了,军饷他也没少拿,如果不贪,那就不是殷正茂了。

      但高拱还是赚了,说到底,这是个成本核算问题。

      在高拱的正确指导下,潘季驯和殷正茂成为了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但和第三个人比起来,前面这二位就只能算是小儿科了。因为这位最后出场的压轴主角解决了一个问题,一个连朱元璋都没能解决的问题。

      这个人的名字叫王崇古,时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其实之前他曾经露过一面,在浙江时,他作为俞大猷的副将出击倭寇,获得大胜。这之后他官运亨通,一直升到了现在的位置。

      在当时的朝廷中,有三个人是言官们不怎么敢惹的:杨博、谭纶以及这个王崇古。

      所谓不敢惹,绝不是因为官衔问题,越大的官骂得越起劲,此三人之所以能幸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殊身份——军事文官。

      在明代武将出身的人是很受歧视的,经常被人看作大老粗,比如戚继光、俞大猷等人也不能幸免,而进士出身改行当武将的,就不同了,这类人既有文化,又会打仗,且由于长期在边界砍人,性情比较彪悍,不守游戏规则,你要是敢骂他,他没准就敢拿刀砍你,看谁吃亏。

      而这位王崇古除了喜欢领兵打仗外,还有后台,作为嘉靖二十年的新科进士,他和高拱同学的关系很好。

      于是他被委派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职务——宣大总督。

      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王守仁曾在他的著作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只有四处,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

      王守仁所讲的四个地方,是指宣府、大同、蓟州、辽东,它们是明代边界最让人头疼,也最难防守的重要据点。

      所以自明代中期后,它们被分为两个独立军区(宣大、蓟辽),由朝廷直接管理,其指挥官为总督,超越各级总兵,是明朝国防部长(兵部尚书)以下最高级别的军事长官,只有最富军事经验的将领才能担当此任。

      顺便说一句,当时的蓟辽总督是谭纶,而他手下的两位总兵分别是蓟州总兵戚继光,以及辽东总兵李成梁。

      看到这个豪华阵容,你就应该明白,王崇古同志找了个多么光荣的工作。

      踌躇满志的王崇古前去赴任了,他做梦也想不到,一个天大的金元宝即将砸到他的头上。

      【飞来横财】

      就在王崇古上任的几乎同一时刻,一个人从蒙古鞑靼的帐篷中走出,在黑夜中向故乡投去了最后仇恨的一瞥,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那里是敌人的营垒。

      于是天明之时,边关的明军突然开始紧急戒备,并派出快马,告知新上任的王崇古总督:横财来了。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把汉那吉,是俺答的孙子,说起这位俺答兄,也算是老朋友了,当年闯到北京城下,杀人放火好不威风,然而现在他的孙子竟然跑到敌人那边,当了叛徒,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恋爱问题。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不久前,把汉那吉准备要娶媳妇了,而且这位未婚妻很漂亮,所以小伙子一天到晚都乐呵呵的。

      可事情坏就坏在这个漂亮上,有一天,爷爷看见了这位孙媳妇,便当机立断:把汉那吉你再娶一个吧,这个我就带回家了。

      顺便讲一下,据某些史料记载,这位孙媳妇也是俺答的外孙女,要这么算起来,那俺答应该算是乱伦了,不过从这位仁兄以往干过的种种“光辉事迹”来看,搞这么一出倒也不出奇。

      虽说当时没有什么婚姻法,鞑靼部落也不讲究什么三纲五常,但把汉那吉依然愤怒了:好不容易找了个老婆,竟然被老头抢走了,真是岂有此理!

      可这位老头偏偏是他的爷爷,还是部落首领,自己一无兵,二无权,又能怎样呢?

      思前想后,他找到了一个报复的方法——投奔明朝。就算不能带兵打回去,至少也能出一口恶气。

      于是事情就闹到了这个份上,边关守将捞到这么个重量级人物,十分高兴,马上派快马去向王崇古报喜。

      可他等到的不是王崇古的夸奖,却是一番严厉的训话:自今日起,全军收缩,准备迎战!

      此外还有一条特别的声明:副将(副总兵级别)以上军官一律不得外出作战!

      这是一条让人莫名其妙的命令,军官不去打仗,难道让小兵指挥?

      事实证明,王崇古同志作出了一个无比英明的决定。

      三天之后,俺答就来了,带着他的全部家当——十几万蒙古骑兵。

      但这一次他们似乎不是来抢东西的,在大同宣府附近转悠了好几天,不断挑衅闹事,但边防军牢记王崇古的教诲,打死也不出头,偶尔只派小股部队出去转转,就这么折腾了几天,蒙古军粮食吃光了,才抓了几个小兵,只能打道回府。

      身为一名长期从事抢劫工作的专业人士,俺答有着充分的绑票经验,抓人、谈判、收赎金一整套流程了如指掌,而现在自己的孙子成了敌人的人质,作为该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员,他没有去谈判,筹集款项,而是直接选择了最为简单的方式——绑票。

      只要能够抓到对方的高级将领,拿人去交换,既方便操作,又节省成本。可惜的是,王崇古是狡猾狡猾地,不吃这一套。

      俺答失望地走了,王崇古却犯了愁,该怎么处理这位把汉那吉呢?你把他留在这里,俺答自然会来找麻烦,而这位仁兄除了身份特殊外,也没啥特殊才能,每天你还要管饭,实在是个累赘。

      大多数人建议:好歹也是个蒙古贵族,养在这里费粮食,咱们把他剁了吧,也算是立个功。

      也有人说,还是放了吧,省得他爷爷来闹事。

      面对激动的群众,王崇古保持了冷静,长期的官场经验告诉他,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去请示领导,领导总是英明的,即使不英明,至少也能负责任。

      于是他上报了高拱,请领导批示处理意见。

      高拱接到了报告,即刻找来了张居正,两位老狐狸凭借多年朝廷打滚的经验,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判断:既不能杀,也不能放。

      那该怎么办呢?在长时间思考之后,高拱眼睛一亮:

      “我要用他,去交换一个人。”

      高拱所说的那个人,叫做赵全。

      明代是一个不缺汉奸的朝代,而在吴三桂之前,最为可恶的汉奸非赵全兄莫属。

      在逃到鞑靼之前,赵全是明军中的一员,估计是由于福利待遇之类的问题,他义无反顾地投奔了俺答,成为了一名臭名昭著的汉奸。

      历史证明,汉奸往往比外敌更为可恶,高拱之所以如此看重赵全,是因为这位汉奸实在坏得离了谱,坏出了国际影响。俺答虽说喜欢抢劫杀人,但总体而言,人品还是不错的,也比较耿直,抢完了就走,不在当地留宿过夜。

      但赵全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赵全熟悉明军的布防情况,经常带领蒙古军进攻边界,此外他还劝说俺答当皇帝,组织政权和明朝对着干,破坏能量非常之大。

      因为他为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赵全极其光荣地成为了明朝头号通缉要犯,上到皇帝,下到小兵,个个都知道他的大名,而这位仁兄也极其狡猾,朝廷重金悬赏,但凡抓到他的,升官赏钱不说,还能分房子,但十几年过去,连根毛都没逮到。

      现在机会终于到了。

      在高拱的命令下,王崇古派出了一名使者,前往俺答军营谈判,这名使者的名字叫做鲍崇德。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看上去并不复杂的任务,但实际上非常复杂。

      使者踏入了俺答的营帐,等待他却不是谈判的诚意和酒宴,而是冰冷的刀剑和这样一句话:

      “你知不知道,之前来过的两个明朝使者,已经被我杀掉了。”

      死亡的威胁扑面而来,因为这位俺答似乎根本没有谈判的打算。

      万幸的是,那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使者鲍崇德,实际上非常起眼。

      鲍崇德,当地人,原本是翻译,之后不断进步,兼职干起了外交,这一次,他将用自己出众的能力去完成这次凶险无比的任务。

      “我知道。”鲍崇德从容不迫地回答。

      “那你知不知道,之前与我对阵的明军将领,也大都被我杀掉了。”

      ——嚣张是可以升级的。

      “我知道。”

      “那你为什么还敢来?!”

      然而嚣张的俺答最终沉默了,因为鲍崇德的一句话:

      “如果我不来,你的孙子就没命了。”

      虽然俺答摆出了一副坚决不谈判的架势,但鲍崇德却十分肯定,他不过是在虚张声势,虽说他抢了孙子的老婆,和孙子的感情也不好,但无论如何,他绝不会放弃这个孙子。

      因为在此之前,鲍使者曾得到了一个十分准确的情报:俺答是一个怕老婆的人。

      虽然俺答有好几个老婆,且生性野蛮,也没受过什么教育,但他依然是怕老婆的,特别是那个叫伊克哈屯的女人。

      这位伊克哈屯大概算是俺答资历最老的老婆,也是最厉害的一个,虽说当时的蒙古部落娶几个老婆很正常,是不是孙女,算不算乱伦也没人管,可偏偏那位跑掉的把汉那吉,就是伊克哈屯养大的。

      你娶几个老婆我不管,但你赶走了我养大的孙子,我就废了你!

      于是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俺答的宿营地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满面怒气的伊克哈屯追着俺答跑,并且一边追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木棍,发出了大声的怒吼:

      “老东西,快把我的孙子要回来,要不就打死你!”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俺答杀了很多人,抢了很多东西,但他毕竟也是人,这么个闹腾法,每天都不得安生,实在受不了,可要他拉下面子求人,也确实干不出来,不得已才出此绝招,希望给对方一个下马威。

      可惜鲍崇德并非等闲之辈,这位仁兄也是在官场打滚的,要论玩阴谋手段,俺答还得叫他一声爷爷。

      于是大家都不忽悠了,开始摆事实讲道理,俺答开门见山:

      “我的孙子现在哪里,情况如何?”

      “他的近况很好,我们给他安排了住处,你不用担心。”

      情况摸清楚了,下面谈条件:

      “你们何时才肯放回我的孙子?”

      “随时都可以。”鲍崇德笑着回答道。

      “其实我们只需要一个人而已。”

      然后他说出了那个人的名字。

      俺答想了一下,只想了一下。

      于是他也笑了。对他而言,那个人实在无足轻重。

      几天之后,穿着新衣服的把汉那吉回到了蒙古,还带来了许多礼物,而俺答也终于得以从每日的追逐中解脱出来,不用担心棍棒会随时落到自己的头上。

      唯一的失败者是赵全,这位仁兄毫无廉耻地当了十几年走狗,最终却得到了这样的下场。

      历史又一次证明,所有背叛自己祖国的人,终将被所有人背叛,因为奴才终究只是奴才。

      赵全抓回来了,被凌迟处死,据说他身体还不错,割了上千刀才死,把汉那吉回家去了,继续过他的日子,毕竟老婆是不难找的。

      按说事情到了这里,已然结束了,明朝白捞了一个汉奸,王崇古的横财也该到此为止,但事实上,发财的机会才刚刚开始。

      在这次外逃风波之前,明朝和鞑靼之间除了刀光剑影,没有任何共同语言,明朝看鞑靼是土匪,鞑靼看明朝是恶霸,经过这件事双方发现,原来对方并非洪水猛兽,虽说有代沟,但还是可以沟通的。

      于是接下来,他们开始谈论一个全新的问题——封贡互市。

      所谓封贡互市,具体讲来是这么个过程,明朝封鞑靼,发给俺答等人新衣服(官服)、公章(官印)等官僚主义用品,承认他们的土财主地位。而鞑靼要听从明朝大哥的教诲,不得随意捣乱抢劫,这叫封。

      当然了,俺答虽说读书少,也绝不是白痴,给几枚公章,发几件衣服就想忽悠他,那还是有难度的,要我听话,你就得给钱。实际操作方法为,每年俺答向明朝进贡土特产(马匹牛羊不限,有什么送什么),而明朝则回赠一些金银珠宝,生活用品等,这叫贡。

      但封贡毕竟是小买卖,蒙古部落上百万人,对日用品市场需求极大,又没有手工业,要想彻底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搞边境贸易。

      大家找一个地方,弄个集贸市场,来往商贩把摊一摆,你买我卖,这就叫互市。

      其实自从元朝取消国号后,混吃等死就成了大多数蒙古人的心愿,所谓回中原当大地主,梦里时常也能见到。

      可是没办法,蒙古的经济结构实在太单一,骑马放牧人人都会,可你要他造个锅碗瓢盆出来,那真是比登天还难。如果要几十年不用这些玩意,似乎又说不过去,找人要,人家又不给,没办法,只有抢了。

      现在既然能靠做生意挣回来,那自然更好,毕竟为抢个脸盆把命丢掉,实在也是太不划算。

      体育就是和平——顾拜旦说的。

      贸易也是和平——这是我说的。

      有一点必须说明,只有在实力对等的前提下,贸易才能带来和平,边境有王崇古、谭纶、戚继光这帮狠人守着,谁抢就收拾谁,人家才肯老老实实做生意,否则还是抢劫划算。

      对于封贡互市制度,蒙古是一呼百应,极其欢迎,但他们的热脸却贴上了冷屁股——明朝的屁股。

      虽然王崇古极力推动这一制度,但朝廷的许多大臣却对此极不感冒,因为在许多人看来,蒙古鞑靼那一帮子都是野蛮人,给点好处让他们消停点就行了,做生意?做梦!

      当时的朝廷已经是一片混乱,反对派气势汹汹,其主要观点是:

      东西我大明多的是,但即使送给要饭的,也不能给蒙古人!

      这一派带头的,就是骂神欧阳一敬手下唯一的幸存者英国公张溶,而海瑞的那位后台老板朱衡也是反对派的干将,真可谓是一脉相承。

      而赞成的自然是高拱、张居正一帮人,但高拱毕竟是内阁大学士,算是皇帝的秘书,不便公开表态,他是个聪明人,一看朝廷里反对一片,强行批准定被口水淹死,便见风使舵,想出了一个办法。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想出了这个方法,高拱才得到了明代杰出政治家的光荣称号。而这个办法,也充分地体现出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卓越才能,包括:钻空子、绕道走、打擦边球、以及民主精神。

      他找到了反对派首领张溶,可还没等他说话,张溶就叫嚣起来:

      “无论你说什么,我们都绝不同意!”

      “没问题,”高拱笑着说道,“如果你们不同意,那我们来表决。”

      张溶目瞪口呆,因为事实证明,高拱并没有开玩笑。

      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奇特的“封贡票决”事件发生了,大家不闹腾了,开始投票,据史料记载,参与此次投票的共有四十四人,在会议上,赞成反对双方坚持了各自的观点,陆续发言,而最后的结果却更让人哭笑不得。

      经皇帝公证,验票统计如下:赞成封贡互市者二十二人,反对封贡互市者二十二人。

      这下白闹了,事情又被踢给了皇帝。

      这大概算是中国政治史上少有的一幕,皇帝说了不算,内阁说了也不算,在万恶的封建社会,竟然要靠投票解决问题,实在有负“黑暗专制”的恶名。

      当然,高拱兄不是什么自由斗士,对搞民主也没啥兴趣,他之所以来这么一出,实在是另有企图。

      根据我的估计,在此之前,他一定曾算过票数,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所以才提议投票,因为一旦投票不成,事情就会推给皇帝,可是皇帝不会管事,自然就会推给内阁,而内阁,是高拱说了算。

      于是一圈绕回来,还是绕到了高拱的手上,这就是传说中的乾坤挪移大法。

      既然大臣解决不了,封贡互市的决定权便回到了内阁,李春芳可以忽略不计,高拱和张居正本来就是幕后主谋,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

      隆庆五年(1571),边境市场正式开放,各地客商陆续赶到这里,开展贸易活动,一个伟大的奇迹就此出现,自朱元璋起,折腾了两百多年的明蒙战争终于落下帷幕,此后近百年中,双方再未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和平终究还是实现了,这是高拱立下的不朽功勋。

    下一章:第5部:帝国飘摇 第七章 死斗
    上一章:第5部:帝国飘摇 第五章 最终的乱战
    98 条评论 发表在“第5部:帝国飘摇 第六章 高拱的成就”上
    心 says:
    我还是喜欢守仁

    渴望英雄 says:
    守仁第一,高拱等二!

    – – says:
    我最敬佩是于谦、、

    高拱 says:
    来来来,大家投票啦!请大家不要怀疑,我保证这绝不影响帝国的专制主义本质。

    明矾 says:
    徐阶,高拱,张居正,真是一个比一个牛。我服了你们!!

    王氏 says:
    我老公最牛

    路人甲 says:
    你老公是老黄牛

    路人 says:
    于谦佩服啊

    随风 says:
    王守仁,于谦,徐阶

    染指的。悲伤 says:
    还是王守仁厉害= =

    鄢懋卿 says:
    试试能不能评论…
    虽然鄢是个混蛋,可是名字很好听——MS我跑题了?

    刘禹锡 says:
    还是守仁兄最厉害~~~

    l流光溢彩 says:
    不瞎折腾,才是最好的折腾。

    大名 says:
    于谦,王守仁,高拱!!!

    荣神益人 says:
    大明王朝真是英才辈出,牛人,猛人,狠人,,,放到现在什么岛都收了。

    friend says:
    试试

    羡慕嫉妒恨 says:
    这些都是天才,小时候是神童。大明几百年的精华

    潜夜如风飞 says:
    虽是牛人,终有缺漏。不管怎么说,人都是自私的动物。

    小树 长 says:
    毛主席最厉害

    小军 says:
    万岁

    匿名 says:
    可怜的徐阶

    神 says: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悟道 says:
    徐阶,高拱属人民内部矛盾,徐对高不薄,高为何苦苦相逼,实非君子所为,难道国人不内斗就难受吗?徐激流勇退,真君子也,虽教子无方,但瑕不掩瑜!

    公子紹越 says:
    高拱的理想和徐阶、张居正有什么不同,团结一致不好吗?为自己的私利而争斗,有什么品德!白白浪费社会资源!为之不耻!

    樱 says:
    赞啊!

    往下看 says:
    海瑞 工具

    金泽修 says:
    说实话,作者过于捧徐阶了,有意贬了一些人,你懂的。
    首先,徐阶明哲保身了20年,如果你硬要说为了别人和老百姓的话,我只能说,把严嵩换成夏言的话他一样会这么做。
    其次,徐阶为什么在嘉靖在位的时候诸事顺从而到了隆庆他什么事都插的太深,真正为什么致使隆庆讨厌徐阶,作者把问题都归到隆庆身上。当然,一方的确隆庆对高拱感情更深,而另一方面,我认为徐阶坐稳首辅后,原型毕露,事实上他和很多前辈一样,站在权利高峰后,他希望得到更多,而这些是以前他一直想得到却无法得到的,因为他前面有两座他无可逾越的高山,无论权谋还是智慧,到了隆庆这只小山羊面前,他的狼性饥饿才彻底表现出来。看了明月《明朝》后,我又去看了《大明王朝1566》,我觉得对于嘉靖,严嵩还有徐阶,胡宗宪这些人的理解,张黎(大明王朝)的导演很明显比明月深刻,公正。
    最后一点,关于徐阶的田地。如果说他儿子农田的事幕后主使不是徐阶这显然是不客观的,这一点,从他后来退一半田的态度是可以看出来的。在海瑞要求退田这件事情上,明月过于偏袒。
    补充一点,严嵩在位的时间里,能够至他于死地证据,徐阶知道的有没有。我敢说,绝对有,只是被埋没了;早期徐阶知不知道只有嘉靖能弄严党,我猜想,知道;如果徐阶在以前就用现在方式做了解,会赢吗?我觉得,我觉得有可能,就是不赢也不至于会怎么样。他担心的不是没赢后嘉靖会怎么样,而是严嵩会怎么样。所以他能让严嵩作恶近20年,残害无数百姓而视而不见,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有多智慧,更不是因为以前严嵩没有致命的死伤,我觉得是他在权量时机是否真的到了,假如,我会失去哪些,假如。。。说到底还是那句为自己。
    总体来说,徐阶是实心干事的人,除了他斗的那个是严嵩之外,他和高拱张居正并无两样,和那些争权夺利的官宦并无两样。在我看来,他不过是踩着那些用死斗严嵩的官宦的尸体来做严嵩的位子,然后收拾嘉靖早已厌弃的严党余孽。而嘉靖之所会疏远严嵩到底是因为嘉靖本人早已讨厌但不得以,还是因为蓝道行,还是那个给蓝道行做思想工作的心学同志,说实话,我觉得这件事跟徐阶关系真的不大。

    生生世世 says:
    守仁第一,于谦第一,高拱等三!

    师傅 says:
    说实话,作者过于捧徐阶了,有意贬了一些人,你懂的。
    首先,徐阶明哲保身了20年,如果你硬要说为了别人和老百姓的话,我只能说,把严嵩换成夏言的话他一样会这么做。
    其次,徐阶为什么在嘉靖在位的时候诸事顺从而到了隆庆他什么事都插的太深,真正为什么致使隆庆讨厌徐阶,作者把问题都归到隆庆身上。当然,一方的确隆庆对高拱感情更深,而另一方面,我认为徐阶坐稳首辅后,原型毕露,事实上他和很多前辈一样,站在权利高峰后,他希望得到更多,而这些是以前他一直想得到却无法得到的,因为他前面有两座他无可逾越的高山,无论权谋还是智慧,到了隆庆这只小山羊面前,他的狼性饥饿才彻底表现出来。看了明月《明朝》后,我又去看了《大明王朝1566》,我觉得对于嘉靖,严嵩还有徐阶,胡宗宪这些人的理解,张黎(大明王朝)的导演很明显比明月深刻,公正。
    最后一点,关于徐阶的田地。如果说他儿子农田的事幕后主使不是徐阶这显然是不客观的,这一点,从他后来退一半田的态度是可以看出来的。在海瑞要求退田这件事情上,明月过于偏袒。
    补充一点,严嵩在位的时间里,能够至他于死地证据,徐阶知道的有没有。我敢说,绝对有,只是被埋没了;早期徐阶知不知道只有嘉靖能弄严党,我猜想,知道;如果徐阶在以前就用现在方式做了解,会赢吗?我觉得,我觉得有可能,就是不赢也不至于会怎么样。他担心的不是没赢后嘉靖会怎么样,而是严嵩会怎么样。所以他能让严嵩作恶近20年,残害无数百姓而视而不见,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有多智慧,更不是因为以前严嵩没有致命的死伤,我觉得是他在权量时机是否真的到了,假如,我会失去哪些,假如。。。说到底还是那句为自己。

    小镇的春天 says:
    战国时期和明朝时期一样,是人类思想迸发的伟大时代!明朝就是明朝啊!对外强硬,对内管辖有力(包括对藩王),远远比宋朝强多了,伟大时代不出出伟大人物那才叫怪呢!

    呵呵 says:
    纵观历史,我大中华民族,只要自己不折腾自己,没人能折腾的了我们。。

    千里流云 says:
    j明朝名人能人真多啊!

    笑话连篇 says:
    32楼真厉害,被八国联军打的抢的又是合约又是割地又是赔款的,还不能折腾你门!怕你是天国公民啊!人骄傲可以,但不要盲傲。

    匿名 says:
    看着他们斗来斗去去,累啊!!实在很痛苦。。。

    知行合一 says:
    不折腾,理性看,齐心办

    未名社·东邪 says:
    李贤,徐阶——公道自在人心

    扣扣,404010376 says:
    28楼,三十楼就扯淡吧,明月的态度还算是比较中肯了,徐阶也好,高拱也好,都是为朝廷做事的好人,斗争是政治需要,你懂的,没有好坏,老徐用错了两次人,张居正被他巧妙的又争取过来了,海瑞他确实用错了。你看的电视剧大多是扯淡,很多是为了剧情需要,为了观赏性,很多内涵是拍不出来的

    唐伯虎 says:
    我恨科举!!!

    陵墓国本 says:
    不要守仁,徐阶这些超级猛人出来几个,一个汪直足够横扫

    路人甲 says:
    很好看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

    qq says:
    很爱看

    王学右派 says:
    来个袁崇焕 孙承宗 常遇春 什么谭伦 戚继光 李成梁吃屎去吧

    匿名 says:
    同意三十八楼的,我翻老半天,太煎熬了!

    我信明月 says:
    我也同意三十八楼观点,电视剧或者电影很多时候都会因为剧的需要做一些改动,让影片更有观感

    黄来福 says:
    34楼主,卖国是满鞑子。搞清楚再发言。44楼主,他们都是英雄。别骂一批,赞一批。

    黄来福 says:
    海瑞是正直的君子,高拱不是好人但是好官,徐阶是好人也是好官。

    华哥 says:
    王阳明第一!海瑞第二!

    廷益 says:
    我很支持47楼,34楼你确实是笑话连篇,大明王朝至少保留了骨气,誓死不降,决不妥协!中国毁就毁在清满子手里!闭关锁国,腐化思想,卖国求荣,割地赔款,就为了他们皇族的统治,明朝是不会做出这些不要脸的决定的!

    匿名 says:
    最喜欢于谦

    匿名 says:
    话说其他书里,高拱还是很牛的,也撑起来大明一片天

    守仁的厚照 says:
    厚照 where are u

    徐珵 says:
    39楼伯虎兄,我也恨科举……

    Amarildo says:
    That’s a brilliant answer to an inesrteting question

    tttttttttttt says:
    r

    月关 says:
    28楼的说法我并不同意,占地其实是个手段,为了迷惑住严党,要知道严世蕃聪明绝顶,他知道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是不会向金钱土地看齐的,他这样只是想在对手心中造成假象,即徐阶并无追求并不可怕;再者严党耳目与打手众多,他们不会允许一个与自己不在同一路的人在朝;中,杨继盛的例子在前,为了最终的胜利徐不得不自污以求保为最终反攻积聚力量,毕其功于一役,一击必杀。不容易啊!!!

    bap says:
    是啊的的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的

    建文帝 says:
    我死得好冤呐

    大漠孤烟 says:
    政局混乱但是一种有秩序的混乱

    61 says:
    大爱明朝那些事儿~ 最爱王圣人

    徐阶 says:
    张居正为我报仇!

    当年明月 says:
    高拱、海瑞都受过徐阶的提拔,到头来却反咬徐阶一口,可见徐阶的确是为国选材还不是为自己。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要不是留了张居正做后招,徐阶还不被这俩愣子给整趴下了。又可见他把张居正做重点培养对象完全正确。老谋深算至此,细思极恐。

    当年明月 says:
    而不是为了自己。

    当年明月 says:
    其实高拱很有点神经病,徐阶虽然不能算他的恩人,但也不是他的仇人,并没有打压他的意思,花花轿子人抬人,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张居正跟他关系又好,他的资历又高,还怕没机会做老大吗?他的行为在我看来就是抽风。

    23333 says:
    终是史实,在怎样争论都是随风而逝的微尘。

    舒卷都是云 says:
    海大人生不逢时啊

    哈哈哈 says:
    第一你妈了个逼

    仙人指路告诉你们 says:
    各位所说的人物都挺厉害!但都成为了过去!但思想一直流传至今!要说厉害还是作者厉害! 因为没有这篇趣味十足的文章!大家说不定在玩游戏和无聊的扯淡呢! 没有谁厉害!都是英雄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恭喜各位!有缘与该文章结缘! 好好享受吧!

    呵呵 says:
    30楼的别开玩笑好吗?首先,既是写书,难免有个人好恶,但就我看来,明月还是不失偏颇的。其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徐阶犯错也是可以理解的。其三,你所谓的政治斗争是儿戏吗,他毕竟忍辱负重这么多年,一旦出错怎么会没什么?最后,他如果如你所言为权力不惜一切,为什么要主动致仕?个人觉得即使是自己的观点,也不能无视一些事实。

    吃货 says:
    阳明的脑残粉飘过,哈哈哈哈

    匿名 says: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300000000000000003303030303303033030303030333330333033.33033333333330300000000000030030330303030303.033033033023203003030300303030033000000030300303033003303030003030303333330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0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

    大黄 says:
    喜欢于谦和守仁

    匿名 says:
    明朝确实能人如潮,文臣武将如云

    匿名 says:
    不用打仗战争,不用赔款割地,互换贸易就实现双方和平,高拱伟大的政治家

    匿名 says:
    “文选司管文官人事调动,要你升就升” 这个升降官员,应该是皇帝说了算吧?

    这是怎么说 says:
    嗯,都说得不错!继续。

    . says:
    .

    古明地觉 says:
    38楼,我支持你,在明朝的宫斗与政斗并没有正义与邪恶,所谓言官做的一切和说的一切大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都是历史了,关于用没用错人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所以无法说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

    匿名 says:
    把汉那吉的未婚妻不是俺答的亲外孙女,是他亲兄弟的外孙女,好像叫钟金别吉,外号三娘子

    匿名 says:
    给王阳明打call

    匿名 says:
    对张居正,没什么了解

    匿名 says:
    才两百多年明朝就game over了真可惜,算一个人活六十才只有五个人,真希望能长一点儿,多弄一点儿故事。

    笛月~晚风 says:
    最爱明朝!!!

    沈阳 says:
    权利的斗争,你死我活。中国历朝历代,轮回上演。

    闲人 says:
    刘伯温,王守仁,于谦,徐阶,高拱,张居正…

    闲人 says:
    比较来,高拱太自私了,是好官,却不是好人

    阡陌 says:
    看到海瑞的时候,是很戏剧的喜剧部分,可能他爱的相信的就是他的母亲,也感叹于他极致的节省,看下来就是,明朝的名人,不是天才,就是极品,天才和极品并存。

    徐达 says:
    要我说都砍了
    就完事了

    呃 says:
    88楼的兄弟,达达哪有你说的那么粗啊,人家很温柔滴~

    我是你爸爸 says:
    89楼的是帅哥

    海瑞到底太偏激, says:
    据明代姚叔祥的小说《见只编》记载:海瑞家里清贫。一天,他看见五岁的女儿吃一个糕饼,就问糕饼是谁给的,当得知是某仆人给的时,海瑞大怒道:”一个好女子怎能随便地接受男人的东西呢?只有你饿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儿!”他的女儿从此吓得啼哭不止,不喝也不吃,家里人怎么哄她劝她也没有用,七天之后终于饿死了。

    对于此事,清人周亮工在《书影》里也提及此事,不过,此事于正史中没有记载。

    海瑞到底太偏激,看人看事分两半 says:
    据明代姚叔祥的小说《见只编》记载:海瑞家里清贫。一天,他看见五岁的女儿吃一个糕饼,就问糕饼是谁给的,当得知是某仆人给的时,海瑞大怒道:”一个好女子怎能随便地接受男人的东西呢?只有你饿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儿!”他的女儿从此吓得啼哭不止,不喝也不吃,家里人怎么哄她劝她也没有用,七天之后终于饿死了。

    对于此事,清人周亮工在《书影》里也提及此事,不过,此事于正史中没有记载。

    小梦 says:
    汪直最后什么结局

    张居正 says:
    → 历史小说
    分享到:

    66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明朝那些事儿及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 手机阅读 收藏本站 大秦帝国 更多历史书籍
    明朝那些事儿1 明朝那些事儿2 明朝那些事儿3 明朝那些事儿4 明朝那些事儿5 明朝那些事儿6 明朝那些事儿7
    第5部:帝国飘摇 第六章 高拱的成就
    所属目录: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海青天的实力】
      隆庆三年(1569),海瑞终于得到了他人生中最肥的一个职位——请注意,不是最大,是最肥。
      大家同样在朝廷里混,有的穷,有的富,说到底是个位置问题,要分到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十天半月不见人,穷死也没法,而某些职位,由于油水丰厚,自然让人趋之若鹜。
      而在当时,朝廷中公认的四大肥差,更是闻名遐迩,万众所向,它们分别是吏部文选司、吏部考功司、兵部武选司、兵部武库司。
      文选司管文官人事调动,要你升就升,考功司管每年的官员考核,要你死就死,这是文官。
      武选司管武将人事任命,战场上拼不拼命是一回事,升不升官又是另一回事,而武库司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是管军事后勤装备的,不肥简直就没天理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四大肥差,也是众人日夜期盼的地方。然而和海瑞先生比起来,那简直不值一提,因为他要担任的职务,是应天巡抚。
      所谓应天,大致包括今天的上海、苏州、常州、镇江、松江、无锡以及安徽一部,光从地名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块富得流油的地方,光是赋税就占了全国的一半。
      而海瑞之所以能得到这个职务,自然也是徐阶暗中支持的结果,对此海瑞也心知肚明,他虽然直,却不傻。
      但如果徐阶知道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估计他能立马跑去给海先生三跪九叩,求他赶紧退休回家养老。“海阎王就要来了!”
      随着几声凄厉的惨叫,中国历史上一场前无古人,相信也后无来者的壮观景象出现了:
      政府机构没人办公了,从知府到知县全部如临大敌,惶惶不可终日,平常贪污受贿的官员更是不在话下,没等海巡抚到,竟然自动离职逃跑。
      而那些平时挤满了富商的高级娱乐场所此时也已空无一人,活像刚被劫过的,大户人家也纷纷关门闭户,听见别人说自己家有钱,比人家骂他祖宗还难受。高级时装都不敢穿了,出门就套上一件打满补丁的破衣烂衫,浑似乞丐。恰巧当时南京镇守太监路过应天,地方上没人管他,本来还想发点脾气,再一问,是海瑞要来了。于是他当机立断——不住了,赶紧走!
      走到一半又觉得不对,便下了第二道命令——换轿子!(按照规定,以他的级别只能坐四人小轿)就这样连走带跑离开了应天。
      于是等海巡抚到来之时,他看到的,已经是一片狼藉,恶霸不见了,地主也不见了,街上的人都穿得破破烂烂,似乎一夜之间就回到了原始社会。
      但这一切似乎并未改变海瑞的心情,他是个始终如一的人,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到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张榜公布,欢迎大家来告状,此外还特别注明免诉讼费,并告知下属,谁敢借机收钱,我就收拾谁。
    告状不要钱!那就不告白不告了,于是司法史上的一个奇迹发生了,每天巡抚衙门被挤得像菜市场一样,人潮汹涌,人声鼎沸,最多一天竟收到了三千多张诉状,而海阎王以他无比旺盛的精力和斗志,居然全部接了下来,且全部断完,而结果大多是富人败诉。
      这是海瑞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一段事迹,然而事实上,它所代表的并非全是光明和正义,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人叫做刁民。
      所谓刁民,又称流氓无产者,主要工作就是没事找事,赖上就不走,不弄点好处绝不罢休,而在当时的告状者中,这种人也不在少数,而海瑞照单全收,许多人借机占了富人的家产,自己变成了富人,也算是脱贫致富了。
      但总体说来,海巡抚还是干得不错的,毕竟老百姓是弱势群体,能帮就帮一把,委屈个把地主,也是难免的。
      可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海瑞大张旗鼓地干,却没有人提出反对,也不搞非暴力不合作,极其听话。说到底,大家怕的并不是他,而是他背后的那个人——徐阶。
      得罪海瑞无所谓,但徐阶岂是好惹的,所以谁也不触这个霉头。
      然而随着追究恶霸地主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平静被彻底打破了,因为海瑞终于发现了应天地区最大的地主,而这个人正是徐阶。
      其实徐阶本人也还好,关键是他的两个儿子,仗着老爹权大势大,在地方上肆意横行,特别喜欢收集土地,很是捞了一把。而徐阶兄不知是不是整天忙着搞斗争,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也没怎么管他们,所以搞到现在这个样子,所以徐阶同志的深刻教训再次告诉我们,管好自己身边的亲属子女,那是十分重要滴。
      不过海瑞倒是不怎么在乎徐阶的教育问题,他只知道你多占了地,就要退,不退我就跟你玩命!
      不过看在徐阶的面子上,海瑞还是收敛了点,给徐大人写了封信,要他退地。
      徐阶还是很有风度的,他承认了部分错误,也退了一部分地,在他看来,自己救了海瑞的命,还提拔了海瑞,现在又带头退地,应该算是够意思了。
      可海瑞却不太够意思,他拿到了徐阶的退地,却进一步表示,既然你有这个觉悟,那就全都退了吧,就留一些自耕田,没事耕耕地,还能图个清静,我是替你着想啊!徐阶当时就懵了,我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还是内阁首辅主动退休,准备回家享享福,你要我六十多岁重新创业,莫非拿我开涮不成?
      于是他又写信给海瑞,表示自己不再退田,希望他念在往日情谊,高抬贵手,就当还我的人情吧。
      可是事实证明,海瑞兄的脑袋里大致没有这个概念,这位兄弟几十年粗茶淡饭,近乎不食人间烟火,什么是人情?什么是欠?什么是还?
      到此徐阶终于明白,自己混迹江湖几十年,竟然还是看走了眼,这位海瑞非但油盐不进,连砖头都不进。
      他下定了决心,要顽抗到底,并摆明了态度——不退。
      海瑞也摆明了态度——一定要退。
      双方开始僵持不下,就在这时,高拱来了。
      【最好的工具】
      活了这么大年纪,高拱从来没相信过天上会掉馅饼,但现在他信了。
      虽然已经身居高位,但他从不敢对徐阶动手,这并非因为他宅心仁厚,只是徐阶地位太高,且在朝廷混了那么多年,群众基础好,如果贸然行动,没准就被闹下台了,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是冷眼旁观。
      等他知道海瑞正在逼徐阶退田的事情后,立即大喜过望,反攻倒算的时候终于到了! 原因很简单,如果用自己的人,大臣们一望即知,必定会去帮徐阶,现在大家都知道,海瑞是徐阶的人,你自己提拔的人去整你,我不过是帮帮忙,总不能怪我吧。
      海瑞,是一件最合适的利用工具。
      高拱很快对海瑞的举动表示了支持,并且严厉斥责了徐阶的行为,海瑞得到了鼓励,更加抖擞精神,逼得徐阶退无可退。
      于是徐阶准备妥协投降了,他表示,愿意退出全部的田地,在海瑞看来,问题已经得到了圆满解决,然而就在此时,事情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朝廷里的言官突然发难,攻击徐阶教子不严,而一个叫蔡国熙的人被任命为苏州兵备使,专职处理此案,很巧的是,这位蔡先生恰好是高拱的学生,还恰好和徐阶有点矛盾。
      事情闹大了,徐阶的两个儿子被抓去充军,家里的所有田产都被没收,连他的家也被一群来历不明的人烧掉了,徐大人只能连夜逃往外地。看起来,海瑞赢了,然而事实证明,最后的胜利者只有高拱。
      隆庆四年(1570 年),海瑞接到了朝廷的命令——收拾东西走人。
      于是仅仅当了半年多巡抚的海瑞走了,他本着改造一切的精神跑来,却发现被改造的只有他而已。
      海瑞先生岂是好惹的,这么走算怎么回事?他一气之下写就了另一封骂人的奏疏。
      在海瑞的一生中,论知名度和闹事程度,这封奏疏大概可以排第二,仅次于骂嘉靖的那封。
      要知道,骂人想要骂出新意是不容易的,既然骂过了皇帝,骂其他人也就没啥意思了,但海瑞先生再次用行动证明了他的骂人天赋,这一次他找到了新的对象——所有的大臣(除他以外)。
      而他在奏疏中,也创造了新的经典骂语——“举朝之士,皆妇人也”。
      这句话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在古代骂对方是妇人,比骂尽祖宗十八代还狠,于是满朝哗然一片,然而奇怪的是,却没有人出面反击。
      究其原因,还是海瑞先生太过生猛,大家都知道,这位兄台是个不要命的主,要是和他对骂,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所有人都原地不动,愣愣地看着海瑞大发神威。
      只有两个人说话了。
      第一个是李春芳,作为朝廷的首辅,他不表态也说不过去,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既没有攻击海瑞,也没有处分他,却拿着海瑞的奏疏,说了一句让人哭笑不得的话:
      “照海瑞的这个说法(举朝之士,皆妇人也),我应该算是个老太婆吧!”
      还真是个老实人啊。
      另一个人是高拱,其实事情闹到这个份上,也算拜他所赐,在这最后摊牌的时刻,他终于揭示了其中的奥妙:
      “海瑞所做的事情,如果说都是坏事,那是不对的,如果说都是好事,那也是不对的,应该说,他是一个不太能做事的人。”
      这是一个十分中肯的评价。
      面对这个污浊的世界,海瑞以为只有自己看到了黑暗,他认为,自己是唯一的清醒者。
      然而他错了。
      海瑞是糊涂的,事实证明,徐阶看到了,高拱看到了,张居正也看到了,他们不但看到了问题,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海瑞唯一能做的,只是痛骂而已。
      所以从始至终,他只是一个传奇的榜样,和一件好用的工具。
      隆庆五年(1571),海瑞回到了海南老家,但这位主角的戏份还没完,十多年后,他将再次出山,把这个传奇故事演绎到底。
      在海瑞的帮助下,高拱终于料理了徐阶,新仇旧怨都已解决,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
      其实从根本上说,高拱和徐阶并没有区别,可谓是一脉相承,他们都是实干家,都想做事,都想报效国家,但根据中国的传统美德,凡事都得论个资历,排个辈分,搞清楚谁说了算,大家才好办事。
      现在敢争敢抢的都收拾了,高拱当老大了,也就该办事了。
      于是历时三年,闻名于世的高拱改革就此开始,史称“隆庆新政”说实话,这个所谓新政,实在是有点名不副实,因为即使你翻遍史书,也找不出高先生搞过什么新鲜玩意,他除了努力干活外,即不宣誓改革,也不乱喊口号,但他执政的这几年,说是国泰民安、蒸蒸日上,也并不夸张,可见有时候不瞎折腾,就是最好的折腾。
      但要说高先生一点创新进步都没有,那也是不对的,徐阶是明代公认的顶级政治家,他的权谋手段和政务能力除张居正外,可谓无人匹敌,但这位高兄在历史上却能与之齐名,是因为他虽在很多地方不如徐阶,却在一点上远远超越了这位前辈——用人。
      具体说来,他用了三个人。
      第一个,叫做潘季驯。
      一般说来,要是你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并不需要惭愧,但如果你的专业是水利,那我只能劝你回去再读几年书。
      几年前,我曾看到过这样一条新闻,大意是水利工作者们开动脑筋,调集水库积水统一开闸,冲击泥沙,缓解了黄河的淤积情况,意义重大云云。
      虽说搞水利我是门外汉,但如果没有记错,早在四百多年前,潘季驯先生曾经这样做过,而它的名字,叫做“束水冲沙法”。
      潘季驯,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浙江吴兴人,明清两代最伟大的水利学家。
      这位兄台算是个奇人,高考成功后被分配到江西九江当推官,管理司法,他的官运也不错,十几年就升到了监察院右佥都御史,成为了一名高级言官。
      恰好当时黄河决堤泛滥,灾民无数,高拱刚刚上台,急得没办法,四处找人去收拾残局,恰好有一次和都察院的一帮言官吵架,潘季驯也在场,高拱看这人比较老实,也不乱喷口水,当即拍板:就是你了,你去吧!张居正是个比较谨慎的人,觉得这样太儿戏,就去查了潘季驯的底,急忙跑来告诉高拱:这人原来是个推官,法律和水利八杆子打不着,他怎么懂得治水?
      高拱却告诉他:只管让他去,他要不会治水,你只管来找我。
      事实证明,高学士的眼光确实很毒,虽说没学过水利专业,潘季驯却实在是个水利天才,他刚一到任,堵塞缺口之后,便下令把河道收窄。
      这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命令,大凡治河都是扩宽河道,这样才有利于排水,收缩河道不是找死吗?
      施工的人不敢干,跑来找潘季驯。
      潘季驯说你只管干,出了事我负责。
      于是奇迹出现了,收缩河道之后,黄河不但没有泛滥,决堤的出现也大大减少,大家都惊叹不已。
      看上去很神奇,实际上很简单,在长期的观察中,潘季驯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黄河之所以泛滥,是因为河道逐年升高,形成了岸上河,于是河堤也越来越高,稍有不慎一旦决堤,后果就会极其严重。
      (住在黄河边上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而要降低河道,就必须除掉河里的泥沙,好了,关键就在这里,怎么除沙呢?(且听下回分解)

    张居正 says:
    找人去挖,估计没人肯干,也没法干,找挖掘机,那还得再等个几百年,用什么才能把这些泥沙除去呢?潘季驯苦思冥想,终于醒悟,原来那件制胜的武器就在他的眼前——水。
      收紧河道,加大水的冲力,就可以把河底的泥沙冲走,所谓“水流沙中,沙随水去”,就此大功告成。
      除此之外,他还想出了一种独特的治水方法,名叫滚水坝,具体说来,是事先选择一个低洼地区,当洪水过大之时,即打开该处堤坝,放水进入,以减轻洪峰压力。
      看起来很眼熟是吧,没错,这就是流传至今,众人皆知的治水绝招——分洪。
      有这么一位水利天才坐镇,泛滥多年的黄河得到了平息,在之后的数十年内没有发生过大的水患。
      这是第一位,算是个干技术的,相比而言,下面的这位就麻烦得多了。
      黄河泛滥,多少还有个期限,等汛期洪峰过了,该埋的埋,该重建的重建,也就消停了,但是暴动就不一样了,要闹起来你不管,指望他们突然放下屠刀,皈依我佛,那种事西游记里才有。
      隆庆四年(1570),永不落幕的两广叛乱再次开演了,在当年,这个地方算是蛮荒之地,文盲普及率较高,不读书自然不服管,不服管自然不纳税,不纳税自然是不行的。于是来来往往,双方都喜欢用拳头刀枪讲话,每到逢年过节,不闹腾一下,那就不正常了。(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殷正茂 says:
    但这次闹腾的动静很大,两广全境都有叛乱,且叛军有一定的战斗经验,派了几个人去都被打了回来,于是高拱一拍脑门:
      “没办法了,派殷正茂去吧!”
      殷正茂,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是当年传奇科举班的一员,和诸位名人同学相比,他没有张居正的政务能力,王世贞的文采,更没有杨继盛的胆量,但他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专长——军事。
      他虽是文官出身,却极具军事才能,多次领兵出战,从无败绩,被认为是一代名将,按说他应该是最理想的人选,可为什么直到没办法才找他呢?
      原因很简单,他太贪。
      这位兄弟虽说很有才能,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贪污犯,原先当地方官就吃农民赋税,到军队后就吃士兵的军饷,明代贪污不算什么大事,但殷先生却贪得天下皆知,贪得名闻全国,着实不易。
      果然,任用殷正茂的消息一传出,就如同往厕所里丢了颗炸弹,分量十足,在大贪污犯殷正茂的面前,大臣们第一次消除了分歧和派系,异口同声地表示绝对不行。
      高拱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表示一定要用,每天朝廷里都吵得天翻地覆,最后还是高学士水平高,只用一句话,就让所有的人都闭上了嘴:
      “谁再反对殷正茂去两广,我就派谁去!”
      这就不好玩了,殷正茂即刻光荣上任。
      但他的亲信,给事中陆树德站了出来,劝告高拱,人你可以派去,但军饷你要看紧,最好在户部找个人随从前去,搞好财务审核制度,要内防家贼。
      然而高拱说:
      “不用派人,所有军饷直接拨给殷正茂就是了。”

    殷正茂 says:
    陆树德急了:
      “殷正茂必定贪污军饷!”
      “我知道。”高拱却笑了笑,“那又如何?”
      “我拨一百万两军饷给殷正茂,他至少贪污一半,但以他的才能,足以平定叛乱,如果我派一个清廉的人去,或许他一两也不贪,但是办不成事,朝廷就要多加军饷,这么拖下去,几百万两也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殷正茂不去,谁去?”
      事实确实如此,殷正茂去后,仅仅几个月就平息了叛乱,班师凯旋,当然了,军饷他也没少拿,如果不贪,那就不是殷正茂了。
      但高拱还是赚了,说到底,这是个成本核算问题。
      在高拱的正确指导下,潘季驯和殷正茂成为了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但和第三个人比起来,前面这二位就只能算是小儿科了。因为这位最后出场的压轴主角解决了一个问题,一个连朱元璋都没能解决的问题。
      这个人的名字叫王崇古,时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其实之前他曾经露过一面,在浙江时,他作为俞大猷的副将出击倭寇,获得大胜。这之后他官运亨通,一直升到了现在的位置。
      在当时的朝廷中,有三个人是言官不怎么敢惹的:杨博、谭纶以及这个王崇古。
      所谓不敢惹,绝不是因为官衔问题,越大的官骂得越起劲,此三人之所以能幸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殊身份——军事文官。
      在明代武将出身的人是很受歧视的,经常被人看作大老粗,比如戚继光、俞大猷等人也不能幸免,而进士出身改行当武将的,就不同了,这类人既有文化,又会打仗,且由于长期在边界砍人,性情比较彪悍,不守游戏规则,你要是敢骂他,他没准就敢拿刀砍你,看谁吃亏。
      而这位王崇古除了喜欢领兵打仗外,还有后台,作为嘉靖二十年的新科进士,他和高拱同学的关系很好。
      于是他被委派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职务——宣大总督。
      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王守仁曾在他的著作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只有四处,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是哪四地且听下回分解)

    王崇古 says:
    王守仁所讲的四个地方,是指宣府、大同、蓟州、辽东,它们是明代边界最让人头疼,也最难防守的重要据点。
      所以自明代中期后,它们被分为两个独立军区(宣大、蓟辽),由朝廷直接管理,其指挥官为总督,超越各级总兵,是明朝国防部长(兵部尚书)以下最高级别的军事长官,只有最富军事经验的将领才能担当此任。
      顺便说一句,当时的蓟辽总督是谭纶,而他手下的两位总兵分别是蓟州总兵戚继光,以及辽东总兵李成梁。
      看到这个豪华阵容,你就应该明白,王崇古同志找了个多么光荣的工作。
      踌躇满志的王崇古前去赴任了,他做梦也想不到,一个天大的金元宝即将砸到他的头上。
      【飞来横财】
      就在王崇古上任的几乎同一时刻,一个人从蒙古鞑靼的帐篷中走出,在黑夜中向故乡投去了最后仇恨的一瞥,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那里是敌人的营垒。
      于是天明之时,边关的明军突然开始紧急戒备,并派出快马,告知新上任的王崇古总督:横财来了。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把汉那吉,是俺答的孙子,说起这位俺答兄,也算是老朋友了,当年闯到北京城下,杀人放火好不威风,然而现在他的孙子竟然跑到敌人那边,当了叛徒,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恋爱问题。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不久前,把汉那吉准备要娶媳妇了,而且这位未婚妻很漂亮,所以小伙子一天到晚都乐呵呵的。(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石悦 says:
    可事情坏就坏在这个漂亮上,有一天,爷爷看见了这位孙媳妇,便当机立断:把汉那吉你再娶一个吧,这个我就带回家了。

      顺便讲一下,据某些史料记载,这位孙媳妇也是俺答的外孙女,要这么算起来,那俺答应该算是乱伦了,不过从这位仁兄以往干过的种种“光辉事迹”来看,搞这么一出倒也不出奇。

      虽说当时没有什么婚姻法,鞑靼部落也不讲究什么三纲五常,但把汉那吉依然愤怒了:好不容易找了个老婆,竟然被老头抢走了,真是岂有此理!

      可这位老头偏偏是他的爷爷,还是部落首领,自己一无兵,二无权,又能怎样呢?

      思前想后,他找到了一个报复的方法——投奔明朝。就算不能带兵打回去,至少也能出一口恶气。

      于是事情就闹到了这个份上,边关守将捞到这么个重量级人物,十分高兴,马上派快马去向王崇古报喜。

      可他等到的不是王崇古的夸奖,却是一番严厉的训话:自今日起,全军收缩,准备迎战!

      此外还有一条特别的声明:副将(副总兵级别)以上军官一律不得外出作战!

      这是一条让人莫名其妙的命令,军官不去打仗,难道让小兵指挥?

      事实证明,王崇古同志作出了一个无比英明的决定。

      三天之后,俺答就来了,带着他的全部家当——十几万蒙古骑兵。

      但这一次他们似乎不是来抢东西的,在大同宣府附近转悠了好几天,不断挑衅闹事,但边防军牢记王崇古的教诲,打死也不出头,偶尔只派小股部队出去转转,就这么折腾了几天,蒙古军粮食吃光了,才抓了几个小兵,只能打道回府。

      身为一名长期从事抢劫工作的专业人士,俺答有着充分的绑票经验,抓人、谈判、收赎金一整套流程了如指掌,而现在自己的孙子成了敌人的人质,作为该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员,他没有去谈判,筹集款项,而是直接选择了最为简单的方式——绑票。

      只要能够抓到对方的高级将领,拿人去交换,既方便操作,又节省成本。可惜的是,王崇古是狡猾狡猾地,不吃这一套。

      俺答失望地走了,王崇古却犯了愁,该怎么处理这位把汉那吉呢?你把他留在这里,俺答自然会来找麻烦,而这位仁兄除了身份特殊外,也没啥特殊才能,每天你还要管饭,实在是个累赘。

      大多数人建议:好歹也是个蒙古贵族,养在这里费粮食,咱们把他剁了吧,也算是立个功。

      也有人说,还是放了吧,省得他爷爷来闹事。

      面对激动的群众,王崇古保持了冷静,长期的官场经验告诉他,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去请示领导,领导总是英明的,即使不英明,至少也能负责任。

      于是他上报了高拱,请领导批示处理意见。

      高拱接到了报告,即刻找来了张居正,两位老狐狸凭借多年朝廷打滚的经验,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判断:既不能杀,也不能放。

      那该怎么办呢?在长时间思考之后,高拱眼睛一亮:

      “我要用他,去交换一个人。”

      高拱所说的那个人,叫做赵全。

      明代是一个不缺汉奸的朝代,而在吴三桂之前,最为可恶的汉奸非赵全兄莫属。

      在逃到鞑靼之前,赵全是明军中的一员,估计是由于福利待遇之类的问题,他义无反顾地投奔了俺答,成为了一名臭名昭著的汉奸。

      历史证明,汉奸往往比外敌更为可恶,高拱之所以如此看重赵全,是因为这位汉奸实在坏得离了谱,坏出了国际影响。俺答虽说喜欢抢劫杀人,但总体而言,人品还是不错的,也比较耿直,抢完了就走,不在当地留宿过夜。

      但赵全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赵全熟悉明军的布防情况,经常带领蒙古军进攻边界,此外他还劝说俺答当皇帝,组织政权和明朝对着干,破坏能量非常之大。

      因为他为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赵全极其光荣地成为了明朝头号通缉要犯,上到皇帝,下到小兵,个个都知道他的大名,而这位仁兄也极其狡猾,朝廷重金悬赏,但凡抓到他的,升官赏钱不说,还能分房子,但十几年过去,连根毛都没逮到。

      现在机会终于到了。

      在高拱的命令下,王崇古派出了一名使者,前往俺答军营谈判,这名使者的名字叫做鲍崇德。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看上去并不复杂的任务,但实际上非常复杂。

      使者踏入了俺答的营帐,等待他却不是谈判的诚意和酒宴,而是冰冷的刀剑和这样一句话:

      “你知不知道,之前来过的两个明朝使者,已经被我杀掉了。”

      死亡的威胁扑面而来,因为这位俺答似乎根本没有谈判的打算。

      万幸的是,那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使者鲍崇德,实际上非常起眼。

      鲍崇德,当地人,原本是翻译,之后不断进步,兼职干起了外交,这一次,他将用自己出众的能力去完成这次凶险无比的任务。

      “我知道。”鲍崇德从容不迫地回答。

      “那你知不知道,之前与我对阵的明军将领,也大都被我杀掉了。”

      ——嚣张是可以升级的。

      “我知道。”

      “那你为什么还敢来?!”

      然而嚣张的俺答最终沉默了,因为鲍崇德的一句话:

      “如果我不来,你的孙子就没命了。”

      虽然俺答摆出了一副坚决不谈判的架势,但鲍崇德却十分肯定,他不过是在虚张声势,虽说他抢了孙子的老婆,和孙子的感情也不好,但无论如何,他绝不会放弃这个孙子。

      因为在此之前,鲍使者曾得到了一个十分准确的情报:俺答是一个怕老婆的人。

      虽然俺答有好几个老婆,且生性野蛮,也没受过什么教育,但他依然是怕老婆的,特别是那个叫伊克哈屯的女人。

      这位伊克哈屯大概算是俺答资历最老的老婆,也是最厉害的一个,虽说当时的蒙古部落娶几个老婆很正常,是不是孙女,算不算乱伦也没人管,可偏偏那位跑掉的把汉那吉,就是伊克哈屯养大的。

      你娶几个老婆我不管,但你赶走了我养大的孙子,我就废了你!

      于是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俺答的宿营地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满面怒气的伊克哈屯追着俺答跑,并且一边追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木棍,发出了大声的怒吼:

      “老东西,快把我的孙子要回来,要不就打死你!”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俺答杀了很多人,抢了很多东西,但他毕竟也是人,这么个闹腾法,每天都不得安生,实在受不了,可要他拉下面子求人,也确实干不出来,不得已才出此绝招,希望给对方一个下马威。

      可惜鲍崇德并非等闲之辈,这位仁兄也是在官场打滚的,要论玩阴谋手段,俺答还得叫他一声爷爷。

      于是大家都不忽悠了,开始摆事实讲道理,俺答开门见山:

      “我的孙子现在哪里,情况如何?”

      “他的近况很好,我们给他安排了住处,你不用担心。”

      情况摸清楚了,下面谈条件:

      “你们何时才肯放回我的孙子?”

      “随时都可以。”鲍崇德笑着回答道。

      “其实我们只需要一个人而已。”

      然后他说出了那个人的名字。

      俺答想了一下,只想了一下。

      于是他也笑了。对他而言,那个人实在无足轻重。

      几天之后,穿着新衣服的把汉那吉回到了蒙古,还带来了许多礼物,而俺答也终于得以从每日的追逐中解脱出来,不用担心棍棒会随时落到自己的头上。

      唯一的失败者是赵全,这位仁兄毫无廉耻地当了十几年走狗,最终却得到了这样的下场。

      历史又一次证明,所有背叛自己祖国的人,终将被所有人背叛,因为奴才终究只是奴才。

      赵全抓回来了,被凌迟处死,据说他身体还不错,割了上千刀才死,把汉那吉回家去了,继续过他的日子,毕竟老婆是不难找的。

      按说事情到了这里,已然结束了,明朝白捞了一个汉奸,王崇古的横财也该到此为止,但事实上,发财的机会才刚刚开始。

      在这次外逃风波之前,明朝和鞑靼之间除了刀光剑影,没有任何共同语言,明朝看鞑靼是土匪,鞑靼看明朝是恶霸,经过这件事双方发现,原来对方并非洪水猛兽,虽说有代沟,但还是可以沟通的。

      于是接下来,他们开始谈论一个全新的问题——封贡互市。

      所谓封贡互市,具体讲来是这么个过程,明朝封鞑靼,发给俺答等人新衣服(官服)、公章(官印)等官僚主义用品,承认他们的土财主地位。而鞑靼要听从明朝大哥的教诲,不得随意捣乱抢劫,这叫封。

      当然了,俺答虽说读书少,也绝不是白痴,给几枚公章,发几件衣服就想忽悠他,那还是有难度的,要我听话,你就得给钱。实际操作方法为,每年俺答向明朝进贡土特产(马匹牛羊不限,有什么送什么),而明朝则回赠一些金银珠宝,生活用品等,这叫贡。

      但封贡毕竟是小买卖,蒙古部落上百万人,对日用品市场需求极大,又没有手工业,要想彻底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搞边境贸易。

      大家找一个地方,弄个集贸市场,来往商贩把摊一摆,你买我卖,这就叫互市。

      其实自从元朝取消国号后,混吃等死就成了大多数蒙古人的心愿,所谓回中原当大地主,梦里时常也能见到。

      可是没办法,蒙古的经济结构实在太单一,骑马放牧人人都会,可你要他造个锅碗瓢盆出来,那真是比登天还难。如果要几十年不用这些玩意,似乎又说不过去,找人要,人家又不给,没办法,只有抢了。

      现在既然能靠做生意挣回来,那自然更好,毕竟为抢个脸盆把命丢掉,实在也是太不划算。

      体育就是和平——顾拜旦说的。

      贸易也是和平——这是我说的。

      有一点必须说明,只有在实力对等的前提下,贸易才能带来和平,边境有王崇古、谭纶、戚继光这帮狠人守着,谁抢就收拾谁,人家才肯老老实实做生意,否则还是抢劫划算。

      对于封贡互市制度,蒙古是一呼百应,极其欢迎,但他们的热脸却贴上了冷屁股——明朝的屁股。

      虽然王崇古极力推动这一制度,但朝廷的许多大臣却对此极不感冒,因为在许多人看来,蒙古鞑靼那一帮子都是野蛮人,给点好处让他们消停点就行了,做生意?做梦!

      当时的朝廷已经是一片混乱,反对派气势汹汹,其主要观点是:

      东西我大明多的是,但即使送给要饭的,也不能给蒙古人!

      这一派带头的,就是骂神欧阳一敬手下唯一的幸存者英国公张溶,而海瑞的那位后台老板朱衡也是反对派的干将,真可谓是一脉相承。

      而赞成的自然是高拱、张居正一帮人,但高拱毕竟是内阁大学士,算是皇帝的秘书,不便公开表态,他是个聪明人,一看朝廷里反对一片,强行批准定被口水淹死,便见风使舵,想出了一个办法。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想出了这个方法,高拱才得到了明代杰出政治家的光荣称号。而这个办法,也充分地体现出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卓越才能,包括:钻空子、绕道走、打擦边球、以及民主精神。

      他找到了反对派首领张溶,可还没等他说话,张溶就叫嚣起来:

      “无论你说什么,我们都绝不同意!”

      “没问题,”高拱笑着说道,“如果你们不同意,那我们来表决。”

      张溶目瞪口呆,因为事实证明,高拱并没有开玩笑。

      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奇特的“封贡票决”事件发生了,大家不闹腾了,开始投票,据史料记载,参与此次投票的共有四十四人,在会议上,赞成反对双方坚持了各自的观点,陆续发言,而最后的结果却更让人哭笑不得。

      经皇帝公证,验票统计如下:赞成封贡互市者二十二人,反对封贡互市者二十二人。

      这下白闹了,事情又被踢给了皇帝。

      这大概算是中国政治史上少有的一幕,皇帝说了不算,内阁说了也不算,在万恶的封建社会,竟然要靠投票解决问题,实在有负“黑暗专制”的恶名。

      当然,高拱兄不是什么自由斗士,对搞民主也没啥兴趣,他之所以来这么一出,实在是另有企图。

      根据我的估计,在此之前,他一定曾算过票数,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所以才提议投票,因为一旦投票不成,事情就会推给皇帝,可是皇帝不会管事,自然就会推给内阁,而内阁,是高拱说了算。

      于是一圈绕回来,还是绕到了高拱的手上,这就是传说中的乾坤挪移大法。

      既然大臣解决不了,封贡互市的决定权便回到了内阁,李春芳可以忽略不计,高拱和张居正本来就是幕后主谋,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

      隆庆五年(1571),边境市场正式开放,各地客商陆续赶到这里,开展贸易活动,一个伟大的奇迹就此出现,自朱元璋起,折腾了两百多年的明蒙战争终于落下帷幕,此后近百年中,双方再未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和平终究还是实现了,这是高拱立下的不朽功勋。

    下一章:第5部:帝国飘摇 第七章 死斗
    上一章:第5部:帝国飘摇 第五章 最终的乱战
    97 条评论 发表在“第5部:帝国飘摇 第六章 高拱的成就”上
    心 says:
    我还是喜欢守仁

    渴望英雄 says:
    守仁第一,高拱等二!

    – – says:
    我最敬佩是于谦、、

    高拱 says:
    来来来,大家投票啦!请大家不要怀疑,我保证这绝不影响帝国的专制主义本质。

    明矾 says:
    徐阶,高拱,张居正,真是一个比一个牛。我服了你们!!

    王氏 says:
    我老公最牛

    路人甲 says:
    你老公是老黄牛

    路人 says:
    于谦佩服啊

    随风 says:
    王守仁,于谦,徐阶

    染指的。悲伤 says:
    还是王守仁厉害= =

    鄢懋卿 says:
    试试能不能评论…
    虽然鄢是个混蛋,可是名字很好听——MS我跑题了?

    刘禹锡 says:
    还是守仁兄最厉害~~~

    l流光溢彩 says:
    不瞎折腾,才是最好的折腾。

    大名 says:
    于谦,王守仁,高拱!!!

    荣神益人 says:
    大明王朝真是英才辈出,牛人,猛人,狠人,,,放到现在什么岛都收了。

    friend says:
    试试

    羡慕嫉妒恨 says:
    这些都是天才,小时候是神童。大明几百年的精华

    潜夜如风飞 says:
    虽是牛人,终有缺漏。不管怎么说,人都是自私的动物。

    小树 长 says:
    毛主席最厉害

    小军 says:
    万岁

    匿名 says:
    可怜的徐阶

    神 says: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悟道 says:
    徐阶,高拱属人民内部矛盾,徐对高不薄,高为何苦苦相逼,实非君子所为,难道国人不内斗就难受吗?徐激流勇退,真君子也,虽教子无方,但瑕不掩瑜!

    公子紹越 says:
    高拱的理想和徐阶、张居正有什么不同,团结一致不好吗?为自己的私利而争斗,有什么品德!白白浪费社会资源!为之不耻!

    樱 says:
    赞啊!

    往下看 says:
    海瑞 工具

    金泽修 says:
    说实话,作者过于捧徐阶了,有意贬了一些人,你懂的。
    首先,徐阶明哲保身了20年,如果你硬要说为了别人和老百姓的话,我只能说,把严嵩换成夏言的话他一样会这么做。
    其次,徐阶为什么在嘉靖在位的时候诸事顺从而到了隆庆他什么事都插的太深,真正为什么致使隆庆讨厌徐阶,作者把问题都归到隆庆身上。当然,一方的确隆庆对高拱感情更深,而另一方面,我认为徐阶坐稳首辅后,原型毕露,事实上他和很多前辈一样,站在权利高峰后,他希望得到更多,而这些是以前他一直想得到却无法得到的,因为他前面有两座他无可逾越的高山,无论权谋还是智慧,到了隆庆这只小山羊面前,他的狼性饥饿才彻底表现出来。看了明月《明朝》后,我又去看了《大明王朝1566》,我觉得对于嘉靖,严嵩还有徐阶,胡宗宪这些人的理解,张黎(大明王朝)的导演很明显比明月深刻,公正。
    最后一点,关于徐阶的田地。如果说他儿子农田的事幕后主使不是徐阶这显然是不客观的,这一点,从他后来退一半田的态度是可以看出来的。在海瑞要求退田这件事情上,明月过于偏袒。
    补充一点,严嵩在位的时间里,能够至他于死地证据,徐阶知道的有没有。我敢说,绝对有,只是被埋没了;早期徐阶知不知道只有嘉靖能弄严党,我猜想,知道;如果徐阶在以前就用现在方式做了解,会赢吗?我觉得,我觉得有可能,就是不赢也不至于会怎么样。他担心的不是没赢后嘉靖会怎么样,而是严嵩会怎么样。所以他能让严嵩作恶近20年,残害无数百姓而视而不见,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有多智慧,更不是因为以前严嵩没有致命的死伤,我觉得是他在权量时机是否真的到了,假如,我会失去哪些,假如。。。说到底还是那句为自己。
    总体来说,徐阶是实心干事的人,除了他斗的那个是严嵩之外,他和高拱张居正并无两样,和那些争权夺利的官宦并无两样。在我看来,他不过是踩着那些用死斗严嵩的官宦的尸体来做严嵩的位子,然后收拾嘉靖早已厌弃的严党余孽。而嘉靖之所会疏远严嵩到底是因为嘉靖本人早已讨厌但不得以,还是因为蓝道行,还是那个给蓝道行做思想工作的心学同志,说实话,我觉得这件事跟徐阶关系真的不大。

    生生世世 says:
    守仁第一,于谦第一,高拱等三!

    师傅 says:
    说实话,作者过于捧徐阶了,有意贬了一些人,你懂的。
    首先,徐阶明哲保身了20年,如果你硬要说为了别人和老百姓的话,我只能说,把严嵩换成夏言的话他一样会这么做。
    其次,徐阶为什么在嘉靖在位的时候诸事顺从而到了隆庆他什么事都插的太深,真正为什么致使隆庆讨厌徐阶,作者把问题都归到隆庆身上。当然,一方的确隆庆对高拱感情更深,而另一方面,我认为徐阶坐稳首辅后,原型毕露,事实上他和很多前辈一样,站在权利高峰后,他希望得到更多,而这些是以前他一直想得到却无法得到的,因为他前面有两座他无可逾越的高山,无论权谋还是智慧,到了隆庆这只小山羊面前,他的狼性饥饿才彻底表现出来。看了明月《明朝》后,我又去看了《大明王朝1566》,我觉得对于嘉靖,严嵩还有徐阶,胡宗宪这些人的理解,张黎(大明王朝)的导演很明显比明月深刻,公正。
    最后一点,关于徐阶的田地。如果说他儿子农田的事幕后主使不是徐阶这显然是不客观的,这一点,从他后来退一半田的态度是可以看出来的。在海瑞要求退田这件事情上,明月过于偏袒。
    补充一点,严嵩在位的时间里,能够至他于死地证据,徐阶知道的有没有。我敢说,绝对有,只是被埋没了;早期徐阶知不知道只有嘉靖能弄严党,我猜想,知道;如果徐阶在以前就用现在方式做了解,会赢吗?我觉得,我觉得有可能,就是不赢也不至于会怎么样。他担心的不是没赢后嘉靖会怎么样,而是严嵩会怎么样。所以他能让严嵩作恶近20年,残害无数百姓而视而不见,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有多智慧,更不是因为以前严嵩没有致命的死伤,我觉得是他在权量时机是否真的到了,假如,我会失去哪些,假如。。。说到底还是那句为自己。

    小镇的春天 says:
    战国时期和明朝时期一样,是人类思想迸发的伟大时代!明朝就是明朝啊!对外强硬,对内管辖有力(包括对藩王),远远比宋朝强多了,伟大时代不出出伟大人物那才叫怪呢!

    呵呵 says:
    纵观历史,我大中华民族,只要自己不折腾自己,没人能折腾的了我们。。

    千里流云 says:
    j明朝名人能人真多啊!

    笑话连篇 says:
    32楼真厉害,被八国联军打的抢的又是合约又是割地又是赔款的,还不能折腾你门!怕你是天国公民啊!人骄傲可以,但不要盲傲。

    匿名 says:
    看着他们斗来斗去去,累啊!!实在很痛苦。。。

    知行合一 says:
    不折腾,理性看,齐心办

    未名社·东邪 says:
    李贤,徐阶——公道自在人心

    扣扣,404010376 says:
    28楼,三十楼就扯淡吧,明月的态度还算是比较中肯了,徐阶也好,高拱也好,都是为朝廷做事的好人,斗争是政治需要,你懂的,没有好坏,老徐用错了两次人,张居正被他巧妙的又争取过来了,海瑞他确实用错了。你看的电视剧大多是扯淡,很多是为了剧情需要,为了观赏性,很多内涵是拍不出来的

    唐伯虎 says:
    我恨科举!!!

    陵墓国本 says:
    不要守仁,徐阶这些超级猛人出来几个,一个汪直足够横扫

    路人甲 says:
    很好看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

    qq says:
    很爱看

    王学右派 says:
    来个袁崇焕 孙承宗 常遇春 什么谭伦 戚继光 李成梁吃屎去吧

    匿名 says:
    同意三十八楼的,我翻老半天,太煎熬了!

    我信明月 says:
    我也同意三十八楼观点,电视剧或者电影很多时候都会因为剧的需要做一些改动,让影片更有观感

    黄来福 says:
    34楼主,卖国是满鞑子。搞清楚再发言。44楼主,他们都是英雄。别骂一批,赞一批。

    黄来福 says:
    海瑞是正直的君子,高拱不是好人但是好官,徐阶是好人也是好官。

    华哥 says:
    王阳明第一!海瑞第二!

    廷益 says:
    我很支持47楼,34楼你确实是笑话连篇,大明王朝至少保留了骨气,誓死不降,决不妥协!中国毁就毁在清满子手里!闭关锁国,腐化思想,卖国求荣,割地赔款,就为了他们皇族的统治,明朝是不会做出这些不要脸的决定的!

    匿名 says:
    最喜欢于谦

    匿名 says:
    话说其他书里,高拱还是很牛的,也撑起来大明一片天

    守仁的厚照 says:
    厚照 where are u

    徐珵 says:
    39楼伯虎兄,我也恨科举……

    Amarildo says:
    That’s a brilliant answer to an inesrteting question

    tttttttttttt says:
    r

    月关 says:
    28楼的说法我并不同意,占地其实是个手段,为了迷惑住严党,要知道严世蕃聪明绝顶,他知道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是不会向金钱土地看齐的,他这样只是想在对手心中造成假象,即徐阶并无追求并不可怕;再者严党耳目与打手众多,他们不会允许一个与自己不在同一路的人在朝;中,杨继盛的例子在前,为了最终的胜利徐不得不自污以求保为最终反攻积聚力量,毕其功于一役,一击必杀。不容易啊!!!

    bap says:
    是啊的的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的

    建文帝 says:
    我死得好冤呐

    大漠孤烟 says:
    政局混乱但是一种有秩序的混乱

    61 says:
    大爱明朝那些事儿~ 最爱王圣人

    徐阶 says:
    张居正为我报仇!

    当年明月 says:
    高拱、海瑞都受过徐阶的提拔,到头来却反咬徐阶一口,可见徐阶的确是为国选材还不是为自己。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要不是留了张居正做后招,徐阶还不被这俩愣子给整趴下了。又可见他把张居正做重点培养对象完全正确。老谋深算至此,细思极恐。

    当年明月 says:
    而不是为了自己。

    当年明月 says:
    其实高拱很有点神经病,徐阶虽然不能算他的恩人,但也不是他的仇人,并没有打压他的意思,花花轿子人抬人,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张居正跟他关系又好,他的资历又高,还怕没机会做老大吗?他的行为在我看来就是抽风。

    23333 says:
    终是史实,在怎样争论都是随风而逝的微尘。

    舒卷都是云 says:
    海大人生不逢时啊

    哈哈哈 says:
    第一你妈了个逼

    仙人指路告诉你们 says:
    各位所说的人物都挺厉害!但都成为了过去!但思想一直流传至今!要说厉害还是作者厉害! 因为没有这篇趣味十足的文章!大家说不定在玩游戏和无聊的扯淡呢! 没有谁厉害!都是英雄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恭喜各位!有缘与该文章结缘! 好好享受吧!

    呵呵 says:
    30楼的别开玩笑好吗?首先,既是写书,难免有个人好恶,但就我看来,明月还是不失偏颇的。其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徐阶犯错也是可以理解的。其三,你所谓的政治斗争是儿戏吗,他毕竟忍辱负重这么多年,一旦出错怎么会没什么?最后,他如果如你所言为权力不惜一切,为什么要主动致仕?个人觉得即使是自己的观点,也不能无视一些事实。

    吃货 says:
    阳明的脑残粉飘过,哈哈哈哈

    匿名 says: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300000000000000003303030303303033030303030333330333033.33033333333330300000000000030030330303030303.033033033023203003030300303030033000000030300303033003303030003030303333330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0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

    大黄 says:
    喜欢于谦和守仁

    匿名 says:
    明朝确实能人如潮,文臣武将如云

    匿名 says:
    不用打仗战争,不用赔款割地,互换贸易就实现双方和平,高拱伟大的政治家

    匿名 says:
    “文选司管文官人事调动,要你升就升” 这个升降官员,应该是皇帝说了算吧?

    这是怎么说 says:
    嗯,都说得不错!继续。

    . says:
    .

    古明地觉 says:
    38楼,我支持你,在明朝的宫斗与政斗并没有正义与邪恶,所谓言官做的一切和说的一切大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都是历史了,关于用没用错人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所以无法说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

    匿名 says:
    把汉那吉的未婚妻不是俺答的亲外孙女,是他亲兄弟的外孙女,好像叫钟金别吉,外号三娘子

    匿名 says:
    给王阳明打call

    匿名 says:
    对张居正,没什么了解

    匿名 says:
    才两百多年明朝就game over了真可惜,算一个人活六十才只有五个人,真希望能长一点儿,多弄一点儿故事。

    笛月~晚风 says:
    最爱明朝!!!

    沈阳 says:
    权利的斗争,你死我活。中国历朝历代,轮回上演。

    闲人 says:
    刘伯温,王守仁,于谦,徐阶,高拱,张居正…

    闲人 says:
    比较来,高拱太自私了,是好官,却不是好人

    阡陌 says:
    看到海瑞的时候,是很戏剧的喜剧部分,可能他爱的相信的就是他的母亲,也感叹于他极致的节省,看下来就是,明朝的名人,不是天才,就是极品,天才和极品并存。

    徐达 says:
    要我说都砍了
    就完事了

    呃 says:
    88楼的兄弟,达达哪有你说的那么粗啊,人家很温柔滴~

    我是你爸爸 says:
    89楼的是帅哥

    海瑞到底太偏激, says:
    据明代姚叔祥的小说《见只编》记载:海瑞家里清贫。一天,他看见五岁的女儿吃一个糕饼,就问糕饼是谁给的,当得知是某仆人给的时,海瑞大怒道:”一个好女子怎能随便地接受男人的东西呢?只有你饿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儿!”他的女儿从此吓得啼哭不止,不喝也不吃,家里人怎么哄她劝她也没有用,七天之后终于饿死了。

    对于此事,清人周亮工在《书影》里也提及此事,不过,此事于正史中没有记载。

    海瑞到底太偏激,看人看事分两半 says:
    据明代姚叔祥的小说《见只编》记载:海瑞家里清贫。一天,他看见五岁的女儿吃一个糕饼,就问糕饼是谁给的,当得知是某仆人给的时,海瑞大怒道:”一个好女子怎能随便地接受男人的东西呢?只有你饿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儿!”他的女儿从此吓得啼哭不止,不喝也不吃,家里人怎么哄她劝她也没有用,七天之后终于饿死了。

    对于此事,清人周亮工在《书影》里也提及此事,不过,此事于正史中没有记载。

    小梦 says:
    汪直最后什么结局

    张居正 says:
    → 历史小说
    分享到:

    66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明朝那些事儿及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 手机阅读 收藏本站 大秦帝国 更多历史书籍
    明朝那些事儿1 明朝那些事儿2 明朝那些事儿3 明朝那些事儿4 明朝那些事儿5 明朝那些事儿6 明朝那些事儿7
    第5部:帝国飘摇 第六章 高拱的成就
    所属目录: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海青天的实力】
      隆庆三年(1569),海瑞终于得到了他人生中最肥的一个职位——请注意,不是最大,是最肥。
      大家同样在朝廷里混,有的穷,有的富,说到底是个位置问题,要分到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十天半月不见人,穷死也没法,而某些职位,由于油水丰厚,自然让人趋之若鹜。
      而在当时,朝廷中公认的四大肥差,更是闻名遐迩,万众所向,它们分别是吏部文选司、吏部考功司、兵部武选司、兵部武库司。
      文选司管文官人事调动,要你升就升,考功司管每年的官员考核,要你死就死,这是文官。
      武选司管武将人事任命,战场上拼不拼命是一回事,升不升官又是另一回事,而武库司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是管军事后勤装备的,不肥简直就没天理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四大肥差,也是众人日夜期盼的地方。然而和海瑞先生比起来,那简直不值一提,因为他要担任的职务,是应天巡抚。
      所谓应天,大致包括今天的上海、苏州、常州、镇江、松江、无锡以及安徽一部,光从地名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块富得流油的地方,光是赋税就占了全国的一半。
      而海瑞之所以能得到这个职务,自然也是徐阶暗中支持的结果,对此海瑞也心知肚明,他虽然直,却不傻。
      但如果徐阶知道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估计他能立马跑去给海先生三跪九叩,求他赶紧退休回家养老。“海阎王就要来了!”
      随着几声凄厉的惨叫,中国历史上一场前无古人,相信也后无来者的壮观景象出现了:
      政府机构没人办公了,从知府到知县全部如临大敌,惶惶不可终日,平常贪污受贿的官员更是不在话下,没等海巡抚到,竟然自动离职逃跑。
      而那些平时挤满了富商的高级娱乐场所此时也已空无一人,活像刚被劫过的,大户人家也纷纷关门闭户,听见别人说自己家有钱,比人家骂他祖宗还难受。高级时装都不敢穿了,出门就套上一件打满补丁的破衣烂衫,浑似乞丐。恰巧当时南京镇守太监路过应天,地方上没人管他,本来还想发点脾气,再一问,是海瑞要来了。于是他当机立断——不住了,赶紧走!
      走到一半又觉得不对,便下了第二道命令——换轿子!(按照规定,以他的级别只能坐四人小轿)就这样连走带跑离开了应天。
      于是等海巡抚到来之时,他看到的,已经是一片狼藉,恶霸不见了,地主也不见了,街上的人都穿得破破烂烂,似乎一夜之间就回到了原始社会。
      但这一切似乎并未改变海瑞的心情,他是个始终如一的人,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到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张榜公布,欢迎大家来告状,此外还特别注明免诉讼费,并告知下属,谁敢借机收钱,我就收拾谁。
    告状不要钱!那就不告白不告了,于是司法史上的一个奇迹发生了,每天巡抚衙门被挤得像菜市场一样,人潮汹涌,人声鼎沸,最多一天竟收到了三千多张诉状,而海阎王以他无比旺盛的精力和斗志,居然全部接了下来,且全部断完,而结果大多是富人败诉。
      这是海瑞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一段事迹,然而事实上,它所代表的并非全是光明和正义,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人叫做刁民。
      所谓刁民,又称流氓无产者,主要工作就是没事找事,赖上就不走,不弄点好处绝不罢休,而在当时的告状者中,这种人也不在少数,而海瑞照单全收,许多人借机占了富人的家产,自己变成了富人,也算是脱贫致富了。
      但总体说来,海巡抚还是干得不错的,毕竟老百姓是弱势群体,能帮就帮一把,委屈个把地主,也是难免的。
      可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海瑞大张旗鼓地干,却没有人提出反对,也不搞非暴力不合作,极其听话。说到底,大家怕的并不是他,而是他背后的那个人——徐阶。
      得罪海瑞无所谓,但徐阶岂是好惹的,所以谁也不触这个霉头。
      然而随着追究恶霸地主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平静被彻底打破了,因为海瑞终于发现了应天地区最大的地主,而这个人正是徐阶。
      其实徐阶本人也还好,关键是他的两个儿子,仗着老爹权大势大,在地方上肆意横行,特别喜欢收集土地,很是捞了一把。而徐阶兄不知是不是整天忙着搞斗争,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也没怎么管他们,所以搞到现在这个样子,所以徐阶同志的深刻教训再次告诉我们,管好自己身边的亲属子女,那是十分重要滴。
      不过海瑞倒是不怎么在乎徐阶的教育问题,他只知道你多占了地,就要退,不退我就跟你玩命!
      不过看在徐阶的面子上,海瑞还是收敛了点,给徐大人写了封信,要他退地。
      徐阶还是很有风度的,他承认了部分错误,也退了一部分地,在他看来,自己救了海瑞的命,还提拔了海瑞,现在又带头退地,应该算是够意思了。
      可海瑞却不太够意思,他拿到了徐阶的退地,却进一步表示,既然你有这个觉悟,那就全都退了吧,就留一些自耕田,没事耕耕地,还能图个清静,我是替你着想啊!徐阶当时就懵了,我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还是内阁首辅主动退休,准备回家享享福,你要我六十多岁重新创业,莫非拿我开涮不成?
      于是他又写信给海瑞,表示自己不再退田,希望他念在往日情谊,高抬贵手,就当还我的人情吧。
      可是事实证明,海瑞兄的脑袋里大致没有这个概念,这位兄弟几十年粗茶淡饭,近乎不食人间烟火,什么是人情?什么是欠?什么是还?
      到此徐阶终于明白,自己混迹江湖几十年,竟然还是看走了眼,这位海瑞非但油盐不进,连砖头都不进。
      他下定了决心,要顽抗到底,并摆明了态度——不退。
      海瑞也摆明了态度——一定要退。
      双方开始僵持不下,就在这时,高拱来了。
      【最好的工具】
      活了这么大年纪,高拱从来没相信过天上会掉馅饼,但现在他信了。
      虽然已经身居高位,但他从不敢对徐阶动手,这并非因为他宅心仁厚,只是徐阶地位太高,且在朝廷混了那么多年,群众基础好,如果贸然行动,没准就被闹下台了,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是冷眼旁观。
      等他知道海瑞正在逼徐阶退田的事情后,立即大喜过望,反攻倒算的时候终于到了! 原因很简单,如果用自己的人,大臣们一望即知,必定会去帮徐阶,现在大家都知道,海瑞是徐阶的人,你自己提拔的人去整你,我不过是帮帮忙,总不能怪我吧。
      海瑞,是一件最合适的利用工具。
      高拱很快对海瑞的举动表示了支持,并且严厉斥责了徐阶的行为,海瑞得到了鼓励,更加抖擞精神,逼得徐阶退无可退。
      于是徐阶准备妥协投降了,他表示,愿意退出全部的田地,在海瑞看来,问题已经得到了圆满解决,然而就在此时,事情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朝廷里的言官突然发难,攻击徐阶教子不严,而一个叫蔡国熙的人被任命为苏州兵备使,专职处理此案,很巧的是,这位蔡先生恰好是高拱的学生,还恰好和徐阶有点矛盾。
      事情闹大了,徐阶的两个儿子被抓去充军,家里的所有田产都被没收,连他的家也被一群来历不明的人烧掉了,徐大人只能连夜逃往外地。看起来,海瑞赢了,然而事实证明,最后的胜利者只有高拱。
      隆庆四年(1570 年),海瑞接到了朝廷的命令——收拾东西走人。
      于是仅仅当了半年多巡抚的海瑞走了,他本着改造一切的精神跑来,却发现被改造的只有他而已。
      海瑞先生岂是好惹的,这么走算怎么回事?他一气之下写就了另一封骂人的奏疏。
      在海瑞的一生中,论知名度和闹事程度,这封奏疏大概可以排第二,仅次于骂嘉靖的那封。
      要知道,骂人想要骂出新意是不容易的,既然骂过了皇帝,骂其他人也就没啥意思了,但海瑞先生再次用行动证明了他的骂人天赋,这一次他找到了新的对象——所有的大臣(除他以外)。
      而他在奏疏中,也创造了新的经典骂语——“举朝之士,皆妇人也”。
      这句话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在古代骂对方是妇人,比骂尽祖宗十八代还狠,于是满朝哗然一片,然而奇怪的是,却没有人出面反击。
      究其原因,还是海瑞先生太过生猛,大家都知道,这位兄台是个不要命的主,要是和他对骂,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所有人都原地不动,愣愣地看着海瑞大发神威。
      只有两个人说话了。
      第一个是李春芳,作为朝廷的首辅,他不表态也说不过去,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既没有攻击海瑞,也没有处分他,却拿着海瑞的奏疏,说了一句让人哭笑不得的话:
      “照海瑞的这个说法(举朝之士,皆妇人也),我应该算是个老太婆吧!”
      还真是个老实人啊。
      另一个人是高拱,其实事情闹到这个份上,也算拜他所赐,在这最后摊牌的时刻,他终于揭示了其中的奥妙:
      “海瑞所做的事情,如果说都是坏事,那是不对的,如果说都是好事,那也是不对的,应该说,他是一个不太能做事的人。”
      这是一个十分中肯的评价。
      面对这个污浊的世界,海瑞以为只有自己看到了黑暗,他认为,自己是唯一的清醒者。
      然而他错了。
      海瑞是糊涂的,事实证明,徐阶看到了,高拱看到了,张居正也看到了,他们不但看到了问题,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海瑞唯一能做的,只是痛骂而已。
      所以从始至终,他只是一个传奇的榜样,和一件好用的工具。
      隆庆五年(1571),海瑞回到了海南老家,但这位主角的戏份还没完,十多年后,他将再次出山,把这个传奇故事演绎到底。
      在海瑞的帮助下,高拱终于料理了徐阶,新仇旧怨都已解决,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
      其实从根本上说,高拱和徐阶并没有区别,可谓是一脉相承,他们都是实干家,都想做事,都想报效国家,但根据中国的传统美德,凡事都得论个资历,排个辈分,搞清楚谁说了算,大家才好办事。
      现在敢争敢抢的都收拾了,高拱当老大了,也就该办事了。
      于是历时三年,闻名于世的高拱改革就此开始,史称“隆庆新政”说实话,这个所谓新政,实在是有点名不副实,因为即使你翻遍史书,也找不出高先生搞过什么新鲜玩意,他除了努力干活外,即不宣誓改革,也不乱喊口号,但他执政的这几年,说是国泰民安、蒸蒸日上,也并不夸张,可见有时候不瞎折腾,就是最好的折腾。
      但要说高先生一点创新进步都没有,那也是不对的,徐阶是明代公认的顶级政治家,他的权谋手段和政务能力除张居正外,可谓无人匹敌,但这位高兄在历史上却能与之齐名,是因为他虽在很多地方不如徐阶,却在一点上远远超越了这位前辈——用人。
      具体说来,他用了三个人。
      第一个,叫做潘季驯。
      一般说来,要是你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并不需要惭愧,但如果你的专业是水利,那我只能劝你回去再读几年书。
      几年前,我曾看到过这样一条新闻,大意是水利工作者们开动脑筋,调集水库积水统一开闸,冲击泥沙,缓解了黄河的淤积情况,意义重大云云。
      虽说搞水利我是门外汉,但如果没有记错,早在四百多年前,潘季驯先生曾经这样做过,而它的名字,叫做“束水冲沙法”。
      潘季驯,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浙江吴兴人,明清两代最伟大的水利学家。
      这位兄台算是个奇人,高考成功后被分配到江西九江当推官,管理司法,他的官运也不错,十几年就升到了监察院右佥都御史,成为了一名高级言官。
      恰好当时黄河决堤泛滥,灾民无数,高拱刚刚上台,急得没办法,四处找人去收拾残局,恰好有一次和都察院的一帮言官吵架,潘季驯也在场,高拱看这人比较老实,也不乱喷口水,当即拍板:就是你了,你去吧!张居正是个比较谨慎的人,觉得这样太儿戏,就去查了潘季驯的底,急忙跑来告诉高拱:这人原来是个推官,法律和水利八杆子打不着,他怎么懂得治水?
      高拱却告诉他:只管让他去,他要不会治水,你只管来找我。
      事实证明,高学士的眼光确实很毒,虽说没学过水利专业,潘季驯却实在是个水利天才,他刚一到任,堵塞缺口之后,便下令把河道收窄。
      这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命令,大凡治河都是扩宽河道,这样才有利于排水,收缩河道不是找死吗?
      施工的人不敢干,跑来找潘季驯。
      潘季驯说你只管干,出了事我负责。
      于是奇迹出现了,收缩河道之后,黄河不但没有泛滥,决堤的出现也大大减少,大家都惊叹不已。
      看上去很神奇,实际上很简单,在长期的观察中,潘季驯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黄河之所以泛滥,是因为河道逐年升高,形成了岸上河,于是河堤也越来越高,稍有不慎一旦决堤,后果就会极其严重。
      (住在黄河边上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而要降低河道,就必须除掉河里的泥沙,好了,关键就在这里,怎么除沙呢?(且听下回分解)

    张居正 says:
    找人去挖,估计没人肯干,也没法干,找挖掘机,那还得再等个几百年,用什么才能把这些泥沙除去呢?潘季驯苦思冥想,终于醒悟,原来那件制胜的武器就在他的眼前——水。
      收紧河道,加大水的冲力,就可以把河底的泥沙冲走,所谓“水流沙中,沙随水去”,就此大功告成。
      除此之外,他还想出了一种独特的治水方法,名叫滚水坝,具体说来,是事先选择一个低洼地区,当洪水过大之时,即打开该处堤坝,放水进入,以减轻洪峰压力。
      看起来很眼熟是吧,没错,这就是流传至今,众人皆知的治水绝招——分洪。
      有这么一位水利天才坐镇,泛滥多年的黄河得到了平息,在之后的数十年内没有发生过大的水患。
      这是第一位,算是个干技术的,相比而言,下面的这位就麻烦得多了。
      黄河泛滥,多少还有个期限,等汛期洪峰过了,该埋的埋,该重建的重建,也就消停了,但是暴动就不一样了,要闹起来你不管,指望他们突然放下屠刀,皈依我佛,那种事西游记里才有。
      隆庆四年(1570),永不落幕的两广叛乱再次开演了,在当年,这个地方算是蛮荒之地,文盲普及率较高,不读书自然不服管,不服管自然不纳税,不纳税自然是不行的。于是来来往往,双方都喜欢用拳头刀枪讲话,每到逢年过节,不闹腾一下,那就不正常了。(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殷正茂 says:
    但这次闹腾的动静很大,两广全境都有叛乱,且叛军有一定的战斗经验,派了几个人去都被打了回来,于是高拱一拍脑门:
      “没办法了,派殷正茂去吧!”
      殷正茂,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是当年传奇科举班的一员,和诸位名人同学相比,他没有张居正的政务能力,王世贞的文采,更没有杨继盛的胆量,但他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专长——军事。
      他虽是文官出身,却极具军事才能,多次领兵出战,从无败绩,被认为是一代名将,按说他应该是最理想的人选,可为什么直到没办法才找他呢?
      原因很简单,他太贪。
      这位兄弟虽说很有才能,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贪污犯,原先当地方官就吃农民赋税,到军队后就吃士兵的军饷,明代贪污不算什么大事,但殷先生却贪得天下皆知,贪得名闻全国,着实不易。
      果然,任用殷正茂的消息一传出,就如同往厕所里丢了颗炸弹,分量十足,在大贪污犯殷正茂的面前,大臣们第一次消除了分歧和派系,异口同声地表示绝对不行。
      高拱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表示一定要用,每天朝廷里都吵得天翻地覆,最后还是高学士水平高,只用一句话,就让所有的人都闭上了嘴:
      “谁再反对殷正茂去两广,我就派谁去!”
      这就不好玩了,殷正茂即刻光荣上任。
      但他的亲信,给事中陆树德站了出来,劝告高拱,人你可以派去,但军饷你要看紧,最好在户部找个人随从前去,搞好财务审核制度,要内防家贼。
      然而高拱说:
      “不用派人,所有军饷直接拨给殷正茂就是了。”

    殷正茂 says:
    陆树德急了:
      “殷正茂必定贪污军饷!”
      “我知道。”高拱却笑了笑,“那又如何?”
      “我拨一百万两军饷给殷正茂,他至少贪污一半,但以他的才能,足以平定叛乱,如果我派一个清廉的人去,或许他一两也不贪,但是办不成事,朝廷就要多加军饷,这么拖下去,几百万两也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殷正茂不去,谁去?”
      事实确实如此,殷正茂去后,仅仅几个月就平息了叛乱,班师凯旋,当然了,军饷他也没少拿,如果不贪,那就不是殷正茂了。
      但高拱还是赚了,说到底,这是个成本核算问题。
      在高拱的正确指导下,潘季驯和殷正茂成为了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但和第三个人比起来,前面这二位就只能算是小儿科了。因为这位最后出场的压轴主角解决了一个问题,一个连朱元璋都没能解决的问题。
      这个人的名字叫王崇古,时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其实之前他曾经露过一面,在浙江时,他作为俞大猷的副将出击倭寇,获得大胜。这之后他官运亨通,一直升到了现在的位置。
      在当时的朝廷中,有三个人是言官不怎么敢惹的:杨博、谭纶以及这个王崇古。
      所谓不敢惹,绝不是因为官衔问题,越大的官骂得越起劲,此三人之所以能幸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殊身份——军事文官。
      在明代武将出身的人是很受歧视的,经常被人看作大老粗,比如戚继光、俞大猷等人也不能幸免,而进士出身改行当武将的,就不同了,这类人既有文化,又会打仗,且由于长期在边界砍人,性情比较彪悍,不守游戏规则,你要是敢骂他,他没准就敢拿刀砍你,看谁吃亏。
      而这位王崇古除了喜欢领兵打仗外,还有后台,作为嘉靖二十年的新科进士,他和高拱同学的关系很好。
      于是他被委派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职务——宣大总督。
      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王守仁曾在他的著作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只有四处,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是哪四地且听下回分解)

    王崇古 says:
    王守仁所讲的四个地方,是指宣府、大同、蓟州、辽东,它们是明代边界最让人头疼,也最难防守的重要据点。
      所以自明代中期后,它们被分为两个独立军区(宣大、蓟辽),由朝廷直接管理,其指挥官为总督,超越各级总兵,是明朝国防部长(兵部尚书)以下最高级别的军事长官,只有最富军事经验的将领才能担当此任。
      顺便说一句,当时的蓟辽总督是谭纶,而他手下的两位总兵分别是蓟州总兵戚继光,以及辽东总兵李成梁。
      看到这个豪华阵容,你就应该明白,王崇古同志找了个多么光荣的工作。
      踌躇满志的王崇古前去赴任了,他做梦也想不到,一个天大的金元宝即将砸到他的头上。
      【飞来横财】
      就在王崇古上任的几乎同一时刻,一个人从蒙古鞑靼的帐篷中走出,在黑夜中向故乡投去了最后仇恨的一瞥,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那里是敌人的营垒。
      于是天明之时,边关的明军突然开始紧急戒备,并派出快马,告知新上任的王崇古总督:横财来了。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把汉那吉,是俺答的孙子,说起这位俺答兄,也算是老朋友了,当年闯到北京城下,杀人放火好不威风,然而现在他的孙子竟然跑到敌人那边,当了叛徒,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恋爱问题。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不久前,把汉那吉准备要娶媳妇了,而且这位未婚妻很漂亮,所以小伙子一天到晚都乐呵呵的。(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98. 路人甲 says:

    绕来绕去还是回到了内阁高拱的身上

  99. 伟大的奴隶主 says:

    嗯哼,读这本书的人都是我的奴隶,收奴咯!一群傻帽

  100. 铁圈北极熊王 says:

    北极熊王,北极熊国

  101. 匿名 says:

    评论里,搞这么多复制,干什么?

  102. 闪闪 says:

    55楼说的也许是对的…

发表评论

本周热门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