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說

第2部:萬國來朝 第六章 天子守國門!

所屬目錄: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

  【蒙古】

  自明朝開國以來,蒙古這個鄰居就始終讓大明頭疼不已,打仗無數次,談判無數次,打完再談,談完再打,原來的元朝被打成了北元(後代稱謂),再從北元被打成韃靼(蒙古古稱),可是不管怎麼打,就是沒消停過。幾十年打下來,蒙古軍隊從政府軍、正規軍被打成了雜牌軍、游擊隊,但該搶的地方還是搶,該來的時候還是來。

  這倒也不難理解,本來在中原地區好好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全國各地到處走,作為四級民族制度中的頭等人,日子過的自然很不錯,但是好日子才過了九十幾年,平地一聲炮響,出來了一個朱元璋,把原來的貴族趕到了草原上去干老本行——放牧,整日頂風和牛羊打交道,又沒有什麼娛樂節目,如此大的反差,換了是誰也不會甘心啊,更嚴重的問題在於,他們沒有自己的手工業和農業,經濟結構嚴重失衡,除了牛羊肉什麼都缺,就算想搞封閉自然經濟也沒法搞起來。想拿東西和明朝換,干點進出口買賣,可是人家不讓干,這也容易理解,畢竟經常打仗,誰知道你是不是想趁機潛入境內干點破壞活動,所以大規模的互市生意是沒有辦法做起來的。

  該怎麼辦呢,需要的、缺少的東西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也不能通過做生意換回來,人不能讓尿憋死,那就搶吧!

  你敢搶我,我就打你,於是就接著上演全武行,你上次殺了我父親,我這次殺你兒子,仇恨不斷加深,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明朝展開了與蒙古部落的持久戰,這一戰就是上百年。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永樂時期蒙古的形勢,之前我們說過,北元統治者脫古思帖木兒被藍玉擊敗後,逃到土刺河,被也速迭兒殺死,之後蒙古大汗之位經過多次傳遞,於建文四年(1402)被不屬於黃金家族的鬼力赤所篡奪,並該國名為韃靼。我查了一下,這位鬼力赤雖然不是黃金家族直系,但也不算是外人,他的祖先是窩闊台,由於他不是嫡系,傳到他這裡血統關係已經比較亂了,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沒有正統黃金家族的那種使命感,所以他廢除了元朝國號,並向大明稱臣,建立了朝貢關係。從此,北方邊境進入了和平時期。

  可是這個和平時期實在有點短,只有六年。

  鬼力赤不是黃金家族的人,也對黃金家族沒有多少興趣,可他的手下卻不一樣,當時的韃靼太保阿魯台就是這樣一個傳統觀念很重的人,他對鬼力赤的行為極其不滿,整日夢想著恢復蒙古帝國的榮光。

  在這種動機的驅使下,他殺害了鬼力赤,並擁戴元朝宗室本雅失里為可汗。但這位繼承蒙古正統的本雅失里統治的地方實在小得可憐。

  這是因為經過與明朝的戰爭,北元的皇帝已經逐漸喪失了對蒙古全境的控制權,當時的蒙古已經分裂為三塊,分別是蒙古本部(也就是後來的韃靼),瓦剌(這個名字大家應該熟悉),兀良哈三衛。

  蒙古本部韃靼我們介紹過了,他們佔據著蒙古高原,由黃金家族統治,屬於蒙古正統。

  瓦剌,又稱作西蒙古,佔據蒙古西部,在明初首領猛可帖木兒死後,瓦剌由馬哈木統領。

  兀良哈三衛,就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參加過靖難的精銳朵顏三衛,這個部落是怎麼來的呢,那還得從幾十年前說起。

  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派遣馮勝遠征遼東,馮勝兵不血刃地降伏了納哈出,並設置了泰寧、福余、朵顏三衛(軍事單位),後統稱朵顏三衛,並在此安置投降的蒙古人,朱元璋將這些人劃歸寧王朱權統領之下,靖難之戰中,朱棣綁架寧王,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於他想得到這些戰鬥力極強的蒙古騎兵。而這些騎兵在靖難中也確實發揮了巨大作用,戰後,朱棣封賞了朵顏三衛,並與其互通貿易,他們佔據著遼東一帶,向明朝朝貢,接受明朝的指揮。

  昔日的元帝國分裂成了三部分,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而此三部分雖然都是蒙古人組成的部落,互相之間的關係卻極為複雜,當然,這種複雜關係很大程度上是明朝有意造成的。

  首先,韃靼部落自認為是蒙古正統,瞧不起其他兩個部落,而且他們和明朝有深仇大恨,一直以來都採取敵對態度。

  瓦剌就不同了,他們原先受黃金家族管轄,黃金家族衰落後,他們趁機崛起,企圖獲得蒙古的統治權,明朝政府敏銳地發現了這個問題,並加以利用,他們通過給予瓦剌封號,並提供援助的方式扶持瓦剌勢力,以對抗韃靼。

  而在瓦剌首領馬哈木心中,部落矛盾是大於民族矛盾的,他並不喜歡明朝,但他更加討厭動不動就指手劃腳,以首領自居的韃靼。

  都什麼時候了,還想擺老大的架子。

  出於這一考慮,他和明朝政府達成了聯盟,當然這種聯盟是以外敵的存在為前提的,大家心裡都清楚,一旦情況變化,昨日的盟友就是明日的敵人。

  兀良哈三衛可以算是明朝的老朋友了,但這種朋友關係也是並不穩固的,雖然他們向明朝朝貢,並聽從明朝的指揮,但他們畢竟是蒙古人,與韃靼和瓦剌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最後是明朝,他可算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特長就是煽風點火,北元是他打垮的,瓦剌是他扶持的,兀良哈三衛是他安置的,搞這麼多動作,無非只有一個目的,分解元帝國的勢力,讓他永不翻身。

  大致情況就是這樣,韃靼和瓦剌打得死去活來,兀良哈在一旁看熱鬧,明朝不斷給雙方加油,看到哪方佔優勢就上去打一拳維護比賽平衡。

  如果成吉思汗在天有靈,見到這些不肖子孫互相打來打去,昔日風光無限的蒙古帝國四分五裂,不知作何感想。

  【一次性解決問題】

  蒙古本部韃靼太師在擁立本雅失里為可汗後,奉行了對抗政策,於明朝斷絕了關係,更為惡劣的是,永樂七年(1409)四月,韃靼殺害了明朝使節郭驥,他們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在向大明示威。但他們沒有想到,他們的這一舉動實在是利人損己。

  因為明朝政府其實早已做好準備要收拾韃靼,缺少的不過是一個借口和機會而已,而這件事情的發生正好提供了他們所需要的一切。

  韃靼之所以成為明朝的目標,絕不僅僅因為他們對明朝報有敵對態度。

  韃靼的新首領本雅史里與太師阿魯台都屬於那種身無分文卻敢於胸懷天下的人,雖然此時韃靼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他們卻一直做著恢復蒙古帝國的美夢,連年出戰,東邊打兀良哈,西面打瓦剌,雖然沒有多大效果,但聲勢卻也頗為嚇人。

  韃靼的猖狂舉動引起了朱棣的主意,為了打壓韃靼的囂張氣焰,他於永樂七年(1409)封瓦剌首領馬哈木為順寧王,並提供援助,幫助他們作戰,瓦剌乘勢擊敗前來進攻的本雅失里和阿魯台,韃靼的勢力受到了一定的壓制。

  為了一次性解決問題,朱棣決定派出大軍遠征,兵力為十萬,並親自擬定作戰計劃,但在最重要的問題上,他猶豫了。

  這就是指揮官的人選,朱棣常年用兵,十分清楚打仗不是兒戲,必須要有豐富戰爭經驗的人才能勝任這一職務。最好的人選自然是曾經與自己一同靖難的將領們,可是問題在於,當年的靖難名將如今已經死得差不多了,最厲害的張玉在東昌之戰中被盛庸幹掉了,朱能也已經死了,張玉的兒子張輔倒是個好人選,可惜剛剛平定的安南並不老實,經常鬧獨立,張輔也走不開。想來想去,只剩下了一個人選:

  邱福。

  對於邱福,我們並不陌生,前面我們也曾經介紹過他,在白溝河之戰中,他奉命衝擊李景隆中軍,卻沒有成功,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在朱棣心中的地位,此後他多次立下戰功,並在戰後被封為淇國公(公爵)。但朱棣也很清楚,這位仁兄雖然作戰勇猛,卻並非統帥之才,但目下正是用人之際,比他更能打的差不多都死光了,無奈之下,朱棣只得將十萬大軍交給了這位老將。

  永樂七年(1409)七月,丘福正式領兵十萬出發北征,在他出發前,朱棣不無擔心地叮囑他千萬不可輕敵,要謹慎用兵,看準時機再與敵決戰。邱福表示一定謹記,跟隨他出發的還有四名將領,分別是副將王聰、霍親,左右參將王忠、李遠。

  此四人也絕非等閑之輩,參加此次遠征之前都已經被封為侯爵,戰場經驗豐富。

  朱棣親自為大軍送行,他相信如此強的兵力,加上有經驗的將領,足可以狠狠地教訓一下韃靼。

  看著大軍遠去,朱棣的心中卻有一種不安感油然而生,多年的軍事直覺讓他覺得自己似乎漏掉了什麼,他思慮再三,終於省起,便立刻派人騎快馬趕到邱福軍中,只為了傳達一句話。

  這句話是對邱福說的,「如果有人說敵人很容易戰勝,你千萬不要相信!」(軍中有言敵易取者,慎勿信之)

  邱福接收了皇帝指示,並表示一定不辜負皇帝的信任和期望。

  朱棣不愧為一位優秀的軍事家,他敏銳地意識到了這支軍隊最大的隱患就在於輕敵冒進,而最容易犯這個錯誤的就是主帥邱福,在軍隊出發後,竟然還派人專程趕去傳達這一指示,實在是用心良苦。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朱棣的判斷是準確的,問題在於,主帥邱福偏偏就是一個左耳進,右耳出的人,遇到這樣的主帥,真是神仙都沒辦法。

  邱福率領軍隊一路猛進,趕到了臚朐河(今中蒙邊境克魯倫河),擊潰了一些散兵,並抓獲了韃靼的一名尚書,丘福便詢問敵情,這位尚書倒是個直爽人,也沒等邱福用什麼酷刑和利誘手段,就主動交待,韃靼軍隊主力就在此地北方三十里,如果現在進攻,必然可以輕易獲得大勝。

  邱福十分高興,乾脆就讓這個尚書當嚮導,照著他所指引的方向前進。這樣看來,邱福倒真是有幾分國際主義者的潛質,竟然如此信任剛剛抓來的俘虜,而從他的年紀看,似乎也早已過了天真無邪的少年時代,但在這件事情上,他實在是天真地過頭了。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得不佩服朱棣的料事如神,他好像就是這場戰爭的劇本編劇,事先已經告訴了男主角邱福應對的台詞和接下來的劇情,可惜大牌演員邱福卻沒有按照劇本來演。

  在那位嚮導的的帶領下,邱福果然找到了韃靼的軍營,但是並沒有多少士兵,那位嚮導總會解釋說,大部隊在前面。就這樣,不停的追了兩天,依然如此,總是那麼幾百個韃靼士兵,而且一觸即潰。

  部下們開始擔憂了,他們認為那個嚮導不懷好意,然而邱福卻沒有這種意識,第三天,他還是下令部隊跟隨嚮導前進,這下子他的副將李遠也坐不住了。

  李遠勸邱福及時回撤,前面可能有埋伏,可是邱福不聽,他固執地認為前方必然有韃靼的大本營,只要前行必可取勝,李遠急得跳腳,也顧不得上下級關係,大喊道:「皇上和你說過的話,你忘記了嗎!?」

  這下可惹惱了邱福,他厲聲說道:「不要多說了,不聽我的指揮,就殺了你!」

  邱福如同前兩日一樣地出發了,帶路的還是那位嚮導,這一次他沒有讓邱福失望,找了很久的韃靼軍隊終於出現了,但與邱福所預期的不一樣,這些韃靼騎兵是主動前來的,而且並沒有四散奔逃,也沒有驚慌失措,反而看上去吃飽喝足,睡眠充分,此刻正精神煥發地注視著他們。

  終於找到你們了,找得好苦。

  終於等到你們了,等了很久。

  【親征】

  永樂七年(1409)八月,遠征軍的戰報傳到了京城,戰報簡單明了:全軍覆沒。

  這是一次慘痛的失敗,不但十萬大軍全部被消滅,邱福、王聰、霍親、王忠、李遠五員大將也全部戰死沙場。

  朱棣震怒了,他打了很多年仗,多次死裡逃生,惡仗亂仗見得多了,但像這樣慘痛的敗仗他還真沒見過。

  邱福無能!無能!

  罵人出氣雖然痛快,但罵完後還是要解決問題,明軍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關鍵問題就在於指揮官的人選。邱福固然無能,但現在朝廷里還有誰能代替邱福出征呢,誰又能保證一定能取勝呢?

  人選只有一個——朱棣。

  於是在靖難之戰後七年,朱棣再次披上了盔甲,拿起了戰刀,準備走上戰場去擊敗他的敵人,與之前的那次戰爭之不同的是,上一次他是皇子,這一次他是皇帝,上一次是為了皇位,這一次是為了國家。

  朱棣不但是一個優秀的皇帝,也是一個優秀的將領,這種上馬衝鋒,下馬治國的本領實在是很罕有的,韃靼已經領教過了皇帝朱棣的外交手段和政治手腕,現在他們將有幸親身體會到名將朱棣那閃亮刀鋒掠過身體的感覺。

  朱棣完全繼承了朱元璋的人生哲學「要麼不做,要麼做絕」,這次也不例外,為了給韃靼一個致命的打擊,他下達了總動員令,命令凡長江以北全部可以調動的士兵,立刻全部向北方集結,於是長江以北無數人馬浩浩蕩蕩地開始向集結地進發,到永樂八年(1410)一月,部隊集結完畢,共五十萬,朱棣自任統帥。

  與此同時,朱棣派遣使者分別向瓦剌和兀良哈傳遞消息,大致意思是大明馬上就要出擊韃靼,希望你們不要多管閑事,如果多事,大可連你們一起收拾。

  瓦剌和兀良哈都十分識時務,而且他們與韃靼本來就有著矛盾,怎麼肯花力氣替自己的敵人出頭?

  而此時的韃靼卻十分沒有自知之明,擊敗明軍後,本雅史里與阿魯台十分得意,甚至開始謀劃恢復元帝國,重新做皇帝。因而對瓦剌和兀良哈更加傲慢。這兩位尚在做美夢的仁兄根本不會想到,刀已經架在了他們的脖子上,只等砍下去了。

  在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後,朱棣終於率領著他的五十萬大軍出塞遠征,目標直指韃靼!

  八年未經戰陣的朱棣終於回到了戰場,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的熟悉,在他看來,江南水鄉的秀麗和寧靜遠遠比不上北方草原的遼闊與豪邁。

  絲竹之音、輕柔吳語對他沒有多少吸引力,萬馬嘶鳴、號角嘹亮才是他的最愛!

  這就是朱棣,一個沉迷於戰場搏殺,陶醉於金戈鐵馬的朱棣,一個真正而徹底的戰士。

  朱棣率領著他的大軍不斷向北方挺進,當軍隊經過大伯顏山時,朱棣縱馬登上山頂,遠望大漠,唯見萬里黃沙,極盡蕭條,二十年前,他曾經遠征經過此地,那一年他三十歲,這裡還有很多人家,是繁華之地,如今卻變成了一片荒漠。朱棣感嘆良多,對身邊的大臣說道:

  「元興盛之時,這裡都是民居之地啊。」

  容不得朱棣的更多感嘆,大軍於同年五月到達了幾個月前邱福全軍覆沒的臚朐河,由於時間不長,四處仍然可見死難明軍的屍骨和盔甲武器,很明顯,蒙古軍隊管殺不管埋。

  朱棣看到了這一場景,便讓手下的士兵們去尋找明軍屍骨,並將他們就地埋葬,入土為安,然後他看著那條湍流不息的臚朐河,沉默不語,思索良久,才開口說道:「自此之後,此河就改名為飲馬河吧。」

  言罷,他便率領大軍渡過大河。

  過河之後,明軍抓到了少數韃靼士兵,他們供認韃靼首領本雅失里就在附近,經過仔細分析,朱棣確認了這一情報的真實性,他立刻下令部將王友就駐紮此地,自己則率領精銳騎兵帶上二十天口糧繼續追擊。

  兵貴神速,朱棣深深懂得這個道理,而種種跡象表明,自己尋找已久的目標就在附近!

  朱棣的判斷沒有錯,本雅失里確實統領著大隊韃靼騎兵駐紮在附近,但他的老搭檔阿魯台卻不在身邊,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他們吵架了。

  本雅失里是阿魯台扶植上台的,兩人關係一向很好,也甚少爭吵,但在得知朱棣親率五十萬大軍前來討伐時,他們慌張之餘,竟然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們爭吵的內容並不是要不要抵抗和怎麼抵抗,而是往哪個方向逃跑!

  這二位仁兄雖然壯志凌雲,但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聽說朱棣親率五十萬人來攻擊自己後,他們立刻意識到,這次明朝政府是來玩命的,無論怎麼扳指頭算,自己手下的這點兵力也絕對不夠五十萬人打的,向瓦剌和兀良哈求援又沒有迴音,那就只有跑了。

  可是往那邊跑呢?這是個重要的問題。

  本雅失里說:往西跑,西邊安全。

  阿魯台說:西邊是瓦剌的地盤,我剛和人家打完仗,哪好意思去投奔,不如往東跑,東邊安全。

  本雅失里反對,他說:東邊的兀良哈是明朝的附屬,決不肯收留自己這個元朝宗室,要去你去,反正我不去。

  兩人僵持不下,越吵越激烈,後來他們決定停止爭吵(再不停明軍就要來了),分兵突圍。

  就這樣,本雅失里一路向西狂跑,可還沒有趕到瓦剌就撞到了朱棣的大軍,不能不說是運氣不好。

  本雅失里發現了明朝大軍的動向,他立刻命令部隊加速前進。

  與此同時,率領精銳騎兵的朱棣也快馬加鞭向本雅失里不斷靠近。

  這是一場戰場上的賽跑,最終朱棣佔據了優勢,因為他明智地把輜重和後勤留在了飲馬河畔,只帶上口糧日夜追擊,而本雅失里卻捨不得他搶來的那些東西,帶著一大堆家當逃跑,自然跑不快。

  朱棣終於追上了本雅失里,並立刻向他發動了攻擊,本雅失里萬萬沒有想到,朱棣來得這麼快,毫無招架之功,被朱棣一頓猛打,丟下了所有輜重,只帶了七個人逃了出去。戰後,朱棣不打收條就全部收走了本雅失里辛辛苦苦帶過來,一直捨不得丟的那些金銀財寶,而可憐的本雅失里就這樣無償地為朱棣幹了一趟搬運工。

  無論如何,本雅失里總算是撿了一條命,繼續著他的逃亡之路,但他卻未必知道,他的這次戰敗不但是他的恥辱,也會讓他的祖先蒙羞。

  或許是宿命的安排吧,朱棣追上並擊潰這位成吉思汗子孫的地方,就是斡難河(今蒙古鄂嫩河)。

  朱棣正在馬上俯視著這片剛剛經過大戰的土地,大風吹拂著一望無際的草原,斡難河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映出迷人的光彩,剛發生的那場惡戰似乎與這片美麗的土地毫無關係。

  勝利喜悅已經消退的朱棣突然想起了什麼,他沉思了一會,對身邊的侍衛感嘆道:「這裡是斡難河,是成吉思汗興起的地方啊。」

  是的,兩百年前,就在斡難河畔,鐵木真統一了蒙古部落,成為了偉大的成吉思汗,朮赤、窩闊台、拖雷、哲別等後來威震歐亞大陸的名將們環繞在他的周圍,宣誓向他效忠。之後他們各自出征,將自己的寶劍指向了世界的各個角落,並最終建立了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

  轉眼之間,兩百年過去了,草原上的大風仍舊呼嘯,斡難河水依然流淌,但那雄偉的帝國早已不見了蹤影,而就在不久之前,偉大的成吉思汗的子孫在這裡被打得落荒而逃。

  一切都過去了,只有那遼闊的草原和奔流的河水似乎在向後人敘說著這裡當年的盛況。

  百年皇圖霸業,過眼煙雲耳!

  【阿魯台的厄運】

  本雅失里逃走了,他如願逃到了瓦剌,然而命運和他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雖然以往與瓦剌的戰爭都是太師阿魯台指揮,本雅失里並未參與過,可是瓦剌的首領馬哈木充分發揮了一視同仁的精神,不但沒有給他什麼優厚待遇,反而從他這裡拿走了一樣東西——他的腦袋,報舊仇之餘,還順便去向明朝要兩個賞錢。

  朱棣擊敗了本雅失里,但辦事向來十分周到的他並未忘記阿魯台,他隨即命令大軍轉向攻擊阿魯台。

  此時的阿魯台情況比本雅失里好不了多少,兀良哈也不肯接納他,這倒也怪不得兀良哈,被人追斬的人一般都是不受歡迎的。阿魯台只好在茫茫草原和大漠間穿行,躲避著明軍。

  明軍此時也不斷尋找著阿魯台,但由於阿魯台採用游擊戰術,方位變換不定,和明軍玩起了捉迷藏,而明軍糧食就快接濟不上了,無奈之下,只好班師,看上去,阿魯台算是逃過了這一劫。

  但人要是倒霉起來,連喝涼水也會塞牙的。

  明軍在班師途中,經過闊灤海子(今呼倫湖)時,居然撞上了正在此地閑逛的阿魯台!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偏闖進來!

  朱棣立刻命令軍隊擺好陣勢,五十萬大軍隨時準備發起攻擊。此刻的阿魯台嚇得魂不附體,朱棣抓住了阿魯台的這一心理,派使者傳話,要阿魯台立刻投降,否則後果自負。

  阿魯台十分想投降,他很清楚明軍的實力,如果要強行對抗,只有死路一條,但部下們卻死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阿魯台急得跳腳,卻又無計可施,在這情況下,阿魯台和部下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阿魯台以需要考慮的時間為理由,把使者打發走了,然後他接著回去和那些部下們討論對策,會議中,有人提出趁此機會可以偷偷逃走,明軍必然追趕不及。這個觀點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阿魯台也認為不錯,便決定派遣部分軍隊先走。

  然而就在他們調遣軍隊之時,外面突然傳來了巨大的喧嘩聲和馬鳴聲!阿魯台立刻意識到,明軍開始進攻了!

  然而此刻的明軍大營也並沒有接到發動總攻的命令,掌管中軍的副將安遠伯柳升聽到外面亂成一片,大為吃驚,馬上出營察看。他驚奇地發現有數千騎兵已經奔離營區,殺向敵軍。柳升大為惱火,認為是有人違反軍紀私自出戰,但當他看清那支騎兵的帥旗後,就立刻沒有了火氣。

  因為那是皇帝陛下的旗幟。

  這可了不得,萬一出了什麼事情不是鬧著玩的,柳升立刻命令大營士兵不必列隊,立刻緊跟皇帝,發起總攻!

  這一幕混亂的發起者正是朱棣,自從他排遣使者前往阿魯台軍中後,便一直注視著對方的動向,而阿魯台的緩兵之計自然瞞不過他的眼睛,要知道,他自己就是搞陰謀詭計的行家裡手,當年為了爭取時間,還裝過一把精神病人,在這方面,阿魯台做他的學生都不夠格。

  而當他發現敵軍遲遲不作答覆,陣型似乎有所變化時,他就敏銳的判斷出,敵軍準備有所動作了,至於是進攻還是逃跑,那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要立刻抓住時機,痛擊敵軍。

  於是他顧不得通知後軍,便親率數千騎兵猛衝對方大營!在他統率下的騎兵們個個英勇無比,以一當十,要知道,帶頭衝鋒的可是皇帝啊!那可不是一般人,平日神龍見首不見尾,貴為天子的人,現在居然拿起刀和普通士兵一起衝鋒,還身先士卒,沖在前面,領導做出了這樣的表率,哪裡還有人不拚命呢?

  跟著皇帝沖一把,死了也值啊。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朱棣的鼓舞下,明軍如下山猛虎般沖入敵陣,瘋狂砍殺蒙古士兵,朱棣更是自己親自揮刀斬殺敵人,士兵們為了在皇帝面前表現得更好一點,自然更加賣命。經過兩三次衝鋒,阿魯台軍就徹底崩潰,阿魯台帶頭逃跑,而且逃跑效率很高,一下子逃出去上百里地。他本以為安全了,可是明軍卻緊追不捨,一直跟在他屁股後面追殺,阿魯台精疲力竭,跑到了回曲津(地名),實在跑不動了,便停下來休息,可還沒有等他坐穩,明軍就已趕到,又是一頓猛砍,阿魯台二話不說,扭頭就逃,並最終以其極強的求生本能再次逃出生天,但他的手下卻已幾乎全軍覆沒。

  在獲得全勝後,朱棣班師回朝,經過這次打擊,韃靼的勢力基本解體,大汗被殺,實力大大削弱。阿魯台被明朝的軍事打擊搞得痛苦不堪,手忙腳亂,四處求援卻又無人援助,無奈之下,他於永樂八年(1410)冬天正式向明朝朝貢,表示願意順服於明朝。

  此戰過後,北方各蒙古部落無不心驚膽戰,因為明朝的這次軍事行動讓他們認識到,這個強大的鄰居是不能隨意得罪的,說打你就打你,絕對不打折扣。

  朱棣的這次出征雖然沒有能夠完全解決問題,但也沉重地打擊了敵對勢力,為北方邊界換來了一個長期和平的局面(至少他本人是這樣認為的)。

下一章:
上一章:

119 條評論 發表在「第2部:萬國來朝 第六章 天子守國門!」上

  1. 飛鴻踏雪 says:

    還是國家強盛了有發言權。

  2. 浦中小許 says:

    永樂大帝太帥了!

  3. says:

    好帥啊!

  4. 匿名 says:

    老將上馬以一頂百

  5. 匿名 says:

    黃鼠下豆出鼠啊

  6. deleted says:

    嗯嗯

  7. 夜夜 says:

    朱棣是搞陰謀的老行家啊!

  8. 你做絕 says:

    朱棣為蝦米不將蒙古軍全給卡擦?

  9. jgds says:

    蒙古都是打醬油的

  10. 。。 says:

    朱棣是帶頭,阿魯台也是帶頭,兩個帶頭者落下的結局相差如此之大,叫人嘆嗟於此。。

  11. 。。 says:

    朱棣的以身作則,一種皇帝兼將軍威儀瞬間就顯現出來了。。

  12. 笑凌風 says:

    牛,現在還有誰會這樣啊

  13. 傷感情 says:

    五十歲啊!!!

  14. 匿名 says:

    蒙古本來就是四分五裂的,鐵木真的偉大功績就是統一了蒙古,這件事他幹了一輩子,然後就在極短的時間內打遍歐亞大陸無敵手。他死了以後他的子孫就不行了,先是打南宋打了五十年,然後就是很快地失去了在歐洲的囂張氣焰,到了明初再四分五裂實在是……太正常啦……

  15. youyou says:

    哈哈拉拉哇哇,笑死我啦!!!!!!!!!!!!!!!!!!!!!!!!!!

  16. youyou says:

    帥呆了!!!!酷呆了!!!!

  17. 匿名 says:

    哇哇娃娃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

  18. You you says:

    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9. 永樂大帝 says:

    我很崇拜成吉思汗!本雅失里!我代表天可汗消滅你!

  20. 小建 says:

    這個世界上還是誰強大誰說了算!

  21. 戰無不勝 says:

    肯干

  22. lwnyt456 says:

    首先試試你給我們這些後學者帶來這樣一部似史非史的東西,看了以後真的是長了很多知識,無論是政治的、歷史的、文學的。但有一點需要說的是:你是一個史學家,處處引經據典,讓人折服;你是一個文學家,語言犀利,極盡諷刺挖苦能事。但你不是一個政治家,你只看到朱棣是如何篡奪王位,但你不知道他對中國的奮起圖強所做出的貢獻。不錯,他可能只是想爭奪王位,但現在我們客觀的來說,你是歷史進步的推動者,是國家強大的實踐者者。你何苦要在此對他如此貶低與怒罵。在我看來你到不是的一個歷史學者,到是建文帝的孝子賢孫。我現在只讀到這,以後看不明白再向你請教!費解

  23. 朱棣 says:

    這算什麼

  24. 盪劍式 says:

    朱隸太牛,應該讓他附體國家主席,去奪釣魚島,和南沙群島】

  25. Oo欣oO says:

    英雄所見略同

  26. 朱棣 says:

    多謝大家誇獎我

  27. 匿名 says:

    那須讓中國能有在當時的實力才可

  28. 明月 says:

    明月的真正意圖是從一個篡位者的角度去分析朱棣,現代人讀史總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從沒分析過古人的心理。這就造成了一定偏頗。所以有人就會對殉國不理解。在今後讀史書時,多聯繫當時的人物心理背景,就會發現一些你想不到的事。

  29. 樓上 says:

    樓上那位仁兄肯定沒好好讀書………………

  30. 不諳世事 says:

    朱棣太牛了!

  31. 歷史其實很精彩 says:

    永樂大典 千秋萬世
    鄭和下洋 萬國來朝
    金戈鐵馬 橫掃大漠
    朱棣的功績光耀萬世,認誰也抹殺不了,並且作者不是寫的很清楚么。但是朱棣確實是篡位,也確實殘忍的屠殺那些曾經抵抗跟反對過他的人。作者只不過想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朱棣,一個活生生的朱棣,卻被人說成是針對朱棣,真是可笑~
    到是有些所謂的後學者,也不知道他們學了些什麼,就敢出來亂噴口水,恐怕是朱棣的腦殘粉吧,不過明朝到是有不少太監都崇拜朱棣的,後面將要提到的劉瑾就是其中一個,呵呵~

  32. 平淡 says:

    朱棣你太棒的。這樣的皇帝真棒文武全才,把掉釣魚島給我們中國人拿下,為我們中國人出口惡氣

  33. 平淡 says:

    像你這樣皇帝就好了,你這樣有本事的人,不嫌你篡位了

  34. 平淡 says:

    真了不起!真由於本事!就像歷史其實很精彩說的,永樂大典 千秋萬世
    鄭和下洋 萬國來朝
    金戈鐵馬 橫掃大漠
    朱棣的功績光耀萬世

  35. 匿名 says:

    本身蒙古三個部落互相牽制挺好的,朱棣一口氣把韃靼收拾乾淨了,瓦剌不反不怪。。自己給曾孫挖了個大坑

  36. 韓非 says:

    老子一邊看小說,一邊看相關的電視劇。哎呀,要是能拍出完全再現歷史真實情景的電視劇,那該是為人類文史做出多大的貢獻啊。但願非哥你能有機會為人類實現這一目標。現在拍的歷史劇,顛倒黑白是非的太多了。悲哀啊,親1

  37. 當年明月 says:

    有些朋友讀得就不細心啦,關於朱棣我的描寫是相對客觀的。既有謀權篡位的朱棣,也有修書(永樂大典)、遷都、發展外交(下西洋)的朱棣,還有老奸巨猾的朱棣,也有身先士卒勇猛殺敵的朱棣。

  38. 愛者 says:

    百年皇圖霸業,過眼煙雲耳!

  39. 顏色 says:

    朱棣實在是人才帝位非他莫屬

  40. 是是非非 says:

    朱棣實在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啊皇帝的位孑非他莫屬

  41. 大明天朝 says:

    呵呵 永樂大帝 大明英雄啊! 壯哉我大明

  42. 平衡 says:

    朱棣是有多面性的
    但是他所做的值得人尊敬

  43. 胡楊漫天 says:

    草原上的大風仍舊呼嘯,斡難河水依然流淌,成傑思汗的子孫們…..汗顏了吧!。

  44. 永樂 says:

    作為中國人看望這章真自豪

  45. 天子御國門 says:

    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

  46. 朱允文 says:

    叔,你太帥了

  47. 捭闔第一 says:

    成吉思汗的大業就這樣毀於一旦了……

  48. 匿名 says:

    牛逼!

  49. rz says:

    削藩朱棣也是不得不反,本來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遊戲,反倒是收復安南,我覺得是一個敗筆

  50. 豪俠 says:

    朱棣真是一位好皇帝,玩真的毫不含糊,戰場上盡顯英雄本色。

  51. 隔朝看史 says:

    胡蘿蔔加大棒,但總比大腫臉充胖子強啊!中國歷史上有的朝代國富民窮,兒賣爺田心不疼。動輒就無息貸款,再者就俸送,可是那錢是國民共有的,你有什麼權利代表我呢!島嶼丟了卻看不見大棒。

  52. 粗心大蘿蔔 says:

    中國以前真強盛啊,武將如雲,文官有筆如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53. 打飛機的 says:

    朱棣,你是我的偶像,智勇雙全,文武奇才

  54. 朱棣 says:

    我可是名副虛實的大將軍兼皇帝啊。。。。。。。。。。。。。。

  55. 曹操 says:

    我真怕朱棣戰死!

  56. Eden says:

    朱元璋和朱棣都像戰神附體一樣每次出征都能戰無不勝!!~真厲害

  57. 撒旦 says:

    樓上的

  58. says:

    好棒

  59. sdsad says:

    lwnyt456 你有病是怎麼的,沒好好看文章嗎

  60. 一覽眾山小 says:

    永樂大帝是中華文明5千年最強的帝王!(沒有之一)
    無敵艦隊/寶船,猛啊!

  61. 好太太 says:

    如果朱棣當年沒有被逼造反,那真是屈才,只有朱棣才能把大明帶上昌盛之路,權利的主宰也從來都是能者居之。

  62. 馬皇后 says:

    朱棣,你,手足相殘,不肖子孫

  63. 明成祖 says:

    朱棣是明成祖而不是什麼明太宗

  64. 匿名 says:

    明成祖之後誰能獨當一面呢,誰能夠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65. 匿名 says:

    朱棣有可惡的一面也有可敬的一面,總體應是史上最偉大的皇帝,為中國人爭光!我們需要這樣的好皇帝。

  66. 是封鎖石凳 says:

    62層的,你是不是剛從神精病醫院裡出來的

  67. 好男人 says:

    寫的好啊,不知不覺就愛上朱棣啦

  68. MH says:

    成祖武功蓋世!

  69. 匿名 says: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皇帝如此國力能不強嗎

  70. 朱能 says:

    看我老爹,多牛!!!!

  71. 傑瑞 says:

    我草這皇帝太屌絲

  72. 中考階級 says:

    朱棣的成功,闡明了一個道理,人定勝天

  73. 吧! says:

    朱元璋是英雄,朱棣也是英雄,朱允問是?熊!!!!

  74. 匿名 says:

    建新都,下西洋,征北漠,修大典,無一不是千古奇功。

  75. 回66樓 says:

    人說的是實話,一個偉大的篡位者,難道不是嗎?

  76. 朱棣 says:

    說我壞話的人都滅十族!

  77. 朱棣 says:

    和凌遲

  78. 匿名 says:

    文章很好,讀者太次。

  79. 匿名 says:

    偉大的皇帝

  80. 匿名 says:

    朱棣,中華民族的驕傲

  81. nan says:

    百年皇圖霸業,過眼煙雲耳。
    這句才是亮點啊。大家不要光看興,後面還有衰。一切功業盡虛妄。過不了幾十年全都白費。
    另外51樓未免有失偏頗。我國不是俄羅斯,沒那麼多資源。這些年發展這麼快,你以為資源都是哪裡來的?以為咱們真是白送錢,未免太天真了。
    而且自2010年天安號事件後,東海已經不是問題了。美國人都撤走了,其他人對咱們並沒有威脅。至於南海,還得等運20和大驅。航母反倒是其次。那東西短時間內形不成戰鬥力。

  82. 123滾床單 says:

    一個統治者四處發動兵禍之災 還被萬人景仰,不知道是這個世界瘋狂了嗎

  83. 明之興衰 says:

    朱棣,朱元璋的才能和業績從古至今都少有,他們的雄才大略足已把封建時代的獨裁體制的力量發展到極致,他們的智慧足以統御國家,沒有了丞相導能把自己的才能盡情發揮,我想這才是清修明史評價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原因,不過他們的後代沒有這樣的才略,才使得他們的極端獨裁體制受到抨擊和指責,事實也證明明朝就是不斷走向了一代不如一代後踏上不歸路

  84. 朱棣 says:

    以上全是冒充朕,滅45族,全凌遲,5歲以下閹割男女宮為太監,女的5歲以上為妓女,強姦致死賠1粒米,最近的12族米也省了,最遠的7族2粒,最近的9族倒賞25石

  85. 朱棣 says:

    太監,快去干,閹割用咬,死了10萬人賠1納克米,1000萬人1平方厘米地,45族改為1795族,賠賞族為56族,1族,35族,5歲改35歲,咬下的宮吃了,吃一個賞15石,35以上出2550萬石一人可閹,免死1人15億石,35以下1人12億石買15000人送15人

  86. 刑部 says:

    共殺875萬閹1255萬,奸3755萬,餘2355萬,名臣免去,殺6000000,閹9000000奸32550000,餘3400萬

  87. 匿名 says:

    還是皇帝厲害,邱福飯桶!

  88. 匿名 says:

    朱棣就是當時最強的騎兵將領

  89. 朱元璋 says:

    你們一個個的~全聽朕說。朕對朱棣很滿意。篡位什麼的就不計較了哈。

  90. 明月依舊 says:

    元的名號是隨著他的勢力而變化的。

  91. 明月依舊 says:

    真是令我感佩啊,朱棣,智勇雙全,雄才偉略,勇猛有謀,文治武功。
    不就是治理老朱打下的天下嗎?我侄兒治理,跟我這個叔治理又有何區別。

  92. 愛看明史 says:

    喜歡明史的可以看下大明劫

  93. 天地蒼茫 says:

    御駕親征,士氣自然不同,中國歷史上不乏此類戰例,更何況領軍者是一位身經百戰且魄力、思緒均首屈一指的軍事家呢?豈有不勝之理?

  94. wangzhi wen says:

    好人做不了好皇帝,好皇帝肯定不能是好人,劉邦,朱棣都是這樣

  95. 匿名 says:

    膜拜永樂大帝,怎麼韃靼人殺不光

  96. 沁心樓主 says:

    朱棣:跟老子較勁,整死他!

  97. 偉大的努比斯 says:

    朱棣牛逼,一言不合就開打!

  98. 李自成 says: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這話寫的真准!

  99. 李自成 says:

    朱棣什麼都好,就是太殘暴!動不動就滅十族,凌遲!參考明朝忠臣方孝儒,真是太讓人氣憤了!!!
    連我這個將軍都看不下去了!

  100. 鵬飛 says:

    祈禱祈福許願

  101. DFGHJK says:

    np

  102. 噁心人 says:

    跟著皇帝沖一把,死了也值啊。

  103. says:

    方孝儒太坑了,建文帝好好的皇帝被他們攪合了,你想當忠臣,破城的時候你殉國不就好了!
    其他那些和他沾點邊的人太冤枉了!

  104. 文潤詞 says:

    提示一下19樓,天可汗是李世民的別稱

  105. 2020的我錯過了太多 says:

    這章真的熱血沸騰,單標題就很激動人心了,不過更令人激動的是,這種文武彬彬的皇帝真實存在,並且是中國人

  106. 一叄伍 says:

      終於找到你們了,找得好苦。

      終於等到你們了,等了很久。

  107. 匿名 says:

    朱棣不但是一個優秀的皇帝,也是一個優秀的將領,這種上馬衝鋒,下馬治國的本領實在是很罕有的,韃靼已經領教過了皇帝朱棣的外交手段和政治手腕,現在他們將有幸親身體會到名將朱棣那閃亮刀鋒掠過身體的感覺

  108. 匿名 says:

    朱棣完全繼承了朱元璋的人生哲學「要麼不做,要麼做絕」哈哈哈

  109. 匿名 says:

    跟著皇帝沖一把,死了也值啊。

  110. 匿名 says:

    落後遲早是要挨打滴

  111. 匿名 says:

    一群傻逼

  112. 永樂盛世 says:

    永樂大典 千秋萬世
    鄭和下洋 萬國來朝
    金戈鐵馬 橫掃大漠

  113. 匿名 says:

    有個錯誤,「自從他排遣」應該是”派遣”

  114. 匿名 says:

    朱棣,站在銳氣之端

  115. 匿名 says:

    朱迪牛噠

  116. 詹姆斯 says:

    朱棣不如土木堡戰神說是

  117. Jenny says:

    朱棣真是很牛的皇帝,喜歡他以天子守國門的氣勢。曾經有一部穿越電視劇就是穿越到朱元璋,朱允炆和朱棣那個年代,那裡的朱棣真是迷死眾生

  118. 橙子 says:

    朱棣是少有的上馬能馳騁沙場,下馬能按安邦定國的皇帝,完美繼承老朱的軍事才能,缺點是有,但是比朱允炆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可惜的是後面的子孫都沒有繼承他的才能的。。。都是短命的,,果然還是苦難裡面出英雄。。。

  119. 橙子 says:

    看了這個以後,就佩服那些殺伐果斷的,能人狠人,過多的優柔寡斷不僅顯得腦幹缺失還害了別人。

發表評論

本周熱門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