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說

第1部:洪武大帝 第二十二章 制度後的秘密

所屬目錄: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

  上面我們介紹了朱元璋時代的一些重大事件,是時候對明初的制度作一個概括性的介紹了,這些制度對整個明代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在這些制度背後隱藏著一個秘密,而這個秘密就埋藏在朱元璋的心中。

  【朱元璋和明朝法制建設】

  說起法制建設,大家可能很難把這個現代化的觀點和封建君主聯繫起來,但朱元璋實在是個了不起的人,他不但制定了完備的法律,還成功的普及了法律。

  我們之前說過,朱元璋制定了《大明律》,並規定了五種刑罰,分別是笞、杖、徒、流、死。翻譯成現代語言就是小竹棍打人、大木板打人、有期徒刑、流放、死刑。當然按照朱元璋的性格,他是不會滿足於這幾種處罰方式的,這五種只是正刑,另外還有很多花樣,之前已經介紹過,這裡就不多講了。

  而在明初的普法教育中,最重要的並不是《大明律》,而是一本叫做《大誥》的書,這到底是本什麼樣的書呢?為什麼它比《大明律》還重要呢?

  所謂《大誥》是朱元璋採集一萬多個罪犯的案例,將其犯罪過程、處罰方式編寫成冊,廣泛散發。那麼為什麼朱元璋要推廣《大誥》而不是《大明律》呢?只要細細分析,我們就可以發現朱元璋確實是個厲害的人物。

  根據法理學的分類,《大誥》採用了案例,應屬於判例法,這麼看來朱元璋還頗有點英美法系的傾向。朱元璋正確的認識到,要老百姓去背那些條文是不可能的,而這些案例生動具體。個個有名有姓,老百姓吃完了飯可以當休閑讀物來看,就如同今天我們喜歡看偵破故事一樣,更重要的是,裡面還詳細記述了對這些犯人所使用的各種酷刑,如用鐵刷子刮皮、抽腸、剮皮等特殊行為藝術,足可以讓人把剛吃進去的東西再吐出來,然後發誓這輩子不犯法。

  把犯人的罪行和處罰方式寫入《大誥》,並起到警示作用,實在是一種創舉。

  但問題還是存在的,因為當時的人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文盲占人口的大多數,沒有希望工程,讀過小學(私塾)的已經很不錯了,大家在電視上經常可以看到,城門口貼著一張告示,一個人讀,無數人聽,並不是因為讀的那個人口才好,而是由於大家都不識字,這是符合客觀事實的,老百姓素質低,即使是通俗的案例也很難普及。

  朱元璋再有辦法,也不能代替那麼多的老百姓去聽,去讀。這實在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但奇人就是奇人,朱元璋用一個匪夷所思的辦法解決了問題。

  他的辦法具體操作如下:比如張三犯了罪,應該處以刑罰,縣官已經定罪,下一步本來應該是該坐牢的去坐牢,該流放的流放,但差役卻不忙,他們還要辦一件事,那就是把張三押到他自己的家中,去找一樣東西,找什麼呢?

  就是這本《大誥》,如果找到了,那就恭喜張三了,如果本來判的流放,就不用去了,回牢房坐牢,如果是殺頭的罪,那就能撿一條命。

  反之,家裡沒有這本書,那就完蛋了,如果張三被判為流放罪,差役就會先恭喜他省了一筆交通費,然後拉出去咔嚓掉他的腦袋。

  其實從法理上說,家裡有這本書,說明是懂得法律的,按照常規,知法犯法應該是加重情節。不過在當時而言,這也算是朱元璋能夠想出來的最好的方法了。

  朱元璋通過這種方式成功的普及了法典,雖然具體效果不一定很好,但他畢竟做出了嘗試。

  【朱元璋的特殊規定】

  在洪武年間,朱元璋規定了很多奇怪的制度,如果要都寫出來,估計要十幾萬字,這裡只簡單介紹其中幾種。不要小看這些制度,在這些制度的背後隱含著深刻的含義。

  在那個時候,人去世是不能隨便說死的,要先看人的身份,具體規定如下:

  皇帝死稱崩、公侯貴戚死稱薨、大臣死稱卒、士死稱不祿、庶人死才能稱死。

  這個規定給人們製造了很多麻煩。比如當時官員的喪禮,擺出靈堂,眾人祭拜。當時有很多人都搞「撞門喪」。所謂「撞門喪」是指祭拜的人和死掉的人不熟,有的根本就不認識。但同朝為官,死者為大,無論好壞都去拜一拜,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進到靈堂,看清神位位置,如果不認識這人,就要先記住神位上的名字,然後跪地大哭:某某兄(一定要記准名字),你怎麼就死了啊,兄弟我晚來一步啊。

  如果你這樣說了,大家就會懷疑你是來砸場子的,你祭拜的是官員,怎麼能用庶民的說法呢?

  正確的方法是這樣的,進到靈堂,先去問家屬:您家老爺前居何職?

  家屬回答:我家老爺原是兵部武選司郎中。

  這時心裡就有底了,這是個五品官,該用「卒」。

  那就拜吧。

  別忙,還要再問一句:您家老爺可有世系爵位?

  家屬回答:我家老爺襲伯爵位。

  還是仔細點好啊,差點就用錯了。這時才能去神位前,跪地大哭:某某兄,你怎麼就薨了啊,兄弟我晚來一步啊。

  大功告成,真累啊。

  其實稱呼上的規定前朝也有,但並沒有認真執行過,而在洪武年間,如果違反這些制度規定,是會有大麻煩的,除了稱呼外,當時的老百姓也被分成了幾個種類。

  【職業分配製度】

  當時的人按職業劃分可大致分為:民戶、軍戶、匠戶。

  其中民戶包括儒戶、醫戶等,軍戶包括校尉、力士、弓兵、鋪兵等,匠戶分委工匠戶、廚役戶、裁縫戶等。

  這些戶的劃分是很嚴格的,主要是為了用人方便,要打仗就召集軍戶,要修工程就召集匠戶。看上去似乎也沒有什麼問題,但其實缺陷很大。

  比如你是軍戶,你的兒子也一定要是軍戶,那萬一沒有兒子呢,這個簡單,看你的親戚里有沒有男丁,隨便拉一個來充數,如果你連親戚都沒有,那也不能算完,總之你一定要找一個人來干軍戶,拐來騙來上街拉隨便你,去哪裡找是你自己的事情。

  再比如你是匠戶中的廚役戶,但你說你不懂廚藝,那也不要緊,人去了就行,只要人數對得上就沒問題,反正你做的飯我也不吃,誰吃了拉肚子我也不管。

  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劃分實在是不科學的,不但民戶軍戶這些大戶之間不能轉,同一戶內不同的職業也不能轉,萬一打仗時要召集弓兵戶,偏偏這些人從小沒有練過拉弓,那也沒辦法了,每人給一把弓就上吧。這樣的軍隊戰鬥力是不能保證的,又如召集醫戶,如果召來的都是一些不懂醫術的,那可就要出人命了。

  這是老百姓,官員們也不輕鬆,他們衣服穿著和顏色搭配、用料、圖案都有著嚴格的規定,如違反,是要殺頭的。

  如朝服冠上的梁數,一品七梁,二品六梁,往下遞減,不能多也不能少,這衣服是祭祀典禮要穿的,平時上朝要穿公服,公服的規定也極為複雜,從一品到九品,從文官到武官,衣服顏色不同、花紋不同、花徑不同、衣服上的補片也不同。

  回家之後也不輕鬆,不能穿睡衣之類的衣服走來走去,要穿常服,這常服也不能隨便穿,不同品級也有規定,如腰帶,一品用玉、二品用花犀,以下各不相同。

  如果你不小心穿了常服去上朝,或是穿了公服去祭祀,系錯了腰帶,穿了黃色內衣,只要被人發現,就是嚴重錯誤,可能要殺頭的。

  這些制度看上去眼花繚亂,但他們之間是存在著聯繫的,如果我們仔細的對這些制度進行分析,就會發現,這些制度的背後隱藏著某種目的。

  除了這些制度外,朱元璋還為他的臣民們設定了嚴格的規定,他貴為天子,卻給全國幾乎所有的行政機關都分好了工,行政公務、司法裁決、倉儲準備、人口統計,甚至連街道清潔都逐一分配到人。不但如此,他還詳細說明工作該怎樣去做,相當於今天買電器時附送的說明書,一一列舉唯恐不能窮盡,如人口統計時要注意哪些事項,如何進行核查,隱瞞人口的常用手段等等都列明出來。

  估計要是再詳細點,他還會規定清掃街道時怎樣使用掃帚,出門時該先邁哪只腳。這樣看來,在朱元璋手下幹活倒也不累,相信只要不是白痴,能看懂朱元璋配發的說明書,都是能夠干好工作的。

  此外他還禁止農民進城打工,規定所有老百姓只能在自己的生活範圍內活動,在所有的交通要道上設置了關卡,人們要走出規定地域,必須持有官府出具的路引。這玩意可千萬要收好,如果丟了,守關卡的士兵會直接把你當成逃犯,抓走充軍,目的地是去不成了,家也不用回去了,很可能過那麼幾年,這位丟了路引的兄弟也站在關卡當檢查員了。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也能看出來了,朱元璋要建立的是一個等級分明,秩序嚴謹,近乎僵化的社會結構,在這個結構中,農民只能種地,商人只能經商,官員按照規定干好自己的工作,無論誰都不能越界。軍戶、民戶、匠戶的劃分決定了在那個時代找工作從來都不是難題,不用費盡心思設計什麼簡歷,洗乾淨臉,打好領帶去參加面試。因為除了那些讀書厲害的人之外,所有人的工作都是在投胎的那一刻決定的,你爹幹嘛,你也幹嘛。

  應該說這是一個近乎完美的模型,在這個模型中,所有人都各司其職,互不干擾,他們就像無數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一同組成強大的明帝國。這些制度之嚴密、周到即使在今天看來,也堪稱典範。

  我們不得不佩服朱元璋,他不但打下了江山,還耗盡心力制定了如此完美的規章制度。他的目的也很明確:

  明帝國的所有問題我朱元璋都給你們解決了,制度也有了,方法也有了。後世子孫照著做就是了,我辛苦點沒有關係,你們就等著享福吧。

  可惜模型始終只是模型。

  【規則的漏洞】

  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存在著完美的東西,任何制度都有缺陷,任何體系都有漏洞。朱元璋的這個體制也不例外。

  事實證明,他的體系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而且還出現了很多朱元璋本人做夢都想不到的意外。

  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限制大臣的權力,然而明朝的內閣比以往的任何丞相都更專權。

  朱元璋規定老百姓不得四處流動,然而明朝中後期流民成風,四處遊盪,絲毫不受束縛。

  朱元璋頒布了抑制商業發展的條令,並規定商人不得穿著綢沙等貴重衣物,然而大規模的工商業發展正是從明朝開始,而那些本應該是社會最底層的商人卻穿金戴銀,甚至登堂入室,為官經商。

  朱元璋嚴令太監不得干政,可是明朝的閹宦卻個個都是重量級的。(這與他廢除相權有關)

  朱元璋給他的所有子孫都準備了爵位和俸祿,然而一百多年後,他的很多後代都家道中落,窮困潦倒。

  這些朱元璋認為可以用千年萬年的制度,在短短的百餘年間已經煙消雲散。甚至他的繼承者們也不再認真遵守這些規定,他們口中說著太祖成法萬年不變,實際上卻是各有各的搞法。偶爾有那麼一兩個腦袋不開竅的叫囂著要恢復祖制,換來的卻是眾人嘲笑的眼神,甚至連當時的皇帝也不以為然。

  實際上,朱元璋為了保障自己的這套制度模式能夠貫徹實施下去,對那些敢於改動和違反者,制定了嚴厲的處罰措施,如他曾銘文規定太監干政者,殺;敢議立丞相者,殺等等。可是這些措辭嚴厲的規定從來就沒有真正發揮過作用。太監還是照常干政,內閣還是行使著丞相的權力,此路不通就繞道走,誰也沒把太祖成法當回事。

  更讓朱元璋想不到的是,他規定的事情往往都向著反方向發展,用俗話說就是怕什麼來什麼。在朱元璋的面前似乎有一個看不見的對手,朱元璋想往東,這個對手偏要向西。朱元璋想吃飯,這個對手卻給他喝水。

  這個對手並不是虛無的,我們之前提到過他的名字——歷史規則。

  如果我們細細分析一下朱元璋制定的這些制度,就會發現很多問題。比如他規定商人不允許穿好衣服,限制商人的政治地位,如有違反,就要處以重刑。

  然而這規定真的行得通嗎?

  農民有權穿紗,卻買不起,商人雖然地位低賤,但他們有錢,有錢才能買得起那些貴重的東西,農民沒有錢,所謂的權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他們連飯都不一定吃得飽,哪裡還談得上穿什麼衣服?這不是拿窮人開心嗎?(雖然他本意並非如此)

  類似的制度缺陷還有很多,這些制度本身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遺憾的是並不一定適應情況的變化。因為朝廷的收入不斷的增加,經濟不斷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也會發生變化,墨守成規的制度最終一定會被歷史所淘汰。

  朱元璋制定的這套政策是適應明朝初年的情況的,事實證明,這些制度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恢復。但朱元璋雖是能人,卻不是超人,也不會搞「人間大炮」「時間停止」之類的把戲,他不能停滯歷史的進程,當他把自己的這些制度和方法作為「萬世不變之法」流傳下來後,這些過時的玩意在後人眼中就會變得荒謬和不適用,並成為絆腳石。

  朱元璋這一生有過很多厲害的對手,頑強的張士誠、兇狠的陳友諒,糾纏不清的北元、狡猾的胡惟庸、驕橫的藍玉,這些人都是一代人傑,然而他們都敗在了朱元璋手下。直到他遇到了最後一個敵人——歷史規則。

  在歷史的進程中,命運之神會從芸芸眾生中挑選一些人,給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如果你被挑中,實在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但你同時也必須認識到,這是一場殘酷的比賽,當機會到來時,你若要真的有所建樹,就必須比其他人更優秀、更強大,因為最終的勝利者只有一個。

  四十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命運之神來到了朱重八的床邊,將一柄劍和一把鑰匙交給了他,他告訴朱重八:用劍去推翻殘暴的元朝,用鑰匙去打開那扇新的大門,你將建立自己的王朝,獲得你應得的榮耀!

  朱重八莊重的接收了這兩份禮物,他沒有辜負命運之神的期望。在那漫長而艱苦的歲月里,他用自己天才的軍事和政治才能,戰勝了所有的競爭者,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他不再是那個窮困潦倒的朱重八,而是重權在握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認為自己已經有足夠的力量改變原先的規則,創造自己的體系。

  但他錯了,無論他如何強大,在歷史的眼中,他只不過是一顆小小的棋子。

  他可以影響少數人於永遠,也可以影響多數人於暫時,但他無法影響多數人於永遠。

  毫無疑問,朱元璋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人物,他有著卓越的軍事和政治天賦,精力充沛,他執政三十一年,勤勤懇懇日夜不息的處理政務,一個天才加上勤奮,世上還有什麼事情是他做不成的呢?

  他相信自己能夠操控一切、改變一切,他已經憑藉自己的才能獲得了命運之神的垂青,成為了這片廣闊大地的統治者。但他並不滿足,所以他按照自己的設想創造了一整套獨特的社會體系和架構。他相信,就如同以往一樣,他會勝利的,事情是會按照他的設想進行下去的。

  可是歷史規則這個對手與之前的都不相同,他無影無形卻又無處不在。他沒有去招惹朱元璋這位猛人,卻不斷的纏擾著朱元璋的子孫,而朱元璋的體系也在時間的磨礪下變得千瘡百孔,最終失去了控制力和約束力,歷史固執的按照自己的邏輯方式走了下去。

  事實證明,在這場鬥爭中,朱元璋失敗了。

  原因何在呢,答案看起來似乎深不可測,其實很簡單:

  因為朱元璋只是歷史的執行者,他並不是歷史的創造者。

  即使沒有朱元璋,也會有李元璋、王元璋來完成歷史的使命,推翻舊的王朝,建立新的帝國。歷史是一個好客的主人,但卻從不容許客人取代它的位置。歷史也從來就不是一個人或是幾個人可以支配創造的。所謂時勢造英雄,實乃至理名言。

  那麼誰才是歷史的創造者?又是誰支配著這些歷史規則呢?

  真正創造支配歷史的是稻田裡辛勤勞作的老農,是官道上來往的商賈,是朝堂上進言的官員,是孤燈下苦讀的學子。

  是的,正是這些普通人創造和支配著歷史,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註定默默無聞,都無法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們也是偉大的,他們用自己勤奮的工作不斷推動著歷史的前進,他們才是歷史真正的主人。

  從古至今,從無例外。

  在解構了朱元璋的體系後,讓我們回到洪武時代,還有一些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事件是必須述說的。

  【可怕的錦衣衛】

  特務政治是明朝的一個特點,其代表機構就是錦衣衛。

  錦衣衛這個名字對我們而言只是一個歷史概念,但明朝的人們提起這個名字卻是談虎色變。這是一個奇特的機構,它原本只是一支軍隊,是皇帝的親軍二十六衛之一。這些部隊由皇帝本人指揮,各有各的職責。

  按說親軍應該整日在皇帝身邊,是個不錯的職業,但你可不要以為當上親軍就能飛黃騰達,比如親軍二十六衛中的孝陵衛就是守墳的。整日只能和陵墓打交道,如果不幸被選入孝陵衛,恐怕一輩子也見不到活著的皇帝了。

  相比而言,錦衣衛就厲害得多了,它是皇帝的衛隊,出行時負責保衛,此外它還是儀仗隊,上朝時掌管禮儀。所有錦衣衛的成員服裝整齊,穿著飛魚服,佩戴綉春刀。正是由於錦衣衛承擔著如此重要的職責,且都是皇帝身邊的人,他們漸漸的成為了皇帝的耳目,負責打探情報和懲處大臣。

  這個機構的可怕之處在於,他們不受任何部門的管轄,只聽皇帝的指揮,其機構也比較簡單,指揮使一人(正三品)為最高統帥,下各設同知、僉事、鎮撫二人、千戶十四人,這些是錦衣衛的高級領導。

  明初加入錦衣衛的人都要進行嚴格審查和面試,必須保證是良民,無犯罪前科,並經過精心挑選和各種訓練,順利通過這些考驗的人才能成為錦衣衛。

  錦衣衛的主要職責是偵查大臣們的行動,並隨時向皇帝報告,他們還掌管著「廷杖」,負責懲處違反皇帝意志的大臣,而在大臣眼中,這是一群極為可怕的人。洪武年間,如果大臣家有錦衣衛上門,他就會收拾好衣物,和家人告別,然後一去不返。

  此外錦衣衛還負責收集軍事情報、策反敵軍高級軍官的工作,如在後來的萬曆朝鮮之戰中,錦衣衛表現的相當活躍,收集了大量日軍情報,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錦衣衛的另一個可怕之處在於,他們不受司法機關的管轄,可以自己抓捕犯人,並審判判刑。在逮捕犯人前,錦衣衛指揮會發給所謂「駕帖」,大家可能在「新龍門客棧」中看到過這件東西,要說明的是,「駕帖」並不是身份證明,而是逮捕證。

  錦衣衛持有此物逮捕人犯不受任何人阻攔,如有反抗,可格殺勿論。由於錦衣衛擁有幾乎超越一切的權力,無論刑部還是大理寺見到錦衣衛都避而遠之。

  錦衣衛還有自己的監獄,稱為「詔獄」,此獄名氣之大,甚至超過了刑部的天牢,因為能被關進這個監獄的都絕非普通人,往往不是大忠大善就是大奸大惡。

  事實證明,這些人的工作效率確實很高,在胡惟庸和藍玉案中,錦衣衛晝伏夜出,四處打探,以不怕殺錯,只怕殺漏的精神找出了許多所謂的同黨,並一一處決。這兩宗案件也大大提升了錦衣衛的名聲。

  毫無疑問,這是一群可怕的人,他們重權在握,除皇帝外不受任何人管轄,是皇帝重要的統治工具。

  但這一機構的始創者朱元璋卻深刻的認識到了特務政治的危害,他知道如果放任下去,國家法律的約束性和權威性將蕩然無存,於是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他命令撤銷錦衣衛,並下令所有司法審判行為必須由司法機關執行。(詔內外獄無得上錦衣衛,大小咸經法司)

  為了顯示廢除錦衣衛的決心,朱元璋還當眾焚毀了錦衣衛的刑具,以示永不重開之意。

  然而很多事情只要開了頭,就很難收尾了。

  錦衣衛這個獨特的機構將在後來的明朝歷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們以後還會經常和它打交道的,現在就先放下吧。

  【一個盟友的加入】

  就在朱元璋逐步解決國內問題時,明帝國的東北邊界發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件事將對明朝後來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事情的發生地是高麗王國。

  高麗王國是王建於公元十世紀建立的,這個王朝取代了之前的新羅王國,一直延續下來,但這個高麗王朝與明朝的關係並不好,這是有著歷史原因的。

  在元朝建立之後,發兵攻打高麗,高麗最終不敵,被迫屈服蒙元。而元朝統治者按其一貫的方針政策,將本是隸屬過的高麗歸併為元朝的征東行省。元朝還隨意廢除高麗國王,其目的在於通過王室的通婚,將高麗牢牢控在手中,他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從元世祖到元末,元朝皇帝先後將七位公主下嫁高麗國王。

  這樣看來,和親這一招永遠都是有用的,萬一有一天雙方打起來,只要把七姑八姨的拉出來,讀一下家譜,考證出閣下是我姐姐的兒子的堂弟的鄰居等等,就能把對方說得目瞪口呆,收兵回家。

  元朝的目的達到了,經過長期的相親介紹和血緣分配,三代高麗國王都帶有元朝皇室血統。當然了,如果要算出到底是哪一輩的,互相之間怎麼稱呼還是要翻家譜的。

  正因為高麗王室與元朝皇室的血統聯繫,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統治者被趕出中原後,高麗仍然依附於元朝。

  朱元璋很明白一個穩定邊界的重要性,他在明朝建立後,就派遣使臣出使高麗通報國號年號,意圖與高麗建立宗藩關係。

  在利害關係面前,親戚關係是不一定管用的,事情的發展又一次證明了這一點。

  看到元朝敗退,高麗王朝國王王顓便斷絕與元朝的關係,受明朝冊封,趁機擺脫了元朝的奴役。然而事情總是一波三折,高麗王朝里還有很多人是元朝統治者的親戚,他們自然不甘心被明朝控制。於是親元與親明的勢力展開了長達十餘年的鬥爭。

  後王顓十歲的養子江寧君辛隅繼位。這位國王是傾向北元的,但他為了不得罪明朝,也派遣使者去為他的父親請封謚號(高麗國王的謚號按例由明朝確認)。本來事情還是順利的,明朝派遣使節林密、蔡斌前往高麗,然而此二人在從高麗歸國途中被人劫道,不但隨身物品被搶,人也被殺掉了。

  按說這件事不一定是高麗乾的,因為在自己地盤上干這些活就等於在兇案現場寫下殺人者系某某,太過招搖,此事恐怕是北元派人乾的。

  但朱元璋豈是好得罪的?陰謀居然搞到了他的頭上,怎肯干休!他暴跳如雷,收回了給王顓的謚號,表示絕不承認辛隅的國王地位。高麗也是一肚子苦水沒辦法倒,只好轉而向北元請封,獲得了高麗國王、征東行省左丞相的封號。

  至此,明朝與高麗王國決裂,雙方亮出了兵刃。眼見一場大戰又要開打,但刀劍雖然沒得商量,帶刀劍的人卻是可以商量的。

  高麗國王決定動手了,洪武二十年(1387),馮勝和藍玉率領軍隊打敗納哈出,控制了遼東,並在遼東設了鐵嶺衛都指揮使司,控制了鐵嶺,這可是一個敏感地帶,因為鐵嶺在元朝時就是元朝和高麗之間的國界。高麗一直想佔據這個緩衝地帶,而明朝的軍事行動無疑打亂了高麗王朝的如意算盤。

  高麗國王辛隅畢竟政治經驗不足,居然去找朱元璋要求獲得鐵嶺的領土,這一要求搞得朱元璋啼笑皆非,自己打了幾十年仗,就是為了幾塊地盤,這位少年天子居然異想天開,想找連工資都不願意多發的朱元璋要土地。

  結果可想而知,朱元璋嚴詞拒絕了使臣,這位高麗國王也真是血氣方剛,他命令調集各道軍隊於洪武二十一年(1388)征伐遼東。

  那麼這支遠征軍有多少人呢?據《李朝太祖實錄》,這支部隊一共只有近四萬人。而他們的敵人——駐守遼東的明軍,剛剛打敗了納哈出的二十萬元軍,在北元已經被擊潰,退守沙漠的情況下,高麗的遠征軍有什麼辦法和這支久經沙場的明軍對抗呢?

  但辛隅似乎並沒有考慮太多,估計他是按照高麗軍隊以一當十的比率來計算戰鬥力的。

  這樣看來,辛隅對當時的形勢的認識是比較糊塗的,但他派去打仗的將領卻並不糊塗。

  至少李成桂不糊塗。

  這支軍隊的統帥是曹敏修和李成桂,他們分任左、右軍都統使。李成桂一直反對和明朝決裂,他極力勸阻未能成功。作為一名將領,他清醒的認識到攻擊遼東是以卵擊石,但迫於上級壓力,他還是率領軍隊出征了。

  大軍到達鐵嶺後,李成桂並沒有發動進攻,他另有打算。

  這位統兵大將先做通了曹敏修的工作,然後一咬牙、一跺腳、造反了!

  他帶領軍隊打回了老家,廢黜了辛隅,建立了自己的王朝,這就是著名的李氏王朝。

  為了爭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派使臣向明朝稱臣,他向朱元璋遞交了國書,新人新氣象,李成桂廢除了高麗的稱呼,這個新的王朝需要一個新的名字。

  這個莊嚴的使命落在了朱元璋的身上,他經過慎重考慮,取「朝日鮮明之國」之意,為這個王朝確定了新的名字——朝鮮。

  從此這個名字成為王國的統一稱呼,並延續至今。朱元璋親自下令:朝鮮為永不征討之國,明和朝鮮正式以鴨綠江作為邊界。而朝鮮尊明為天朝,並採用明年號,此後朝鮮的歷代國王繼位後都要派使臣至明朝,得到明朝皇帝的確認並賜予封號。

  朱元璋和李成桂確定了明王朝和朝鮮和睦友善的關係,也立下了雙方守望互助的諾言。後來的歷史證明,他們都遵守了自己的承諾。

  李成桂的建國舉動及明朝朝鮮和睦關係的確立,對後來明朝的發展產生了影響,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今天的文化傳播也有一定的因果關係。這是從何說起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在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一百多年後的1506 年,李朝中宗繼位,在他擔任國王的三十八年里,有一位醫官靠著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一番事業。四百多年後,這位醫官的事迹被拍成了電視劇,流行一時。

  這部電視劇就是《大長今》。

  這麼看來,李成桂那一咬牙的決定實在影響深遠。

  朝鮮成為了大明的屬國,北元也被打得奄奄一息,躲到沙漠里整日吃沙子。強大的明朝終於平定了帝國的邊界,自盛唐之後,經過數百年的漫長歲月,中原政權終於不再畏懼游牧民族的進攻,一個龐大的帝國又一次屹立起來,它用自己的實力保證這個國家的臣民可以安居樂業,經濟文化可以不受干擾的持續發展。

  在今天看來,我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下一章:
上一章:

103 條評論 發表在「第1部:洪武大帝 第二十二章 制度後的秘密」上

  1. 哈嘍 says:

    朱元璋是個屌家

  2. 百里惜 says:

    度娘里的二十六衛,怎麼沒有孝陵衛這一說法!!

  3. 朝鮮這麼來的? says:

    唉吆 不錯哦

  4. 當年明月 says:

    看了第8遍了,就是愛看

  5. 笨蛋 says:

    命運之神 給了我什麼呢!給了我笨笨的腦瓜!讓我快樂一輩子!

  6. 笨蛋 says:

    朱老大簡直是神人!太牛了,雷死人了!

  7. 貓貓齜牙 says:

    洪武大帝不愧這一稱謂,朝鮮之名原來是他老人家取得的。

  8. says:

    朝鮮是朱老闆起的名.我才知道.看來現在朝鮮人民要感謝老朱耶

  9. …… says:

    猛!!

  10. 華得孫 says:

    QQ之歿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1. 觸摸歷史 says:

    太勞心勞力了 老朱累不?

  12. 愛錢 says:

    老朱應東征朝顯,將他拉入明的版圖,設立府縣,起名遼尾府

  13. 再讀點兒吧~ says:

    《朝鮮》的名稱不是朱元璋新取的名字,在《山海經》里出現過。

  14. 再讀點兒書吧~ says:

    《朝鮮》的名稱不是朱元璋新取的名字,在《山海經》里出現過。

  15. 書蟲 says:

    在這裡還有說明一個問題。我們稱朝鮮是高麗,但是這個我們必須區分兩個高麗。一個是朝鮮歷史上所謂「前三國時期」的高麗,應該叫高句麗,這是我國古代民族鮮卑族的一支,長期活動在鮮卑族的發源地——遼東一帶。這個高麗和現在的韓國人和朝鮮人沒有任何的關係,更沒有民族的延續性,這就是兩個不同的民族。這個高麗在唐朝被武則天政府所剿滅,從此納入中國的版圖。高麗人也開始與漢人相互融合,唐朝大將高仙芝就是高麗人。經過長期融和,高麗族逐漸融合到了漢族。後來新羅人統一了朝鮮半島,融合百濟、部分高麗和日本人、濟州島人,成為一個新的民族,就是今天的朝鮮族。後來,新羅再度分裂成為高麗、新羅、百濟三個小國,這就是朝鮮歷史上所謂的「後三國」時期。不過此時的三國已經完全局限在朝鮮半島上。後來高麗統一了朝鮮半島,國號「高麗」,這是我們後來將朝鮮稱為高麗的原因。這個高麗和「前三國」時期的「高句麗」沒有任何關係。後來高麗大將李成桂發動軍事政變推翻高麗王統治,建立一個新的國家——朝鮮。

  16. 逃避 says:

    15樓的好厲害!

  17. 別人的背影 says:

    突然覺得,歷史好殘忍……

  18. 嚼牡丹的牛 says:

    歷史就像一個戴著面紗的老姑娘,流露著老掉牙的神秘。

  19. 太子 says:

    李成掛想土地

  20. 李成桂 says:

    我英明吧

  21. says:

    老朱也太很了吧

  22. 諸葛亮 says:

    當時的歷史是無情的~~~~~~~~~~~

  23. 青春無悔 says:

    記住,努力可以改變未來,要做一個擁有鋼鐵般意志的人,做一個百折不撓的人。

  24. 胡楊漫天 says:

    我國什麼時候能像唐朝那時,擁有無數個附屬國,並讓其它大國來朝拜啊…….期待。

  25. 劉基 says:

    老朱你來陪我了呀

  26. 岸芷汀蘭 says:

    為啥子要建個體系讓俺們初中生有負擔呢朱八八爺爺?

  27. 胖胖 says:

    咋說明朝國界也比現在的大,朝鮮、韓國都是給明朝進貢的。

  28. 成吉思汗 says:

    唉呀媽呀,我的子孫後代竟然每天吃沙子,太坑爹了吧。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29. 隨便 says:

    成吉思汗兄何必自責,當你一統蒙古各時已經註定了蒙古國的覆滅。主要是政治上出現嚴重問題。。。。。。。

  30. BaNdit.無敵 says:

    歷史真殘忍……

  31. 確實好看! says:

    沒什麼可說的可說

  32. 還是讀點書 says:

    好看,真精彩,老朱太牛了。

  33. 天啊 says:

    無語

  34. 12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says:

    刷屏幕的來了。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35. 一點點來 says:

    辛隅也太自不量力了,難怪要招來造反,還是too youny too naive .

  36. 小y says:

    有沒有覺得老朱與老毛有點像啊?

  37. 匿名 says:

    朱哥,太

  38. 土豆泥 says:

    大明帝國主義萬歲

  39. says:

    朱元璋有點不念舊情,李善長和馮勝都殺了。

  40. 讀客 says:

    這就是告訴我們什麼叫歷史!什麼是帝王!在如何時代,歷史的面貌就是這些不為人知和為人所知的築成。

  41. says:

    怎麼連大長今也出來了

  42. 我,,,打醬油 says:

    中華文化 博大精深,,,

  43. 閉上眼,也能感覺到你呼吸的溫柔 says:

    哎,今個天不錯 艾還拉無憂,傻蛋

  44. 我,,,打醬油 says:

    你傻

  45. 閉上眼,也能感覺到你呼吸的溫柔 says:

    去你的,你才傻呢

  46. 我,,,打醬油 says:

    樓上的是傻子 還想反抗么

  47. 閉上眼,也能感覺到你呼吸的溫柔 says:

    不得了

  48. 我,,,打醬油 says:

    還算乖 今天天氣是不錯 撒還啦嘿呦 哈哈

  49. 閉上眼,也能感覺到你呼吸的溫柔 says:

    快到碗里來,

  50. 我,,,打醬油 says:

    你才到碗里去,,傻瓜 這小說不錯 可要早些睡的哦 晚安/*

  51. 閉上眼,也能感覺到你呼吸的溫柔 says:

    啊 艾拉無憂,樓上的

  52. 我,,,打醬油 says:

    我有多想你 你感覺得到么,,,

  53. 學者 says:

    原來 朝鮮是這麼建立的啊 !開眼界了

  54. 星辰 says:

    朝鮮是朱老闆起的名.我才知道.看來現在朝鮮人民要感謝老朱耶

  55. Alena says:

    I really coudnl’t ask for more from this article.

  56. HGVDBGFLD says:

    KHGJKH;LSLDGJRS

  57. 間距 says:

    15樓不錯

  58. cynthia says:

    i like it,is very good
    very very very nice!!!!!!!!!!!!!!!!!!!
    just tell us a bit more
    ok?

  59. 張居正 says:

    歷史好無情。。。。。。

  60. 熊貓眼 says:

    看得我欲罷不能啊!

  61. 神暗 says:

    15樓厲害!

  62. 羋月 says:

    好好看

  63. 朱棣 says:

    我何時登場

  64. wqewq says:

    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看看看看看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我看到了大海

  65. 迷茫的魚兒 says:

    還是老朱牛.

  66. 初入江湖 says:

    以史為鑒
    心胸闊然

  67. Jeanne says:

    It will be privatized when the private sector has actually taken over, that hasn't happened yet. And a prziotiiatvan effort that involves Elon Musk stinks of crony capitalism to me. In any case the private sector has neither the resources nor the motive to do the kind of exploration necessary to open up the solar system.

  68. 戰甲王 says:

    想問一下大夥
    大長今是什麼?????

  69. 那樣只剩幾日 says:

    大長今是…
    我也不知道

  70. 戰甲王 says:

  71. 戰甲王 says:

    老兄你是來搗亂的吧

  72. 那樣只剩幾日 says:

    69層的匿名還有70層的今天的,沒事複製個屁啊,
    沒事找事干啊

  73. ABCDE says:

    呵呵的

  74. 中獎五百萬 says:

    大長今就是韓國拍的一個電視劇。

  75. **` says:

    *-、

  76. 隔壁老王 says:

    隔壁老朱家,你挺牛的哈!還想咋滴整!錦衣衛啊!

  77. 大明皇子 says:

    朝鮮為天朝之領土矣

  78. 白水 says:

    贊,明月有道心,望行而修形,則近大道。

  79. Leo says:

    ……

  80. says:

    哇哇哇,82樓的好厲害,這不就是這章的英文版嘛!

  81. 崇禎 says:

    我能出場了嗎

  82. 命運之神 says:

    就不應該給你劍和鑰匙

  83. 建文帝 says:

    我能出場嗎?

  84. 匿名 says:

    私たちは、朱元璋時代の重大な事件を紹介しました。明初の制度についての概括的な紹介であり、これらの制度は全體に深く影響を與えています。さらに重要なのは、これらの制度の背後に一つの秘密を隠して、その秘密は朱元璋の心の中に埋蔵されています。

    「朱元璋と明の法制建設」

    法制建設といえば、この近代化の観點を封建的な君主と結びつけるのは難しいかもしれないが、朱元璋は実に偉い人である。

    私たちは前に言ったが、朱元璋は「大明律」を制定し、5種類の刑罰が定められている。現代語としては小竹棒が人を毆り、大板が人を毆り、有期懲役、流刑、死刑。もちろん、朱元璋の性格に従って、彼はこのいくつかの処罰の方法に満足しないで、この5種類はただの刑で、その他に多くの模様がまだあって、前にすでに紹介したことがあって、ここで多く言う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そして、明初の一般的な教育の中で、最も重要なのは「大明律」ではなく、「大明」という本がありますが、これは一體どんな本なのでしょうか。なぜ「大明律」よりも重要なのでしょうか?

    『大滅』とは、朱元璋が1萬人以上の犯罪者を採集したケースで、その犯罪の過程や処罰の方法をまとめて、広く配布している。ではなぜ朱元璋は『大明律』ではなく『大明律』を広めたいのですか?細かく分析すれば、朱元璋は確かにすごい人物であることがわかる。

    法學の分類によって、「大滅」は判例法に屬するもので、朱元璋はまだ英米法系の傾向がある。朱元璋は、庶民がその條文を背にすることは不可能であることを知っているが、これらの例は生き生きとしている。一人一人は名前があって、庶民が食事をしても、レジャーの読み物として見ることができます。今日私たちは物語を見るのが好きなように、さらに重要なのは、これらの犯人に対する様々な殘酷な刑を詳しく記述しています。行ったものをまた吐いて、この生涯を犯してはならないと誓った。

    犯人の犯行や処罰の仕方を「大滅」に書き込むと、警示作用を起こしている。

    しかし問題はまだ存在して、當時の人々の文化の程度が普遍的で高くありませんためです。文盲は人口の大多數を占めていて、工事を望んでいないで、小學校(私塾)を読んだことがありますが、皆さんはテレビでよく見ら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城門の入り口には、一人で読んで、多くの人が聞いているのではなく、その人口がいいのではなく、大家族が字を知らないので、これは客観的な事実に合っています。一般庶民の素質は低く、一般的なケースでも普及しにくい。

    朱元璋はもう仕方がありません。そんな多くの庶民の代わりに、読むこともできません。これは本當に解決しがたい問題だ。しかし、奇人は奇人で、朱元璋は1つの盜人の考えた方法で問題を解決した。

    彼の方法は具體的には次のように操作します:たとえば張三は罪を犯して、刑に処すべきで、県官はすでに罪を決めて、次の歩は本來ならばその牢獄の牢獄に座るべきで、流刑の流刑になるべきで、しかし差役は忙しくなくて、彼らはまた1件の事を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くて、あれは張三を彼の自分の家の中に押収して、同じものを探して、何を探しますか?

    もし見つかりましたら、それは張三を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もし本來の刑で流刑なら、行かなくても、牢屋に帰って、牢屋に戻って、殺頭の罪なら、命を拾うことができます。

    逆に、家にこの本がなくて、それは終わってしまって、張三が流刑罪に言い渡されたら、差役は彼が交通費を節約して、彼の頭をぱらぱりと落とした。

    実は法理によると、家にはこの本があって、法律を知っていることを説明しています。でも、當時にとって、これは朱元璋が考えられる最高の方法だと思います。

    朱元璋はこのような方法で法典を普及させ、具體的な効果は必ずしも良いとは限らないが、彼は結局やってみた。

    「朱元璋の特殊規定」

    洪武の年間で、朱元璋は多くの奇妙な制度を規定していたが、もし必要ならば、10數萬字と推定される。ここは簡単にいくつか紹介される。これらの制度を軽視しないで、これらの制度の背後に深い意味が隠されている。

    その時、人が死んでしまうのは、勝手に言うことはできない。人の身分を見て、具體的には次のように定められている。

    皇帝は死んで崩れて、公の侯の貴悲しみは死を稱して、大臣は死を卒と稱して、士の死は不祿と稱して、人民は死ぬことができて死ぬことができます。

    この規定は人々に多くの面倒を與えた。例えば當時の役人の葬式で、霊堂が出て、人々は拝禮しました。當時、多くの人が「頭當たり」をやっていた。「突門喪」とは、祭禮をする人や死んだ人のことを知らず、知らないこともある。しかし、同朝は官となり、死者は大きく、善し悪しにかかわらず拝拝し、具體的な操作の過程は次の通り。

    霊堂に入って神位の位置を見極めて、この人を知らないと、神様の名前を覚えて、ひざまずいて大聲で泣いてしまいます。

    そう言ったら、皆さんはあなたが場を壊しに來ていると疑っています。あなたが祭るのは役人で、庶民の言い方を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か。

  85. 翻譯 says: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受到萬人敬仰,第二個吃螃蟹的人受到萬人唾棄

  86. says:

    也許有個人很喜歡朱元璋,性格差不多,很多重要政策也相似,只是升級版。比如人口不流動,接班人,。沒有錦衣衛,有發動群眾斗群眾。

  87. 朱元璋 says:

    作者你說什麼少年天子?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天子!那就是朕!小小朝鮮國王也敢稱天子嗎?呵呵

  88. 朱厚照 says:

    有誰和朕玩嗎

  89. 墨菲 says:

    朱元璋,你中了我的定律了!

  90. 馬大腳 says:

    後輩我勸你善良,別損重八,雖然極端了點,但沒辦法啊!得守住大明江山啊!啊啊啊啊 啊!

  91. 匿名 says:

    然而滿清也是游牧民族。。。

  92. 偉大的努比斯 says:

    原來高麗是朝鮮啊,這次長知識了!

  93. 笑藍一方天 says:

    執法犯法罪加一等,不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94. 滾去上網課 says:

    今天是2020年4月17日

  95. ?? says:

    我都重看8遍了

  96. 匿名 says:

    【朱元璋和明朝法制建設】

      說起法制建設,大家可能很難把這個現代化的觀點和封建君主聯繫起來,但朱元璋實在是個了不起的人,他不但制定了完備的法律,還成功的普及了法律。

      我們之前說過,朱元璋制定了《大明律》,並規定了五種刑罰,分別是笞、杖、徒、流、死。翻譯成現代語言就是小竹棍打人、大木板打人、有期徒刑、流放、死刑。當然按照朱元璋的性格,他是不會滿足於這幾種處罰方式的,這五種只是正刑,另外還有很多花樣,之前已經介紹過,這裡就不多講了。

      而在明初的普法教育中,最重要的並不是《大明律》,而是一本叫做《大誥》的書,這到底是本什麼樣的書呢?為什麼它比《大明律》還重要呢?

      所謂《大誥》是朱元璋採集一萬多個罪犯的案例,將其犯罪過程、處罰方式編寫成冊,廣泛散發。那麼為什麼朱元璋要推廣《大誥》而不是《大明律》呢?只要細細分析,我們就可以發現朱元璋確實是個厲害的人物。

      根據法理學的分類,《大誥》採用了案例,應屬於判例法,這麼看來朱元璋還頗有點英美法系的傾向。朱元璋正確的認識到,要老百姓去背那些條文是不可能的,而這些案例生動具體。個個有名有姓,老百姓吃完了飯可以當休閑讀物來看,就如同今天我們喜歡看偵破故事一樣,更重要的是,裡面還詳細記述了對這些犯人所使用的各種酷刑,如用鐵刷子刮皮、抽腸、剮皮等特殊行為藝術,足可以讓人把剛吃進去的東西再吐出來,然後發誓這輩子不犯法。

      把犯人的罪行和處罰方式寫入《大誥》,並起到警示作用,實在是一種創舉。

      但問題還是存在的,因為當時的人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文盲占人口的大多數,沒有希望工程,讀過小學(私塾)的已經很不錯了,大家在電視上經常可以看到,城門口貼著一張告示,一個人讀,無數人聽,並不是因為讀的那個人口才好,而是由於大家都不識字,這是符合客觀事實的,老百姓素質低,即使是通俗的案例也很難普及。

      朱元璋再有辦法,也不能代替那麼多的老百姓去聽,去讀。這實在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但奇人就是奇人,朱元璋用一個匪夷所思的辦法解決了問題。

      他的辦法具體操作如下:比如張三犯了罪,應該處以刑罰,縣官已經定罪,下一步本來應該是該坐牢的去坐牢,該流放的流放,但差役卻不忙,他們還要辦一件事,那就是把張三押到他自己的家中,去找一樣東西,找什麼呢?

      就是這本《大誥》,如果找到了,那就恭喜張三了,如果本來判的流放,就不用去了,回牢房坐牢,如果是殺頭的罪,那就能撿一條命。

      反之,家裡沒有這本書,那就完蛋了,如果張三被判為流放罪,差役就會先恭喜他省了一筆交通費,然後拉出去咔嚓掉他的腦袋。

      其實從法理上說,家裡有這本書,說明是懂得法律的,按照常規,知法犯法應該是加重情節。不過在當時而言,這也算是朱元璋能夠想出來的最好的方法了。

      朱元璋通過這種方式成功的普及了法典,雖然具體效果不一定很好,但他畢竟做出了嘗試。

      【朱元璋的特殊規定】

      在洪武年間,朱元璋規定了很多奇怪的制度,如果要都寫出來,估計要十幾萬字,這裡只簡單介紹其中幾種。不要小看這些制度,在這些制度的背後隱含著深刻的含義。

      在那個時候,人去世是不能隨便說死的,要先看人的身份,具體規定如下:

      皇帝死稱崩、公侯貴戚死稱薨、大臣死稱卒、士死稱不祿、庶人死才能稱死。

      這個規定給人們製造了很多麻煩。比如當時官員的喪禮,擺出靈堂,眾人祭拜。當時有很多人都搞「撞門喪」。所謂「撞門喪」是指祭拜的人和死掉的人不熟,有的根本就不認識。但同朝為官,死者為大,無論好壞都去拜一拜,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進到靈堂,看清神位位置,如果不認識這人,就要先記住神位上的名字,然後跪地大哭:某某兄(一定要記准名字),你怎麼就死了啊,兄弟我晚來一步啊。

      如果你這樣說了,大家就會懷疑你是來砸場子的,你祭拜的是官員,怎麼能用庶民的說法呢?

      正確的方法是這樣的,進到靈堂,先去問家屬:您家老爺前居何職?

      家屬回答:我家老爺原是兵部武選司郎中。

      這時心裡就有底了,這是個五品官,該用「卒」。

      那就拜吧。

      別忙,還要再問一句:您家老爺可有世系爵位?

      家屬回答:我家老爺襲伯爵位。

      還是仔細點好啊,差點就用錯了。這時才能去神位前,跪地大哭:某某兄,你怎麼就薨了啊,兄弟我晚來一步啊。

      大功告成,真累啊。

      其實稱呼上的規定前朝也有,但並沒有認真執行過,而在洪武年間,如果違反這些制度規定,是會有大麻煩的,除了稱呼外,當時的老百姓也被分成了幾個種類。

      【職業分配製度】

      當時的人按職業劃分可大致分為:民戶、軍戶、匠戶。

      其中民戶包括儒戶、醫戶等,軍戶包括校尉、力士、弓兵、鋪兵等,匠戶分委工匠戶、廚役戶、裁縫戶等。

      這些戶的劃分是很嚴格的,主要是為了用人方便,要打仗就召集軍戶,要修工程就召集匠戶。看上去似乎也沒有什麼問題,但其實缺陷很大。

      比如你是軍戶,你的兒子也一定要是軍戶,那萬一沒有兒子呢,這個簡單,看你的親戚里有沒有男丁,隨便拉一個來充數,如果你連親戚都沒有,那也不能算完,總之你一定要找一個人來干軍戶,拐來騙來上街拉隨便你,去哪裡找是你自己的事情。

      再比如你是匠戶中的廚役戶,但你說你不懂廚藝,那也不要緊,人去了就行,只要人數對得上就沒問題,反正你做的飯我也不吃,誰吃了拉肚子我也不管。

      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劃分實在是不科學的,不但民戶軍戶這些大戶之間不能轉,同一戶內不同的職業也不能轉,萬一打仗時要召集弓兵戶,偏偏這些人從小沒有練過拉弓,那也沒辦法了,每人給一把弓就上吧。這樣的軍隊戰鬥力是不能保證的,又如召集醫戶,如果召來的都是一些不懂醫術的,那可就要出人命了。

      這是老百姓,官員們也不輕鬆,他們衣服穿著和顏色搭配、用料、圖案都有著嚴格的規定,如違反,是要殺頭的。

      如朝服冠上的梁數,一品七梁,二品六梁,往下遞減,不能多也不能少,這衣服是祭祀典禮要穿的,平時上朝要穿公服,公服的規定也極為複雜,從一品到九品,從文官到武官,衣服顏色不同、花紋不同、花徑不同、衣服上的補片也不同。

      回家之後也不輕鬆,不能穿睡衣之類的衣服走來走去,要穿常服,這常服也不能隨便穿,不同品級也有規定,如腰帶,一品用玉、二品用花犀,以下各不相同。

      如果你不小心穿了常服去上朝,或是穿了公服去祭祀,系錯了腰帶,穿了黃色內衣,只要被人發現,就是嚴重錯誤,可能要殺頭的。

      這些制度看上去眼花繚亂,但他們之間是存在著聯繫的,如果我們仔細的對這些制度進行分析,就會發現,這些制度的背後隱藏著某種目的。

      除了這些制度外,朱元璋還為他的臣民們設定了嚴格的規定,他貴為天子,卻給全國幾乎所有的行政機關都分好了工,行政公務、司法裁決、倉儲準備、人口統計,甚至連街道清潔都逐一分配到人。不但如此,他還詳細說明工作該怎樣去做,相當於今天買電器時附送的說明書,一一列舉唯恐不能窮盡,如人口統計時要注意哪些事項,如何進行核查,隱瞞人口的常用手段等等都列明出來。

      估計要是再詳細點,他還會規定清掃街道時怎樣使用掃帚,出門時該先邁哪只腳。這樣看來,在朱元璋手下幹活倒也不累,相信只要不是白痴,能看懂朱元璋配發的說明書,都是能夠干好工作的。

      此外他還禁止農民進城打工,規定所有老百姓只能在自己的生活範圍內活動,在所有的交通要道上設置了關卡,人們要走出規定地域,必須持有官府出具的路引。這玩意可千萬要收好,如果丟了,守關卡的士兵會直接把你當成逃犯,抓走充軍,目的地是去不成了,家也不用回去了,很可能過那麼幾年,這位丟了路引的兄弟也站在關卡當檢查員了。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也能看出來了,朱元璋要建立的是一個等級分明,秩序嚴謹,近乎僵化的社會結構,在這個結構中,農民只能種地,商人只能經商,官員按照規定干好自己的工作,無論誰都不能越界。軍戶、民戶、匠戶的劃分決定了在那個時代找工作從來都不是難題,不用費盡心思設計什麼簡歷,洗乾淨臉,打好領帶去參加面試。因為除了那些讀書厲害的人之外,所有人的工作都是在投胎的那一刻決定的,你爹幹嘛,你也幹嘛。

      應該說這是一個近乎完美的模型,在這個模型中,所有人都各司其職,互不干擾,他們就像無數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一同組成強大的明帝國。這些制度之嚴密、周到即使在今天看來,也堪稱典範。

      我們不得不佩服朱元璋,他不但打下了江山,還耗盡心力制定了如此完美的規章制度。他的目的也很明確:

      明帝國的所有問題我朱元璋都給你們解決了,制度也有了,方法也有了。後世子孫照著做就是了,我辛苦點沒有關係,你們就等著享福吧。

      可惜模型始終只是模型。

      【規則的漏洞】

      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存在著完美的東西,任何制度都有缺陷,任何體系都有漏洞。朱元璋的這個體制也不例外。

      事實證明,他的體系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而且還出現了很多朱元璋本人做夢都想不到的意外。

      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限制大臣的權力,然而明朝的內閣比以往的任何丞相都更專權。

      朱元璋規定老百姓不得四處流動,然而明朝中後期流民成風,四處遊盪,絲毫不受束縛。

      朱元璋頒布了抑制商業發展的條令,並規定商人不得穿著綢沙等貴重衣物,然而大規模的工商業發展正是從明朝開始,而那些本應該是社會最底層的商人卻穿金戴銀,甚至登堂入室,為官經商。

      朱元璋嚴令太監不得干政,可是明朝的閹宦卻個個都是重量級的。(這與他廢除相權有關)

      朱元璋給他的所有子孫都準備了爵位和俸祿,然而一百多年後,他的很多後代都家道中落,窮困潦倒。

      這些朱元璋認為可以用千年萬年的制度,在短短的百餘年間已經煙消雲散。甚至他的繼承者們也不再認真遵守這些規定,他們口中說著太祖成法萬年不變,實際上卻是各有各的搞法。偶爾有那麼一兩個腦袋不開竅的叫囂著要恢復祖制,換來的卻是眾人嘲笑的眼神,甚至連當時的皇帝也不以為然。

      實際上,朱元璋為了保障自己的這套制度模式能夠貫徹實施下去,對那些敢於改動和違反者,制定了嚴厲的處罰措施,如他曾銘文規定太監干政者,殺;敢議立丞相者,殺等等。可是這些措辭嚴厲的規定從來就沒有真正發揮過作用。太監還是照常干政,內閣還是行使著丞相的權力,此路不通就繞道走,誰也沒把太祖成法當回事。

      更讓朱元璋想不到的是,他規定的事情往往都向著反方向發展,用俗話說就是怕什麼來什麼。在朱元璋的面前似乎有一個看不見的對手,朱元璋想往東,這個對手偏要向西。朱元璋想吃飯,這個對手卻給他喝水。

      這個對手並不是虛無的,我們之前提到過他的名字——歷史規則。

      如果我們細細分析一下朱元璋制定的這些制度,就會發現很多問題。比如他規定商人不允許穿好衣服,限制商人的政治地位,如有違反,就要處以重刑。

      然而這規定真的行得通嗎?

      農民有權穿紗,卻買不起,商人雖然地位低賤,但他們有錢,有錢才能買得起那些貴重的東西,農民沒有錢,所謂的權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他們連飯都不一定吃得飽,哪裡還談得上穿什麼衣服?這不是拿窮人開心嗎?(雖然他本意並非如此)

      類似的制度缺陷還有很多,這些制度本身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遺憾的是並不一定適應情況的變化。因為朝廷的收入不斷的增加,經濟不斷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也會發生變化,墨守成規的制度最終一定會被歷史所淘汰。

      朱元璋制定的這套政策是適應明朝初年的情況的,事實證明,這些制度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恢復。但朱元璋雖是能人,卻不是超人,也不會搞「人間大炮」「時間停止」之類的把戲,他不能停滯歷史的進程,當他把自己的這些制度和方法作為「萬世不變之法」流傳下來後,這些過時的玩意在後人眼中就會變得荒謬和不適用,並成為絆腳石。

      朱元璋這一生有過很多厲害的對手,頑強的張士誠、兇狠的陳友諒,糾纏不清的北元、狡猾的胡惟庸、驕橫的藍玉,這些人都是一代人傑,然而他們都敗在了朱元璋手下。直到他遇到了最後一個敵人——歷史規則。

      在歷史的進程中,命運之神會從芸芸眾生中挑選一些人,給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如果你被挑中,實在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但你同時也必須認識到,這是一場殘酷的比賽,當機會到來時,你若要真的有所建樹,就必須比其他人更優秀、更強大,因為最終的勝利者只有一個。

      四十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命運之神來到了朱重八的床邊,將一柄劍和一把鑰匙交給了他,他告訴朱重八:用劍去推翻殘暴的元朝,用鑰匙去打開那扇新的大門,你將建立自己的王朝,獲得你應得的榮耀!

      朱重八莊重的接收了這兩份禮物,他沒有辜負命運之神的期望。在那漫長而艱苦的歲月里,他用自己天才的軍事和政治才能,戰勝了所有的競爭者,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他不再是那個窮困潦倒的朱重八,而是重權在握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認為自己已經有足夠的力量改變原先的規則,創造自己的體系。

      但他錯了,無論他如何強大,在歷史的眼中,他只不過是一顆小小的棋子。

      他可以影響少數人於永遠,也可以影響多數人於暫時,但他無法影響多數人於永遠。

      毫無疑問,朱元璋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人物,他有著卓越的軍事和政治天賦,精力充沛,他執政三十一年,勤勤懇懇日夜不息的處理政務,一個天才加上勤奮,世上還有什麼事情是他做不成的呢?

      他相信自己能夠操控一切、改變一切,他已經憑藉自己的才能獲得了命運之神的垂青,成為了這片廣闊大地的統治者。但他並不滿足,所以他按照自己的設想創造了一整套獨特的社會體系和架構。他相信,就如同以往一樣,他會勝利的,事情是會按照他的設想進行下去的。

      可是歷史規則這個對手與之前的都不相同,他無影無形卻又無處不在。他沒有去招惹朱元璋這位猛人,卻不斷的纏擾著朱元璋的子孫,而朱元璋的體系也在時間的磨礪下變得千瘡百孔,最終失去了控制力和約束力,歷史固執的按照自己的邏輯方式走了下去。

      事實證明,在這場鬥爭中,朱元璋失敗了。

      原因何在呢,答案看起來似乎深不可測,其實很簡單:

      因為朱元璋只是歷史的執行者,他並不是歷史的創造者。

      即使沒有朱元璋,也會有李元璋、王元璋來完成歷史的使命,推翻舊的王朝,建立新的帝國。歷史是一個好客的主人,但卻從不容許客人取代它的位置。歷史也從來就不是一個人或是幾個人可以支配創造的。所謂時勢造英雄,實乃至理名言。

      那麼誰才是歷史的創造者?又是誰支配著這些歷史規則呢?

      真正創造支配歷史的是稻田裡辛勤勞作的老農,是官道上來往的商賈,是朝堂上進言的官員,是孤燈下苦讀的學子。

      是的,正是這些普通人創造和支配著歷史,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註定默默無聞,都無法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們也是偉大的,他們用自己勤奮的工作不斷推動著歷史的前進,他們才是歷史真正的主人。

      從古至今,從無例外。

      在解構了朱元璋的體系後,讓我們回到洪武時代,還有一些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事件是必須述說的。

      【可怕的錦衣衛】

      特務政治是明朝的一個特點,其代表機構就是錦衣衛。

      錦衣衛這個名字對我們而言只是一個歷史概念,但明朝的人們提起這個名字卻是談虎色變。這是一個奇特的機構,它原本只是一支軍隊,是皇帝的親軍二十六衛之一。這些部隊由皇帝本人指揮,各有各的職責。

      按說親軍應該整日在皇帝身邊,是個不錯的職業,但你可不要以為當上親軍就能飛黃騰達,比如親軍二十六衛中的孝陵衛就是守墳的。整日只能和陵墓打交道,如果不幸被選入孝陵衛,恐怕一輩子也見不到活著的皇帝了。

      相比而言,錦衣衛就厲害得多了,它是皇帝的衛隊,出行時負責保衛,此外它還是儀仗隊,上朝時掌管禮儀。所有錦衣衛的成員服裝整齊,穿著飛魚服,佩戴綉春刀。正是由於錦衣衛承擔著如此重要的職責,且都是皇帝身邊的人,他們漸漸的成為了皇帝的耳目,負責打探情報和懲處大臣。

      這個機構的可怕之處在於,他們不受任何部門的管轄,只聽皇帝的指揮,其機構也比較簡單,指揮使一人(正三品)為最高統帥,下各設同知、僉事、鎮撫二人、千戶十四人,這些是錦衣衛的高級領導。

      明初加入錦衣衛的人都要進行嚴格審查和面試,必須保證是良民,無犯罪前科,並經過精心挑選和各種訓練,順利通過這些考驗的人才能成為錦衣衛。

      錦衣衛的主要職責是偵查大臣們的行動,並隨時向皇帝報告,他們還掌管著「廷杖」,負責懲處違反皇帝意志的大臣,而在大臣眼中,這是一群極為可怕的人。洪武年間,如果大臣家有錦衣衛上門,他就會收拾好衣物,和家人告別,然後一去不返。

      此外錦衣衛還負責收集軍事情報、策反敵軍高級軍官的工作,如在後來的萬曆朝鮮之戰中,錦衣衛表現的相當活躍,收集了大量日軍情報,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錦衣衛的另一個可怕之處在於,他們不受司法機關的管轄,可以自己抓捕犯人,並審判判刑。在逮捕犯人前,錦衣衛指揮會發給所謂「駕帖」,大家可能在「新龍門客棧」中看到過這件東西,要說明的是,「駕帖」並不是身份證明,而是逮捕證。

      錦衣衛持有此物逮捕人犯不受任何人阻攔,如有反抗,可格殺勿論。由於錦衣衛擁有幾乎超越一切的權力,無論刑部還是大理寺見到錦衣衛都避而遠之。

      錦衣衛還有自己的監獄,稱為「詔獄」,此獄名氣之大,甚至超過了刑部的天牢,因為能被關進這個監獄的都絕非普通人,往往不是大忠大善就是大奸大惡。

      事實證明,這些人的工作效率確實很高,在胡惟庸和藍玉案中,錦衣衛晝伏夜出,四處打探,以不怕殺錯,只怕殺漏的精神找出了許多所謂的同黨,並一一處決。這兩宗案件也大大提升了錦衣衛的名聲。

      毫無疑問,這是一群可怕的人,他們重權在握,除皇帝外不受任何人管轄,是皇帝重要的統治工具。

      但這一機構的始創者朱元璋卻深刻的認識到了特務政治的危害,他知道如果放任下去,國家法律的約束性和權威性將蕩然無存,於是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他命令撤銷錦衣衛,並下令所有司法審判行為必須由司法機關執行。(詔內外獄無得上錦衣衛,大小咸經法司)

      為了顯示廢除錦衣衛的決心,朱元璋還當眾焚毀了錦衣衛的刑具,以示永不重開之意。

      然而很多事情只要開了頭,就很難收尾了。

      錦衣衛這個獨特的機構將在後來的明朝歷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們以後還會經常和它打交道的,現在就先放下吧。

      【一個盟友的加入】

      就在朱元璋逐步解決國內問題時,明帝國的東北邊界發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件事將對明朝後來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事情的發生地是高麗王國。

      高麗王國是王建於公元十世紀建立的,這個王朝取代了之前的新羅王國,一直延續下來,但這個高麗王朝與明朝的關係並不好,這是有著歷史原因的。

      在元朝建立之後,發兵攻打高麗,高麗最終不敵,被迫屈服蒙元。而元朝統治者按其一貫的方針政策,將本是隸屬過的高麗歸併為元朝的征東行省。元朝還隨意廢除高麗國王,其目的在於通過王室的通婚,將高麗牢牢控在手中,他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從元世祖到元末,元朝皇帝先後將七位公主下嫁高麗國王。

      這樣看來,和親這一招永遠都是有用的,萬一有一天雙方打起來,只要把七姑八姨的拉出來,讀一下家譜,考證出閣下是我姐姐的兒子的堂弟的鄰居等等,就能把對方說得目瞪口呆,收兵回家。

      元朝的目的達到了,經過長期的相親介紹和血緣分配,三代高麗國王都帶有元朝皇室血統。當然了,如果要算出到底是哪一輩的,互相之間怎麼稱呼還是要翻家譜的。

      正因為高麗王室與元朝皇室的血統聯繫,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統治者被趕出中原後,高麗仍然依附於元朝。

      朱元璋很明白一個穩定邊界的重要性,他在明朝建立後,就派遣使臣出使高麗通報國號年號,意圖與高麗建立宗藩關係。

      在利害關係面前,親戚關係是不一定管用的,事情的發展又一次證明了這一點。

      看到元朝敗退,高麗王朝國王王顓便斷絕與元朝的關係,受明朝冊封,趁機擺脫了元朝的奴役。然而事情總是一波三折,高麗王朝里還有很多人是元朝統治者的親戚,他們自然不甘心被明朝控制。於是親元與親明的勢力展開了長達十餘年的鬥爭。

      後王顓十歲的養子江寧君辛隅繼位。這位國王是傾向北元的,但他為了不得罪明朝,也派遣使者去為他的父親請封謚號(高麗國王的謚號按例由明朝確認)。本來事情還是順利的,明朝派遣使節林密、蔡斌前往高麗,然而此二人在從高麗歸國途中被人劫道,不但隨身物品被搶,人也被殺掉了。

      按說這件事不一定是高麗乾的,因為在自己地盤上干這些活就等於在兇案現場寫下殺人者系某某,太過招搖,此事恐怕是北元派人乾的。

      但朱元璋豈是好得罪的?陰謀居然搞到了他的頭上,怎肯干休!他暴跳如雷,收回了給王顓的謚號,表示絕不承認辛隅的國王地位。高麗也是一肚子苦水沒辦法倒,只好轉而向北元請封,獲得了高麗國王、征東行省左丞相的封號。

      至此,明朝與高麗王國決裂,雙方亮出了兵刃。眼見一場大戰又要開打,但刀劍雖然沒得商量,帶刀劍的人卻是可以商量的。

      高麗國王決定動手了,洪武二十年(1387),馮勝和藍玉率領軍隊打敗納哈出,控制了遼東,並在遼東設了鐵嶺衛都指揮使司,控制了鐵嶺,這可是一個敏感地帶,因為鐵嶺在元朝時就是元朝和高麗之間的國界。高麗一直想佔據這個緩衝地帶,而明朝的軍事行動無疑打亂了高麗王朝的如意算盤。

      高麗國王辛隅畢竟政治經驗不足,居然去找朱元璋要求獲得鐵嶺的領土,這一要求搞得朱元璋啼笑皆非,自己打了幾十年仗,就是為了幾塊地盤,這位少年天子居然異想天開,想找連工資都不願意多發的朱元璋要土地。

      結果可想而知,朱元璋嚴詞拒絕了使臣,這位高麗國王也真是血氣方剛,他命令調集各道軍隊於洪武二十一年(1388)征伐遼東。

      那麼這支遠征軍有多少人呢?據《李朝太祖實錄》,這支部隊一共只有近四萬人。而他們的敵人——駐守遼東的明軍,剛剛打敗了納哈出的二十萬元軍,在北元已經被擊潰,退守沙漠的情況下,高麗的遠征軍有什麼辦法和這支久經沙場的明軍對抗呢?

      但辛隅似乎並沒有考慮太多,估計他是按照高麗軍隊以一當十的比率來計算戰鬥力的。

      這樣看來,辛隅對當時的形勢的認識是比較糊塗的,但他派去打仗的將領卻並不糊塗。

      至少李成桂不糊塗。

      這支軍隊的統帥是曹敏修和李成桂,他們分任左、右軍都統使。李成桂一直反對和明朝決裂,他極力勸阻未能成功。作為一名將領,他清醒的認識到攻擊遼東是以卵擊石,但迫於上級壓力,他還是率領軍隊出征了。

      大軍到達鐵嶺後,李成桂並沒有發動進攻,他另有打算。

      這位統兵大將先做通了曹敏修的工作,然後一咬牙、一跺腳、造反了!

      他帶領軍隊打回了老家,廢黜了辛隅,建立了自己的王朝,這就是著名的李氏王朝。

      為了爭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派使臣向明朝稱臣,他向朱元璋遞交了國書,新人新氣象,李成桂廢除了高麗的稱呼,這個新的王朝需要一個新的名字。

      這個莊嚴的使命落在了朱元璋的身上,他經過慎重考慮,取「朝日鮮明之國」之意,為這個王朝確定了新的名字——朝鮮。

      從此這個名字成為王國的統一稱呼,並延續至今。朱元璋親自下令:朝鮮為永不征討之國,明和朝鮮正式以鴨綠江作為邊界。而朝鮮尊明為天朝,並採用明年號,此後朝鮮的歷代國王繼位後都要派使臣至明朝,得到明朝皇帝的確認並賜予封號。

      朱元璋和李成桂確定了明王朝和朝鮮和睦友善的關係,也立下了雙方守望互助的諾言。後來的歷史證明,他們都遵守了自己的承諾。

      李成桂的建國舉動及明朝朝鮮和睦關係的確立,對後來明朝的發展產生了影響,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今天的文化傳播也有一定的因果關係。這是從何說起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在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一百多年後的1506 年,李朝中宗繼位,在他擔任國王的三十八年里,有一位醫官靠著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一番事業。四百多年後,這位醫官的事迹被拍成了電視劇,流行一時。

      這部電視劇就是《大長今》。

      這麼看來,李成桂那一咬牙的決定實在影響深遠。

      朝鮮成為了大明的屬國,北元也被打得奄奄一息,躲到沙漠里整日吃沙子。強大的明朝終於平定了帝國的邊界,自盛唐之後,經過數百年的漫長歲月,中原政權終於不再畏懼游牧民族的進攻,一個龐大的帝國又一次屹立起來,它用自己的實力保證這個國家的臣民可以安居樂業,經濟文化可以不受干擾的持續發展。

      在今天看來,我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97. 22 says:

    這本書作者以評論的方式寫作,但對各項制度中奴化殘暴方面沒有正確的史觀,如對低層「軍戶」這種奴隸制度,皇子王孫世代相傳的俸祿沒有評價

  98. 22 says:

    因明初的皇子王孫厚祿制度,導致明朝中後期,國家的稅收最少三分之一消耗在宗室子孫,民眾則饑寒交迫難以活命

  99. says:

    那麼這支遠征軍有多少人呢?據《李朝太祖實錄》,這支部隊一共只有近四萬人。而他們的敵人——駐守遼東的明軍,剛剛打敗了納哈出的二十萬元軍,在北元已經被擊潰,退守沙漠的情況下,高麗的遠征軍有什麼辦法和這支久經沙場的明軍對抗呢?
    但辛隅似乎並沒有考慮太多,估計他是按照高麗軍隊以一當十的比率來計算戰鬥力的。

    棒子吹牛逼的特性看來自古以來就有呀

  100. 朱元璋 says:

    劉基老兄我來陪你了~

  101. 宮之奇 says:

    度娘里的二十六衛,怎麼沒有孝陵衛這一說法!!

  102. 宮之奇 says:

    度娘里的二十六衛,怎麼沒有孝陵衛這一說法

  103. 當年明月 says:

    上面我們介紹了朱元璋時代的一些重大事件,是時候對明初的制度作一個概括性的介紹了,這些制度對整個明代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在這些制度背後隱藏著一個秘密,而這個秘密就埋藏在朱元璋的心中。

      【朱元璋和明朝法制建設】

      說起法制建設,大家可能很難把這個現代化的觀點和封建君主聯繫起來,但朱元璋實在是個了不起的人,他不但制定了完備的法律,還成功的普及了法律。

      我們之前說過,朱元璋制定了《大明律》,並規定了五種刑罰,分別是笞、杖、徒、流、死。翻譯成現代語言就是小竹棍打人、大木板打人、有期徒刑、流放、死刑。當然按照朱元璋的性格,他是不會滿足於這幾種處罰方式的,這五種只是正刑,另外還有很多花樣,之前已經介紹過,這裡就不多講了。

      而在明初的普法教育中,最重要的並不是《大明律》,而是一本叫做《大誥》的書,這到底是本什麼樣的書呢?為什麼它比《大明律》還重要呢?

      所謂《大誥》是朱元璋採集一萬多個罪犯的案例,將其犯罪過程、處罰方式編寫成冊,廣泛散發。那麼為什麼朱元璋要推廣《大誥》而不是《大明律》呢?只要細細分析,我們就可以發現朱元璋確實是個厲害的人物。

      根據法理學的分類,

發表評論

本周熱門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