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情】
萬曆五年(1577),張居正一生中最為嚴峻的考驗到來了,因為一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
就在這一年,張居正得到了一個不幸的消息——他爹死了。
張文明一輩子沒啥出息,卻有了這麼個有出息的孩子,雖說他沒給兒子幫啥忙,反倒添了很多亂(此人在地方飛揚跋扈,名聲很差),但無論如何,生子如此,他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但他死也想不到,自己的死,將會讓兒子張居正生不如死。
張居正的爹死了!消息傳來,滿城轟動,因為表現忠心的機會到了。無數官員紛紛上門,哭的哭,拜的拜,然後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摸出門,最後再說兩句「節哀順變」,完事,收工。
這並不奇怪,自古以來,當官的如果死了爹媽,自然是空巷來拜,賓客盈門,上門的比自己全家死絕還難受,但你要相信,如果你自己掛了,是沒有幾個人會上門的。
對此,張居正也十分清楚,雖說父親死了他很難過,但此時此刻,他的腦海里思考的,卻是另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的名字,叫做丁憂。
在當時的中國,張居正已經是近似於無敵了,他不怕皇帝,不怕大臣,不怕讀書人議論,驃悍無比。
但他仍然只是近似於,因為他還有一個不能跨越的障礙——祖制。
所謂祖制,就是祖宗的制度,規矩,雖然你很牛,比皇帝還牛,但總牛不過死皇帝吧,上百年前定下的規則,你再牛也沒轍。
丁憂就是祖制,具體說來,是朝廷官員的父母親如若死去,無論此人任何官何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個月,這叫丁憂。到期之後可以回朝為官,這叫起複。
這個制度看上去有點不近人情,官做得好好的,一下子就給扒得乾乾淨淨,負責的那攤事情也沒人管,不但誤事,還誤人心情。
但這個制度一直以來卻都是雷打不動,無論有多麻煩,歷任皇帝都對其推崇備至,極其支持,如果你認為這是他們的腦筋一根筋,食古不化,那就錯了,人家的算盤,那是精到了極點。
因為根據社會學常識,只有出孝子的地方,才會出忠臣,你想想,如果一個人連他爹都不忠,怎麼能指望他忠於老闆(皇帝)呢?
但貪官們自然是不幹的,死了爹,我本來就很悲痛了,正想化悲痛為貪慾,搞點錢來安慰我無助的心靈,你竟然還要罷我的官,剝奪我的經濟利益,太不人道!
於是很多人開始鑽空子,你不是規定由得知死訊的那天開始計算嗎,那我就隱瞞死訊,就當人還活著,一直混到差不多為止,就算最後被人揭穿,也是可以解釋的嘛,人死了,我沒有上報,那是因為老爹一直活在我的心中。
當然,一次兩次是可以理解的,時間長了朝廷也不幹了,自明英宗起,就開始正式立項,打擊偽報瞞報的行為,規定但凡老爹死了不上報的,全部免官為民。
如此一來,貪官們也沒辦法了,只好日夜祈禱,自己的老爹能多撐幾年,至少等混到夠本再含笑而逝,到時也能多搞點紙錢給您送去。
但也有一個群體例外,那就是軍隊,領兵打仗,這就絕對沒轍了,總不能上陣剛剛交鋒,消息來了,您喊一聲停:大家別打了,等我回去給我爹守二十七個月,咱們再來,還是老地方見,不打不散。
張居正不是軍人,自然無法享受這個優待,而他的改革剛剛才漸入佳境,要是自己走了,這一大攤子事情就沒人管了,心血付之東流且不說,沒準回來的時候就得給人打下手了。
於是他只剩下了唯一的選擇——奪情。
所謂奪情,是指事情實在太急,絕對走不開的人,經由皇帝的指示,在萬般悲痛中恢復職務,開展工作。由於考慮到在痛苦之中把人強行(一般不會反抗)拉回來,似乎很不人道,所以將其命名為「奪情」。
然而張居正並不願意走這條路,當然,並不是因為它「很不人道」。
其實在他之前,已有一些人有過類似的經驗,比如著名的「三楊」中的楊榮,還有那位幫于謙報了仇的李賢,都曾經被這麼「很不人道」過,除了個把人罵了兩句外,倒也沒啥問題,但到了嘉靖年間,奪情卻真的成為了一件很不人道的事情,不人道到想不人道都不行,如果有人提出奪情,就會被看作禽獸不如。
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變化,都要拜一位孝子所賜,這人的名字叫做楊廷和。
說起來,這位楊兄弟的能量實在是大,鬧騰了三朝還不夠,死了還要折騰別人。當初他在正德年間的時候,父親死了,皇帝說楊先生你別走,留下來幫我辦事,他說不行,我非常悲痛,一定要回去。
結果幾番來回,他還是回去了,從正德九年(1514)到正德十二年(1517),這位仁兄結結實實地曠了三年工,才回來上班。這要擱在現在,早就讓他捲鋪蓋回家了。
由於他名聲太大,加上又是正面典型,從此以後,朝廷高級官員死了爹媽,打死也不敢說奪情。就這麼一路下來,終於坑了張居正。
張居正沒有選擇,只能奪情,因為馮保不想他走,皇帝不想他走,皇帝他媽也不想他走,當然了,最重要的是,他也不想走。
辛辛苦苦奮鬥三十多年,才混到這個份上,鬼才想走。
雖說奪情比較麻煩,但只要略施小計,還是沒問題的。
於是老把戲很快上場了,萬曆五年(1577)十月,痛苦不堪的張居正要求回家守制,兩天後皇帝回復——不行。
一天後,張居正再次上書,表示一定要回去,而皇帝也再次回復——一定不行。
與此同時,許多大臣們也紛紛上書,表示張居正絕不能走,言辭激烈,好像張居正一走,地球就要完蛋,可謂用心良苦。
行了,把戲演到這裡,也差不多該打住了,再搞下去就是浪費紙張。
準備收場了,事情已經結束,一切風平浪靜,擦乾眼淚(如果有),再次出發!
我親眼看著嚴嵩淪落,徐階下台,我親手解決了高拱、劉台、何心隱,天下已無人能動搖我的地位。
對於這一點,張居正始終很自信,然而事實證明,他錯了,錯得相當厲害,真正的挑戰將從這裡開始。
萬曆五年(1577)十月,翰林院編修吳中行,翰林院檢討趙用賢上書——彈劾張居正奪情。
編修是正七品,檢討是從七品,也就是說,這是兩個基層幹部,也就能幹干抄寫工作,平時連上朝的資格都沒有,而張居正以前的敵人,不是朝廷高官,就是黑道老大、學界首領,並且還特別不經打,一碰就垮,這麼兩個小角色,按說張大人動根手指,就能把他們碾死。
然而就是這麼兩個小角色,差點把張大人給滅了。
因為這二位仁兄雖然官小,卻有個特殊的身份:他們都是張居正的門生。
而且我查了一下,才驚奇地發現,原來吳兄弟和趙兄弟都是隆慶五年(1571)的進士,和之前開第一炮的劉台是同班同學。
這就只能怪張大人自己了,左挑右挑,就挑了這麼幾個白眼狼,也算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這下好了,當年只有一個二愣子(劉台),已經搞得狼狽不堪,這回竟然出了兩個,那就收拾不了了,因為一個二愣子加另一個二愣子,並不等於二,而是二愣子的平方。
可還沒等張居正反應過來,又出事了,就在二愣子們出擊的第二天,刑部員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也上書彈劾張居正,希望他早早滾蛋回家,去盡孝道。
當張居正看到這兩封充滿殺氣的奏疏時,才終於意識到,真正的危機正向自己步步逼近。
經過長達三十餘年的戰鬥,他用盡各種手段,除掉了幾乎所有的敵人,坐上了最高的寶座,然而在此君臨天下之時,他才發現一個新的,更為強大的敵人已經出現。
那些原先乖乖聽話的大臣們似乎一夜間突然改變了立場,成為了他的對手,不是一個,是一群,而他們攻擊的理由也多種多樣,經濟問題,作風問題,奪情問題,方式更是數不勝數,上書彈劾,私下議論,甚至還有人上街張貼反動標語,直接攻擊張居正。
對於眼前的這一切,張居正感到很吃驚,卻並不意外,因為他很清楚,帶來這些敵人的,正是他自己,具體說來,是他五年前的那封奏疏。
五年前,當張居正將寫有考成法的奏疏送給皇帝時,他在交出自己改革理想的同時,還附帶了一個陰謀。
因為在那封奏疏中,有著這樣幾句話:
「撫案官有延誤者,該部舉之,各部院有容隱者,科臣舉之,六科有容隱欺蔽者,臣等舉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地方官辦事不利索的,中央各部來管,中央各部辦事不利索的,由六科監察機關來管,六科監察機關不利索,由我來管!
事情壞就壞在這句話上。
根據明代的體制,中央各部管理地方,正常,給事中以及御史監察各部,也正常,內閣大學士管理言官,這就不正常了。
兩百年前,朱元璋在創立國家機構的時候,考慮丞相權力太大,撤銷了丞相,將權力交給六部,但這位仁兄連睡覺都要睜隻眼,後來一琢磨,覺得六部權力也大,為怕人搞鬼,又在六部設立了六科,這就是後來的六科給事中。
六科的領導,叫做都給事中,俗稱科長,下屬人員也不多,除了兵部給事中有十二個人之外,其餘的五個部都在十人之內。而且這幫人品級也低,科長才七品,下面的人就不用說了。
但他們的權力卻大到讓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比如說部長下令要幹什麼事,科長不同意,二話不說,把命令退回給部長,讓他修改,如果改得不滿意,就再退,直到滿意為止。
別說部長,連皇帝的某些旨意,給事中也是可以指手劃腳一番的,所以雖然這幫人品級低,地位卻不低,每次部長去見他們,還要給他們行個禮,吃飯的時候別人坐下座,他們可以跑去和部長平起平坐,且指名道姓,十分囂張。
給事中大抵如此,都察院的御史就更不得了,這夥人一天到晚找茬,從謀反叛亂到佔道經營、隨地大小便,只要是個事,就能管。
六部級別高,權力小,言官級別小,權力大,誰也壓不倒誰,在這種天才的創意下,大明王朝搞了二百多年,一向太平無事,而到了張居正,情況被改變了。
在張居正看來,六部也好,給事中也好,御史也好,都該歸我管,我說什麼,你們就幹什麼,不要瞎吵。
因為他很明白,互相限制、互相制約固然是一種民主的方式,但是民主是需要成本的。
一件事情交代下去,你講一句他講一句,爭得天翻地覆,說得振振有詞,其實一點業務都不懂,結果十天半個月,什麼都沒辦,而對於這些人,張居正一貫是深惡痛絕。
所以他認為其他人都應該靠邊站,找一個最聰明的人(他自己)
指揮,大家跟著辦事就行,沒有必要浪費口水。於是在他統治期間,連平時監督他人的六科和御史,都要考核工作成績。
然而遺憾的是,大臣們卻不這麼想,在他們看來,張居正是一個破壞規則的人,是一個前所未見的獨裁者。自朱元璋和朱棣死後,他們已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民主生活,習慣了沒事罵罵皇帝,噴噴口水,然而現在的這個人比以往的任何皇帝都更為可怕,如果長此以往,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所以無論他要幹什麼,怎麼干,是好事還是壞事,為了我們手中的權力,必須徹底解決他!
一個精心策劃的陰謀就此浮出水面。
耐人尋味的是,在攻擊張居正的四人中,竟有兩人是他的學生,而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這四個人竟沒有一個是言官!
該說話的言官都不說話,卻冒出來幾個翰林院的抄寫員和六部的小官,原因很簡單——躲避嫌疑,而且第一天學生開罵,第二天刑部的人就跟著來,說他們是心有靈犀,真是殺了我也不信。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奪情問題也好,作風問題也罷,那都是假的,只有權力問題,才是真的。
張居正不能理解這些人的思維,無論如何,我不過是想做點事情而已,為什麼就跟我過不去呢?
但在短暫的鬱悶之後,張居正恢復了平靜,他意識到,一股龐大的反對勢力正暗中涌動,如不及時鎮壓,多年的改革成果將毀之一旦,而要對付他們,擺事實、講道理都是毫無用處的,因為這幫人本就不是什麼實幹家,他們的唯一專長就是擺出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滿口仁義道德,唾沫橫飛攻擊別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對這幫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的人,就一個字——打!
張居正彙報此事後,皇帝隨即下達命令,對敢於上書的四人執行廷杖,也就是打屁股。
張大人的本意,大抵也就是教訓一下這幫人,但後果卻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打屁股的命令下來後,原先不吭聲的也坐不住了,紛紛跳了出來,搞簽名請願,集體上書,反正法不責眾,不罵白不罵,不請白不請。
但在一群湊熱鬧的人中,倒也還有兩個比較認真的人,這兩個人分別叫做王錫爵和申時行。
這二位仁兄就是後來的朝廷首輔,這裡就不多說了,但在當時,王錫爵是翰林院掌院學士,申時行是人事部副部長,只能算是小字輩。
輩分雖小,辦事卻是大手筆,人家都是簽個名罵兩句完事,他們卻激情澎湃,竟然親自跑到了張居正的府上,要當面求情。
張大人哪裡是說見就見的,碰巧得了重病,兩位大人等了很久也不見人,只能從哪裡來回哪裡去。
申時行回去了,王錫爵卻多了個心眼,趁人不備,竟然溜了進去,見到了張居正。
眼看人都闖進來了,張居正無可奈何,只好帶病工作。
王錫爵不說廢話,開門見山:希望張居正大人海涵,不要打那四個人。
張居正唉聲嘆氣:
「那是皇上生氣要打的,你求我也沒用啊!」
這話倒也不假,皇帝確實很生氣,命令也確實是他下的。
這種話騙騙兩三歲的小孩,相信還管用,但王錫爵先生……已經四十四了。
「皇上即使生氣,那也是因為您!」這就是王錫爵的覺悟。
話說到這個份上,張居正無話可說了,現場頓時陷入了沉寂。
見此場景,王錫爵感到可能有戲,正想趁機再放一把火,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是他做夢也想不到的。
沉默不語的張居正突然站了起來,抽出了旁邊的一把刀,王錫爵頓時魂飛魄散,估計對方是惱羞成怒,準備拿自己開個刀,正當他不知所措之際,更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九五至尊,高傲無比,比皇帝還牛的張大人撲通一聲——給他跪下了。
沒等王學士喘過氣來,張學士就把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一邊架一邊喊:
「皇帝要留我,你們要趕我走,到底想要我怎麼樣啊!」
面對無數居心叵測的人,面對如此困難的局面,張居正一直在苦苦支撐著,他或許善於權謀,或許挖過坑,害過人,但在這個污濁的地方,要想生存下去,要想實現救國濟民的夢想,這是唯一的選擇。
現在他的忍耐終於到達了頂點。
張居正跪在王錫爵的面前,發出了聲嘶力竭的吶喊:
「你殺了我吧!你殺了我吧!」
王錫爵懵了,他沒有想到,那個平日高不可攀的張大學士,竟然還有如此無奈的一面,情急之下手足無措,只好匆匆行了個禮,退了出去。
張居正發泄了,王錫爵震驚了,但鬧來鬧去,大家好像把要被打屁股的那四位仁兄給忘了,於是該打的還得打,一個都不能少。
萬曆五年(1577)十月二十三日,廷杖正式執行,吳中行、趙用賢廷杖六十,艾穆、沈思孝廷杖八十,這麼看來,師生關係還是很重要的,要知道,到關鍵時刻能頂二十大板!
事情前後經過大致如此,打屁股的過程似乎也無足輕重,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地方——打屁股的結果。
兩個人在同一個地方,挨了同樣的打,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
在這次廷杖中,張居正的兩位學生在抗擊打能力上,表現出了完全相反的特質,吳中行被打之後,差點當場氣絕,經過奮力搶救,才得以生還,休養了大半年,還杵了一輩子拐杖。
但趙用賢就不同了,據說他被打之後雖然傷痕遍布,元氣大傷,卻明顯能扛得多,回家後躺了一個多月,就能起床跑步了。
這是一個奇蹟,同樣被打的兩個人,差別怎麼會這麼大呢?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嚴謹的精神,去詳細分析一下這個明代特有的發明——打屁股。
【關於打屁股問題的技術分析報告】
廷杖,也就是打屁股,是明代的著名特產,大庭廣眾之下,扒光褲子,露出白花花的屁股,幾棍下去,皮開肉綻,這就是許多人對打屁股的印象。
然而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各位,打屁股,並非如此簡單,事實上,那是個技術工種。
根據人體工程學原理分析,明代的廷杖是一種極為嚴酷的刑罰,因為那跟你在家挨打不一樣,你爹打你,無非是用掃把,小棍子,慘無人道點的,最多也就是皮帶。
但廷杖就不同了,它雖然也用棍子,卻是大棍子,想想碗口粗的大棍以每秒N 米的加速度向你的屁股著陸,實在讓人膽寒,所以連聖人也說過,遇到小棍子你就挨,遇到大棍子,你就要跑(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而執行廷杖的人,基本上都是錦衣衛,這夥人平時經常鍛煉身體,開展體育活動,隨手一掄,不說開碑碎石,開個屁股還是不難的。
所以經過綜合分析,我們得出如下結論,如無意外,二十廷杖絕對足以將人打死。
但一直以來,意外始終在發生著,一百杖打不死的有,一杖就完蛋的也不缺,說到底,還要歸功於我國人民的偉大智慧。
縱觀世界,單就智商而言,能和中國人比肩的群體,相信還沒生出來,而我國高智商人群最為突出的表現,就在於從沒路的地方走出路來。
打不打屁股,那是上級的事,但怎麼打,那就是我的事了,為了靈活掌握廷杖的精髓,確保一打就死,或者百打不死,錦衣衛們進行了艱苦的訓練,具體方法如下:(有興趣者,可學習一二,但由此帶來之後果本人概不負責)
找到一塊磚頭(種類不限),在上面墊一張宣紙(一點就破那種),用棍子猛擊宣紙,如宣紙破裂,則重新開始,如此這般不斷練習,以宣紙不破,而磚頭盡碎為最高層次。
如果能打到這個級別,基本就可以出師了,給你送過錢的,就打宣紙,打得皮開肉綻,實際上都是軟組織損傷,回家塗了葯,起來就能游泳。
要是既無關照,又有私仇的,那就打磚頭,一棍下去表皮完整,內部大出血,就此喪了命那是絕不奇怪。
順便說一句,在當時,另一個技術工種也有類似的練習,那就是砍頭的劊子手,這也是門絕活,操作方法與打屁股恰好相反,找一塊平整的肉,然後在上面放上一塊宣紙,用刀剁宣紙,把下面的肉剁碎,上面的宣紙不能破損,就算是爐火純青了。
練這一手,那也是深謀遠慮,如果給錢的,一刀下去就結果,不會有痛苦,不給錢的,隨手一刀,愛死不死,多久才死,反正是你的事。
如果有給大錢的,那就有說頭了,只要不是什麼謀反大罪,不用驗明首級,再買通驗屍官,犯不著人頭落地,就能玩花樣了:順手一刀砍在脖子上,看上去血肉模糊,其實上大血管絲毫無損,抬回去治兩天,除了可能留個歪脖子後遺症外,基本上沒啥缺陷。
這才是真正的技術含量,什麼「庖丁解牛」,和砍頭打屁股的比起來,實在是小兒科。拉到刑場上都殺不死,打得皮開肉綻都沒事,這就是技術。
技術決定效益,這是個真理。
所以長久以來,打屁股的錦衣衛日夜操練技術,畢竟人家就靠這手本事混飯吃,不勤奮不行,但日久天長,朝廷也不是傻瓜,慢慢地看出了門道,為保證廷杖的質量,也研發了相應的潛規則口令,分別是:打、著實打、用心打。
所謂打,就是意思意思,誰也別當真,糊弄兩下就沒事了。
而著實打,就是真打了,該怎麼來怎麼來,能不能挺得住,那得看個人體質。
最厲害的,是用心打,只要是這個口令,基本上都是往死里打,絕對不能手軟。
這三道口令原本是潛規則,後來打得多了,就成了公開命令,不但要寫明,而且打之前由監刑官當眾宣布,以增加被打者的心理壓力。
而趙用賢和吳中行的廷杖命令上,就明白地寫著著實打。
既然是著實打,那就沒什麼說的了,雖然有人給錦衣衛送了錢,也說了情,但畢竟命令很明確,如果過輕,沒準下次被打的就是自己,和錢比起來,還是自己的屁股更重要。
但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既然同樣是著實打,同樣是讀書人,體質相同,為什麼吳中行丟了半條命,趙用賢卻如此從容?
原因很簡單,趙用賢是個胖子,而吳中行很瘦,用拳擊術語講,這二位不是一個公斤級的,抗擊打能力不同,趙用賢有脂肪保護,內傷較小,而吳中行沒有這個防護層,自然只能用骨頭來扛。
這一結果也生動地告訴了我們,雖說胖子在找老婆、體育活動方面不太好使,但某些時候,有一身好肥肉,還是派得上用場的。
挨打之後還沒完,吳中行和趙用賢因為官職已免,被人連夜用門板抬回老家(沒資格坐轎子),這場學生罵老師的鬧劇就此划上句號。
當然,不管他們出於何種動機,是否有人主使,但這兩位仁兄由始至終沒有說過一句軟話,堅持到底,單憑這一點,就足以讓人敬佩。
但在整個事件中,最讓人膽寒的,卻不是張居正,也不是這兩位硬漢,而是一個女人。
在趙用賢與吳中行被打的時候,許多同情他們的官員在一旁議論紛紛,打完之後,王錫爵更是不顧一切地沖了上去,抱住吳中行痛哭不已,但沒有幾個人注意到,與他同時衝上去的,還有一個女人——趙用賢的老婆。
但這位大嫂的舉動卻出人意料,她初步照料了自己的丈夫後,便開始在現場收集一樣東西——趙用賢的肉。
由於打得太狠,趙用賢雖然是個胖子,腿上也還是被打掉了不少肉,趙夫人找到了最大的一塊,帶回了家,用特製方法風乾之後,做成臘肉,從此掛在了家裡。
這位悍婦之所以干出如此聳人聽聞之舉,是因為在她看來,被打是一件無比光榮的事情,她要留下紀念品,以表示對張居正的永不妥協,並利用這塊特殊的肉,對後代子孫進行光榮傳統教育——你爹雖然挨了打,但是打得光榮,打得偉大!
打完了四個人的屁股,卻打不完是非,此後攻擊張居正的人有增無減,什麼不回家奔喪,就禽獸不如之類的話也說了出來,罵來罵去,終於把皇帝罵火了。
雖然才十五歲,但皇帝大人已經是個明白人了,他看得很清楚,那些破口大罵的傢伙除了拿大帽子壓人外,什麼也沒幹過,而一直勤勤懇懇幹活的張居正,卻被群起而攻之,天理何在!?
敢跟我的張先生(皇帝的日常稱呼)為難,廢了你們!
萬曆皇帝隨即頒布了自他繼位以來,最為嚴厲的一道命令:
膽敢再攻擊張居正奪情者,格殺勿論!
事實證明,在一擁而上的那群人中,好漢是少數,孬種是大多數,本來罵人就是為了個人利益,既然再罵要賠本(殺頭),那就消停了吧。
張居正又一次獲得了勝利,反對者紛紛偃旗息鼓,這個世界清靜了。
但他的心裡很清楚,這不過是表象而已,為了改革,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國家,他做了很多事,得罪了很多人,一旦他略有不慎,就可能被人打倒在地,永不翻身,而那時他的下場將比之前的所有人更悲慘。
徐階厭倦了可以退休,高拱下台了可以回家,但他沒有選擇,如果他失敗了,既不能退休,也不能回家,唯一的結局是身敗名裂,甚至死無葬身之地。
因為徐階的敵人只是高拱,高拱的敵人只是他,而他的敵人,是所有的人,所有因改革而利益受損的人。
是啊,張居正先生,你為什麼要這麼鬧騰呢?你已經爬上了最高的寶座,你已經壓倒了所有的人,你可以佔據土地,集聚財富,培養黨羽,扶植手下,只要你不找大家的麻煩,沒有人會反抗你,也沒有人能反抗你。
但你偏偏要搞一條鞭法,我們不能再隨意魚肉百姓,你偏偏要丈量土地,我們不能隨意逃避賦稅,你偏偏要搞什麼考成法,我們不能再隨意偷懶。
大家都是官員,都是既得利益者,百姓的死活與我們無關,你為什麼要幫助他們,折騰我們呢?
因為你們不明白,我和你們不同。
我知道,貧苦的百姓也是人,也有父母妻兒,也想活下去。
我知道,我有極為堅強的意志,我的鬥志不會衰竭,我的心志不會動搖,即使與全天下人為敵,我也決不妥協。
我知道,在幾十年之後,你們已經丟棄了當年的激情壯志,除了官位和名利,你們已別無所求,但我不同。
因為在歷經無數腥風血雨、宦海沉浮之後,我依然保存著我的理想。
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公理和正義。
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無論貴賤,都有生存的權力。
這就是我的理想,幾十年來,一天也不曾放棄。
這就是張居正,一個真正的張居正。
在對他的描述中,我毫不避諱那些看上去似乎不太光彩的記載,他善於權謀,他對待政敵冷酷無情,他有經濟問題,有生活作風問題,這一切的一切,可能都是真的。
而我之所以如實記述這一切,只是想告訴你一個簡單而重要的事實:張居正,是一個人,一個真實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最猛的人,應該是超人同志,據說他來自外星球,繞地球一圈只要幾秒,捏石頭就像玩泥巴,還會飛,出門從不打車,也不坐地鐵,總在電話亭里換衣服,老穿同一件制服,還特別喜歡把內褲穿在外面,平時最大的業餘愛好是拯救地球,每年至少都要救那麼幾次,地球人都知道。
然而沒有人認為他很偉大,因為他是超人。
超人除了怕幾塊破石頭外,沒有任何弱點和缺點,是無所不能的,他壓根就不是人。
張居正不是超人,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從小熟讀四書五經,挑燈苦讀,是為了混碗飯吃,進入官場,參與權力鬥爭,拉幫結夥,是為了保住官位,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俗人。
然而正是這個真實的人,這個俗人,在權勢、地位、財富盡皆到手的情況下,卻將槍口對準了他當年的同伴,對準了曾帶給他巨大利益的階層,他破壞了規則,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只是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國家,以及那些和他毫不相干的平民百姓。
所以我沒有詳寫張居正一生中那些為人津津樂道的情節,比如整頓官場,比如懲辦貪官,比如他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再比如他也曾嚴辭拒收過賄賂,制止過親屬的腐化行為,在我看來,這些情節並不重要。
只有當你知道,他是一個正常人,有正常的慾望,有自己的小算盤,有過猶豫和掙扎,有過貪婪和污點,你才能明白,那個不顧一切,頂住壓力堅持改革的張居正,到底有多麼的偉大。
所有的英雄,都是平凡的人。
千迴百轉,千錘百鍊,矢志不改,如此而已。
下一章:第5部:帝國飄搖 第十一章 千古,唯此一人
上一章:第5部:帝國飄搖 第九章 張居正的缺陷
張居正依然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張居正,你就是你,你不用理會那些風言風語。你很偉大。
汝非吾,為政,汝過之
張居正,我被課本給忽悠了!差點以為你連要飯的也不如……
好感動
心懷國家天下,而真正做到,又何其難,這或許就是人間道,世間道。。
嗚呼!吾兒不孝甚矣,其父殞。乃以奪情而避守孝,余亦無他言,惟貳字耳:吾草! 看老子不收拾你
真理只在少數人手裡的啊
因為你們不明白,我和你們不同。
張居正你很偉大……
偉人不是超人,是人就有慾望,張居正對得起他的名字!
張居正是個正常人,至少不是個偽君子,比那些沒事找抽的言官強多了,只噴口水不辦事兒,該打!!
千迴百轉,千錘百鍊,矢志不改,如此而已。
公理,和正義,是人類永恆的追求,也是張居正一生的追求。到這裡,我才理解張居正的良苦用心。偉大,張居正。張居正,名垂千古。
嗯
張居正才真正把心學發揮到極致
同意16樓
我知道,貧苦的百姓也是人,也有父母妻兒,也想活下去。
我知道,我有極為堅強的意志,我的鬥志不會衰竭,我的心志不會動搖,即使與全天下人為敵,我也決不妥協。
我知道,在幾十年之後,你們已經丟棄了當年的激情壯志,除了官位和名利,你們已別無所求,但我不同。
因為在歷經無數腥風血雨、宦海沉浮之後,我依然保存著我的理想。
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公理和正義。
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無論貴賤,都有生存的權力。
這就是我的理想,幾十年來,一天也不曾放棄。
這就是張居正,一個真正的張居正。
感謝大家對我的肯定與讚賞,我會再接再厲把釣魚島收回來
這就是張居正,一個真正的張居正。
這個世界上有些 總是那麼偉大的 人,殊不知他們也是普通人。他們只是比普通 人多了一些用不磨滅的意志跟偉大而崇高的理想!歷史不會美化一個人更不會醜化一個人,千百年後自有後人憑是非
利益的長短你是分辨不出來的,就好比讓你丟下鈔票去挖金礦。張居正就是敗在這個上面的。
所有的英雄,都是平凡的人。
千迴百轉,千錘百鍊,矢志不改,如此而已。
一群庸才
看看這章和上章的評論,你們這群沒主見的牆頭草。
O__O”…無語……………..
到時看我的表現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感動,想起了小平爺爺。
所有的英雄,都是平凡的人。
千迴百轉,千錘百鍊,矢志不改,如此而已
好吧同意25樓的說法,不過在我心目中,太岳和王守仁都很高大,在乎他們做出的,是讓多少人不用流離失所,忍受飢餓之災,平等地對待別人擁有的生存的權利,而非空談與謾罵。
條條大路通羅馬,人間正道是滄桑。
孔明,你給爬回三國,關你咩事~
其實我想說,加速度的單位錯了。。
一群書獃子 明朝的文官實在可笑
唉
吾觀後代如此不給力,死不瞑目啊!
六部級別高,權力小,言官級別小,權力大,誰也壓不倒誰,在這種天才的創意下,大明王朝搞了二百多年,一向太平無事,而到了張居正,情況被改變了。
其實看到現在,每個偉大的人,都是有自己人性弱點的,而且每個偉大的人都有自己卑鄙的一面,各種手段,但是區別只是在於人心。
說老伯呢?
a
生子當如張居正,以國家和人民為重!
以天下為己任
當年明月兄弟物理不太好吧?加速度的單位是米每二次方秒,而不是米每秒
對張居正評價客觀,公正,他仍是唯我所敬仰的英雄,千迴百轉,千錘百鍊,矢志不改,如此而已。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無論貴賤,都有生存的權力。
知我者,明月也
高處不勝寒,人至察則無徒。。為老百姓辦實事是硬道理!
無張居正,大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估計會提早50年倒閉。為最後幾代增加了財政。沒有錢的ZF是抗擊不了後金時代的。
…….
偉人就是譽滿天下,謗滿天下!
吹,什麼磚頭宣紙和砍頭還能活的,真夠扯的!
至少張居正干實事。
那群言官純屬無理取鬧。
如果張居正走了,朝政誰管?
沒人管……
從這個角度說,張居正是必不可少的。
心繫天下者人恆愛之
像心學現在有比較好的書嗎?咱這一般人看的懂嗎?
若無張居正明朝一定會提前滅亡?若是再出一個朱隸會怎樣?
但貪官們自然是不幹的,死了爹,我本來就很悲痛了,正想化悲痛為貪慾,搞點錢來安慰我無助的心靈,你竟然還要罷我的官,剝奪我的經濟利益,太不人道!是啊,太不人道了,呵呵。
做人難,難做人
沒有徐階,高拱和張居正估計被嚴老兄直接搞死了!同時還要注意徐階的時代是嘉靖,高拱的時代是老實巴交的隆慶,張居正的時代是還沒斷奶的萬曆!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啊!徐兄弟猛啊,讓他們兩位伺候嘉靖那是找死!
時勢造英雄。何謂英雄?以成敗論英雄,故 不問出處。
時勢造英雄。何謂英雄?以成敗論英雄,故 不問出處。
趙,吳,劉,三賊真是白眼狼。要不為啥都說漢奸比倭寇還可恨呢。大明就毀在這些人手裡了。
他們的唯一專長就是擺出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滿口仁義道德,唾沫橫飛攻擊別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雖然我和皇帝的老娘有一腿 但是她勾引我的 老子可不好色= =
卒
。。。。
那群言官真是愚蠢至極,閑得發慌就會噴口水!鄙視他們!!!!
上學時我一直不理解張居正改革是什麼,現在終於明白了,作者寫的真是通俗易懂啊
一不小心發現了一個低級錯誤,加速度的單位應該是米每二次方秒。。。
你們這些彈劾張居正的小人一定是嫉妒他長的帥!
看了作者對張居正的評論,讓我不禁想起兩個人,兩個改變新中國歷史的人。
明朝習慣了沒事罵罵皇帝,噴噴口水,真是萬惡的封建社會啊,一個皇帝都沒現在一個村官、派出所領導牛!!!
你看看我大天朝現在呢,誰敢去罵皇帝、罵上級??
趙用賢是清官
權力是一條無形的繩索,一旦深入其中,便難以自拔。雖然高處不勝寒,卻也不勝樂。如激流永退之范蠡者,實在是少之又少!嗚呼!
對此,我只想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加油明朝崛起就靠你了。
啊,我真偉大!佩服我自己了
就因為張居正是你老鄉?湖北人都是雜種!!!
張大官人就是超人!!!!
操心短命,嚴狗在國務上一點不動腦子,只會捧皇帝斗異類,所以活到80多,就算要飯,人家還多活了2年,心多大呀。
張居正先生的評價,我看哭了。你們這些評論的人呀,跟現在很多網民似的,跟著筆者的方向,一會罵他一會又說他偉大,他就是一個真實的人
艹,老子凈教了些白眼狼!!!
好伙 子
好伙 子
張居正的學生真是二愣子
老師你真偉大
老子是剛正不阿的清官,有請度娘為我作證
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
你們都應該多向居正同學,學習,學習,,,
我的小妾照樣前撲後繼,肉唾壺是我東樓慶兒得意之作!!肥體短項奈我何!!!!
還是高大全好!
此章已閱讀。
隱忍,堅持,為信仰努力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
言官比之今天的職業噴子差得太多。看來,中華文化中陰陽兩面俱在發展。
那個張大人呀,不知你的正義是毛東西呀,連何大俠都您和您的手下弄成何大仙了,哎哎哎,非也非也,是也是也。
一個二愣子加另一個二愣子,並不等於二,而是二愣子的平方
明月我給你列兩個算式:
1+1=2
1×1=1
所以此段文字存在一個數學缺陷:常數a的平方並不總是大於2a
所以二楞子的平方並不一定比兩個二楞子加起來愣
吾心甚慰9()心中一句MMP一群白眼狼
上一章你們還狂罵張居正來著
一個二愣子加另一個二愣子,並不等於二,而是二愣子的平方
明月我給你列兩個算式:
1+1=2
1×1=1
所以此段文字存在一個數學缺陷:常數a的平方並不總是大於2a
所以二楞子的平方並不一定比兩個二楞子加起來愣
張居正既貪有色,但是他能力出眾,能辦事、會辦事,為老百姓辦實事;因此,他能流傳千古!
張居正 我的偶像
居正好棒!
那當然
丁憂dīng yōu,根據儒家傳統的孝道觀念,朝廷官員在位期間,如若父母去世,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辭官回到祖籍,為父母守制二十七個月,這叫丁憂。「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憂,居喪也。丁憂期間要吃、住、睡在父母墳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頭、不更衣,並停止一切娛樂活動。
奪情這件事的結果是複雜的。對於張居正,奪情一事讓他愈發自我膨脹,開始了從賢相到權臣的轉變;對於萬曆,長大以後覺得自己被張老師騙了,拿奪情做文章,將死去的張居正抄家奪爵、子孫流放;而對於大明朝來說,由於萬曆記恨張居正,導致初見成效的張氏改革人亡政息。
史家嘗言「明實亡於萬曆」,追根溯源,張居正在權力與孝道之間的迷惘,竟成了引發明末大風暴的那對蝴蝶翅膀。
將改革進行到底!!!
偉人,居正也。
我就我,不一樣的煙火
哈哈哈
張居正好偉大
我的貂蟬,你在哪裡
嗚呼!吾兒不孝甚矣,其父殞。乃以奪情而避守孝,余亦無他言,惟貳字耳:吾艹! 看老子不收拾你
啊啊啊
94樓,二愣子要是不等於一呢
二愣子是N,只要N大於2,你的定律就不成立
我真的是打屁股的嗎?
好好好
偉大的人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做好人難,做好官更難…
此世再無張居正
小張NB
看來張居正也是貪、淫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