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人都是當世之豪傑,如果他們分別出現在不同的朝代,應該都能成就大業,可惜,歷史註定要讓這個時代熱鬧一點。
這是一場淘汰賽,只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獲得勝利。
根據顧愷之吃甘蔗的理論,我們先介紹弱一點的:
張士誠,男,1321 年生人,職業是販私鹽,泰州人,在這裡要先說一下販私鹽這一封建時代長期存在的行業。鹽是國家管制的物品,非經允許不能販賣,但海水就在那裡放著,不曬白不曬,不賣白不賣,所以很多人都看上了這條發財之道。
根據經濟學的理論,壟斷必然造成行業的退化和官僚化,古代鹽業也不例外,老百姓只要花三分之一的價錢就可以買到比官鹽好得多的私鹽。為了嚴格控制這一行業利益,歷代封建政府,無論是漢、魏、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也不管他們治國的方法是道家、儒家還是法家,在對這一問題的處理上,他們都遵照了韓非子的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老百姓明知去河裡撈金要處死刑還要去干,是因為存在著僥倖心理,所以要加大處罰力度。
對待販賣私鹽的處罰也是不斷的加重,到了隋唐時期,販賣一石(約一百斤)私鹽就要處死刑,大家知道,程咬金就是私鹽販子,看他的個頭,應該不止賣一百斤私鹽,居然還能通過大赦出獄,確實讓人費解。
那麼張士誠的性格就很清楚了,首先他應該是一個不怕死的人,怕死就不能幹這個,此外,他應該是一個比較有錢的人,有錢就能交到很多朋友,最後,他對元朝統治應該有著刻骨的仇恨,因為這個政府不讓他賣私鹽,還處死了他的很多朋友。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 年),張士誠在泰州起義,他是私鹽販子,所以他的起義兄弟也大都是干這行的,他不屬於以貧苦農民為主的紅巾軍序列,這就為他和朱元璋的長期矛盾打下了伏筆。
作為當時眾多起義者中的一個,張士誠是通過一場艱苦卓絕的戰役決定他的歷史地位的。
【最艱苦的戰役——高郵之戰】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 年),張士誠起兵後,連續攻佔泰州、興化等地,在高郵建都,稱誠王,國號大周,以天祐為紀年。
現在看來,這個天祐的名字實在是取得好。
張士誠的王位還沒有坐多久,元朝就派兵打來了,其實元朝的官員們也是認死理的,誰稱王就去打誰,要是碰到個埋頭造反不稱王的,他反倒是不理的,朱元璋就是佔了這個便宜。
我們上文提到過的元朝名臣脫脫率領百萬大軍(注意,這個是實數)攻擊高郵,所謂「出師之盛,未有過之者」(元史),此時私鹽販子張士誠表現了他的勇氣和決心。
當時很多人都建議放棄高郵,張士誠考慮良久,說出了一句話:「我們還能去哪裡呢」。
是啊,還能去哪裡呢。
死也要死在這裡!
元軍用各種武器攻城,包括多種火炮,張士誠和他的兩個弟弟張士義、張士德就在城樓上堅守,所有的將士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更重要的是,這些起義者的心中有著這樣一個信念。
投降也是死,抵抗也是死,不如抵抗而死!至少死得悲壯!
於是,看似柔弱的小城高郵就在這種精神的支持下抵抗了百萬元軍三個月,這就是敢於拚命的力量。
正在高郵即將被攻下時,元朝政府內部出現了問題。
在以往的史書中,我們總是看到很多奸臣,這些人只顧自己不顧國家,是大家痛恨的對象,比如秦儈,比如賈似道,總是在關鍵時刻來那麼一下,壞了國家大事。事實證明,少數民族政權也有奸臣,也會來這麼一手。
之後的內容就是俗套了,小人向皇帝進讒言,皇帝擔心外面的將軍造反,限令立刻回來,於是脫脫撤離了高郵,他挽救元王朝的努力也就這麼付之東流。
關鍵時候有天祐,名字固然取得好,但如果不能堅持那三個月,也不會有最後的勝利,所以決定張士誠命運的不是好的年號,而是他的勇氣。
此戰之後,張士誠名揚天下,他再接再厲,連續攻克江蘇、浙江的富饒地區,成為佔地不是最大,卻最富有的人(不愧是做私鹽生意的)。
然而從此之後,張士誠就變了,從來都是做小本生意的他,突然間有了全國最富的地盤,再也不用販私鹽了,有錢了,有房子了,拿著饅頭,想蘸白糖蘸白糖,想蘸紅糖蘸紅糖。
朱元璋對他有一個精準的評價,器小。
這個人確實沒有大志向,但他的的確確是個好人,還是個大好人,他生來就沉默寡言,待人寬大,免除了江浙一帶的賦稅,江浙一帶的百姓受了他的恩惠,紛紛為他修建祠堂。但他的過於寬大和無主見也使得他無法成為梟雄,而只能做一個豪傑。
下面我們要介紹的陳友諒是一個真正的梟雄。
但在介紹他之前,我們必須介紹他原來的老闆,徐壽輝。
徐壽輝,出生年月不詳(死期倒是很精確),湖北羅田人,是個布販,據說小夥子長得很精神,而且為人正直,是羅田第一美男子,由於經常被元朝的官吏勒索,所以對元朝心懷不滿,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 年),劉福通起義經過他的家鄉,徐壽輝長期積累的怒火終於壓抑不住,準備造反,他的手段還是宣傳封建迷信,這次是明教。
為了搞宣傳,他還找了兩個幫手,一個是在麻城打鐵的鄒普勝(強人),另一個是江西和尚彭瑩玉(大家應該熟悉),在宣傳明教幾個月後,他在大別山區發動起義,一舉攻克羅田,他是紅巾軍的支流,所以也戴紅巾,起義軍連續作戰,先後攻克黃州和浠水,並最終定都浠水縣城。
他的國號很值得一提,堪稱自古以來最為奇特,叫天完(不是年號),這年號是怎麼來的呢,請大家和我一起做一個拆字遊戲,把天完兩個字的上面去掉,就可以發現是大元,這位布販子唯恐自己的國號不能壓制元朝,就想了這麼個餿主意,在字上面討個便宜。我每次看到這個年號總覺得是過幾天就完蛋的意思。
當時徐壽輝的地盤很小,只有黃州和浠水這一片地方,但他的排場卻很大,元朝有的機構他都有,才那麼幾千人,就設置了統軍元帥府、中書省、樞密院、中央六部,真不知道他手下還有沒有兵,估計是都去當幹部了。另鄒普勝為太師,倪文俊為領軍元帥,此時一個人參加了他的隊伍,此人相貌不凡,寫得一手好字,正是陳友諒。
【厲害的陳友諒】
在那些元朝末年的起義軍中,很多的領袖沒有抵擋住元朝糖衣炮彈的攻擊,被招安,即使是朱元璋也曾經與元朝暗通消息,只有這個人從頭到尾反抗元朝外族統治,敢作敢當,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端的是一條好漢!
陳友諒,男,1320 年生人,原姓謝,工作是漁民,沔陽(今湖北仙桃)人,曾經在縣裡干過文書,當徐壽輝起義軍來到他的家鄉後,他參加了徐壽輝的部隊,由於他很有文化,外加有計謀,很快得到了徐壽輝和當時的丞相倪文俊的信任。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 年),由於當時徐壽輝已經稱帝(不識時務),元統治者調集幾省軍隊,圍剿徐壽輝,攻破國都,彭瑩玉戰死,徐壽輝這才清醒過來,他率領部隊退到湖北黃梅一帶打游擊,同時對軍隊也進行整頓。然後紅巾軍大舉反攻,重新奪取江西、湖南,並於漢陽縣城(今武漢漢陽)重新建都,改年號為太平。
當時的徐壽輝整編部隊的手法實在厲害,他在每個士兵的背後寫下了一個佛字,並說這樣可以刀槍不入,這個謊話似乎容易被揭穿,因為士兵到了戰場上就會發現不是真的(不信扎你一槍試試),這個謊話還有下半部分,如果你不幸陣亡,那並不是這個字不靈,而是因為你的心不誠。也就是說沒有死就是因為我寫了字,死了怪自己,誰讓你心不誠!
這種類似二十二條軍規的荒唐邏輯在當時倒是很有市場,所以他的士兵在上戰場前都要念經,搞得很多元朝政府軍也莫名其妙,還以為是碰上了和尚。
與之相對的是他的將領們,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都是一等一的名將,在徐壽輝手下有所謂四大金剛之稱,分別是鄒普勝(總司令)、丁普郎(狂人,原因後來會說到)、趙普勝(雙刀無敵)、傅友德(從來沒有打過敗仗)。此四人帶領部隊橫掃元朝軍隊,創立了天完政權。
在徐壽輝的部隊里,兄弟義氣是為人看重的,如果有誰背叛了兄弟,是要受到大家的鄙視和懲罰的,這種組織體系很容易讓我們想起著名的洪興幫,可是有講義氣的就一定會有不講義氣的。自古以來從無例外。
丞相倪文俊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一直在徐壽輝身邊,深知此人除了長得帥,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才能,自己是博學通才,文武雙全,憑什麼在徐壽輝手下幹活,於是他企圖暗殺徐壽輝,篡奪帝位。卻被人捅破,沒有辦法,只能自漢陽逃往黃州,因為黃州是陳友諒的老巢。
倪文俊一直很相信陳友諒,他不但是陳友諒的領導,還提拔了陳友諒,讓他成為了軍隊中間的高級幹部,可以算是他的師傅。
可他忘記了一條中國人的古話,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
陳友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用八個字可以形容他,心黑手狠,膽大妄為,從他後來的行為看,確實沒有什麼是他不敢幹的,別人把義氣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卻把義氣當成狗屎。
別人不敢殺上司,殺兄弟,他幹起來毫不猶豫,幹完後還大大咧咧的承認,就是我乾的,你能怎麼地。
要分析這個人物,需要從他的童年說起,他本是漁民,而且還是那種最低等的漁民,這種漁民在元代一般不上岸,吃住都在船上,村民都不和他們打交道,因為他們身上總是有著揮之不盡的魚腥味,陳友諒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
從小就飽受別人的歧視,唾罵,以及那種看見他就躲得遠遠的行動和眼神,使得他心中有著深厚的自卑感,對他而言,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靠自己!
他努力讀書,終於在當地縣衙找到了一份寫作文書的工作,但這個工作並沒有給他帶來尊嚴,那些瞧不起他的人依舊瞧不起他,時常聽見的低語聲和議論聲讓他發瘋。
原來讀書也無法改變自己的身份,在長時間的思考後,陳友諒似乎終於找到了一條可以讓別人敬重自己的方法。
往上爬,不斷的往上爬,直到那最高的頂點,那些瞧不起我的人最終要在我的面前低下頭來。
於是,當徐壽輝的起義軍來到家鄉時,本是元朝政府公務員的陳友諒參加了起義,將矛頭對準了發工資給他的元朝,他參加起義的動機明顯與那些貧苦農民不同,這動機是一個信號,代表著在陳友諒的心中,信義和忠誠不存在。
在他的心中,唯一重要的就是權力和地位,是當他高高在上的時候,無人再敢藐視他!
在陳友諒所學習的東西中,四書五經和經史子集都是不重要的,他掌握的最好的是「殺人滅口」「斬草除根」「無毒不丈夫」之類的人生哲學,厚黑學應該也是他的專長,倪文俊欣賞的也就他這一點,但他想不到的是,有一天,陳友諒會把這一招用在自己身上。
倪文俊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跑到陳友諒處時,陳友諒仍然友善的接待了他,為他準備了房間和換洗的衣服,陪他談話,倪文俊頓感自己沒有看錯人,便把內幕合盤托出,越說越氣憤,留下了眼淚,陳友諒平靜的看著他,問出了關鍵的一句話:
「趙普勝他們怎麼樣了?」
聽到這話,倪文俊更是悲從心中起,「他們那幾個人,你還不知道,都是徐壽輝死黨,不過,我們聯手,一定可以打敗他們。」
好了,這就夠了,我不用再問了。
一天之後,漢陽的徐壽輝收到了倪文俊的頭顱。
下一章:第1部:洪武大帝 第八章 可怕的陳友諒
上一章:第1部:洪武大帝 第六章 霸業的開始
我的頭!!!
原來高郵也建過都,做過都城
好
好
好好好
陳友諒太可怕了,不過很生動。
歷史人物複雜,作者描寫人物心裡很到位,是用心寫作和研究的成果
人名好多,看暈了……..
人名太多了
一隻頭
好
有點暈
幹嘛寫這麼多滴人名啊,人家頭上好多星星耶!~.~
陳友諒要是活在現代絕對比拉登狠
名字太多了,混了。
怎樣才能下載全集在MP4?
我要能象陳友諒此生足矣
嗯嗯~!高郵的鹹鴨蛋 很好吃~~
在我們這個時代,陳友諒還需要嗎?對別人太殘忍的人真的能獲得成功和快樂嗎?
像張士誠這樣的人現在比較多吧,安於現狀。陳友諒這樣的人也不是沒有,只是有著不同的表現方式罷了。
好!庫嚕!
好是好,可是偶花麗麗的被人名繞暈了…
好是好,可是偶華麗麗的被人名繞暈了…
作者是個天才。
若將陳友諒換成現代社會的人物,他會是貪官嗎?
你爹
陳友涼夠狠毒
高郵也建過都?大周?我離的近,抽空去看看。原來陳友涼也梟雄一個,電視小說誤導了大家!
矮油我的故鄉
這個世界上就是這樣,知人之面難知心的
朱元璋是明東人,就是我的家鄉.出過這麼多人才感到自豪.
陳友亮心是夠很但是不夠強大!!!
yianna
好多人名啊,今天什麼時候有那麼多星星啊!
不錯
好看是好看,就是花名冊也太多了!
大明三百年
看過乞丐皇帝的人走過,裡面陳友諒確實比較狠毒
好的GOOD G O O D GOOD
坑爹的評論
rt
徐壽輝,玩了,我發覺我和老徐的性格有點像。。這下我完了。。。
我爸剛弄死他(倪文俊)~~
哦——哦——剛弄死他
法國恢復供貨
徐壽輝搞笑,弄了個天完來壓大元
這章好亂
古代戰場比現代還要恐怖!
如數家常,平淡中玩深沉,娓娓道來,雅俗共賞。真所謂大家快刀!
冷幽默,讓人不知不覺愛上你。
那麼多名字,看的頭都快炸了。。。
那麼多名字,看的頭都快炸了。。。
人名混了
我對美男很感興趣
法國隊
我對美美很感興趣
那麼多名字,看的我頭都快炸了。。。我對美美很感興趣
好啊
寫的挺幽默,但是得注意別讓我們讀者把人名弄混了
好看好看!好好看!
擦
陳有諒和張世城都是苦逼
真精彩,嘻嘻,人家可是新來的。加油!
1L笑死我了。。
歷史歷史你真好看讓我看的忘了睡覺
有好看的歷史書 加Q
其實 若用心讀 不會為人名暈的
名字太多,好暈啊!
天才
陳友諒你為什麼招呼都不打把倫家送出去了,難道倫家對你不好嗎?~委屈~
陳友諒你為什麼招呼都不打把倫家送出去了,難道倫家對你不好嗎?~委屈~
等等,偶有點暈。。。
好看!
又看了一遍。。
我的祖先是陳友諒的一名士兵,有次我在計程車,司機是朱元璋的後代,我家人還談的特別開心啊,真是百年的仇百年化啊
太有意思了,陳友諒真狠,把剛來投靠的徐壽輝殺了!
歷史,好有趣,總是某某建立了某某朝,某某朝腐敗,又被某某起義建立了某某朝。
太好看了
笑死了
挺好看的,不過我覺得穿越小說更好看。
樓上,穿越小說很容易篡改歷史的!!!!
bhnjtgjyyutyfyuft
hhhhhhhh
你們2人,從火星來的吧
樓上,偶支持你!不過太有意思了!!!!!!!!
。。。。你們把我忘記了
呵呵
牛逼的陳友諒
原來高郵也建過都,做過都城
人名好多,看暈了
寫的很好!
為什麼這章我不是主角!!!
張無忌他們去哪裡了?
要慢慢看
好看
永遠支持明朝那些事兒!!!
路過
靠
It’s imetrapive that more people make this exact point.
聽名字還以為陳友諒是好人。唉!人不可貌名,海水不可斗量!
陳友諒夠狠!
程友諒真是個狠角色
作家好幽默
作者刁刁的感覺
寫得太好了!!!!!!!!!!!!
叼哇!!!
大富大貴
非常不錯!寫得太好了!
人名好多
人名好多~
張士誠比之曹操的狠辣,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生在亂世,這樣的人才能更好的活著。張士誠的遭遇也讓我想到,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之大,所以他能造就如此性格也是正常的。
一刀下去,頭不見啦。
這兩個人都是當世之豪傑,如果他們分別出現在不同的朝代,應該都能成就大業,可惜,歷史註定要讓這個時代熱鬧一點。
這是一場淘汰賽,只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獲得勝利。
根據顧愷之吃甘蔗的理論,我們先介紹弱一點的:
張士誠,男,1321 年生人,職業是販私鹽,泰州人,在這裡要先說一下販私鹽這一封建時代長期存在的行業。鹽是國家管制的物品,非經允許不能販賣,但海水就在那裡放著,不曬白不曬,不賣白不賣,所以很多人都看上了這條發財之道。
根據經濟學的理論,壟斷必然造成行業的退化和官僚化,古代鹽業也不例外,老百姓只要花三分之一的價錢就可以買到比官鹽好得多的私鹽。為了嚴格控制這一行業利益,歷代封建政府,無論是漢、魏、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也不管他們治國的方法是道家、儒家還是法家,在對這一問題的處理上,他們都遵照了韓非子的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老百姓明知去河裡撈金要處死刑還要去干,是因為存在著僥倖心理,所以要加大處罰力度。
對待販賣私鹽的處罰也是不斷的加重,到了隋唐時期,販賣一石(約一百斤)私鹽就要處死刑,大家知道,程咬金就是私鹽販子,看他的個頭,應該不止賣一百斤私鹽,居然還能通過大赦出獄,確實讓人費解。
那麼張士誠的性格就很清楚了,首先他應該是一個不怕死的人,怕死就不能幹這個,此外,他應該是一個比較有錢的人,有錢就能交到很多朋友,最後,他對元朝統治應該有著刻骨的仇恨,因為這個政府不讓他賣私鹽,還處死了他的很多朋友。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 年),張士誠在泰州起義,他是私鹽販子,所以他的起義兄弟也大都是干這行的,他不屬於以貧苦農民為主的紅巾軍序列,這就為他和朱元璋的長期矛盾打下了伏筆。
作為當時眾多起義者中的一個,張士誠是通過一場艱苦卓絕的戰役決定他的歷史地位的。
【最艱苦的戰役——高郵之戰】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 年),張士誠起兵後,連續攻佔泰州、興化等地,在高郵建都,稱誠王,國號大周,以天祐為紀年。
現在看來,這個天祐的名字實在是取得好。
張士誠的王位還沒有坐多久,元朝就派兵打來了,其實元朝的官員們也是認死理的,誰稱王就去打誰,要是碰到個埋頭造反不稱王的,他反倒是不理的,朱元璋就是佔了這個便宜。
我們上文提到過的元朝名臣脫脫率領百萬大軍(注意,這個是實數)攻擊高郵,所謂「出師之盛,未有過之者」(元史),此時私鹽販子張士誠表現了他的勇氣和決心。
當時很多人都建議放棄高郵,張士誠考慮良久,說出了一句話:「我們還能去哪裡呢」。
是啊,還能去哪裡呢。
死也要死在這裡!
元軍用各種武器攻城,包括多種火炮,張士誠和他的兩個弟弟張士義、張士德就在城樓上堅守,所有的將士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更重要的是,這些起義者的心中有著這樣一個信念。
投降也是死,抵抗也是死,不如抵抗而死!至少死得悲壯!
於是,看似柔弱的小城高郵就在這種精神的支持下抵抗了百萬元軍三個月,這就是敢於拚命的力量。
正在高郵即將被攻下時,元朝政府內部出現了問題。
在以往的史書中,我們總是看到很多奸臣,這些人只顧自己不顧國家,是大家痛恨的對象,比如秦儈,比如賈似道,總是在關鍵時刻來那麼一下,壞了國家大事。事實證明,少數民族政權也有奸臣,也會來這麼一手。
之後的內容就是俗套了,小人向皇帝進讒言,皇帝擔心外面的將軍造反,限令立刻回來,於是脫脫撤離了高郵,他挽救元王朝的努力也就這麼付之東流。
關鍵時候有天祐,名字固然取得好,但如果不能堅持那三個月,也不會有最後的勝利,所以決定張士誠命運的不是好的年號,而是他的勇氣。
此戰之後,張士誠名揚天下,他再接再厲,連續攻克江蘇、浙江的富饒地區,成為佔地不是最大,卻最富有的人(不愧是做私鹽生意的)。
然而從此之後,張士誠就變了,從來都是做小本生意的他,突然間有了全國最富的地盤,再也不用販私鹽了,有錢了,有房子了,拿著饅頭,想蘸白糖蘸白糖,想蘸紅糖蘸紅糖。
朱元璋對他有一個精準的評價,器小。
這個人確實沒有大志向,但他的的確確是個好人,還是個大好人,他生來就沉默寡言,待人寬大,免除了江浙一帶的賦稅,江浙一帶的百姓受了他的恩惠,紛紛為他修建祠堂。但他的過於寬大和無主見也使得他無法成為梟雄,而只能做一個豪傑。
下面我們要介紹的陳友諒是一個真正的梟雄。
但在介紹他之前,我們必須介紹他原來的老闆,徐壽輝。
徐壽輝,出生年月不詳(死期倒是很精確),湖北羅田人,是個布販,據說小夥子長得很精神,而且為人正直,是羅田第一美男子,由於經常被元朝的官吏勒索,所以對元朝心懷不滿,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 年),劉福通起義經過他的家鄉,徐壽輝長期積累的怒火終於壓抑不住,準備造反,他的手段還是宣傳封建迷信,這次是明教。
為了搞宣傳,他還找了兩個幫手,一個是在麻城打鐵的鄒普勝(強人),另一個是江西和尚彭瑩玉(大家應該熟悉),在宣傳明教幾個月後,他在大別山區發動起義,一舉攻克羅田,他是紅巾軍的支流,所以也戴紅巾,起義軍連續作戰,先後攻克黃州和浠水,並最終定都浠水縣城。
他的國號很值得一提,堪稱自古以來最為奇特,叫天完(不是年號),這年號是怎麼來的呢,請大家和我一起做一個拆字遊戲,把天完兩個字的上面去掉,就可以發現是大元,這位布販子唯恐自己的國號不能壓制元朝,就想了這麼個餿主意,在字上面討個便宜。我每次看到這個年號總覺得是過幾天就完蛋的意思。
當時徐壽輝的地盤很小,只有黃州和浠水這一片地方,但他的排場卻很大,元朝有的機構他都有,才那麼幾千人,就設置了統軍元帥府、中書省、樞密院、中央六部,真不知道他手下還有沒有兵,估計是都去當幹部了。另鄒普勝為太師,倪文俊為領軍元帥,此時一個人參加了他的隊伍,此人相貌不凡,寫得一手好字,正是陳友諒。
【厲害的陳友諒】
在那些元朝末年的起義軍中,很多的領袖沒有抵擋住元朝糖衣炮彈的攻擊,被招安,即使是朱元璋也曾經與元朝暗通消息,只有這個人從頭到尾反抗元朝外族統治,敢作敢當,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端的是一條好漢!
陳友諒,男,1320 年生人,原姓謝,工作是漁民,沔陽(今湖北仙桃)人,曾經在縣裡干過文書,當徐壽輝起義軍來到他的家鄉後,他參加了徐壽輝的部隊,由於他很有文化,外加有計謀,很快得到了徐壽輝和當時的丞相倪文俊的信任。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 年),由於當時徐壽輝已經稱帝(不識時務),元統治者調集幾省軍隊,圍剿徐壽輝,攻破國都,彭瑩玉戰死,徐壽輝這才清醒過來,他率領部隊退到湖北黃梅一帶打游擊,同時對軍隊也進行整頓。然後紅巾軍大舉反攻,重新奪取江西、湖南,並於漢陽縣城(今武漢漢陽)重新建都,改年號為太平。
當時的徐壽輝整編部隊的手法實在厲害,他在每個士兵的背後寫下了一個佛字,並說這樣可以刀槍不入,這個謊話似乎容易被揭穿,因為士兵到了戰場上就會發現不是真的(不信扎你一槍試試),這個謊話還有下半部分,如果你不幸陣亡,那並不是這個字不靈,而是因為你的心不誠。也就是說沒有死就是因為我寫了字,死了怪自己,誰讓你心不誠!
這種類似二十二條軍規的荒唐邏輯在當時倒是很有市場,所以他的士兵在上戰場前都要念經,搞得很多元朝政府軍也莫名其妙,還以為是碰上了和尚。
與之相對的是他的將領們,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都是一等一的名將,在徐壽輝手下有所謂四大金剛之稱,分別是鄒普勝(總司令)、丁普郎(狂人,原因後來會說到)、趙普勝(雙刀無敵)、傅友德(從來沒有打過敗仗)。此四人帶領部隊橫掃元朝軍隊,創立了天完政權。
在徐壽輝的部隊里,兄弟義氣是為人看重的,如果有誰背叛了兄弟,是要受到大家的鄙視和懲罰的,這種組織體系很容易讓我們想起著名的洪興幫,可是有講義氣的就一定會有不講義氣的。自古以來從無例外。
丞相倪文俊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一直在徐壽輝身邊,深知此人除了長得帥,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才能,自己是博學通才,文武雙全,憑什麼在徐壽輝手下幹活,於是他企圖暗殺徐壽輝,篡奪帝位。卻被人捅破,沒有辦法,只能自漢陽逃往黃州,因為黃州是陳友諒的老巢。
倪文俊一直很相信陳友諒,他不但是陳友諒的領導,還提拔了陳友諒,讓他成為了軍隊中間的高級幹部,可以算是他的師傅。
可他忘記了一條中國人的古話,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
陳友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用八個字可以形容他,心黑手狠,膽大妄為,從他後來的行為看,確實沒有什麼是他不敢幹的,別人把義氣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卻把義氣當成狗屎。
別人不敢殺上司,殺兄弟,他幹起來毫不猶豫,幹完後還大大咧咧的承認,就是我乾的,你能怎麼地。
要分析這個人物,需要從他的童年說起,他本是漁民,而且還是那種最低等的漁民,這種漁民在元代一般不上岸,吃住都在船上,村民都不和他們打交道,因為他們身上總是有著揮之不盡的魚腥味,陳友諒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
從小就飽受別人的歧視,唾罵,以及那種看見他就躲得遠遠的行動和眼神,使得他心中有著深厚的自卑感,對他而言,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靠自己!
他努力讀書,終於在當地縣衙找到了一份寫作文書的工作,但這個工作並沒有給他帶來尊嚴,那些瞧不起他的人依舊瞧不起他,時常聽見的低語聲和議論聲讓他發瘋。
原來讀書也無法改變自己的身份,在長時間的思考後,陳友諒似乎終於找到了一條可以讓別人敬重自己的方法。
往上爬,不斷的往上爬,直到那最高的頂點,那些瞧不起我的人最終要在我的面前低下頭來。
於是,當徐壽輝的起義軍來到家鄉時,本是元朝政府公務員的陳友諒參加了起義,將矛頭對準了發工資給他的元朝,他參加起義的動機明顯與那些貧苦農民不同,這動機是一個信號,代表著在陳友諒的心中,信義和忠誠不存在。
在他的心中,唯一重要的就是權力和地位,是當他高高在上的時候,無人再敢藐視他!
在陳友諒所學習的東西中,四書五經和經史子集都是不重要的,他掌握的最好的是「殺人滅口」「斬草除根」「無毒不丈夫」之類的人生哲學,厚黑學應該也是他的專長,倪文俊欣賞的也就他這一點,但他想不到的是,有一天,陳友諒會把這一招用在自己身上。
倪文俊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跑到陳友諒處時,陳友諒仍然友善的接待了他,為他準備了房間和換洗的衣服,陪他談話,倪文俊頓感自己沒有看錯人,便把內幕合盤托出,越說越氣憤,留下了眼淚,陳友諒平靜的看著他,問出了關鍵的一句話:
「趙普勝他們怎麼樣了?」
聽到這話,倪文俊更是悲從心中起,「他們那幾個人,你還不知道,都是徐壽輝死黨,不過,我們聯手,一定可以打敗他們。」
好了,這就夠了,我不用再問了。
一天之後,漢陽的徐壽輝收到了倪文俊的頭顱。
寫得好
TAHNIAH ADI…..SEBIJIK MACAM MUKA BAPA.TAK SOKONG ADI BERLAKON ADEGAN CIUM DAN PELUK NGAN NORA DANISH.LAIN KALI JANGAN BUAT CAM TU LAGI, WALAUPUN IANYA HANYA LAKUNAN TAPI SUNGGUH MEd.vUKANAWell-loLeM.
徐壽輝居然是我們羅田縣城的人。。。。。。。。
徐壽輝居然是我們羅田縣城的人。。。。。。。。一定是巧合。。。
名字太多,怕混淆、記不住,邊看邊做筆記。
dfghhhh
一砣
我在後台等著
引人入勝
不好看
好屌
怎麼?沒人嗎?
呵呵
故事鏈接不錯,每一個人物性特點描寫很生動,寫作為下文作了鋪墊,綜上所述:好
心毒最可怕!
這裡面的人都不算厲害,導演才是真正地boss』『』『』『
嘿嘿,這傢伙厚黑學和我一樣厲害!
我把這個變成MP3,發到喜馬拉雅上了,大家可以去聽聽
祈禱祈福許願
好
我不得不滾去上網課了,網課看完再來看!
像張士誠這樣的人現在比較多吧,安於現狀。陳友諒這樣的人也不是沒有,只是有著不同的表現方式罷了。
呀屎拉你
人頭落地
3.1415926…
;看我把他們給全部斬殺
芷若..
大好頭顱,誰當斫之啊?原來是你這個黑心短命的!
李
寫的很棒
不錯啦!
牛
雖然可以這麼用但大家還是要知道原句是「無度不丈夫」哦
?????
上面的白龍說得對
陳友諒:顱且遠行萬里,要席何用
這個陳友諒真是厚黑學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