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陳友諒來說,失敗是他所不能承受的,畢竟一直以來,他都是成功者,但這次他是徹徹底底的輸了。他認為上次戰敗的教訓在於沒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水軍,所以他更加用心調教自己的艦隊,應該說陳友諒為我國的造船事業做出了貢獻,後來偉大的鄭和船隊使用的航船技術和造船技巧就是從陳友諒那裡繼承過來的,當然,也算是搶過來的。
這次,他製造了一種秘密武器,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戰船,這種戰船高數丈,上下居然有三層,每層都可以騎馬來往,下層只管划船,上下層相隔,這種設計非常科學,上面打得天翻地覆,下面還能保持動力,更為可怕的是,每條船外面還用鐵皮裹著,這應該是當時名副其實的航空母艦。
另一個設計就很能體現陳友諒的性格了,這種戰船上下之間的隔音效果非常好,下面只隔一層木板,就是聽不見上面說話,看來陳友諒還是中國隔音技術的開創人之一。這種設計最大的好處是,能夠把人隔絕開,即使上面吃了敗仗,下面還是照樣會拚命,還能防止泄密。反正要跟著我陳友諒一條路走到黑。
這種心思機巧的人,真是不能不服啊。
此時在他下游的朱元璋也不輕鬆,他知道上次的失敗損失對於財大氣粗的陳友諒來說只是九牛一毛,大戶人家,家裡有的是糧,碰到災荒什麼的不用怕,挺一挺就過去了,可是自己還是名副其實的貧農,手裡有的只是那一點從陳友諒手中繳獲來的傢伙,萬一出點什麼事,這個秋風向誰去打?
更讓他煩惱的是,陳友諒在上游,他在下游,讓他很不舒服,這種心理其實我們很容易理解,好比你住在山坡下面,他住山坡上面,每次都要抬頭看人家,很難受。
陳友諒在江里洗臉,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臉水。
陳友諒在江里洗腳,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腳水。
陳友諒在江里撒尿,朱元璋……
這個揮之不去的人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總是高懸在朱元璋的頭上,哪有一夜得好眠。
一定要打敗他。
陳友諒有了新式武器,他非常高興,從至元二十一年(1361)
開始,他不斷和朱元璋打水戰,結果是勝多敗少,他更加迷信武器的威力。
應該說陳友諒的失敗很大原因就是他沒有認識到什麼樣的武器是最強大的,不是軍隊的人數,不是武器是否先進,不是強大的艦隊,而是人心。
【轉變】
趙普勝是一個優秀的將領,每次進攻他總是手持雙刀帶頭向對方發起進攻,從來不是叫著「弟兄們上」的那種人,威信非常高,他對陳友諒也不錯,由於自己是個大老粗,他很敬佩會讀書寫字的陳友諒,每次都叫他陳秀才,把他當自己的兄弟看,而陳友諒為了能夠控制天完國,殺害了他,趙普勝臨死也沒有想到平日笑面迎人的陳秀才會殺他。
陳友諒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失去的遠比得到的多。從士兵的竊竊私語和議論中,從部下那異樣的眼神中,他似乎感覺到了什麼,但他並不在乎,自己控制了最強大的戰爭機器,自己就是最強大的人。
變化就在人們的心裡,這是一個背信棄義的人,人們對陳友諒的評價大抵如此,從此天完的士兵們不再為了建立自己那理想的天完國打仗,他們打仗只是要拿餉銀,活下去。
而一支沒有理想,只是為吃飯打仗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的,而且很不穩定。
陳友諒很快就會嘗到惡果了。
當陳友諒的水軍不斷取得勝利時,他的部下向他報告了一個不好的消息,鎮守洪都的將領叛變了,投降了朱元璋,這個消息驚呆了陳友諒。
所謂洪都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王勃的滕王閣序中就有洪都新府之言,這個地方對陳友諒太重要了,因為他的吳國首都在江洲(今江西九江),這兩個地方有多近,去過江西的朋友應該知道,這相當於是在自己眼皮底下安了個釘子。他決不允許這種情況的發生。
但出乎意料的是,這次陳友諒沒有匆忙進攻,從他一貫的軍事風格來看,他是屬於那種想了就干,幹了再想的人。
可是這次的情況不同,他吸取了教訓,要準備好一切再去作戰,他不是一個有耐心的人,和朱元璋從至正二十一年打到至正二十二年,都是小打小鬧,他沒有這個心情和貧農朱元璋鬧下去。
他在等待一個最佳的時機,在此之前,先忍耐吧,朱元璋,你終究會露出破綻的。
他確實等到了這個機會。
至元二十三年(1363 年)二月,張士誠突然向朱元璋北邊鄰居韓林兒和劉福通發動了進攻,他攻擊的是韓系紅巾軍的重要據點——安豐(今安徽壽縣),更為致命的是,韓林兒和劉福通都在城中,一旦城破,他們就完了。
張士誠攻擊韓林兒的原因很簡單,他已經於至元十七年(公元1357 年)投降了元朝,現在他是正規的元朝政府軍了。和壞事做盡、做絕還敢洋洋得意的陳友諒相比,他是個軟骨頭,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之後不久,他又恢復了自己的國號吳,真是個私鹽販子啊。
劉福通正在絕望之中,徐壽輝是紅巾軍系統的,可是他不在了,還能指望誰呢,自己打了一輩子仗,就是這樣的下場?
只能靠朱元璋了,雖然自己沒有把都元帥的位置封給他,但相信他還是能念在同是紅巾軍的面子上來救我的。
他向朱元璋送出了求救信,朱元璋收到了,他找來了劉基商量這件事,劉基不說話,先問朱元璋的意見,朱元璋認為一定要救,原因有二,其一,自己也是紅巾軍,而且韓林兒從名義上說還是自己的皇帝。其二最關鍵的是,安豐是南京的門戶,如果安豐失守,南京也會受到威脅,唇亡齒寒。
這又是一個看似無懈可擊的理由,而且作出這個決定的還是朱元璋本人,但劉基反對。
他能用什麼理由反對呢。
【致命的錯誤】
劉基與朱元璋針鋒相對,對朱元璋的兩點理由作出了逐條批駁。
首先韓林兒已經沒有利用價值,去救韓林兒,不救出來還好,救出來了怎麼處理呢。
其次,安豐失守是小事,如果陳友諒趁機打來,該怎麼辦?!
真是難於抉擇啊,朱元璋經過苦苦的思考,決定還是採取自己的意見,出兵安豐。
劉基十分少有的堅持自己的意見,他拉住朱元璋的衣袖,不讓他走,一定要他放棄進攻安豐的計劃。
朱元璋是一個很頑固的人,長久以來,他的感覺都是對的,這次他仍然相信自己的感覺。
從這件事情上看劉基,就會發現此人確是奇才,不但懂得天文地理,厚黑學水平也絲毫不低於陳友諒,他明白,要想避免弒君的惡名,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君主自己死掉。
劉伯溫的名聲果然不是白白得來的。
而朱元璋當時(注意這個詞)在這方面的水平明顯不如劉基。
朱元璋終於率領他的大軍出發了。
大錯就此鑄成。
與三年前他站在獅子山上看著陳友諒一樣,此時陳友諒也在江洲看著他。
一股強烈的喜悅感衝擊著他。
機會終於到來!
朱元璋去了安豐,陳友諒對他的行動了如指掌,但令人費解的是,他居然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他為什麼不珍惜這個機會,是一個難解之謎。
後來的軍事分析家們往往以他反應遲鈍,判斷錯誤來解釋,然而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
作為陳友諒的忠實同盟,張士誠在此時攻擊安豐本來就帶著威脅應天的意味。在之後的戰爭進程中,他還會給朱元璋設計一個圈套,一個大大的圈套。
至正二十三年(1363)三月初一,朱元璋出發救援安豐,他此行的戰果可能是:
1、安豐解圍成功,韓林兒和劉福通得救,他將獲得巨大的威望,韓林兒從此成為他的傀儡。
2、安豐失守,韓林兒和劉福通死去,自己將不受任何人管轄。
三月十三日,朱元璋到達了安豐,並且得到了他最後的戰果。
安豐失守,劉福通戰死,韓林兒卻於亂軍中被他救了出來。
這是一個讓朱元璋哭笑不得的結果,不但沒有守住門戶,反而多了個累贅。
而他不知道的是,一張更大的羅網已經向他張開。
陳友諒正在饒有興趣的看著朱元璋的表演,並準備著自己的下一步計劃。
是的,安豐還不夠遠,遠遠不夠,這裡不是一個理想的地點,必須找一個地方讓朱元璋耗盡他的全部力量,然後再與他決戰。
洪都背棄了我,我卻沒有攻擊洪都,不是我不想,只是時候未到,在此之前,我只能忍耐。當你被那張羅網困住的時候,就是我出擊的時候。
朱元璋,我改主意了,我不趕你走了,我要殺了你!
敢於與我為敵,不服從我的人,只有滅亡一途!
朱元璋帶著失望的情緒踏上了回應天的路,看著身邊的這個韓林兒,不知該如何是好。
與此同時,張士誠的軍隊並未就此罷手,在朱元璋撤退的路上,他們組成小股武裝對朱元璋的數萬大軍不停的進行騷擾,這個讓人厭煩的私鹽販子!這種不打不逃的游擊戰術讓朱元璋很是惱火,於是他做出了他軍事生涯中最錯誤的一個決定:
進攻廬州!
朱元璋終於鑽入了圈套。
出征!
廬州就是今天的安徽合肥,此城非常堅固,而且有張士誠的重兵把守,朱元璋的打算很明顯,他攻下了廬州,就打開了通往張士誠老巢江浙一帶的道路,這也可以算是此來徒勞無功的一種補償。
但徐達堅決反對他的主張。
在朱元璋的營帳中,徐達反覆陳述著他的主張,救援安豐已經是失策,而現在進攻廬州,堅城之下,必然難克,如陳友諒此時出兵,必有不測之禍。
朱元璋卻不以為然,自己出軍安豐,陳友諒毫無動靜,此人見識不過如此,有何可懼?
徐達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朱元璋突然大喝一聲,打斷了徐達,他的眼中燃燒著怒火,此行不但毫無建樹,還給自己弄來個不清不楚的領導。如此狼狽,回去有何面目見劉基。他下定了決心:
「你不用再說了,我決心已下,必取廬州!」
「出征!」
與此同時,被朱元璋認為毫無見識的陳友諒正在他的行宮裡,最後一次打量著他的王宮,在他身後,站著漢軍的所有高級將領。
他一刻也沒有閑著,在這裡的幾十個日夜裡,他已經動員了這個最強大戰爭機器里所有的潛力,組成了六十萬大軍,將乘著無敵的戰艦,對朱元璋發起最後的攻擊!
再也不用忍耐了,朱元璋,你的末日到了!
他端起了酒碗,對著他的將領們說出了最後的話:
「此次出征,我軍空國而攻,是取不留後路,破釜沉舟之意!
此戰有進無退,有生無死!蕩平朱逆,只在一役,天下必為我大漢所有!」
他一飲而盡,將酒碗碎之於地。
「出征!」
兩支軍隊,從不同起點,向著不同的目標出征了,但他們終將到達那宿命中的戰場,迎接最後的決戰!
下一章:第1部:洪武大帝 第十一章 洪都的奇蹟
上一章:第1部:洪武大帝 第九章 決戰不可避免
朱元璋真是一意孤行
為蝦米?
看起來真過癮
看到這裡,總感覺朱元璋氣數已盡。。
無語的
朱元璋真傻看到這裡,總感覺朱元璋氣數已盡。。
朱元璋真笨
太不好了
哎哎哎
= =
朱元璋性格是比較頑固的,不過也有一種執著。
haoi
人有時候會被勝利沖昏頭腦,朱也是一樣,當時也是一種傲氣和執著,看到這,真替他捏了一把冷汗
元璋霸氣
在精明的人也有失算的時候,重八也如此
劉基審時度勢厲害 大凡歷史人物都有越王勾踐的卧薪嘗膽的精神
背景能不能再黑點?
真壯觀啊
這就是命
朱元璋打完那仗一定很後悔的說~~~~~~~~~~~~~~
wanle
陳有諒在江里撒尿,呃……小朱好可憐捏
很多人都說朱元璋去救韓林兒是頭腦發昏,我看來這才是他成就帝王之業的根本。就像他當年把元帥之位讓給落魄的岳父一樣,至少,在這時,朱元璋沒有對不起任何人!這個就是故事裡常說的帝王之像啊。
哦不,這可來不得。
。。。。。。。。。。。。。。。。
喔
好無聊
陳友諒為我國的造船事業做出了貢獻;看來陳友諒還是中國隔音技術的開創人之一
無論人們對陳友諒的評論如何,但他也絕對是個才子,否則怎能名流千古!!
88有點自大了,不這就是認的通病!!!
朱元璋要掛了
非常這人,必有非常之經歷
瞎搞
而一支沒有理想,只是為吃飯打仗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的,而且很不穩定
寫作手法奇妙,我說是休閑寫法,很適合當下人們的休閑生活,很對胃口,所以你成功了。另外你的語言很幽默,好很有獨到見解,這是你成功的有個法寶。很喜歡看
這是你成功的又一個法寶
贊 朱元璋為了彌補一個錯卻又捅了一個大簍子,真是自食其果。
作者寫法很好,語言精妙,我愛上歷史了,吼吼。。。。。。
88好霸氣
小朱要死了木?
這小朱,怎麼這麼一意孤行啊
陳友諒在江里洗臉,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臉水。
陳友諒在江里洗腳,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腳水。
陳友諒在江里撒尿,朱元璋……
感覺劉基好帥啊。
心有餘而力不足!
人有失手馬有漏蹄
春秋筆法,善於寫史之人必將工於寫人之韜略。
蠻好看的捏。。。
往下看吧
節奏挺快
就因為那一拉袖子,我和朱元璋的關係就被腐女給。。。
我氣運已盡
朱元璋喝陳友諒的尿。。。
陳友諒在江里撒尿,朱元璋……呃,小朱好可憐捏。。
這也未嘗不是一步棋,漏破綻引對方進攻。畢竟守城比進攻容易些,劉基狗頭軍事有什麼了不起的,讓他當王試試。
可以有
當年風采,現在的人是無法認識的。
朱元璋這棋走的險啊。他後來還成大人物了,這真是奇蹟啊
唉,朱元璋啊朱元璋,你改一下性格吧,你後來還能當皇帝,是上天賜予你的禮物啊
難道陳友諒在河水裡拉屎,小朱就吃屎,好可憐啊
劉基算個虎,徐達算個龍。小朱有這麼多賢士,可是好像這麼快就要悲了盤,他死了嗎?往後看呀,死了嗎?,有木有啊有木有,不能這麼被陳友諒給坑爹死吧
陳友諒在江里洗臉,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臉水。
陳友諒在江里洗腳,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腳水。
陳友諒在江里撒尿,朱元璋就喝他的尿湯
千古霸業成了,哪管喝沒喝陳友諒的尿湯!
在江里撒尿。。。。。。。。。。。。。陳友諒你好沒公德心,那事公共場合啊
真好
救韓林兒是不得已的,利害關係如果不清楚,88哥還需要那麼痛苦嗎?那就是光明正大。做大事,光明正大四個字是不可少的。為了這個「虛名」,有的時候必須付出實際的代價。從這點上來看,286就很不明智,他乾的都是丟大義而取實力的做法,有的時候實力也得不到,僅僅是為了泄憤,這是一種軍閥的作風,跟毛太祖不是一個檔次的。
朱重八運氣不是一般地好。
洗腳水?
小朱真喝了陳友諒的尿湯?
小朱要死了木?
2013 09 06 15 34
呃⋯⋯
陳友諒在江里洗臉,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臉水。
陳友諒在江里洗腳,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腳水。這句真搞
陳友諒在江里撒尿,朱元璋……
對朱元璋無語了
陳友諒在江里洗臉,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臉水。
陳友諒在江里洗腳,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腳水。
陳友諒在江里撒尿,朱元璋……
人笨一輩子,熊笨……(熊怎麼死的?) 哈哈哈
朱元璋怎麼從一代英雄變成一代狗熊了驚訝
尷尬
朱元璋本來就佔據應天,就是南京,離江浙很近,怎麼還要打開合肥才能進入江浙老巢呢?
15樓的申時行,敢罵鄭!你不想活了!
世間的一切都操縱在我的手裡
帝王總有自己的原則,堅持和驕傲的
哪個帝王不驕傲啊,不過朱元璋確實有點笨
我可以說朱元璋傻的可愛嗎。。。。。
不可以
朱元璋太一意孤行了,自認為自己的直覺是真確的,自然蒙蔽的自己的雙眼,才導致大敗。 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陳友諒經過大敗以後,長了見識。還有朱元璋不聽取徐達的建議 多種原因導致你朱元璋的失敗!
81樓,我只想說傻得可愛的是八戒,朱是純粹的果斷。
‘/額
這也可以
陳友諒在江里洗臉,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臉水。
陳友諒在江里洗腳,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腳水。
陳友諒在江里撒尿,朱元璋……
太······
。。。。。
讓我收了他的命吧
省的煩
這種戰船高數丈,上下居然有三層,每層都可以騎馬來往,下層只管划船,上下層相隔,這種設計非常科學,上面打得天翻地覆,下面還能保持動力,更為可怕的是,每條船外面還用鐵皮裹著,這應該是當時名副其實的航空母艦。
*****
還是比喻為戰列艦合適
Bralciinle for free; your parents must be a sweetheart and a certified genius.
丫的
這個地方對陳友諒太重要了,因為他的吳國首都在江洲(今江西九江)。不是漢嗎?怎麼是吳國?
朱元璋必然厲害但必定不是先知
過癮
撒尿…..
我是傻逼
突然有點喜歡陳友諒,,,我怎麼了
齊天大聖
24樓遇到同好了
666
順序應該再換一下,先撒尿,在洗腳,再洗臉
我們錯了,我們確實不應該讓學生把時間浪費在這本書上
為什麼不應該在這本書上浪費時間?挺好看的
最大的問題是陳友諒又在江里撒尿又用江水洗腳
最大的問題是陳友諒又在江里撒尿又用江水洗臉
。。。
有種想殺掉朱元璋的感覺……
456
木有趕腳到啥子新奇之處啊
吃一塹長一智,要學會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不過如此
有一點懵逼了,第十章「張士誠攻擊韓林兒的原因很簡單,他已經於至元十七年(公元1357 年)投降了元朝,現在他是正規的元朝政府軍了。和壞事做盡、做絕還敢洋洋得意的陳友諒相比,他是個軟骨頭,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之後不久,他又恢復了自己的國號吳,真是個私鹽販子啊。」
而第七章:【最艱苦的戰役——高郵之戰】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 年),張士誠起兵後,連續攻佔泰州、興化等地,在高郵建都,稱誠王,國號大周,以天祐為紀年。
不知道張士誠的國號到底是大周還是吳?
陳友諒在江里洗臉,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臉水。
陳友諒在江里洗腳,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腳水。
陳友諒在江里撒尿,朱元璋……
我不說話我不說話我不說話
陳友諒在江里洗臉,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臉水。
陳友諒在江里洗腳,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腳水。
陳友諒在江里撒尿,朱元璋……
我就看看
朱元璋真的很固執
朱元璋可真固執。。。。。。
挺好
陳友諒在江里洗臉,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臉水。
陳友諒在江里洗腳,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腳水。
陳友諒在江里撒尿,朱元璋……
朱元璋好厲害。
陳友諒在江里撒尿,朱元璋就在江里撒臭。
朱老總一向沉穩 終於也是一意孤行了一回
。。。。。。。
耶耶耶
陳友諒在江里洗臉,我就要喝他的洗臉水。
陳友諒在江里洗腳,我就要喝他的洗腳水。
陳友諒在江里撒尿,我……
首戰即決戰,一戰定乾坤!
1
精彩
我看了看地圖,對於其中的表述:廬州就是今天的安徽合肥。。。。。。,他攻下了廬州,就打開了通往張士誠老巢江浙一帶的道路。但是,地圖上,合肥在南京/應天也就是朱元璋的上游,朱元璋要去江浙以帶,應該是往東北,往東南2個方向。沒有搞明白,佔據了合肥,對於吸金武漢,北上河南有幫助,怎麼會是打開了去江浙的道路呢?不能說背道而馳,但明顯的方向不對。哈哈哈
終於沒有刷屏犬了,good
好看
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