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肅貪】
在所有的惡行中,朱元璋最憎惡貪污,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每當他想起那本該發給自己父母的賑災糧食被官吏貪污,導致父母餓死的情景,就會忍不住咬牙切齒,這些人個個該殺!
他要創造一個真正純凈的王朝,一個官員們人人清廉、百姓安居樂業的王朝。所以他盡一切努力去實現這個夢想。
可是夢想不一定會成為現實。
洪武二年,朱元璋曾經對他的大臣們說過這樣一番動感情的話:「從前我當老百姓時,見到貪官污吏對民間疾苦絲毫不理,心裡恨透他們,今後要立法嚴禁,遇到有貪官敢於危害百姓的,決不寬恕!」
朱元璋是說到做到的,他頒布了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肅貪法令:貪污60 兩以上銀子者,立殺!
即使在開國之初,60 兩銀子也不是什麼大數目,這個命令顯示了朱元璋肅貪的決心。
為了增加震懾力度,朱元璋還設置了一項駭人聽聞的政策。
自唐宋以來,政治制度、機構設置多有不同,但縣衙的布局是差不多的,都有大門、戒石、鼓樓、二門這些結構,但在明朝卻在大門和二門之間多設置了一個土地祠。此土地祠切不可晚上去看,著實嚇人。
這個土地祠是幹什麼用的呢,不要吃驚,這個地方是剝皮用的,剝的就是人皮。
原來朱元璋命令官員貪污處死後,還要把貪官的皮剝下來,然後在皮內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並掛於公座之旁,供眾人參觀。
這個稻草人不是用來嚇唬鳥的,而是用來威懾貪官的。
較早享受到這一高級待遇的是朱元璋的老部下朱亮祖,這位朱亮祖是赫赫有名的開國大將,立有大功,被封為永嘉候(侯爵),鎮守廣州,可謂位高權重。但此人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驕狂。
當時的番禺縣(今廣州番禺區)縣令叫道同,是一個很清廉的官員,由於執法嚴厲,與當地的土豪劣紳發生了矛盾。這些土豪吃了虧又拿道同沒辦法,便拉攏朱亮祖,希望他為自己出頭。頭腦簡單的朱亮祖收了好處,居然就答應了。
此後,朱亮祖多次與道同發生矛盾,干涉道同的正常執法,還派黑社會暗中設伏,打了道同一頓。但道同並未屈服,與朱亮祖進行著不懈的鬥爭。
雙方矛盾一步步升級,終於達到頂點。道同抓住了惡霸羅氏兄弟,朱亮祖竟敢動用軍隊包圍縣衙,強行將人犯給搶了出來。並且還向皇帝上本,彈劾道同一大堆罪狀。
道同終於忍無可忍,也隨後向皇帝遞送奏章說明情況,但他忘記了朱亮祖有他不具備的優勢——快馬。
道同派人送奏章的馬是驛站的馬,而朱亮祖使用的是軍馬,朱亮祖也料到道同會告狀,於是他派人挑最好的馬,飛快的趕到京城,狠狠地告了道同一狀。朱元璋是個頭腦容易發熱的人,一看了朱亮祖的告狀信,就立馬派人去斬殺道同。
就在朱元璋發出命令後不久,道同的奏章就到了,朱元璋一對照就發現了問題,連忙派人去追,然而已經來不及了,朱亮祖就這樣殺掉了道同。
道同為官清廉,家裡沒有錢,他死前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母親無人供養,便委託好友贍養他的母親,然後從容就死。
他被殺時,無數百姓前來送行。
公道自在人心。
朱亮祖得意洋洋,自己終於鬥倒了道同,他和那些土豪惡霸可以高枕無憂了。
話雖如此,但朱亮祖仍然有些不安,他跟隨朱元璋打過仗,深知此人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的性格。不過道同只不過是個小小的知縣,而自己卻是開國大將,御封侯爵,想來朱元璋不會為了一個芝麻官對自己下手的。
朱亮祖的估計似乎是對的,過了一段時間,始終未見朱元璋有何反應,他終於安心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大理寺的官員手持朱元璋的手諭來抓他時,朱亮祖才會那樣的吃驚。他雖然手下有兵,卻還沒有神經錯亂到敢於朱元璋對抗。他十分老實的把自己的兵權交出,和大理寺的官員一起前往京城請罪。
然而大理寺的官員並不急於上路,卻詢問他:「你的兒子朱暹呢?」
這下朱亮祖驚呆了,他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因為朱元璋的人生哲學正是:要麼不做,要麼做絕。
一路上,朱亮祖還存有幻想,他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只不過殺了一個知縣,朱元璋最多是責罰一下他而已,並不會殺他。
但現實和想像總是有差距的。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九月初三,朱亮祖與長子朱暹被押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沒有跟他廢話,充分發揮了自己動手的精神,上來就用鞭子抽了朱亮祖。侍衛們一看皇帝親自上陣,士氣大振,在得到朱元璋默許後,紛紛開始動手。朱亮祖與他的兒子朱暹就這樣被活活鞭死。
「鞭死」二字,細細品位,實在讓人膽寒。
殺掉朱亮祖和朱暹後,朱元璋下令將參與此事的惡霸全部殺死。他念及朱亮祖有功,給他留了全屍,但其他人就沒有這麼好運氣了,朱暹等人的皮都被剝了下來,懸掛在鬧市,供眾人參觀,以為後世警戒。
朱元璋對這件事情的處理讓很多官員膽戰心驚。而朱亮祖也在無意中創造了一個記錄:他是第一個被當廷打死的大臣。
不過他並不是最後一個。此後,當廷打死大臣這一明朝獨特的現象就此延續了下去。終明一朝,很多直言大臣都被這種極端的刑罰打掉了性命。
此後,朱元璋對待貪官污吏的態度越來越嚴厲,他創造了一個以往封建統治者想都不敢想的政策,即規定普通百姓只要發現貪官污吏,就可以把他們綁起來,送京治罪,而且路上各檢查站必須放行,如果有人敢於阻擋,不但要處死,還要株連九族!這在中國法制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但這一政策的操作性不強,明代的實施者並不多。
與這種群眾檢舉揭發相比,朱元璋肅貪的主要線索來源是他的耳目,也就是我們上面介紹過的檢校。這些人遍布全國各地,一旦發現官員有貪贓枉法等問題即可上奏,而朱元璋也拿出了玩命的精神,即使情報送到京城已經是半夜,他也會立刻起床接見。
甚至有的貪官今天剛收紅包,第二天就會有紀檢官員來找他,並將他抓回論罪。其效率不可謂不高。
朱元璋使用了這麼多的手段,自己也全力配合,按說貪污行為應該絕跡,然而情況遠沒有他想像的那麼簡單。
朱元璋制定了法律,規定當時的刑罰限於笞、杖、徒、流、死五種,從字面上也很容易理解這五種刑罰,客觀來說,在封建社會這些刑罰並不算重。這也是朱元璋考慮到前朝的刑罰過重而做出的一種改進。
但朱元璋並不是個按規矩出牌的人,在對付貪官污吏和反對他的大臣上,他用的絕不是這幾招。
在他實施的刑罰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凌遲,把人綁在柱子上,用刀慢慢割,如果行刑的人技術好,那受刑者就要受苦了,據說最高紀錄是割三千多刀,把肉都割完了人還沒死。
除此外,還有所謂抽腸(顧名思義)、刷洗(用開水澆人,然後用鐵刷子刷)、秤桿(用鐵鉤把人吊起風乾)、閹割、挖膝蓋等等。
然而在這些令人生畏的死亡藝術前,官員們仍然前腐後繼,活像一群敢死隊,成群結隊地走到朱元璋的刑具下。
自明朝開國以來,貪污不斷,朱元璋殺不盡殺,據統計,因貪污受賄被殺死的官員有幾萬人,到洪武十九年(1386),全國十三個省從府到縣的官員很少能夠做到滿任,大部分都被殺掉了。在當時當官未必是件好事,能平平安安的活到退休就已經很不錯了,完全可以自豪的說一聲阿彌陀佛。
朱元璋十分不理解,為什麼這些人飽讀詩書,以所謂「朝聞道,夕可死」為人生信條,卻在當官之後成了「朝獲派,夕腐敗」。
他想破腦袋也不明白,但怎麼對付這些人他是清楚的,殺!
可是殺完一批,又來一批,朱元璋急眼了,於是他頒布了更嚴厲的法令:「我想殺貪官污吏,沒有想到早上殺完,晚上你們又犯,那就不要怪我了,今後貪污受賄的,不必以六十兩為限,全部殺掉!」
可就是這樣也沒能止住,官員反倒是越來越少,於是在當時的史料中出現了這樣一個滑稽的記錄:該年同批發榜派官三百六十四人,皆為進士監生,一年後,殺六人。
似乎這個數字並不多,別急,後面還有:戴死罪、徒流罪辦事者三百五十八人。
大家明白了吧,這三百多人一個沒漏,再說說這個戴死罪、徒流罪。
什麼叫戴死罪、徒流罪辦事呢,這可是明朝的一個奇特景觀。
很多犯罪的人過堂,上到衙門才發現當官的也戴著鐐銬,和自己一模一樣,後面還有人監視。除了衣服是官服,活脫脫就是個犯人。
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是因為官員被殺的太多,沒有人幹活了,朱元璋雖然勤勞,但也不能代替所有的官員。於是他創造了這樣一個戴死罪、徒流罪辦事的制度,具體操作方法是,官員犯法,判了死罪,先拉下去打幾十板子,就在官員給傷口塗藥,估計自己小命不保的時候,牢里突然來了個人,不管死活的把受罰官員拉出去,塞到馬車上,送到各個衙門去處理公務。
想死?便宜了你,活還沒幹完呢!
結果是被判了死罪的官員給下面跪著的犯人判死罪,然後自己再到朱元璋那裡去領死。
活幹完了,要殺要剮您看著辦吧。
該殺的殺掉,該徒刑、流放的也執行吧,別再折騰了。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到,朱元璋是下了大力氣肅貪的,但效果並不是太好,這是很值得分析的,大凡在封建朝代開國時期,官吏是比較廉潔的,而洪武年間出現如此大範圍的官員因貪污被殺,是很不正常的。
應該說,朱元璋的某些政策制定和執行出現了問題,官員貪污的主因固然是他們自己不法行為,但官員待遇過低,朱元璋肅貪手法過於急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下一章:第1部:洪武大帝 第十九章 冤案
上一章:第1部:洪武大帝 第十七章 胡惟庸案件
我覺的嘛!要是朱大哥能把俸祿弄高點,然後制度不變的話,情況應該會好很多。
俸祿那麼低,不貪是死,貪了不一定死,那還是貪的好。
與其等著餓死,還不如貪呢。。。。。。。。。。。。。。
就是嘛。。。。
朱換地不懂因才施教
與「朱」員思書啊“`
我同意防水袋的觀點
給人家那麼點錢,不貪還養不養家啊
現代社會就應該頒布類似於那樣的法律,再人道點
高薪養廉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官員好可憐
我感覺回到明朝,還是當老百姓好:皇帝,累(元璋),不能旅遊(厚照),不能選某個兒子當太子(萬曆),每天很辛苦卻沒有回報(崇禎)。
誰是腐敗者,掉腦袋!
多處理貪官
人舄財死.鳥為食亡.沒有強烈的升官發財的慾望.只能做窮苦老百姓
小朱生活在兒時的歷史中
一群白痴在評論那個偉大的天才!
刑罰太嚇人了吧
上帝白當了
朱大哥太強悍了
我考!誰敢跟我朱哥的地盤上貪,我讓誰死無葬身之地!
兒
這是88的失誤呀!!!
從頭到尾 幾乎都是「死」 難道讓人怎麼死得爽 朱才怎麼開心 就像現在許多人喜歡聽到貪官被判死刑的感覺一樣 心理需要治療啊 話說當時有精神病院嗎????
老朱要是能活到今天,就好了.
神那,明朝滴官員真的不貪污不行啊!
馬後炮,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真可憐
官員貪污的主因固然是他們自己不法行為,但官員待遇過低.
present moon莫不是在暗示高薪養廉吧。建議你還是研究一下人性後再寫這一段。
瞅瞅,唉,工資低啊!!!!
無知 覺悟 絕路
肅貪是個從古到今的問題,難啊…………。
剝皮很嚇人,0.0
朱元璋要生在當代就好了
看來老朱不是很精通管理的藝術
皇上 你還是把俸祿調高點吧
聽著,誰是腐敗者,殺。。。誰多拿俸祿,殺。。。誰貪污錢財,殺。。。誰不辦公事,殺。。。誰偷偷放假,殺。。。聽到那嗎。誰要是違反規定,株連九族。刺殺我的,株連100族,直到世界末日。哇哈哈。。。。。。。。。。。。。。。。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可以請教一下是哪100族嗎?
是吃飽了撐的,咱那點親戚,在有什麼欠過錢的,見過一面的,在某處幫過你的陌生人的,賣給你棉花糖的,給你微博加幾道評論的,同事,加上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同學······你算算吧
潛力做官只為財
額額!
哈哈,真痛快!
老朱同志做得夠絕、狠,真大快人心。
慘啊!
我慘啊 貪就殺死 不貪就餓死 還有可能因不放假累死
刑罰太可怕了吧
朱元璋你幹嘛那麼吝嗇幹嘛,多發一點津貼,國家就會多收入一點的,哎,害了那麼多無辜的人
秦始皇
老朱加油啊 把官員都殺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正如暴力永遠解決不了問題
笨朱啊。。。。。
悲劇 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你們倒是說說現在官員工資不低,福利忒好。為啥腐敗成風?工資的原因固然是導致腐敗的重要原因,但腐敗根本原因不在於工資!在制度,在體制!
官不聊生
一切!殺貪睡,忠心為民
貪與反貪,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真是好皇帝吩,現在這些狗官員就全殺死。
朱元璋命令官員貪污處死後,還要把貪官的皮剝下來,然後在皮內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並掛於公座之旁,供眾人參觀。
你們看好了老朱給的工資是夠生活的 所謂高薪養廉 真的能行的通 人本來就是有慾望的 開的工資再多能有貪的多來的快嗎 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高的道德修養的 我覺得老朱做的對 只是過於著急
如果我貪污,會被殺嗎?(請看註冊昵稱)
怎麼有那麼多的貪官?
那些官員們可真可憐啊,在朱元璋的眼裡解決問題的最好也是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殺啊
老子沒錢給你們發工資
哈哈哈哈哈
殺的好
那年代,當官的怎麼活吧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啊
官這職業最好是用高薪養廉。
看什麼看,托出去斬了
運氣真好,不在朱元璋當皇帝是做官(宦官)。
不是錢的問題,是你該不該,願不願意做官,做官是為了錢吧,不是的話是話,還有其它職業,
朱元璋的性格代表了一句話,暴力不能解決問題,但可以解決你。
貳貨
忘川路上不寂寞
元璋同志配合習大大該多好啊
老朱應該兩手一起抓,一邊高新養廉,一邊鐵腕肅貪
回復18樓:我每天給你2塊讓你給我幹活,干不好你還要被處罰,你嫌2塊沒法生活不想干,那就殺你,但你選擇幹活卻才2塊錢一天你就等著餓死吧。
看到評論心寒不已,盡然有不少人說大快人心,思維扭曲,憤世嫉俗者比比皆是。
,–^———-,——–,—–,——-^–,
| ||||||||| `——–‘ | O
`+—————————^———-|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XXXXXX /`| /
/ XXXXXX / `\ /
/ XXXXXX /\______(
/ XXXXXX /
/ XXXXXX /
(________(
`——‘
早期艱苦生活的理想主義造就了突然變換處境後的不切實際—認死理。
朱元璋是個梟雄,卻不一定是個當皇帝的料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小說里,丞相不是少年華髮就是體弱多病,純粹叫亂七八糟的事情搞得
一堆扯淡
很好,不愧是我的兒子!哈!為我們老朱家爭光了!咳咳。
天降大任捨我其誰
參觀i從小嘎查剛v才被超八成
應該歷史地去分析當時的背景,剛剛建國,官員還不懂得朱皇帝的心思,還承襲著前朝那傳統的思維,當官就是發財的
,朱皇帝要為他的帝國考慮,不允許任何人來威脅他締造的帝國,但凡任何人的行為對帝國不利,他就堅決徹底乾淨的消滅你們
1我沒那麼你幾秒 那你們呢mn
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死幾個,可惜了這些高材生了,但誰讓他們貪呢?
樓上全是傻逼
貪一點也死,多貪一點也是死,為何不貪呢?
錦衣衛會被賄賂啊
燒雞好好吃啊!!!
好吃得快死啦!!!
貪了那麼多錢!!!!!!!!!!!!!!!!!!!!!!!!
shuangshuangshuang
官員待遇過低,連家小都養不活,能不貪嗎?可貪呢了,又要被朱八殺頭,這年頭當官不易,除了被文件累死在書案,就是被餓死,貪了錢財就是被各種刑罰。真是命苦。
gan de hao,bu ran wo xin li mmp
別整天貪污怪體制,明明是整個社會都認可的事情去怪體制,你敢說你不羨慕公務員?你敢說你考公務員是為了為人民服務,你敢說你入黨不是為了黨員這個身份帶來的某些便利?整個社會都在想著逐利,某些人上位了貪挨罵,你以為你自己上位了就不貪了?笑話
寧要一個昏庸無能的皇上也不要一個嚴刑峻法的主子!!!
瞧一瞧看一看這種殺人手法只有我們老朱總才做的出來
反貪決心可嘉,而反貪效果不佳,是未對症下藥也!
中國現在的貪官這麼多,是不是也是待遇太低了
就是這種感覺
哈哈哈哈哈哈哈
60
你不貪,做不了官。
在所有的惡行中,朱元璋最憎惡貪污,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每當他想起那本該發給自己父母的賑災糧食被官吏貪污,導致父母餓死的情景,就會忍不住咬牙切齒,這些人個個該殺!
他要創造一個真正純凈的王朝,一個官員們人人清廉、百姓安居樂業的王朝。所以他盡一切努力去實現這個夢想。
可是夢想不一定會成為現實。
洪武二年,朱元璋曾經對他的大臣們說過這樣一番動感情的話:「從前我當老百姓時,見到貪官污吏對民間疾苦絲毫不理,心裡恨透他們,今後要立法嚴禁,遇到有貪官敢於危害百姓的,決不寬恕!」
朱元璋是說到做到的,他頒布了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肅貪法令:貪污60 兩以上銀子者,立殺!
即使在開國之初,60 兩銀子也不是什麼大數目,這個命令顯示了朱元璋肅貪的決心。
為了增加震懾力度,朱元璋還設置了一項駭人聽聞的政策。
自唐宋以來,政治制度、機構設置多有不同,但縣衙的布局是差不多的,都有大門、戒石、鼓樓、二門這些結構,但在明朝卻在大門和二門之間多設置了一個土地祠。此土地祠切不可晚上去看,著實嚇人。
這個土地祠是幹什麼用的呢,不要吃驚,這個地方是剝皮用的,剝的就是人皮。
原來朱元璋命令官員貪污處死後,還要把貪官的皮剝下來,然後在皮內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並掛於公座之旁,供眾人參觀。
這個稻草人不是用來嚇唬鳥的,而是用來威懾貪官的。
較早享受到這一高級待遇的是朱元璋的老部下朱亮祖,這位朱亮祖是赫赫有名的開國大將,立有大功,被封為永嘉候(侯爵),鎮守廣州,可謂位高權重。但此人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驕狂。
當時的番禺縣(今廣州番禺區)縣令叫道同,是一個很清廉的官員,由於執法嚴厲,與當地的土豪劣紳發生了矛盾。這些土豪吃了虧又拿道同沒辦法,便拉攏朱亮祖,希望他為自己出頭。頭腦簡單的朱亮祖收了好處,居然就答應了。
此後,朱亮祖多次與道同發生矛盾,干涉道同的正常執法,還派黑社會暗中設伏,打了道同一頓。但道同並未屈服,與朱亮祖進行著不懈的鬥爭。
雙方矛盾一步步升級,終於達到頂點。道同抓住了惡霸羅氏兄弟,朱亮祖竟敢動用軍隊包圍縣衙,強行將人犯給搶了出來。並且還向皇帝上本,彈劾道同一大堆罪狀。
道同終於忍無可忍,也隨後向皇帝遞送奏章說明情況,但他忘記了朱亮祖有他不具備的優勢——快馬。
道同派人送奏章的馬是驛站的馬,而朱亮祖使用的是軍馬,朱亮祖也料到道同會告狀,於是他派人挑最好的馬,飛快的趕到京城,狠狠地告了道同一狀。朱元璋是個頭腦容易發熱的人,一看了朱亮祖的告狀信,就立馬派人去斬殺道同。
就在朱元璋發出命令後不久,道同的奏章就到了,朱元璋一對照就發現了問題,連忙派人去追,然而已經來不及了,朱亮祖就這樣殺掉了道同。
道同為官清廉,家裡沒有錢,他死前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母親無人供養,便委託好友贍養他的母親,然後從容就死。
他被殺時,無數百姓前來送行。
公道自在人心。
朱亮祖得意洋洋,自己終於鬥倒了道同,他和那些土豪惡霸可以高枕無憂了。
話雖如此,但朱亮祖仍然有些不安,他跟隨朱元璋打過仗,深知此人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的性格。不過道同只不過是個小小的知縣,而自己卻是開國大將,御封侯爵,想來朱元璋不會為了一個芝麻官對自己下手的。
朱亮祖的估計似乎是對的,過了一段時間,始終未見朱元璋有何反應,他終於安心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大理寺的官員手持朱元璋的手諭來抓他時,朱亮祖才會那樣的吃驚。他雖然手下有兵,卻還沒有神經錯亂到敢於朱元璋對抗。他十分老實的把自己的兵權交出,和大理寺的官員一起前往京城請罪。
然而大理寺的官員並不急於上路,卻詢問他:「你的兒子朱暹呢?」
這下朱亮祖驚呆了,他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因為朱元璋的人生哲學正是:要麼不做,要麼做絕。
一路上,朱亮祖還存有幻想,他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只不過殺了一個知縣,朱元璋最多是責罰一下他而已,並不會殺他。
但現實和想像總是有差距的。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九月初三,朱亮祖與長子朱暹被押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沒有跟他廢話,充分發揮了自己動手的精神,上來就用鞭子抽了朱亮祖。侍衛們一看皇帝親自上陣,士氣大振,在得到朱元璋默許後,紛紛開始動手。朱亮祖與他的兒子朱暹就這樣被活活鞭死。
「鞭死」二字,細細品位,實在讓人膽寒。
殺掉朱亮祖和朱暹後,朱元璋下令將參與此事的惡霸全部殺死。他念及朱亮祖有功,給他留了全屍,但其他人就沒有這麼好運氣了,朱暹等人的皮都被剝了下來,懸掛在鬧市,供眾人參觀,以為後世警戒。
朱元璋對這件事情的處理讓很多官員膽戰心驚。而朱亮祖也在無意中創造了一個記錄:他是第一個被當廷打死的大臣。
不過他並不是最後一個。此後,當廷打死大臣這一明朝獨特的現象就此延續了下去。終明一朝,很多直言大臣都被這種極端的刑罰打掉了性命。
此後,朱元璋對待貪官污吏的態度越來越嚴厲,他創造了一個以往封建統治者想都不敢想的政策,即規定普通百姓只要發現貪官污吏,就可以把他們綁起來,送京治罪,而且路上各檢查站必須放行,如果有人敢於阻擋,不但要處死,還要株連九族!這在中國法制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但這一政策的操作性不強,明代的實施者並不多。
與這種群眾檢舉揭發相比,朱元璋肅貪的主要線索來源是他的耳目,也就是我們上面介紹過的檢校。這些人遍布全國各地,一旦發現官員有貪贓枉法等問題即可上奏,而朱元璋也拿出了玩命的精神,即使情報送到京城已經是半夜,他也會立刻起床接見。
甚至有的貪官今天剛收紅包,第二天就會有紀檢官員來找他,並將他抓回論罪。其效率不可謂不高。
朱元璋使用了這麼多的手段,自己也全力配合,按說貪污行為應該絕跡,然而情況遠沒有他想像的那麼簡單。
朱元璋制定了法律,規定當時的刑罰限於笞、杖、徒、流、死五種,從字面上也很容易理解這五種刑罰,客觀來說,在封建社會這些刑罰並不算重。這也是朱元璋考慮到前朝的刑罰過重而做出的一種改進。
但朱元璋並不是個按規矩出牌的人,在對付貪官污吏和反對他的大臣上,他用的絕不是這幾招。
在他實施的刑罰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凌遲,把人綁在柱子上,用刀慢慢割,如果行刑的人技術好,那受刑者就要受苦了,據說最高紀錄是割三千多刀,把肉都割完了人還沒死。
除此外,還有所謂抽腸(顧名思義)、刷洗(用開水澆人,然後用鐵刷子刷)、秤桿(用鐵鉤把人吊起風乾)、閹割、挖膝蓋等等。
然而在這些令人生畏的死亡藝術前,官員們仍然前腐後繼,活像一群敢死隊,成群結隊地走到朱元璋的刑具下。
自明朝開國以來,貪污不斷,朱元璋殺不盡殺,據統計,因貪污受賄被殺死的官員有幾萬人,到洪武十九年(1386),全國十三個省從府到縣的官員很少能夠做到滿任,大部分都被殺掉了。在當時當官未必是件好事,能平平安安的活到退休就已經很不錯了,完全可以自豪的說一聲阿彌陀佛。
朱元璋十分不理解,為什麼這些人飽讀詩書,以所謂「朝聞道,夕可死」為人生信條,卻在當官之後成了「朝獲派,夕腐敗」。
他想破腦袋也不明白,但怎麼對付這些人他是清楚的,殺!
可是殺完一批,又來一批,朱元璋急眼了,於是他頒布了更嚴厲的法令:「我想殺貪官污吏,沒有想到早上殺完,晚上你們又犯,那就不要怪我了,今後貪污受賄的,不必以六十兩為限,全部殺掉!」
可就是這樣也沒能止住,官員反倒是越來越少,於是在當時的史料中出現了這樣一個滑稽的記錄:該年同批發榜派官三百六十四人,皆為進士監生,一年後,殺六人。
似乎這個數字並不多,別急,後面還有:戴死罪、徒流罪辦事者三百五十八人。
大家明白了吧,這三百多人一個沒漏,再說說這個戴死罪、徒流罪。
什麼叫戴死罪、徒流罪辦事呢,這可是明朝的一個奇特景觀。
很多犯罪的人過堂,上到衙門才發現當官的也戴著鐐銬,和自己一模一樣,後面還有人監視。除了衣服是官服,活脫脫就是個犯人。
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是因為官員被殺的太多,沒有人幹活了,朱元璋雖然勤勞,但也不能代替所有的官員。於是他創造了這樣一個戴死罪、徒流罪辦事的制度,具體操作方法是,官員犯法,判了死罪,先拉下去打幾十板子,就在官員給傷口塗藥,估計自己小命不保的時候,牢里突然來了個人,不管死活的把受罰官員拉出去,塞到馬車上,送到各個衙門去處理公務。
想死?便宜了你,活還沒幹完呢!
結果是被判了死罪的官員給下面跪著的犯人判死罪,然後自己再到朱元璋那裡去領死。
活幹完了,要殺要剮您看著辦吧。
該殺的殺掉,該徒刑、流放的也執行吧,別再折騰了。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到,朱元璋是下了大力氣肅貪的,但效果並不是太好,這是很值得分析的,大凡在封建朝代開國時期,官吏是比較廉潔的,而洪武年間出現如此大範圍的官員因貪污被殺,是很不正常的。
應該說,朱元璋的某些政策制定和執行出現了問題,官員貪污的主因固然是他們自己不法行為,但官員待遇過低,朱元璋肅貪手法過於急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皇帝都是小人,捨不得給做事的人多點俸銀,不貪才怪、要是我早反了~
支持朱老闆
給的俸祿不夠生活,內幾個清廉的過的啥日子已經寫了,他的親戚過的啥日子老百姓都看著呢
6
第1部:洪武大帝 第十八章 掃除一切腐敗者
所屬目錄: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
【朱元璋肅貪】
在所有的惡行中,朱元璋最憎惡貪污,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每當他想起那本該發給自己父母的賑災糧食被官吏貪污,導致父母餓死的情景,就會忍不住咬牙切齒,這些人個個該殺!
他要創造一個真正純凈的王朝,一個官員們人人清廉、百姓安居樂業的王朝。所以他盡一切努力去實現這個夢想。
可是夢想不一定會成為現實。
洪武二年,朱元璋曾經對他的大臣們說過這樣一番動感情的話:「從前我當老百姓時,見到貪官污吏對民間疾苦絲毫不理,心裡恨透他們,今後要立法嚴禁,遇到有貪官敢於危害百姓的,決不寬恕!」
朱元璋是說到做到的,他頒布了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肅貪法令:貪污60 兩以上銀子者,立殺!
即使在開國之初,60 兩銀子也不是什麼大數目,這個命令顯示了朱元璋肅貪的決心。
為了增加震懾力度,朱元璋還設置了一項駭人聽聞的政策。
自唐宋以來,政治制度、機構設置多有不同,但縣衙的布局是差不多的,都有大門、戒石、鼓樓、二門這些結構,但在明朝卻在大門和二門之間多設置了一個土地祠。此土地祠切不可晚上去看,著實
厲害
1
殺雞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