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

第2部:万国来朝 第十八章 北京保卫战

所属目录: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西直门前锋战】

  也先原先认为,京城已经是个空架子,只要兵临城下,自然会不战而胜,可当他来到北京城下,整兵出战时,才惊奇的发现,那些他认为绝对不堪一击的明军已经摆好阵势,在城外等待着他。

  也先是一个有着丰富军事经验的人,单从气势上,他就已经看出,守在门前的这帮人是来拼命的,实在不好惹。

  但既然已经来了,就不能不打,于是他决定先试探一下。

  他选择的目标是西直门。

  在他的命令下,上千名瓦剌士兵挟持着俘获的百姓向西直门发动了试探性进攻。

  西直门的守将是刘聚,他迅速作出了反应,派遣部将高礼、毛福寿迎敌。

  瓦剌士兵还没有从土木堡的胜利中清醒过来,他们依然认为眼前的明军会像土木堡的那些人一样任他们宰割。

  其实在战争中,恶狼和绵羊的角色是经常替换的,这一次,主演恶狼的是明军。

  在土木堡之战中,他们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战友甚至亲属,满腔怒火正无处宣泄,现在这些杀戮自己同胞的仇人竟然还敢找上门来,真正是岂有此理!

  此仇不报,更待何时!

  于是他们抽出腰刀,睁着发红的眼睛,大呼“杀敌”,以万钧不当之势向瓦剌兵冲去。

  瓦剌兵惊呆了,在他们的想象中,这其实是一个美差,那英明神武的也先派他们前来是接受投降的,他们可以优先进城抢夺一番。

  可是到了这里,他们才发现,迎接他们的是一群杀气腾腾的人和他们的大刀。

  瓦剌军一触即溃,四散奔逃,数百人被杀,挟持的百姓也被明军救走。

  当也先看到逃回来狼狈不堪的瓦剌士兵时,他已经明白,眼前的敌人不是牛羊,而是虎狼。

  对付这样的敌人,如果硬拼是十分危险的,正在他踌躇之时,超级卖国贼喜宁出场了。

  他向也先建议,目前不要与明军开战,应该躲避其兵锋,自己已经想好了一条计谋,必能不战而胜。

  喜宁的计划是这样的,首先在城外扎营,然后派人通知明朝大臣,就说太上皇(朱祁镇)在这里,要他们派人出来迎驾。

  这条计策的毒辣之处在于,有意把朱祁镇放在显眼的位置,并公开通知对方前来迎接,如果对方来接,就可以谈条件,索要钱财和利益,如果不来的话,明朝就会理亏,从礼法上讲也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卖国贼更为人所痛恨,实在不是没有来由的。

  一道难题摆在了于谦面前,他会怎么应对呢?

  这个在我们看来很难的问题,在于谦那里却十分简单,他立刻派出了两个人去办这件事。

  这两个人一个叫赵荣,另一个叫王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人的官职,王复是通政司参议,赵荣是中书舍人,在去谈判之前临时才分别提升为右通政和太常少卿。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人事升迁和派遣决定。

  奥秘在哪里呢?

  只要分析一下他们的官职就明白了,通政司参议和中书舍人是多大的官呢?一个是正六品,一个是从七品,也就是说,王复和赵荣这两个人都是芝麻官,这种人在下层官员中一抓一大把。

  那么他们升迁后的官职有多大呢?右通政和太常少卿一样,都是正四品。

  正四品,也就是个厅局级干部。

  于谦的意思很清楚,他压根就没有把也先说的话当回事,派这么两个小官出去,无非是做做样子,应付一下而已。

  也先同志在城外苦苦等待着朝廷大员来和他谈判,来恳求他放回朱祁镇,然后拿到大批的金银珠宝,风光一把。

  可他等来的是什么呢?两个六七品的小官,临时给了四品级别,跑来和他谈判。

  这不是谈判,这是调侃,是侮辱。

  更可笑的是,也先对于明朝的官制和人员并不清楚,他还一本正经的要和对方谈判,因为在他看来,这两个人应该是大人物。

  而王复和赵荣也是一头雾水,他们本就默默无闻,别说代表国家出来谈判,平日他们连上朝面圣的资格都没有,在高官云集的京城,说他们是官都是抬举了他们。

  这两位仁兄估计不久之前还在大堂坐班,瞬息之间就被告知自己官升四品,并被派任驻瓦剌代表,即刻出行。

  即未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更谈不上什么空乏其身,忽然就天降大任了。

  谈判双方一个心里没底,一个自以为是,这谈的是个什么判。

  眼看也先就要成为外交史上的笑柄,死太监、卖国贼喜宁先生又出场了。

  他十分清楚这两个所谓的谈判代表不过是两个小人物,便告诉了也先,回报王复和赵荣,拒绝和他们谈,并表示他们的谈判对象仅限以下四人:

  于谦、石亨、胡濙、王直。

  除此四人之外,其他人不予考虑。

  于谦对此的答复是:不作答复。

  你嫌小,大爷我还不伺候了!

  他撂下了一句十分凶狠的话,算是给了个回复:

  “我只知道手上有军队,其他的事情不知道!”(今日只知有军旅,他非所敢闻)

  也先,别废话了,你不是要打吗,那就来吧!看看你有什么本事!

  出战!

  也先真的愤怒了,他曾经天真地以为城里还会派人出来,并满怀诚意地站在土坡上张望,但时间慢慢地过去,别说人,连狗也没一条。

  他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因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又被忽悠了。

  他自己也应该为多次上当被骗负一定的责任,我查过也先同志的年龄,正统十四年,他已经四十二岁了,所谓四十不惑,到了这个年纪,性格竟然还这么天真,被骗也实在不算冤枉。

  要说到打仗,也先算是一把好手,但要论搞政治权谋,他和明朝那些久经考验的官吏们比,水平还差得太远。

  到了这个地步,玩手段玩不过,退回去也不可能了,只剩下了一条路。

  攻击!用武力去征服你们!

  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

  此刻的于谦穿戴整齐,跃马出城,立于大军之前。

  在他的身后,德胜门缓缓地关闭。

  于谦面对着士兵们惊异的目光,斩钉截铁地用一句话表达了他的心意:

  “终日谈论忠义,又有何用,现在才是展现忠义之时!报国杀敌,死而不弃!”

  士兵们这才明白,这位京城的最高守护者,兵部尚书大人,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出战的,他根本就没有打算活着回去。

  此刻的于谦已经不仅仅是一位指挥官,对于战场上的士兵们来说,这个瘦弱的身影代表着的是勇气和必胜的信念。

  秉持着信念的军队是不会畏惧任何敌人的,是不可战胜的。

  也先失败的命运就在这一刻被决定。

  瓦剌大军终于发动了进攻,他们的目标是德胜门。

  【圈套!最后的神机营!】

  这是个大家都能预料到的开局,攻击的最短路径往往也是最有效的,作为京城北门,德胜门必然会首当其冲。

  也先并不是傻瓜,他明白德胜门已经有了准备,于是他派出了小部队伍前往探路,他的如意算盘是先探明形势,如果该门坚固难攻,就改攻他门,如果有机可趁,再带领大军前来攻击。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探路骑兵出发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还没有到德胜门就发现了明朝骑兵,而且神色慌乱,装备不整,他们跟踪追击,发现一路都是这种情况。于是他们立刻回报也先。

  也先听到这一军情,立刻作出了他的判断:明军还没有做好准备,只不过是在虚张声势而已。

  在也先正确的战术指导思想的引导下,瓦剌派出了一万大军进攻德胜门,带队的主将是也先的弟弟博罗茂洛海,这支军队是也先的精锐,他派出主力作战,表明其志在必得的决心。

  大军由也先主营出发,骑兵驰骋争先,烟尘四起,向德胜门杀去。

  踌躇满志的博罗茂洛海万万没有想到,他连德胜门的边都没能摸到。

  因为在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一支复仇的军队——神机营。

  早在几天之前,于谦就和石亨分析了战场形势,他们一致认为,如果正面交锋,明军是不占优势的,要想战胜敌人,必须用伏击。

  那么由谁来伏击呢,他们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神机营。

  要说明的是,神机营主力部队已经在之前的战役中全军覆没了,剩下的这些人只是神机营的二线部队,一线全都死完了,二线自然就变成了一线。

  作为京师三大营里战斗力最强的部队,神机营有着极强的自信心和求胜的信念,但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在土木堡没放一枪一炮,就被人像切菜一样干净利落地解决掉。

  神机营就此覆灭,覆灭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这样一个窝囊的结果是这支光荣部队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在所有的京城守军中,他们的求战欲望最强,复仇心理最重。

  把任务交给他们,实在是最为合适的抉择。

  最后的神机营此刻正埋伏在前往德胜门的必经之路上,他们隐蔽在沿路的民居中(设伏空舍中),当探路的瓦剌骑兵趾高气昂地经过时,他们并没有动手,因为他们明白,这不过是个诱饵,真正的大鱼在后面。

  没过多久,远方道路上扬起了漫天的灰尘,马蹄声伴着风声传来,神机营的士兵们不由得握紧了手中的火铳。

  来了,终于来了。

  博罗茂洛海率队飞奔在最前面,既然明军不堪一击,那还是跑快一点好,去晚了功劳就没有了。

  他已经隐约看到了德胜门,只要越过前方的民居,京城就唾手可得!

  目标近在咫尺!

  其实他想的并没有错,他的目标确实就在前方,只是最后的目的地有点不同。

  不是京城,而是地府。

  博罗茂洛海,到此为止吧,这里就是你的坟墓!

  当瓦剌骑兵冲入这片空旷的民居时,突然从前方两翼冲出大队士兵,堵住了瓦剌前进的道路。与此同时,大队士兵在瓦剌军后面出现,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这种情形在兵法上学名叫做围歼,民间称之为打埋伏,通俗说法是包饺子。

  奇怪的是,这些士兵并没有发动进攻,他们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博罗茂洛海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等待,也不想知道,但他清楚,如果不赶紧冲出去,等待着自己和万人大军的命运只有一种——死亡。

  他亲自率领骑兵对围堵的明军发动了总冲锋,希望能够突围。他相信凭借自己骑兵的冲击力,足以击退这些伏兵。当然,这需要一些时间。

  但可惜的是,他没有争取到突围的时间。

  因为等待着他的,是神机营复仇的火枪。

  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和煎熬,神机营的士兵们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他们将用手中的火枪痛击这些入侵者,为之前死去的战友复仇,并赢回这支精锐部队的荣誉。

  一霎间,原本平静的民居突然发出巨响,万枪齐鸣,神机营的士兵们发扬了地道战的精神,以民房为据点,开凿枪眼,贯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放空枪的原则,从各个方向射击瓦剌骑兵。

  瓦剌骑兵如同陷入地狱之中,因为他们大部都是骑兵,在民居之间根本无法行动,站在高处的神机营把他们当成了活靶子,从容地装药,瞄准,发射。瓦剌骑兵抓狂了,他们疯狂地挥舞马刀,却找不到目标,完全无法进攻,马虽然跑得快,但并不能上房揭瓦,很多人当场就被击毙。个别聪明的已经开始丢弃马匹,拔脚逃跑。

  博罗茂洛海被这突然的袭击打晕了,不过他并没有晕多久,很快就被神机营乱枪打死。他没有能够成为第一个攻进京城的人,却很不幸地成为了第一个在京城被击毙的瓦剌高级将领。

  主帅被击毙,一万大军立刻崩溃,几乎被全歼,至此德胜门之战结束,也先完败。

  此刻的也先正在大营等待着胜利的消息,可他等来的却是全军覆没的结果。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青年起,他继承父亲伟业,四处征战,灭兀良哈,平女真,统一蒙古,横扫天下,无人可挡!

  而土木堡之战,他又击败了最为强大的敌人——大明。甚至连对方的皇帝也抓了过来,如此武功,连自己的祖父马哈木也无法比拟,他似乎已经看到,这座宏伟的京城即将归为己有,而恢复大元的梦想也会在自己手中实现,并开创帝国基业,自己的名字将与成吉思汗,忽必烈一起名留青史!

  然后于谦给了他一闷棍,将他彻底打醒,并在他的耳边大声喊道:

  也先,醒醒,快点起床吧,打仗的时间到了。

  【也先的愤怒】

  我不会输的,更不会输在这里!

  也先终于清醒了,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眼前的这座城池不是那么容易攻克的。

  但已经无法回头了,一万骑兵被全歼,弟弟博罗茂洛海也被打死了,就此撤回,有何面目见天下人!

  再赌一把!我亲自动手!

  也先失去了他的耐性,他下达了总动员令,命令所有骑兵对京城九门同时发动总攻,其实此时也先心里应该明白,他已经不太可能攻占这座城池了。

  但这是个面子问题。

  就算走,也要赢一把再走!

  自古以来,无数赌徒就是这样倾家荡产的。

  也先骑上马,亲自指挥骑兵发动了最后的冲锋,之前,他经过仔细考虑,为自己这次表演选定了目标——安定门。

  安定门的守将是陶瑾。此人名气不大,没有什么卓著的战功,而安定门与德胜门一样,也是京城向北的城门,路途较短,十分适合军队进攻,也先选择安定门为目标,似乎是想找个软柿子作为突破口。

  随着他一声令下,精锐的瓦剌骑兵倾巢而出,向着京城最为薄弱的安定门发动了冲锋。

  当然,与之前一样,所谓最为薄弱的安定门,只是也先自己的判断。

  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一位老朋友正在安定门外等待着他,并将带给他意想不到的惊喜。

  当然这位老朋友并不是软柿子,而是一块坚硬的石头。

  也先带领着他的精锐主力向安定门扑去,但他比他的弟弟要谨慎得多,一路上他都小心翼翼,唯恐中埋伏。

  但让他吃惊的是,一直到安定门前,都没有遇到过任何麻烦,也没有任何伏击者出现,这更让他确定了安定门是京城防守的弱点所在。

  可就在他准备向城门发起冲锋的时候,却惊奇地发现城门守军竟然放弃了防守,主动向自己冲杀过来!

  到底出了什么事?

  也先实在是摸不着头脑,虽然他已经看清对方也是骑兵,但明朝骑兵并不是瓦剌骑兵的对手,这几乎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可现在这支骑兵竟然放弃防守,主动向自己发动进攻,其中缘由实在让人费解。

  原因其实并不难找,还是引用我们之前曾反复说过的那句老话:

  凡事总有例外。

  瓦剌骑兵的整体素质固然要比明朝骑兵强,但并不排除某些例外情况的出现。一个优秀的将领加上合适的用兵方法,足以培养出优秀的骑兵部队。

  驻守安定门的正是这样一支优秀的部队,而他们的指挥官就是也先的老相识石亨。

  石亨和也先算得上是老朋友了,石亨原来做边将的时候,就经常和也先打交道,当然,他们打交道所用的道具是刀剑,地点则是战场。

  在他们之前的交往之中,双方互有输赢,但在后来的阳和之战中,石亨输掉了他所有的一切。

  那是一个让石亨刻骨铭心的时刻,全军覆没,四周布满了手下士兵的尸体,自己孤身逃离,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瓦剌士兵。失败的痛苦和被人穷追不舍的耻辱交织在他的心头,但石亨没有时间去体会这些,当时他最重要的任务是逃命。

  成功逃回去的石亨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安慰,还被削去了官职,并且终日生活在旁人鄙视的眼神中,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人是战场上的失败者,抛弃了他所有的属下和士兵,独自逃走并活了下来,这实在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从此石亨在他的心中深深地刻下了自己仇人的名字——也先。他无数次地告诉自己,正是这个人带给了他失败和耻辱,让他无法面对那些死去将士的亲人,让他背负着苟且偷生着的恶名。

  他很明白,要想洗刷自己的耻辱,唯一的方法就是找到也先,并在战场上彻底击败他,赢回属于自己的荣誉!

  但残酷的事实摆在眼前,自己不但是一个失败者,还是一个被罢了官的人,复仇从何谈起?

  就在此时,于谦出现了,他不计前嫌,提拔了石亨,并且给了他一个机会。

  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石亨仔细研究了瓦剌骑兵的特点,他利用这仅有的一个月时间加紧训练手下的士兵,教导他们作战方法和战术。很快,他就拥有了一支具有相当战斗力的骑兵部队。

  在战前部署时,石亨与于谦一致判定,也先的进攻重点必然是德胜门和安定门,所以他们进行了分工,德胜门由于谦镇守,并安排神机营设伏,而石亨则率领骑兵在安定门外迎敌。

  当看到也先那熟悉的旗帜出现在安定门外时,一股强烈的兴奋感冲击着石亨的大脑,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等待已久的复仇机会终于到来了。

  安定门外的骑兵们抽出了马刀,准备向眼前的入侵者们发动进攻,可出人意料的是,还没等到下达军令,一个人就单枪匹马冲了出去,而且十分滑稽的是,这个不守军令率先出击的人竟然就是军队的先锋主将!

  这位十分生猛,带头冲锋的仁兄名叫石彪。

  石彪,是石亨的侄子,人如其名,他平素为人就十分彪悍,蛮横无理,属于那种无风要起几层浪,见树还要踢三脚的人,他没有什么业余的爱好,但对战争和杀戮有着特别的兴趣,一上战场就兴奋无比,经常口喊杀声,冲锋杀敌,其勇武善战连石亨也自愧不如。

  此刻,这位仁兄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见到敌人出现,便不顾一切,手舞兵器冲了过去。

  顺便说一句,石彪先生的兵器是比较特殊的,据史料记载,他用的是斧头,上阵杀敌当然不会用砍柴的斧头,至于到底是李逵的板斧还是程咬金的宣花斧就实在很难考证了,但是他用斧头这种笨重的武器作为随身兵器,起码说明了一点:这是个不好惹的人。

  眼见先锋石彪率先向也先军冲去,列阵的士兵纷纷醒悟过来,领导已经带头了,小兵还等什么!

  石彪挥舞巨斧以万军不当之势冲入瓦剌军阵,左冲右突,大肆砍杀瓦剌士兵,很快,明军也赶来助战,在瓦剌军中左冲右突,横冲直撞,搅得瓦剌大军混乱不堪。

  也先万万想不到,自己还没动手,就被人打得落花流水,他眼睁睁地看着石彪和明军在自己阵中势如破竹,砍人如切菜,他挥舞着马刀,想要稳住阵脚,无奈对方太过凶猛,瓦剌军前锋和中军简直不堪一击,纷纷四散奔逃,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也先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失败似乎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眼前的这些明军也绝不是土木堡的那支战败之师可以比拟的。他们是如此的善战,如此的不顾生死,是什么让他们变得如此勇猛呢?为什么自己的精锐骑兵竟然抵不住这些二流明军的冲击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守卫城池的明军单论战斗力绝对不是瓦剌士兵的对手,但他们有一样东西,是这些入侵者所没有的。

  这样东西就是信念,保卫自己家园的信念。

  保卫自己家园的人总是有着无尽的勇气的,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是为了保卫身后的父母亲人而战,他们的奋战和牺牲都是有价值的。

  当时的也先是否能够理解这一点,谁也不知道,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也先十分清楚,如果他再不撤军逃跑,就会全军覆没。

  眼看大军即将崩溃,也先无奈地下令全军撤离,石彪紧追不舍,跟着也先的屁股后面猛下黑脚,瓦剌军叫苦不迭,只顾逃命。

  逃跑中的也先十分狼狈,但他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厄运并没有结束,一个真正的对手正在他的退路上等待着他。

  石亨此刻已经列好了队伍,正准备迎接也先的到来,在战前,他与石彪已经商定了计划,由石彪在安定门前布阵,石亨则带兵隐藏于也先的后路,等到也先大军发起进攻时,便开始前后夹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但事情的发展超出了石亨的预想,石彪竟然如此威猛,仅凭一己之力就击退了也先,这样也好,通常打落水狗总是容易的。

  而当也先上气不接下气地逃离石彪的追击,还没来得及庆祝一下时,就惊喜地发现了为他接风洗尘的石亨军队。

  终于可以报仇了,也先,你也有今天!

  石亨一点也没客气,亲自率队对也先军发动了最为猛烈的进攻,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也先军毫无战意,一触即溃,勇猛的瓦剌军队将他们所有的气力都用在了逃跑上,而明军肆无忌惮地在后面追击也先,并杀死所有被他们追上的瓦剌士兵。

  奸商也先这次算是彻底亏本了,他虽然没有还清在土木堡和阳和欠下的所有债务,但至少还是付出了相当大的一笔利息。

  【西直门孙镗的困局】

  安定门和德胜门击退瓦剌军的同时,西直门守将孙镗却正面临着尴尬的窘境。

  也先的军队是骑兵为主,机动性很强,在德胜门和安定门吃了败仗后,他们立刻转向了京城西面的西直门。这可就苦了正在镇守此门的都督孙镗。

  德胜门和安定门虽然是京城北门,正对敌军,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其防卫十分森严,而西直门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分配来的士兵战斗力和人数都十分有限,而也先军也发现了这一点,于是原先围攻德胜门和安定门的士兵们纷纷转向,他们似乎形成了一个共识:西直门易攻,同去,同去!

  北京保卫战的主战场随即转移。

  孙镗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将领,他带队在门前迎战,率领守军主动冲击瓦剌军前锋,他本人武艺高强,勇猛异常,身先士卒,手持大刀亲自参加白刃战,斩杀多名瓦剌士兵(斩其前锋数人)。

  可是孙镗的勇猛并没有改变西直门被围攻的局势,他十分郁闷地发现,瓦剌军越杀越多,攻势越来越猛,守军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在经过仔细的思考后,他作出了一个决定——逃跑。

  临战退缩对于一个武将来说,实在是很羞耻的事情,但是对于孙镗本人来说,这个行为还是可以理解的。

  老子也是人,凭什么武将就该送死,不能逃跑?!

  你能说他的想法不对吗?

  但武将孙镗很快发现,对于他来说,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摆在眼前——往哪逃?

  外面漫山遍野都是瓦剌军,肯定不能往城外跑,那是找死。

  最好的选择当然是退入城内,可问题是于谦大人发布了那条要人命的指令,所有的大门都是紧闭的。

  眼看局势危急,孙镗没有办法,只好退到城门前对着城头喊话:

  “我已支持不住,放我军入城!”

  此刻,守在城头的人叫程信。

  程信是一个文官,具体说来,他是给事中,属于言官,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

  他在城头看得一清二楚,也明白孙镗也并非贪生怕死,实在是支持不下去了,可是他军令在身,而且他也是一个比较死板的人,通俗说来就是认死理。所以他没有开门,而是站在城头,对孙镗喊了很长的一番话。

  这番话的大意是,虽然我知道你很辛苦,敌人很多,很想进城,我也可以理解,但是因为上级有命令不能放你入城,所以我不能违背命令放你进来,其实只要你打退敌人,就可以进城了,所以希望你多多努力,我会在城头为你呐喊助阵的。

  这番话说得孙镗目瞪口呆,要能打退敌人,老子还找你干嘛,不让进就不让进,说这么多废话干啥?

  找一个言官来做武将的监军,实在是很有意思的组合,在很多时候会造成极强的喜剧效果。

  孙镗明白,虽然这位城头的言官说了一些废话,但是主题意思是清楚的:

  能够进城的只有两种人,胜利者,或是尸体!

  他拨转马头,转向了激战正酣的战场。

  反正也进不去了,就战死在这里吧!也先,老子跟你拼了!

  人有时候必须有舍弃生命的觉悟,才能找到生路。

  孙镗抱着必死的决心,挥舞大刀向也先军杀去,士兵们被他的勇气(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所鼓舞,无不奋力死战,明军士气大振,稳定住了局面。

  而城头上的程信也算得上人如其名,他还是很够意思的,并没有说空话,除了指挥啦啦队为孙镗呐喊助威外,还组织了一批士兵,用火铳和弓箭攻击城外的瓦剌军队,用实际行动支持了孙镗。

  正在战局相持不下之际,石亨终于赶到,他之前已经把也先打得落花流水,便率领军队开始武装大游行,四处扫荡瓦剌军队,听说西直门被围攻,便立刻赶来支援,在这位猛将兄的指挥下,明军三两下就解决了进攻的瓦剌军,把他们赶了回去。

  九死一生的孙镗终于摆脱了自己人生中的困境,由于坚守有功,他在战后还是接受了封赏。但是他不坚定的意图和行为,使得他经常成为其他武将暗地里嘲笑的对象,而很多的史书上都留下了“镗力战不支,欲入城”这样不光彩的记录,自此之后,他就一直在这样的尴尬下干着武将的老本行。

  但孙镗最终还是恢复了自己的名誉,在十二年后那个混乱的夜晚,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勇气,挽回了声誉。

  【也先的第二方案】

  此时的也先正在逃亡的路上,在他的背后,是一群近乎疯狂的明军,这些人手持马刀,喊打喊杀,大有不把他碎尸万段誓不罢休的势头。

  他终于理解了石亨的痛苦,被人追着跑实在不是一件让人感觉愉快的事情。

  这里不能呆了,还是退回大本营吧。

  也先的大本营在京城外围的土城,这里距离京城还有一段距离,是也先牢固的进攻基地,当然,这是不久之前的事情。

  当也先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他深刻地领悟到了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痛苦,他惊奇地发现,在他逃跑的路上,很多沿途民居的居民纷纷爬上屋顶,毫不吝啬地向他扔砖头(争投砖石击之),也先第一次体会到了被人拍砖的痛苦。

  土城也不能呆了,赶紧走人吧。

  也先彻底绝望了,他满怀希望前来,却落得这样一个结果,弟弟被乱枪打死,几万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自己也被当初的手下败将石亨打得到处跑,真是丢人啊。

  从开始的踌躇满志到现在的狼狈不堪,对于也先来说,这个世界变化得实在太快。

  其实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该收手了,此刻也先最明智的决定应该是率领他的军队撤走。

  可是这位也先同志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自他领军以来可谓横扫天下,难逢敌手,在这里吃了如此大亏,就这么走了,面子往哪里摆,回去怎么见自己的手下?

  于是他决定再等五天,如果五天之内进攻无效,他将改变自己的计划。

  这五天对也先来说是十分难熬的,他利用手中的朱祁镇,想同城内的人谈判,其实他的要求也不过分,给点钱财让他有个台阶下,也就够了,可城内的于谦根本就不搭理他,于是他就武力进攻,可总是被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打也不行,谈也不行,也先在城外就这样蹲了五天,十月的北京风沙大,也先足足喝了五天西北风,一无所获,忍无可忍之下,他决定使用第二套方案。

  第二套方案仍然是以武力进攻为主,不过这一次,他的进攻方向不再是京城,而是居庸关。

  居庸关是北京的门户,只要占据了居庸关,就等于扼住了京城的咽喉,通过多日的试探和进攻,也先已经明白,想要占据京城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于是他决定转而求其次,攻击居庸关,这样进可攻,退可守,进退自如,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好的战术考虑。

  也先重整了军队,集合所有兵力(史料记载约有五万),转向攻击居庸关。

  应该说也先的这个决策还是正确的,居庸关没有京城那么多的兵力,也没有坚固的城防,也先的军队虽然受挫,但战斗力仍在,正常情况下,居庸关是抵挡不住也先的进攻的。

  可也先想不到的是,当时的情况偏偏就不正常。

  守卫居庸关的将领叫做罗通,正如也先所料,他并没有足够的兵力和坚固的城防去抵挡瓦剌军队的进攻,但似乎是天不绝人,看似败局已定的罗通此时却迎来了一个帮手——天气。

  因为1449 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早了一些。

  正统十四年(1449)的十月,天气已经十分寒冷,而罗通也充分利用了他的物理学常识,城下重兵压境,他却丝毫不乱,只是不慌不忙地命令城内守军不断往城墙上浇水,城外的也先看着守军的这一行为,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知他们为何此举动,只是下令第二天全力破关。

  第二天一早,也先就找到了守军奇怪举动的答案,因为一夜之间,昨天还是砖土结构的居庸关已经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冰砖,别说攻城,连个搭手的地方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也先下令停止进攻,驻营城外。

  也先的意志已经接近崩溃,总结自己一个多月来的经历,他痛苦地发现,自己就如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被杨洪、于谦、石亨、罗通等人不断地耍弄,这些人都十分狡猾,很少正面交锋,却总是用各种诡计算计自己,可偏偏自己的脑袋不争气,屡屡被他们得逞,搞到现在这个打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尴尬境地。

  仗打到这个地步,也先早已不敢奢望什么攻进北京城恢复大元之类的梦想,因为现实已经击碎了他的梦想,在我看来,他需要的不过是个体面的下台阶的机会。

  进攻还是撤退,这是个面子问题。

  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他在居庸关外痴痴地等待了七天,希望眼前的这座冰山能够融化,希望有人能够给他一个机会,给他一个说法,免得自己的这次庞大军事行动成为人们眼中的笑柄。

  可他的得到的只是城内射出的弓箭和火铳,以及守军无情的嘲笑。

  实在撑不下去了,还是收拾包袱撤吧。

  也先下达了撤退的命令,瓦剌的五万大军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可是罗通实在是一个好客的人,他似乎觉得把也先这位客人晾在城外几天不搭理有点过意不去,便不顾也先的反对,坚持派出全副武装的士兵去为也先送行,于是“三败之,斩获无算”。

  也先什么也顾不上了,他已经意识到,这次麻烦大了,如果再不逃走,连老命也保不住,他带着朱祁镇,准备撤回关外。

  在败退的路上,也先最后看了一眼那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的北京城,叹息而去。

  似乎是为了怀念自己那最终未能实现的梦想,也先在离北京城外不远的地方扎营,度过了在京城的最后一个夜晚。

  估计也先的打算不过是好好的睡上一觉,再做个好梦,然后第二天走人。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于谦已经准备了一份厚礼,作为给他的离别礼物。

  也先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军事指挥官,他已经预料到了城内的守军可能会夜袭出击,所以他把军营设在了离京城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加上他的军队以骑兵为主,所以就算守军出城攻击,他也能够从容做出反应,将军队撤走。

  可是这次,上天又一次和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由于在小时候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技术教育,也先同志这次又要吃大亏了,吃没文化的亏。

  他什么都考虑到了,却忘记了于谦手中有一样武器,不需要靠近他的营地就能置他于死地,而这件可怕的武器就是大炮。

  明代的大炮自宋代和元代发展而来,经历长时间的改进,到了明永乐年间,大炮已经具有较远的射程和极大的威力,此时的于谦已经准备了数十门大炮,并把炮口对准了也先的营地,准备在夜里用这份意外的礼物给也先饯行。

  就在那个夜晚,也先带着无尽的遗憾和惋惜再次遥望了京城,事后证明,这也是他投向京城的最后一瞥,他始终无法理解的是,自己的军队装备精良,士气高涨,士兵强悍,而对手则是主力被歼灭,装备不全,士气低落,士兵也是临时召集的预备队,毫无经验可言,这样的实力对比,无论用什么方法预测和计算,哪怕是搞民意调查,自己也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失败的。

  然而事实是,他失败了。

  他未必知道在这一个月里,京城发生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可以感觉到的是,在那座看似岌岌可危的城池中,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守军,顽强地对抗着他,而击败自己,创造奇迹的正是这种力量。

  这种力量,我们称之为勇气。

  作为失败者的也先自然会有很多感慨,可是此刻的胜利者于谦却没有这样的空闲,此时,他正忙于调集大炮,并将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也先的营地,准备在夜里为也先组织一场盛大的焰火送行晚会。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细心的读者已经注意到了一个矛盾之处,既然于谦有大炮,为什么一开始不用,却非要等到也先夜间在城外扎营,准备撤退之时方才动手呢?

  这其中还是大有玄机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于谦是一个正直勇敢的人,事实确实如此,但我们往往会忽略了这样一点,那就是于谦也是一个历经宦海,很有城府的人,他之所以在战斗的初始阶段不使用大炮,是因为在也先的队伍中有一个身份特殊的人——朱祁镇。

  朱祁镇虽然已经不是皇帝,但如果在战阵之中,众目睽睽,光天化日之下被大炮轰死,影响实在不好,舆论压力太大,所以不能轻易动手。我们之前也曾经说过,朱祁镇是死是活其实并不重要,这个人之所以重要只是由于人们知道他是太上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战争的前期大炮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但于谦也绝对不会因此放弃使用这种武器,他充分发挥了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难题。

  既然不能在众目睽睽下使用,那就等你们走远了再用,就算把你轰死了也是眼不见心不烦;既然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那就等到晚上再动手,大炮无眼,黑灯瞎火的时候就算一不小心“误伤”或是“误杀”了太上皇阁下,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如果在打扫战场时发现朱祁镇先生的尸体,就追认一个名分,史书上写些“为国捐躯,英勇献身”之类的话,宣传一下朱祁镇先生奋勇杀敌,寡不敌众被敌军所杀的先进事迹,用以鼓舞后人,启迪后代,至此大功告成,功德圆满。

  于是就在那个夜晚,当也先的士兵们进入梦乡,营地一片寂静之时,远处的明军大炮开始了猛烈的轰鸣,数十门大炮齐放,也先营地顿时陷入火海,无数瓦剌士兵在睡梦中被击毙,余者四散奔逃,也先从梦中猛醒,拔刀出营准备组织抵抗,却惊奇地发现眼前并没有敌人,只有那不断从天而降的致命礼物。

  瓦剌军营地乱成一团,而远处的明军炮兵却是不慌不忙,把瓦剌士兵们当成活动的靶子,从容瞄准开炮,也算是结结实实地上了一堂炮兵瞄准训练课。

  仗打到这个地步,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瓦剌军营地陷入一片火海,损失惨重(发大炮击其营,死者万人),却连一个敌人也没有看到,也先同志带着他还没有做完的美梦,连夜离开了这片伤心之地。

  至此,北京保卫战结束,大明完胜。

  北京保卫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战役,如果此战失败,中国历史将会改写,因为京城一旦失陷,北方将无险可守,半壁江山必然难保,大明王朝的国运也将被改变,在这场决定历史的战争中,明朝政府在主力被歼,上皇被俘,兵力不足,士气全无的情况下,采用了正确的军事和外交方针,最终击败了来犯的蒙古军队,保住了帝国的北部领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从一盘散沙、行将崩溃到众志成城、坚如磐石,从满天阴云、兵临城下到云开雾散、破敌千里,大明帝国终于转危为安,北京保卫战创造了一个力挽狂澜的奇迹。而这个奇迹的缔造人正是于谦。

  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现状绝望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担当重任,挽救国家危亡。

  当情况一片混乱,陷入绝境的时候,他一力承担,苦苦支撑,直至胜利的到来。

  无论局势如何复杂困难,前景如何黑暗,他始终没有放弃过希望,始终坚持着他的努力和抗争。

  所以,在我看来,北京保卫战绝不仅仅是史书上记载的某年某月某日某些势力之间的一场战争,以及那由成王败寇规则书写的胜负关系,在这些公式化的语言背后,隐藏着人性的光辉。

  这场战争真正向我们讲述的并不是王侯将相的丰功伟绩,而是一个关于勇气和决心的故事,是一个在绝境下始终坚持信念的传奇。

  无论在多么绝望的情况下,也不要放弃希望,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于谦用他的行为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真理。

  【也先的第二个敌人】

  也先退出了关外,却并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他希望重整军队,再次入关进攻京城,但就在此时,一个隐藏的敌人出现了,打乱了也先的计划,而这个敌人比明军更为可怕,因为他就出现在也先的身后。

  脱脱不花是黄金家族的传人,也是也先所推立的蒙古大汗,而也先不过是蒙古太师而已,换句话说,他是也先的领导,不过他的这个领导干得实在比较烦,因为他自己并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所以在他的名字前面总会被人加上两个前缀字——傀儡。

  事实证明,成吉思汗的子孙一般都不是孬种,至少这位脱脱不花不是,据史料记载,他是一个十分精明强干的人,对于现在的这种地位他十分不满,但又苦于没有足够的资本和兵力与也先叫板,只能一直隐忍下来。

  无独有偶,瓦剌部落的第三把手知院阿剌也对也先不满,这倒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像也先这样强势的人,自然是老子天下第一,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就这样,看似强大无比的瓦剌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对于这些情况,也先心中也是有数的,但他仗着自己兵多将广,不把脱脱不花和阿剌放在眼里,把他们当成跑龙套的,任意使唤,可他想不到的是,这道裂痕将彻底毁掉他的宏图霸业。

  瓦剌内部的这些斗争自然瞒不过明朝大臣们的眼睛,他们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并扩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而主持这一隐蔽战线工作的正是老牌地下工作者胡濙。事实证明,他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也先刚刚退出关外时还是有所期望的,因为在出发之前,他就下达了指令,命令龙套甲脱脱不花和龙套乙阿剌陈兵关外,一旦自己战况不利就立刻进关会师合战,可当他真正下达会师命令时,却惊奇地发现这二位龙套兄早已不见了踪影。

  原来这两位仁兄早在进攻前就打好了算盘,他们认为打胜了也是也先的功劳,自己捞不到什么好处,而如果战败自己却要损兵折将,这笔生意做不得(利多归额森,害则均受之),所以他们乐得听从也先的命令,表示自己甘愿做预备队,在关外等候。

  而当他们听说也先失败后,不禁喜上心头,大肆庆贺,再加上明朝政府在一边煽风点火,大搞策反工作,还没等也先退出关外,他们就变成了和平使者,派遣使者向明朝求和,并赠送了马匹。

  这下也先同志有大麻烦了,被打得落荒而逃不说,逃出关外也无人接应,用狼狈不堪来形容实在一点也不过分,但这些还只是小问题,更大的难题在于,他只是瓦剌的太师,脱脱不花虽然是傀儡,但毕竟还是名义上的领导,现在领导都已经求和了,自己这个太师还怎么打?

  思来想去,毫无出路,众叛亲离的也先只好满怀悲痛地收回了自己出鞘的马刀,回家放牧,而他一统天下的梦想也就此永远破灭。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挑起战争的侵略者终归是会失败的。

下一章:
上一章:

123 条评论 发表在“第2部:万国来朝 第十八章 北京保卫战”上

  1. 上善若水 says: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于谦也。

  2. 心灵的港湾 says:

    力挽狂澜

  3. says:

    于谦好样的,力顶!

  4. 了了 says:

    我怎么那么喜欢于谦呢真牛腿啊厉害

  5. 郑成功 says:

    额,弱弱滴问下,我们天国骑兵不是用狼牙棒的么?

  6. 老杨先生 says:

    大明对也先 胜败两迷糊

  7. 朱元璋 says:

    于谦,牛人也!

  8. Rain says:

    于谦,智也,勇也

  9. uu says:

    英雄

  10. 朱金龙 says:

    于谦,大明救命者也,其意志无人能与之匹敌

  11. 匿名 says:

    牛人就是牛

  12. 匿名 says:

    可怜于谦死于英宗

  13. 仙林鸟 says:

    这章节真是看得热血沸腾,一句平静的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

  14. 唐宋元明清 says:

    一半正史一半野史,历史中还有点武侠的色彩。牛、、、、、

  15. 水果 says:

    无话可说,服

  16. 匿名 says:

    朱高炽守北平的法子,罗通拿来守居庸关。
    也先,多读点书吧。

  17. 老板 says:

    于谦并不是当年明月写的那样。

  18. 匿名 says:

    楼上的兄弟,现在国人太需要一个像于谦这样的国之脊梁了

  19. 不插不舒服斯基 says:

    于谦,当年仗打得漂亮,相声捧得也不错,全才!

  20. 匿名 says:

    居庸关罗通这一招当年朱高炽北平攻防战中对付李景隆的时候用过,罗通应该是从兵书(或史书)上读到的。这充分说明了写书、读书的重要性啊,也先就吃在没文化的亏上。罗通一点儿也不慌张,玩儿他跟耍小孩儿似的。

  21. 小建 says:

    明朝有个优点,不用顾忌皇上,皇帝即有若无。

  22. 青梅煮酒 says:

    于兄,智也,勇也!
    文章安排有序,用词幽默滑稽,堪称经典!!

  23. 造反万载不成 says:

    往城墙上浇水 老天很会看玩笑啊 往往你快赢了 这个这事 天时运气有事决定战争成败 雪花那个飘 东风那个吹 失败者别哭还有后继者

  24. 老板 says:

    全是一群不懂历史的傻子

  25. 书迷 says:

    希望作者再出佳作,给国人普及普及历史,本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

  26. 靠逼列夫 says:

    不插不舒服斯基放屁!

  27. 13 says:

    于谦!

  28. 旁听生 says:

    冷眼看历史

  29. 旁听生 says:

    如果没有王振何来于谦。

  30. 烟雨平生 says: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的时刻,个人的力量确实可以将整个历史改写,此战就是一个明证。

  31. 匿名 says:

    历史证明,在国家危亡的紧急关头,总会出现一些生猛之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舍生忘死,毫无畏惧,这些或智慧坚强或刚烈勇猛的文臣武将,为了挽救国家命运都做出了光耀万世的不朽贡献,其中有些人也许不能为后人记住,但他们是我们这个民族当之无愧的脊梁!

  32. xx says:

    也先比他祖宗差远了。

  33. 菜根 says:

    说到底,还是当时蒙古人品太差。

  34. 王锡爵 says:

    10.朱金龙 说道:
    于谦,大明救命者也,其意志无人能与之匹敌

    胡扯!!!
    后来旳張倨正,俆吤,梛個囨昰噫誌堅強旳?????

  35. 王锡爵 says:

    慦掵撯莪承認

  36. 匿名 says:

    于谦,民族的大英雄呀。

  37. 海绵宝宝 says:

    也先一点也不厉害,没文化,还没心计,土木堡那一次算他走运,一个无聊的人

  38. 不要装牛 says:

    24楼的那位兄台,你的话值得商榷

  39. 爱林 says:

    积极的防御才是胜利的根本。

  40. 匿名 says:

  41. 123 says:

    于谦你好样的!顶你~

  42. 爱书人 says:

    确实是于谦厉害,要是南宋时候也出这么个猛人,忽必烈也扛不了。因为没猛人,遂成就了成吉思汗,忽必烈一之徒

  43. 爱书人 says:

    一个朝代灭亡,天数是屁话,人才才是硬道理!办法总是有的,就看你能耐够不够。

  44. 13小栗子 says:

    可怜于谦,死于非命,去和文天祥、岳飞作伴啦!TAT力顶于谦!!!!!!!!!

  45. 于谦 says:

    呵呵,事在人为

  46. 于谦 says:

    24楼那个大傻逼,你也看过本文 记住这句话了么:秉持着信念的军队是不会畏惧任何敌人的,是不可战胜的。他们的信念从哪来的,是我于谦带给他们,你个小逼简直是羡慕嫉妒恨

  47. 香故 says:

    早看这两章,儿子今年的高考作文也许还多考几分,开卷有益啊!

  48. 明明 says:

    敬于谦,24楼的话有点大

  49. 匿名 says:

    从一盘散沙、行将崩溃到众志成城、坚如磐石,从满天阴云、兵临城下到云开雾散、破敌千里,大明帝国终于转危为安,北京保卫战创造了一个力挽狂澜的奇迹。而这个奇迹的缔造人正是于谦。

  50. 随便 says:

    36楼此言差矣,现在的民族英雄范围上不包括历史上民族内战的几位,戚继光到算个民族英雄

  51. 随便 says:

    南宋猛人何尝不多岳飞,辛弃疾,文天祥,哪一个不是猛将。可惜南宋奸臣太多,将南宋弄的无人能扶

  52. says:

  53. 豪侠 says:

    于谦创造了京城守卫战的奇迹,令人敬佩。

  54. 匿名 says:

    英雄

  55. 疯子 says:

    群众利益大于一切,舍生忘死大勇也,万夫莫当

  56. 小饭 says:

    楼上那位仁兄,你所说的话好像和你的身份不符诶(疯子)- –

  57. 你还减肥可是电话费 says:

    可怜于谦死于英宗

  58. 后生 says:

    于谦墓就在杭州的三台山麓,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清明扫墓的时候也很少有人去。等来年清明节时,我一定要再去祭拜一次。

  59. 碟夕 says:

    这章读完,与诸位有不同看法,于虽勇,毕竟独木难支,主要靠军民团结湖,想想人们的亲人都没了,还不去拼命吗?

  60. 匿名 says:

    看以上所谓的评论感觉整个族群的智商水平确实够呛

  61. 不是老板 says:

    24楼的,不懂历史的可能是你啊

  62. 不是老板 says: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字廷益,号节庵[ān]。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xù]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进京觐见因不向王振献媚送礼,引起王振不满遭其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皇帝不满的罪名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额森)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63. 妞妞爱宝宝 says:

    真精彩

  64. 匿名 says:

    中华火枪为啥沒有挡住东努呢

  65. sd says:

    也先太可怜了

  66. 匿名 says:

    于谦,牛逼

  67. 好男人 says:

    写的真有意思啊!好看

  68. 程信 says:

    所以希望你多多努力,我会在城头为你呐喊助阵的 哦

  69. 板砖 says:

    原来扔我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呀!

  70. 敬于谦 says:

    国之精英,国之脊梁,国之灵魂,于谦,永远敬你!

  71. Mommae says:

    Thinnikg like that is really amazing

  72. 微商时代 says:

    想做兼职吗,想赚外块吗?韩国正品购,保证正品,人品至上。韩国产品基本都能带到。请加qq号码125652548.微信号码xiuxinglushang7.

  73. Thinnikg says:

    Thinnikg 像这样子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74. 诸葛大人 says:

    有个叫老板的人是我儿子,让大家笑话了!

  75. 谈笑鸿儒 says:

    壮哉!于谦

  76. says:

    24楼的,装什么逼,“什么狗屁不懂历史,自己回家多吃点屎”

  77. 朱元璋 says:

    于谦多谢

  78. 宵小先掂掂自己几斤几量 says:

    60. 匿名说道:

    看以上所谓的评论感觉整个族群的智商水平确实够呛

    ————

    一 言无实处,以偏概全,故作高深却无真知灼见,学问修识可见一斑。
    二 群嘲却又匿名,亦毫无胆色,泼妇骂街都不如。

    不过一无脑无胆宵小之辈。

  79. 杨静怡 says:

    于谦好样的

  80. 匿名 says:

    杭州’西湖三杰’于谦、岳飞、张惶言埋葬的地方,都是西湖景区,于谦死后就埋葬在风景秀丽的三台山麓,看了本篇,确实感慨万千,壮哉于公!打算明天就去祭拜

  81. 匿名 says:

    看来明朝的人才还是不少的,只是没有好好利用

  82. 50楼的 says:

    50楼的,当年蒙古人并不算中国(华夏)民族。所以于谦是民族英雄

  83. 匿名 says:

    勇气和信念,于谦大才呀!

  84. 匿名 says:

    123

  85. 匿名 says:

    张骞 于谦

  86. 匿名 says:

    郭德纲你的搭档名流千古啦!哈哈哈哈哈哈哈!

  87. 朱朱 says:

    于谦厉害

  88. 长明灯 says:

    世界现存所有种族民族政权。。 哪个不是无数次发起侵略才存活下来的。
    不为刀俎,便为鱼肉。

  89. 明月依旧 says:

    于谦提拔了被也先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的石亨,后朱祁镇复位,却被石亨出卖,石亨这人真是忘恩负义之宵小之辈,诛尔而快之。
    于谦咏石灰
    但愿千锤百炼,只留清白在人间。
    民族英雄于谦挽国家命运于掌,理应受到厚待。于谦虽是一介书生,可人家上阵杀敌却是毫不含糊,有智有谋。
    当一个人没有了退路可言时,也就只有硬着头皮往前。
    溃逃入城,杀;上阵杀敌,两条路:生或者死?就看你怎么选?

  90. 甘太太 says:

    这是一个勇气和决心的故事,文人的风骨,武将的果敢,比清代不知道强多少倍!

  91. 小刚 says:

    进攻还是撤退,这是个面子问题

  92. 于谦 says:

    老奴红衣大炮死,太极绿帽弟来扣, 孝庄表子忙改嫁,顺治出家遁空门, 康熙丢掉尼布楚,雍正送去恰克图, 乾隆嫖娼下江南,嘉庆遍地是白莲, 道光鸦片条约签,咸丰太平天国闹, 同治西北回回乱,光绪八国来打劫, 慈禧西逃跑得快,宣统六姓换得勤, 阳痿天子投东瀛,寻欢君王死花柳, 阿哥茶馆遛着鸟,格格胡同卖着淫,八旗换上大烟枪,割地赔款屠万民,可笑鞑子还洗白,鞑清遗臭万万年!!!

  93. 风声和羽声 says:

    说于谦不是这样的人,你倒是说说于谦是哪样呀,话不说清楚等于放屁

  94. 于谦 says:

    皇上可惜不识我,把臣杀了

  95. 123 says:

    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人类的伟大就是勇气的伟大

  96. 拂晓 says:

    力挽狂澜 国士无双 于谦也。

  97. 匿名 says:

    一个国家的国运真的很重要!!!

  98. 明史课代表 says:

    24楼的,你历史考试又没及格,叫家长

  99. 伟大的努比斯 says:

    于谦成猪脚了!

  100. 于谦大爷 says:

    于谦面对着士兵们惊异的目光,斩钉截铁地用一句话表达了他的心意:“终日谈论忠义,又有何用,现在才是展现忠义之时!报国杀敌,死而不弃!”

  101. 小说体 says:

    不愧是小说,伤亡数据信手拈来。一万骑兵在城外村落的巷战中被火枪手埋伏全军覆没?请问神机营还剩多少人啊,剩两万人+两万火枪么?

    最搞笑的是最后火炮袭击。15世纪明朝火炮是德国进口啊?二十门榴弹滑膛炮,射程十公里,所以对方骑兵反扑不着?而且发发都是云爆弹一晚能炸死一万人?

  102. 明粉*1 says:

    于老师上辈子积的德呀,这辈子又出名了……

  103. 高山雪岭 says:

    于老师上辈子积的德呀,这辈子又改行了……

  104. 高山雪岭 says:

    明粉心中最骄傲的片段——北京保卫战!

  105. 张居正 says:

    回复34楼,嘿我在这呢,徐阶是我的老师,尊重点,小心老子打死你

  106. 资深明矾上官达摩 says:

    于谦,力挽狂澜,使大明不灭,英雄也。

  107. 24楼老板小心点 says:

    再骂我们老子弄死你

  108. 西风烈 says:

    直抒胸臆,畅快淋漓!

  109. 崇忠 says:

    谦虽为文臣,亦有武将之勇,孔明之慧,乃奇人也!

  110. lllllllll says:

    aa

  111. 也先 says:

    为什么俺总被骗呢

  112. 于谦 says:

    干你没商量

  113. 不忘初心 says:

    此刻的于谦穿戴整齐,跃马出城,立于大军之前。

      在他的身后,德胜门缓缓地关闭。

      于谦面对着士兵们惊异的目光,斩钉截铁地用一句话表达了他的心意:

      “终日谈论忠义,又有何用,现在才是展现忠义之时!报国杀敌,死而不弃!”

      士兵们这才明白,这位京城的最高守护者,兵部尚书大人,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出战的,他根本就没有打算活着回去。

      此刻的于谦已经不仅仅是一位指挥官,对于战场上的士兵们来说,这个瘦弱的身影代表着的是勇气和必胜的信念。

      秉持着信念的军队是不会畏惧任何敌人的,是不可战胜的。

      也先失败的命运就在这一刻被决定。

  114. 写打油诗的那位傻逼 says:

    我去你麻痹的傻逼

  115. 牛逼呀写的 says:

    老奴红衣大炮死,太极绿帽弟来扣, 孝庄表子忙改嫁,顺治出家遁空门, 康熙丢掉尼布楚,雍正送去恰克图, 乾隆嫖娼下江南,嘉庆遍地是白莲, 道光鸦片条约签,咸丰太平天国闹, 同治西北回回乱,光绪八国来打劫, 慈禧西逃跑得快,宣统六姓换得勤, 阳痿天子投东瀛,寻欢君王死花柳, 阿哥茶馆遛着鸟,格格胡同卖着淫,八旗换上大烟枪,割地赔款屠万民,可笑鞑子还洗白,鞑清遗臭万万年!!!

  116. 114是满清余孽? says:

    实事求是的说,怎么还骂人呢

  117. 。小黑子 says:

    好,很有精神

  118. 朱朱女孩 says:

    朱祁镇怎么就没被大炮轰死呢

  119. iw'HIEJO says:

    ZHENHAOKA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0. 小骚 says:

    西直门的孙镗和程信 我能哭着笑一辈子。

  121. 匿名 says: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挑起战争的侵略者终归是会失败的。”这句话是不是有些瑕疵。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当邪恶战胜正义时,邪恶便成了正义,是非黑白自由人来说。

  122. 隔壁老张 says: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挑起战争的侵略者终归是会失败的。”这句话是不是有些瑕疵。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当邪恶战胜正义时,邪恶便成了正义,是非黑白自由人来说。

  123. 武则天 says:

    于谦,千古!

发表评论

本周热门
随机推荐